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189879 上传时间:2019-12-0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9-2020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9-2020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试题(含解析)一、单项选择题(30小题,共60分,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多选、不选或错选,该题均不得分,选对一题得2分)1、战国时期有一个流派主张“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这个流派应是A墨家 B道家 C法家 D兵家【答案】C【解析】考点:法家思想。从材料中“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可以看出该派别主张根据时事的变化进行政策的变化,也就是主张进行改革。因此应该是法家,本题选C。2、明清时期,“士工商贾虽然同,各务营生不辞倦”,社会经济和人的观念都在发生变化,反映在小说中,“三言二拍”中商人第一次成为被歌颂的对象。这一现象说明( )A.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B. 理学的兴起与发展 C.八股取士 D. 商品经济发展【答案】D【解析】考点: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明清时期把商人和士等同,反应的是商品经济发展。3、 “汉武帝所努力缔造的政体,究其实,是在意识形态层面上将儒家学说作为政治制度的合法性基础,而在具体实践层面上则将法家学说作为统治权术来运用。”对以上材料的说明和解释不正确的是( )A汉武帝治国施政之术的核心在于“尚法尊儒”,即同时尊奉儒、法两家的学说B“独尊儒术”并不意味着完全杜绝其它学说C儒家思想成为维护君主专制统治的精神工具D儒家思想从此沦为法家的附庸【答案】D【解析】考点:董仲舒的新儒学。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董仲舒新儒学的认识与理解。解答时要注意此题属于逆向选择题。汉武帝虽然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但实际上法家思想在治国中依然占有重要的地位。新儒学也是糅合了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故A、B、C符合史实,D项错误,这时儒家思想处于独尊地位不可能沦为法家的附庸,所以应选D。4、如果有人向王阳明请教为学的方法和态度,他应该会回答下列哪一叙述 () A要注重人内心的涵养工夫 B学问要求是尚实,方有助于国计民生C学习先圣先贤的经验和心得 D要勤于读书研究,努力用功 【答案】A【解析】考点: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王阳明的思想是心学,主张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这与A项强调内心修养是有内在一致性的。5、马克垚认为:明清之际中国在经济和政治方面出现的新思想是很重要的,如果按照这种思路发展下去,则可以有助于中国走向现代化的目标。下列思想与之对应的有()黄宗羲“工商皆本” 陆九渊“心即理也”顾炎武“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 王夫之“循天下之公”A B C D【答案】B【解析】考点:本题考查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首先要理解“现代化”的含义,“现代化”是人类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过渡的历程,其核心是经济上的工业化和政治上的民主化。黄宗羲“工商皆本”的思想有利于工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有利于经济的现代化;、都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实行民主,有利于政治的民主化,故选B。陆九渊是南宋时期心学的代表人物,与题干时间信息不符,可以排除。6、报载,西方某古玩拍卖市场曾有人拍卖公元前一世纪罗马史学家李维名著罗马史,纸张已变黄发脆,一张张翻阅都很困难,竟以10万英镑高价成交。你认为这一文物是( )A真迹而价值较高 B同时代的仿制品 C后人伪制无价值 D真迹而价值不高【答案】C【解析】考点:造纸术的发明和传播。造纸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8世纪后,才开始传入西方。公元前一世纪的时候,罗马还没有纸张,所谓李维名著罗马史手稿肯定是假的,后人伪造的。故选C。7、法国作家雨果对中国科技有过如下论述:“像印刷术、大炮、气球和麻醉药这些发明,中国人都比我们早。可是有一个区别,在欧洲,有一种发明,马上就生气勃勃地发展成为一种奇妙有用的东西,而在中国却依然停滞在胚胎状态,无声无息。中国真是一个保存胎儿的酒精瓶。”以下对雨果观点解读最准确的是 A否定了中国人的发明和创造力 B中国的社会状态对科技发明起了保护作用C中国传统发明缺乏发展成为生产力的土壤 D雨果认为西方科技更加神奇【答案】C【解析】考点: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信息的能力,从题干中“而在中国却依然停滞在胚胎状态,无声无息。中国真是一个保存胎儿的酒精瓶”的信息可以看出,雨果认为,虽然中国很早就出现了传统科技,但始终未能转化为近代科技,这说明中国传统发明缺乏发展成为生产力的土壤,故C项正确;ABD三项与题干信息不符,故排除8、关于中国古代书法和绘画艺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中国书法五种主要字体是金文、隶书、草书、楷书和行书唐代杰出的书法家有欧阳询、颜真卿和文征明文人画是中国画的主要形式之一山水画是中国画的精粹,气势是山水画的灵魂AB C D【答案】D【解析】考点:古代中国的绘画。中国画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文人画是一种艺术形式或文化现象,故不正确。9、“辞藻华丽、笔法铺张、缺乏充实的生活内容”,这是哪种文学体裁的特点:( )A楚辞 B汉乐府诗 C汉赋 D先秦散文【答案】C【解析】考点:中国古代的文学。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学各具特色,汉赋辞藻华丽、笔法铺张,但是缺乏充实的生活内容;故选C。楚词、乐府诗都是源于民间诗歌,先秦散文本身就是“大家”的作品集,因此ABD均与材料信息不符。 10、有人称:北宋到明清,在“附庸风雅”的贵族文化之外,一种新文化形态在崛起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肆勾栏中的市民文化。下列各项属于“市民文化”内容范畴的有()词程朱理学 元曲小说新儒学A B C D【答案】B【解析】考点:本题考查北宋至明清时期市民文化的兴起。经济是基础,决定政治、文化。从材料中的“商 业生活”“市民文化”,结合所学知识,词是宋代城市经济发展背景下所产生的市民文化;宋明程朱理学时间上 与题意相符,并不是市民文化,而是官方之学;元曲与明清小说都是城市经济发展而产生的市民文化;新儒学时 间上相符,但也不是市民文化。 11、.以下是博希同学整理的“晚清时期翻译西学书籍简表”。从表中可以看出,这一时期学习西学的趋势是类别18601899年19021904年数量比重数量比重哲学、社会科学123种22%327种61%自然科学162种29%112种21%应用科学225种41%56种11%A. 从全盘西化到中西结合 B从持续高涨到趋于停滞C从被动接受到主动追求D从侧重科技到侧重人文【答案】D【解析】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18601899年中国人向西方学习主要侧重于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1902年1904年主要学习介绍西方的社会科学,可以看出,这一时期学习西学的趋势是从侧重科技到侧重人文,因此选D。12、“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治之本原而仅摭拾泰西皮毛,遂乃自足。”上述言论应当是( )A顽固派对洋务派的批评 B洋务派对顽固派的批评C维新派对洋务派的批评 D洋务派对维新派的批评【答案】C【解析】考点:本题考查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进程。解答的关键在于材料批判对方不懂“国民之原理”、“世界之大势”、“政治之本源”这体现了维新派抨击洋务派只学习西方器物,不知学习制度,故答案选C项。13、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将孔子描绘成改革的先师;而谭嗣同则在他的名著仁学中将儒家的“仁”推而广之,但却要求“冲决”儒家所倡导的“三纲五常”。两者的共同之处是( )A“托古改制”为维新创造历史依据 B以儒家思想作为改革的理论基础C借助圣人之名全面否定传统文化 D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原则【答案】A【解析】考点:维新思想。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将孔子描绘成改革的先师、谭嗣同则在他的名著仁学中将儒家的“仁”推而广之,二者所反映的共同的本质问题是都在“托古改制”,都在为维新创造历史依据,所以本题答案就是A。14、鸦片战争后“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兴起。下列对“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一主张理解正确的是: ( )向西方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封建统治其中的“技”重点是指军事技术 已经对中国的落后有了充分认识A. B C. D. 【答案】B【解析】考点: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只是学习西方的物质文明,只学器物不学制度,因为学习者都是封建士大夫,并且其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清王朝的专制统治。其原因是他们认为鸦片战争的惨败主要是由于武器的落,所以要学习西方的先进军事技术,以维护其自身的封建统治。这种思想表现出来的是缺陷是没有意识到中国落后的主要原因是制度的落后,所以对中国落后并不同有充分的认识。15、新三民主义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它与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的一致性主要是()A召集国民会议,废除不平等条约 B推翻资产阶级,消灭私有制C平均地权,满足农民土地要求 D驱逐帝国主义势力,打倒军阀【答案】D【解析】考点:国民大革命。依据所学知识,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一致性主要体现了两党的共同目标:即是反帝反封建。故选D。B项是中共的最高纲领;C项体现了反封建的要求;A项是孙中山反对段祺瑞而发表的北上宣言的内容。16、毛泽东在一本著作中指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成两个步骤: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中国现时的革命,是在走第一步。这本著作是毛泽东思想( )A成熟时期的著作 B形成时期的著作C萌芽时期的著作 D发展时期的著作【答案】A【解析】考点:毛泽东思想。此材料出自新民主主义论,毛泽东发表于1940年,是抗战时期,抗战时期是成熟时期。故选A。17、一位新文化运动的主导人物,主张改良,对革命,对当时许多人受到俄国十月革命鼓舞宣传马克思主义,介绍阶级斗争与唯物史观的做法,不赞成,认为变革需要一点一滴的积累,因此反对急进。他最可能是:( )A.李大钊 B. 胡适 C. 陈独秀 D.鲁迅【答案】B【解析】考点: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分析材料,该人物主张改良,反对革命和马克思主义,这与胡适“多谈些问题,少谈些主义”的思想一致,故选B。18、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下列选择中,属于邓小平理论中“吸收和借鉴”表现的是(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B和平赎买的改造政策C“一五计划”工业化方针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答案】A【解析】考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一五计划”工业化方针、和平赎买的改造政策是属于毛泽东的理论成果并不是邓小平的理论成果,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不属于“吸收和借鉴”,而只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既属于邓小平的理论成果,又属于“吸收和借鉴”。19、在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寻求民族振兴的道路上,中华民族从未停止过探索的脚步,涌现了许多杰出人物。下列人物与成果之间的连线不正确的是: ( )A康有为孔子改制考 B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C陈独秀文学改良刍议 D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答案】C【解析】考点:维新思想;新文化运动。 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期间写的文章是文学革命论,文学改良刍议是胡适的文章。康有为意图借孔子之权威来宣传其维新变法思想,为其维新变法寻找合理性并以减少变法的阻力而写孔子改制考。李大钊是第一个在中国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人,是第一个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人,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是我的马克思主义观。20、毛泽东在战争和战略问题中指出,“(中国)无议会可以利用,无组织工人罢工的合法权利。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毛泽东上述观点的核心是A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C中国无产阶级无任何政治权利 D中国革命不能走从城市到农村的道路【答案】B【解析】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材料核心讨论的是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而不是讲中国社会的性质问题,故A项错误;此题最难选择的是B、D项,两种表述意思相近,而且在材料中都有体现,但题目所问为“核心观点”,材料否定城市道路的目的是为了说明农村道路的合理性,故B项正确,D项错误;政治权利的含义颇多,包括言论、出版等等,这些权利在材料中未能体现,故C项错误。 21、“他们对于现状对于历史,所谓坏的就是绝对的坏,所谓好的就是绝对的好。”毛泽东这句话( )A.肯定新文化运动对民主科学的倡导B. 指出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绝对偏激C. 全面否定了新文化运动D.批评了新文化运动的不彻底性【答案】B【解析】考点:新文化运动。材料主要说的是“新文化运动对西方文化的绝对肯定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绝对否 定”,故选B 项;A 项材料中没有体现,C、D 两项说法错误。22、时代催生伟大思想理论,伟大思想理论推动时代的发展。下列关于20世纪中国先后形成的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三大理论成果的评价,正确的是A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B体现了与时俱进、理论创新的共同特点C解决了各自时期面临的历史任务 D先后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答案】B【解析】考点:20世纪中国理论成果。20世纪中国诞生了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三者都是顺应了当时中国的需要,符合中国的国情,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特点,故选B。23、“改造中国、拯救人民之路到底在何方?”1923年前后,在孙中山经历了一次次的失败之后发出了这样的疑问时,历史这样回答他( )。A“暂时放弃政治革命,先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壮大资产阶级力量后卷土重来”B“继续承认欧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在华利益,以寻求其更大更广泛的帮助”C“真正的革命力量在广大群众之中,要联合中国共产党,广泛地发动人民群众”D“采取更灵活的革命策略,争取更多的军阀倒向革命阵营,建立和巩固政权”【答案】C【解析】考点: 1923年前后,一再失败的孙中山找不到前行的方向,陷入迷茫之中。正是通过和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接触,认识到人民群众的力量,实现了国共合作,促进国民大革命的发展。24、上个世纪20年代开始,列宁在苏维埃俄国提出“新经济政策”,毛泽东在中国提出农民问题,并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30年代罗斯福在美国推行“新政”,90年代邓小平在中国提出“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倡导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有这些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要相互学习借鉴 B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在相互竞争中发展C“实事求是”这一人类智慧的意义是世界性的D伟大人物对历史前进有巨大推动作用【答案】C【解析】考点:新经济政策、毛泽东思想等。20世纪20年代列宁“新经济政策”的提出是在共产主义政策不适应当时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的好转而提出的。30年代的罗斯福新政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是在自由经济政策失败的情况下提出来的。90年代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提出的。故选C。25、关于1956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不符合史实的是A. 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科学文化事业的教训B.吸取了我国历史上学术、文化发展的经验C.纠正了科学文化领域存在的教条主义倾向D.确保了学术文化事业此后十多年的繁荣【答案】D【解析】考点:双百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是1956年4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的,不仅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学艺术的基本方针,也是党领导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方针。但是在1957年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后,“双百”方针的贯彻受到了干扰和损害,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中这一方针又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因此说“确保了学术文化事业此后十多年的繁荣”是不正确的。故答案为D。双百方针吸取了我国历史上学术、文化发展的经验,纠正了科学文化领域存在的教条主义倾向,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科学文化事业的教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ABC项均正确。26、2012年10月31日,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的人民科学家钱学森不幸逝世,他曾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有关下列图片的叙述正确的是A图一反映了中国古代在预测地震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B图二反映出中国为和平利用核能源作了卓越贡献C图三反映出“文化大革命”促进了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D图四反映出中国在载人航天领域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答案】D【解析】考点:古代中国科学等。地动仪属于观测地震的仪器,可以排除;A;原子弹爆破以成功属于军事科技成就,不属于和平利用核能,排除B;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是科技人员的研究结果,而不是文革推进的结果,可以排除C;神州5号成功表明中国航天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符合题目要求,D正确27、电影高考1977反映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如果让你来设计这场考试的场景,不可能出现的是( )A特写:学校大门两旁都贴着醒目的“站出来,让祖国挑选”标语B外景:考场门口悬挂着“一颗红心,两种准备”的横幅C背景音乐:反映粉碎“四人帮”的歌曲D内景:考场中张贴有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标语【答案】D【解析】考点:新中国的教育。D项明显错误,科教兴国的战略是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来的,因此不可能在1977年的高考中出现,故选D。其他各项都是正确的。28、“两弹一星,使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空前迸发。在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的攻关会战中,先后有26个部、委,20个省、市、自治区,包括900多家工厂、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参加,为原子弹的制造和试验研制出10万多种专用仪器、设备和原材料。”以上材料不能说明A“两弹一星”的研究体现了中国人民爱国奉献、自强不息、协同合作的精神( )B“两弹一星”的开发成功是国家综合科技能力提高的体现C“两弹一星”同时带动了各类学科的研究和发展D开发“两弹一星”,最主要是为了增强民族的凝聚力【答案】D【解析】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解题时注意材料中的主要信息“中华民族的凝聚力”“26个部科技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委”“20个省、市、自治区”“900多家工厂、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制造和试验研制出10万多种专用仪器”,据此BCD的表述均题意及史实相符,而A研制开发“两弹一星”是为了增强国防力量,提高国际地位,增强民族凝聚力是客观上所起的作用,材料无法体现。故选D。29、下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同时期出台的科技、教育工作的方针、政策,其先后顺序是(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文化教育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A B C D【答案】B【解析】考点:新中国的教育。项为1983年邓小平为北京景山学校所题;项是1949年共同纲领中的规定;项是1988年9月邓小平明确提出的;项为1995年提出来的。故选B。30、“文革”期间,我国的科学技术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请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这一时期的科技成就(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我国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首次培育出杂交水稻 成功发射“神舟”五号飞船A B C D【答案】B【解析】考点:该题有两个要求,一是排除不是“文革”时期的科技成就,二是把“文革”时期的科技成就按先后顺序排列。根据时间要求排除“文革”前的和“文革”后的;然后按照先后顺序排列,最早的是,最晚的是。第II卷(非选择题共30分)、31、(13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明法者强,慢法者弱。”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 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三 唐代儒学较多地吸取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而盛行于唐代的佛教,既有本土发展起来的禅宗,也有从天竺引进的法相宗,还有中印合璧的天台宗等。唐代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是印度的乾达婆、希腊天使和道教羽人等多元文化因素的混合物。唐代大型歌舞剧羽衣霓裳舞曲,则源于印度的婆罗门曲,并含有胡旋舞等中亚歌舞元素。 张国刚唐代开放与兴盛的当代思考等 (1)概括材料一中的三种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主张出现的政治经济背景。(6分) (2)依据材料二中董仲舒的论述,指出其思想特征。结合所学知识,阐述董仲舒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4分) (3)依据材料三概括唐代思想文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3分)【答案】【解析】考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1)结合诸子百家主张分析:“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体现儒家仁政思想,“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体现道家无为思想,“明法者强,慢法者弱。”体现法家法治思想。再结合春秋战国的背景分析。(2)根据材料信息“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体现了董仲舒强调 “大一统”, 糅合道家、法家等思想。(3)“唐代儒学较多地吸取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而盛行于唐代的佛教,既有本土发展起来的禅宗,也有从天竺引进的法相宗,还有中印合璧的天台宗等”体现了唐朝文化的多元性,结合唐朝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状况分析原因。32、(13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义。如其心心圣人之心,行圣人之行,以孝悌忠信为德,以尊主庇民为政,虽朝运汽轮,夕驰铁路,无害为圣人之徒也。- 张之洞劝学篇 材料二 西人立国驯至富强,亦具有体用。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欲! 郑观应盛世危言材料三君权日益尊,民权日益衰,为中国致弱之根源君权与民权合,则情易通,议法与行法分,则事易就,二者斯强矣。 梁启超饮冰室文集材料四: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请回答:(1) 据材料一、二指出,洋务派与早期维新派的“体”、“用”观有何不同?(6分)(2) 材料三映了近代中国哪个派别的观点?他们提出了什么救国方案?(3分)(3) 依据上述材料,试说明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历程。(4分)【答案】(1) 洋务派认为,中国传统的思想理论是“体”,西方技术思想是“用” (2分);早期维新派认为,在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是“体”,各种技术设备是“用”。(4分)(2) 派别:资产阶级维新派(1分)。救国方案:维新变法,实行君主立宪(2分)(3) 从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到学习外国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外国的思想文化;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不断提高的发展历程。(4分)【解析】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1)根据材料一信息“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可知体现了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主张学习西方科技以维护清朝封建统治和伦理道德;材料二信息“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火炮、洋轮、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 说明早期维新派认为,在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是“体”,各种技术设备是“用”。(2)从材料“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可以看出这是维新派的主张,维新派主张进行变法,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3)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主题是为了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学习西方与抵制侵略相联、启蒙和救亡相联,体现了强烈的反封建反侵略性质;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不断深化的历程;三是中国人民对西方文化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被动接受(如新思想的萌发、洋务运动)到主动选择(如辛亥革命)的过程,最终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33、(14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从1950年到1952年,中国先后与苏联和东欧各国达成了交换留学生协议并陆续开始执行。根据教育部的统计,1950到1963年总共派出留学生9594人。分布于苏联(8357人)、东欧(925人):东德273,捷克238,波兰160,匈牙利88,罗马尼亚75,保加利亚68,阿尔巴尼亚23,西欧和亚洲各国17人。材料二 从1979年到xx年,仅由中国教育部门派出的留学生就达45.77万人,分布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美国20万,日本5.5万,加拿大3.8万,英国3.65万,德国2.6万,澳大利亚1.78万,法国1.63万,俄罗斯1.18万。此外还有大量青年通过亲友和其他渠道出国留学,未包括在教育部门的统计数据之内。材料三 据统计:中国工程院于1994年成立,首批院士96人,留学专家46人,占48%。xx年8月,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专家并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3名受奖者中21名是归国学者。 以上材料均摘自百年接力留学潮请回答:(1)20世纪50年代和70年代末以来,我国先后两次组织留学教育,形成了中国近代以来第9次和第10次留学教育的高潮。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结合不同时期的社会状况,扼要分析出现以上留学高潮的原因。(4分)(2)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上述两个时期留学生主要目的地有何不同?(2分)并分析其原因。(6分)(3)结合材料三和有关史实,谈谈留学教育对我国现代化建设产生的影响。(2分)【答案】(1)原因:新中国成立初,我国经济科技落后,恢复经济和工业化建设急需大量人才。(2分)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教育被摆到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2分)(2)建国初,主要以苏联、东欧国家为主。(1分)原因:西方国家敌视中国;中国同苏联、东欧同属社会主义阵营;我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每点1分,答出3点得3分)70年代末以来,主要以西方国家为主。(1分)原因:西方国家经济科技居世界领先地位;中国与西方国家关系显著改善;中国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政策。(每点1分,答出3点得3分)(3)留学教育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人才,促进了中外交流,推动了各项事业发展。(2分)【解析】考点:本试题以中国不同时期留学生情况为主线展开。注意其出现的原因、 影响等要结合不同时期中国社会的不同情况加以分析。材料一表明我国留学教育 的主要方向主要是苏联、东欧国家,材料二表明随着改革开放,欧美国家成为主 要留学方向,结合时代背景来归纳分析第(1)(2)问;第(3)问主要体现留学教育的 积极意义:培养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人才,促进了中外交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