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课时作业19(含解析).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173692 上传时间:2019-12-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课时作业19(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课时作业19(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课时作业19(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课时作业19(含解析)题号1234567891011选项C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实转化因子是DNAD在赫尔希等的实验中若用32P只标记噬菌体,在其16个子代中含32P的噬菌体若占1/8,则含31P的就占7/8解析:孟德尔时期没有基因的概念,孟德尔的假说认为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A错误。艾弗里提出的有关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由于实验中提取出的DNA纯度最高时也还有0.02%的蛋白质,因此,仍有人对实验表示怀疑,B正确。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发现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必然含有某种“转化因子”,但转化因子是什么不清楚,C错误。在赫尔希等的实验中若用32P只标记噬菌体,在其子代中含32P的噬菌体若占1/8,则子噬菌体16个,且这16个噬菌体100%含有31P,D错误。答案:B4病毒H1N1亚型是第一个被鉴定出的流行性感冒病毒,之后即不断地有新亚型的报道。下图为流行性感冒病毒构造示意图,其中甲(简称H)与病毒进入细胞有关;乙(简称N)则与病毒粒子出细胞有关。抗病毒药物“达菲”(Oseltamivir)主要是抑制乙的作用。结合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回答:“达菲”主要是阻断该病毒增殖时的哪一过程()A病毒入侵细胞 B病毒的核酸复制C病毒粒子的组装 D子病毒释出细胞解析:分析题图可知,乙与病毒粒子出细胞有关,而抗病毒药物“达菲”主要是抑制乙的作用,即主要是阻断该病毒增殖时子病毒释出细胞,D正确。答案:D5下面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部分步骤示意图,对此过程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选用噬菌体作为实验材料的原因之一是其成分只有蛋白质和DNAB被35S标记的噬菌体是通过将其接种在含有35S的培养基中培养而获得的C若混合保温时间偏短,且其他操作正常,会使得上清液放射性偏高D该实验证明了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而不是蛋白质解析:噬菌体是侵染细菌的病毒,其体内只含有蛋白质和DNA;被35S标记的噬菌体是通过侵染生活在含有35S的培养基中的细菌而获得的;其他操作正常,若混合保温时间偏短,酶活性没有达到最强,DNA的复制速度减慢,这样会使得上清液放射性含量偏低;该实验仅证明了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没有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答案:A6一个噬菌体DNA的双链均被15N标记,让该噬菌体侵染在14N环境中培养的大肠杆菌,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4代,以下不可能出现的是()A子代噬菌体中只有14个含14NB子代噬菌体中只有2个含15NC子代噬菌体中的DNA分子都含有14ND子代噬菌体中的蛋白质外壳都不含15N解析:根据半保留复制的特点,初始链有2条,因此增殖4代后形成的16个噬菌体中,全部含有14N,2个含15N;外壳全部新合成,含14N,不含15N。答案:A7 1952年“噬菌体小组”的赫尔希和蔡斯研究了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在侵染细菌过程中的功能,实验数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细胞外的32P含量有30%,原因是有部分标记的噬菌体还没有侵染细菌或由于侵染时间过长,部分子代噬菌体从细菌中释放出来B实验结果表明当搅拌时间足够长以后,上清液中的35S和32P分别占初始标记噬菌体放射性的80%和30%C图中被侵染细菌的存活率始终保持在100%,说明细菌没有裂解D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时间要适宜,时间过长,子代噬菌体从大肠杆菌体内释放出来,会使细胞外32P含量增高解析:图中被侵染细菌的存活率始终保持在100%,说明细菌没有裂解,C正确,A错误。据图可知,实验结果表明当搅拌时间足够长以后,上清液中的35S和32P分别占初始标记噬菌体放射性的80%和30%,B正确。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时间要适宜,时间过长,细菌裂解子代噬菌体从大肠杆菌体内释放出来,会使细胞外32P含量增高,D正确。答案:A8下列有关35S标记噬菌体侵染无标记细菌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35S主要集中在沉淀物中,上清液中也不排除有少量的放射性B要得到35S标记噬菌体必须直接接种在含35S的动物细胞培养基中才能培养出来C采用搅拌和离心方法,是为了把蛋白质和DNA分开,再分别检测其放射性D在该实验中,若改用32P、35S分别标记细菌DNA、蛋白质,复制4次,则子代噬菌体100%含32P和35S解析: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所以放射性主要集中在上清液中,A错误。噬菌体属于细菌病毒,营寄生生活,所以要得到35S标记噬菌体必须直接接种在含35S的大肠杆菌中才能培养出来,B错误。搅拌和离心是为了把噬菌体和细菌分离,C错误。由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所用原料都是细菌的,所以在该实验中,若改用32P、35S分别标记细菌DNA、蛋白质,复制4次,则子代噬菌体100%含32P和35S,D正确。答案:D9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B分别用35S和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进行长时间的保温培养C用35S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沉淀物中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D32P、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能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解析:噬菌体是寄生生物,一般的培养基无法培养噬菌体;在用35S和32P标记的噬菌体分别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时,保温培养的时间不能过长,否则子代噬菌体会从大肠杆菌中释放出来,从而影响实验结果;用35S标记噬菌体的侵染细菌实验中,沉淀物中有少量放射性是因为搅拌不充分,使含35S的蛋白质外壳残留在细菌上;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只能说明DNA是遗传物质,不能证明蛋白质是不是遗传物质。答案:C10在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将R型活细菌与加热后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小鼠死亡,从小鼠体内可分离出S型活细菌。PCR技术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DNA片段的技术。从这两个实验可知 ()A加热后杀死的S型细菌中有转化因子,将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B转化因子是与荚膜合成有关的酶C与蛋白质相比,DNA具有较低的热稳定性D所有的蛋白质遇到高温(90 )时都会失活答案:A11下表列出了实验目的及其观察对象或操作。其中匹配正确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观察对象或操作A提取和分离绿叶中色素用无水乙醇分离色素B观察细胞内的染色体用健那绿对根尖分生区细胞染色C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用15N标记噬菌体,并用此侵染细菌D判断植物细胞的死活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现象解析: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无水乙醇是提取色素的有机溶剂;分离色素使用层析液,A错误。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有丝分裂观察实验中,利用龙胆紫或醋酸洋红染色,观察染色体,B错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不能用C、H、O、N作标记,因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中均含有这些元素;硫只存在于噬菌体的蛋白质中,磷几乎全部存在于噬菌体的DNA分子中,应该分别用35S标记蛋白质,32P标记DNA,以达到区分蛋白质和DNA的目的,C错误;质壁分离及复原是利用原生质层的选择透过性特点,选择透过性是一种生物活性,说明细胞的死活,D正确。答案:D二、非选择题12表格在记录实验结果中有重要作用。以下是科学家在研究生物体的遗传和变异时做过的一些实验所记录内容或数据设计的表格,根据分析回答:(1)赫尔希通过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实验包括4个步骤,如下表:实验包含的步骤实验内容分别培养噬菌体35S和32P分别培养大肠杆菌放射性检测离心分离实验步骤的先后顺序应为_。(2)紫外线具有杀菌和诱变功能。用相同剂量不同波长的紫外线处理两组等量的酵母菌,结果见下表。紫外线波长/nm存活率/%突变数/个260605010028010001据表推断,在选育优良菌种时,应采用紫外线波长_,依据是_。(3)某基因编码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为:异亮氨酸亮氨酸谷氨酸组氨酸异亮氨酸,据下表提供的遗传密码子推测其基因序列(不考虑下表以外的氨基酸密码子翻译情况)_。密码子CACUAUAUACUCGUGUCCGAG氨基酸组氨酸酪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缬氨酸丝氨酸谷氨酸答案:(1)(2)260 nm酵母菌突变数多(3)TAT GAG CTC GTG TAT ATA CTC GAG CAC ATA(注意:必须是双链DNA)13.在研究生物遗传物质的过程中,人们做了很多的实验进行探究,包括著名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1)某人曾重复了“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步骤如下。请分析以下实验并回答问题:A将一部分S型细菌加热杀死;B制备符合要求的培养基,并分为若干组,将菌种分别接种到各组培养基上(接种的菌种见图中文字所示。注:“”表示S型菌落,“”表示R型菌落);C将接种后的培养装置放在适宜温度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菌落生长情况(如图)。制备符合实验要求的培养基时,除加入适当比例的水和琼脂外,还必须加入一定量的无机盐、氮源、有机碳源、生长因子等,并调整pH。本实验中的对照组是_。本实验能得出的结论是S型细菌中的某种物质(转化因子)能使_。从你现有的知识分析,“R型细菌变成S型细菌”这一变异属于_,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的DNA仍有活性的原因可能是_。(2)艾弗里等人通过实验证实了在上述细菌转化过程中,起转化作用的是DNA。请利用DNA酶(可降解DNA)作试剂,选择适当的材料用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促进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的物质是DNA”,并预测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实验设计方案:第一步:从S型细菌中提取DNA。第二步:制备符合要求的培养基,均分为三份,编号为A、B、C,分别作如下处理。编号ABC处理不加任何提取物加入提取出的S型细菌的DNA_第三步:将_分别接种到三组培养基上。第四步:将接种后的培养装置放在适宜温度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菌落生长情况。预测实验结果:_。得出实验结论:DNA分子可以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DNA结构要保持_才能完成此转化过程。解析:(1)通过对比可知,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细菌混合在一起,可以产生活的S型细菌,说明S型细菌中有某种物质能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2)第二步中要形成对照,主要体现S型细菌的DNA能发生转化,而经过DNA酶使DNA水解却无法发生转化。只有加入S型细菌的DNA,才能发生转化成S型活菌的过程,经过DNA酶处理后的S型细菌的DNA因水解失去原有DNA的作用,而无法发生转化。通过对照可知,只加入R型细菌不会产生S型细菌,只有加入S型细菌的DNA才能发生转化。而加入S型细菌DNA和DNA酶后,不能产生S型细菌,从反面又证明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物质是DNA。答案:(1)1、2、3组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基因重组DNA热稳定性较高(2)加入提取出的S型细菌DNA和DNA酶R型细菌A、C组中未出现S型细菌,只有B组培养基中出现S型细菌完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