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第二次模拟突破冲刺文综历史试题(三) 含答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177569 上传时间:2019-12-06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第二次模拟突破冲刺文综历史试题(三) 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9-2020年高三第二次模拟突破冲刺文综历史试题(三) 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9-2020年高三第二次模拟突破冲刺文综历史试题(三) 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第二次模拟突破冲刺文综历史试题(三) 含答案高三文综历史第卷(选择题,共140分)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答案填涂在机读卡上,否则答题无效)24禹治水的传说最早见于春秋时代的作品诗经商颂,提到禹只有简单几句,没说禹还干了其他什么事,治水的“水”仅指黄河。但是在战国成书的尚书禹贡篇中,禹的贡献就大多了,不仅治水,还划分了“九州”和“五服”。出现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A战国时期考古发掘的成果 B实现统一的政治需要C民族文化认同得到了加强 D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25.英特尔高级院士Gene Meieran认为,创新有三种类型:突破性创新,其特征是打破陈规,改变传统和大步跃进;渐进式创新,特征是采取下一逻辑步骤,让事物越来越美好;再运用式创新,特征是采用横向思维,以全新的方式应用原有事物。下列属于“渐进式”创新的是A. 隋朝创立科举制 B.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C. 北宋出现纸币交子 D. 明朝实行海禁政策26尚书中有“帝赐大禹”九畴的内容。儒家长期认为这是表现天帝赐王天命的句子;但是宋代理学家解释“帝”不是天帝而是帝尧,尧将王权转让给臣子大禹。这样重新解读的目的是A重申“君权神授”B鼓励皇帝“禅让” C倡导“德治天下” D宣扬“灭人欲”27明清商人经商的盈余,主要不用于再投资事业,而是购买地产,或是纳赀捐官,以跻身官绅阶层。他们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限制工商业的进一步发展B实现从政为官的梦想C巩固经济活动中的商人地位 D增加自身的安全保障28梁启超在1902年4月与夫子大人书中,他直截了当对康有为说:欲“唤起民族精神者,势不得不攻满洲。日本以讨幕为最适宜之主义,中国以讨满为最适宜之主义满廷之无望久矣”。可见梁启超A主张向日本学习君主立宪 B对变法失败原因的再总结 C受同盟会纲领思想的影响 D对救亡图存方式的新认识 29.下图是近代上海街头一角。下列各项最为准确概括了图片反映面貌的是A商业气氛浓郁,经济繁荣 B深受西方影响,生活时尚 C人们行色匆匆,竞争激烈 D现代气息浓郁,社会转型30.1950年土地改革法将过去征收富农多余土地财产的政策,改变为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实行“中间不动两头平”,没收地主土地分给贫雇农,保存富农经济,坚决团结中农。同时,采取保护民族工商业的政策。这些政策 A有利建立城乡广泛的反封建统一战线B为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C实行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D有利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31. 在罗马法中,当事人可以依自己的意思来创设权利义务关系。如在嫁资口约中,只要当事人作出允诺后,债即产生。材料主要说明罗马法A.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具备一定的契约精神C.明确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D.更加注重司法程序的完备32. 16世纪开始,欧洲大量购买中国瓷器;1769年,英国建立欧洲第一条瓷器生产线,19世纪中叶以后,欧洲开始向中国大量出口瓷器;19世纪末中国开始出现欧洲人开办的瓷器工厂,中国制瓷业就此衰落。陶瓷的发展主要反映A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进程 B工业革命的结果C欧洲经济侵略扩张的特点 D世界市场的形成33.黄宗羲的民本思想与卢梭的民主思想仅一步之遥,再前进一步,它就会突破儒学的樊篱,进入民主思想的堂奥。黄宗羲的政治思想与他所处的时代是相吻合的。“一步之遥”指A.未推翻封建君主 B.未否定封建王权C.未实行三权分立 D.未倡导实行法制34.1789年9月25日,美国国会通过明文规定:“新一届众议员选出之前,任何有关改变参议员和众议员的任职报酬的法律,均不得生效。”美国总统即使再有权力,也没有给自己定工资标准、给自己加薪的权利。材料主要强调美国A.联邦政府体现分权制衡 B.国会严格规定法律程序C.国会处于权力中心地位 D.美国宪法存在不足之处35当代西方工人阶级的成分趋向多元化、复杂化,“蓝领”工人进一步减少,出现了“白领”“灰领”“金领”“敞领”“粉领”等称谓,代表工人阶级的不同分层。这一变化说明A国家干预导致阶层成分多元化 B西方社会发生了根本变化C科技革命影响社会结构的调整 D社会流动呈现出增强趋势第卷(非选择题 共160分)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41题为必考题,每道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42-4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需求做答。40.阅读下列材料:(25分)材料一 从1937年到1941年,苏联志愿援华航空队采取轮换形式,4年间苏联总共派遣了3665人参加中国抗战,他们带来的飞机,据不完全统计,共有1250架(其中包括大批中国利用苏联优惠贷款购买的飞机)。援华航空队击落炸毁日机几百架,炸沉日军各类航船70余艘。此外,苏联志愿援华航空队还在迪化、兰州等地设立航空学校和训练基地,为中国培训了近1万名相关技术人员。援华航空队211人在战斗、训练和各类事故中牺牲。 秘密援华的苏联志愿航空队(文史精华xx年第12期)材料二 陈纳德募集到100架战斗机、270多名航空人员,组成美援华志愿航空队,于1942年6月开始参加中国的抗日战争。1943年春,美军建立了第14航空队,保持第一线作战飞机500架,由陈纳德少将指挥,负责中国战区的对日作战。第14航空队共击落敌机1281架,击伤655架;炸毁地面敌机1057架,炸伤618架;共击沉敌舰船110万吨,击毁机车1079台、桥梁580座。二战中援华抗日的空中“飞虎”飞虎队来历及战绩(桂林日报2015年3月30日)材料三 日军切断了滇缅公路后,中美两国联合开辟了 “驼峰”航线。据统计,从1942年4月至1945年11月,经由“驼峰”航线从印度运往中国的物资大约共有65万吨。据不完全统计,“驼峰”航线美国方面损失飞机563架,损失的机组人员超过1500人。林夏“驼峰航线”:70年前死亡飞行(澎湃新闻2015-03-31 )请回答:(1)依据材料概括抗战时期美苏对华援助呈现的特点。(8分)(2)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抗战时期美苏对华援助的作用。(11分)(3)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我国抗日战争的认识。(6分)41阅读下列材料:(12分)材料一 美国占世界GDP的比重材料二 第一任总统华盛顿在他著名的1796年告别演说中,提出了后来被称为“孤立主义”的原则:“我们真正的政策,是避免同任何外国永远结盟。”1823年,美国总统门罗申明:2.任何欧洲国家试图在拉美建立殖民地或对美洲国家实行政治控制的企图,都将被美国视为不友好行为;3.美国将不介入欧洲国家的事务。 “一战”期间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除非美国在全球传播自由,否则美国的实力便会萎缩”。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声明:“通过直接或间接的侵略强加在自由民族头上的极权政制,破坏了国际和平的基础,因而也破坏了美国的安全。我相信,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各自由民族。”方恩升纵论美国外交:从孤立主义者到“国际警察”有学者认为美国价值观外交指的就是美国政府为了维护和拓展自身的国际战略利益和价值利益,确保霸权地位,在对外政策实践中以反映美国价值诉求的民主、自由、人权等意识形态价值观为指导而形成的外交方式。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上述学者的观点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对上述学者的观点进行论证;也可以对上述学者的观点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12分)45.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15分)材料一 癸卯学制指的是年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这个学制将学校教育从纵的方面分为三段六级:小学为年,中学教育年,高等教育至年;从横的方面分为普通学堂、师范学堂、实业学堂,分别实施普通教育、师范教育和职业教育。初等小学课程设立有:修身(每周2小时)、读经讲经(每周12小时)、中国文字(每周4小时)、算术(每周6小时)、历史(每周1小时)、地理(每周1小时)、格致(每周1小时)、体操(每周3小时)。每周共30小时。中学的课程设置有:修身、读经、算学、词章、中外史学、中外舆地、外国文学、图画、博物、物理、化学、体操。修身和读经的课时均为每周5小时,而外国文则占每周9小时。 保留旧学校的月课、岁考、以学业成绩奖惩学生的各项制度。各类毕业生分别赋予相应的科举出身,如大学本科毕业生作为进士出身,高等学堂毕业生作为举人出身,中学毕业生奖以(国子监)拔贡、优贡、岁贡,高小毕业生作为(府、州、县学)生员,即秀才出身。干春松清末新政和儒家体制的崩溃材料二 壬子癸丑学制是在蔡元培的主持下制定的,年九月由教育部向全国颁布学校系统令,即为“壬子学制”。次年,又陆续颁布各级各类学校令,补充学校系统令,合称“壬子癸丑学制”。这个学制规定:第一阶段是初等教育,分为两级:初等小学年,为义务教育,高等小学年,共年。第二阶段是中等教育,只设一级,共年。第三段是高等教育,也是一级,但分预科和本科。还有师范教育和实业教育两个系统。初等小学设修身、国文、算术、手工、图画、唱歌、体操,女子加设缝纫。高等小学设修身、 国文、算术、本国历史、地理、理科、手工、图画、唱歌、体操,男子加设农业、女子加设缝纫,并视地方情形加设英语或其他外国语。请回答:(1)比较壬子癸丑学制和癸卯学制的特点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8分)(2)分析导致不同之处的原因。(7分)46(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下列材料:(15分)材料一 1946年1月10日至31日,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举行。到会代表38人。国民党代表8人,共产党代表7人,民主同盟代表9人,青年党代表5人,社会贤达(无党派人士)代表9人。基本上形成了左、中、右三种政治势力。由于三种政治势力在建立什么样的国家问题上存在分歧,因此,在会上展开了尖锐复杂的斗争。在会议进行中,中共代表与民主同盟代表本着求同存异的精神,在许多重大问题上共同商量,取得一致意见,在大小会议上,相互支持,并团结其他爱国人士结成反内战、争民主的联盟,同国民党展开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1946年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材料二 这天晚间举行的政治协商会议第十次大会(最后一次),根据各分组委员会的报告,全体一致通过政府组织案、和平建国纲领、军事问题案、国民大会案和宪法草案案五项决议。周恩来在会后回答读者文摘女记者乌特莱女士所提的问题时说:“在改组政府上,我们放弃了我们根据边区经验所提的三三制,即最大的党不得超过三分之一,而同意国民党可在国府委员会中占二分之一,在行政院中占大多数;在民主宪草的原则上,我们接收英美式的初期民主,例如解散国会制度;最后在国大问题上,我们做了大让步,我们容许始终为人民所反对的十年前代表的继续存在。” 金冲及周恩来传请回答: (1)这次政治协商会议是民主政治的一次尝试。请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9分)(2)这次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许多有利于人民多的决议。请分析原因。(6分)47.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15分) 材料一 1938年9月29,张伯伦(英国首相)、达拉第(法国总理)、希特勒、墨索里尼(意大利首相)一起,在慕尼黑举行英、法、德、意四国首脑会议,四国正式签署了将苏台德(捷克斯洛伐克的一部分)地区割让给德国的慕尼黑协定。直到此时,一直在隔壁房间里等候的捷克斯洛伐克的两名代表被带进会议厅,告之协定的内容。迫于英法两国的压力,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在德国限定的6小时内接受了慕尼黑协定。李纯武、严志梁等编简明世界通史下册材料二 1939年48月,英、法与苏联进行了多次关于缔结互助条约的谈判,英、法要求苏联保证英、法在东欧和南欧同盟国的安全,苏联也要求英、法保证苏联东欧邻国的安全,英、法拒绝了苏联的要求。因此谈判没有结果。李纯武、严志梁等编简明世界通史下册材料三 在英、法与苏联进行谈判的过程中,英国、苏联分别与德国进行秘密谈判。其中苏德于1939年的8月23日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主要内容有:1.缔约双方保证不单独或联合其他国家彼此互相使用武力、侵犯或攻击行为。6.秘密附属议定书。其中规定:双方以波罗的海沿岸地区的立陶宛北部边界、波兰的那累夫河、维斯瓦河和散河为分界线(势力范围的分界线)。李纯武、严志梁等编简明世界通史下册请回答:(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法与苏联未能缔结互助条约的原因。(6分)(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慕尼黑协定和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共同特点。(9分)48(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15分)材料一 马寅初早在1920年的新青年第七卷第四期上,就发表了计算人口的数学一文。他还在大学曾专门设课讲解人口和资源问题,一方面介绍马尔萨斯和汤姆逊等的人口理论,另一方面提出了“适宜人口”的观点。当时有不少知识分子关注人口问题,如,陈达、柯象峰、潘光旦、吴景超等学者都发表了关于人口问题的文章。在学者看来,当时社会问题的解决无论怎样都绕不开庞大的贫穷人口。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李培林韩秀记马寅初与新人口论材料二 早在1955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期间浙江小组上讨论时,马寅初就提出了“新人口论”,很多代表并不同意马寅初的看法,甚至有人认为他是资产阶级人口论者马尔萨斯的一套。1957年中共中央发表的1956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修正草案),第二十九条第三项规定:“除了少数民族的地区以外,在一切人口稠密的地方,宣传和推广节制生育”。 此后,1957年7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马寅初的新人口论。但遗憾的是,马寅初这些主张受到了很不公正的对待,被扣上“资产阶级代表人物”、“中国的马尔萨斯”、“反党反社会主义”等等帽子和罪名。1960年被迫辞去了北京大学校长职务。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李培林韩秀记马寅初与新人口论阅后请回答:(1)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马寅初发表新人口论的原因。(8分)(2)分析马寅初因新人口论受到批判的背景。(7分)历史部分答案24答案B。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材料解读能力,根据材料可知,在战国时期对禹贡献的叙述多起来,还划分了“九州”和“五服”。联系所学知识,战国兼并战争,统一成为历史发展的趋势,由此B项符合题意。材料是文献记载,不是考古发现,故A错。C项材料不符合题意。中央集权制度是秦朝建立,故D项错。25答案B。解析:唐朝三省六部制是在前朝三省制基础上的发展完善,属于渐进式创新,其他三项均属于突破性创新。26答案:C。解析:宋代儒学家有以道德提升政治的强烈愿望。传统解释突出的是禹的权力来自上天(君权神授),理学家将“帝”解释为尧,则变成禹因为德行的高远而得到来自于尧“禅让”的权力,从而尧、禹都成为德治的表率。 A忽视了材料就是不再从君权神授角度解释;B这种行为属于干涉皇室事务,违背纲常;D与宋儒有关,却与材料“道德传承”的主旨无关。27答案D。解析:商人社会地位低下,用资金买地捐官,是为了赋予自己其他更高的社会身份与地位,跻身官绅阶层以保障自身安全,D正确。 A是后果不是目的;B不是大部分商人的目的;C错在“巩固商人地位”,地位低下无需巩固,而是需要其他地位提供保障。 28答案D。解析:梁启超认为欲“唤起民族精神者,势不得不攻满洲。”讨满的方式是像日本学习讨幕,说明梁启超对满清政府认识的进一步加深,改变改良方式,主张推翻清政府的统治,故选D。向日本学习的是“讨幕”而不是君主立宪,故不选A。同盟会是1905年成立的,故C错。材料的主题是怎样“唤起民族精神”,而不是对变法失败原因的总结,故不选B。29.答案D。解析:图片上有店铺和广告,说明商业气息浓厚;有电线杆和电线,说明电灯等电器或电话等通讯的使用;街道上三轮车、汽车等新的交通工具繁忙。综合反映上海近代社会的变化,故答案为D。A、B、C不能说明全部,故不能最准确概括。30.答案A。解析:政策的矛头针对的是地主,保护富农,保护民族工商业,就能联合城乡各种力量,集中完成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故选A。B项是19501952年国民经济的恢复。C项是19531957年一五计划的一项任务。D项通过三大改造实现。31.答案B。解析:“只要当事人作出允诺,债即产生”,口头允诺也是一种契约。说明罗马法具备一定的契约精神。其他选项与材料无关。32.答案C。解析:16世纪开始,欧洲大量购买中国瓷器,反映新航路开辟后,对外贸易扩张的的特点;19世纪中叶以后,欧洲开始向中国大量出口瓷器,反映工业革命后对外商品输出的侵略特点;19世纪末中国开始出现欧洲人开办的瓷器工厂,反映帝国主义过渡时对外资本输出的侵略特点。故选C。33.答案B。解析:卢梭否定封建王权,是近代资产阶级的民权思想,而黄宗羲只要求限制君权,属于传统儒家民本思想的范畴。A属于两者的共同点。C、D与材料无关。34.答案B。解析:答案B。“新一届众议员选出之前”,说明美国国会主要强调法律程序,材料不能体现国会与总统之间的分权与制衡。C不符合史实,D与材料无关。35.答案C。解析:材料中“蓝领”、“白领”“灰领”“金领”“敞领”“粉领”变化说明随着科技革命不断变化,工人阶级分工不断变化,故C正确。工人阶级分工变化,并不能说明西方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故B错误。国家干预政策不是材料中工人阶级分工变化的主要因素,故A错误。社会流动不符合材料中反映的信息,故D错误。40.答: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归纳比较历史事件的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表述能力。解答本题要注意以下几点:熟读材料,否则无法进行归纳比较;将材料放在抗日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大事件(背景)中进行分析比较;要掌握“特点”题的表述语言和方法;在谈认识时,主要围绕为什么要中美苏联合抗日这一中心问题进行分析。答案:(1)民间志愿者援助与国家援助相结合;有武器、物资与贷款等援助,方式多样;直接参战与培训技术人员相结合;前期以苏联援助为主,后期以美国援助为主。(8分)(2)直接给予日军以重大打击;为中国人民坚持长期抗战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坚定了中国人民的抗日信心;把大量日军牵制在中国战场,支援了其他战场的反法西斯战争;增强了中国空军的力量和作战水平;为抗日战争的胜利起了重要作用。(11分)(3)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得到了世界进步力量的支持;中国的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的重要组成部分;美苏人民为中国的抗日战争做出重大的牺牲;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世界反法西斯共同斗争的结果。(6分)41.评分说明:论证、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观点一等(129分)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能够准确、充分运用世界近现代史史实论述,逻辑严密二等(85分)观点明确,理由较充分。能够运用世界近现代史史实予以说明,逻辑关系较清楚。三等(40分)有观点,运用世界近现代史史实不够准确,逻辑关系不清。观点不明确,缺少论证。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可以有不同的回答方式,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把握更大的方式进行回答。本题的解答首先必须理清楚“价值观外交”概念的含义。“价值观外交”指的是美国以西方的民主、自由、人权等价值观为外交政策的出发点和主要目的,把这些价值观变成全球性价值观,凡是与这些价值观不同的政治、经济体制和思想文化观念,美国都要反对,干涉,甚至通过武力手段进行改变;美国自己标榜的是,美国的价值观外交外交行为是出于维护西方价值观的公义,是为了世界人民的自由和幸福,不是谋求私利。其次必须理清楚上述学者的观点,这位学者的观点是价值观是表面现象,真实的目的是维护美国的利益和霸权地位。学生可以对上述学者的观点进行论证,也可以进行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观点。论证:注意以下几点:观点明确,要有明确的文字表明你对上述学者的观点的赞同;说明表象隐藏的实质;要充分利用题目中的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说明;要有总结性表述。答:上述学者的观点是正确的,美国以价值观外交为旗号,对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进行干涉、侵略,实际上是拓展和维护美国的利益,确保美国的霸权地位。首先,美国早先是排斥价值观外交的,如,19世纪,美国国力不够强大,美国奉行“孤立”和“门罗主义”,不仅自身封闭起来,还将美洲封闭起来,实际上阻碍了民主自由观念在拉丁美洲的传播,“门罗主义”实质上是企图独霸拉丁美洲;其次,一战后,特别是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大国,极力推行霸权政策,与此相配套,美国开始打着“自由”的旗号,推行价值观外交和意识形态外交,此时,威尔逊、杜鲁门都明确表示是为了维护美国利益;第三,中国解放战争时期,美国支持蒋介石独裁政权,这是与西方价值观背道而驰的;第四,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又打着“自由”的旗号,对新中国进行封锁、包围、威胁,并武力阻挠中国统一台湾,这是美国世界霸权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五,美国打着“自由”“民主”的旗号,推翻了伊拉克萨达姆和利比亚卡扎菲独裁政权,但美国却与沙特阿拉伯等君主制国家结成同盟,很明显,利益才是目的。(回答有三个例证即可,其他符合题目要求的内容可酌情给分)因此,价值观外交就是霸权外交,就是利益外交,“价值观”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修改:上述学者的观点有一定的道理,但又具有片面性。美国的价值观外交维护和拓展自身的国际战略利益和价值利益,确保霸权地位的目的,但也确实具有一定的推行西方价值观的目的。门罗、威尔逊、杜鲁门的主张确实包含有确立地区霸权和全球霸权的目的,但也有维护、推行西方价值观的目的。首先,民主、自由、人权观念早已在美国深入人心,美国又是个选举政治国家,国家的外交政策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选民的要求;其次,美国参加一战和二战虽然有维护美国利益甚至争夺世界霸权的目的,但反对德国军国主义和德意日法西斯主义也明显具有维护民主制度的目的;第三,二战后,美国主导的对德国和日本法西斯主义的处置,虽然保留了一些日本军国主义残余势力,维护了美国利益,但德国和日本的法西斯势力基本被铲除,西方价值观在这两国基本确立,美国倡导建立的联合国在二战后维护和平正义、维护世界人权方面确实起到了积极作用;第四,美国推翻伊拉克萨达姆独裁政权,无论真是目的如何,客观上有利于伊拉克的民主、自由和人权的进步(回答有三个例证即可,其他符合题目要求的内容可酌情给分)。许多事情的目的和影响具有多重性,既不能只看到事情的表象,也不能简单化看问题。否定:上述学者的观点是错误的,美国的价值观外交,不仅主观上具有维护和推广西方价值观的目的,而且客观上维护了西方价值观,并极大地扩大了西方价值观的影响。首先,所谓表象后面的实质是出于分析和推理,缺乏确切的证据;其次,美国参加一战、二战,无论主观上和客观上,反对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的侵略扩张政策都维护了西方价值观;第三,二战后,美国主导的对德国和日本法西斯主义的处置,使德国和日本的法西斯势力基本被铲除,西方价值观在这两国基本确立;第四,美国倡导建立的联合国在二战后维护和平正义、维护世界人权方面确实起到了积极作用;第五,美国推翻伊拉克萨达姆独裁政权,无论真是目的如何,客观上有利于伊拉克的民主、自由和人权的进步。(回答有三个例证即可,其他符合题目要求的内容可酌情给分)因此,虽然美国的价值观外交维护了美国的利益,但更主要的作用是维护了世界的民主、自由和人权,评判美国的价值观外交,应当以客观效果为主要依据。45.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归纳比较历史事件的能力和表述能力。解答本题要注意以下几点:利用平时积累的对有关教育体系、学制、教育目的、教学内容、课程设置等概念的理解对材料进行解读;仔细比较学时、科目(课程)设置的变化,尤其有注意经学科目设立和取消的意义;注意比较语言的表述;与清末民初的历史结合起来进行分析比较。答案:(1)相同之处:都深受西方学制的影响;都确立了比较完整的教育体系;都比较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都重视思想品德教育和自然科学知识教育。不同之处:癸卯学制带有浓厚的封建特色;壬子癸丑学制带有资本主义特色,更加重视自然科学知识实际操作能力教育,重视教育普及工作;学制缩短。(8分)(2)清朝统治被推翻,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重视人民的基本权利;临时政府有意清除封建教育内容;适应培养资本主义人才和社会急需各种人才的需要。(7分)46.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民主”概念的理解。民主指的是按照平等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通俗地讲,拥有公民权的人比例越高越民主,国家权力部门的领导人(议员或代表、国家元首、政府首脑等)是由公民或者公民代表选举产生并受公民监督,参加选举的公民越多越民主,领导人代表面越广泛越民主;选举或者会议程序和过程越公开透明越民主。其次,要认识到,民主政治的确立是客观和主观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答案:(1)说明:从与会代表看,有各党派和无党派人参与,并且名额相当;从会议决议通过的程序看,经过了反复协商,并有表决通过等过程;从会议决议的内容看,如和平建国纲领、国民大会案和宪法草案等具有比较浓厚的民主性。总之,政治协商会议从形式到内容都打破了国民党一党专政和蒋介石的独裁统治,具有鲜明的民主政治特色。(9分)(2)抗日战争结束后,中国人民渴望民主和平;共产党和民主人士的共同努力,并采取了正确的斗争方法;共产党做出了许多妥协和让步。(6分)47.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将三段材料综合起来,作为一个整体,再放到二战前三种主要政治势力(法西斯、苏联、英法美)之间错综复杂矛盾和斗争的大背景下进行分析。在这些矛盾和斗争中,要把握几个基本现象:都想将另外两种势力置之死地;法西斯疯狂侵略扩张,苏联和英法都极力避免与法西斯首先发生冲突。答案:(1)社会制度不同,双方矛盾尖锐;法西斯势力日益强大,双方都想尽量避免与法西斯势力发生正面冲突;英、法极力将法西斯侵略引向苏联,苏联则极力避免自身遭到法西斯侵略;由于双方长期矛盾,缺乏必要的信任。(6分)(2)特点:放弃承担大国维护和平、制止侵略的责任;以牺牲弱小国家利益维护自身利益;违反了国际公理和国际正义,缺乏国家道德;带有强权政治色彩。(9分)48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表述能力。解答本题要比较充分了解新人口论发表前后我国社会的基本情况:我国处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威胁之中,西方国家还强调要对中国进行和平演变,中国与西方国家的矛盾比较尖锐,在这种情况下,来源于西方学者的观点很容易受到怀疑,甚至贴上阶级标签;传统的多子多孙多福气的观念演变成人多力量大的观念;中国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成就,使人们过高地相信人的主观能动性;当时中国的工业比较落后,除土地外,资源还没有充分开发,人口与资源的矛盾不突出;1957年反右派斗争开始后,对阶级斗争形势的估计日益严重,往往将将学术问题政治化。将材料及其设问放在这种背景下进行分析。答案:(1)受马尔萨斯人口论的影响;中国不少学者和马寅初长期关注人口问题;新中国人口增长过快;中共中央提出了控制人口的政策。(8分)(2)党的主要领导对阶级斗争形势的估计日益严重;新人口论与资产阶级学者马尔萨斯的人口论有渊源关系;国内多数人对人口问题的错误认识和对我国人口过快增长带来的问题和矛盾还没有充分显现。(7分)(回答有其他符合题目要求的内容可酌情给分,如:一五计划超额完成,社会主义建设热情高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