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三历史总复习 作业43.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179620 上传时间:2019-12-0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三历史总复习 作业4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9年高三历史总复习 作业4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9年高三历史总复习 作业4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年高三历史总复习 作业431.(xx上高二中模拟题)(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汉武帝曾下诏曰:“要立非常功勋,必须要有非常人才。有些马难以驾御,但能日行千里;有些人常被俗人议论,但能建立功勋。所以,对掀翻车子的马,放荡不羁的人,关键在于驾御得宜而已。”史记人物评价材料二 汉承百王之弊,高祖拨乱反正,文、景务在养民,至于稽古礼文之事,犹多阙焉。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遂畴咨海内,举其俊茂,与之立功。兴太学,修郊祀,改正朔,定历数,协音律,作诗乐。建封禅,礼百神,绍周后,号令文章,焕然可述,后嗣得遵洪业而有三代之风。如武帝之雄才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班固汉书武帝纪赞请回答:(1)据材料一说明汉武帝的用人观。(4分)(2)据材料二说明班固是怎样评价汉武帝的?你认为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把握怎样的原则?(6分)答案 (1)用人观:汉武帝认为要建立非常的功业,关键是有非常的人才;而非常的人才往往个性鲜明,因此要善于驾驭人才。(4分)(2)评价:班固对汉武帝“罢黜百家,表彰六经”的功绩给予了肯定。(3分)原则:坚持两点论和一分为二的观点,应从积极性和消极性、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两方面全面评价。(3分)2.(xx新余一中模拟题)(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陈独秀(1879-1942)1904年初在芜湖创办安徽俗话报,宣传革命思想。1905年组织反清秘密革命组织岳王会,任总会长。1907年入东京正则英语学校,后转入早稻田大学。1909年冬去浙江陆军学堂任教。1911年辛亥革命后不久,任安徽省都督府秘书长。1913年参加讨伐袁世凯的“二次革命”,失败后被捕入狱,出狱后于1914年到日本,帮助章士钊创办甲寅杂志。1915年9月,在上海创办并主编青年杂志(一年后改名新青年)。1917年初受聘为北京大学文科学长。1918年12月与李大钊等创办每周评论。这期间,他以新青年每周评论和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积极提倡民主与科学,提倡文学革命,反对封建的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和主要领导人之一。1919年五四运动后期,开始接受和宣传马克思主义。1920年初潜往上海,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首先成立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同时与其他各地的先进分子联系,发起成立中国共产党,成为主要创始人之一。1921年7月在上海举行的中共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他虽然没有出席,但被选为中央局书记。从一大到五大,均被选为中央委员,先后任中央局书记、中央局执行委员会委员长、中央总书记等职务,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1927年月中旬,中央政治局改组,他离开中央领导岗位。1932年10月,在上海被国民党政府逮捕,判刑后囚禁于南京。抗战爆发后,他于1937年8月出狱,先后住在武汉、重庆,最后长期居住于四川江津。1942年5月在贫病交加中逝世。陈独秀传请回答:(1)根据材料,概括陈独秀一生的主要革命事迹。(不得摘抄原文)(6分)(2)有人说,是陈独秀的右倾错误导致了大革命的失败,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4分)答案 (1)事迹:参加反抗清朝统治的斗争;参加反对北洋军阀政府的斗争;领导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投身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宣传与实践活动;发起成立中国共产党。(6分,任答三点即可)(2)不同意。大革命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是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中外反对势力的勾结。陈独秀的错误对革命的失败有一定的责任,但不是决定性的。(4分)3.(xx高考密码原创卷)(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同盟会成立后,在军政府宣言中,孙中山宣布,中华民国继承了太平天国英雄们的“遗烈”。针对洪秀全不注意团结、不重用知识分子的失误,指出:“历朝成功,谋士功业在战士之上。读书人不赞成,虽太平天国奄有中国大半,终于亡于曾国藩等儒生之领兵。”材料二 洪秀全把天地会“反清复明”的宗旨改造提高为“推翻清朝,开创新朝”的革命纲领,含有强烈的反满兴汉民族观念。孙中山也以光复汉族河山自命,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口号。孙中山指出:“民族主义并非遇着不同种族的人就要排斥他”“我们并不恨满州人,是恨害汉人的满州人。”以上材料均出自洪秀全评传请回答:(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要归纳洪秀全革命思想与实践对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产生的主要影响。(6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洪秀全与孙中山在民族观方面存在的异同点。(4分)答案 (1)影响:注意团结知识分子特别是留学生中的革命分子,组成统一的民主革命组织进行反清武装斗争;探讨太平天国的失败教训,指出洪秀全等人的帝王思想是天京内讧的根本原因,因此他坚持民权主义和建设民主共和国的政治纲领;借鉴太平天国平均主义理想和政策,制定了民主主义政策,如平均地权政策就与天朝田亩制度有许多相似之处;继承了洪秀全的反清思想,并将它发展为民族主义;主张仿效西方国家,孙中山进一步提出提倡民权,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6分)(2)不同点:洪秀全的民族观具有强烈的反满兴汉观念;孙中山的民族观带有近代民族平等的内容。共同点:都带有排满色彩。(4分)4.(xx银川一中模拟题)(15分)和谐社会是人类永恒的理想和奋斗目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我们革命的目标,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达到了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的中国当成为至完美的国家。孙中山民报创刊周年纪念会演说材料二 报复的本质只是增加了邪恶。因剑得到的亦将因剑失去。甘地青年印度1925年2月26日,第73页甘地认为振兴印度经济必须从复兴手纺车开始,“回到纺车去”成为甘地经济思想的中心口号,开展家庭纺织运动成为他的经济自主运动的主要内容。人教版教材第66页请回答:(1)分别列举孙中山为达到材料一所说“三样目的”而进行的奋斗。(6分)(2)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资料,并结合所学,对比孙中山和甘地的异同点。(9分)答案 (1)举例:民族革命:领导辛亥革命;政治革命:颁布临时约法;维护民主共和等;社会革命:提出实业计划,规划中国工业化的道路。(6分)(2)同:基本都是同时代的人物(或都面临民族独立和发展的时代主题);两人都被本国人民称为“国父”(或为人民所怀念);两人都是资产阶级革命家;都主张民族独立和发展。(回答三点得5分)异:为实现民族独立所采取的手段不同,前者主张暴力革命,后者主张非暴力革命;对西方文明的态度不同:前者主张学习西方文明,后者排斥西方文明。(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