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二语文4月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164136 上传时间:2019-12-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二语文4月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二语文4月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二语文4月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二语文4月教学质量检测试题(考试时间:120分钟 试卷分值:150分)一、基础文字运用(每小题3分,其中第9题4分,共28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溽暑(r )果脯(f ) 未雨绸缪(mu) 夙遭闵凶( mn )B畏葸(x ) 回溯(shu) 流觞曲水(shng) 雕栏玉砌(q)C赍发(j ) 逦迤(y) 得鱼忘筌(qun) 博闻强识(zh)D肖像(xio) 挑衅(xn) 锱铢必较(z) 佳肴美馔(zhun)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奉诏奔弛 过蒙拔擢 门衰祚薄 生当殒首B绳头微利 气息奄奄 人命微浅 珊珊可爱C长歌当哭 对诊下药 无所适从 物阜民丰D淡烟暮霭 矜持作态 黯然失色 皓皓之白3、依次在下列句子中横线上选填一组恰当的词语( )(1)我虽然力求_,使一切能有正确的证据,但是错误的窜入,还是不可避免的。(2)就某一种_的意义上来说,这可以算是正确的,这点以后再讨论。(3)这是决定地球上每一生物的现在和将来的命运,以及变异的_的。 A、严谨狭隘趋势 B、审慎狭窄趋势 C、审慎狭隘趋向 D、严谨狭窄趋向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这款吸顶灯,水晶的垂饰超显浪漫,而亮灯时的光也是神秘浪漫的紫色,给人冰清玉洁的美好印象,让家也更显得温馨浪漫了。B. 古代很多文人在官场失意后不再热心于功名,转而到山野求田问舍,过着惬意的隐居生活。C易中天教授起码在一己之力、一孔之见解读着传统文化,做着实实在在的具体工作,比那些大而无当的空头议论不知要强多少倍。D小村官之所以变成大硕鼠,原因其实并不复杂,一是土皇帝土霸王思维,二是家族意识,三是“村里的就是俺家的”,四是监督部门尸位素餐。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中国的剪纸起源于汉,到南北朝时期已相当精熟。然而真正繁盛起来,却是在清代中期以后,这是由于近代中国城市的发展。古老的剪纸多在乡间,。, ,。这些民间艺术家创作的目的在于建立自己的理想世界,在于为生活创造美好的形象。剪纸进入城市后,不仅市民情趣和生活理想渗入其中都是出自农家妇女之手雕镂更加细致,风格转向精巧,艺人也就不止于妇女了以剪子铰出为主,趣味质朴而且千家万户聚居在一起,相效成习,需求颇巨剪纸艺人为了省工,弃剪用刀,一刀多张A B C D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A、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B、颜色憔悴,形容槁枯。C、列坐其次。 D、发其志士之悲哉。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A、既来之,则安之。 B、且庸人尚羞之。C、秦人不暇自哀。 D、供其乏困。8、下列各句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君何以知燕王?A、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甚矣,汝之不惠!9、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4分)雾是由贴近地面空气层中大量水汽凝结成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悬浮体。出现雾时,空气中相对溫度大于95%,含水量一般为0.1 1克/立方来,形成人们的视觉障碍,一般情况下,水平能见距离低于1千米,而轻雾能见距离在1千米到10千米之间,給人朦胧飘渺的感觉。霾由空气中浓度较大、直径很小的烟、尘等颗粒组成,它们形成悬浮体弥漫于空中。 出现霾时,虽然没有沙尘暴、扬沙等恶劣天气现象,但大气混浊,空气相对湿度小于80%, 水平能见距离明显縮短,一般在10千米以下,給人不甚透明的感觉。概括雾和霾的不同点,要求:16字以内。(2分)(2)概括雾和雾的相同点,要求:16字以内。(2分) 二、文本类阅读(甲)论述文阅读(共1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共10分)近年来,“大数据”这个概念突然火爆起来,成为业界人士舌尖上滚烫的话题。所谓“大数据”,是指数据规模巨大,大到难以用我们传统信息处理技术合理撷取、管理、处理、整理。“大数据”概念是“信息”概念的3.0版,主要是对新媒体语境下信息爆炸情境的生动描述。 我们一直有这样的成见:信息是个好东西。对于人类社会而言,信息应该多多益善。这种想法是信息稀缺时代的产物。由于我们曾吃尽信息贫困和蒙昧的苦头,于是就拼命追逐信息、占有信息。我们甚至还固执地认为,占有的信息越多,就越好,越有力量。但是,在“大数据”时代,信息不再稀缺,这种成见就会受到冲击。信息的失速繁衍造成信息的严重过剩。当超载的信息逼近人们所能承受的极限值时,就会成为一种负担,我们会不堪重负。 信息的超速繁殖源自于信息技术的升级换代。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技术打开了信息所罗门的瓶子,数字化的信息失速狂奔,使人类主宰信息的能力远远落在后面。美国互联网数据中心指出,互联网上的数据每两年翻一番,目前世界上的90以上数据是近几年才产生的。xx年,数字存储信息占全球数据量的四分之一,另外四分之三的信息都存储在报纸、胶片、黑胶唱片和盒式磁带这类媒介上。xx年,只有7是存储在报纸、书籍、图片等媒介上的模拟数据,其余都是数字数据。到xx年,世界上存储的数据中,数字数据超过98。面对数字数据的大量扩容,我们只能望洋兴叹。“大数据”时代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是全方位的。这种影响究竟有多大,我们现在还无法预料。哈佛大学定量社会学研究所主任盖瑞金则以“一场革命”来形容大数据技术给学术、商业和政府管理等带来的变化,认为“大数据”时代会引爆一场“哥白尼式革命”:它改变的不仅仅是信息生产力,更是信息生产关系;不仅是知识生产和传播的内容,更是其生产与传播方式。我们此前的知识生产是印刷时代的产物。它是15世纪古登堡时代的延续。印刷革命引爆了人类社会知识生产与传播的“哥白尼式革命”,它使得知识的生产和传播突破了精英、贵族的垄断,开启了知识传播的大众时代,同时,也确立了“机械复制时代”的知识生产与传播方式。与印刷时代相比,互联网新媒体开启的“大数据”时代,则是一场更为深广的革命。在“大数据”时代,信息的生产与传播往往是呈几何级数式增长、病毒式传播。以互联网为代表的媒介技术颠覆了印刷时代的知识生产与传播方式。新媒体遍地开花,打破了传统知识主体对知识生产与传播的垄断。新媒体技术改写了静态、单向、线性的知识生产格局,改变了自上而下的知识传播模式,将知识的生产与传播抛入空前的不确定之中。在“大数据”时代,我们的知识生产若再固守印刷时代的知识车产理念,沿袭此前的知识生产方式,就会被远远地甩在时代后面。(节选自xx222文汇读书周报,有删改)10下列对“大数据时代”的特点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数据规模巨大,信息严重过剩,总量已超过了人们的承受极限值而成为社会的负担。B信息生产呈几何级数式增长、病毒式传播,信息传播方式不再是自上而下,而是相反。C精英与贵族的知识垄断被冲破,传统知识主体不再是唯一的知识生产者和传播者。D“机械复制时代”知识生产和传播方式被颠覆,呈动态、多向和空前的不确定性。11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人们在信息稀缺时代形成的占有信息越多越好、越有力量的认识,将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而改变。B人类主宰信息的能力远远落后于信息的产生,是因为信息技术的升级换代带来的数字化信息的失速狂奔。C从xx年数字存储信息占全球数据量的四分之一,到xx年超过98,说明了传统媒体正被新媒体取代。D将印刷革命和“大数据”时代称为“哥白尼式的革命”,表明了知识生产与传播的改变具有划时代的意义。12根据文意,写出如何应对“大数据”时代的两点建议。(4分)答: (乙)文本类阅读,完成1316题。(20分)雪野里的精灵李存葆东坡居士面对邈远天昊,曾浩叹“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我真正体会出这两句话的奥义,是在多次晋谒了一棵大巨树之后。那是莒县城西定林寺中的银杏树。它苍劲葱郁,主枝周逸旁出,状若硕大无朋的莲花。我第一次站在它下面时,顿被一种强大的生命光波所震慑,所征服,所溶解。它那腾游时空的气魄,吐纳古今的恢宏,剪裁春秋的博大,抽黄谢绿的顽强,都使我感到自己的渺小和卑微。后来,我又多次拜谒它,每每都会对苏轼的话产生新的感悟。它的前句喻生命的短暂如蜉蝣,后句指生命渺小如沧海一粟。人类虽然可以嘲笑“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但站在这棵古树前,仰望着无涯无际的时空,我们便会感到:在宇宙间,地球仅是一粒微尘,人生更如蜉蝣、朝菌,只不过俄尔一瞬,稍纵即逝。博大与渺小,久远与短暂,都是相对而言的。定林寺里的古银杏树无疑是一支巍峨峥嵘的生命进行曲。后来我在雪野中两次偶然所见,则又领略了弱小生命吟出的生的礼赞。那是七十年代末的一个暮冬,我到崂山顶峰的驻军观察所采访。大雪后的崂山,峰若玉雕,石似晶铸。我与哨长扶石踏雪,拽枝腾挪,来到一向阳处的山坳。这时,我猛然发现,向阳的竹林边,竟有柔草如茵,毛茸茸,青翠翠,密匝匝,在这银色的世界里,织出了一小片绿毯。哨长在这绿毯边沿旁的一巨石前,小心翼翼地用双手扒开雪层,并唤我过去观看。当我走至巨石下,呈现在我面前的竟是一片美妍的小花。小花一株株、一簇簇,攒攒挤挤,比肩争头。这些小花仅比米粒儿稍大,白的、紫的、蓝的、红的、黄的,五颜六色,星星点点。看到如此众多的小生命,坚忍不拔而又蓬蓬勃勃地活在这雪地里,我的眼睛被染得灿烂起来。我惊异地看着这些小生命,它们也仿佛睁着深情的眼睛凝望着我这些米粒般大小的生命,像是在告喻我:希冀、渴望、追恋、向往,是一切生命的本质。即使天冷了地冷了宇宙的一切都冷了,它们也会顽强地举起美的萌芽,决不肯把生命的蓬帆轻易降落。这些美的萌芽,是春的启明星,正在呼唤着春蕊的艳丽,春树的繁茂,春蚕的吐丝前年元宵节前夕,我应长白山林场友人之邀,曾到雪国一游。一日下午,我和友人在莽莽的安睡的一片杉林里漫游。蓦地,有几点蓝色的彩光在雪地里闪动,一下跃入我的眼帘,燃亮了我的双瞳。我趋前蹲下细瞧,竟是几朵蓝色的小花。这蓝色的小生命,由纤纤的细茎挑着,那吹弹得破的花萼,显得那样稚嫩和孱弱。这雪国中的蓝色小生命,纤细里充溢着坚韧,孱弱里蕴藏着刚强,微小里含纳着博大;这小小的生命里,也浸透着星的璀璨,月的妩媚,日的明丽。它们以小小的蓝色火焰与巨大的寒流搏击,它们以火热的心律终于鼓破了厚厚的冰窖,它们是这漫漫雪国里生命的精灵!友人告诉我,这蓝色的小花名叫“白头翁”。定林寺里的银杏树,崂山雪地里的小花小草,还有这雪国中的“白头翁”,都是造物主无与伦比的杰作,都是生命的奇观人们惯常喜爱吟咏参天的大树,喜爱聆听它们博大生命的浩歌。但浩歌是一种境界,寂寞也是一种境界。浩歌是夏的宣言与旗帜,寂寞则是春的预告和序曲。天无私覆,地无私载。对憧憬着春天却不能轰轰烈烈、大红大紫的众多的小花小草,谁也没有权利去有意或无意地践踏它们13文章把小花称作“雪野里的精灵”,意在表现小花的哪些特点?(4分)答: 14请赏析“看到如此众多的小生命,坚忍不拔而又蓬蓬勃勃地活在这雪地里,我的眼睛被染得灿烂起来”这句话。(4分)答: 15文章说“浩歌是一种境界,寂寞也是一种境界”。两种“境界”分别指什么?二者有何相同点?(6分)答: 16人类为什么会嘲笑“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作者认为人类怎样做才是正确的?(6分)答: 三、古诗文阅读(共26分) (甲)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0题(19分)浮生六记浪游记快沈复 余自粤东归来,有吴云客偕毛忆香、王星灿邀余游西山小静室,余适腕底无闲,嘱其先往。吴曰:“子能出城,明午当在山前水踏桥之来鹤庵相候。”余诺之。 越日,余独步出阊门,至山前,过水踏桥,循田睦而西。见一庵南向,门带清流,剥啄问之。应曰: “客何来?”余告之。笑曰:“此得云也,客不见匾额乎?来鹤己过矣!”余日:“自桥至此,未见有庵。”其人回指曰:“客不见土墙中森森多竹者,即是也。”余乃返,至墙下。小门深闭,门隙窥之,短篱曲径,绿竹猗猗,寂不闻人语声,叩之,亦无应者。一人过,曰:“墙穴有石,敲门具也.”余试连击,果有小沙弥出应。余即循径入,过小石桥,向西一折,始见山门,悬黑漆额,粉书“来鹤”二字,后有长跋,不暇细观。入门经韦陀殿,上下光洁,纤尘不染,知为好静室。忽见左廊又一小沙弥奉壶出,余大声呼问,即闻室内星灿笑曰:“何如?我谓三白决不失信也!”旋见云客出迎,曰“候君早膳,何来之迟?”一僧继其后,向余稽首,问知为竹逸和尚。入其室,仅小屋三椽,额曰“桂轩”,庭中双桂盛开。星灿、忆香群起嚷曰:“来迟罚三杯!”席上荤素精洁,酒则黄白俱备.余问曰:“公等游几处矣?”云客曰:“昨来已晚,今晨仅到得云、河亭耳。”欢饮良久。饭毕,仍自得云、河亭共游八九处,至华山而止。各有佳处,不能尽述。华山之顶有莲花峰,以时欲暮,期以后游。桂花之盛至此为最,就花下饮清茗一瓯。即乘山舆,径回来鹤。 桂轩之东,另有临洁小阁,己杯盘罗列。竹逸寡言静坐而好客善饮。始则折桂催花,继则每人一令,二鼓始罢。余曰:“今夜月色甚佳,即此酣卧,未免有负清光,何处得高旷地,一玩月色,庶不虚此良夜也?”竹逸曰:“放鹤亭可登也。”云客曰:“星灿抱得琴来,未闻绝调,到彼一弹何如?”乃偕往。但见一路霜林,月下长空,万籁俱寂。星灿弹梅花三弄,飘飘欲仙。忆香兴发,袖出铁笛,呜呜而吹之。云客曰:“今夜石湖看月者.谁能如吾辈之乐哉?”盖吾苏八月十八日石湖行春桥下,有看串月胜会,游船排挤,彻夜笙歌,名虽看月,实则挟伎哄饮而己。未几,月落霜寒,兴阑归卧。(有删节)注释沈复,字三白,江苏苏州人。剥啄,象声词,敲门声.此处意为“敲门”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余适腕底无闲 适:恰逢 B、门带清流 带:环绕C、袖出铁笛 袖:衣袖 D、兴阑归卧 阑:残尽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A、循田膛而西 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B、何来之迟 胡为乎惶惶欲何之C、叩之,亦无应者 常惠请其守者与俱D、实则挟伎哄饮而己 位卑则足羞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作者应友人之约去来鹤庵相聚,因路途不熟,误以得云庵为来鹤庵,在得云庵居者的指点下,最终得以与友人欢聚。B、来鹤庵墙内多竹,环境清幽,深闭的小门须用墙穴中的石头敲击方能使院内的人听见,此小门门额上粉书“来鹤”。C、竹逸和尚居处雅洁,其好客善饮,沉静少言,又与众人赏月听曲,可见其不拘泥于佛门的清规戒律,颇有生活情趣。D、众人同登放鹤亭,长空映月,从林披霜,万籁俱寂。星灿弹琴,忆香吹笛,这与作者家乡苏州的串月胜会其乐迥异。20、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以时欲暮,期以后游。桂花之盛至此为最,就花下饮清茗一瓯。(3分) (2)即此酣卧,未免有负清光,何处得高旷地,一玩月色,庶不虚此良夜也?(4分) (3)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3分) (乙)诗歌鉴赏(7分)半山春晚即事王安石春风取花去,酬我以清阴。翳翳陂路静,交交园屋深。床敷每小息,杖履或幽寻。惟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21请简要概括“半山春晚”的特点。(3分) 22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尾联的表现手法。(4分) (三)古诗文默写。(6分)2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1)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 。 (王勃滕王阁序)(2)青山隔送行, , 。(王实甫长亭送别)(3)李白蜀道难中“_,_”两句写山势高险,即便是善飞的黄鹤、轻捷的猿猴都很难越过。(4)垆边人似月,_。未老莫还乡,_。(韦庄菩萨蛮(其二)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要给母亲做一件漂亮的衣服,等我赚到钱以后要给母亲买好吃的,等我找到工作以后要让母亲坐趟飞机,等我成为富豪之后小时候我想为母亲做很多事每次结论都以“以后”结束但那时我不知道,其实没有“以后”。这是韩国总统李明博母亲一书中的一节。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可能都有过这样的心态:不仅对待亲人如此,对待一些事情也是这样。请以“没有以后”为标题,写一篇作文,体裁不限(除诗歌外),不少于800字。江山实验中学xx学年下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语文参考答案:1、C ( 闵 mn 溯s 肖xio 挑衅xn) 2、D 3、C4、D(A、冰清玉洁:象冰那样清净,象玉那样洁白。形容人心地纯洁,品行端正。出自汉代桓谭新论妄瑕:“伯夷叔齐,冰清玉洁,以义不为孤竹之嗣,不食周粟,饿死首阳。”用在此处不合语境;B、 求田问舍:舍:房子,多方购买田地,到处问询屋介。指只知道置产业,谋求个人私利。比喻没有远大的志向.多含贬义C、一孔之见:从一个小窟窿里面所看到的,比喻狭隘片面的见解;多含贬义,通常用作谦词,如果用于评价别人,那就是有意贬低了。D,尸位素餐,指空占着职位而不做事,白吃饭,用在此处恰当。)5、C 6、D 7、A 8、B 9、答案示例:【答案】(1)示例:能见度、相对湿度、.颜色、浓度异。【解析】本题考查“扩展语句,压缩语段”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做题时要注意运用求异思维,抓好关键词。【答案】(2)示例:都由污染物组成,都造成视程障碍。10、D(A把未然到已然,文中只是说“当超载的信息逼近人们所能承受的极限值时,就会成为一种负担B“相反”说法错误,文中说的是“知识的生产与传播抛入空前啊的不确定之中。C偷换概念,突破精英、贵族垄断的是印刷时代,不是”大数据“时代。11、C(传统媒体证被新媒体取代的说法是不科学的,也是不符合文意的。文中举此例是为了说明信息繁殖的超速。12、改变旧有的知识生产观念及方式。变革传统信息处理技术,提升信息主宰能力。现代文阅读(20分)13、美丽/纤弱稚嫩/顽强不怕困难/充满活力(每点一分,共4分)14、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小生命顽强的生命力。(2分)用鲜活生动的语言,写出了“我”见到这些小生命时的惊喜与感动之情。(2分)(共4分)15、浩歌的境界:宏大壮丽的生命形态,轰轰烈烈、激荡人心。(2分)寂寞的境界:纤小柔弱的生命形态,默默无闻、自强不息。(2分)相同点:二者都是生命的奇观,都是生命力量的展示。(2分)(共6分)16、人类自以为比“朝菌”、“蟪蛄”伟大,于是嘲笑“朝菌”、“蟪蛄”渺小与卑微;(3分)然而,博大与渺小,久远与短暂都是相对而言的,我们要公平地对待伟大的生命和弱小的生命。(3分)(共6分)17、C(从袖子里,名作状) 18、C(C两个者都是代词,译为的人。A修饰;顺接;B为什么;什么地方;D表判断,是,就是;表因果关系的连词,于是,就。)19、B(此小门门额上粉书“来鹤”张冠李戴,由原文向西一折,始见山门,悬黑漆额,粉书“来鹤”二字可知“来鹤”二字不是写在小门门额上的。20、(1)因为时间临近傍晚,(我们)约定在以后游览。桂花盛开时到这里(来看)是最好的,到花下饮一瓯清茶.(2)如果此时熟睡,未免辜负这明亮柔和的月光,哪里能找到一处地势高而平旷的地方,一同(尽情)欣赏月色,或许(才)不会虚度如此美好的夜晚吧?(3)略21、春花凋谢,树木清阴,鸟鸣山幽,环境恬静。22、以动衬静(或者:以有声写无声)。诗歌头两联写出了环境的安静,第三联截取两个生活片段写出了半山园主人安静悠闲的生活,在此宁谧的环境里,突然传来清脆悦耳之声,更衬托出诗歌境界之幽。(4分。答出“以动衬静”给2分,分析恰当2分)或: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从“唯有”“好音”可以看出,诗人对半山生活的喜爱之情。(4分。答出“寓情于景”2分,分析恰当2分)23.(1)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2)疏林不作美,淡烟暮霭相遮蔽 (3)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猿猱欲度愁攀援 (4) 皓腕凝霜雪 还乡须断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