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1部分 第3章 第3节练习1.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177494 上传时间:2019-12-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1部分 第3章 第3节练习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2020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1部分 第3章 第3节练习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9-2020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1部分 第3章 第3节练习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1部分 第3章 第3节练习1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声爆竹声中话耳鼓高士其在首都,旧历新年的爆竹声,已不如从前那样通宵达旦,迅雷急雨般地齐鸣了。今年的爆竹声,虽仍是东止西起,南停北响,但须停了好一会,才接着响下去,无精无采地,既像疏疏的几点雨声,又像檐下的滴漏,等了许久,才滴一滴。在这国难非常严重的年头,凡有带点强为庆贺,强为欢笑之意的声调,本来就不顺耳,索性大放鞭炮,热闹一番,倒也可以稍稍振起民气,现在只有这不痛不痒的疏疏几声,意在敷衍点缀新年而了事,听了更加不耐烦了。不耐烦,有什么法子呢?色、声、香、味、触,这五种特觉,只有声是防不胜防,一时逃避不出它的势力范围之处。声音一发,听不听不能由你。这责任一半在于声音的发生,一半在于耳朵的构造。声音是一种波浪,因此又叫音波。这音波在空气中游行,空气的分子受了震荡,所以两个坚实的物体,互相抨击,就可以成音。这音波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而每一波的长度都不相等,有时相差很远。大凡合于音乐的音波,我们常人的耳朵所听得到的,它的波长,最长的不过12米至21米之间,最短的波长只在25毫米之内。这些音波在空气中飞行极快,平均的速率,每秒钟能行33米至36米,但也要看所穿过的空气的寒暖程度如何。在从前,新年的爆竹声,家家户户合奏像一阵一阵的交响曲,非常使人高兴。今年的爆竹声,受了当局不彻底的禁止,受了民间不景气的潮流的影响,好久,好久忽儿发出三四声,短而促,真是不痛快而讨厌。这是声音的不协调,而叫我感到不耐烦。耳朵的结构是怎样呢?在我们的头颅上,两旁两扇翅膀似的耳翼,是收集音波机器。在有的动物身上,它们还会听着大脑的指挥而活动的,然而它们的价值只是加强了声音的浓度和辨别音波的来向罢了。围着耳翼里面那一条黑暗的小弄,叫做耳道。耳道的终点,是一个圆膜的壁,叫做耳鼓。这耳鼓才是直接接收音波,传达音波的器官。这一片薄薄的耳鼓膜厚不及十分之一,却也分作三层:外层是一层皮肤似的东西。内层是一层黏膜,中间是一层“接连组织”。它的形状有点像一个浅浅的漏斗,而那凸起的尖端,却不在正中央,略略的偏于下面。这样带一点倾斜的不相称的形状,能敏锐的感到音波的威胁而振动。音波的威胁一去,那耳鼓的振动就停止了,所以耳鼓若是完好的,那外来的声音听得很干脆而清晰了。紧靠在耳鼓膜的里面有三颗耳骨:一是锤骨,一是砧骨,一是镫骨,各因其形而得名。这三颗耳骨的那一面是靠着另一层薄膜,叫做耳窗,又名前庭窗。这些耳骨是我们人身最轻而最小的骨。它们的构造是极尽天工的巧妙,只须小小一点音波打着耳鼓,就可以使他们全部振动,那音波便被送进内耳里面去了。内耳里面是伏有听神经的支脉,叫做耳蜗神经。那耳蜗神经的细胞是非常灵便,不论多么低微的声音,他们都能接收而传达于大脑。现在像爆竹这般大而响的声音,我们哪里能逃避不听呢?就是掩着两扇耳翼,空气的分子,既受了震荡,总能传进耳鼓里面去呀。我们一般人所能听到的声音,极低微的振动率,大约是在每秒钟24次至30次之间。有的人,就是低至每秒钟16次的振动率的音波,也能听见。最高的振动率,要在每秒钟4万次以内,才听得见。在这里又要看各个人耳朵的感觉如何敏锐了。聋子是不用说了。有的人虽然没有到了聋子的地步,然而对于好些尖锐的声音,如虫鸟的叫鸣,就听不见。虽然爆竹的声音,它的振动率不太高也不太低,只要距离得不太远,是谁都要听见的哩!现在我们国家管事的人对于敌人的侵略,好像虫声鸟声一般唧唧的在那里秘密讨论。它的振动率太低了,使我们民众很难听得见。而汉奸及卖国者之流,又似乎放了疏疏几声的爆竹,以欢迎敌兵,闹得全世界都听见了,真是出丑,更令我们听了不耐烦。然而又有什么法子想呢?1936年1月1本文为何要从首都旧历新年的爆竹声写起?答案:(1)用人们熟悉的新年爆竹声作为文章的切入点,易于为广大读者接受。(2)用特殊时期的特殊的爆竹声为下文作者讲述有关声音的知识和议论时局张本。2我们的耳朵是如何听清声音的?请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答案:(1)耳翼收集、耳道传递外界音波;(2)耳鼓接收音波,产生振动;(3)耳骨振动传递音波到内耳;(4)耳蜗神经将声音传递给大脑。3举例说明文中画横线的段落语言有哪些特点。答案:(1)简明朴实。如“耳道的终点,是一个圆膜的壁,叫做耳鼓”。(2)严谨准确。如“这一片薄薄的耳鼓膜厚不及十分之一毫米,却也分作三层:外层是一层皮肤似的东西。内层是一层黏膜,中间是一层接连组织”。(3)形象生动。如“它的形状有点像一个浅浅的漏斗”,用了比喻手法,贴切生动。(答对两个要点即可)4结合文章最后一段,探究“声音发或不发,听或不听,都由不得你”这句话的含意。答案:(1)当局应当旗帜鲜明地发出抗日言论却不发出,民众想听听不到;(2)汉奸卖国贼本不该发出寡廉鲜耻、欢迎敌人占领的杂音却发出,民众不想听也难耐;(3)面对如此时局,作者表达的是悲愤难耐的爱国情怀。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大战僵尸的蘑菇王玉植物大战僵尸风靡如此长久,可爱点之一是亲切感:大多数用来看家护院的植物武器,土豆玉米卷心菜,我们都可以轻易吃到。不过,游戏里的蘑菇武器却都是些稀罕物,烟雾蘑菇、催眠蘑菇、毁灭菇,还有那个貌似截去八条腿的章鱼的忧郁菇,不但自家难以吃到,哪怕是杂菌火锅里,也难以找到。那么,究竟有没有紫色的蘑菇?它们喷出的、杀灭僵尸的泡泡烟雾状的子弹是什么东西呢?还有这个蘑菇部队中最厉害的“截肢章鱼”到底是什么呢?其实,自然界中存在着大量紫色的蘑菇,并且离我们并不远,如香蘑属的紫丁香蘑、粉紫香蘑和花脸香蘑,它们的菌盖、菌褶或菌柄,都有程度不同淡紫色。这几种蘑菇不但有忧郁的颜色,而且气味香而浓郁,口味鲜美,只是因为人工驯化不够成功,还没有广泛栽培。不过,自然界中紫色的蘑菇不止这些,紫皮丽蘑、紫晶蜡蘑和獐子菌等也时时可见。游戏中蘑菇吐出的杀灭僵尸的泡泡又是什么呢?先从小喷菇一颗一颗喷射的泡泡最终升级成忧郁菇的喷向四面的泡泡烟幕。从形象上看,它们应该是蘑菇家族的种子孢子。绝大数孢子的个头都小于20微米,一个成熟的蘑菇可以散发数亿的孢子,看起来就像一阵烟雾了。一阵风、一阵雨水、一只鸟儿的跃动,落在蘑菇上,就可以压迫它释放孢子,随风扩散。有一种巨大的马勃属蘑菇,路过的人或动物踩上去,仿佛踩到地雷一般,“砰”的一声轰响,随后释放出一阵孢子烟雾。喷涌而出孢子,随风散落到八方。游戏中,忧郁菇在8个方位都装上了炮筒发射孢子,比起由单一发射方向的烟雾蘑菇来,应该更符合蘑菇世界的真实规律吧。武器原型形象也找到了,它们的杀僵尸威力是如何产生的?紫色的章鱼怪物忧郁菇杀伤力强大的蓝紫烟雾,是靠什么毒药来杀伤僵尸的呢?其实,游戏中的忧郁菇特指裸盖菇。裸盖菇中的致幻成分是裸盖菇素,吃下后过不了多久,迷幻效果就会发作,被迷醉的人又哭又笑、手舞足蹈,他们眼前的世界会变得光怪陆离,旋转变幻。在游戏中将这种蘑菇设计成一种杀僵尸的利器,大概是想让蜂拥而至的僵尸们在品尝“毒蘑菇”的滋味后,在心满意足的幻觉中灭亡吧。尽管在使用的安全性与合法性上仍存在很大争议,但是裸盖菇素在医学上应用仍有很多可以探寻的地方。实验结果表明在晚期癌症患者的治疗中,使用裸盖菇素能够有效地缓解患者焦虑不安进而抑郁的情绪。在精确控制用量的情况下,裸盖菇素能给实验对象带来长期丰富、愉悦的感受。甚至可以使抑郁症患者的心情有所好转,并维持较长一段时间。我们无从得知,为什么游戏作者会给攻击力如此强悍的武器命名为“忧郁菇”,莫非他当时已得知裸盖菇素治疗抑郁的效果?这也许仅仅是因为裸盖菇的菌盖是忧郁的暗蓝紫色,更大的可能性,仅仅是一种幽默不是彪悍的玉米加农炮,不是愤怒的毁灭菇,而是一个看起来闷闷不乐的家伙,守卫着阻挡僵尸的最后防线。在现实的生活中,我们永远不会遇见一群在翻篱笆的僵尸。不过,每天繁忙的学习生活中,各种各样的问题与挑战,都像无尽模式中的僵尸一样蜂拥而至,防不胜防。忧郁、焦虑和沮丧的情绪都会给我们带来“脑子被吃掉”的感觉。也许有一天,在对待生活的“无尽试炼模式”中,你会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靠注射精确剂量的裸盖菇素来维持愉悦的心情。或者,你能做的只是在桌上摆上一盆小小的植物,看它安静的生长,每天小憩的时候,幻想它在你的脑海中看家护院、大战僵尸的情形。(选自Newton科学世界)1文章开头第一段有什么好处?试简要说明。答案:(1)以植物大战僵尸的游戏引出说明对象,可以吸引读者,激发阅读兴趣;(2)设置一系列与游戏相关的问题,在内容上统领全篇。2文章中作为游戏中大战僵尸的蘑菇,在现实中有哪些主要特点?试分条概括。答案:(1)大量存在于自然界,呈现程度不同的紫色,气味香浓,口味鲜美;(2)其种子中个头小、数量多的孢子构成,稍受外力即可如烟雾一样四处飘散;(3)裸盖菇素具有致幻作用,能够有效地缓解抑郁情绪,给人丰富、愉悦的感受。3文章最后一段看似可有可无,纵观全文,其实不可或缺,为什么?试简要分析。答案:(1)最后一段在前文层层揭开大战僵尸的蘑菇的科学秘密的基础上,由游戏思索现实人生,点明了裸盖菇的应用前景,彰显了人文关怀,使文章更具有亲和力和真实性。(2)将现实中的问题与挑战比作游戏中的僵尸,将寻常的植物盆景畅想为游戏情景,从更高的层面上呼应开头,照应题目,使文章首尾结合,结构更加完整。4作为一篇科普文章,如何能增强趣味性和可读性?试结合文本内容,加以探究。答案:(1)游戏背景。作者以风靡一时的游戏关联全篇,使平板抽象的说明对象变成受人喜爱的游戏形象,最大限度地激发读者的想象力,避免了抽象乏味的知识解说,使行文显得趣味盎然。(2)文学笔法。作者巧妙地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给蘑菇以人类的生命和性格,如第段中对忧郁茹“闷闷不乐”的形象刻画,让人印象深刻,忍俊不禁。(3)设置悬念。以游戏为依托,层层设问,以问题为引导,激发读者的好奇心,引导读者饶有兴趣地阅读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