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三第一次联考(一模)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173364 上传时间:2019-12-0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三第一次联考(一模)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年高三第一次联考(一模)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年高三第一次联考(一模)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三第一次联考(一模)历史试题 含答案绝密 启用前xx届衡阳市高中毕业班联考(一)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I卷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4周礼记载:西周时期,国家对市场有一套管理制度,市场设专职官吏“司市”来进行管理,下面设辨别货物真假的“胥师”,掌管物价的“贾师”,维持秩序的“司虣”,管理度量衡的“质人”。西周的这套做法A打破了工商食官局面 B强化政治等级制度C促进国家管理制度化 D不利于工商业发展25下面是两汉社会观念高频词汇统计表。对于统计表分析正确的是类别 关键词 出现频次 所占比例 社会伦理观念 仁、礼、信 8234次 362% 法观念 法、刑 4648次 205% 财富观念 利、财、富 5395次 238% 公平公正观念 均、平 4427次 195% A社会贫富分化 B法家大行其道C重利观念盛行 D伦理脱离政治266世纪以前和10世纪以后的政治体制和官僚形态存在着重大区别。南北朝以前,贵族集团对政治具有强大影响,而北宋时期,各级政府包括中央政府,都是由官僚而非贵族负责运转。这一转变根本上是为了A提高行政效率 B加强君主专制C削弱贵族集团 D强化官僚政治27墨梅图是写意画中的精品,画中题诗为: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观察绘画和题诗可以得知A宋代花鸟画艺术造诣高超 B风俗画是商品经济繁荣的表象C中西间文化交流源远流长 D理学对个人道德修养影响深远28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孙中山提出辞呈,参议院表决一致举袁世凯为第二任临时大总统。南北通过谈判、妥协与法制程序,终于完成了清朝政权向民国的和平转移,有学者将此称之为中国版的“光荣革命”。对于中国版的“光荣革命”理解错误的是A与英国“光荣革命”的形式相同 B深刻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历史意义C充分暴露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D袁世凯当选临时大总统符合法律29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口商品分类比重(%):分析图表能够说明中国近代A外贸出口总量逐年萎缩 B出口产品结构渐趋合理C传统的手工业逐步解体 D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艰难30我国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前四轮改革都与经济体制相关,当前的第五轮改革,应以加强法律制度建设为突破口和重点任务。关于“突破口”的认识体现的哲学观点是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B政治反作用于经济C主要矛盾决定次要矛盾 D局部服从整体需要31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在罗马人那里,私有制和私法的发展没有在工业和贸易方面引起进一步的后果,因为他们的生产方式没有改变,但当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发展起来时,详细拟定的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的原因是罗马法A蕴含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精神 B直接奠定了资本主义的法治基础C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 D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32“西方许多国家的议会和政府之间有着很强的亲和力”,是因为A议会有权解散政府 B政府由议会组阁C议会和政府共进退 D政府对议会负责33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尝试已经挫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这说明新经济政策A目的是在俄国恢复资本主义 B实质是调整社会主义经济结构C挽救了苏俄的社会主义制度 D克服了斯大林模式的某些弊端341962年年中,戴高乐到法国中部视察期间,在利莫日发表讲话强调说,法国在履行其对北约义务的同时,不会让任何别的国家牵着鼻子走,它将在联盟内部实行自己的“意愿”、“行动”和“政策”;法国的目标是“建设我们的欧洲”,而不再是“两个大国”的欧洲。这表明法国A宣称要与美苏决裂 B倡议建立欧洲联盟C企图称霸欧洲大陆 D主张欧洲独立自主35变形记是奥地利作家卡夫卡于1912年创作的短篇小说。小说用心理描写的方法刻画格里高尔这个人物。小说用许多笔墨描写了变形后格里高尔悲哀凄苦的内心世界,格里高尔善良、忠厚、富有责任感,他渴望被人理解和接受。只是这种愿望最终被彻底的绝望所代替,弥漫在人物心头的是无边的孤独、冷漠与悲凉。由此可见,作品创作风格属于A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代主义 D现实主义第卷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424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时,秦朝的人口估计有3000万左右。至西汉末年增加到6000万,三国鼎立形成期间,人口损失估计达60,仅存约2300万。 此后南北分裂,人口多次出现大幅度下降,直到隋朝重新统一后,才恢复到6000万左右。隋末的战乱,造成人口降幅超过50,到唐初仅有2500万。至安史之乱前夕,又增至约9000万,达到新高峰。唐后期和五代的战乱导致人口锐减,北宋时期人口持续增长,大观四年(1100年)境内人口超过1亿,辽(金)、西夏、大理等政权的人口合计也在1000万以上。两宋之际的战乱使人口大幅度下降,元统一时实际人口约7000万。但到17世纪初,全国人口已突破2亿。明末的天灾人祸和清初的残酷战争,又使人口降幅达40,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估计已降至1.2亿。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恢复至1.5亿,以后很快破2亿大关,到道光三十年(1850年),全国人口创造了4.3亿的新纪录。据葛剑雄从中国历史各朝代的人口数量变化看5000年中华民族历史沧桑整理(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人口变动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9分)材料二 新中国人口发展变化曲线图。02010304050197919491958196419861994xx1971xx人口增长率(%)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人口发展的主要变化,并分析影响人口变化的因素。(11分)(3)你如何看待我国目前的人口现状?(5分)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从古代到近代到现代,在西方人眼里,中国形象五花八门,观点迥异。西方人眼里的中国形象近代黑格尔:泥足巨人、长辫子、抽鸦片、半野蛮、肮脏、懦弱。古代伏尔泰:没有专制、没有宗教、讲道德、行法治。当代北京奥运,神九飞天,亚投行,中国威胁、中国崩溃论。从材料中任意选取两个时期进行评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请考生在第45、46、47、48四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初期,在国内市场上流通的货币主要有银两、银元、铸币以及各式各样的纸币等等。混乱的货币市场成为正常商品流通的绞索,严重阻碍着中国经济发展。1934年6月罗斯福实施“白银”国有政策,致使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国内的金融市场濒临崩溃的边缘。面对严重的财政金融危机,南京国民政府于1935年11月宣布实施“法币”政策。这次币制改革一开始受英国政府左右,确立法币与英镑挂钩,引起美国不满和干涉,最终,南京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了中美白银协定,确定法币与美元的汇率为法币100 元等于美元29.75 元,这样实际上就使法币依附于美元。此次币制改革主要有以下几项内容:(一)自1935年11月4日起,以中央、中国、交通、农民四银行所发行的钞票定为法币,其他银行不再拥有货币发行权。(二)宣布实行白银国有政策。(三)设立发行管理委员会。(1)根据材料,分析国民政府币制改革的背景。(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民政府币制改革的影响。(9分)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材料 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所以才在他们之间建立政府,而政府之正当权力,是经被治理者的同意而产生的。当任何形式的政府对这些目标具破坏作用时,人民便有权力改变或废除它,以建立一个新的政府。节选自美国独立宣言请回答:(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独立宣言的思想主张。(6分)(2)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独立宣言的意义。(9分)47.(15分)【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 在1945年12月6日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美国小组一行16人离美赴东京之前,凯南(首席检察官,美国人)对美国报界表示,他认为裕仁天皇显然应该受到审判。登上飞机后,凯南收到杜鲁门总统的一封信。信中指示凯南不得对裕仁和任何皇室成员起诉。日本侵华部队的司令官朝香宫未被列入被告名单;为中国人民所深恶痛绝的侵华战犯冈村宁茨也逍遥法外;在中国进行了种种骇人听闻的残酷试验的日本“731细菌部队”司令官石井也不在被告之列。1948年4月16日,法庭宣布休庭,以进行讨论,做出最后判决。在讨论过程中,法官们在对东条英机等战犯是否应该判处绞刑的问题上发生了较大分歧。庭长韦伯主张流放,美国法官主张只将发动太平洋战争和虐待美军战俘的战犯判处死刑。中国法官要求严惩土肥原贤二和松井石根。最后法庭以6票对5票的微弱多数做出死刑判决。1950年11月,重光葵获释,后在日本政府内供职。这期间,其他日本在押战犯也纷纷“宣誓出狱”。(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东京审判的背景及特点。(9分)(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东京审判的影响。(6分)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材料 冯桂芬(18091874),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他早年师从林则徐,后熟读海国图志,受林、魏的影响颇深,思想比较开放。1840-1859年,冯桂芬在北京任翰林院编修,有机会了解清最高统治集团内的各种情况,从而对整个封建社会、封建制度有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此外,19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社会生活中的一系列剧变,对冯桂芬的思想产生了极大的震撼。为躲避战乱,冯桂芬一度避居上海,并写下传世名作校邠庐抗议。 在冯桂芬眼里,“西学”囊括了生产技术、科学文化知识、社会制度、思想观念等诸多方面的内涵。他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采西学,制洋器,发展军事工业以及其他事业。他对清朝统治也有不满,要求革新内政,并且重视农业生产,倡议在生产中采用机器,以节省人力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建议改革科举考试内容,给予掌握西方技艺者科举待遇。他所设计的试图使中国走向富强的方案,不仅受到了洋务派的礼赞,而且在校邠庐抗议出版三十年后仍然受到维新派的高度重视,对清末政治、经济演变的影响很大。 摘编自熊月之冯桂芬评传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冯桂芬创作校邠庐抗议的原因。(6分)(2)归纳冯桂芬的思想观点,并作简要评述。(9分)xx届衡阳市高中毕业班联考(一)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参考答案第I卷 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5小题140分)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题号131415161718192021222324答案C题号2526272829303132333435答案ABDBCBADBDC第II卷 非选择题(必考题135分,选考题25分,共160分。42、43、44三个地理选考题和45、46、47、48四个历史选考题中,学生各选一题做答,如每科各小题皆做,只按每科第一题计分)40(25分)(1)特点:人口发展呈现阶段性变化,每阶段内人口数大起大落;总体呈增长趋势,古代前中期增长缓慢,明清以来爆炸性增长;人口增长出现地域不平衡,少数民族地区增长慢于中原地区。(6分)原因:人口大起大落受朝代治乱兴衰制约;总体增长较缓在于小农社会自然经济供养能力有限,而后期快速增长主要在于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引进与人头税取消;少数民族地区增长较慢主要在于其地理环境相对恶劣且受民族歧视。(3分)(2)主要变化:人口总量增幅较大,由4亿上升到13亿;人口出生率呈现解放初、60年代初、改革开放初期三个波峰,近些年出现负增长;死亡率除三年困难时期曾冲高外,一直处于下降和低死亡率状态,老龄化社会已到来。(5分。答2点记4分,答3点记5分)因素:经济:50年代初、60年代初、改革开放初期三个时期经济快速发展,粮食有保障,故出现三个人口增长高峰;而三年困难时期,许多人饿死,人口急剧下降;市场经济兴起后,工作压力增大、人的培养成本增加,又严重制约人们的生育观念和人口增长。政治: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制度优越,成为新中国人口增幅较大最重要的政治前提。政策:70年代实行计划生育,打断了人口自然增长态势,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迅速下降;医疗:医疗卫生进步,使得死亡率下降和人的寿命延长,人口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老龄化)。观念:生育观念由传统的多子多福转变到优生优育,抑制人口新的增长。(6分。答对3点给满分)(3)目前我国新增人口不足,平均寿命延长,人口结构不合理,诸多因素的共振,使我国较早地迈入了老龄化社会,(2分)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如劳动力不足,消费市场萎缩,养老压力大,世俗人伦观念导致性别比畸形等。(2分)因此,现阶段我国的人口政策、社会保障机制都在进行新的调整,是十分必要和正确的。(1分)41(12分)古代:伏尔泰高度赞赏中国文化,但有失偏颇,美化的成分很大。(2分)中国古代制度文化长期领先世界,并有鲜明的特色,如科举制度、世俗政治、重视教化等。(1分)但实行君主专制,皇权凌驾法律,是人治而非法治;(1分)儒家宣扬纲常伦理的等级秩序和重理轻欲的人性禁锢,其实是一种变相的宗教迷信。(1分)伏尔泰美化中国制度文化,其目的在于借中国文化来宣传其改造法国社会的启蒙思想。(1分)近代:西方人对中国的认识是片面的,有故意丑化之嫌。(2分)近代中国,统治者固然愚昧腐朽,政治经济落后,(1分)但中国人民是勇于反抗外国侵略,也顺应潮流追求进步的:太平天国、义和团、五四运动、抗日战争都体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洋务运动、清末新政、“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短暂春天”都推进了中国经济的工业化,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则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进程。(2分)西方人丑化中国,是长期以来“西方中心”论的产物,也是美化其对华侵略的需要。(1分)当代:看到了中国的崛起,但冷战思维明显。(2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功,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科技发展突飞猛进,大国地位进一步确立,在逐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2分)面对被中国赶超的现实,某些西方国家为遏制中国,或渲染中国威胁论,挑唆周边国家与中国对立,或宣扬中国崩溃论,唱衰中国,企图制造中国内乱,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2分)说明:每一层6分,答对两层可给满分12分。每一层观点2分,说明4分。45.(15分)(1)国内货币市场的混乱,极大阻碍着中国经济发展;世界经济大危机冲击中国金融市场;国民政府财政金融危机严重。(6分)(2)积极:实现了中国货币统一,阻止了白银大量外流,稳定了国内金融市场;法币的发行符合经济发展规律,使得中国货币与国际货币市场接轨;币制改革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统一市场的形成;币制改革客观上为抗日战争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6分。答出3点即可)消极:币制改革受英美帝国主义的操纵,法币沦为英美货币的附庸,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经济的半殖民化程度;国民政府通过币制改革集中货币发行权,肆意滥发纸币,造成通货膨胀,对此后中国经济产生负面影响。(3分。答1点记2分,答2点记3分)46.(15分)(1)主张:天赋人权;人民主权说;社会契约论。(6分)(2)评价:独立宣言为北美人民反对英国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提供了理论武器;(2分)极大地动员了一切革命力量,鼓舞了北美人民的斗志,对争取独立战争的胜利起了巨大推动作用。(2分)独立宣言作为美国立国精神的最重要的文献之一,深深地影响了美国未来的发展,推动了美国民主化进程。(2分)独立宣言还具有深远的世界意义,它直接影响了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推动了整个欧洲的反封建斗争,同时鼓舞了拉丁美洲和亚洲的民族独立运动。(3分)47.(15分)(1)背景:日本无条件投降,二战胜利结束;为维护世界和平,反法西斯同盟国吸取历史教训,通过审判,追究战争责任,防止日本军国主义东山再起。(4分)特点:是正义的审判;利益不同,立场不同,审判阵营有分歧;美国主导,审判不彻底。(5分。答2点记4分,答3点记5分)(2)东京审判是一场正义、公正的国际审判。它向全世界表明: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犯罪必定受到惩罚。东京审判发展了国际法,对人类的和平发展事业做出了贡献,因而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出于“冷战”的需要,美国主导的东京审判不彻底,为日本军国主义复活埋下隐患,威胁地区甚至世界和平。(6分)48.(15分)(1)原因:清政府内忧外患;林则徐、魏源思想的启发;冯桂芬对国内封建制度的深刻认识和对外国资本主义的了解。(6分) (2))观点:核心是中体西用,要求革新内政,并改革科举制。(4分)评述:冯桂芬的思想为洋务运动作了理论说明,也为维新思想奠定了基础,但仍存在其局限性,没有提出从根本上变革封建制度。(5分。答2点记4分,答3点给满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