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联考历史试题含答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166938 上传时间:2019-12-0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联考历史试题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联考历史试题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联考历史试题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联考历史试题含答案说明:1本试题分第卷和第两部分,请将所有题目的答案写在答题纸上。2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第卷(选择题,共54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6小题,每小题1.5分,共5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宗”是一个会意字。在甲骨文中,宗字作“”,“ ”象宫室屋宇之形,“”可能表示( )A青铜兵器 B铁制农具 C祖先牌位 D皇帝宝座2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这反映了秦汉以后( )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 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 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3“从理论上讲,秦汉以后的皇帝跟西周和西周之前的王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不是天下的共主而是独主,是国家所有人惟一的君主。”材料中“共主”到“独主”的变化反映了( )A集体统治到君主专制的转变 B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过渡C诸侯割据到国家统一的实现 D地方分权到中央集权的建立4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预朝政。其目的是( )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 B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C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 D削弱相权,加强君主专制5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下列史实与“此制”直接相关的是( )A“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B“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C“以吏部不能审定核天下人才士庶,故委中正铨第等级”D“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6宋太祖说:“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不过边事,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惧也!”为此,北宋采取的措施有( )解除统军大将和地方节度使兵权 实行将兵法以控制军队由中央掌控地方财政 派文官管理地方政务A B C D7“最高命令称上谕:一种是明发上渝,一种是寄信上谕。寄信上谕是清代特有的,直接由皇帝军机处寄给受命令的人。譬如给江苏巡抚的上谕,直接寄给巡抚,旁人谁也不知道。后来凡是紧要的事,差不多都用寄信上渝发出了。”清朝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 ) A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B做好政令的保密工作 C提高行政效率 D加强对官员的监察8法国学者布罗代尔这样写道:“当雅典西端的普尼克斯山顶上升起通知召开人民议会的黑烟时,城邦农民便拄起拐杖,徒步走向邻近的雅典城去履行自己的公民职责。”这段话反映了( )A雅典公民履行职责意在避免极少数人的暴政B雅典公民参与民主政治的意识较强C狭隘的城邦体制制约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D交逋落后促使雅典民主制实行直接民主9古代雅典法庭上,诉讼人不仅从语言上打动陪审员,唤起陪审员的同情,而且有时他们还诉诸行动,把亲属带到法庭上哭诉,引起陪审员的怜悯,从而受益。这种现象侧面反映出( )A雅典司法审判缺乏严格程序的事实 B戏剧家在司法审判中扮演重要角色C雅典司法审判有法不依的现象严重 D诉讼环节在司法审判中占重要地位10“公元前5世纪,经过平民的长期斗争,罗马颁布了一些新的法案,其中规定贵族与平民之间缔结的婚约应是合法的。”这些新法案的制订,其目的在于( )A健全法律体系,维护贵族特权 B缓和民族矛盾,巩固罗马帝国统治C缓解阶级矛盾,稳定社会秩序 D强调平等,废除罗马法律的阶级性11有学者认为:“(光荣革命)不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政变,也不是一次以建立平衡宪法为归宿的政治妥协,而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这里“转折点”指的是( )A权利法案剥夺了国王权力 B国家权力的重心由国王转移至议会C议会与国王在国家权力上实现了平衡 D英国君主制度结束12关于英国权利法案和美国1787年宪法共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是资产阶级革命成果的法律总结 为国家的稳定发展奠定了政治基础 以法律形式确立了近代资本主义政治体制 都赋予了议会至高无上的权力A B C D13法国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认为:美国联邦制是“为了把因国家之大而产生的好处和因国家之小而产生的好处结合起来”。对作者观点理解最全面的是( )A联邦制加强了中央政府权力B三权分立实现了分权制衡C地方各州白治权力不断增强D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结合14近代美国和法国经过资产阶级革命以后,逐渐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但也各有特色。下列有关近代美国和法国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A总统都是国家元首 B总统都可以解散国会C总统都必须对国会负责 D总统都由选民直接选出15蒋廷黻在半新不旧是不中用的一文中指出:“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理由是我们的落伍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不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即这段话反映了作者 A寻求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理由 B讨论探索近代中国挽救民族危机的正确途径 C论证民族国家应从战争中学会战争 D强调鸦片战争在中国近代历史中的地位16朱维铮在重读中国近代史中有这样的叙述:“(缔造者们)言辞的崇高与行为的凶暴,平等的许诺与特权的森严,恰成对比,越来越使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贫民失望。”作者评价的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国民大革命17“从洋务运动、维新变法到资产阶级革命,救亡始终是历史的主题。但是紧张的救亡需求带来了准备的不足,并往往忽视了对封建主义的严峻斗争。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是在很不成熟的状态下被推上历史舞台的。”这种“不成熟”的核心体现是( )A军事准备不足 B政治经验短缺 C思想理论肤浅 D经济基础薄弱18右图是何剑士在1911年创作的政治讽刺漫画小磨香油,作者旨在形象地说明清政府( )A为挽救统治,发展经济改善民生B成为洋人的朝廷,为洋人服务 C加重税收,大兴土木,穷奢极欲D统治已经崩溃,沦为殖民地19孙中山认为,义和团运动是“对于欧美的新文化之反动”,“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奇佩服。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精神,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以上材料说明孙中山对于义和团运动的评价是 ( )A否定其排外主义 B赞扬其反侵略精神C既有赞扬又有否定 D全面赞扬与肯定20著名历史学家胡绳在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一书中指出:“近代中国在20世纪初处于一个社会大变革时期,中国民主革命实现了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促使中国实现“转折”的根本因素是( )A五四运动的爆发 B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C“三罢”斗争出现 D上海工人举行大罢工21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革命精神。下列革命精神按出现的先后排序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五四”精神 “延安”精神 “井冈山”精神 “长征”精神 A B C D22读右图,判断下列各项表述正确的是( )A为南京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B革命党人在打响辛亥革命第一枪C李鸿章在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D北伐战争期间国民政府从迁到23美国著名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在他的著作中国大趋势中认为:中国没有以民主的名义使自己陷入政党争斗局面,而是以一党体制实现现代化,发展出一种独特的纵向民主,这是形成稳定的关键。“中国没有陷入政党争斗局面”是因为实行了(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依法治国方略24根据国情,我国在某些地区先后设立了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三者的共同之处是都( )A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的社会制度B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管理体制C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 D有较大的自治管理权和行政主权25美国总统杜鲁门上台后曾一再声称“我们赢得的胜利把领导世界的持续重担放到了美国人民的肩头”、“全世界应该采取美国制度”、“不管我们喜欢与否,未来的国际经济格局将取决于我们!”这表明( )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冷战”局面已经形成C美国试图建立全球霸权 D国际经济新秩序亟待确立261971年,日本政府发表的经济白皮书中,难掩得意:“回首往事,风雨25年,完成战后复兴的日本经济,在技术革新和振兴出口两只车轮驱动下,正朝着先进国的道路迈进。”从战后的国际情势来看,下列属于日本战后“风雨25年”经济发展机遇的是( )A在美苏对立加剧下,美国急需日本产业技术协助重建欧洲B在政治民主化进程下,日本政府清除军国主义残余C在两大阵营对抗下,美国扶植日本为对抗共产势力的盟友D在国际冷战氛围下,日本幸运成为马歇尔计划的援助国家271963年法国拒绝了英国加入欧洲共同市场(欧共体前身)的请求。戴高乐在解释法国的决定时说,如果让英国加入,就意味着最终会出现“一个依赖美国并由美国领导的庞大的大西洋共同体”,这是不能接受的。这说明A欧洲一体化进程停滞 B法国挑战美国的领导地位C美国加强对西欧的控制 D西欧已完全摆脱美国的控制28有学者认为:“伴随着冷战的结束,最直接、最明显的损失是两个前超级大国建立的联盟体系的消失。全球失去了对混乱和暴力的威慑,相应的,世界的未来少了一种确定性。”对材料观点概括最准确的是( )A结束美苏“冷战”不利于国际社会的稳定B美苏联盟体系曾经维护了世界和平C“冷战”结束后新的国际力量对比尚未定型D动荡的国际局面需要建立单极霸权29粮食收获量与播种量之比,据罗马时代克洛米拉农书记载为45倍,据十三世纪英国的亨利农书记载为3倍,而从齐民要术看,我国六世纪粟的收获量为播种量的24200倍,麦类则为44200倍。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古代( )A最早采用铁犁牛耕 B农业的精耕细作技术发达C水利灌溉工程形成网络 D耕地面积扩大和人口增长30古代中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生产工具的演变对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观察下列几种生产工具的演变历程,你认为可以适用研究的主题是( )A播种方式的变革 B土地私有制的确立C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 D铁犁牛耕发展的全过程31明朝,徽州人多地少,且自然条件恶劣,土地贫瘠,故几乎家家经商,但徽州贫瘠的土地价格上涨幅度却居全国之首,形成“田少而值昂”的情形。这一形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徽州富商“以末致富,以本守之” B徽州出现了许多特色作物种植区C商品经济开始向徽州农村渗透 D北方农民因战乱大量南迁推高地价32汉书记载:“(张)安世尊为公侯,食邑万户,然身衣弋绨(黑色),夫人自纺绩,家童七百人,皆有手技作事,内治产业,累织纤微,是以能殖其货,富于大将军(霍)光。”材料反映出西汉( )A私人纺织作坊颇具规模 B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C官营纺织作坊非常发达 D政府鼓励民间手工业的发展33假如你为一部以唐玄宗时期为历史背景的古装电影担任历史顾问,你认为以下情节中符合历史事实的一项是( )A主人公在晋商会馆里喝茶 B主人公在尚书省担任殿阁大学士 1750年 1830年 中国 32.8 29.8 英国 1.9 9.5 美国 0.1 2.8 日本 3.8 2.8C主人公屋内摆放着一件精美的青花瓷D长安城里有很多的外国商人34阅读1750年至l830年世界制造业产量的相对份额表(依据美国学者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指出对该表解释正确的是( )A19世纪以来中国制造业产量急剧下降B鸦片战争前中国的传统经济领先世界C工业革命对欧美经济发展的影响尚未体现D该统计数据出自外国人,所以不可信35下表摘编自明清史志资料。它反映出这一时期江南( )松江府“壤地广袤不过百里而遥,农亩之入非能有加于他郡邑也。所由供百万之赋全赖此(棉织)一机一杼”。苏州府“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计日受值”;盛泽镇“俱以蚕桑为业”。嘉兴府王江泾镇“多织绸,收丝缟之利,居者可七千余家”湖州府“俗皆织绢”;“惟湖以蚕官赋私负咸取足焉”;南浔镇“烟火万家”。商品经济发达 纺织业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 自然经济解体A B C D36从右边材料可见当时( )高其倬(16761738)曾上奏雍正帝:“福、兴、漳、泉、汀五府地狭人稠,无田可耕,民且去而为盗。出海贸易,富者为船主、为商人,贫者为头舵、为水手,一舟养百人,且得馀利归赡家属。曩者设禁例,如虑盗米出洋,则外洋皆产米地;如虑漏消息,今广东估舟许出外国,何独严於福建?如虑私贩船料,中国船小,外国得之不足资其用。臣愚请弛禁便。”A君主专制日益强化B重农抑商政策不得人心 C东南沿海遭到西方侵扰D闭关锁国政策受到质疑第卷(材料题,共46分)37(14分)17世纪英国在光荣革命后走上了宪政制度,国王的力量已经很有限了,并且在法律的牢笼中变得温顺;国家在众多人手中运行,随着经济的增长,个人权力永远不能再左右国家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689年,威廉接受了阐明国会至高无上的权利法案。这一法案规定:国王不能中止法律;除非经国会同意,不得提高税收或保持军队;若没有法律手续,不可逮捕和拘留臣民。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权利法案得以颁布的背景?(2分)这一法案有 何重要意义?(3分)材料二 本国法律和法令的确认:鉴于英国法律是英国人民与生俱来的权利,因此,凡得登上英国王位的国王和女王,都应依照英国法律的规定管理政务,他们所属官吏和大臣也都应按照同样的法律为国王效力。英国王位继承法(1701)(2)材料二文件体现了哪些重要民主理念?(2分)材料一、二有什么关系?(1分)材料三 (18 世纪英国)国王是议会的一部分,所以也是他适当享有立法权的理由。1760年乔治三世的即位,他把乔治一世时起几乎一直在执政的辉格党人赶下台,开创了一直延续到 1830 年的托利党人独霸的局面。革命民主主义者潘恩的批评最为深刻,他说“尽管我们十分聪明,曾经对专制君主政体关门下锁,但同时我们也十分愚蠢,曾让国王掌握了钥匙。”阎照祥英国虚君制的逐步形成 (3)据材料三,概括18世纪英国国王拥有的权力。(2分)结合所学知识,19世纪上半期 英国人针对这一状况是如何推进其民主进程的?(1分)(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近代以来英国政治体制演进的基本趋向。(3分)38(16分)阅读下列中外历史上法制建设的相关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治民无常,唯以法治明主之所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法者,王之本也。” 韩非子 材料二“在罗马人那里,私有制和私法的发展没有在工业和贸易方面引起进一步的后果,因为他们的生产方式没有改变。”但当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发展起来时,“详细拟定的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即使在英国,为了私法(特别是其中关于动产的那一部分)的进一步发展,也不得不参照罗马法的诸原则。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1)材料一与材料二中“法”的职能有什么区别? (2分) 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你认为“罗马法”在近代世界“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的原因有哪些?(4分) 材料三 “人何以尊于禽兽!人有法律,而禽兽无之也。”“立法权如果操于一人,必立有利于一人的专制之法;立法权如果操于众人,则所立之法必然是有利于众人的民主之律”“法者,天下之公器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材料四 “法制”就是法律制度而“法治”即法的统治(Rule of Law),法律至上,标志着民主政治“法治”的本质不是“治民”,而是“民治”,是人民当家做主治理国家、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是人民自己创造出来用来规范自己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它具有至上的权威。童光政二十世纪中国法制文明的演进 (2)材料三、四有哪些共同观点?(4分)材料四中的“法治”与材料一中的“法治”有何本质区别?(2分) (3)请举一个中国现代史的史实论证材料四中“民治”这一观点,指出20世纪末中国提出的“民治”目标,并结合上述材料谈谈自己对“法治”的认识。(4分)39(16分)一定时期的经济发展与当时的经济政策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农村原本是一个自治的社会,“皇权不下县,县下是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出于伦理”,几千年来都是如此。小农们对封建国家有很强的约束力,直接决定着社会的治乱、经济的繁荣,是影响统治者效用函数最重要的变量。 李成贵国家、利益集团与三农困境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对县以下区域治理的方式及特点。(2分)为什么说“小农们是影响统治者效用函数最重要的变量”?(2分) 材料二 清朝时期,广东怡和行商(广州十三行行商之一)伍秉鉴拥有资本达2600万两白银,约为清政府财政收入的一半左右。如今欧美各国也没有哪一位大资本家能够拥有如此比例的巨额财产。韩德强重新认识中国历史 (2)材料二反映清朝经济领域出现了什么现象?(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4分) 材料四 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史仲文;胡晓琳中国全史商贾史 (3)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指出“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并说明其影响。(6分)xx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三历史试题(A)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54分):1-5 CBBDD 6-10 CABDC 11-15 BBDAB 16-20 ADBCB 21-25 CBBCC 26-30 CBCBC 31-35 AADBA 36 D二、主观题(共46分)37. (1)原因:资产阶级革命或光荣革命胜利;国王与议会之间的妥协。(2分)意义:限制了国王的权力;保障了议会的权力;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体制确立。(3分)(2)理念:主权在民;法律至上。(2分) 关系:继承与发展。(1分)(3)权力:部分立法权;控制内阁,掌握行政权。(2分)推进:1832年议会改革。(1分)(4)基本趋向: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议会成为国家权力的中心(议会权力至上);君主立宪体制不断完善。(任答1点给1分,共3分)38. (1)材料一:君主统治臣民的工具;(1分)材料二:调节经济关系(商贸关系)。(1分)原因:罗马法中有注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等内容,法律程序严谨;罗马法中包含了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需要法律体系来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任意两点得4分)(2)立法权应归人民;所立之法应维护众人权益;法律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任意两点4分)区别:材料一法治实质是君主专制统治;而材料四的法治是其实质是人民当家作主(2分)(3)史实: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人民民主国家的性质,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写1982年全面修改的宪法也可。)(1分)民治目标: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1分)认识:古今中外均强调法治,但法的阶级实质不同;在今天的法治建设过程中,我们应善于借鉴中外政治文明发展的成果来完善我们的法律体系;法律体系所规范的是不同时代人与人之间的政治经济关系,应从国情出发进行法治建设。(任意2点即得2分)39. (1)方式:利用宗族(宗法制)管理;(1分) 特点:注重血缘关系。(1分)原因:小农是封建国家赋役的主要承担者。(2分)(2)现象:出现了拥有巨额资本的大商人。(2分)主要原因:广州是闭关锁国政策下对外交往的窗口;行商具有经营对外贸易的特权。(4分)(3)财富主要用于购田置地;供应子女求取功名。(4分)影响:阻碍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