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庖丁解牛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182709 上传时间:2019-12-0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庖丁解牛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庖丁解牛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庖丁解牛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庖丁解牛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一、注音膝之所踦(y)砉然向然(hu xin)奏刀然(hu)批大郤(x) 导大窾(kun) 技经肯綮(qn)新发于硎(xn) 怵然为戒(ch) 莫不中音(zhn)技盖至此乎(h)二、通假字1.砉然向然 “向”通“响”,声响2技盖至此乎 “盖”通“盍”,何,怎样3善刀而藏之 “善”通“缮”,修治三、解释词义1道2解3族4为5乎6然四、古今异义1视为止,行为迟古义:行动因(此)今义: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面的活动2依乎天理古义: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结构今义:自然的道理或伦理道德3技经肯綮之未尝古义:没有拿刀去尝试今义:不曾4虽然,每至于族古义:虽然这样今义:转折连词五、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释义1足之所履名词作动词,踩2良庖岁更刀名词做状语,每年3族庖月更刀名词做状语,每月4以无厚入有间无厚:形容词做名词,没有厚度的刀刃;有间:形容词作名词,有空隙的骨节六、分析句式类型1臣之所好者道也判断句(“者也”表判断)2所见无非牛者判断句(“非”表否定判断)3技经肯綮之未尝宾语前置句(“未尝”的宾语“技经肯綮”前置)4良庖岁更刀,割也判断句(“也”表判断)5而刀刃若新发于硎状语后置(“新发”的状语“于硎”后置)6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省略句(“为”后皆省略介词“之”)7如土委地省略句(省略介词“于”)一、基础达标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C)A庖(po)丁 砉然向然(hu xin)莫不中音(zhn)B肯綮(qn) 有条不紊(wn) 度长絜大(qi)C发于硎(xn) 怵然为戒(ch) 踌躇 (chu ch)D批大郤(x) 大(u) 良庖岁更刀(n)解析:A项,“向”应读xin;B项,“絜”应读xi;D项,“”应读。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A乃中经首之会 会:节奏B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 批:击C虽然,每至于族 族:(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D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善:好的,锋利的解析:D项,善:通“缮”,修治,这里是拭擦的意思。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D)A.B.C.D.解析:A项,介词,因为(“为”后省略了介词“之”,即“视为(之)止”)/动词,谋划;B项,连词,表并列,又/连词,才;C项,动词,依照/动词,凭靠;D项,均为介词,从。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C)_,_,_,_,_,_。如在某些汉印中,就有“荼”字省作“茶”字的写法。民间的书写者出于某种考虑,将“荼”减去一笔,这就成了“茶”字随着饮茶习俗的推广,“荼”字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荼”简写为“茶”,汉代已露端倪在中唐之前“茶”字写作“荼”,这恐怕不是我们人人都知道的茶作为饮品,我们都很熟悉“荼”有多个义项,“茶叶”义是其中之一A BC D解析:首先明确整段话叙述的中心是茶发展历史及词义的演变。浏览完6个句子,可知引出话题,应在最前面;“不是我们人人都知道的”紧承“都很熟悉”;紧承展开“荼”与“茶”的关系;是的具体阐述。“汉代”与空后“汉印”相对应,故放在最后。二、阅读鉴赏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59题。徐渭,字文长,山阴人。十余岁仿扬雄解嘲作释毁,长,师同里季本。为诸生,有盛名。总督胡宗宪招致幕府,与歙余寅、鄞沈明臣同管书记。宗宪得白鹿,将献诸朝,令渭草表,并他客草寄所善学士,择其尤上之。学士以渭表进,世宗大悦,益宠异宗宪,宗宪以是益重渭。宗宪尝宴将吏于烂柯山,酒酣乐作,明臣作铙歌十章,中有云“狭巷短兵相接处,杀人如草不闻声”。宗宪起,捋其须曰:“何物沈生,雄快乃尔!”即命刻于石,宠礼与渭埒。督府势严重,将吏莫敢仰视。渭角巾布衣,长揖纵谈。幕中有急需,夜深开戟门以待。渭或醉不至,宗宪顾善之。渭知兵,好奇计,宗宪擒徐海,诱王直,皆预其谋。藉宗宪势,颇横。及宗宪下狱渭惧祸遂发狂引巨锥剚耳深数寸又以椎碎肾囊皆不死已又击杀继妻论死系狱里人张元忭力救得免。乃游金陵,抵宣、辽,纵观诸边厄塞,善李成梁诸子。入京师,主元忭。元忭导以礼法,渭不能从,久之怒而去。后元忭卒,白衣往吊,抚棺恸哭,不告姓名去。渭天才超轶,诗文绝出伦辈。善草书,工写花草竹石。尝自言:“吾书第一,诗次之,文次之,画又次之。”当嘉靖时,王、李倡七子社,谢榛以布衣被摈。渭愤其以轩冕压韦布,誓不入二人党。后二十年,公安袁宏道游越中,得渭残帙以示祭酒陶望龄,相与激赏,刻其集行世。(选自二十五史精华明史精华文苑)注:埒,音li,等同,相等。剚,音z,刺,插。王、李:指王世贞、李攀龙。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A将献诸朝,令渭草表草:草稿B藉宗宪势,颇横 藉:凭借,借助C善李成梁诸子 善:与交好D工写花草竹石 工:长于,善于解析:A项,草:起草,草拟。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C)A宗宪顾善之 久之怒而去B宗宪以是益重渭夜深开戟门以待C即命刻于石宗宪尝宴将吏于烂柯山D渭愤其以轩冕压韦布宗宪起,捋其须曰解析:C项,两个“于”均为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可译为“在”。A项, 第三人称代词,他,文中指徐渭;助词,放在时间词后,起调节音节的作用,无实义。B项,介词,因为;连词,表目的,来。 D项,代词,他们;代词,自己的。7下列各句组,都能表现徐渭“才华出众”的一组是(B)仿扬雄解嘲作释毁学士以渭表进,世宗大悦作铙歌十章善草书,工写花草竹石将吏莫敢仰视相与激赏,刻其集行世ABCD解析:“作铙歌十章”是写沈明臣才华出众,与徐渭无关;“将吏莫敢仰视”是侧面描写胡宗宪位高权重,让将吏们敬畏,与徐渭无关。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C)A徐渭曾拜同乡季本为老师,后成为生员,颇有名气,总督胡宗宪将他招到幕府,与其他几个人一起做管理文书之类的事。B胡宗宪位高权重,将吏们都很惧怕他,徐渭却头戴方巾,身穿布衣,与胡宗宪行礼、交谈,一点也不受拘束。C胡宗宪采纳徐渭的计谋,擒获徐海,诱捕王直,结果中了徐、王预先设计的圈套。徐渭凭借胡宗宪的权势,态度很蛮横,导致胡宗宪被关进监狱。D在嘉靖时,王、李二人倡导成立七子社,谢榛因是平民而遭排斥,徐渭对他们以官位压制寒士的行为感到气愤,发誓不加入二人的团体。解析:C项,有两处错误:其一,“结果中了对手预先设计的圈套”有误,应为“徐渭都参与了谋划”。其二,“ 导致胡宗宪被关进监狱”有误,强加因果,两件事没有必然联系。9断句和翻译。(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及宗宪下狱渭惧祸遂发狂引巨锥剚耳深数寸又以椎碎肾囊皆不死已又击杀继妻论死系狱里人张元忭力救得免(2)翻译下面的句子。渭或醉不至,宗宪顾善之。后元忭卒,白衣往吊,抚棺恸哭,不告姓名去。答案:(1)及宗宪下狱/渭惧祸/遂发狂/引巨锥剚耳/深数寸/又以椎碎肾囊/皆不死/已/又击杀继妻/论死系狱/里人张元忭力救得免(2)徐渭有时喝醉不来,胡宗宪却善待他。(“或”“顾”“善”是翻译重点)后来张元忭去世,(徐渭)穿着白衣前去悼念,扶着棺材恸哭,没有告诉姓名就离去了。(补充主语、“白衣”译作“穿着白衣”是翻译重点)参考译文:徐渭,字文长,是山阴县人。十多岁时即模仿扬雄的解嘲作释毁一文,长大以后,拜同乡季本为师。在做秀才时,即很有名气。总督胡宗宪聘请他为幕僚,他和歙县人余寅,鄞县人沈明臣共同掌管文书。胡宗宪得到一头白鹿,将要献给朝廷,让徐渭起草进献表文,胡宗宪将他作的表文和其他幕僚所作的表文一起寄给和胡宗宪关系很好的一位学士,请他选择其中最好的一篇进呈。这位学士选中了徐渭的表文进上,明世宗看了以后很满意,于是更加宠信胡宗宪,胡宗宪因此也更加敬重徐渭。胡宗宪曾在烂柯山宴请部下的将领,酒席进入高潮,乐队奏起乐曲,沈明臣当场作了铙歌十首,其中有两句说:“狭巷短兵相接处,杀人如草不闻声。”胡宗宪听罢,捋着自己的胡子说:“哪一个人是沈生,这样豪爽痛快!”立即命令将其刻在石牌上,给予的宠幸礼遇与徐渭相同。总督位高势重,将吏们都不敢仰视。徐渭却头戴方巾,身穿布衣,向总督长揖并高声畅谈。幕府有急需徐渭的事,深夜官署开门等候他。徐渭有时喝醉不来,胡宗宪却善待他。徐渭通晓军事,喜好奇计,胡宗宪擒获徐海,诱捕王直,徐渭都参与了谋划。凭借胡宗宪的权势,徐渭很蛮横。到胡宗宪被关进监狱,徐渭害怕灾祸,于是发疯,拿大锥子刺耳朵,深几寸,又用短木棍打碎肾囊,都没有死。不久,又打死继妻,被判死罪入狱,同乡张元忭极力相救得以赦免。于是出游金陵,抵达宣府、辽东,纵观各边关要塞,与李成梁的几个儿子相处很好。到京师,寄住在张元忭家(此处“主”为意动用法,即“以为主人”)。张元忭用礼法引导他,徐渭不能听从,时间久了发怒离去。后来张元忭去世,他穿着白衣前去悼念,扶着棺材恸哭,没有告诉姓名就离去了。徐渭天生才智过人,诗文超过同辈。擅长草书,善于画花草竹石。他曾经自己说:“我的书法第一,诗其次,文章又其次,绘画再其次。”在嘉靖时,王世贞、李攀龙倡导成立七子社,谢榛因是平民而遭排斥。徐渭愤慨他们凭借官位压制寒士,发誓不加入他们二人的团体。二十年后,公安人袁宏道游览越中,得到徐渭的不完整的卷子并给祭酒陶望龄看,两人都很赞赏,将他的文集刻印并流传于世。三、语言运用10仿照画线的句子,在横线上写出相应句子。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命运给予河蚌的是一粒沙子,河蚌回报世界的却是一颗晶莹的珍珠;_,_;命运给予巨石的是千锤百炼,巨石回报世界的却是一座神圣的佛像。历史长河中的那些伟大人物,不管经历了多少磨难,他们回报世界的都是心血的结晶:司马迁蒙受宫刑之辱,却留给后人一部史记;_,_;贝多芬经受失聪之苦,却留给时代一部命运交响曲。直面不幸,努力创造,回馈社会,我们就能不断提升个人价值,最终成就自己。答案:(示例)命运给予黏土的是一窑烈火,黏土回报世界的却是一件精美的瓷器曹雪芹遭遇抄家之灾,却留给世界一部红楼梦游刃刀尔登南朝颜延之写过组诗五君咏,歌咏竹林七贤中的五人,而把山涛和王戎排除在外。山涛和王戎都做到大官,位列三公;其中山涛圆滑,王戎贪吝,颜延之认为这二人不配与嵇阮为伍。作竹林名士传的袁宏对山涛的评语中,有一句是“游刃一世”,最是中肯。庄子写过庖丁解牛的故事,庖丁的刀行走于骨肉之际,与物无碍,貌合神离,所以刀刃不伤,逍遥自在。按庄子本意,这种“游刃”是出世之道。但若事有不获已,化而为入世之道,也是水到渠成的事。山涛执掌吏部时,每次用人,一定要先密启,窥探皇帝的心意,然后拣皇帝中意的人选公奏。别人这么做,至少得落个“巧宦”的坏名声,而时人对山涛的评价,都说他识量高迈,洒脱旷远。又有一个县令遍贿朝臣,给山涛送了100斤丝。山涛并不拒绝,因为那样做不够和光同尘。山涛收下礼物,挂在梁下。后来事发,朝廷调查到山涛时,丝已被虫子咬了,而尘封如故。山涛既未得罪大家,还落了个清廉的名声。嵇康说山涛“外不殊俗而内不失正”,就是这种本领了。七贤对庄子都有心得,最得心法的,看来还是山涛。庄子早讲过,当年桀杀关龙逢,纣杀比干,就是因为这两个人名气太大哪怕是闭门在家修行,也可能威胁到政权对人心的影响力,特别是当这一政权已宣称自己是道德领袖时。对这种盛名之累,嵇阮之辈自然心里明白,也时常讨论;但能言之不一定能知之,能知之不一定能行之,能行之,也不一定能像山涛那样做得好。嵇康之死,当时是大事件,太学生好几千人抗议,终于无效。嵇康是曹家的女婿,司马氏要代魏,先得剪除曹氏的羽翼。嵇康早已知道自己身处险地,所以作风上,诗文中,常表白自己无意于政治。那时政情险恶,名士少有全者。嵇康已尽量小心了。他学阮籍口不臧否人物,虽然做不到,但王戎说与他相知20年,没见过他喜怒形于色,便有些夸张,嵇康的自制,也可见一斑了。山涛投靠司马氏,知道些风声,荐嵇康出来做官,有帮他免祸的意思,不料竟速其死。嵇康何尝不清楚他的好意,但如与山巨源绝交书里所说,“性有所不堪,真不可强”。嵇康的绝交书,他明骂山涛,暗里为他开脱,算是回报,关于自己,一再表示只是“性情问题”。他讲了“七不堪二不可”,共是九患;然而避重就轻,在司马氏看来,更显得居心叵测,因为他既不肯投靠,立场是明明白白的,仅一封信又怎么可以蒙混过关?嵇康和山涛之间,绝不如信中所说的“偶与足下相知”,而是相知颇深。嵇康对山涛又是敬重,又对他的“无所不堪”有些牢骚。他比山涛和阮籍都小了十几岁,在三人中是小老弟,发发脾气,山涛不会见怪。嵇康顾影之时,山涛定是很难受的;而等到山阳旧友或老或死,他一个人徘徊垆下时,又不知如何叹息。嵇康临死时说,有山涛在,儿子不孤矣。后来山涛果然照顾嵇绍,并荐他做了官。山涛就是这样面面俱到,是谓“达人”。山涛,嵇、阮,钟会,也算得上是“知识分子”的三种类型(当然并不只有这三种)。就山涛而言,如何判断他是吏隐,还是巧宦?内直外曲,如何证明?既然与时俯仰,又何以见得心存事外?人心隔肚皮,这些问题,本没什么一定的答案,而且事情的关键,不在于这些人怎么做,而在于其不得不做处。王戎说山涛如“浑金璞玉”,尽管常识告诉我们,浑金非金,璞玉非玉,我们还是宁愿相信王戎的意见。全身远祸,是七贤的共识,自己做不到的,未必不情愿别人做到。我们看嵇康的家诫,叮嘱细密,可推而知道他并不经常率性而行,而是一直舍小图大,对世俗多做让步,想保住自己的大志;至于不免于刑戮,那是没办法的事,因为他只能做到这个地步了。嵇康希望儿子做一个“保守的好人”,坚守志向的程度,要与全身远祸的能力相配。和他一起的,阮籍也不愿意儿子像自己一样放达。颜延之则写过一篇庭诰,更加完备,所说的不过是游刃之道,而他自己本和七贤大致是一路的人。到后世,庄子的哲学,渐渐被儒士处理为与时舒卷的理论,其尤下者,用为一切的辩词,便是昧利苟得,良心上也没什么过不去。因为他令自己相信自己另有襟期,竟能不受现实事务的牵制。既然没有精神主宰,中国的读书人,在道德上,自己是自己的最高裁决者。这种裁决,当然要比照他所信奉的价值观,但立法在人,执法在己,中间可以做手脚处,比比皆是了。写法及应用1技法总结(1)艺术夸张与细腻描写相结合。写得结构完整,层次分明,叙述描写形象逼真,意蕴深厚,语言准确生动流畅,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作品。(2)用细致生动的记叙和描写来阐明抽象的道理。如开头的解牛场面,使人可感、可见、可闻。庖丁论“道”,两次对比,解牛三个阶段,都是以生动具体的叙述吸引读者。良庖、族庖对比,也是借助艺术形象阐明抽象道理,尤其讲到攻克难关时,写心理、目光、动作、成功后的喜悦,有声有色,显示出巨大的艺术魅力,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2写作连线【角度一】庖丁解牛告诉我们,一切事物都有它的客观规律,只要反复实践,并在学习实践中活用多用,不断积累经验,就能像庖丁一样,认识和掌握事物的规律,做到“游刃有余”。【示例】庖丁解牛如此,世间万事万物又岂非如此?任何事物都有它的“道”和“理”,如果了解了这些“道”和“理”,并顺应着这些“道”和“理”,那么不论眼前的事物如何千变万化,纷繁复杂,都能找到最根本的、最完美的解决办法。如果一味使蛮劲,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还会反过来伤害了自己。教育也不例外,透过各种教育现象,每个学生、每个班级、每个教学内容都有着它的“道”和“理”,您研究了吗?您了解了吗?您遵循了吗?您知道问题的“结”出在哪里吗?您知道在何处下手何处着力了吗?您掌握“刀法”了吗?一旦练就了“庖丁”一样的功底,教学便可得心应手,事半功倍了。【角度二】要在积累运用中总结,“进乎技”,达到“道”的境界,提升积累运用的水平。【示例】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是庖丁解牛的技术之所以能达到“游刃有余”的另一个因素,即内在因素,因为庖丁经过长期解牛,反复实践,不断积累经验,认识和掌握好解牛的内在规律,所以能“游刃有余”。 因此,不论做何事,都有一个渐变的过程,只有很好地认识和掌握好事物的内在规律。荀子的劝学篇大讲其“积”的重要,不也是说明了这个道理吗!也正如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人变好或者变坏,这也不是“一日之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