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自题小像鲁迅,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解题,鲁迅喜欢在“灯下”写作。他写过夜颂,说自己是“爱夜的人”,据说爱夜的人“有听夜的耳朵和看夜的眼睛,自在暗中,看一切暗”。,“漫笔”,是作家常用的一种表现形式,其特点是借事抒情、夹叙夹议、意味隽永。“漫”既是内容的“漫”无边际,又是“心事浩茫连广宇”的“漫漫”心绪,还是一种“漫延开来”的思维方式。我们在阅读时,要注意其漫延无际的笔墨、心绪、思维,从散漫无序中抓住其思想要点作者独具“夜眼”,对我们所生存的社会、历史的独特发现。,批判锋芒及观点,批判的锋芒指向:中国历史和国民性问题;作者观点: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可以概括为a、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b、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文本思路,现实(15)历史(611)现实(1214)引子观点号召,引子,开始兑换乐意钞票贬值:停止兑现不甘心奴性心态折换现银非常高兴,作者由“钞票贬值”联想到了什么?两者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而且变了之后,还万分喜欢。”两者心理相似:自身受到了损害不痛苦反而快乐。这种心理,看似反常,实则合理。人们为避免更大的灾祸,宁愿选择较为次之的损害,从而获得一种超越期望的满足。鲁迅从中看到了隐藏在百姓灵魂深处的奴性心态: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自我满足,自我陶醉。,作者为什么说“极容易变成奴隶”?为什么成为奴隶还“万分喜欢”?,“极容易”说明中国的“乱”是长期的,“治”是短暂的,因此老百姓常常“想做奴隶而不得”;他们把做奴隶当成一种奢望,甚至是一种享受,一旦有哪一位统治者满足了这一令人感到悲哀的要求,他们自然就“万分欢喜”了。,写作特色,直写其事,以小见大。,两个时代特征?共同本质?划分标准?,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即“乱世”兵荒马乱,奴隶规则被毁得粉碎,强盗官兵任意屠杀百姓。百姓是牛马甚而不及牛马。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即“治世”天下太平,有一定的主子和规则,百姓纳粮磕头颂圣,意志却被主子宰割。百姓是奴隶,是人而非人。共同本质:百姓始终是奴隶(牛马)(第七段)划分标准:按“人”的价格的贬值程度来划分。“人的价格”指做人的资格,做人的尊严。,哪些时代属于“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你能否再作些课外补充?,课文中:五胡乱华、黄巢时(唐末)、五代、宋末、元末、张献忠时(明末)课文外:春秋战国、秦末、汉末、安史之乱、清末、民国。,连做牛马、做奴隶的资格都被剥夺了的时候,百姓有什么祈求?,给与他略等于牛马的价格,人们便心悦诚服,恭颂太平。(第5段)百姓就希望有一个一定的主子,拿他们去做牛马,(第7段)百姓就希望来一个另外的主子,使他们可上奴隶的轨道。(第8段)“予及汝偕亡!”愤言而已,决心实行的不多见。(第9段)厘定规则便“万姓胪欢”了。(第9段),怎样看待百姓的这些祈求的?造成这种奴性心态的社会原因是什么?,容易满足,麻木不仁,缺少反抗专制暴力,中国的老百姓,几千年来饱受重压和杀戮,从来没有享受到做“人”的尊严和权利,对此作者是怀着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哀其不幸”同情、怜悯百姓的不幸遭遇。“怒其不争”讽刺、批判百姓的国民劣根性。,当时是怎样的社会现实?老百姓的命运怎样?,强盗官兵交互为祸仍然是“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稍富的迁进租界,妇孺避入教堂”,丝毫没有彻底“走出奴隶时代”的愿望。,“第三样时代”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怎样才能创造“第三样”时代?,“第三样时代”是一个民主自由的时代,是老百姓真正“做人”、掌握自己命运的时代。,艺术特色,披情入理,情理交融。,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