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六国论》作业 苏教版必修1.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174793 上传时间:2019-12-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语文《六国论》作业 苏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六国论》作业 苏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六国论》作业 苏教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语文六国论作业 苏教版必修1【必做题】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洎牧以谗诛() 不得下咽() 奉之弥繁() B弊在赂秦() 弃之如草芥() 六国互丧(sng)C暴霜露() 革灭殆尽之际() 小则获邑() D胜负之数() 思厥先祖父() 抱薪救火(xn)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六国互丧 互:交互。 盖失强援 盖:因为。B思厥先祖父 先:对已去世尊长的敬称。 暴秦之欲无厌 厌:讨厌。C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判:分出,分清。 终继五国迁灭 迁:改变。D后秦击赵者再 再:两次。 苟以天下之大 苟:如果。3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A暴秦之欲无厌 B当与秦相较C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D秦伯说,与郑人盟4从词类活用的角度,选出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A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B日削月割,以趋于亡C不能容于远近 D因利乘便,宰割天下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与今义相同的一组是()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可谓智力孤危然后得一夕安寝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A B C. D6与“洎牧以谗诛”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赵尝五战于秦 B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C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D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7写出下列句子中“以”的不同意义和用法。 (1)不赂者以赂者丧。 (2)秦以攻取之外。 (3)以有尺寸之地。 (4)举以予人。 8名句名篇默写。(1)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并力西向, 。(2)悲夫!有如此之势, , ,以趋于亡。(3) , ,是又在六国下矣。(4) , ,薪不尽,火不灭。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912题。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完全不正确的一项是()破灭之道也(规律) 率赂秦耶(全都)固不在战矣(所以)思厥先祖父(他的,他们的) 诸侯之所亡(灭亡)以有尺寸之地(才,从而) A B C D10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赂秦而力亏 而秦兵又至矣 B破灭之道也 暴秦之欲无厌C不赂者以赂者丧 秦以攻取之外D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则秦之所大欲11对本段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通过诸侯割地赂秦而造成双方土地消长的鲜明对比,证明了“赂”的损失远远超过战争的损失。B割地赂秦不但不可能换来和平保全自己,反而助长了秦的侵略野心和实力,造成颠覆的下场。C将赂秦比作“抱薪救火”形象地说明赂秦的危害。D这一段以骈文的排比句和对偶句为主,又简杂一些散句,语言显得既有气势又有变化。1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2)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选做题】1“六国破灭,弊在赂秦”这个论断是以怎样的方式提出的?从哪几句话可以看出作者写此文的本意?2作者在第二段中已把赂秦之害阐述清楚,为什么又引用一句古人之言作结?3六国被秦国灭亡的教训,是许多文史家关注的话题。仅“三苏”就每人写了一篇六国论。请找出三篇六国论进行比较阅读,谈谈父子三人对六国灭亡的不同看法。4请结合历史课所学过的知识,即战国时期秦和六国的政治、经济方面的情况,特别各国变法的实际,写出自己对六国灭亡的看法,题目为六国新论。六国论同步练习参考答案【必做题】1B。提示:A项洎(j),C项暴(p),D项数(sh)2. B。提示:B项中“厌”应为“满足”。3.C。提示:A项厌,B项当,D项说。4. B 提示:B项为名词作状语,A、C、D三项为形容词作名词。5. C提示:“祖父”古义为“祖辈父辈”;“至于”古义为“到了地步”;“智力”古义为“智慧与力量”;“其实”古义为“那实际上”;“故事”古义为“旧事,先例”。6.D提示:A选项为状语后置句,B选项为省略句,C选项为判断句,D选项与例句同为被动句。7. “不赂者以赂者丧”介因为,由于 ;“秦以攻取之外”介用; “以有尺寸之地”连表结果,因而,才;“举以予人”连来 。8.略9 A。提示:句中“道”为“原因,途径”的意思;句中“固”为“本来”的意思;句中“亡”为“丢失,失去”的意思。10.B。提示:A项,表顺承/转折;C项,因为/用;D项,表列举/那么。11.D。以散文为主,简杂骈文 答案: 12.(1)所以,不用作战,谁强谁弱谁胜谁负已经确定了。 (2)(六国)以至于灭亡,是理所当然。【选做题】1第一问:文章开宗明义,起笔即提出了六国破灭“弊在赂秦”的论点。在阐述这一论点过程中,先用双重否定摒除了战争中强调客观因素(“兵不利,战不善”)的浅陋之见,既而又自为设问,针对“六国互丧,率赂秦耶”的论调进行了有力的驳解:“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从而使这一论断更加鲜明突出。 第二问:“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和“苟以天下之大在六国下矣”。2作者在第二段充分论述赂秦之害的基础上,巧妙引用战国时苏代(苏秦之弟)劝阻魏王时的一段话,比喻精当,一语击中了秦欲难填的要害,形象地说明了赂秦必致灭亡的道理,从而有力地支持了本文论点,在结构上也有收束之意。3苏轼的六国论,针对六国久存而秦速亡的对比分析,突出强调了“士”的作用。苏轼认为,六国诸侯卿相皆争养士,是久存的原因。只要把那些“士”养起来,老百姓想造反也找不到带头人了,国家就可以安定了。苏辙的六国论则是针对六国不免于灭亡的史实,指出他们相继灭亡的原因是不能团结一致,共同抗战,灭国是咎由自取。苏洵的六国论不同于以上两篇。苏洵不是就事论事,而是借题发挥。苏洵的写作目的不在于总结六国灭亡的教训,而在于警告宋朝统治者勿蹈六国灭亡的覆辙。借古喻今,以谈论历史供当今统治者借鉴,这是苏洵高出其二子的地方。4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