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第一次联合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含答案.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174206 上传时间:2019-12-0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考第一次联合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9-2020年高考第一次联合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9-2020年高考第一次联合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第一次联合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含答案注意事项:第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要求。一、(共12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对的一项是A. 倔强(ju)缜密(zhn)笑靥(yn)差强人意(ch)B. 执着(zhu)剽悍(pio)颈椎(jng)栩栩如生(x)C. 绽放(zhn)魑魅(ch)荧屏(yng)空穴来风(xu)D. 坚韧(rn)刹那(ch)讣告(f)踽踽独行(j)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北京当代十大建筑”评选结果揭晓,“鸟巢”、“水立方”、国家体育馆、首都博物馆、北京电视中心等新式建筑脱颖而出。 B. 因饮水机行业发展过快,而相关部门监管乏力,饮水机市场出现大量鱼目混珠的现象,一些伪劣产品严重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C. 截至xx年9月底,匹克公司在中国的零售网点大幅减少,而在经营效益下滑的情况下,老股东大幅减持,更无异于釜底抽薪。 D. 教学语言要做到严谨简洁,既不能模棱两可,也不要繁文缛节应抓住重点,有的放矢,尽量在最短的时间内传达最多的信息。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宫墙里全部是果树和庄稼,郁郁葱葱,整整齐齐,仿佛在暗示着失去的繁华和喧嚣,让人从树影婆娑中隐约感受到历史的嘈杂和一代枭雄指挥若定的风姿。 B. 我国古代城池的北门常常被称为玄武门,我想这可能是因为秦始皇统一天下以后,历朝的威胁主要来自北方,所以统治者有意用张牙舞瓜的龟蛇状的玄武来威慑外敌。 C. 在文理分科大讨论中,高中教师、学生及家长多赞成维持现状,大学教师和教育研究人员则倾向于取消分科,出现了“当事者”赞成分科、“旁观者”取消分科的情况。 D. 只有新闻工作者走出高楼大院,跳出文山会海,走进基层的广阔天地,才能挖掘到取之不尽的鲜活素材,采写出打动人心的精品报道。4.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罗丹的大理石雕像沉思别出心裁,_,_,_,_,_,_。罗丹曾经解释说,他是要以这个雕像集中地表现“冥想”,因而抛弃了一切与此不相关的东西。 那忧郁而凝视的目光,紧闭的双唇 她那恬静、执著的沉思神情 的确令观赏者从这块石头中幻化出无数美好的想象来 她低着头正沉浸在默默的沉思之中 在端庄的正方形的基座上烘托着一个秀美而淳朴的女性形象 表露了她复杂的内心世界A. B. C. D. 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灰霾:缠绕城市的梦魇 近年来,我们早上出门时,常常会遭遇到这样的天气:建筑、道路罩上了一层灰色的薄纱,模模糊糊的看不清楚。人们呼吸起来带着丝丝的不顺畅。这就是缠绕在我们城市身边的梦魇灰霾。 灰霾也叫霾。根据中国气象局的定义,霾是指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km的空气普遍混浊现象。雾与霾都会使水平能见度降低,但它们也存在着不同。从感官上看,如果觉得湿漉漉的,望过去颜色发白的就是雾,如果没有湿润的感觉,颜色带点灰黄的就是霾。从内核来看,雾是由水滴构成的,靠近地面的则为雾,悬浮起来就叫云。而形成霾的主要是气溶胶粒子,它的成分十分复杂,包括数百种大气颗粒物。 当今的霾已经不是一种完全的自然现象,人为排放的大量气溶胶成为了雾霾的主要成分。来自工业和汽车尾气排放的多种污染物经过一系列光化学反应,形成了二次气溶胶细粒子,这种细粒子的直径小于2.5微米,很容易被人体吸收,对人体伤害极大。 现在灰霾在城市中愈演愈烈,还与静风现象越来越多有关。如今城市里大楼越建越高、房子越盖越密,使风流经城区时明显减弱,低层大气压中静风现象增多。这不利于大气污染物向城区外围扩展稀释,容易在城区内积累,造成高浓度污染。 灰霾的危害不可小视。灰霾加大了城市光化学烟雾污染的可能性。这些含大量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的气体在阳光和紫外线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产生光化学烟雾,其对人体刺激性极大。灰霾天气下的细粒子不是以前所认为的灰尘粒子,而是对人体有毒、可以进入到人体内部的复杂污染物。这些细粒子污染物能直接进入并粘附在人体上、下呼吸道和肺叶上,容易引发鼻炎、支气管炎等病症,长期处于这种环境还会诱发肺癌。近10年来,北京市肺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居众癌之首,这不能说与灰霾污染无关。 要减缓灰霾现象,最根本的是要减少排放,特别是要减少机动车的排放,以减少大气中颗粒物的形成。为加强机动车的排放控制,“十二五”期间国家将进一步提高机动车排放水平,严格实施国家机动车排放标准。同时要加快车用燃油清洁化进程并积极发展新能源汽车。 其次,城市灰霾的治理不能只靠一个城市的孤立行动,必须实行区域化的联防联控。由于我国正经历城镇化的高速发展阶段,城市越来越大,卫星城越来越多,并形成城市群。每一个城市都是一个污染源,污染物在城市间自由流动、跨界输送,形成区域性的灰霾,而各个区域的灰霾还呈现渐渐融合的趋势。比如,以前香港的空气是不错的,但是现在广州、深圳、珠海城市经济发展起来以后,空气污染越来越严重,现在香港也受到影响。 此外动态的调控方法也是一种较为理想和有效的灰霾应对措施。比如说,如果大气扩散空间较大、污染物浓度较低的话,政府可以允许工厂按标准排放。但如果某一时段大气扩散能力差、污染物浓度高,则一定要严格减排。具体到每一个人的身上,如果气象预报明天扩散空间小、污染物浓度高,你就别开车。假若每个城市市民都有这个责任感,也能大大减轻环境的压力,使我们的环境越来越好。5. 根据文意,下面有关霾”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霾是大量均匀地浮游在空气中的极细微的干尘粒,它使得水平能见度小于10km。 B. 霾的成分十分复杂,主要包括气溶胶粒子、灰尘粒子等在内的数百种大气颗粒物。 C. 霾的形成既与自然环境有关,也同生产生活中人为排放的大量气溶胶密切相关。 D. 霾加大了城市遭受光化学污染的可能性,是近几年来人们罹患肺癌的罪魁祸首。6. 下面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灰霾天气下的细粒子是对人体有毒、可以进入到人体内部的复杂污染物那些直径小于2.5微米的细粒子,很容易被人体吸收,对人体伤害极大。 B. 城市里的静风现象使得大气污染物难以向城区外围扩展稀释,容易在城区内积累,这是灰霾在城市中愈演愈烈、污染环境的根本原因。 C. 严格实施国家机动车排放标准,减少机动车排放,可以减少大气中颗粒物(特别是二次气溶胶细粒子)的形成,以达到减缓灰霾现象的目的。 D. 每个城市都是一个污染源,污染物能在城市间自由流动、跨界输送,形成区域性的灰霾,所以治理城市灰霾,必须实行区域化的联防联控。7. 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 雾是由水滴构成的,所以雾不含有毒物质,不会像霾那样危害人们的身体,不会影响人们的生活。 B. 遇到严重的雾霾天气,人们应减少外出活动,在室内多开窗换气,以减少患上支气管炎等病的可能。 C. 工业生产与灰霾的产生密切相关,所以,要使灰霾治理有效,政府应要求工厂随时坚持严格减排。 D. 减少排放,实行区域化的联防联控和动态的调控方法可以减缓灰霾现象,从而使环境得到极大改善。三、(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乐恢字伯奇,京兆长陵人也。父亲,为县吏,得罪于令,收将杀之。恢年十一,常俯伏寺门,昼夜号泣。令闻而矜之,即解出亲。恢长好经学,事博士焦永。永为河东太守,恢随之官,闭庐精诵,不交人物。后永以事被考,诸弟子皆以通关被系,恢独皦然不污于法,遂笃志为名儒。后仕本郡吏,太守坐法诛,故人莫敢往,恢独奔丧行服(行服:守孝、服丧)。归,复为功曹,选举不阿,请托无所容。同郡杨政数众毁恢,后举政子为孝廉,由是乡里归之。辟司空牟融府,会蜀郡太守第五伦代融为司空,恢以与伦同郡,不肯留,荐颍川杜安而退。诸公多其行,连辟之,遂皆不应。后征拜议郎。会车骑将军窦宪出征匈奴,恢数上书谏争,朝廷称其忠。入为尚书仆射。是时河南尹王调、洛阳令李阜与窦宪厚善,纵舍自由。恢劾奏调、阜,并及司隶校尉。诸所刺举,无所回避,贵戚恶之。宪弟夏阳侯瑰欲往候恢,恢谢不与通。宪兄弟放纵,而忿其不附己。妻每谏恢曰:“昔人有容身避害、何必以言取怨?”恢叹曰:“吾何忍素餐立人之朝乎?”遂上疏谏曰:“臣闻百王之失,皆由权移于下。诸舅不宜干正王室,以示天下之私。政失不救,其极不测。方今之宜,上以义自割,下以谦自引。”书奏不省。时窦太后临朝,和帝未亲万机,恢以意不得行,乃称疾乞骸骨。窦宪因是风厉州郡迫胁。恢遂饮药死。弟子縗絰挽者数百人,庶众痛伤之。后窦氏诛,帝始亲事,恢门生何融等上书陈恢忠节,除子己为郎中。(后汉书乐恢传) 8.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令闻而矜之,即解出亲矜:怜悯B. 选举不阿,请托无所容容:接受C. 诸公多其行,连辟之多:称赞D. 会车骑将军窦宪出征匈奴会:会同9. 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乐恢“忠节”的一组是 闭庐精诵,不交人物 恢独奔丧行服 选举不阿,请托无所容 会车骑将军窦宪出征匈奴,恢数上书谏争 诸所刺举,无所回避 乃称疾乞骸骨 A. B. C. D. 10.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乐恢为人至孝。父亲因得罪了县令而被关押,年幼的乐恢昼夜痛哭不已,他的行为感动了县令,最后父亲得以释放。 B. 老师焦永“以事被考”后,乐恢“不污于法”,拒绝为他托关系,找门路;本郡太守犯法被杀,他“独奔丧行服”,这与他的性格有关。 C. 蜀郡太守第五伦与乐恢是同郡故人,因有闲言,所以当第五伦取代牟融为司空时,乐恢在推荐了杜安之后,坚决请退,表现了他为人正直的一面。D. 河南尹、洛阳令与权贵窦宪相互勾结,为非作歹。乐恢不畏权贵,上书弹劾窦宪兄弟,因窦太后的庇护,劝谏不但没有成效,自己反而被迫害而死。第卷(共120分)注意事项:第卷共11题,共120分。四、(23分)11. 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同郡杨政数众毁恢,后举政子为孝廉,由是乡里归之。 译:_ (2)臣闻百王之失,皆由权移于下。诸舅不宜干正王室,以示天下之私。 译:_1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夏日西斋书事 司马光榴花映叶未全开,槐影沉沉雨势来。小院地偏人不到,满庭鸟迹印苍苔。 注此诗是司马光被迫辞官退居洛阳时所作。 (1)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象?传达出作者怎样的情感?答:_(2)本诗第三句有“地偏”二字。晋陶渊明在辞官后有诗云:“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其中亦有“地自偏”。请问,两位诗人表达的情感相同吗?试简要分析。 答:_13.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则按第一小题计分)(5分) (1)子曰:“不愤不启,_。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_,_,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王羲之兰亭集序)_,_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韩愈师说) (2)月明星稀_,_,何枝可依?(曹操短歌行) 闾阎扑地,_,舸舰迷津,_。(王勃滕王阁序) 乱花渐欲迷人眼,_。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五、(2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白鹿原上的风陈世旭西安是圣城。白鹿原是圣地。陈忠实是圣者。 他是农民的儿子,从小割草拾柴。穿着没有后跟的烂布鞋投考中学,三十里沙石路把脚板磨得血肉模糊。每周日从家里背一周的馍步行去上五十里外的中学。馍夏天长毛,冬天结冰。高中毕业回乡,像祖辈一样刨土挖地,同时热望成就文学。把墨水瓶改装成煤油灯,熬干了灯油即上炕睡觉。冬天笔尖冻成冰碴,夏天的蚊虫令人窒息。几十年过去,所著颇丰,但没有一部让自己满意。将临五十岁,“清晰地听到了生命的警钟”。处于创作思想成熟并且极为活跃的高峰时期的作家心里,“一个重大的命题由开始产生到日趋激烈日趋深入”,那便是“关于我们这个民族命运的思考”。 当时的文坛,“各种欲望膨胀成一股强大的浊流冲击所有大门窗户和每一个心扉”。已经成为陕西作协主要负责人的陈忠实静静地收拾了自己的行囊,带上他认为必需的哲学、文学书籍,以及他这之前收集整理的史料,静静地回到已经完全破败的祖居老屋。新年的艳阳把阴坡上的积雪悄悄融化,强烈的创作欲望既使人心潮澎湃,又使人沉心静气。当陈忠实在草拟本上写下第一行字的时候,整个心便没入父辈爷辈老老老爷辈生活过的这座古原的沉重的历史烟云。 这是1988年4月1日。陈忠实负了写出民族秘史的沉重使命,开始穿越一条幽深漫长的、似乎看不到尽头的时空隧道。 三十年后重新蜗居老屋,避开了现代文明和城市喧嚣,连电视信号也因为高耸而陡峭的白鹿原的阻挡而无法接收。最近的汽车站离这个孤单的不足百户人家的村子还有七八里土路,一旦下雨下雪,就几乎出不了门。陈忠实重新呼吸的是左邻右舍弥漫到屋院的柴烟,出门便是世居的族人和乡邻的面孔,听他们抱怨天旱了雨涝了年成如何之类。 除了思想,他完全绝对地封闭了自己:不再接受采访,不再关注对以往作品的评论,不参加应酬性的活动。从1988年春到1991年深冬,他全部记忆中最深刻的部分是孤清。冬天一只火炉夏天一盆凉水,每天趴在一张小圆桌上,“连着喝掉一热水瓶酽茶,抽掉两包以上雪茄,渐渐进入了半个世纪前的生活氛围”。白嘉轩、鹿子霖、朱先生、小娥、黑娃形形色色的人们从黑暗的纵深,一个个被召唤到他的面前,进入他的笔端。唯一的消遣是河边散步,院里弄果木,夏夜爬山坡,用手电筒在刺丛中捉蚂蚱;而冬天,则放一把野火烧荒。整整四年,陈忠实领着白鹿原上的三代人,穿行了古原半个多世纪的风霜雨雪,让他们带着各自的生的欢乐和死的悲凉,进入最后的归宿。一切都像庄稼从黄土里长出来一样自然。白鹿原登上了当代文学的巅峰。对它的成就和影响,再苛刻的人也难以漠视和否认。而陈忠实,像野火一样呼啸着,燃烧了自己,像古往今来所有的殉道者一样,向文学奉献了自己。而今的白鹿原,丰腴肥硕,草树葱茏,早不是当年的贫瘠荒凉;而今的陈忠实,形销骨立,瘦削苍黑,早不是当年的强健明亮。莽莽苍苍的白鹿原北坡,遥远的对面,是骊山那一面,埋着中国的始皇帝。原与山之间,由东向西倒流灞河,从秦岭逶迤而来,在迷茫的云烟中闪闪烁烁,到白鹿原西坡,跟那儿的浐河一起注入渭河。陈忠实祖居的老屋,就在我们站立的坡沿下面,白鹿原是靠背,灞河流过门前。陈忠实说,灞河最早叫滋水,有位君王想要成就霸业,把它改作了霸河,后人觉得过于张扬,给“霸”加了三点水。在白鹿原里,陈忠实把浐河写作了“润水”,以与灞河最早的称谓“滋水”对应。他的愿望是“滋润,滋润文学的想象,而文学滋润的,是民族的心灵。正午,起风了。白鹿原上绿浪翻滚。白鹿原繁荣过:“飒飒风叶下,遥遥烟景曛。”(初唐长孙无忌)白鹿原衰败过:“丘坟与城阙,草树共尘埃。”(晚唐赵嘏)但白鹿原上的风,跟千百年前一样。古人未坐今时风,今风曾经吹古人。那位把滋水改作霸河的君王是谁,陈忠实说了,我没有听清,即便听清了也记不住。但陈忠实和他的白鹿原,我会永远记住。所有的帝王都会连同他们的霸业消亡,唯文明的薪火永恒。就像白鹿原上的风。14. 文章为什么以“白鹿原上的风”为题,有什么作用?请联系全文作答。(6分)答:_15. 解释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4分)(1)陈忠实负了写出民族秘史的沉重使命、开始穿越一条幽深漫长的、似乎看不到尽头的时空隧道。答:_(2)而陈忠实,像野火一样呼啸着,燃烧了自己,像古往今来所有的殉道者一样,向文学奉献了自己。答:_16. 在本文作者看来,小说白鹿原有哪些特点?(6分)答:_17. 文章间接显现了陈忠实成功创作白鹿原的原因,你从中得到了哪些有益的启示?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6分)答:_六、(15分)18. 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消息的主要信息。(不超过20个字)(3分) 在东京召开的亚洲最大旅游博览会“xx年日本国际旅游博览会”上,最大的参展团中国旅游展团因为“购岛”闹剧的干扰,表示不参加此次活动。中国国家旅游局驻东京办事处,本月13号向日本旅游业协会发出了取消参会的通知。 中国国家旅游局驻日本首席代表张西龙称,由于日本政府错误地非法地将中国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国有化”,使得两个国家旅游交流的基础、立场和氛围遭到了破坏,所以中方拒绝参加这次展览,这一切责任和后果应该由日方来承担。 答:_19. 下面的口语交际情景,在语言表述方面存在不得体的错误,请指出并加以改正。(6分) 情景一:捐赠现场。捐赠方致辞说“今天,我们公司尽绵薄之力,希望能帮你们渡过难关,今后还有什么需要的,我们一定鼎力相助。” 情景二:同学聚会。一位同学紧紧握住老班长的手,激动地说:“班长,久仰了。特别想念你,一切都好吧?你当年惠赠的书,我至今还留着呢。” 情景三:博客留言。鄙人于岁30华诞之际,感谢各位朋友垂念;朋友们的祝福之语,如和煦春风,温馨动人!答:_改为_改为_改为_20. 根据下列文字的环境,仿照画线的例句,再写两个句子,和例句构成一组排比句。(6分)如果说生命是一座庄严的城堡,那么,信念就是那穹顶的梁柱;_,_,_;_,_,_。没有信念,生命的动力便荡然无存;没有信念,生命的美丽便杳然西去。七、(60分)2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我一直相信我师父李雪健的一句话:演戏就像爬山,不要以为你爬上一座山就到达了终点,只有你爬到下一座山,你才明白以前那座山只是起点而已。 演员黄海波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或联想?请根据你的思考或联想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要求: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试卷答案】1. (3分)D(A“靥”yB“颈”jngC“穴”xu)2. (3分)B(鱼目混珠:比喻拿假的东西冒充真的东西。 A脱颖而出:比喻人的才能全部显示出来,不能用于形容其他事物。 C釜底抽薪: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不明词义而误用。 D繁文缛节:繁琐而不必要的礼节,也比喻其他繁琐多余的事项。使用对象不当)3. (3分)B(A项“感受到”与“风姿”搭配不当。 C项,成分残缺,可在“旁观者”后加“主张”。 D项语序不当。“新闻工作者”应在“只有”前面。)4. (3分)B5. (3分)C(A偷换概念,第二段霾是一种极细微的干尘粒导致的空气普遍混浊现象。 B概念混淆,第二段,数百种大气颗粒物是指气溶胶粒子包含的复杂成分,不是霾所包含的成分, D表述加深了程度,原文中只说了灰霾与肺癌发病有关,而没有说是罪魁祸首。)6. (3分)B(理解有误,静风不利于大气 污染物向城区外围扩展稀释,不是灰霾污染环境的根本原因。)7. (3分)D(A雾不会影响人们生活的推断不合逻辑。B“开窗换气”会导致污染物进入室内,因而会加大人们患病的可能。C由末尾段“动态的调控方法”可知,“要求工厂随时坚持严格减排”的推断不当。)8. (3分)D(恰逢)9. (3分)C(是性格特点,均为“忠节”之行;是不得意的行为)10. (3分)C(并非故人,也无闲言。)11. (10分)(1)同郡的杨政多次当众诋毁乐恢,后来(乐恢)举荐了杨政的儿子做了孝廉。从此乡里的人都归向他。(“众”“毁”“举”“归”各1分,通顺1分) (2)我听说众多帝王的过失,都是由于权利下移造成的。国舅们不应该干预王室的事情,以此显示天下是个人的天下。(“失”“下”“干”“示”各1分,通顺1分)12. (8分)(1)夏日大雨将至,榴花未全开,槐影沉沉的景象(1分);表达了作者不得志而压抑苦闷的心情(2分)。(2)不相同。(1分)司马诗“地偏”两字,明写住地偏远,实则含蓄地表现了不为朝廷所用的孤寂(或:辞官后朋友同僚尽散的冷落)(2分);陶诗“地自偏”,说明居地虽处闹市,可心情却因摆脱了官场束缚而愉快和超脱(2分)。13. (5分)(1)不悱不发 引以为流觞曲水 列坐其次 句读之不知 惑之不解 (2)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 钟鸣鼎食之家 青雀黄龙之轴 浅草才能没马蹄14. (6分)(1)“白鹿原上的风”就是指陈忠实及其白鹿原的内涵和风采,陈忠实及其白鹿原,所传承的民族传统、民族精神像浩荡的风一样,生生不息,象征民族文明薪火相传。(3分) (2)用“白鹿原上的风”来作题目,富有文学色彩,意蕴深厚,耐人寻味,更能吸引读者眼球。(3分)15. (4分)(1)陈忠实创作的文学作品展示了民族历史的变迁,具有深沉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2分) (2)陈忠实进行文学创作,表现出忘我的写作热情,怀着献身文学的信念,执着痴迷,耗尽毕生的精力和心血(2分)。(意思对即可。)16. (6分)(1)作品立意高远。小说对民族命运和文化心理有广阔而深刻的描写与揭示,思想内涵深刻高远。(或:作品写出了关于我们这个民族命运的思考)(2分)(2)作品扎根生活。小说成功描写了一系列形形色色的典型而鲜活的人物形象、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民俗生活色彩。(2分) (3)作品立足史实。小说描写了“白鹿原”上三代人的生活,记叙了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变迁。(2分)(意思对即可)17. (6分)(1)写作是一种需要反复练习的实践技能,写作水平的提高需要量的积累,要把写作当成一种习惯,不能浅尝辄止(2分)。 (2)长期思索,关注民族命运,关注社会,丰富自己的思想,要不断地从课外读物、报刊、广播电视、网络中汲取语言和思想的营养(2分)。 (3)心无旁骛,远离尘世喧嚣,要甘于寂寞,不受俗世侵扰,才能集中精力,潜心创作。(2分)(意思对即可)18. (3分)示例:中国旅游展团拒绝参加日本旅游展19. (6分)“鼎力相助”改为“全力相助”。“久仰”改为“久违”。“华诞”改为“生日”。(每小题2分,找出错误1分,修改正确1分。)20. (6分)示例:如果说生命是一株参天的大树,那么,信念就是那深扎的树根,如果说生命是一只飞翔的海鸟,那么,信念就是那扇动的翅膀。(每句3分。所写句子与仿句相同,但没有涉及生命和信念,每句只给1分。)21. (60分)参照xx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作文立意参考: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人生需要超越;人生没有终点,只有过程;起点与终点;站得更高,走得更远等。【参考译文】乐恢字伯奇,京城长陵人。他的父亲是县里的小吏,得罪了县令,(县令)拘禁了他并要把他杀死。乐恢当时十一岁,常常伏在官署门前昼夜不停地放声大哭。县令听到之后,非常同情他,就放出了他的父亲。长大后,乐恢喜好经学,跟随博士焦水学习。焦永做了河东太守,乐恢跟随他到了官府,(他)闭门精心诵读,不与(外界)人物交往。后来,焦永因事被劾查,其他弟子因为替焦永疏通关系被拘禁。乐恢保持自己的清白而不玷污法律,立志成为有名的儒生。后来在本郡做官,太守因犯法被杀,朋友中没有谁敢前往奔丧,只有乐恢为他服丧。回来后,又做了功曹,推选、举荐从不偏袒,别人的请求、托付也从来没有接受。同郡的杨政多次当众诋毁乐恢,后来(乐恢)举荐了杨政的儿子做了孝廉。从此乡里的人都归向他。被征辟到司空牟融的府中。正赶上蜀郡太守第五伦代替牟融做司空,乐恢因为与第五伦是同乡,(乐恢)不肯留下来,在举荐了颍川杜安之后辞去官职。许多人都称赞他的行为,接连几次征辟他,他都没有答应。 后来征召他做了议郎。正赶上车骑将军窦宪要出征匈奴,乐恢多次上书直言进谏,朝廷称道他的忠心。入朝为尚书仆射。这时,河南尹王调、洛阳令李阜和窦宪关系密切,放纵家人胡作非为。乐恢弹劾王调、李阜以及司史校尉。指责、检举,没有丝毫的顾忌,显贵的外戚们非常厌恶他。窦宪的弟弟夏阳候窦瑰想要问候乐恢,乐恢谢绝了他,不与他交往。窦宪兄弟两个行为放纵,又愤恨乐恢不依附自己。妻子常常劝谏乐恢说“古人有用保全自身来躲避灾祸(的说法),你何必用自己的言论来招致别人的怨限呢?”乐恢慨叹地说“我怎么能够容忍自己身在朝廷而无所事事呢?”于是上书劝谏说“我听说众多帝王的过失,都是由于权利下移造成的。国舅们不应该干预王室的事情,以此显示天下是个人的天下。政治有了过失,如果不加补救,其结果不可预测。当今应该做的,帝王应以大义为重,断绝这种联系,国舅应以谦逊为主自我反思。”上书没有取得效果。此时,窦太后临朝,和帝没有亲政,乐恢因为主张没有能够施行,于是称病回乡。窦宪因为这一缘故,迅速而又严厉地告知各州郡对乐恢进行逼迫、威胁。乐恢最后饮药而死。(死后,)穿丧服哀丧的弟子有几百人,广大百姓非常悲痛。后来,窦氏被诛杀,和帝即位,乐恢的门生何融等上书陈述乐恢的忠心、气节,(和帝)赐与乐恢的儿子乐已为郎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