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9月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wuming.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166244 上传时间:2019-12-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0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9月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wuming.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三9月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wuming.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三9月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wuming.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9月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wuming一、单项选择题:12九是中国古代最高统治者的专属数字。西周时期只有天子可用九鼎,后世只有皇帝的龙袍可绣九条金龙,明清时期只有皇宫屋檐可有九只吻兽。与此直接相关的制度是A分封制 B宗法制 C礼乐制 D九品中正制【答案】C考点:礼乐制度。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所讲的是“九”是古代统治者专属数字及其表现。这也在某种程度上起着维护专制制度的作用,也就是礼乐制度。所以答案选C。13秦代只设置郡县两级地方行政机构,郡县长官权力较大。宋代设置路府州县四级机构,地方事权分化。这种变化反映了A中央集权的强化 B君主专制的膨胀C监察制度的弱化 D谏议制度的消亡【答案】A考点:中央集权的强化。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从两级地方行政机构到四级地方行政机构、从郡县长官权力较大到地方事权分化,所反映的共同的本质问题是中央集权的强化。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4. 官话报曾经是北京各报中最反对共和支持清廷的报纸,但1912年1月4日该报的社论完全改变了立场,敦促清帝接受必不可免的事情并逊位。这表明A“预备立宪”破产 B共和思想影响扩大 C清朝统治覆灭 D封建思想统治地位动摇【答案】B考点:辛亥革命。该题通过近代报刊的舆论导向反映政治内容的变化。主要大意是由原先的支持清廷变成支持共和,要求清帝退位。结合时间,根据史实,B项正确。15“共产党人这时在中国东南部进行活动,他们从民众中取得力量,并通过没收和分配大地产的有条不紊的政策,通过深入细致的宣传工作,从贫苦农民那里得到支持。”材料中的“这时”应指A国民大革命时期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答案】B考点: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根据材料的关键信息:“中国东南部”“没收和分配大地产”“贫苦农民”可知应该是国民大革命失败之后转战到井冈山,进行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结合所学即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选B。16戴高乐认为:“不应该单单从不同意识形态和不同制度的对抗这个角度来处理东西方之间的关系”。下列新中国外交方针政策可支持这一论断的是A另起炉灶 B一边倒C反对美帝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答案】D考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不应该不同意识形态和不同制度”等关键信息可知,新中国外交方针政策中超出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是1953年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所以答案选D。17. “(20世纪)80年代,人类刮起了一场巨大的求变之风80年代成为当代史的分界线。民主精神恢复了自信,开始广泛传播。”(保罗约翰逊在现代:从1919到xx年的世界)这场“求变之风”最终A加快了西方政治民主化进程 B壮大了国际社会主义力量 C实现了世界政治文明的统一 D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答案】D考点: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据材料可知:这场“求变之风”发生时间在80年代,其结果是“民主精神恢复了自信,开始广泛传播”(资本主义民主)所以可以断定这场“求变之风”就是20世纪80年代东欧和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剧变,其最终结果是导致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进而引起世界格局的变化,故选项D。18.南宋时徽州人均耕地15亩,元代降至4亩,明万历时22亩,清康熙时15亩。然而当地很多村落却在人均耕地面积大量减少的明清时期走向了鼎盛。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耕作方式改进,土地利用率提高 B商品经济发展,地域性商帮兴盛 C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城镇经济繁荣 D经济重心南移,徽州村落得到开发【答案】B考点:商业的发展。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南宋的“徽州”即明清时期的安徽,“人均耕地面积大量减少的明清时期走向了鼎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指的是明清时期徽商的崛起,故答案为B项;耕作方式仍是铁犁牛耕,且项与题干信息无关,故项错误;城镇经济繁荣与题干中“村落”不符,故项错误;南宋时经济重心已经南移,故项排除。19. 明代一些名门望族的家训中出现以下说法:“男子要以治生为急,农工商贾之间务执一业”,“民家常业,不出农商”。这反映出 A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出现 B纲常礼教的愈趋严苛 C当时社会在抑商问题上有松动倾向 D农耕经济衰退导致人们就业艰难【答案】C考点:重农抑商政策。该题为材料型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的信息提取和分析理解能力。题中的载体为名门望族的家训,但内容上已经把农商看作同等重要的地位了,所以C项的表述较为贴合题意。20.西方新航路开辟与中国开通的“海上丝绸之路”两者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改变了世界贸易的格局 B刺激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C促进了区域文明的交流 D加速了殖民扩张的进程【答案】C考点: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改变了世界贸易的格局、刺激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殖民扩张的加速的是开辟新航路,两者相同的是促进了区域文明的交流。“海上丝绸之路”对商品经济和世界贸易的改变有限,主要因为是其经济基础是封建经济。21.法国米歇尔博德在资本主义史中认为:西方历史上的所谓“地理的发现”,使历史进入了双重的结合。这里“双重的结合”主要是指A商业革命与价格革命 B商品贸易与殖民掠夺C资本输出与世界市场 D民主扩展与科学传播【答案】B考点:地理大发现。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理的发现”是指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开辟后使历史进入了双重的结合就是指商品贸易与殖民掠夺。所以答案选D。22.16世纪的一位英国人曾说过,以前的农民及其一家都睡在地板上,厨房里仅有一两口锅;而到16世纪末,一位农夫可能拥有“在橱柜里摆有一套精致的锡铅合金餐具,三四张羽绒床,好几套床罩和挂毯,一个印制的盐罐,一罐酒以及一打羹匙。”这一现象说明A工业化推动了农业的商品化B世界性的贸易体系开始形成 C商贸中心转移推动了英国经济快速发展D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答案】C考点:英国的崛起。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信息反映了16世纪以后英国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提高,这说明16世纪以后英国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故C项正确; A、B、D三项与题干时间16世纪不符,故排除。23.1651年英国颁布航海条例,规定凡是出入英国或英国殖民地的货物都必须由英国船载运。1854年英国废除了这一条例。这一变化表明 A工业革命促进了自由贸易 B议会改革完善了民主政治 C英国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 D贸易中心转到大西洋沿岸【答案】A考点:本题主要考查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从内容上看,航海条例是要保护英国工业;而到1854年,英国已经完成工业革命,英国在工业占有了绝对优势,废除了这一条例更有利于英国开拓市场,故A项正确;这两次不同的决定都由议会做出,不能体现出民主政治完善,故B项错误;英国在18世纪下半期就已经确立殖民霸权,时间上不对应,故C项错误;贸易中心转到大西洋沿岸是在新航路开辟后,故D项错误。38(28分)宪政是以宪法为中心的民主政治,即民主与法治结合的政权组织形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尽管宪政产生的历史条件、生长的社会环境有很大不同,宪政的具体模式和实现机制可以千差万别,但宪政的核心理念与价值却是一以贯之的。鸦片战争的狂风骤雨,深深动摇了古老帝国的根基,也唤醒了天朝上国的迷梦。随着满清王朝政治危机的逐渐加深、军事外教的接连失败,以及传统文化的日渐式微与解体,救亡图存、富国强兵成为当时中华民族迫在眉睫的当务之急。宪政,这一西方的近代文明之物,被视为一剂救世良方开始登上中国的历史舞台,也由此拉开了宪政中国化的序幕。虽然宪政运动在近代中国潮声涛起、风起云涌,但却始终如雨打浮萍,命运多舛,终究未能在这块异地他乡安身立命,“宪政” 也由此成为中国社会一个未竟的话题。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宪政道路上的一次历史性转折。 苗连营世界宪政文明体系里的“中国色彩”(1)列举近代英美两国能体现“宪政核心理念与价值”的法律文件。分析西方国家“宪政的具体模式千差万别”的原因。(8分)(2)简述近代前期(18401919)实行宪政中国化的重大尝试。概述不利近代中国实现宪政的因素。(12分)(3)列举新中国建国初期为建立宪政颁布的主要法律文献。综合以上材料和问题,谈谈你对宪政的认识。(8分)【答案】(1)文件:英国权利法案、美国1787年宪法(4分,每点2分,错别字不给分)原因:资本主义发展水平的不同;各国国情、历史传统(历史条件、社会环境)的不同;建立宪政的途径不同;资产阶级力量强弱不同;思想启蒙的程度不一。(任答2点,4分)(2)尝试:1898年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兴起戊戌变法运动,旨在建立君主立宪制度,结果被已慈禧为代表的顽固派镇压;1901年后,清政府实行新政,预备立宪,结果成立皇族内阁,证明是场骗局;1911年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兴起辛亥革命运动,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但政权被袁世凯所窃取。(任答2点,给6分,事件、目的、结果各1分)因素:封建势力的阻碍;列强的侵略,民族危机深重;资本主义发展的落后;资产阶级力量的弱小;军阀混战,政局动荡;传统思想的根深蒂固。(任答3点,给6分)(3)文献:共同纲领;1954年宪法。(4分,每点2分)认识:宪政是人类历史发展的趋势;宪政要结合各国国情;思想启蒙师宪政的先导;追求宪政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任答2点给4分)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辛亥革命;1954年宪法。(1)第一小问文件结合英美两国先后确立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史实来列举即可,如英国权利法案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美国1787年宪法标志着民主共和制的确立。第二小问要进行多角度分析思考,可从经济上资本主义的发展程度,政治上资产阶级力量的强弱以及建立宪政的途径,思想上启蒙运动和本国文化传统的影响等方面来分析。(2)第一小问结合所学,抓住近代前期中国向西方学习政治制度,实行宪政的重要事件有戊戌变法、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辛亥革命,围绕这些历史事件来叙述即可。第二小问可从近代中国政治、经济、思想等角度来分析中国宪政的不利因素,如封建势力的阻碍;列强的侵略,民族危机深重;资本主义发展的落后;资产阶级力量的弱小;军阀混战,政局动荡;传统思想的根深蒂固。(3)第一小问结合所学可知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1954年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都推动新中国宪政建设;第二小问可从宪政具体模式的多样性,以及影响宪政实现的因素等角度来分析归纳即可。39. (24分)经济全球化,是全球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16、17世纪的“三角贸易”材料二:19世纪中后期英国海外贸易示意图材料三:世界贸易中的国家和地区所占份额示意图(1)结合材料分析“三角贸易”的影响。(6分)同时期的中国奉行什么对外贸易政策?(2分)并由此造成了什么深远影响?(4分)(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贸易局面形成的原因。(6分)(3)据材料三,指出“其他工业国”贸易份额减少的原因?(4分)(4)材料三中,中国为“亚洲发展中国家”所占份额增长作出贡献。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贸易增长的主要原因。(2分)【答案】(1)影响:对欧洲:促进了资本积累(资本主义发展)。对非洲:损失和灾难。对美洲:开发和灾难。(6分)贸易政策:闭关锁国(抑商)(2分);影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导致近代落后于世界潮流。(4分)(2)原因:政治: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经济:进行了工业革命;思想:奉行自由主义;军事:坚船利炮;(任答3点得6分,共6分)(3)70年代资本主义工业国经济“滞胀”;亚洲经济崛起;经济全球化影响(任答2点得4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最高不超过4分)(4)改革开放。(2分)考点:“三角贸易”;古代中国的闭关锁国政策;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等。(1)材料一的“三角贸易”即欧洲早期殖民扩张,它的影响可分“三角”区域回答,即对欧洲、对非洲、对美洲的影响,不仅要简明扼要,还要辩证看待、分清主次;同时期(16、17世纪)的中国即明末清初的中国,贸易政策是闭关销国(“海禁”)政策,其深远影响必须从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角度回答。(2)材料二“19世纪中后期英国海外贸易示意图”反映的是英国工业革命完成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的情况,英国这一“世界工厂”国家把亚非拉作为其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其原因可从政治制度、生产力水平、经济思想、军事技术等多角度分析。(3)材料三的两幅图比较,美国、俄罗斯、东欧、中东变化不明显;非洲、拉美下降显著;亚洲发展中国家、日本增长明显;再联系图中时间1965年、1995年,可综合归纳为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滞胀”的冲击、亚洲的崛起、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等,言之有理即可。(4)材料三所反映的20世纪中后期,中国为“亚洲发展中国家”所占份额增长作出重大贡献,中国贸易增长显著的主要原因,应该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上去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