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政治《经济生活》知识梳理.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165554 上传时间:2019-12-06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8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政治《经济生活》知识梳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9-2020年高中政治《经济生活》知识梳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9-2020年高中政治《经济生活》知识梳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政治经济生活知识梳理 单元一(币价消)第一课 货币(本、职、纸) 第一框、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重点难点】 1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一般等价物它在市场上可以和“一切”商品交换。它可以表现“一切”商品的价值。货币与一般等价物的关系。只有当贵金属金银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时,货币才出现。充当货币的商品有四个特征:价值大;易于分割;易于保存;便于携带。马克思名言“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从货币发展的历史和金银具有的优点两个角度分析这话的。 2货币的基本职能是本课重点。首先强调“基本”,是指货币产生时,货币就具有了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种职能。后来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又衍生出了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的职能。 3认识纸币(1)纸币是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任何单位和个人不能私自制造纸币。在我国,只有中国人民银行才有权发行人民币。特点是成本低易保管携带运输。纸币成了世界各国普遍使用的货币。(2)纸币的发行,是以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为基础,假币充斥市场,严重破坏金融秩序,国家必依法严惩。第二框、信用工具和外汇 【重点难点】 1.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服务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理解时要注意三个问题。(区分外汇和外币。(1)二者是既相联系,又有区别。(2)外汇包含外币,但外汇不等于就是外币,外汇中还包括其他内容,外汇的主要内容是外币支付凭证。(3)外汇包括外币,但外币并非都是外汇。通常情况下,只有可以自由兑换的外币才是外汇,因为外汇的实质是国际支付手段,如果某种货币不能自由兑换,它就不能成为国际支付手段。)汇率是两种货币之间兑换的比率,又被称为汇价。我国通常采用100单位外币作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量的人民币。如果100单位外币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 2.分析点拨:在近年来世界经济普遍不景气的大背景下,西方国家叫喊由于人民币汇率偏低,造成中国货过于便宜,商品大量出口,对这些国家的经济产生了冲击。世界上许多国家都纷纷加入了逼迫人民币升值的行列。(1)一国货币升值后,有四个好处:同量货币比以前换取更多的他国货币,买到更多的他国商品。同时,这种货币的信誉及这个国家的经济地位也将随之提高。尽管有这些好处,但一般讲,不到万不得已,任何国家都不会将其货币升值,因为这会给一个国家带来一些严重的后果。如:货币升值后,出口商品价格随之提高,进口商品价格相应降低,这会导致出口减少,进口增加,对国际收支产生不利的影响。货币升值,使一国的对外贸易环境恶化,造成国内生产下降,失业增加,国内矛盾加剧。本国货币的升值,使这个国家的外汇储备或从外国调回的资金,折算成本国货币计算,也相应减少。因此总体说,货币的升值,对一个国家来说,有利有弊。西方发达国家,一般都不轻易将本国货币升值。(2)中国政府关于人民币汇率问题的态度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不仅有利于中国经济和金融持续稳定发展,而且也有利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和金融稳定发展。从根本上说,也有利于世界经济和金融的稳定发展。第二课 多变的价格(影价、价影) 第一框 影响价格的因素 【重点难点】影响价格的决定性因素 1、影响价格有哪些因素:决、直、间(1)决定因素:虽然价格的变动受到供求的影响,但价格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商品的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2)直接因素:供求(供过于求价跌、供不应求价涨)(3)间接因素: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政策、文化(4)“物以稀为贵”的现象与“货多不值钱”的现象影响价格的因素很多,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商品的供求影响商品的价格:当供不应求时,商品价格上升,出现“物以稀为贵”的现象;当供过于求时,商品价格下跌,出现“货多不值钱”的现象。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2、价值与价格、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关系价值决定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处于有利地位;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处于不利地位。 3、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4社会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商品数量、价值总量的关系 左单右总,上社下个。时率相反,内反外正。左下右上无关 第二框题 价格变动的影响 【重点难点】价格的变化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1.价格的变化对生活的影响有哪些?(为叙述方便可用A商品B商品来解释),影响需求量变化。价格升,减少购买;价格降,增加购买。(需求法则:价需反向),影响不同消费品。对生活必需品影响不大;对高档品影响较大。(弹性理论),对替代品的影响:若A和B是替代品,A价升,A需求减少B需求增加;A格降,A需求增则B需求减。,对互补品的影响:若A和B是互补品,A价升,A需求减少B需求也减少;A价降,AB需求都一同增加。 另外特殊情况下是价升供需增(某个时期物以稀为贵的现象) 2价格对生产经营者的影响(1)调节产量。某商品价降,生产者获利少,会压缩生产规模,减少产量;某商品价涨,生产者获利增加,会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量。(2)调节生产要素投入。为了生产产品,生产者投入一定数量的人财物。当一些生产要素之间可以相互替代时,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哪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下降,生产者就会增加这种要素的使用量;哪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上升,生产者就会减少这种要素的使用量。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重要体现。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影消主因)第一框 消费及其类型 【重点难点】影响消费的因素;贷款消费 1.影响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居民的收入。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其他条件不变,人们当前可支配收入越多,对商品和服务的消费总量越大.收入增长较快的时期,消费增长也较快;反之,当收入增长速度下降时,消费增幅也下降.所以要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必须保持经济稳增长,增加居民收入.居民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收入,而且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对于未来收入,如果人们有非常乐观的预期,那么预支将来收入的可能性就会加大;反之,必须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的(收入差距)大小有密切的联系。人们的(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 ) ;反之,(收入差距)缩小,会使总体消费水平提高。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例。它减小,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 2.消费类型(1)按交易方式:钱货两清消费、贷款消费、租赁消费 (2)按消费目的: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享受资料消费 第二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重点难点】1.树立正确消费观;2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消费心理对消费行为的影响 1、人们的消费行为受(消费心理)的影响。这些消费心理主要有:消费心理的表现具体特征评价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跟风追随(大流),从众追随(潮流)。盲目从众不可取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过分追求与众不同、标新立异的效果。不值得提倡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受攀比心理影响,是一种“炫耀心理”消费心理不健康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讲究(实惠),根据(需要)选择商品。理智的消费 2、做理智的消费者,就是要践行以下四项原则:P2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单元二(生企;投理)第四课 生产与经济制度 (生决:对方质动);(消反:拉导带创);公主多发; 第一框、发展生产满足消费 【重点难点】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方式、质量和水平、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对生产调整升级起导向作用;新消费热点带动一个产业出现成长;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质量和积极性。 3社会再生产过程四环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相互联系。生产起决定作用,分配交换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消费是最终目的和动力。 4大力发展生产力原因:(1)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增长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社会生产之间矛盾。(2)为解决这矛盾必须坚持解放发展社会生产力,这是基本要求。意义: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1)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2)才能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的状态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赶超发达国家,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3)才能不断增强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措施:(1)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抓住经济建设中心;(2)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3)必须坚持改革开放,通过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各项基本制度。第二框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重点难点】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1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2国有经济指由社会全体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以国家所有形式存在)的公有制形式。 3国有经济作用:(1)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2)掌握国家经济命脉,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3)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对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增加我国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有关键作用。 4集体经济是由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公有制经济。它是我国农村经济的主要形式,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5混合所有制经济,是不同所有制经济按一定原则实行联合生产或经营的经济形式。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份集体成份都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6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体现 :(1)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2)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主导作用体现在控制力上(控方向态势能力;占支配地位)。 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7非公有制经济主要类型: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个体经济由劳动者个人或家庭占有生产资料,从事人体劳动和经营。私营经济以生产资料私有和雇佣劳动为基础,以取得利润为目的。外资经济是指外国投资者和港澳台投资者根据我国法律法规在我国大陆设立的独资企业及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中的外商投资部分。 8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意义:适合社会主义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符合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实践证明,它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必须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第五课 企业与劳动者(企业成功因素;劳者权义;维权依途)第一框 企业的经营 【重点难点】对比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份有限公司的异同点;公司的经营(重点)关键是三个决定因素。(1)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是国民经济的细胞。企业是以赢利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济组织。人们消费的商品和服务,主要是由企业提供的。根据所有制的特点,企业可分为国有、集体、私营及混合所有制企业,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微观主体。其中,国有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发挥主导作用。(2)公司制是现代企业主要的典型的组织形式。公司是依法设立的,全部资本由股东出资,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成立公司必须按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的规定,办理一定登记手续,取得法律上的承认。公司从事经营活动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诚实守信,接受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监督,承担社会责任。(3)有限责任公司:由50人以下股东出资设立,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人民币3万。股东以货币出资,也可以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作价出资。股东以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股份有限公司:全部资本分为等额股份,股东以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法。有2人以上200人以下为发起人,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人民币500万。(4)公司的机构由三个部分组成:决策、执行、监督。其中股东大会及其选出的董事会是公司的决策机构,处理公司的重大经营管理事宜。总经理及其助手组成公司的执行机构,负责公司的日常经营。监事会是公司的监督机构,对董事会和经理的工作进行监督。它们之间权责明确、互相制衡,可有效提高效率和管理的科学性,使公司的发展具有充分的活力。公司制优点:独立法人地位、有限责任制度、科学管理结构。(5)、企业经营的直接目的是利润。利润表现为企业的经营收入与生产经营成本之间的差额。一个公司能否经营成功,取决于很多因素:企业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学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企业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那些经营管理不善的企业会被兼并或面临破产。第二框 新时代的劳动者 【重点难点】(1)树立正确择业观(重点)(2)劳动合同(3)劳动者维护自身权益的依据和途径(1)劳动和就业。劳动是劳动者的脑力体力支出,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活动。 就业的意义:就业是民生之本,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就业使得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劳动者的就业,有利于其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精神境界,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为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党和政府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制定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就业方针: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 正确的择业观的内容:树立自主择业观,据个人兴趣、专长和条件,自主选择。竞争就业观,通过劳动力市场竞争,自主择业。职业平等观,各种正当职业,都是社会所必需,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多种方式就业观,现代市场经济和信息技术导致就业形式多样化。(2)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实现和维护劳动者权益,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党和政府在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多渠道扩大就业的同时,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劳动法规定劳动者享有的各项权利,是保障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前提,是充分调动和发挥劳动者积极性、创造性的保证。我国劳动者享有的权利包括: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技能培训、享受社会保险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劳动者享受权利,是以履行劳动者义务为前提。自觉地履行劳动者的义务,是获得权利维护权利的基础。a我国实行劳动合同制度,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b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犯时,维护途径: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第六课 投资理财的选择:储,股,债(国金企),保 第一框 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 【重点难点】存款储蓄。我国的商业银行:含义和类型、主要业务 1、储蓄存款,是指个人将属于其所有的 人民币或外币 存入储蓄机构,储蓄机构开具凭证,个人依据凭证可以支取存款的 本金和利息 ,储蓄机构依照规定支付存款 本金和利息 的活动。我国的储蓄机构主要是 各商业银行。 2、储蓄存款都能获取利息。存款利息是银行因为使用储户存款面支付的报酬,是存款本金的增值部分。存款利息计算公式为: 存款利息=本金利息率存款期限 。 3、目前我国的储蓄主要有 活期储蓄 和 定期储蓄 两大类。活期储蓄是储户可以随时存入和提取、不规定存期、存款的金额和次数不受限制的储蓄方式。定期储蓄是事先约定期限、存入后不到期一般不得提前支取的储蓄方式。存期越短利息率越低;存期越长利息率越高。 4、作为投资对象,活期储蓄流动性强,灵活方便,适合个人日常生活待用资金的存储,但收益低。定期储蓄流动性较差,收益高于活期储蓄,但一般低于债券和股票。银行的信用比较高,储蓄存款比较安全,风险较低,但也存在通货膨胀情况下存款贬值及定期存款提前支取而损失利息的风险。 5、商业银行是指经营 吸收公众存款 、 发放货款 、 办理结算 等业务,并以 利润 为主要经营目标的 金融机构 。我国金融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 我国商业银行以国家控股银行为主体 6、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存款业务(基础)、货款业务(利润的主要来源)、结算业务。此外,商业银行还为我们提供债券买卖及兑付、代理买卖外汇、代理保险、提供保管箱等业务。 7、存款业务是商业银行以一定的利率和期限,向社会吸收资金,并且按规定还本付息的业务。没有存款就没有足够的资金和基础开展其它业务,就没有商业银行。 8、贷款是指商业银行以一定的利率和期限向借款人提供货币资金,并要求偿还本金和利息的行为。从贷款对象看,主要有工商业贷款和消费贷款。前者是发放给工商企业的贷款;后者是对消费者个人发放的,用于购买住房、汽车等耐用消费品。贷款时,银行要评估借款人的信用状况,根据评估的结果决定是否发放贷款。 9、结算业务是商业银行为社会经济活动中发生的货币收支提供手段与工具的服务。银行对此收取一定服务费用。第二框题 股票、债券和保险 【重点难点】股票:性质、股票的收入;债券:含义、种类、债券和股票的异同;保险:含义、分类; 1、股份有限公司筹集资金的方式有: 从银行货款 , 发行股票 , 发行公司债券 等。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在筹集资本时向出资人出具的 股份凭证 ,代表其对股份公司的所有权。它包括:参加股东大会、投票表决、参与 公司的重大决策 、收取 股息或分享红利 等权利。股票收入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股息或红利收入;另一部分是:股价上升带来的差价 。股票是一种高风险的投资方式,因为股票价格的波动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投资风险也越大。 2、股票市场的建立和发展,对促进 资金融通 ,提高 资金使用效率 ,推动 企业改革和发展 ,具有重要意义。 3、债券是一种 债务证书 ,即 筹资者给投资者 的债务凭证,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约定的利息,并到期偿还本金 。一般来说组成债券的要素主要由期限、面值、利率、偿还方式组成目前在我国,根据 发行者 不同,债券可分为 国债 、 金融债券 和 企业债券 。 4、国债是一种政府债券,是中央政府向投资者出具的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利息和到期还本金的债务凭证。由于国债以中央政府的信誉为担保、以税收作为还本付息的保证,因此风险小。国债利率较其他债券低,但一般高于相同期限的银行储蓄存款利率。 5、金融债券是由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发行的债券。金融债券与企业债券相比,违约风险较小。其利率低于一般企业债券,但高于风险更小的国债和银行储蓄存款。 6、企业债券是企业依照法定程序发行,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债券。企业以自身经营利润作为还本付息的保证,是一种风险较大的债券。企业债券利率通常高于国债和金融债券。可以上市交易的债券具有较好的流通性。 7、商业保险,是指 投保人 根据合同约定,向 保险人 支付保险费,保险人 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 财产损失 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行为。 8、只有依法设立的保险公司才能经营保险业务,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得经营保险业务。保险分为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两大类。投保人和保险人应但遵循公平互利、协商一致、自愿订立的原则,订立保险合同。表1、债券股票不同点性质不同债务,限期偿还入股凭证,是投入公司的资金的所有权证书受益权不同定期收取利息为条件,其安全性比股票大取得股息和红利,经营状况好坏决定着股票的效益偿还方法不同明确的付息期限,必须到期偿还本金股金不能退股,只能出卖股票相同点都是有价证券(对投资者来说)都是集资手段(对集资者来说)都是能获得一定收益的金融资产(对于投资者来说)都可以买卖,都是一种投资行为 储蓄、债券、股票、保险四种投资方式的关系比较内容储蓄债券 股票保险区别性质不同信用行为债务证书入股凭证、所有权证书针对风险本身的投资方式受益权不同利息利息股息和红利风险保障偿还方法不同按约定存款方式获得定期还本付息股金不能退,只能出卖股票按合同约定,由保险公司理赔流动性低高最高低收益性较低较高最高具体分析风险性低较低最高最低联系都是个人投资行为,都能给投资者带来一定的利益,都有利于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 表2、政府债券(政府公债)金融债券公司债券(企业债券)不同点发行单位不同各级政府(主要是财政部门)银行(主要是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公司作用不同国家筹措资金,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工具之一为商业银行筹集资金为筹措长期资金、扩充生产设备特点不同收益率(利率)公司债券金融债券政府债券银行存款安全性政府债券银行存款金融债券公司债券股票风险股票公司债券金融债券银行存款政府债券流通性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公司债券银行存款相同点都是一种债务都以定期收取利息为条件,到期都要偿还本金都可以进行买卖、抵押和转让 表3、商业保险储蓄不同点性 质 把分散的社会资金集中起来,用以补偿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造成损失的一项措施个人将合法拥有的、暂时不用的货币存入银行或信用合作社等信用机构,当存款到期或客户随时兑付时,由信用机构保证支付利息和归还本金的一种信用行为本 质获得的是遇险后的补偿收益获得的是利息收益收益条件有先决条件,必须是遇到一定损害,才能得到补偿没有先决条件,到期就收取利息作 用 主要是为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保障主要是为国家建设积累资金办理机构保险公司银行、信用社、邮局、储蓄所相同点都是一种投资行为,都有一定风险形式上都是个人先支付一定现金,而一段时间后收益 都由公民个人意愿决定其合法权益都受到法律保护 都对国家和个人有重要作用单元三(个分财分)第七课个人收入分配(劳主多分;公分;效前公保)第一框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重点难点】 全面理解按劳分配。重点理解按生产要素分配 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分配制度。(含义)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它在基本内容要求是: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为什么)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意义)实行按劳分配,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与自己付出的劳动数量、质量直接联系在一起,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复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根本否定以往几千年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公有制在我国国民经济占主体地位,决定了按劳分配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包括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意义)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这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第二框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重点难点】效率与公平的含义;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误区知识分析 、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个人先富起来是否违背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原则?不仅不违背,相反,是整个社会走向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共同富裕不是同时也不是同步富裕,发挥示范作用,带动其他地区最终共同富裕。 、收入分配中兼顾公平就是要消除收入差距吗? 分配公平不是要消除收入差距,而是要求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将差距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借口兼顾公平而消除收入差距,必然陷入平均主义,实质也是分配不公的表现。 1.社会公平含义:收入分配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本内容。要求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与平均主义有根本区别。社会公平意义:公平收入分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 2.实现社会公平的分配格局61-62(1)一个制度保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2)两个重要举措: 实现社会公平的一个重要举措(两比重两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意义)这有利于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分配关系,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也有利于合理调整投资与消费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 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是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要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3.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62-63(1)效率指经济活动中产出与投入的比率。(2)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另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3)有矛盾:分别强调不同方面(4)如何处理:?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要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同时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既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也要提倡奉献精神;鼓励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朝共同富裕方向前进。第八课 财政与税收(财源财因财用)第一框 国家财政 【重点难点】 1关于财政收入:财政收入的具体渠道有税、利、债、费四种来源,是从学术理论规范上讲的,而在实际生活中所说的财政收入不包括债务收入。 2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做蛋糕与分蛋糕 (1)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要保持国家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就必须加快经济发展,增加社会财富,把“蛋糕”做大。 (2)国家的分配政策对国家财政收入也有影响: 如财政收入过多,会直接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不利于企业生产的发展,也会直接减少个人的购买力,不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影响群众的积极性,最终都将对财政收入的增加产生不利影响。 如财政收入太少,将直接影响国家职能的发挥,降低财政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和调控力度,最终也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和个人收入的增加。在分配中还要把“蛋糕”切好。 3财政收支平衡:(1)若财政收大于支,节余过多,意味着财政资金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国家职能没得到充分体现,这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会产生不利影响。 (2)财政收支略有节余也未必是财政运行的最佳状态,如果连年节余,累计起来就会形成大量节余,对国民经济发展同样不利。我国财政收支平衡的要求之所以定位于“略有节余”,是从一个较长期限来考虑的,经济运行过程中还客观地存在着财政赤字的实际情况。可见,财政运行的最佳状态应该是在一个较长期限内追求收支相抵这个理想的结果。(3)若财政支出大于收入,即财政赤字,就意味着财政支出要部分依靠借债来维持。当然,略有赤字也应视为财政收支大体平衡。如果年年都略有赤字,累积起来也不是好事。 (4)当前国家扩大财政赤字不会导致通货膨胀 : 扩大财政赤字是我国政府针对通货紧缩问题实施对经济宏观调控的非常之举。 在通常情况下,靠扩大财政赤字搞建设,会引发通货膨胀,这在我国历史上也有过多次教训。 在当前的特定条件下,发生这种危险的可能不大。理由有三:一是现在银行储蓄存款比较多,国家通过财政债券将一部分储蓄转化为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不会导致银行过量发行货币而造成通货膨胀情况的发生;二是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工业消费品和生产资料市场供应充裕,物价比较稳定,适度扩大一些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是在国民经济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三是我国的财政赤字均低于国际警戒线。所以我国目前出现的财政赤字,不会导致通货膨胀。 4国家财政在经济生活中发挥着巨大作用。(1)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2)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3)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经济平稳运行要求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保持基本平衡,避免出现大起大落。在经济增长滞缓、经济运行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时,政府可以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减少税收,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反之,在经济过热、物价上涨、经济运行主要受供给能力制约时,政府可以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通过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抑制总需求,稳定物价,给经济“降温” 第二框 征税和纳税 1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税收的特征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这是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主要标志。税收三个基本特征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强制性是无偿性的保障,强制性无偿性又决定税收必须有固定性,如果随意征收没有标准会造成经济秩序混乱。 2目前我国税收分为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财产税和行为税五大类。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是影响很大的两个税种。增值税是以生产经营中的增值额为征税对象的一种税。增值税只对增值额征税,这就避免重复征税防止偷漏税。个人所得税是国家对个人所得征收的一种税,这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3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 4每个公民在享受国家提供的各种服务的同时,必须承担义务,自觉诚信纳税。 5违反税法的行为有偷税、欠税、骗税、抗税 单元四(市配宏调;科发快发;全球对外)第九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配宏调)第一框 市场配置资源 【重点难点】(1)、市场配置资源:在市场经济中,市场配置资源主要是通过市场上价格、供求、竞争等因素的相互作用进行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产经营者是以牟利为目的的经济主体,而价格是灵敏的市场信号,反映供求关系。生产经营者通过观察价格了解市场供求行情,合理安排生产活动,使劳动力和生产活动由供过于求的行业流入供不应求的行业,实现不同行业间的合理配置。市场在竞争中实现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哪个企业生产条件好,技术先进,管理科学,劳动生产率高,生产成本低,哪个企业获利就多。因此,同部门同行业间必然存在竞争。同部门内资金、技术劳动力通过市场竞争流向经营好效益好的企业,从而使资源达到同一部门同一行业内的优化配置。(2)、易混易错点:“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要以国家宏观调控为基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但也需要国家宏观调控的调节,这样才能克服市场调节的局限性,实现经济的良性运行。(一)、市场调节(1)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资源配置主要有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在现代商品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主要靠市场的调节作用实现的。(2)市场经济的含义: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到决定性作用的经济。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市场配置资源主要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来进行。市场中就象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引导着商品生产者经营者,调节人、财、物在全社会的配置。(二)、市场秩序(1)、市场经济的运行需要市场秩序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竞争应有相应的规则,只有具备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市场才能合理配置资源。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市场规则来维护。(2)、市场规则 市场规则的形式:法律法规:如反不正当竞争法食品安全法;行业规范:如企业诚信经营自律守则;市场道德规范:市场交易行为必须自愿、平等、公平、诚实守信等。市场规则的内容:准入、竞争、交易(3)、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要切实加强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建设,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三)、市场调节的局限性(1)、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 有它解决不了的国防、治安、消防等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 有不让市场调节的领域如枪支、危险品、麻醉品等(2)、市场调节的弊端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 市场调节具有盲目性。 市场调节具有滞后性。第二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点难点】对宏观调控的理解的几个误区。(1)、实施宏观调控就是靠行政手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应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发挥各种宏观调控手段的总体职能。(2)、只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才有宏观调控。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也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它与社会主义国家的不同在于效果上的差别,而不是有与无的问题。(3)、加强宏观调控,就不能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作用。国家的宏观调控是建立在发挥市场基础性作用基础上的,同时又是对市场秩序的弥补。(4)、加强宏观调控要以宏观调控为基础配置资源。市场经济条件下只能以市场为基础配置资源,加强宏观调控也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1)、社市与资市的共同点:两者都是市场经济,都有市场经济的共性即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和开放性。(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鲜明特征、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它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二)、加强宏观调控(1)、必要性:可以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这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社会主义公有制和共同富裕要求国家必须发挥宏观调控职能。(2)、宏观调控: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3)我国宏观调控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和保持国际收支平衡等。(4)、我国宏观调控的手段 经济手段 法律手段 行政手段 第十课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成就(科发快发)第一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经济新要求:(1)经济持续健康发展。(2)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3)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第二框、围绕主题 抓住主线 【重点难点】 如何围绕主题科学发展,抓住主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误区:*GDP是衡量经常增长与政绩的唯一指标。错,不能做唯一的衡量指标更不能作为政绩的考核唯一指标片面追求经济快速增长会带来很多社会问题。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就是经济增长。错,是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1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2科学发展观的内容及要求:(1)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第一要义。要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形成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发展方式和体制机制。(2)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立场。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不断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3)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基本要求。要全面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4)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统筹兼顾作为根本方法。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各方面利益关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3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要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和效益上来,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拉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要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必须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第十一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全球对外) 第一框 面对经济全球化(一)经济全球化 1、经济全球化是指 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是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 2、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有力的载体。全球化的经营方式大大促进了资金、技术、人力、商品等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推动了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3、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它又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4、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发达国家具有经济和科学的优势,掌握着推动全球化趋势现代信息技术,主导着世界市场的发展,左右着国际经济的“游戏规则”,这种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两极分化更加严重。一边是发达国家财富的不断积累,一边是发展中国家贫困的不断加剧。 5、对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我们应当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勇敢地迎接挑战。【重点难点】1.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及影响。 2.经济全球化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及我们的应对态度(重点和难点)应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实质。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经济运动。一是发达国家具有经济和科技上的优势;二是发达国家掌握现代信息技术;三是发达国家在世界经济市场上占主导地位;四是发达国家左右国际经济交往的游戏规则。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影响。表现在:1、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 2、是促进了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3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表现在:1、使世界贫富分化更加严重; 2、使世界经济更加不稳定,尤其是冲击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应对的态度:因为经济全球化的主导者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所以它对发达国家是利大于弊。对发展中国家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是一把“双刃剑”。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正确的态度不是反对经济全球化,而是要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迎接挑战。第二框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重点难点】世贸组织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如何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关于“走出去”战略概念的内涵。直接含义是我国企业到境外去投资办厂。从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的角度看,其内涵包括:(1)发展对外投资。首先以实物投入为主,着重开展散件组装和加工贸易,克服国内投资场所不足的障碍,增加投资效益。通过发展对外投资,逐步形成我们自己的一批有实力的跨国公司和著名品牌。(2)扩大外贸出口。以投资带动我们的技术、设备、产品和服务的出口,改变以往主要依赖产品贸易出口的模式。(3)转移生产能力。通过对外投资,向国外转移一部分我国明显过剩的生产能力,缓解国内市场上“窝里斗”造成的资源浪费,腾出必要资源和空间,推进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4)利用境外外资。我国企业通过在东道国的合资合作,在当地利用“间接、直接和政策性融资”。(5)利用境外资源。通过境外投资,积极参与全球资源分配,获取或直接利用当地资源,缓解我国资源短缺对经济发展的制约。 (一)对外开放的新阶段 1、世界三大经济组织世界贸易组织、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贸组织成立于1995年1月1日,世贸组织的作用:积极组织多边谈判;为国际贸易制定一系列基本原则和协定,为成员国提供解决贸易摩擦和冲突的场所。 2、世贸组织的基本原则:非歧视原则、透明度原则、自由贸易原则与公平竞争原则。 最重要的是非歧视原则,包括最惠国待遇原则与国民待遇原则。 3、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的影响加入世贸组织,是我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战略决策,标志着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我国紧紧抓住加入世贸组织带来的机遇,积极应对新的冲击和挑战,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赢得了良好的国际环境,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健全,推动了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提高,带动了国内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提高了人民群众收入与生活水平。实践证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战略决策是完全正确的。 (二)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1、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作出了对外开放的重大决策,对外开放成为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2、对外开放的格局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这一格局的形成,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3、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措施(1)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我们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2)要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发展服务贸易。提高利用外资综合优势和总体效益,推动引资、引技、引智有机结合。(3)实施“走出去”战略是我国对外开放新阶段的重大举措。“走出去”是指通过到境外投资办厂、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输出等各种形式,与其它国家进行经济技术合作。我们要加快“走出去”步伐,增强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培育一批世界水平的跨国公司。(4)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必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必须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是立足于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实行对外开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