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历史下学期二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157629 上传时间:2019-12-0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历史下学期二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2020年高三历史下学期二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2020年高三历史下学期二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历史下学期二月月考试题(含解析)一 选择题1. 梁启超读到一本书时说:“在卢梭民约论前约数十年,有此议论,不能不视为人类文化史最高出品。撰者固自负,亭林亦复推重。乾隆间,此书列入禁书;光绪之季,吾曾私自传印,以为播送民主思想之工具。”这本书是 A日知录 B明夷待访录 C变法通议 D天下郡国利病书【答案】B【解析】考点:明清批判思潮。选项反映出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明夷待访录是我国明末清初启蒙思想家们的作品,前两部作者都是顾炎武,第三部作者是黄宗羲,变法通议是梁启超本人的作品。从“亭林亦复推重”反映出顾炎武(人称亭林先生)也非常赞赏这本著作。所以答案是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黄宗羲的思想对近代维新思想家们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故选B2.日本明治维新时代的著名思想家福泽谕吉曾发出呼吁:“今天奉明治为年号的人,就是与政府订定契约,必须遵守政府订的法律。因此法律一旦订定之后,即使有人觉得该法律对自己不利,也必须在法律修改之前,小心翼翼谨守法律的规定。”材料倡导的基本理念是 A.诚信为本 B.天赋人权 C.法律至上 D.和平改良【答案】C【解析】考点:日本明治维新。依据材料“因此法律一旦订定之后,即使有人觉得该法律对自己不利,也必须在法律修改之前,小心翼翼谨守法律的规定”可以得出该呼吁突出了法律的至高地位,所以选C3启蒙思想家宣传的理性、科学、自由、平等、民主、法制等是人类共同的追求,虽然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具体影响不同,但都对社会发展起了重大作用。启蒙思想在北美的主要影响是 A.动摇了封建专制统治的根基 B.建立欧洲式的资产阶级代议制 C.阻止了黑人奴隶制的建立 D.奠定了民族独立的理论基础【答案】D【解析】考点:启蒙运动。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北美的主要影响”是解题的关键,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启蒙运动是17、18世纪欧洲的一场反封建、反教会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解放运动,启蒙思想传播到北美大陆,为北美独立战争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思想武器,也为美国的建立提供了系统的政治构想,据此分析可知D符合题意,故选D。 4黄宗羲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1663年出版的著作明夷待访录比卢梭的社会契约论还要早近一百年,有人称它为“另一部人权宣言”。这两部著作的主要共同点是 A.批判封建专制、提出民主思想 B.构建资本主义制度的框架 C.主张法治,反对礼教 D.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答案】A【解析】考点:启蒙运动;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比较分析归纳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卢梭与黄宗羲思想主张相同点的准确归纳,依据已学知识可知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从明亡的历史看到了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对君主专制制度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尖锐地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因此提出了“天下为主,君为客”,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卢梭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在社会契约论一书中阐述了“天赋人权”“人民主权”的思想,提出了封建专制是舒服自由的镣铐,据此分析可知两部著作的主要共同点是都批判封建专制、提出民主思想,故选A。5. 孟子说:“君有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去(另立新君)。”这一思想在18世纪的欧洲最有可能被用于宣传论证A.君权神授的思想 B.卢梭的社会契约论 C.人是万物的尺度 D.三权分立的学说【答案】B【解析】考点:百家争鸣;启蒙运动。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信息以及知识的迁移能力,材料中孟子强调对由过错的君主纳谏,不听者就另立新君,依据已学知识可知与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内容有一致性,在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中,人民根据个人意志投票产生公共意志,如果主权者走向公共意志的反面,那么社会契约就遭到破坏,人民有权决定和变更政府形式和执政者的权力,包括用起义的手段推翻违反契约的统治者,B符合题意,而ACD的表述均与题意内容不符,故选B。6.“自楚骚、唐律争妍竞畅,而民间性情之响,遂不得列于诗坛,于是别之曰山歌,言田夫野竖矢曰寄兴之所为,荐绅学士家不道也。山歌虽俚甚矣,独非郑、卫(国风之篇)之遗欤?”据明代冯梦龙的这段话,与山歌相似、能体现“民间性情之响”的是 A诗经 B楚辞 C汉赋 D唐诗【答案】A【解析】考点: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与山歌相似,能体现“民间性情之响”指的是其内容体现百姓生活,通俗易懂。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包括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多半是经过润色后的民间歌谣叫“十五国风”,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因此这部分与山歌相似、能体现“民间性情之响”。故选A。7. 从甲骨的刻符、青铜器的铭文,到笔画详备的楷书,缀连成一幅生动的文字史画卷。 观察右侧图片,可以得出的准确认识是A. 楷体汉字形态直接演化于甲骨文 B. 楷体汉字飞舞飘逸便于抒情达意C. 甲骨文字是不可识读的刻画符号 D. 甲骨文具有现今文字的某些特征【答案】D【解析】考点:汉字。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甲骨文是中国古代较早出现的成熟文字,是典型的象形文字,通过简单形态的刻画蕴藏一定的文化含义,从而奠定了现今文字发展的基础,所以D项说法正确符合史实和题意特征,A BC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楷体汉字形态直接演化于隶书,甲骨文字是可以解读的文字,草书汉字飞舞飘逸便于抒情达意。8.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这表明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 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 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答案】C【解析】考点:明清小说。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说明社会群体认同推动了明清时期小说的繁荣发展,小说反映的是市民的利益诉求和代表了世俗文化发展,所以C项说法正确符合史实和题意要求,B D两项材料含义并未直接体现,A项说法错误显然小说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宗教。9.魏源在海国图志中写道:“国中有大事,王及官,民俱至巴里满衙门,公议乃行事无大小,必须各官合议,然后准行,即不咸允,亦须十有六人合意,然后可行。”这一介绍反映了魏源A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的愿望 B对西方民主的朦胧认识C反对当时清朝的专制制度 D向往美国的民主政治制度【答案】B【解析】考点:新思想萌发。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魏源作为地主阶级的开明知识分子,与林则徐一起掀起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学习西方科技,以维护清政府的统治。“国中有大事,王及官,民俱至巴里满衙门,公议乃行”体现的是英国代议制。“事无大小,必须各官合议,然后准行,即不咸允,亦须十有六人合意,然后可行”体现的是美国共和制。B项符合要求。A项不符合材料,C项不符合魏源的阶级立场,D项不全面。10. 一位学者评价说:“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 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A. 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 B. 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C. 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 D. 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答案】D【解析】考点:新文化运动的意义.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由题干中“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视光芒”“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民间文学选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的信息可知该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存在对旧义化的传承与创新,故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11卢梭认为“自从人类察觉到一个人据有两个人食粮的好处的时候起,平等就消失了不久便可以看到奴役和贫困伴随着农作物在田野中萌芽和滋长”。材料表明卢梭认识到了 A.财产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根源 B.专制统治致使人民贫困和遭受奴役 C.争夺食物是人类冲突的重要原因 D.奴役与贫困是伴随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答案】A【解析】考点:启蒙思想。从题干材料中“察觉到一个人据有两个人食粮的好处的时候起,平等就消失了”说明平等的消失是因为一个人占据了另一个人的食粮,只有在私有制情况下才会出现这种情况。所以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私有制。故选A项。12西方启蒙思想家将可能作恶的权力称为“无赖”“非天使”“有限理性”等,核心指向一点:即认为权力领域充满危险和变数,统治者的道德、人品并不可靠。要解决“可能作恶的权力”,他们主张 A.推翻君主专制,建立君主立宪制 B.消灭私有制,实现社会真正平等 C.建立有效机制,实现权力制衡 D.削弱中央权力,实现公民自治【答案】C【解析】考点:启蒙思想。材料强调的是制约“可能作恶的权力”,启蒙思想家认为必须对权力进行制约才能防止权力“作恶”。因此,正确答案为C项。13“所谓正义,主要地不是关于实际规则的对或错。人类的正义,是要求同样的事情,按同样的规则来处理,而且,这种规则应能适用于一切人,适合于一切人与生俱来的本性。”这是古罗马的法律谚语。这一谚语被欧洲人再次广泛宣扬是在 A.文艺复兴中 B.宗教改革中 C.光荣革命中 D.启蒙运动中【答案】D【解析】考点:启蒙运动。题干材料中“适用于一切人”体现了启蒙运动中“人人平等”的原则,因此应选D项。其余选项均不符合题意。14.汤因比曾这样评价一件史事:“顺利地在旧瓶里装进新酒,还不至于引起旧瓶爆炸。”并认为:“这可以说是一种宪法方面的胜利”。文中“一种宪法方面的胜利”是指 A.权利法案的通过 B.1787年宪法的制定 C.法兰西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答案】A【解析】考点:权利法案。本题难度较大,要从材料信息“顺利地在旧瓶里装进新酒,还不至于引起旧瓶爆炸”作为突破口。据材料“顺利地在旧瓶里装进新酒,还不至于引起旧瓶爆炸“指英国“光荣革命”国王是被议会邀请来的,国王权力的来源已不再是神而是议会了,所以“一种宪法方面的胜利”指权利法案的通过。B、C、D实行的都是共和制,都是新的,没有旧瓶。15.18世纪初,英国国王乔治一世因不谙英国事务,很少出席内阁会议;1714年以后,他再也没有否决过内阁会议的决定。这表明,英国国王 A.征税权受限制 B.逐步放弃行政权 C.被迫交出财政权 D.立法权被剥夺【答案】B【解析】考点:英国君主立宪制。英国的内阁掌握行政权,英国国王不再否决内阁会议的决议,说明英国国王逐渐放弃行政权。161688年,英国议会迎立荷兰执政威廉为国王,并拥立他的妻子玛丽(詹姆士二世的女儿)为女王,目的是 A.加强英国与荷兰的友好关系 B.否定王位世袭男性优先原则 C.通过双王相互牵制防止独裁 D.为光荣革命披上合法的外衣【答案】D【解析】考点:本题考查英国光荣革命,考查学生准确理解历史现象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光荣革命赶走詹姆士二世后拥立其女儿玛丽为女王,体现了光荣革命对英国君主世袭制传统的尊重,显示了光荣革命的合法性,故D项符合题意。材料着重强调威廉与玛丽二人的身份,体现的是英国议会对内部延续性的考虑,A项不符合题意;通过材料,不能得出B项的结论;双王是夫妻关系,无法达到C项所述的效果。17“我以我自己以及我妻子的名义宣布,我们将衷心接受这个宣言我们将以英国议会制定的法律作为治理这个国家的准则”他面色严肃地当众宣布接受宣言,然后戴上王冠。下列对该材料理解正确的是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开始确立 该宣言完善了英国的责任内阁制英国由“人治”向“法治”转变 从此英国首相成为国家权力中心 A. B. C. D. 【答案】C【解析】考点:该题考察学生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过程的相关内容的记忆与理解能力。根据材料意思,该“宣言”应当是1689年颁发的权利法案,再联系相关史实,可以发现两句的理解是正确的,故选择C项。18资产阶级革命前英国议会和国王的关系表明了 A.英国不是一个君主专制的国家 B.议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王权 C.议会拥有完整的立法权力 D.议会实际上是英国最高权力机关【答案】B【解析】考点:本题考查英国议会的问题。英国议会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就已经存在,议会对国王的权利有一定的限制,但当时的英国是君主专制的国家,A项错误;C、D都发生在资产阶级革命后。故选B。19.1603年,詹姆士一世在英格兰即位时宣称:“既然对上帝能做什么事提出质疑是无神论和亵渎的行为,那么臣民对国王所做的事提出质疑也是胆大妄为和对上帝的大不敬。”这表明他 A.尊重臣民宗教信仰的自由 B.大力提倡无神论思想 C.倡导极端专制的君主统治 D.反对亵渎上帝的行为【答案】C 【解析】考点:詹姆士一世和“君权神授”。“臣民对国王所做的事提出质疑也是胆大妄为和对上帝的大不敬”,表明詹姆士一世崇尚“君权神授”、王权至上,倡导君主的专制统治。故选C。20.美国1787年宪法是近代世界第一部成文宪法。以下对这部宪法的表述,正确的是 A.总统拥有最高行政权,任期四年但连任不得超过两届 B.司法权属于各级法院,最高司法权属于最高大法官 C.众议员每州两名,参议员按各州人口比例分配 D.对美国以外的国际事务严守中立政策【答案】B【解析】考点:1787年宪法。本题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1787年宪法规定:参议员每州两名,众议员按各州人口比例分配,故C项错误;AD不是该宪法中规定内容,故选择B项。21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相同点是 A崇尚理性和科学的结合 B批判罗马天主教的愚昧统治C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 D设计了未来理想的社会制度【答案】B【解析】考点:欧洲的三大思想解放运动。本题考查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A、D项仅属于启蒙运动范畴,排除。C项仅符合宗教改革的内容,排除。三场运动都反对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故正确选项是B。22.“他们不承认任何外界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以往的一切社会形式和国家形式、一切传统观念,都被当做不合理的东西扔到垃圾堆里去了。”材料中的“他们”为西方近代思想发展过程中同一时代的杰出代表,其中一位是 A彼特拉克 B莎士比亚 C马丁路德 D伏尔泰【答案】D【解析】考点:启蒙运动。根据本题材料“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即可明确这是指启蒙运动,而A、B两项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C项是宗教改革的代表人物,只有D项符合。23.卢梭说:“设计一种人类的集合体,以用集体力量来保障每一个加盟的个体和他的财产。在这一集体中,个体虽然和整体联系在一起,但依然自由如初,只听从自己的意志。”这表明他主张 A以法治保护宗教自由 B以契约的保障个人自由C废除封建财产私有制 D建立民主共和政体【答案】B【解析】考点:启蒙运动。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引文中卢梭“用集体力量来保障”强调了要建立一个政治集合体国家,体现用契约的重要性,使“个体依然自由如初”即保障个人的自由和财产安全,反映了卢梭在倡导“社会契约”理论,B符合题意,A C D三项材料无法体现,故选B。 24. 某学者评价启蒙运动说:“进步实际上已经成为哲学家的一种意识形态,他们坚信自然科学将会让人类更有力地支配整个世界,而人类理性则引领每个人走向自由,并建立起一个繁荣、公正、平等的社会。”引文所想表达的深层含义是A. 理性思考引领社会进步 B. 哲学意识支配世界繁荣C. 近代科学追求王权公平 D. 启蒙运动倡导阶级平等【答案】A【解析】考点:本题考查启蒙运动的核心内容及其影响。启蒙运动的核心是理性主义,理性主义的影响体现在“人类理性则引领每个人走向自由,并建立起一个繁荣、公正、平等的社会”即理性思考引领社会进步。故本题选A。25. “根据这一理论,将时间和空间说成是绝对的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对这两种范畴的测量通常随着观察者的运动而改变。 对于门外汉来说,这些观点通常用不能理解的数学公式解释表明科学已经达到了能被人类所知的界限。上述“理论”的主要意义是A. 开创了以实验为基础的近代科学 B. 预见海王星存在的准确性C. 弥补经典力学对时空认识的不足 D. 发现能量辐射的运动原则【答案】C【解析】考点:相对论的创立。 “将时间和空间说成是绝对的是没有意义的”可知是指爱因斯坦提出的相对论,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空间观,从本质上修正了由狭隘经验建立起来的时空观,深刻地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发展了牛顿力学。A是对应伽利略,B是对应牛顿经典力学,D是对应普朗克的量子论。二、材料分析题:(计50分)26. (14分)克伦威尔和拿破仑是欧洲近代革命的杰出人物。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克伦威尔在他建立新模范军的时候,不论阶级出身和社会地位,一律论功行赏,但后来当平等派提出普选权的要求时,克伦威尔却竭力加以反对。 他在一次向议会发言时说,穷人就是坏人,并且说,如果共和国注定要受苦受难的话,那么在富人之下受苦,比在穷人之下受苦更好一些。 王觉非欧洲史论材料二 拿破仑认为,法国发生革命不是因为法国渴望自由,而是因为要求平等。 他所了解的平等是法律上所保证的同样的公民权利,而不是公民生活的同样的社会经济条件。 因此他就决定用自己的法典确保公民权利的平等。 他消灭了政治自由,把他所了解的“平等冶巩固下来,编成了法典。 (苏联)塔尔列拿破仑传材料三 克伦威尔对爱尔兰和苏格兰的征讨均以胜利而结束。 以后,爱尔兰的土地被英国占领军没收,大部都落入英国高级军官之手。 克伦威尔等人都成了爱尔兰的大土地所有者。刘祚昌世界史(近代史编)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克伦威尔平等观的变化。(2 分) 分别指出前后平等观产生的原因。(4分)(2)据材料二,归纳拿破仑对政治“平等”的理解。(2 分) 材料二认为“平等”被拿破仑法典巩固下来,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拿破仑法典“巩固冶平等带来的深远政治影响。 (2 分)(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克伦威尔平等观的主要政治倾向,(2 分)并分析立法途径与革命战争对资产阶级文明扩展的价值。 (2 分)【答案】(1)变化:先提倡平等,后来反对普选权(或主张贫富有别)。(2 分)原因:前因:建立新模范军(推翻封建王权),以“平等”激励革命;(2 分)后因:反对平等派,需要以“不平等”维护其独裁和富人利益。(2 分)(2)理解:平等是法律上的同样的公民权;平等是革命的目标(或用法典确保公民平等权)。(2 分)影响:法典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法典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2 分)(3)政治倾向:满足社会上层(如富人、高级军官)的利益。(2 分)价值:冲击封建统治,维护资产阶级利益;客观上传播革命思想。(2 分)【解析】考点:克伦威尔、拿破仑。(1)第一问,克伦威尔在他建立新模范军的时候,论功行赏体现平等,后来又反对平等派提出的普选权,认为穷人是坏人,就应当贫富有别,主张不平等。第二问,这种变化的原因是克伦威尔处于不同时期维护自身利益的需要,内战时期,要打败王党军队,必须激励士气,提出平等主张。掌握权力后,为维护独裁统治,故反对普选,他需要以“不平等”维护其独裁和富人利益。(2)第一问:从材料二来看,拿破仑心中的平等首先是法国大革命实现的目标,其次这种平等应指的是公民在法律上享有同样的公民权,而不是社会财富的绝对平均,允许财产上的差距和不平等,第三拿破仑希望以他的法典把这种平等固定下来。第二问影响结合教材内容回答,法典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确立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拿破仑法典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3)的第一小问可根据材料一中的信息“在富人之下受苦比在穷人之下受苦更好”和材料三中的信息“土地大部落入高级军官之手”作答;第二小问为基础知识再现题,可根据设问结合所学知识作答。27. (12分) 不论是寻求富国强兵,还是挽救统治于危亡,改革都是重要手段。结果是如愿以偿,抑或是事与愿违,改革都是改革者应对时局诉求的回应。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昔同治初年,德相毕士麻克语人曰:“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求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呜呼,今虽不幸而言中矣,惩前毖后,亡羊补牢,有天下之责者,尚可以知所从也。梁启超论变法不知本原之害材料二1895年公车上书事件标志着维新派正式形成。他们的政治理想就是在中国建立立宪政治。“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主张在中国实现三权分立,拟订宪法,召开国会,君民共主。如此,可挽救日益加深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中国的富强指日可待张岂之中国文明十五讲材料三论者曰:“中国之当改革不待言矣,然此次之改革,得无操之过蹙,失于急激,以自贻蹉跌之忧乎?”辩曰:“中国之言改革,三十年于兹矣,然而不具改革之效,而徒增其弊何也?凡改革之事,必除旧布新,两者之用力相等,然可有新也。苟不除旧而言布新,其势将旧政之积弊,悉移而纳与新政之中,而新政反增其害矣。”梁启超戊戌政变记材料四戊戊维新,虽时日极短,现效极少,而实二十世纪中国史开宗明文第一章也。梁启超康有为传(1)依据材料一,指出同治初年的中国人和日本人学习西方的特点有何不同。(4分)(2)依据材料二分析维新派在制度设计上有何创新。又有哪些保留? (3分)(3)材料三中关于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争论,论者和辩者的主要观点各是什么? (2分)(4)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戊戌变法“实二十世纪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的理由。(3分)【答案】(1)中国:主要购买和使用西方的工业产品和军需品。(2 分)日本:仿效西方的政治制度和教育。(2 分)(2)创新:实行立宪政治(君主立宪制);实行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2 分)保留:保留了君主的权力和地位。(1 分)(3)论者:变法策略过于激进;辩者:制度变革不彻底。(2分)(4)激发了爱国意识和民族意识,开创了新的时代风气和思想观念;变法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有利条件,符合历史发展潮流;变法是近代中国的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3分)【解析】考点: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日本明治维新。本问要求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即中国人注重工业产品和军需品,“讨论学业,讲求官制”即日本主张学习政治制度和教育。(2)依据材料的内容“建立立立宪政治”“ 主张在中国实现三权分立”可知(3)论者的观点是“无操之过蹙,失于急激,”即改革过激,辩者的主要观点“势将旧政之积弊,悉移而纳与新政之中”即改革的不彻底性(4)本问是戊戌变法的时代意义,即具有爱国性、进步性和思想启蒙的作用。本题考查的是戊戌变法,有一定难度,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基础和语言能力。28.(2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素以尊重传统、崇尚中庸的英吉利民族中,极端道路往往是行不通的。光荣革命吸取了40年代革命和1660年“复辟解决”两方面的教训,既摒弃了无限制的斗争,又避免了无原则的调和它遏止了1661年后出现的君主专制主义趋势,根本改变了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同时又没有割断历史,超越传统。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材料二 1746年,乔治二世听取了卡特赖特勋爵和威廉普特尼的意见,否决了由配兰(时任内阁首相)提出的任命威廉皮特为国防大臣的建议。配兰等人毫不退让,于2月10日带领全体阁员和其他非阁员大臣集体辞职。乔治二世恼羞成怒,当时就任命巴思伯爵为财政大臣,受命组阁。巴思伯爵不是下院议员,又缺少一位能帮助他控制下院多数的得力助手,很难得到下院的必要支持。他总共只当了两天“首相”,在英国近代政治史上创下了一个新记录。乔治二世面临政治危机,只好再请配兰等人复职。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人民出版社) 材料三 其主要内容有:一是重新分配议席,下议院议席分配将郡议员人数由188席增加至253席,市代表由465席减至399席,取消“衰败选区”(人口减少、经济落后地区),减少一些选区的议席,人口增加的选区议席增多,新兴工业城市取得较多议席。其具体规定是:人口不足xx人的56个城镇被取消了下院议席,人口在xx4000人之间的31个城市只能保留一个议席陈敏昭英国议会制度及其改革材料一中“根本改变了英国政治制度发展方向”指的是什么?据材料一分析英国政治制度发生根本改变的原因。(8分)据材料二归纳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基本原则,说明英国政坛出现危机的原因。(6分)据材料三概括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的主要内容,这一改革内容有何积极影响?(6分)纵观近四个世纪以来英国政治制度的演变,你能得出哪些启示?(4分)【答案】(1)君主立宪制的确立。(2分)原因:英国具有议会政治的民主传统;英吉利民族崇尚中庸;“光荣革命”吸取了以往的教训并取得成功。(6分)(2)基本原则:内阁成员集体负责,与首相共进退;内阁首相要得到议会(下院)的多数支持。(4分)原因:乔治二世试图突破权利法案和责任内阁制对国王权力的限制。(2分)(3)主要内容:取消或减少原有选区议席,增加新兴工业城市议席。(2分)影响:扩大了工业资产阶级的政治权利,推动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发展;保证了英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4分)(4)民主政治制度的确立需要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要结合政治传统,适合本国国情;要讲究改革策略,采取灵活的斗争方式;民主政治制度的实行是历史发展的潮流。(任意两点4分) 【解析】考点:英国君主立宪制。(1)英国政治制度的改变是指“光荣革命”后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分析原因时注意关键信息“尊重传统、崇尚中庸”“光荣革命吸取教训”等。(2)从配兰首相与全体阁员等集体辞职可看出首相与内阁成员共进退;从巴思组阁过程来看,首相要得到下院的支持。材料二提到的这次政治危机根源于国王否决首相的提议。(3)内容从材料三中可以直接概括,影响需根据所学从政治、经济等方面分析。(4)依据第(1)(2)(3)问的回答及“四个世纪以来”的提示回答,言之成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