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三历史9月分类汇编 P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试题 .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171164 上传时间:2019-12-06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三历史9月分类汇编 P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试题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19年高三历史9月分类汇编 P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试题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19年高三历史9月分类汇编 P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试题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三历史9月分类汇编 P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试题目录P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1P1希腊先哲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1P2启蒙运动1P1希腊先哲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历史解析卷xx届浙江省台州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统练(xx09)】19下面是查士丁尼法典里的记载:如果一匹租来的马被人偷走,租马的人该负什么样的责任?答案是:他必须赔偿这匹马的价钱给马的主人,因为他应该好好照顾这匹马。由此可见,查士丁尼法典()A包罗之广、涵盖之细 B带有浓厚的人道主义色彩C留下了重证据的法治传统 D已经具有契约的思想【知识点】 P1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希腊先哲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答案解析】 D 解析:材料没有体现出A、B、C项,依据材料意思为当一个人向别人租马时,就和马主人之间建立一种契约关系,即租马人应该照顾好马,否则应承担相应责任。故选: D 【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的有效信息的正确理解。【历史解析卷xx届浙江省台州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统练(xx09)】18“极端的自由导致极端的奴役”,这是柏拉图批判雅典民主制的核心理念。此语体现了柏拉图的政治观点是()A民主城邦里应限制公民自由 B城邦应该实行君主专制C直接民主存在体制危机 D应该剥夺违法者的政治权利【知识点】 P1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希腊先哲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答案解析】 C 解析:从材料中“极端的自由导致极端的奴役”可分析出柏拉图认为雅典直接民主制存在弊病,直接民主会导致雅典体制危机。故选: C【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正确解读。【文综历史解析卷xx届广东省湛江市第一中学高三8月月考(xx08)】O1 C2 P1 P239. (26分)什么是幸福?达到幸福的途径是什么?中西方思想家众说纷纭,形成了不同的幸福观。阅读材料材料一:古代中西方的幸福观 孟子主张: “杀身成仁”、“舍生取义”;荀子认为:“荣辱之来,必象其德。故言有召福也,行有召辱也,”主张以修养德性来“召福”;朱明理学主张“存天理,灭人欲”,要求人们放弃私利。其中,“多子多福”和家族“香火”旺盛成为个人幸福观的显著标志和重要体现。 在西方,以苏格拉底和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思想家们认为人生幸福具备三个条件:身体、财富和德行,而德行最根本。一个人如果没有理性和美德,就决不会有幸福,幸福在于善行。(1)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西方的幸福观有何共同之处。(4分)材料二:近代中西方的幸福观 在近代,中国人的幸福观日趋多样化,有人把国家的独立富强当做终身幸福而奋斗,从太平天国运动到辛亥革命,再到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一些思想家以批判三纲、提倡自由、平等为前提,逐步形成了注重利群且倾向合理利己的求乐免苦幸福观。 19世纪的西方,享乐幸福论流行,主张物质需要的满足高于一切。在欧洲,功利主义流行。“为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形式上所接纳和欢迎的幸福观。在功利主义者看来,个人利益是人类一切行为的依据和社会发展的动力,快乐和幸福的重要内容就是获得和占有财产,在这种原则的驱使下,欧洲载着利炮的坚船驶向各个大洋,在大肆劫掠别人财富的同时,在世界各地升起了自己的旗帜。(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和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在践行“求乐免苦幸福观”和实现民生幸福方面,各提出了什么构想?(8分)这些构想并没有真正实现民生幸福,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试概括近代中国和近代西方幸福观改变的原因是什么?(12分)【知识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近代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希腊先哲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启蒙运动【答案解析】 答案:(1)共同之处:重精神满足重视道德修养。(4分) (2)构想:洪秀全: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建立人人平等和绝对平均的理想天国(或颁布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施政方案资政新篇)(1分)孙中山:提出民生主义、主张平均地权、节制资本。(1分) 根本原因:是由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1分) (3)原因: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使国家和个人都陷人生存的危机(或民族危机严重)。自然经济逐步瓦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方民主思想(启蒙思想)的传播,更多人要求个性解放。(3分) 西方随着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展和工业革命的开展。带来经济的巨大发展。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宗教改革解放人们的思想。(2分)解析:第(1)问据材料东西幸福观都涉及到“德”精神方面;第(2)问太平天国运动时期的构想主要体现在天朝田亩制度的绝对平均主义上;辛亥革命的构想主要表现在民生主义方面,没有实现根源在于时代背景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3)问近代中西方幸福观的改变原因还是从各自的时代变化出发,结合近代中西方政治、经济、思想的具体变化分析。【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 【历史卷xx届湖南省衡阳八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xx09)】22西南政法大学教授周国平在尊重生命中有这么一句经典的名言“热爱生命是幸福之本;同情生命是道德之本;敬畏生命是信仰之本。”人文精神强调人的价值要受到尊重即敬畏生命、尊重生命。下列观点与此相符的是:A“人是会说话的工具”B“存天理,灭人欲”C“人是万物的尺度” D“信奉圣经,献身上帝”【知识点】P1近代世界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希腊先哲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答案解析】C题干强调对生命热爱、同情和敬畏,属于人文主义思想。人文主义以人,尤其是个人的兴趣、价值观和尊严作为出发点。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体现了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质,这是人文精神的起源。故选:C【思路点拨】本题考查西方人文主义的含义。以周国平在尊重生命中的名言为切入点,旨在考察学生解读材料的能力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关于西方人文主义,除了考查其不同时期的含义外,还要注意不同时期的代表思想家及其思想观点,高考近几年多用新情境、新材料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命题。【历史解析卷xx届云南省玉溪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xx09)】38有学者认为:17世纪末的英国,既实现了“地上(指社会)的平衡”,又建立起“宇宙体系平衡”。有了对“地上的平衡”的信心,才推动人们去研究、认识宇宙中的平衡体系。该评论所说的两个“平衡”应分别指()A英国议会制的产生、英国国教地位确立B英国责任内阁制形成、进化论的提出C英国确立“日不落帝国”地位、相对论理论提出D英国君主立宪制形成、牛顿提出经典力学理论【知识点】P1 S1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文学艺术牛顿经典力学【答案解析】D 解析:本题考查英国的政治体制和科学技术。1689年英国颁布了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即实现了“地上(指社会)的平衡”;1687年牛顿出版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提出了经典力学理论体系,即建立起“宇宙体系平衡”。故选D。【思路点拨】解题关键是对史实的掌握和调动。【历史解析卷xx届云南省玉溪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xx09)】37古罗马建筑大师维特鲁威说:“建筑物必须按照人体各部分的式样制定严格比例。”这一理论体现的思想观念是()A“人是万物的尺度” B“美德即知识”C“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 D“人非工具”【知识点】P1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希腊先哲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人文主义【答案解析】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的描述可知,古罗马建筑的比例与规范,其柱式的外在形体的风格完全一致,都以人为尺度,以人体美为其风格的根本依据;而与此相一致的是智者学派的观点。故选A。【思路点拨】解题关键是对材料信息的提取与基础知识的结合。【历史解析卷xx届河北省石家庄二中高三开学考试(xx08)】O2 P1 P2 6(24分)1718世纪,中国和西方都出现了新的社会思潮,黄宗羲和卢梭分别是其重要的代表人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史料: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他说:“天下之乱治,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从而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史论:黄氏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道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 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mu,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材料二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 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热爱生命是幸福之本,同情生命是道德之本,敬畏生命是信仰之本。”“但是,人们的人生观已经改变,他们开始穿与以前不同的服装,不再把全部思想与精力集中于在天堂、等待幸福的永生,他们试图在今生、在地球上建立他们的天堂。” 莎士比亚剧作摘录材料三 人生来平等,这是自然赋予每个人的权利国家最高权力属于全体人民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于自然,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 卢梭社会契约论请回答: (1)概括说明黄宗羲的思想中哪些“不脱儒家思想道路”,哪些又体现了“新见”。(4分)(2)材料二的语录反映的是哪一时期的思想?根据材料概括它表达的思想内容。(6分) (3)卢梭是一场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这场运动的核心是什么?概括材料三中卢梭的主要思想,并根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概括这两场运动的相同点。(至少三点)(10分)(4)试从社会转型角度来阐述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和欧洲启蒙运动分别产生的影响。(4分)【知识点】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希腊先哲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启蒙运动【答案解析】 答案:(1)“不脱儒家思想道路”:以民为本(民主思想、民贵君轻;保留君主制。(2分)“新见”:反对君主专制(限制君权);法治。(2分)(2)时期:文艺复兴时期。(1分)思想内容: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追求现世幸福。(3)核心:理性。(2分)主要思想:天赋人权;人民主权;社会契约。(6分)相同点:都是资本主义发民的结果;都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都宣扬了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都促进了思想解放,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作了思想准备;都有利于自然科学的发展。(任答三点,6分)(4)影响:前者对当时的封建专制起了一定的冲击作用,但无法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未能起到推动社会转型的作用。后者在推动欧洲社会向资本主义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解析:第(1)问,“不脱儒家思想理路”说明黄宗羲认为儒家思想中存在他赞同的内容,因此要列举儒家思想的民本思想。“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而定其为无新见”说明作者认为黄宗羲的思想与近代思想不同,因此应是黄宗羲思想中的反君主专制思想;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中围绕“人”这一主题回答,应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第二小问,根据人文主义思想的核心回答;第(3)问,第一小问,根据卢梭所处的时代回答;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三“人生来平等”“权利决不是出于自然,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等回答;第三小问,比较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相同点,可从二者发生的背景、目的、内容等回答;第(4)问,对二者的评价要从期待的积极影响和不足两方面回答。【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有效信息的综合分析归纳。 【历史解析卷xx届河北省石家庄二中高三开学考试(xx08)】31、古希腊一位哲人说:“想左右天下的人,须先能左右自己。”这位哲人是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苏格拉底 D普罗塔哥拉【知识点】P1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希腊先哲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答案解析】 C 解析:材料的意思是要想主宰天下人,让天下人听你的,须先主宰自己。结合所学知识的相互应该是苏格拉底。故选: C【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有效信息的正确理解。【历史解析卷xx届江西省师大附中等五校高三第一次联考(xx08)】28(16分)世界历史上发生了多次思想解放运动。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人的高贵,就其许许多多的成果而言,超过了天使的高贵。” 但丁阿利格里“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莎士比亚材料二 观察下图(注:图中间是一个天平)材料三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人民应当推翻暴君,重建符合人民利益的契约,国家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卢梭社会契约论请回答:(1)请问材料一体现的主要思想观点是什么?(3分)(2)请结合宗教改革的背景对材料二进行解读。(7分)(3)根据材料三可以看出卢梭主张建立何种政体?(2分)材料三对人文主义思想发展的主要表现是什么?(4分)P1 P2【知识点】近代世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答案解析】 答案:(1)观点:核心是人文主义,提倡人性,反对神性。(3分)(2)背景:天主教会的精神统治,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的发展;教会的腐败、搜刮引起社会各阶层不满。为反对教会统治,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等进行了宗教改革。(3分)改革:他们主张信仰得救(马丁路德提出因信称义或者加尔文主张信仰得救),并指出信仰的惟一依据是圣经,否定教皇的权威,并建立了不受罗马教皇统治的新教,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解放了人们的思想。(4分)(3)政体:民主共和制。(2分)表现:把反封建、反宗教神学的斗争推进到反对封建专制制度,追求自由、民权、法制的高度。(4分)解析:(1)依据材料中的“人的高贵,超过了天使的高贵”、“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结合所学知识,但丁、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其著作表达的核心观点是人文主义,肯定人性,反对神学统治。材料二中图片中主要有两股势力:新教和天主教,新教明显将天平倾向于圣经;结合所学宗教改革的背景可知这体现了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改革的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从图中可以看出宗教改革主张信仰得救,信仰的依据是圣经,人人可以直接阅读和理解圣经,从而否定了教皇的权威;打击了击了天主教会,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依据材料中的“人民应当推翻暴君,重建符合人民利益的契约,国家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从中可以看出卢梭主张暴力革命,建立民主共和政体。卢梭是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故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的发展回答即可。启蒙运动批判封建主义,倡导理性,追求自由、民主、法治。【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并理解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P2启蒙运动【文综历史解析卷xx届广东省湛江市第一中学高三8月月考(xx08)】O1 C2 P1 P239. (26分)什么是幸福?达到幸福的途径是什么?中西方思想家众说纷纭,形成了不同的幸福观。阅读材料材料一:古代中西方的幸福观 孟子主张: “杀身成仁”、“舍生取义”;荀子认为:“荣辱之来,必象其德。故言有召福也,行有召辱也,”主张以修养德性来“召福”;朱明理学主张“存天理,灭人欲”,要求人们放弃私利。其中,“多子多福”和家族“香火”旺盛成为个人幸福观的显著标志和重要体现。 在西方,以苏格拉底和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思想家们认为人生幸福具备三个条件:身体、财富和德行,而德行最根本。一个人如果没有理性和美德,就决不会有幸福,幸福在于善行。(1)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西方的幸福观有何共同之处。(4分)材料二:近代中西方的幸福观 在近代,中国人的幸福观日趋多样化,有人把国家的独立富强当做终身幸福而奋斗,从太平天国运动到辛亥革命,再到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一些思想家以批判三纲、提倡自由、平等为前提,逐步形成了注重利群且倾向合理利己的求乐免苦幸福观。 19世纪的西方,享乐幸福论流行,主张物质需要的满足高于一切。在欧洲,功利主义流行。“为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形式上所接纳和欢迎的幸福观。在功利主义者看来,个人利益是人类一切行为的依据和社会发展的动力,快乐和幸福的重要内容就是获得和占有财产,在这种原则的驱使下,欧洲载着利炮的坚船驶向各个大洋,在大肆劫掠别人财富的同时,在世界各地升起了自己的旗帜。(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和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在践行“求乐免苦幸福观”和实现民生幸福方面,各提出了什么构想?(8分)这些构想并没有真正实现民生幸福,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试概括近代中国和近代西方幸福观改变的原因是什么?(12分)【知识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近代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希腊先哲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启蒙运动【答案解析】 答案:(1)共同之处:重精神满足重视道德修养。(4分) (2)构想:洪秀全: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建立人人平等和绝对平均的理想天国(或颁布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施政方案资政新篇)(1分)孙中山:提出民生主义、主张平均地权、节制资本。(1分) 根本原因:是由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1分) (3)原因: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使国家和个人都陷人生存的危机(或民族危机严重)。自然经济逐步瓦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方民主思想(启蒙思想)的传播,更多人要求个性解放。(3分) 西方随着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展和工业革命的开展。带来经济的巨大发展。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宗教改革解放人们的思想。(2分)解析:第(1)问据材料东西幸福观都涉及到“德”精神方面;第(2)问太平天国运动时期的构想主要体现在天朝田亩制度的绝对平均主义上;辛亥革命的构想主要表现在民生主义方面,没有实现根源在于时代背景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3)问近代中西方幸福观的改变原因还是从各自的时代变化出发,结合近代中西方政治、经济、思想的具体变化分析。【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 【历史解析卷xx届云南省玉溪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xx09)】25.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指出:“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这表明卢梭主张A维持原有的社会是实现基本人权的前提 B努力构建社会新秩序是实现基本人权的保障C社会秩序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D社会秩序是权利而非义务【知识点】P2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启蒙运动社会契约论【答案解析】B 解析:依据材料信息,“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表明只有先建立一个良好的社会秩序,才能保证其他一切人权的实现,意在强调构建社会秩序的重要性。B项符合题意。A、D项与题干无关,C项不是题干强调的重点。故选B。【思路点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对材料信息的准确理解。【历史解析卷xx届河北省石家庄二中高三开学考试(xx08)】O2 P1 P2 6(24分)1718世纪,中国和西方都出现了新的社会思潮,黄宗羲和卢梭分别是其重要的代表人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史料: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他说:“天下之乱治,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从而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史论:黄氏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道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 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mu,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材料二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 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热爱生命是幸福之本,同情生命是道德之本,敬畏生命是信仰之本。”“但是,人们的人生观已经改变,他们开始穿与以前不同的服装,不再把全部思想与精力集中于在天堂、等待幸福的永生,他们试图在今生、在地球上建立他们的天堂。” 莎士比亚剧作摘录材料三 人生来平等,这是自然赋予每个人的权利国家最高权力属于全体人民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于自然,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 卢梭社会契约论请回答: (1)概括说明黄宗羲的思想中哪些“不脱儒家思想道路”,哪些又体现了“新见”。(4分)(2)材料二的语录反映的是哪一时期的思想?根据材料概括它表达的思想内容。(6分) (3)卢梭是一场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这场运动的核心是什么?概括材料三中卢梭的主要思想,并根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概括这两场运动的相同点。(至少三点)(10分)(4)试从社会转型角度来阐述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和欧洲启蒙运动分别产生的影响。(4分)【知识点】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希腊先哲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启蒙运动【答案解析】 答案:(1)“不脱儒家思想道路”:以民为本(民主思想、民贵君轻;保留君主制。(2分)“新见”:反对君主专制(限制君权);法治。(2分)(2)时期:文艺复兴时期。(1分)思想内容: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追求现世幸福。(3)核心:理性。(2分)主要思想:天赋人权;人民主权;社会契约。(6分)相同点:都是资本主义发民的结果;都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都宣扬了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都促进了思想解放,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作了思想准备;都有利于自然科学的发展。(任答三点,6分)(4)影响:前者对当时的封建专制起了一定的冲击作用,但无法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未能起到推动社会转型的作用。后者在推动欧洲社会向资本主义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解析:第(1)问,“不脱儒家思想理路”说明黄宗羲认为儒家思想中存在他赞同的内容,因此要列举儒家思想的民本思想。“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而定其为无新见”说明作者认为黄宗羲的思想与近代思想不同,因此应是黄宗羲思想中的反君主专制思想;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中围绕“人”这一主题回答,应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第二小问,根据人文主义思想的核心回答;第(3)问,第一小问,根据卢梭所处的时代回答;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三“人生来平等”“权利决不是出于自然,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等回答;第三小问,比较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相同点,可从二者发生的背景、目的、内容等回答;第(4)问,对二者的评价要从期待的积极影响和不足两方面回答。【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有效信息的综合分析归纳。 【历史解析卷xx届河北省石家庄二中高三开学考试(xx08)】30、“要寻求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够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启蒙思想家思考的问题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时期相比,突出强调了 A批判神权统治 B鼓吹人性解放 C倡导思想自由 D构建民权政府【知识点】P2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启蒙运动【答案解析】D 解析: 本题实际上是问启蒙运动的不同点即特点,A、B、C项都不对,属于启蒙思想家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思想家的相同点。结合题干“要寻求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够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可知是启蒙运动中的“社会契约”思想,体现了民主的要求。故选: D【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寻找启蒙运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思想的相同点。【历史解析卷xx届河南省顶级名校高三入学定位考试(xx08)】P2 31(22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人类天生都是自由、平等和独立的,如不得本人的同意,不能把任何人置于这种状态之外,使受制于另一个人的政治权力。任何人放弃其自然自由并受制于公民社会的种种限制的唯一的方法,是同其他人协议联合组成为一个共同体,以谋他们彼此间的舒适、安全和和平的生活,以便安稳地享受他们的财产并且有更大的保障来防止共同体以外任何人的侵犯。法律的目的不是废除或者限制自由,而是保护和扩大自由。当法律制定以后,立法者重新分散,自己也受他们所制定的法律支配;但是,执行机关却必须经常存在,因为法律具有持续的效力,并且需要经常加以执行和注意,行政机关就应当担此重任。 洛克政府论材料二 启蒙思想家宣扬自由、平等思想的同时,也撰写了关于人民主权的文章。启蒙思想对长久以来存在的社会、政治秩序观念构成了一系列挑战。欧洲和美洲的革命领导者都毫不迟疑地接受了启蒙思想,并将其作为自己的理论依据和推翻旧的政治及社会结构的思想武器。 (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18世纪的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张岱牟、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三 20世纪四五十年代,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在法国文化界流行。萨特存在主义哲学给世人描绘了一幅阴暗的世界画面:人生是荒诞的,现实是令人恶心的,人们在生活中充满恐惧感、迷惘感和孤独感。所以存在主义特别强调个体自由创造性、主观能动性,把人的意义、人的价值归结为人的自由选择与创造。 吕一民法国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作者思想的内涵。(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与文艺复兴相比较,启蒙运动在批判对象及思想特点方面有什么新发展?分析欧洲启蒙思想家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的背景。(10分) (3)萨特存在主义哲学出现的背景可能与20世纪哪些重大事件相关?有人认为,20世纪中期,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正在走向崩溃,这一观点是否符合史实?请说明理由。(4分)【知识点】P2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启蒙运动【答案解析】答案:(1)内涵:自由是天赋的基本人权;为了维护人民的自由需要构建政府;实行法治保障人民自由;分权以限制政府权力,维护自由。(8分)(2)新发展:启蒙运动将批判的矛头指向封建主义(2分);高举民主、科学大旗,以理性为思想武器,描绘了未来资本主义的蓝图(2分);背景: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封建专制和教会压迫的愿望日益强烈;(2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深入发展解放了思想(2分);自然不科学领域取得众多成就。(2分)(3)世界大战、经济危机。(2分) 不符合。资本主义制度存在弊端,但并未走向崩溃。二战以后,西方国家通过政策调。整,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继续发展,表明资本主义制度还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功能(2分)解析: 第(1)问从材料中“人类天生都是自由、平等和独立的”、“任何人放弃其自然自由并受制于公民社会的种种限制的唯一的方法,是同其他人协议联合组成为一个共同体”、“ 法律的目的不是废除或者限制自由,而是保护和扩大自由”、“立法者重新分散,自己也受他们所制定的法律支配”;可以分析出“自由”的内涵 第(2)问中的第一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启蒙运动对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第二小问从17、18世纪世界在政治、经济、思想方面的比较来说明;第(3)问萨特存在主义哲学属于现代主义哲学流派,其出现反映了资本主义世界的危机,是一种自我反省和反思,但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制度走向崩溃。【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有效信息的综合分析归纳。【历史解析卷xx届河南省顶级名校高三入学定位考试(xx08)】P2 31(22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人类天生都是自由、平等和独立的,如不得本人的同意,不能把任何人置于这种状态之外,使受制于另一个人的政治权力。任何人放弃其自然自由并受制于公民社会的种种限制的唯一的方法,是同其他人协议联合组成为一个共同体,以谋他们彼此间的舒适、安全和和平的生活,以便安稳地享受他们的财产并且有更大的保障来防止共同体以外任何人的侵犯。法律的目的不是废除或者限制自由,而是保护和扩大自由。当法律制定以后,立法者重新分散,自己也受他们所制定的法律支配;但是,执行机关却必须经常存在,因为法律具有持续的效力,并且需要经常加以执行和注意,行政机关就应当担此重任。 洛克政府论材料二 启蒙思想家宣扬自由、平等思想的同时,也撰写了关于人民主权的文章。启蒙思想对长久以来存在的社会、政治秩序观念构成了一系列挑战。欧洲和美洲的革命领导者都毫不迟疑地接受了启蒙思想,并将其作为自己的理论依据和推翻旧的政治及社会结构的思想武器。 (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18世纪的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张岱牟、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三 20世纪四五十年代,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在法国文化界流行。萨特存在主义哲学给世人描绘了一幅阴暗的世界画面:人生是荒诞的,现实是令人恶心的,人们在生活中充满恐惧感、迷惘感和孤独感。所以存在主义特别强调个体自由创造性、主观能动性,把人的意义、人的价值归结为人的自由选择与创造。 吕一民法国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作者思想的内涵。(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与文艺复兴相比较,启蒙运动在批判对象及思想特点方面有什么新发展?分析欧洲启蒙思想家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的背景。(10分) (3)萨特存在主义哲学出现的背景可能与20世纪哪些重大事件相关?有人认为,20世纪中期,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正在走向崩溃,这一观点是否符合史实?请说明理由。(4分)【知识点】P2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启蒙运动【答案解析】答案:(1)内涵:自由是天赋的基本人权;为了维护人民的自由需要构建政府;实行法治保障人民自由;分权以限制政府权力,维护自由。(8分)(2)新发展:启蒙运动将批判的矛头指向封建主义(2分);高举民主、科学大旗,以理性为思想武器,描绘了未来资本主义的蓝图(2分);背景: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封建专制和教会压迫的愿望日益强烈;(2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深入发展解放了思想(2分);自然不科学领域取得众多成就。(2分)(3)世界大战、经济危机。(2分) 不符合。资本主义制度存在弊端,但并未走向崩溃。二战以后,西方国家通过政策调。整,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继续发展,表明资本主义制度还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功能(2分)解析: 第(1)问从材料中“人类天生都是自由、平等和独立的”、“任何人放弃其自然自由并受制于公民社会的种种限制的唯一的方法,是同其他人协议联合组成为一个共同体”、“ 法律的目的不是废除或者限制自由,而是保护和扩大自由”、“立法者重新分散,自己也受他们所制定的法律支配”;可以分析出“自由”的内涵 第(2)问中的第一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启蒙运动对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第二小问从17、18世纪世界在政治、经济、思想方面的比较来说明;第(3)问萨特存在主义哲学属于现代主义哲学流派,其出现反映了资本主义世界的危机,是一种自我反省和反思,但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制度走向崩溃。【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有效信息的综合分析归纳。【历史解析卷xx届江西省师大附中等五校高三第一次联考(xx08)】28(16分)世界历史上发生了多次思想解放运动。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人的高贵,就其许许多多的成果而言,超过了天使的高贵。” 但丁阿利格里“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莎士比亚材料二 观察下图(注:图中间是一个天平)材料三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人民应当推翻暴君,重建符合人民利益的契约,国家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卢梭社会契约论请回答:(1)请问材料一体现的主要思想观点是什么?(3分)(2)请结合宗教改革的背景对材料二进行解读。(7分)(3)根据材料三可以看出卢梭主张建立何种政体?(2分)材料三对人文主义思想发展的主要表现是什么?(4分)P1 P2【知识点】近代世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答案解析】 答案:(1)观点:核心是人文主义,提倡人性,反对神性。(3分)(2)背景:天主教会的精神统治,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的发展;教会的腐败、搜刮引起社会各阶层不满。为反对教会统治,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等进行了宗教改革。(3分)改革:他们主张信仰得救(马丁路德提出因信称义或者加尔文主张信仰得救),并指出信仰的惟一依据是圣经,否定教皇的权威,并建立了不受罗马教皇统治的新教,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解放了人们的思想。(4分)(3)政体:民主共和制。(2分)表现:把反封建、反宗教神学的斗争推进到反对封建专制制度,追求自由、民权、法制的高度。(4分)解析:(1)依据材料中的“人的高贵,超过了天使的高贵”、“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结合所学知识,但丁、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其著作表达的核心观点是人文主义,肯定人性,反对神学统治。材料二中图片中主要有两股势力:新教和天主教,新教明显将天平倾向于圣经;结合所学宗教改革的背景可知这体现了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改革的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从图中可以看出宗教改革主张信仰得救,信仰的依据是圣经,人人可以直接阅读和理解圣经,从而否定了教皇的权威;打击了击了天主教会,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依据材料中的“人民应当推翻暴君,重建符合人民利益的契约,国家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从中可以看出卢梭主张暴力革命,建立民主共和政体。卢梭是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故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的发展回答即可。启蒙运动批判封建主义,倡导理性,追求自由、民主、法治。【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并理解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历史解析卷xx届内蒙古赤峰二中(赤峰市)高三9月质量检测试题(xx09)word版】17、卢梭在1762年出版的社会契约论中指出:“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由这一言论可得出的结论是 A代议制度制约了民众的自由B自由思想受公共意志制约 C资本主义民主存在明显的时代局限D卢梭等思想家反对封建专制和独裁【知识点】P2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启蒙运动【答案解析】B 解析:材料中“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是指人的自由是相对而言的,要受到社会契约约束。代议制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人民的民主自由,A项排除;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是主张建立资本主义制度,倡导自由、民主,C项说法有误;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 B【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