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10课 梨园春秋习题 岳麓版必修3.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180613 上传时间:2019-12-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10课 梨园春秋习题 岳麓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10课 梨园春秋习题 岳麓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10课 梨园春秋习题 岳麓版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10课 梨园春秋习题 岳麓版必修3一、戏曲的起源1原始社会:中国古代的先民为祈获丰收和狩猎胜利,头戴面具装扮成神灵、野兽,载歌载舞,通过娱乐来祈求神灵保佑,这种带有_色彩的仪式活动被后人称为“_”,其中便蕴涵着戏曲的萌芽。2春秋战国:宫廷晏乐、杂技百戏具有更多的戏曲元素。3唐代:宫廷中设有教练歌舞艺人的专门场所,称“_”,表演的歌舞戏有一定情节性、叙事性和戏剧冲突。4宋代。(1)出现了许多喧闹的集市和专门的娱乐场所_。(2)两宋之际,在浙江温州一带流行起一种戏曲,称“_”。南戏用多种表现手段演出完整的故事情节,形成完备的戏曲形式。答案: 巫术傩梨园瓦舍南戏温馨提示梨园的来源“梨园”创立于唐代,是唐代音乐机构之一。梨园是唐玄宗时教练宫廷歌舞艺人的地方,在长安光化门外禁苑中。唐玄宗精通音律,喜好歌曲,设梨园亲自教乐工、宫女演习音乐舞蹈。后来,沿用梨园为戏院或戏曲界的别称。梨园弟子,也称梨园子弟,指戏曲演员。【应用提升】1戏剧的源头傩的产生最初与哪种因素有直接关系()A政治因素B宗教巫术C经济因素 D文化艺人的创作解析:傩最初是古人祈获丰收和狩猎胜利的原始宗教歌舞。答案:B二、元杂剧与昆曲1元杂剧。(1)艺术特点。A将诗词、歌唱、对白、音乐、_等多种表演形式结合起来,有完整的_和角色配合,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B其中用演员_表现剧中时空场景更替的手法,形成了中国戏曲时空自由和以象征虚拟动作表意的特殊传统。(2)代表作品。A关汉卿是元杂剧的奠基者,代表作是_。B王实甫也是一位著名的杂剧作家,最有影响的作品是_。2昆曲。(1)兴盛发展:兴起于江南昆山。_期,熔诗、乐、歌、舞、戏于一炉的昆曲风靡大江南北,发展成全国性剧种。明中叶到清中期,是昆曲艺术的鼎盛时期。(2)艺术特点。A文辞典雅华美,寓意深切,发音吐字讲究格律板眼。B表演以载歌载舞为主要特色,将柔曼的舞姿融入婉转优雅的唱腔中,给观众以极大的视觉、听觉享受。(3)代表作品:汤显祖创作的传奇_至今传唱不衰。(4)艺术影响:对京剧、川剧、湘剧、越剧和黄梅戏等众多剧种的形成和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而被誉为“_”。答案:舞蹈故事情节虚拟动作感天动地窦娥冤西厢记明中后牡丹亭百戏之祖三、“国粹”京剧1形成条件。(1)明清时期,北京成为休闲文化中心。(2)四方艺人荟萃一堂,争奇斗艳。2形成过程。(1)清_年间,徽戏剧团三庆班等四大徽班相继到京城献艺。(2)徽班吸取了湖北_以及昆曲、秦腔、梆子腔等剧种的腔调和表演形式,字韵上受京城文化的熏陶浸染,形成了新的剧种京剧。3艺术特点。(1)角色划分为生、_、净、丑四大行当。(2)在表演艺术上发扬象征虚拟、歌舞并重的传统,综合运用唱、念、做、打等艺术手段。(3)用锣鼓和京胡、二胡、笛子等管弦控制节奏、渲染气氛。(4)在“_”的唱腔、念白中渗透着诗、词的文学情韵,亮相和定型则给人以雕塑的美感。4艺术地位。(1)将独具特色的中国戏曲推向一个新的高峰,被誉称为“_”。(2)在人类文化艺术的殿堂上也放射着奇光异彩。答案: 乾隆汉调旦字正腔圆国粹温馨提示京剧的形成京剧经过历代艺人的千锤百炼,吸取了众多地方戏曲的精华,逐渐形成了一种融唱、念、做、打于一体的表演程式。京剧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代表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它被传播到国外后,很快就被各国认可和瞩目,最终理所当然地成为中国的国粹。【应用提升】2京剧是我国国粹,它主要是由()A元杂剧发展而来的B北京地方剧种演化而成的C流行于北方的剧种融合而成的D南方一些剧种传入北京后融合而成的解析:京剧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它的前身是清初流行于江南地区,以唱腔、高拨子、二黄为主的徽班。徽班与其他剧种交流渗透,并吸收了其他杂曲的特点。答案:D 一、选择题1原始时代,人们举行“傩”的主要目的是()A祈求神灵保佑 B祭祀先祖C出征仪式 D庆祝丰收答案: A2两宋之际,在浙江温州一带流行的戏剧形式主要是()A傩戏 B南戏 C杂剧 D昆曲答案: B3元代是中国戏曲的黄金时代,杂剧、散曲、南戏等都取得巨大成就,后世将其与唐诗、宋词并称。后人则充分肯定元曲的艺术风格,称其“文而不晦,俗而不俚”,“明白如话”,这种风格反映了元代()A城镇经济繁荣B统治者政治清明C戏曲创作者文化水平不高D中外文化交流频繁解析:题干的“文而不晦,俗而不俚”“明白如话”反映了元杂剧通俗化的特点,其因是经济上的城镇经济繁荣,A项正确。答案:A4南戏和元杂剧得以流行的共同原因是()A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B汉族文人地位低下C出现了专门娱乐场所瓦舍D推行民族分化政策答案: A5(xx汕尾调研)“三五步走遍天下,七八人百万雄兵”,“咫尺地五湖四海,几更时万古千秋”。这些诗句是对下列中国哪种传统艺术特点的描述()A书法 B绘画C戏剧 D杂技解析:题干两句诗句体现了京剧的表演艺术更趋于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最大限度超脱了舞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达到“以形传神,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的特点,故C项正确。答案:C6“比窦娥还冤”这是人们在含冤不白时常用的一个比喻。历史上塑造了窦娥这个戏剧人物的是()A关汉卿 B白朴C马致远 D郑光祖答案: A7“豆棚茅舍,邻里聚谈,父诫其子,兄勉其弟,多举戏曲之言词事实,以为资料,与文人学子之引证格言、历史无异。”材料主要说明()A戏曲最初在民间街坊兴起B戏曲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C戏曲的兴起拓宽了史学研究的视野D戏曲剧本主要由历史故事加工而成解析:关键信息“父诫其子,兄勉其弟,多举戏曲之言词事实”,看出材料反映的是戏曲的社会教化功能。答案:B8徽班进京后能在北京扎根,并最终形成京剧的因素不包括()A北京经济繁荣,文化娱乐需求面广B皇室喜好京剧艺术C京剧艺术家博采众长,不断创新D清政府定京剧为“国剧”答案: D9(xx邯郸摸底)京剧脸谱是一种内涵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每个脸谱都有一种主色调,以显示剧中人物的特征,如关羽脸谱的主色是红色,曹操是白色,包拯是黑色你认为“红脸”表示()A忠勇正义 B奸诈狡猾C凶猛残暴 D刚直果敢解析:京剧红脸表示忠勇正义,例如关羽;白脸表示奸诈狡猾,例如曹操;黄脸表示凶猛残暴,例如宇文成都;黑色表示刚直果敢,例如包拯,故A项正确。答案:A10美国著名剧作家桑顿怀尔德创作小城之光时,采用了中国京剧艺术的手法。这表明()A京剧艺术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B京剧艺术影响国外剧作家的创作思维C京剧艺术是世界优秀文化的代表D京剧艺术代表了中国戏剧的最高水平解析:题干反映出中国的京剧艺术影响了美国剧作家,故选B项。A项的广泛认可,D项的最高水平均表述不准确;C项正确但与题干无关。答案:B11京剧将独具特色的中国戏曲推向一个新的高峰。这一戏曲艺术()集古代戏曲艺术之大成体现了歌舞并重的传统由北京地方剧种演化而成用锣鼓等管弦控制节奏A BC D答案:B1220世纪50年代,中国京剧秋江在欧洲演出,演到半截,后排的观众都站起来,看看舞台上是不是真的有水。当他们看到还是那个平平的舞台,什么都没有的时候便爆发出了长时间的、热烈的掌声。上述情景体现了戏曲表演艺术的哪一特点()A综合性 B程式化C虚拟化 D现实性答案:C13京剧是融文学、音乐、美术、舞蹈等多种艺术因素于一体的综合艺术,被誉为中国的“国剧”。下列对其艺术特色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京剧集古代戏曲艺术大成,发展出一套近乎完美的艺术程式B表演艺术以说、学、逗、唱为手段C用铜锣和京胡、二胡、笛子等管弦控制节奏、渲染气氛D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答案:B14(xx佛冈一中模拟)祖籍江苏泰州的梅兰芳先生是我国向海外传播京剧艺术的先驱,他曾于1919年、1924年和1956年三次访问日本,1930年访问美国,1935年和1952年两次访问苏联进行演出,增进了各国人民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也使我国京剧艺术跻身世界戏剧之林。以上材料不能说明()A梅兰芳是“同光十三绝”的著名艺人之一B梅兰芳为中国京剧走向世界做出了重大贡献C我国京剧艺术成为世界戏剧殿堂中的重要一员D艺术交流可以促进文化交流,加深各国人民的友谊解析:“同光十三绝”是清朝同治、光绪年间的十三位著名京剧表演艺人,梅兰芳明显不在此列。B、C、D三项都可以从材料分析出来,都是正确的。答案:A二、非选择题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为了适应戏曲剧情和表演的需要,京剧吸收了中国戏曲的传统角色划分,依照不同类型人物的年龄、性别、身份与性格特征,从脸谱、服装、唱腔等方面将演员划分为生、旦、净、丑四类,称为四大行当。材料二“四大徽班”为三庆班、四喜班、和春班、春台班,俱为徽调著名戏班。据载,三庆班于1790年进京为乾隆帝祝寿,后受乾隆帝所宠爱。因为臣下有所议论,道光帝将他们驱逐出宫,徽班从此在北京民间继续演出,广受欢迎。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指出京剧人物类型与明清小说的关系。(2)依据材料二,京剧发展走了一条什么道路?京剧在新中国成立后长盛不衰的原因是什么?答案:(1)关系:京剧的人物造型、故事情节有很多取材于明清小说。(2)道路:京剧最先在上层权贵中流行,后来逐渐流行于民间,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流行。京剧艺术的大众化是京剧长盛不衰的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