2019年高中语文 记念刘和珍君双基限时练 苏教版必修5.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195462 上传时间:2019-12-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中语文 记念刘和珍君双基限时练 苏教版必修5.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年高中语文 记念刘和珍君双基限时练 苏教版必修5.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年高中语文 记念刘和珍君双基限时练 苏教版必修5.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中语文 记念刘和珍君双基限时练 苏教版必修5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面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惩创(chun)几缕(l)不惮(dn) 喋血(di)B攒射(cun) 洋溢(y)浸渍(z) 红绯(fi)C菲薄(fi) 寥落(lio)山阿() 屠戮(l)D相干(n) 殒身(yn)洗涤(d) 尸骸(hi)解析A创chun;C.戮l;D.干n。答案B2下列词语的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泯灭广有羽翼蜚语洗涤旧迹B干练人生残淡租赁不屈不挠C编缉殒身不恤屠戮致命创伤D欣然阴谋鬼计黯然桀骜不训解析B残惨;C.缉辑;D.鬼诡。答案A3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方永刚既是“知者”,_是一个“行者”。他通过脚踏实地地_党的创新理论,使得党的创新理论的威力通过传播者知行统一的人格力更好地_出来。A也躬身体现 B更躬行发挥C更躬身体现 D也躬行发挥答案B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该产品的试用效果非常好,相信它大量投产后将不孚众望,公司一定会凭借产品的优异品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骄人业绩 。B某市两家报社相继推出的立体报纸受到广大市民的热烈追捧,更多的立体报纸呼之欲出,可能会成为当地报业的一种发展趋势。C中国古典家具曾经非常受消费者青睐,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市场上却没了踪影,而在全球崇古风气盛行的今天,它又渐入佳境了。D这位专家的回答让我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实在没想到这个困扰我两年的问题他却理解得那么轻松。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的能力,需根据语境和词义来分析。A.不孚众望:指不能使大家信服,意思说反了,应为“不负众望”。望文生义。B.呼之欲出:指画得十分逼真,一叫就会出来似的。也泛指文学作品对人的描写十分生动。形容对象错了。C.渐入佳境:指状况渐好或兴趣逐渐浓厚。主体应是人,但句子语境为家具。形容对象错了。D.醍醐灌顶: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也形容清凉舒适。符合语境。答案D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近视患者都应当接受专业医师的检查,选择合适的眼镜,切忌不要因为怕麻烦、爱漂亮而不戴眼镜。B本市国税局绘制出“税源分布示意略图”,解决了税源管理辖区划分不清、争议扯皮等问题的发生。C为加强国际交流,提高山东环保产业水平,省政府拟举办“生态山东建设高层论坛”暨第五届环保产业博览会。D日本在野党强烈指责财务大臣“口无遮拦”、公开谈及政府去年入市干预日元具体汇率的行为是极不负责任的。解析A不合逻辑。“切忌”“不要”任删其一。B.搭配不当,去掉“的发生”。D.表意不明。一为“财务大臣的行为是极不负责任的,”二为“日本在野党强烈指责的行为是极不负责任的”。答案C6(xx天津)请补写出空缺的语句,与前两句构成排比,使语段意思连贯,风格统一。作一次心灵旅行,就以那一本本零落的古卷残页为车票,感受着穿越时空的欣喜。我与李白共攀蜀道,与辛弃疾拍遍栏杆,_,_。无论是漠北黄沙,还是江南水乡,我都一一留下足迹。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学生修辞运用、仿写句式、语言表达连贯、准确、鲜明、得体的能力。注意所选名人、文人应为古代的,同时结合其思想和作品来写。答案与屈子上下求索,与李商隐灵犀一点7依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一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平和犹如绿叶,春天衬万紫千红却无妒意,秋天托累累硕果而不张扬。答:_答案示例:爱心好比春雨,夜晚润万物成长而随风潜入,白日涤世间微尘却了无痕迹。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810题。然而即日证明是事实了,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的。而且又证明着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为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但接着就有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但是,我还有要说的话。我没有亲见;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自然,请愿而已,稍有人心者,谁也不会料到有这样的罗网。但竟在执政府前中弹了,从背部入,斜穿心肺,已是致命的创伤,只是没有便死。同去的张静淑君想扶起她,中了四弹,其一是手枪,立仆;同去的杨德群君又想去扶起她,也被击,弹从左肩入,穿胸偏右出,也立仆。但她还能坐起来,一个兵在她头部及胸部猛击两棍,于是死掉了。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君确是死掉了,这是真的,有她自己的尸骸为证;沉勇而友爱的杨德群君也死掉了,有她自己的尸骸为证;只有一样沉勇而友爱的张静淑君还在医院里呻吟。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8“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中的“缘由”指的是什么?答:_答案反动政府不但用武力残酷屠杀人民而且还任用反动文人进行严酷的思想统治。正是这些使老百姓敢怒不敢言,默无声息。9作者非常细致地写了三个女子中弹身亡的过程,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_答案写出了三个女子的临难从容,英勇而友爱;表明了段政府是多么残酷,他们杀害的就是这样英勇而友爱的青年;可见流言家是多么下劣,“受人利用”这些无耻谰言不攻自破。10“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这句话中“惊心动魄的伟大”应如何理解?答:_答案“惊心动魄的伟大”是赞颂刘和珍等勇毅行为和不怕牺牲的精神,“惊心动魄”,指她们的行为、精神震撼人心,用以修饰“伟大”的程度;突出了刘和珍等勇毅行为和无畏精神,又揭露了反动派镇压革命青年的罪行。三、能力提升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114题。痛 哭 和 珍石评梅惨淡庄严的礼堂,供满了鲜花,挂满了素联,这里面也充满了冷森,充满了凄伤,充满了同情,充满了激昂!多少不相识的朋友们都掬着眼泪,来到这里吊你,哭你!看那渗透了鲜血的血衣。四围都是哀声,似乎有万斤重闸压着不能呼吸,烛光照着你的遗容,使渺小的我不敢抬起头来。和珍!谁都称你作烈士,谁都赞扬你死的光荣,然而我只痛恨,只伤心,这黑暗崎岖的旅途谁来导领?多少伟大的工程凭谁来完成?况且家中尚有未终养的老母,未成年的弱弟,等你培植,待你孝养。 不幸,这些愿望都毁灭在砰然一声的卫士手中!当偕行社同学公祭你时,她们的哀号,更令我心碎!你怎忍心便这样轻易撒手离开了她们,在这虎威抖擞,豺狼得意的时候。一直是同患难,同甘苦,同受惊恐,同遭摧残,同到宗帽胡同,同回石驸马大街。三月十八那天也是同去请愿,同在枪林弹雨中挣扎,同在血泊尸堆上逃命;然而她们都负伤生还,只有你,只有你是惨被屠杀!她们跟着活泼微笑的你出校,她们迎着血迹模糊的你归来,她们怎能不痛哭战线上倒毙的勇士,她们怎能不痛哭战斗正殷中失去了首领!和珍!我不愿意你想起我,我只是万千朋友中一个认识的朋友,然而我永远敬佩你做事的毅力和任劳任怨的精神,尤其是你那微笑中给予我的热力和温情。现在夜已深了,你的灵前大概也绿灯惨惨,阴气沉沉的静寂无人,这是你的尸骸在女师大最后一夜的停留了,你安静的睡吧!不要再听了她们的哭声而伤心!明天她们送灵到善果寺时,我不去执绋了,我怕那悲凉的军乐,我怕那荒郊外的古刹,我更怕街市上灰尘中那些蠕动的东西。他们比什么都蠢,他们比什么都可怜,他们比什么都残忍,他们整个都充满了奴气。当你的棺材,你的血衣,经过他们面前,触入他们眼帘时,他们一面瞧着热闹,一面悄悄地低声咒骂你“活该”!他们说:“本来女学生起什么哄,请什么愿,亡国有什么相干?”虽然我们不要求人们的同情,不过这些寒心冷骨的话,我终于不敢听,不敢闻。自你死后,自这大屠杀闭幕后,我早已丢失了,吓跑了,自己终于不知道究竟去了哪里。和珍!你明天出了校门走到石驸马大街时,你记得不要回头。你一直向前去吧,披着你的散发,滴着你的鲜血,忍痛离开这充满残杀、充满恐怖、充满豺狼的人间吧!沉默是最深的悲哀,此后你便赠给我永久的沉默。和珍,梦!噩梦!想不到最短时期中,匆匆草草了结了你的一生!然而我们不幸的生存者,连这都不能得到,依然供豺狼虫豸残杀,还不知死在何日?又有谁来痛哭凭吊齿残下的我们?三月廿五赴和珍追悼会归来之夜中写11在作者的眼中,刘和珍是怎样的人?请整合文中的信息,简要回答。答:_解析要明确文中作者对刘和珍判断性内容的语段在四、五两段,作者写刘和珍的“同学们”痛哭失去了勇士和首领,无疑此处的“勇士”和“首领”正是作者对刘和珍的定位;作者在第五段敬佩的内容也正是刘和珍所具有的优良品格:有毅力,任劳任怨,热力温情(乐观热情)。答案勇士;革命的首领;有毅力,任劳任怨,乐观热情。12. 作者在痛哭和珍时,也写到自己。她是怎样写自己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_解析文章第六段作者写到自己在大屠杀后,“早已丢失了,吓跑了”,毫不避讳自己渺小的一面。一方面这是人在死亡威胁面前的正常反应;另一方面,也写出了真正的革命者在死亡威胁面前的无畏和伟大。作者用自己的渺小对革命者的伟大和无畏起到了衬托作用。答案作者写了自己的渺小,写自己“早已丢失了,吓跑了”。以自己的渺小衬托出和珍的伟大,以自己的胆怯衬托出和珍的英勇无畏。13鲁迅先生在记念刘和珍君中写道:“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而本文写道:“沉默是最深的悲哀,此后你便赠给我永久的沉默。”试比较这两段话的含意。答:_解析鲁迅的话重在引起人们对革命者牺牲后的反思,以及号召人们能够进一步奋发,继承革命者的遗志,重在爆发,而不是灭亡,其突出的情感特征是愤怒。而本文作者突出的是悲哀,永久的沉默也就是永久的悲哀。作者一则悲哀刘和珍这样的优秀青年惨遭杀害;二则悲哀社会仍然豺狼当道,自己的命运无从把握,对前途有浓烈的悲哀之情。答案鲁迅的话表达的主要是愤怒。沉默是无言的愤怒,而愤怒迟早将在沉默中爆发,不爆发就会在沉默中灭亡。本文作者的话表达的主要是悲哀。刘和珍的牺牲给作者带来最深的悲哀,永久的悲哀。14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A文章从追悼会惨淡庄严的礼堂写起,连用六个“满”字,以鲜花和素联将冷森、凄伤、同情、激昂的气氛烘托到极致,读来使人潸然泪下。B文章主要以第二人称来写,便于抒发感情,既拉近了作者与刘和珍的距离,又拉近了读者和刘和珍的距离,自然实现了生者和逝者的对话。C对“街市上灰尘中那些蠕动的东西”的一段描写,形象地写出了当时中国老百姓的愚蠢、可怜、残忍和充满奴性,入木三分,极富批判性。D最后一段“然而我们不幸的生存者又有谁来痛哭凭吊齿残下的我们”深刻地揭示出时局的险恶、反动派的凶残以及作者对未来的担忧。E本文是作者赴刘和珍追悼会归来的当日连夜写成的,凄婉哀怨,而又蕴含着钢铁般的意志和无穷的力量,因而读来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解析A作者连用六个“满”字,用排比句式增强了控诉的语气,使人读来潸然泪下,而非鲜花和素联;C.这里不是泛指当时的老百姓,而是那些甘心当奴仆,仇视革命者包括反动派爪牙在内的东西;E.本文凄婉哀怨,在文章最后揭示了作者的担忧,但不能盲目拔高成“钢铁般的意志和无穷的力量”。答案B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