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学业质量调研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168081 上传时间:2019-12-0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学业质量调研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学业质量调研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学业质量调研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学业质量调研语文试题 含答案(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16分)艺术创作是艺术这真实情感的有意识表现,这就决定了艺术与社会生活不可分离。 艺术创造是作为创造性劳动的一部分,作为在物质生产的基础上进行的精神生产而作用于历史进程的。总起来看它也许不过是无数元素之一。但是有没有这个元素,社会的结构和功能就会不同,从而变化发展的方式和方向也会不同。一个时期以来,人们习惯于指责艺术家只诊断不开药方,甚至只指出症状而不诊断。这是一种非常不公正的指责。这等于要艺术家同时也充当政治家和社会科学家。殊不知艺术家只要能发现和提出问题,就可说是不辱使命了。艺术家之所以是艺术家,就因为他们的敏感和诚恳有助于他们在平常中发现异常,在公认不是问题的地方发现问题。它不同于哲学家、科学家、政治家、实业家等等思考得来的看法。它往往更直接和更深刻。从历史上来看,艺术的觉醒往往是社会思潮发生变迁的先声。如达芬奇、米开朗琪罗、莎士比亚的创作,先于启蒙运动的兴起。几乎没有一种新思想不曾先期在艺术中得到表现。这并不是因为艺术家更高明,而是因为他们更多地依靠的是感性而不是理性。所以他们往往只提出问题而不解决问题。历史在飞快地前进,并不停留下来等待人们下结论,而当结论出来的时候,它往往已经过时了。艺术创作是一种社会行为,这种行为将对历史的进程产生作用。成为艺术家,他是由于把感性批判精神注入现实而参与对历史进步起推动作用的创造者了。同时,精神生产必须有它的物质基础。情感有其社会内容,其表现形式也受物质手段的制约(例如只有发明了电,才有电影),一定时代,一定社会的艺术又是这个时代和社会的产物。它的起源,以及它的变化和发展线索,都应该到人们的社会存在中去寻找。例如要了解为什么中世纪中国绘画的主流是水墨山水画,为什么近代西方绘画愈来愈趋于抽象而抛弃写实的传统,都只有联系当时中国或西方的社会历史条件才有可能。艺术是从社会之中产生出来的社会本身的力量。所以它又是受社会条件的制约。说艺术创造是人类创造世界的历史性活动的组成部分,同说艺术受这个被创造出来的世界的制约,这两个说法并不矛盾。这二者是统一的。这二者的统一使得艺术的历史,大体上对应于社会发展史。 迄今发现的人类最早的艺术,是法国洛塞尔出土的和奥地利出土的女性雕像,它们的被发现,证实了艺术是从非艺术之中生长出来的。从作为交际工具的人类语言中产生了语言艺术。这中间经过了漫长的而又缓慢的发展过程。它们曾经是游戏、魔法或别的实际需要。但由于它们都是超越现实的,例如歌唱不是真的说话,画中的野牛不是真的野牛,舞蹈表演的狩猎,不是真的狩猎。所以艺术从一开始就摆脱了现实的束缚而具有某种自由的性质。所以艺术和社会生活的密切关系,并不意味着社会的繁荣必然导致艺术的繁荣。从历史上看,情况往往相反,往往现实生活愈是黑暗痛苦,理想主义愈是强烈鲜明,人类的情感也愈是炽热和深沉,因而艺术也就愈是发达。所以在历史上,艺术的发展并不总是和经济的发展相平行的。中世纪欧洲的艺术水平,大大低于荷马和菲狄亚斯的时代,社会发展了,艺术反而没落了。十七世纪的荷兰,经济正在欣欣向荣,而伦勃朗后继无人。十八世纪最优秀的作品出现在最野蛮的德国。十九世纪的俄罗斯,是当时经济最落后,政治最黑暗的国家,而俄罗斯文学的辉煌成就,远远超过了当时的任何最先进的工业国。这不是偶然的。历史上那些最伟大的艺术家们的命运,例如屈原、司马迁、杜甫、伦勃朗、凡高、米开朗琪罗、贝多芬、曹雪芹等人的命运,都是非常之不幸的。冠绝当时的俄国文学,其作者的名单几乎同时也就是殉道者的名单。正是这种不幸,孕育了他们的艺术。苦难毁灭了李煜的生活,但却成全了他千古流传的诗篇;苦难毁灭了陀思绥耶夫斯基的生活,但却成全了他使全人类灵魂为之震动的小说。正如韩愈所说,文章是“穷而愈工”,现实的社会生活绝不是艺术家的敌人。它造成痛苦和失望,但对于艺术激情的产生来说,这恰恰是必要的准备。痛苦象是一潭深渊,( )艺术家寻求进入。“不为千载离骚计,屈子何由泽畔来?”艺术是社会生活通过艺术家创造出来的。不是曹氏父子创造了建安风骨,而是建安风骨创造了曹氏父子;不是李白、杜甫、张旭、颜真卿创造了盛唐之音,而是盛唐之音创造了李白、杜甫、张旭、颜真卿。他们不过是当时被特定社会历史条件创造出来的无数不知名的、久已湮灭的艺术家们之中最优秀的代表。无数为同一种理想所鼓舞,为同一种愿望所支配,为同一种苦难所折磨的人们,都纷纷力图通过一种当时流行的艺术形式来表现同一种情感。他们的种种努力绝大多数是失败了,( )那些最有才华、体验得最深,生活得最充分,情感最为炽热的,心理动力最强大、心理负荷最为沉重的人们,才能够不自觉地在绝大多数人的失败所提供的基础上取得成功。一般来讲,在其他因素类似的情况下,比较开明的政治形式,较多公民权利的民主制度总是有利于艺术的繁荣的,古代希腊的雅典共和国是这方面的例子。( )有时一种残酷无情的压迫所燃起的反抗的怒火,反而灿烂地照亮艺术发展的途程,十九世纪的俄国就是这方面的例子。有时一种对艺术有利的条件对经济的发展和政治的统一却不利,十六世纪意大利佛罗伦萨和威尼斯各自为政的状况就是这方面的例子。这一切都应当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进行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1联系上下文,填入第9段空格处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因此 因为 所以 B所以 只有 所以C但 因为 但 D但 只有 但2第8段中“穷而愈工”中的“工”在文中的意思是 。(2分)3第3段中为什么说“艺术家只要能发现和提出问题,就可说是不辱使命了”?(2分) 4下面选项对第9段中“不能一概而论”的诸多原因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般来说开明的政治和民主制度有利于艺术的繁荣。B开明的政治和民主制度基本不利于艺术的发展。C有时恶劣的社会环境反而催生出艺术创作的激情。D有时对经济和政治不利的社会环境对艺术却是有利的。5从整体看,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艺术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的?(3分) 6文章提及屈原、司马迁、杜甫、曹雪芹、李煜、陀思绥耶夫斯基等作家、诗人。请选择其中一位,简述“现实的社会生活并不是艺术家的敌人”这一观点。(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7-12题。(22分)江南的冬景郁达夫凡在北国过过冬天的人,总都道围炉煮茗,或吃涮羊肉,剥花生米,饮白干的滋味。而有地炉,暖炕等设备的人家,不管它门外面是雪深几尺,或风大若雷,而躲在屋里过活的两三个月的生活,却是一年之中最有劲的一段蛰居异境;老年人不必说,就是顶喜欢活动的小孩子们,总也是个个在怀恋的,因为当这中间,有的萝卜,雅儿梨等水果的闲食,还有大年夜,正月初一元宵等热闹的节期。但在江南,可又不同;冬至过后,大江以南的树叶,也不至于脱尽。寒风西北风间或吹来,至多也不过冷了一日两日。到得灰云扫尽,落叶满街,晨霜白得像黑女脸上的脂粉似的。清早,太阳一上屋檐,鸟雀便又在吱叫,泥地里便又放出水蒸气来,老翁小孩就又可以上门前的隙地里去坐着曝背谈天,营屋外的生涯了;这一种江南的冬景,岂不也可爱得很么?我生长江南,儿时所受的江南冬日的印象,铭刻特深;虽则渐入中年,又爱上了晚秋,以为秋天正是读读书,写写字的人的最惠节季,但对于江南的冬景,总觉得是可以抵得过北方夏夜的一种特殊情调,说得摩登些,便是一种明朗的情调。我也曾到过闽粤,在那里过冬天,和暖原极和暖,有时候到了阴历的年边,说不定还不得不拿出纱衫来着;走过野人的篱落,更还看得见许多杂七杂八的秋花!一番阵雨雷鸣过后,凉冷一点;至多也只好换上一件夹衣,在闽粤之间,皮袍棉袄是绝对用不着的;这一种极南的气候异状,并不是我所说的江南的冬景,只能叫它作南国的长春,是春或秋的延长。江南的地质丰腴而润泽,所以含得住热气,养得住植物;因而长江一带,芦花可以到冬至而不败,红时也有时候会保持得三个月以上的生命。像钱塘江两岸的乌桕树,则红叶落后,还有雪白的桕子着在枝头,一点丛,用照相机照将出来,可以乱梅花之真。草色顶多成了赭色,根边总带点绿意,非但野火烧不尽,就是寒风也吹不倒的。若遇到风和日暖的午后,你一个人肯上冬郊去走走,则青天碧落之下,你不但感不到岁时的肃杀,并且还可以饱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若是冬天来了,春天也总马上会来”的诗人的名句,只有在江南的山野里,最容易体会得出。说起了寒郊的散步,实在是江南的冬日,所给与江南居住者的一种特异的恩惠;在北方的冰天雪地里生长的人,是终他的一生,也决不会有享受这一种清福的机会的。我不知道德国的冬天,比起我们江浙来如何,但从许多作家的喜欢以Spaziergang一字来做他们的创造题目的一点看来,大约是德国南部地方,四季的变迁,总也和我们的江南差仿不多。譬如说十九世纪的那位乡土诗人洛在格(Peter Rosegger, 18431918)罢,他用这一个“散步”做题目的文章尤其写得多,而所写的情形,却又是大半可以拿到中国江浙的山区地方来适用的。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滨大海,湖沼特多,故空气里时含水分;到得冬天,不时也会下着微雨,而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你试想想,秋收过后,河流边三五家人家会聚在一道的一个小村子里,门对长桥,窗临远阜,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槎丫的杂木树林;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还够不够悠闲?若再要点景致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人到了这一个境界,自然会得胸襟洒脱起来,终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问了;我们总该还记得唐朝那位诗人做的“暮雨潇潇江上村”的一首绝句罢?诗人到此,连对绿林豪客都客气起来了,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诗人的诗句,也许不尽是在江南所写,而做这几句诗的诗人,也许不尽是江南人,但假了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直截了当,比我这一枝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得多?窗外的天气晴朗得象晚秋一样;晴空的高爽,日光的洋溢,引诱得使你在房间里坐不住,空言不如实践,这一种无聊的杂文,我也不再想写下去了,还是拿起手杖,搁下纸笔,上湖上散散步罢!7题为“江南的冬景”,但为什么第1段却细致地描写了北国冬天的趣味?(3分) 8第5段描写花草多从什么角度切入?其作用是什么?(3分) 9请对第7段中的加点的动词进行赏析。(3分) 10对上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6分)( )A第2段画线的句子生动地展现了江南冬天的生机活力。B闽粤之地的冬天和暖如春,与北国冬天形成对比,突出了北国冬天的寒冷。C第5段中的“莫名其妙”一词说明了江南冬天气候神秘变化不定。D在作者看来江南冬天迷人之处不仅在于其景,还在于其能让人领悟到洒脱的人生境界。E文章语调舒缓,有如江南冬天的悠闲;语言清新、自然,和江南冬景的清朗相得益彰。F文章虽是写景,但不乏直抒胸臆之处,与故都的秋具有异曲同工之妙。12试比较本文与郁达夫另一篇散文作品故都的秋在景与情两方面的特点。(4分)江南的冬景景 ;情: 故都的秋 景 ;情: (三)默写。(6分)【任选6空,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13(1)楚天千里清秋,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2) ,此心吾与白鸥盟。(黄庭坚登快阁)(3)夕阳下, ,两三航未曾着岸。(马致远远浦帆归)(4)故 ,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5)天下莫柔弱于水, ,以其无以易之。(老子老子)(6)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诸葛亮出师表)(7) ,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8) ,马中赤兔。(三国志)(四)阅读下面诗词,完成14-16题。(8分)九日齐山登高杜牧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注释:翠微:指齐山上的翠微亭。“陶潜尝九月九日无酒,宅边菊丛中摘菊盈把,坐其侧,久留,见白衣至,乃王弘送酒也。即便就酌,醉而后归。”牛山:“(齐)景公游于牛山,北临其国城而流涕曰: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艾孔、梁丘据皆从而泣。”14诗中的:“佳节”指“ ”节。(1分)15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用“涵”来形容江水仿佛把秋景包容在自己的怀抱里。B“菊花”用典表达了诗人对陶渊明隐居生活的向往。C“落晖”即是夕阳西下,喻人生迟暮之境。D诗中的用典既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情感,又丰富了诗的内涵。16评论家认为此诗将“抑郁之思以旷达出之”。请结合文本,加以简述。 (五)阅读下文,完成17-21题。(16分)朱温三事义理所在,虽盗贼凶悖之人,亦有不能违者。刘仁恭为卢龙节度使,其子守文守沧州,朱全忠引兵攻之,城中食尽,使人说以早降。守文应之曰:“仆于幽州,父子也,梁王方以大义服天下,若子叛父而来,将安用之?”全忠愧其辞直,为之缓攻。其后还师,悉焚诸营资粮,在舟中者凿而沉之。守文遗全忠书曰:“城中数万口,不食数月矣,与其焚之为烟,沉之为泥,愿乞其所余以救之。”全忠为之留数囷,沧人赖以济。及篡唐之后,苏循及其子楷,自谓有功于梁,当不次擢用。全忠薄其为人,以其为唐鸱枭,卖国求利,勒循致仕,斥楷归田里。宋州节度使进瑞麦,省之不怿,曰:“宋州今年水灾,百姓不足,何用此为?”遣中使诘责之,县令除名。此三事,在他人为之不足道,于全忠则为可书矣,所谓憎而知其善也。容斋随笔注释:全忠:后梁太祖朱温,起初参加黄巢起义,降唐时被唐僖宗赐名全忠。鸱枭:同“鸱鸮”,这里代指罪人。17写出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1)沧人赖以济 (2)当不次擢用(3)全忠薄其为人 (4)省之不怿18下列加点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梁王方以大义服天下 以其为唐鸱枭B刘仁恭为卢龙节度使 与其焚之为烟C于全忠则为可书矣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D在舟中者凿而沉之 所谓憎而知其善也1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1)朱全忠引兵攻之,城中食尽,使人说以早降。(2)仆于幽州,父子也。20文中举了朱温三件事为了说明 观点。(2分)(用文中的句子)21通过此文,我们认识到应该用 的方法评判人物。(2分)(六)阅读下文,完成22-26题。(12分)游桃源山记(清)李澄中余读渊明桃花源记,谓其中“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如外人,未尝谓其为先也。庚午秋,余奉使滇南,回道桃川宫。东有桃源山,从小径入,初甚狭,久之至八卦亭。亭前多古碑,率斑驳不可读。东上有方石,为遇仙桥,水流其下,甚甘洌。南岸多方竹,有亭,今废。乃用两童子扶掖,策杖缘磴道,侧足石齿间。数折得平台,延袤可丈许,有石几,列石墩三。东壁悬泉下注,洑流苍沙中,求所谓“鸡犬”、“桑麻”者,盖杳不可得矣。土人曰:“南峰下故有洞口,其中乃秦人隐处也。前数年尚为深潭,今沙砾日积,已深二丈余矣。”夫妇人小子无不知有桃源者,以其得渊明之记而传也。今观遇仙桥,石床石几,恍惚若鬼物,是岂渊明之旨邪?且溪口皆崇山峻岭,欲问渔人舍舟之所而亦无焉,其非渊明所记无疑,岂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古今变迁而然邪?抑渊明好奇,偶有所闻,率而漫笔,而不核其实邪?又或痛义熙之乱,欲得所为不知魏晋者而逃焉,有所托而寄慨邪?然则士君子欲以文辞垂后世,固宜确有所据焉。勿徒快意一时,使传闻异词,滋后人之惑也。小方壶斋與地丛钞22文章最后一句“滋后人之惑也”中的“惑”指 (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23概括第2段大意。(2分) 24下列选项中对文意正确的一句是(3分)( )A陶渊明描写的桃花源是仙境,有“遇仙桥”为证。B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一文在民间影响甚广。C桃花源的变化是由于千百年来自然地理的变迁造成的。D人们是为了逃脱魏晋之乱,使自己的内心有所寄托而来此桃源的。25第3段连用四个问句,请说出其表达作用。(2分) 26你是否同意文章最后画线句?谈谈你的看法。(3分) 二 写作(70分)27近来,一些民国时期的小学生作文受到热捧。有一篇公平的太阳写道:“天上的太阳,一天到晚放出了温暖的光,照耀着一切的人物,不论有钱的,没钱的,都感受到它的恩惠。”有人评价其具有深刻的人文素养。还有蟋蟀一文:“玩者利用蟋蟀之斗以为搏,而蟋蟀不自知,胜则欣欣而喜,败者怏怏而恨。”评论道:作文流露出一派天真自然的童趣,遣词造句古朴智慧温雅。也有专家认为一味地厚古薄今是没有意义的。现在的小学生不在民国的语境里生活,而现在的小学生信息量更大,知识面更广,没有必要向民国小学生学习作文法。根据上述材料,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要求:不少于800字;不要写成诗歌;不要透露个人相关信息。参考答案:1.D(2分)2.在艺术上取得的辉煌成就(2分)3.他们善于发现异常和发现问题,它们往往更加直接和深刻,且领先于社会思潮。(2分)4.B(2分)5.艺术创作既在社会生活中产生积极的作用,又是社会生活的产物,受到历史条件的制约,同时有时艺术与社会生活历史条件之间又有它自由独立的一面,会呈现与社会历史条件截然相反的景象。(3分)6.(艺术成就2分,社会生活2分)7.通过对北国冬天的描绘衬托出江南冬天与之不同的充满独特生气的可爱之处。(3分)8.从花草的色彩角度切入。文中用“红”、“白”、“赭色”和“绿”来描绘江南冬季花草的景象,表现江南的冬季所具有的鲜艳的色彩和生气,以此表达作者对其喜悦和热爱之情。(3分)9.“洒”、“加”、“泊”、“添”、“画”几个动词都带有主动性,都紧扣着“冬日农村画”展开的。与其写的江南冬天的实景,倒不如说描绘一幅江南农村的图画。而动词后面所跟的宾语,如:“乌篷小船”、“喧哗的宾客”和“月晕”等等,都体现出江南冬天的闲适,以此寄托作者洒脱的人生境界。所以,这几个动词勾勒出的是一幅富有深意的江南冬景图。(3分)10.借用前人的诗句来描绘江南的雪景更含蓄而富有诗意,更能体现江南雪景的美好,也使整篇文章在描写江南景色中手法更富有变化。(3分)11.BC(6分)12.江南的冬景景:明朗、充满生气;情:愉悦(喜悦、舒畅)故都的秋景:清、静、悲凉;情:对故都秋的喜爱(淡淡的忧伤)13.(6分)(1)水随天去秋无际;(2)万里归船弄长笛;(3)酒旆闲;(4)木受绳则直;(5)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6)恢弘志士之气;(7)曲径通幽处;(8)人中吕布14.重阳 15.B16.诗人的抑郁之思在诗中是显而易见的。“尘世难逢开口笑”、“不用登临恨落晖”、“牛山何必独沾衣”中对人生无常和与友人同病相怜的愁绪拂去又来的情境跃然纸上;同时诗人试图用“一笑”和“醉酒”来排遣内心的苦闷,在语言表达上又是极为洒脱旷达。表现出“抑郁之思以旷达出之”的特征。(4分)17.活命;提拔;轻视、鄙薄;高兴(4分)18.C(3分)19. 朱温率兵围攻沧州,沧州城中能吃的东西都吃完了,(朱温)派人劝说(刘守文)早日投降(用早日投降劝说刘守文)。(3分)我和刘守文是父子关系。(2分)20.义理所在,虽盗贼凶悖之人,亦有不能违者。(2分)21.辩证(2分)22.对桃源种种情况的猜忌。(2分)23.历经艰险,欲寻桃源而不得。(2分)24.B(3分)25.连用四个问号,加强对桃源真迹是否存在的疑问语气,为下文作者提出“固宜确有所据焉”观点作铺垫。(2分)26.(同意不同意,只要言之成理均可,分三个等地)(3分)27.作文:参照高考评分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