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理科实验班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167851 上传时间:2019-12-0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理科实验班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理科实验班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理科实验班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理科实验班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注意事项:1.本卷为衡阳八中高二年级理科实验班第二次月考试卷,分两卷。其中共18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2.考生领取到试卷后,应检查试卷是否有缺页漏页,重影模糊等妨碍答题现象,如有请立即向监考老师通报。开考15分钟后,考生禁止入场,监考老师处理余卷。3.请考生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选择题部分请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请用黑色0.5mm签字笔书写。考试结束后,试题卷与答题卡一并交回。预祝考生考试顺利 第I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每题3分,共9分) 中国的篆刻艺术,其实就是在金属、象牙、犀角、玉石等材质上以篆体文字雕刻的艺术。因以制作印章为主,又称印章艺术。作为国粹之一,它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形成了一以贯之及厚重的悠久传统。其融万千气象于方寸之间,向来为历代文人墨客所钟爱。或自篆自用,或馈赠文友,钤记落款,观赏把玩,可从中获得无尽的审美愉悦和艺术享受。 考篆印之滥觞,当不晚于周代。当前所发现的最早实物,可确定为东周遗物,学界亦普遍接受“我国篆印源于春秋而盛于战国”的论断。但从当时篆刻艺术的成熟程度论之,此前当有相当漫长的发展过程。商周时期普遍应用的甲骨文,就是以刀为笔,刻在龟甲兽骨之上而成的,广义而言亦可归入篆刻艺术之内。河南安阳殷墟曾出土过颇似当今印章的铜玺,字迹清晰,斑斑可考,或可视为印章艺术之先河。 古人崇尚诚信,因而对作为诚信物证的印玺十分重视。先秦时期,古风犹存,等级观念尚不严备,无论官印、私章,皆可称“玺”,且样式五花八门,美不胜收。到秦汉时,专制制度正式确立,社会等级日益森严,“玺”成为了皇帝王侯印章之专用名称,其他人的印信只能以“印”、“章”、“记”等名之,且尺寸、样式也有严格规定。汉代时,篆刻印章十分兴盛,到达顶点。考其原因,乃由于秦代实行“书同文”,废六国古文字,独行秦国创制的小篆字体,而比篆晚出之隶、草、楷、行等字体尚未行世,故篆文居官方正式字体地位,因而大盛。另两汉社会稳定,冶炼业和手工制作业发达,使得汉印的艺术取得长足进展,水平空前,而成为历代篆刻家尊奉临摹之典范。 就制作方法而论,汉印多以黄铜浇铸而成,但浇铸前须将印文反刻于陶范内壁;而部分急就章乃直接用铜坯凿成,如“某某将军章”等;另有一部分乃就玉材而雕琢。因此,三者尤其是后两者被认为是现代篆刻艺术之始祖。 印章文字,有凹凸两种,凹者称阴文,凸者称阳文,也有阴阳合璧者。因印泥多取朱色,故钤盖印蜕后,阴即白,阳即朱,遂又有“白文”“朱文”之目。印面虽风韵万端,但也无非是依阴阳二体间组合搭配以求变化。阴文之美,无阳文之衬托则不可能存在,反之亦然。二者相互制约又相辅相成,故而“分朱布白”、“虚实有致”乃印人需潜心探索的治印之道。真可谓是高深莫测,奥妙无穷。篆刻就布局而言,有字法、章法之分。字法乃用字写字之法。包括选取字体、反书于印面等环节。不同时代之字体,切不可出现于同一印章之内。而字之书写,乃印家书法功力的集中体现。而所谓章法,指将所有印文排列于印面的艺术,要力求疏密有致,彼此呼应,向无定法,气象万千,这应该是篆刻艺术最重要的一环。因为即使印家刀法熟练,而章法却幼稚,亦绝无佳作可言。尤其是同一字两次以上出现于同一印章时,每字则不可取同。而成套成组之印章,须方方有别,显示其作者的章法功力。所以在设计印稿时必反复构思,用尽解数。当然即是印家,便多是“心中有字”,“胸内有法”。1下列对中国篆刻艺术的理解,不正确一项是A中国的篆刻艺术有厚重的悠久传统,其文字篆刻于金属、象牙、犀角或玉石等材质上,虽刻于方寸之间,但也能给我们无尽的审美愉悦和艺术享受。B我国篆印源于春秋而盛于战国的观点已为学界接受认同,但作者认为中国的篆刻艺术可以追溯到殷商时期的以刀为笔的甲骨文。C中国篆刻艺术,有凹凸两种,分别称为阴文和阳文,由于印泥多为朱色,钤盖印蜕后,阴即白,阳即朱,又有“白文”“朱文”之说。D中国篆刻艺术对篆刻者有着极高要求,虽不一定是书法家,但要了解汉字字体,印文排列方面的知识,二者缺一不可。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到秦汉时,专制制度正式确立,社会等级日益森严,对印章有着严格的规定和要求,说明人们对印玺十分重视。B秦代试想“书同文”,独行秦国创制的小篆字体,篆文局官方正式字体地位,两汉社会稳定、冶炼与手工业发达这些都是汉代篆刻印章大胜的原因,C印家的“胸内有法”是用字写字之法,包括选取字体、反书于印面等环节,这是印家书法功力的集中体现,是篆刻艺术最重要的一环。D印章的印面依据阴阳二体间的组合搭配来求得变化,二者相互制约又相辅相成,进而取得奥妙无穷的效果。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就制作方法而论,现代篆刻艺术的始祖被认为是汉代直接用铜铜坯凿成的急就章和用玉材雕琢的印章。B作为文化一部分的中国篆刻艺术的发展兴盛与社会政治、经济关系密切,这说明文化受到政治经济的影响。C中国的篆刻艺术,又称印章艺术,具有悠久的传统,当前所发现的东周遗物说明其起源不晚于周代。D设计印稿的印家需要反复构思,使尽解数让成套和成组的印章方方有别,从而显出自己的章功和功力。二.古诗文阅读(共三部分,共36分)【一】文言文阅读(共19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第4-7题。 李绅,字公垂,中书令敬玄曾孙。世宦南方,客润州。绅六岁而孤,哀等成人。母卢,躬授之学。为人短小精悍,于诗最有名,时号“短李”。元和初,擢进士第,补国子助教,不乐,辄去。客金陵,李锜爱其才,辟掌书记。锜浸不法,宾客莫敢言,绅数谏,不入;欲去,不许。会使者召锜,称疾,即胁使者为众奏天子,幸得留。锜召绅作疏,坐锜前,绅阳怖栗,至不能为字,下笔辄涂去,尽数纸。锜怒骂曰:“何敢尔,不惮死邪?”对曰:“生未尝见金革,今得死为幸。”或言许纵能军中书,绅不足用。召纵至,操书如所欲,即囚绅狱中,锜诛,乃免。或欲以闻,谢曰:“本激于义,非市名也。” 穆宗召为右拾遗、翰林学士,与李德裕、元稹同时,号“三俊”。稹为宰相,而李逢吉教人告于方事,稹遂罢;欲引牛僧孺,惧绅等在禁近沮解,乃授德裕浙西观察使。僧孺辅政,以绅为御史中丞,顾其气刚卞,易疵累,而韩愈劲直,乃以愈为京兆尹,兼御史大夫,免台参以激绅。绅、愈果不相下,由是皆罢之,以绅为江西观察使。帝素厚遇绅遣使者就第劳赐以为乐外迁绅泣言为逢吉中伤入谢又自陈所以然帝悟改户部侍郎。会敬宗立,逢吉知绅失势可乘,使守澄从容奏言:“先帝始议立太子,杜元颖、李绅劝立深王,独宰相逢吉请立陛下,而李续、李虞助之。”逢吉乘间言绅尝不利于陛下,请逐之。帝初即位,不能辨,乃贬绅为端州司马。后天子于禁中得先帝手缄书一笥,发之,见裴度、元颖、绅三疏请立帝为嗣,始大感悟,悉焚逢吉党所上谤书。始,绅南逐,历封、康间,湍濑险涩,惟乘涨流乃济。康州有媪龙祠,旧传能致云雨,绅以书祷,俄而大涨。开成初,郑覃以绅为河南尹。河南多恶少,或危帽散衣,击大球,尸官道,车马不敢前。绅治刚严,皆望风遁去。武宗即位,徙淮南,封赵郡公。居位四年,以足缓不任朝谒,辞位。卒,赠太尉,谥文肃。 (节选自新唐书李绅传)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素厚遇绅/遣使者就第/劳赐以为乐外迁/绅泣言为逢吉中伤/入谢/又自陈所以然/帝悟/改户部侍郎/B帝素厚遇/绅遣使者就第/劳赐以为乐外迁/绅泣言为逢吉中伤/入谢/又自陈所以然/帝悟/改户部侍郎/C帝素厚遇/绅遣使者就第劳赐/以为乐外迁/绅泣言为逢吉/中伤入谢/又自陈所以然/帝悟/改户部侍郎/D帝素厚遇绅/遣使者就第劳赐/以为乐外迁/绅泣言为逢吉中伤/入谢/又自陈所以然/帝悟/改户部侍郎/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孤,指年幼丧父,“鳏寡孤独”一词中,“鳏”指老而无妻,“寡”,指老而无夫,“孤”,指幼而无父,“独”,指老而无子。B“国子监”是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国子助教”是国子监或太学的学官,协助国子祭酒和国子博士教授生徒。C“金陵”是南京的别称,南京是我国著名的六朝古都,其别称还有建康,江宁,东京,汴梁,石头城等。D“京兆尹”一般指京师所在地的行政长官,唐朝时的京兆尹即长安的行政长官,其地位相当于今天的北京市市长。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绅很有才华,他出生于官宦世家,小时候母亲亲自教他知识,他个子矮小且擅长写诗,当时人称他为 “短李”。B李绅智勇双全,他不愿为李锜写奏章,就假装害怕发抖写不成字,李锜就以死相威胁时,他也毫不畏惧。C李绅经历坎坷,他曾因得罪李锜而下狱,也曾被牛僧孺罢免御史中丞之职,还曾因建议立深王为太子而被贬为端州司马。D李绅颇有政绩,他历经多代帝王,担任过多种官职,当地方官也能造福于民,死后还被追封为太尉。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或欲以闻,谢曰:“本激于义,非市名也。”河南多恶少,或危帽散衣,击大球,尸官道,车马不敢前。 【二】古代诗歌赏析(共11分)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8-9题。孤雁儿 世人作梅诗李清照世人作梅词,下笔便俗。予试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耳。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沈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注北宋朝廷南迁后,李清照丈夫赵明诚在移官湖州途中不幸病故,这首词即为悼亡之作。8上篇“沈香断续玉炉寒”中的“玉炉”因何而“寒”?“寒”字有何深意?9“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一句主要运用了哪种艺术手法?表达了此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陶渊明在归园田居(其一)中用笼中鸟,池中鱼比喻自己过去的仕途生活的不自由,表达心系田园向往归田园的殷切心情的两句名句是: , 。(2)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表达自己的生死观,批评把生死等量齐观的观点的两句名句是: , 。(3)苏轼在赤壁赋中感叹自己生命的短暂,以及人的渺小的两句名句是 , 。 乙 选考题考生需从第11、12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有作答两题者则按第11题计分。三.现代文阅读(25分)11.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神医王十二冯骥才 天津卫是码头。码头的地面疙疙瘩瘩可不好站,站上去,还得立得住,靠嘛呢能耐?一般人能耐也立不住,得看你有没有非常人所能的绝活儿。换句话说,凡是在天津站住脚的,不管哪行哪业,全得有一手非凡的绝活,比方瞧病治病的神医王十二。 要说那种“妙手回春”的名医,城里城外一挑一筐,可这只是名医而已,王十二人家是神医。神医名医,一天一地。神在哪儿,就是你身上出了毛病,急病,急得要死要活,别人没法儿,他有法儿,而且那法儿可不是原先就有的,是他灵光一闪,急中生智,信手拈来,手到病除。 王十二这种故事多着呢,这儿不多说,只说两段。一段在租界小白楼,一段在老城西马路。先说租界这一段。 这天王十二在开封道上走,忽听有人尖叫。一瞧,一个在道边套烟筒的铁匠两手捂着左半边脸,疼得大喊大叫。王十二急步走过去问他出了嘛事,这铁匠说:“铁渣子崩进眼睛里了。”王十二说:“别拿手揉,愈揉扎得愈深,你手拿开,睁开眼叫我瞧瞧。” 王十二抬起头往两边一瞧,这条街全是各样的洋货店,王十二喜好洋人新鲜的玩意儿,常来逛。他灵光一闪,扭身就朝一家洋杂货店跑去,进门伸出右手就把挂在墙上的一样东西摘了下来。 王十二跑回铁匠跟前说:“把眼睁大!”铁匠使劲一睁眼,王十二也没碰他,只听“叮”的一声,这声音极轻微也极清楚,跟着听王十二说:“出来了,没事了。你眨眨眼,还疼不疼?”铁匠眨眨眼,居然一点也不疼了,跟好人一样。再瞧,王十二捏着一块又小又尖的铁渣子举到他面前。 铁匠纳闷,到洋货店里打听。店员说:“还没有听说它能治眼!这是个能吸铁的物件,洋人叫它吸铁石。”原来王十二是使它把铁匠眼里的铁渣子吸下来的。 可是,刚刚那会儿,王十二怎么忽然想起用它来了? 神不神?神医吧。再一段更神。 这段事在老城西那边,也在街上。 那天一辆运菜马车的马突然惊了,横冲直撞在街上狂奔,马夫吆喝拉缰都弄不住,街上的人吓得往两边跑,有胡同的地方往胡同里钻,没胡同的往树后边躲,连树也没有的地方就往墙根扎。马奔到街口,迎面过来一位红脸大汉,敞着怀,露出滚圆锃亮的肚皮,一排黑胸毛,赛一条大蜈蚣趴在当胸。有人朝他喊:“快躲开,马惊了!” 谁料这大汉大叫:“有种往你爷爷胸口上撞!”看样子这汉子喝高了。 马夫急得在车上喊:“要死人啦!” 跟着,一声巨响,像撞倒一面墙,把大汉撞飞出去,硬摔在街边的墙上,好像紧紧趴在墙上边。马车接着往前奔去,大汉虽然没死,却趴在墙上下不来了,他两手用力撑墙,人一动不动,难道叫嘛东西把他钉在墙上了? 人们上去一瞧,原来肋叉子被撞断了,断了的肋条穿皮而出,正巧插进砖缝,撞劲太大,插得太深,拔不出来。大汉痛得急得大喊大叫。 大汉叫着:“快救我呀!”声音大得震耳朵。有几个人撸袖子要上去拽他。 这时,就听不远处有人叫一声:“别动,我来。” 人们扭头一瞧,认出是神医王十二,便说:“有救了。”只见王十二先往左边,两步到一个剃头摊前,顺手从架子上摘下一块白毛巾,又在旁边烧热水的铜盆里一浸一捞,便径直往大汉这边跑来。他手脚麻利,这几下都没耽误工夫,手里的白毛巾一路滴着水儿、冒着热气儿。 王十二跑到大汉身前,把滚烫的湿毛巾往大汉脸上一捂,连鼻子带嘴紧紧捂住,大汉给憋得大叫,使劲挣,王十二死死搂着捂着,就是不肯放手。大汉肯定脏话连天,听上去却呜呜地赛猪嚎。只见大汉憋得红头涨脸,身子里边的气没法从鼻子和嘴巴出来,胸膛就鼓起来,愈鼓愈大,大得吓人,只听“砰”的一声,钉在墙缝里的肋叉子自己退了出来。王十二手一松,大汉的劲也松了,浑身一软,坐在地上,出了一声:“老子活了。” 王十二说:“赶紧送他瞧大夫去接骨头吧。”转身去把白毛巾还给剃头匠,走了,好赛嘛事没有过。 在场的人全看得目瞪口呆。只有一位老人看出门道,说:“王十二爷这法儿,是用这汉子身上的劲把肋条从墙缝里抽出来的。外人的劲是拗着自己的,自己的劲都是顺着自己的。”这老人寻思一下又说:“可是除去他,谁还能想出这法子来?”人想不到的只有神,所以天津人称他神医王十二。 (选自俗世奇人,人民文学出版社,有删改)(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A文章第一段交代了天津卫码头人才济济的背景,在天津卫打拼的人要有能耐、有绝活儿,否则是站不住脚的,以此引出对神医王十二的描写。B神医王十二的两段故事,一段在租界小白楼,一段在老城西马路,这是故事发生的典型环境,同时也说明神医王十二的病人既有达官贵人,也有普通百姓。C文中写铁匠的“纳闷”,目的是引出对吸铁石以及王十二能够使用吸铁石给铁匠治眼的具体原因的介绍,以此表现神医王十二的特点:急中生智,手到病除。D被马车撞的大汉是一个比较莽撞的人,加上酒喝多了,没有躲避而被撞飞到街边的墙上,获救之后他用“老子活了”来表达对王十二的感谢之情。E文章十分口语化,作者就像一个说书人一样,面对面向听众讲述故事。比如“神不神?神医吧。再一段更神”,用询问的口吻总结了上文又引出下文。(2)小说以“神医王十二”为题有哪些好处?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3)小说在刻画神医王十二的形象时,具体使用了哪些手法?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神医王十二给了我们哪些方面的启示?请结合文本简要探究。 12.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天人交战的“盗火者”王龙 1894年的甲午中日战争,成为彻底改变严复命运的转折点。这一年,中国的热血之士纷纷开出自己的救亡药方。康有为在北京发动“公车上书”,提出变法救国之策;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成立兴中会,誓言“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从来述而不作的严复,终于决定要化笔为剑,用文章来呐喊冲锋了! 新年春节刚过,严复就发表了第一篇重磅文章论世变之亟。他清醒地看到:“今日之世变,盖自秦以来,未有若斯之亟也!”压抑多年澎湃已久的爱国激情,终于化作急迫的救亡使命感,他一口气写下了救亡决论、原强、辟韩等为人传诵一时的名篇。这些充满激情的政论文章,抨击时弊,呼吁国人因时而变,维新图强,是一次对中国专制政体从治统到道统、从形式到内容的彻底清算,其宗旨用蔡元培的话说就是“尊民叛君。尊今叛古”,主要内容则可归纳为四句话;帝王窃天下,儒术卫王权,八股笼士心,治术坏民智。严复的这些思想,成为直接点燃戊戌维新的精神火炬,他从此声名鹊起,成为众望所归的新学领袖。 戊戌维新失败后,严复躲进小楼,立誓“屏弃万缘,惟以译书自课”。对中华文化不曾一日消解的深层焦虑感,成为他不竭的精神动力。十年中,这位孤独的圣徒扛着救赎的十字架,独自一人匍匐在精神孤旅之上。1906年,在翻译孟德斯鸠的法意时,当他译到专制政体“彼将使之为奴才也,必先使之终为愚民也”一语,不禁心生悲愤,涕泪长流。中国千年的专制之痛,竟让一位遥远的西方人总结得如此精确。拯救吾国,必先拯救吾民。这种悲天悯人的情怀,决定了他只选择那些有助于改造国民性格的西方书籍介绍给中国人。深受严译影响的鲁迅,后来也深为理解严复这种忧虑的心境,他感叹道:“严又陵究竟是做,过赫胥黎的天演论的,的确与众不同,是一个十九世纪末年中国感觉敏锐的人。”这种对中华文化的深层忧虑,在严复是沉痛的“三民论”的呼号呐喊,到了鲁迅笔下则是痛极无声的那个麻木的愚民阿Q形象。中国的启蒙事业,就这样薪火相传,涓滴成河。 1905年春,围绕改造中国的途径,严复与孙中山有一次正面的思想交锋。严复对革命党领袖再次重申,在时机尚未成熟时革命,“害之除于甲者,将见于乙,泯于丙者,将发于丁”。 孙中山直言不讳:“俟河之清,人寿几何?君为思想家,鄙人乃实行家也。”孙中山对书斋中的严复显然不无揶揄之意。但这场对话显然也暴露了严复思想深处的矛盾:一方面他对君主专制恨之入骨,一方面又要遥遥无期地等待民智终开的那一天。 1910年,他以“硕学通儒”的资格进入实施“新政”的清政府新设立的资政院,又获“文科进士”赏赐。有人质问严复,为何还不与清廷划清界限?他说:“今日政府未必如桀,革党未必如汤,吾何能遽去哉!”这句话背后充潘忠臣孝子般“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无奈与侥幸。1911年武昌起义前六天,严复还为清朝写了第一首国歌。起义爆发当晚,严复在日记中痛惜地写下“武昌失守”四字。1920年代,“革命”已取代“进化”成为中国最主流的强势话语。坚持改良的严复自然被淹没在革命的洪流之中。在新潮人物的眼中,晚年严复已成为一个无法与同时代新人进行对话沟通的思想老人,充满精神的孤独。 1921年严复去世。临终前,他的遗嘱第一条便是“须知中国不灭,旧法可损益,必不可叛”。生前自题墓碑:“清侯官严几道先生之寿域”。一个终生反对专制政体的启蒙思想家,却自甘把一个消失的王朝作为精神归宿。严复最后一次特立独行地展示了他人生的悖论与谜题。(摘编自随笔xx年第2期)相关链接:严复(1853-1921),原名宗光,字又陵,后改名复,字几道,福建侯官人。积极倡导西学的翻译家、启蒙思想家,1897发表译作天演论,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阐发救亡图存的观点,提倡“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1912年任北京大学校长,出于对中华文化的深重忧虑,曾试图将北大文科与经学合二为一。(摘编自国学网)1879年,被康有为称为“西学第一人”的严复从英国学成归国,此后仕途不顺。1885年起,为博取一个举人的头衔,严复接连八九年参加了四次乡试,都铩羽而归。苦闷到极点时,他甚至悔恨自己“一肚子洋墨水全是多余”。其间,他染上了鸦片烟瘾。在某种意义上,吸鸦片反映了严复思想观念中最隐秘和最难以捉摸的情调,沿着这条道,也许能解开严复人生中的诸多悖论。(王龙)(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严复对孙中山所言,既表明了他对革命的否定态度,又揭示了他坚持改良的思想根源,这跟蔡元培所说“尊民叛君,尊今叛古”并不矛盾。B从归国到1894年甲午中日海战15年间,严复仕途不顺,精神苦闷之极,由于留学所学不能帮他科举登第,从此他悔恨自己的西学知识。C严复的思想有很多矛盾之处。1911年武昌起义前他还为大清朝写了第一首国歌,但六天后“武昌失守”,他又为“革党”的失利表示痛惜。D严复译介了西方许多典籍以改造国民性格,这既是彻底改变自己命运的开始,又是他改造中国,拯救“吾国吾民”的悲悯情怀的具体体现。E严复提倡“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的“三民论”,是出于对中华文化的深层忧虑,试图将北京大学文科与经学合一也出于这个原因。(2)社会风云激荡的十九世纪末,有识之士探寻了改造中国的多种路径,而实践的结果各异。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3)作为一个启蒙思想家,严复给19世纪末的中国播下了什么“火种”?请结合材料简述。(4)文中说严复“特立独行地展示了他人生的悖论与谜题”。严复“人生的悖论”具体有哪些表现?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第II卷 表达题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港政改酝酿已久,各界对某些敏感事件纷纷发表意见。表决结果出来之后,大众基本满意,至此,政改这件牵动人心的大事件终于 。美联储内部关于何时加息的争论持续了很长时间,今日美联储主席耶伦将发表讲话。公众期待耶伦 ,结束争吵,尽快出台新政。读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蜀中无大将,廖化为先锋”这句俗语,似乎廖化的能力如何已经 ,但廖化真是这样不堪吗?A盖棺论定 一锤定音 尘埃落定B尘埃落定 一锤定音 盖棺论定C一锤定音 尘埃落定 盖棺论定D尘埃落定 盖棺论定 一锤定音14.下面的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医院在接到投诉后高度重视,立即调查,在弄清原委后向患者家属当即道歉,承诺将严肃处理该事件,并告知家属处理结果。B南昌西汉海昏侯墓的出土文物乘T168次列车从北京西站进京,随后搭乘中铁快运专车,在首都特警护送下开往首都博物馆。C新加坡是易受全球需求波动影响的国家,随着中国经济放缓及全球需求低迷形势的到来,令新加坡1月非石油国内出口量骤降。D有人发现,经常进行有氧运动可以有效防止细胞衰变,促进大脑关键部位血管的生长,增加到达这些区域的营养物的供给量。1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中华民族也是一个酷爱读书的民族。唐代刘禹锡的诗句“ , ”,让人感受到阅读时的闲适与宁静。“青灯有味似儿时”,是南宋陆放翁对儿时读书情景的追念。至于流传千古的“凿壁偷光”“囊萤映雪”等典故,“头悬梁,锥刺股”式的苦读,那种对书的迷恋则让人心生敬畏。A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B数间茅屋闲临水,一盏秋灯夜读书C两三竿竹见君子,十万卷书思古人D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16.请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有人说,塔太招摇,总是标榜着自己的存在;桥却谦恭,。而我说,塔最勇敢,;桥却懦弱,始终屈服于狭窄的河道。也有人说,轻浮如塔,天真地以为沿它向上可进入美丽的天堂,其实还在原点;稳重如桥,忠诚而默默地工作,运送往来的人们到达幸福彼岸。而我说,塔很坚强,剧烈的震动不能把它摧毁;桥却脆弱,行进的队伍可将他踩垮,然而,?假如塔是领航员,那么桥就是奋力划桨的水手;假如桥是士兵,那么塔就是指挥若定的将军。17.下面是一段介绍菊花的材料。请概括其主要内容,以“菊花”开头写一段文字,不超过50字。 菊花,是经过长期的人工选择培育出来的一种观赏花卉,在我国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根据花序大小和形状的不同,菊花可分为单瓣、重瓣,扁形、球形等;根据花期的迟早,可分为早菊花、秋菊花、晚菊花等;根据花径的大小,可分为大菊、中菊、小菊;根据瓣型不同,又可分为平瓣、管瓣、匙瓣三类十多个类型。千姿百态的花朵、姹紫嫣红的色彩使菊花具有了独特的观赏价值。不仅如此,有些菊花还可食用,可冲饮,可入药,有良好的保健功能。在百花凋零的秋冬季节,菊花傲霜怒放,被视为高雅不屈的象征,成为历代文人艺术创作的重要题材。 五.作文(60分)18.作文(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根纤细的火柴被主人划着了,火苗欢舞着,异常兴奋。远处的风看见火柴纤弱的生命,在顷刻间即将灰飞烟灭,感到十分惋惜,便疾速跑过去,一口气吹灭了燃烧的火苗,救了火柴。 熄灭了的火柴被主人扔在了地下,火柴抬头对着风说:“风婆婆,你怎么吹灭了我啊?”风回答说:“孩子,我是不忍心看着你短暂的生命那么快就完结了啊!” 火柴听后,叹息道:“唉,风婆婆,我短暂的生命最大的价值就是在于燃烧啊!可您却扼杀了我短暂生命中的闪光点。”有时,爱也是一种伤害。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衡阳八中xx年下期高二年级第二次月考理科实验班语文参考答案题号123456131415答案CCADCABDB7.有人想将这事报告皇上,他谢绝说:“我本受仁义激发,不是为了获取名声。”(译出大意给2分;“闻”“谢”“市”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河南府有很多小无赖,有时戴着高帽子敞着衣裳,打大球,拦住大路,车辆马匹不敢通过。【参考译文】 李绅,字公垂,是中书令李敬玄的曾孙。因世代在南方做官,因此客居润州。李绅六岁失去了父亲,他像成人一样哀痛。母亲卢氏,亲自教他读书。他生来矮小精明能干,在写诗方面最有名,当时号称“短李”。元和初年,他考中了进士,被任命为国子监助教,他不乐意,就离职了。他客居金陵,李 喜欢他的才干,任命他为掌书记官。李 渐渐不守国法,幕僚没人敢说,李绅多次劝告,他不听;李绅想离职,他又不允许。遇 上皇帝派使者召唤李 ,他称病不去,接着胁迫使者为众人奏报皇帝,希望能够留下。李 叫李绅写奏疏,他坐在李 面前,假装害怕发抖,以致不能写字,写几笔就涂掉,写坏了几张纸。李 发怒骂道:“你怎敢这样,不怕死吗?”他答道:“生平没有见过兵器铠甲,今天因此而死 已经满足了。”有人 说许纵会写军中文书,李绅不值得任用。于是把许纵召来,许纵按要求执笔写了,李 就把李绅关进监狱,李 被杀死后,他才被释放了。有人想将这事报告皇上,他谢绝说:“我本受仁义激发,不是为了获取名声。” 唐穆宗召他进京任右拾遗、翰林学士,他和李德裕、元稹同时代,号称“三俊”。元稹当宰相,李逢吉派人报告于方的案件,元稹就被罢免了;李逢吉想推荐牛僧孺,担心李绅等人在皇帝面前阻拦,就任命李德裕为浙西观察使。牛僧孺当了宰相,任命李绅为御史中丞,是看到他性格刚强急躁,容易出问题,又看到韩愈刚强直率,就任命韩愈为京兆尹,兼任御史大夫,不需参谒台 臣来激怒李绅。李绅和韩愈果然互不相让,因为这把他们都免职,任命李绅为江西观察使。皇帝一向对李绅很好,派使者到他家里去慰问赏赐,认为他愿意出 京任官,他哭着说是被李逢吉陷害。他进宫谢恩,又自己诉说原因,皇帝醒悟了,改命他为户部侍郎。遇到唐敬宗即位,李逢吉看到李绅失去了依靠可以算计,让王守澄乘便上奏说:“故世皇帝当初讨论立太子时,杜元 颖、李绅劝立深王为太子,只有宰相李逢吉请求立皇上,李续、李虞赞成他。”李逢吉也乘机说李绅曾做不利于皇帝的事,请求把他赶出京城。皇帝刚登基,不能辨别,就贬李绅任端州司马。后来皇帝在宫中找到去世皇帝亲手装的一箱奏章,打开后,看到裴度、杜元颖、李绅多次上奏请求立他为太子,才非常受感动而醒悟了,把李逢吉一伙呈上的诽谤奏章都烧了。起初,李绅贬去南方,走到封州、康州,水浅流急处危险阻塞,只有乘着河水猛涨才能过河。康州有座媪龙祠,过去传说能呼风唤雨,李绅写文章祷告,不久河水猛涨。开成初年,郑覃任命他为河南府尹。河南府有很多小无赖,有时戴着高帽子敞着衣裳,打大球,拦住大路,车辆马匹不敢通过。李绅治理坚决严厉,他们听到风声都吓跑了。唐武宗登基,他调任淮南,被封为赵郡公爵。任职四年后,因脚无力不能上朝,辞去职位。后去世了,赠官太尉,赐谥号叫文肃。8由于心情不好而无情绪添香,致使香消炉“寒”;一个“寒”字,深化了对内心情绪的刻画,突出了环境的凄冷(炉寒)与心境之痛苦(心寒)。9运用了对比的艺术手法,一边是小风疏雨,一边是泪下千行,痛苦之深,使泪水多于雨水,表达了词人对丈夫赵明诚的深挚感情和凄楚哀思。10.(1)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3)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每答出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则该空不给分。11.(1)答E给3分,答A给2分,答B给1分,答CD不给分(2)(1)交代小说的主要内容,明确小说的主要人物。小说以“神医王十二”为题,交代了小说描写的主要内容是主人公王十二治疗病人的故事。(2)体现了主人公王十二的高明的医术。王十二在天津卫被称为“神医”,是因为其医术高超。(3)明确小说的结构线索小说情节紧紧围绕“神医王十二”展开,描述了他两次救人的故事。(3)(1)反衬(对比)手法。用天津卫城里城外能够“妙手回春”的名医之多来反衬“神医”之少、之绝。(2)侧面描写。在医治铁匠、醉酒者时,用周围的人的反应来表现王十二医术的高明。(3)语言描写、动作描写。通过治病时的语言、动作描写刻画神医王十二做事干脆利索、思维清晰敏锐、为人豪爽稳重的形象。(4)(1)对工作精益求精。王十二被称为“神医”是因为他的医术高明,能够急中生智想出治疗急病的方法,而这种方法也不是凭空产生的,是对医术精益求精的结果(2)乐于助人的品格。无论是救治铁匠还是救治被马车撞伤的醉酒者,他都是主动上前提供帮助,而且不求任何回报。(3)热爱新鲜事物。神医王十二十分喜爱新鲜事物,在去除铁匠眼中的铁屑时就使用了当时大部分人都不了解的吸铁石。(4)善于具体问题具体解决。对于不同的病人、不同的病情,神医王十二都能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解决:对眼中有铁屑的铁匠,他用吸铁石;对肋骨插入墙缝的醉酒者,他用热毛巾捂其口鼻,让其通过自己的力量把肋骨拔出来12.(1)E给3分,A给2分;B、C、D不给分。(2)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提出变法救国之策。后来戊戌变法维新失败。孙中山成立兴中会,誓言“驱除鞑虏,恢复中华”,1911年革命党人武昌起义成功。严复反对专制,提倡改良。著书立说,译介西典,呼吁从思想、文化等方面开启民智。中国的启蒙事业终于薪火相传,涓滴成河。(3)思想文化方面,译介西方典籍给中国,有助于开启民智,改造国民性格。社会政治方面,著书作文抨击时弊,对中国的专制政体作了彻底清算,呼吁国人因时而变,维新图强。国家前途命运方面,终生反对专制政体,坚持走“改良”途径,救亡图存。(4)人称“西学第一人”的严复留学归来却在近十年间连续四次参加科举考试,且都失利。1894年之前一直希望在仕途上有所建树,而后却成了众望所归的新学领袖,最终成专制政体作彻底清算,但一直坚持“改良”,反对孙中山对清政府的革命。一方面他对君主专制恨之入骨,一方面又要遥遥无期地等待民智终开的那一天。反对专制政体,却又对清政府抱有幻想,带着某种藕断丝连的感情,甚至自甘把清王朝作为自己的精神归宿。提倡“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的同时,却吸食鸦片,染上了鸦片烟瘾。16.永远承受着别人的重踏 总是挺直了坚实的腰板 如果塔能携手共勉,互补短长呢?17.菊花是栽培历史悠久的人工养殖观赏花卉,依据花序、花期、花瓣分为多种类型,可供食用药用,是高雅不屈的象征。18.切合题意的立意:歌颂风婆婆对火柴短暂生命的爱护;批评风婆婆对火柴的爱是溺爱,是不理智的爱;批评风婆婆不懂火柴生命存在的价值;歌颂火柴要在短暂的生命中把自己生命化为光与热奉献于人类的献身精神;爱他,就让他燃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