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III).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157497 上传时间:2019-12-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II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II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III).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III)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第卷 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西周、春秋时代,贵族和国人都被集体安葬于公共墓地。按礼,除了凶死者外,所有族人都应葬于族墓。这种族墓制度源于A分封制B礼乐制C宗法制D世袭制2晋代开始允许监察官“风闻奏事”,即可据传言奏事,奏者不必署名,即使奏事有误,也不负任何责任;唐宋御史台“掌纠察官邪,肃正纲纪”;明清也大致相同。下列关于古代监察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可以监督官员规范执政B可以防止官员贪污腐败C代表社会履行监督职责D监察体制的实际效能有限3如果将“名正言顺”当做立国之宪的话,中国古代以下机构设置明显“违宪”的是 A清朝的军机处B宋代的枢密院C唐朝的中书省D汉代的外朝4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以下思想观点与之相近的是 “万物始于水” “气者,理之依也” “逻各斯是贯穿万物的永存不朽的理性”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ABCD5王夫之说:“盖西夷之可取者,唯远近测法一术,其他则皆剽袭中国之余绪,而无通理之可守也。”这个观点A与后世的“中体西用”理论一致B对西洋学术的价值认识不足C成为中国近代反专制的思想武器D为当时的反侵略斗争提供参考6白居易在朱陈村中提到:“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生为村之民,死为村之尘。”这体现出A古代农民具有较高的集体荣誉感B经营农业是当时农民的毕生追求C小农经济有利于宗族的连续性D小农经济的封闭性和落后性7印刷术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古代文明进步,以下关于印刷术的说法正确的有金刚经是有明确刊印日期的印刷品抱朴子仙药采用了活字印刷古今图书集成是铜活字印制的最大书籍旌德县志的印制使用了转轮排字盘ABCD8罗马社会的发展,推动着罗马法不断积累与完备。右图所示法律出现的原因是A贵族逐步丧失制定法律的主导权B对外扩张使帝国版图的不断扩大C平民采取有效方式争取自身权益D平民与贵族的政治诉求日趋一致9xx年1月,上官婉儿的墓志全文在考古与文物期刊发表,其中记载她曾强烈反对韦皇后支持下的安乐公主当“皇太女”。但史书记载上官婉儿与韦皇后一党关系十分紧密。以下说法较为合理的是A墓志与史书记载都存在主观性B史书记载没有任何客观性C考古发现是唯一真实的证据D文献和实物二重证据更可信10义和团运动期间衡州“拳匪”代拟的合约:一、各国前所索赔款,一概作废。二、各国应偿还中国兵费四百兆两。六、康有为回国治罪。十六、日本亦照乾隆时例入贡。二十、俄罗斯西伯利亚及各处铁路,均须拆毁。二十五、凡货物运往外国者,亦须加倍收税。该合约说明了义和团主要斗争对象是外国列强与近代化潮流格格不入坚决拥护清王朝统治有强烈的爱国意识ABCD11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阶段,即看出了帝国主义内部和外部的各种矛盾,并看出了帝国主义联合中国买办阶级和封建阶级以压榨中国人民大众的实质,这种理性认识开始于A洋务运动前后B辛亥革命前后C三元里斗争前后D五四运动前后12右边是近代中国开办的工厂数量统计示意图(18721913)。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外商企业和民族企业相互促进B国民革命推动民族企业迅速发展C民族企业发展导致外商企业增速缓慢 D政府支持是民族企业发展的重要原因13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错误的是史实结论A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中国传统闭关锁国政策宣告破产B1787年美国联邦宪法颁布美国中央政府的权力大大加强C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法国开始了私有化浪潮法国从此放弃了政府干预经济的模式D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新文化运动从此拉开了序幕14xx年11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马英九握手,意味着海峡两岸关系又前进了一步。以下关于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历史事件的先后顺序是台湾当局的决定使两岸同胞隔绝状态打破 全国人大常委会首倡两岸通航、通邮、通商 江泽民发表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性文件 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共识ABCD15xx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50年前该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A实现了青藏高原的繁荣与稳定B是依据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决定的 C真正实现了西藏地区的高度自治D实现了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愿望16一位老工程师回忆文革时说:“由于当时批判反动学术权威,报章上连篇累牍地严厉指责各种管卡压和专制学阀作风,因此,几乎没有什么人敢于以权威和老子自居,在研究队伍内部形成高度民主的风气。”当时这种现象推动科技突破的成就有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 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首次合成结晶牛胰岛素ABCD17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清晰地反映了社会的进步。下表所列信息,按时间(洋务运动后、辛亥革命后、新中国成立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先后排列正确的是新式住宅、渔光曲、中华邮政、上海开始有公共汽车西装、西餐、磁悬浮列车、中央电视台长袍马褂、中外纪闻、最早的航运企业、自办有线电报布拉吉、火葬、邮电局、北京地铁A B C D18英国某经济学家认为15501560年是近代编年史上,从未存在过对商人、投机者和暴发户来说如此持久,如此可贵的良机。当时英国人把握良机的方式有价格革命 圈地运动 殖民掠夺 商业战争ABCD19在2011年,英国首相卡梅伦宣布议会已经对王位继承法做了修改:英国将赋予王室女性和男性享有同样的权利继承王位。此修改A合法 议会掌握立法权,国王统而不治 B合法 首相对议会负责,受议会监督C不合法 国王拥有一些至高无上的权利 D不合法 议会不能干预王室继承事务20列宁指出:“马克思学说中的主要的一点,就是阐明了无产阶级作为社会主义社会创造者的世界历史作用。”马克思第一次指明无产阶级历史使命是在A共产党宣言B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C莱茵报D德法年鉴21批评家往往说他是独裁者,是个革命家,是会彻底推翻美国现行政治制度的。这位被称为是“独裁者”的美国总统是A罗斯福B尼克松C里根D克林顿221955年丘吉尔断言:“通过一个极具讽刺意味的过程,我们完全有可能达到这样一个历史阶段:安全成为恐怖的健壮的孩子。”该论断最准确的理解是A推动了第三世界的崛起B核均衡避免了新的大战C两种制度互相借鉴调整D两极对峙格局得以形成23从赫鲁晓夫改革到勃列日涅夫改革相继失败,一个重要原因是A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原来的旧体制B当时美国实力过于强大 C一开始就背离了社会主义道路D改革的侧重点摇摆不定24在欧盟50岁生日之际,金融家索罗斯写道:“欧盟已经掌握了广泛的资源来对世界舞台产生影响。”这是因为欧盟 A综合实力已经全面超越美国B实现了欧洲国家的政治统一C成为世界格局中的重要力量D撼动了二战后美苏两极格局25右图是当今世界跨国公司分布示意图,以下对该图的解说正确的是A世界贸易走向制度化、规范化B全球化的渗透范围日益扩大C国际经济新秩序已经初步建立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第卷 非选择题部分26(17分)一些中日关系专家说xx年的中日关系依然不会平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日本人的战争给中国的傲慢和自满以毁灭性的打击。这个大帝国在受轻视的、配备以现代战争武器的邻国面前显得十分无能。19世纪后半叶中国所经受的屈辱和灾难使传统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清王朝进行了痛苦的自我反省和重新组织。尽管19世纪后半叶中国的确发生了变化,但它的变化速度却远远落后于对西方做出反应的其他国家。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 中国的政治形势从此开始了一个新阶段,这就是实行抗战的阶段。今天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是在使国民党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今天的抗战,中间包含着极大的危险性。这主要是由于国民党还不愿意发动全国人民参加抗战。相反的,他们把抗战看成只是政府的事。 中央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1937年8月25日材料三 “如不解决中日关系,就不可能有日本的稳定。第三,日本的安全保障对日本来说,不仅依靠日美安保条约,还要与中国结成友好关系。如中日美三国形成等边三角形关系的话,远东的和平就能实现。日本与中国建立正常国家关系,比在亚洲建立NATO(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更能成为强有力的安全保障。” 日毛里和子中日关系:从战后走向新时代(1)如何理解材料一中“日本人的战争给中国的傲慢和自满以毁灭性的打击”?联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世纪后半叶中国发生的变化。(6分)(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时中国的政治形势。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指出中共与国民党各自的抗战理念。(5分) (3)材料三中“日本与中国建立正常国家关系”开始于何时?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分析“日本与中国建立正常国家关系”的背景及影响。(6分)27(17分)从古至今,经济发展均推动城市化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自大内(宫城)和宁门(北门)外,新路南北,早间珠玉、珍异及花果、时新海鲜、野味、奇器,天下所无者悉集于此。” 灌圃耐得翁在南宋端平二年(1235)所著都城纪胜宋人感叹曰:“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不如倚门市,此言末业贫者资也。” 祝穆古今事文类聚前集卷三十六材料二 工业革命推动了美国城市化进程,见下表:美国城市化历史进程(1690年1990年)年代2500人以上的城市数目总人口(单位:百万人)城市人口比例()169040.218.31790243.95.11820619.67.2186039231.419.8188093950.228.219202722105.751.219403464131.756.5196018088178.564.7199019289248.761.6 数据来自1992年美国人口普查材料三 1949年以后,中国出现了三个阶段的城市化过程。第一个阶段是1949年到1959年的10年。这个阶段中国城市人口从5765万人增加到9949万人,增幅为72.58%。第二个阶段是从1959年到1978年的近20年。中国社会经历了一个畸形的城市化过程。第三个阶段是1978年至今,中国出现城市化的理性和高潮期。我国政府工作中心已经转移到经济建设工作上来了,乡镇企业、私人企业、外资企业、合资企业蓬勃发展,农村人口快速向城市转移,同时带来了经济、文化、社会结构和教育的高速发展。 茹强惠中国城市化历程及面临的问题(1)材料一反映出宋代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是什么?试结合史实说明这一特征。(4分)(2)阅读材料二,从经济角度分析1960年前后美国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原因。举17901920年间两次工业革命“美国发明”各一例并分析其对世界工业化的影响。(7分)(3)阅读材料三,指出中国城市化过程中三个阶段呈现的不同特征并简要分析其原因。(6分)28(16分)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谈改革发展时说:“解放思想永无止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皆起于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 汉书艺文志材料二 人的理性是人的本质,它一方面是人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工具或武器,另一方面,就是人的自我意识或不断反省自身的精神有强烈的道德感的人一言以蔽之,人本主义和理性主义如果用一个概念来概括,也就是说,启蒙思想的核心如果用一个概念来概括,那就是自由。 邓晓芒西方启蒙思想的本质材料三 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和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合称三民主义。在三民主义中,萌发最早、成就较大的是民族主义辛亥革命以前孙中山的民族主义纲领,归结到一点,用当时流行的说法,叫做“革命排满”,其实,排满的政见,不独孙中山有,其他蓄反清之志的人也都有。关于对辛亥革命以前孙中山的民族主义纲领的评价,史学界主要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近代中华民族的觉醒,首先要归功于孙中山的饱含民主革命精神的民族主义;第二种观点认为:由于孙中山等人的阶级局限,其提出的民族主义从一开始就存在缺陷,为辛亥革命的失败埋下伏笔。 据张正明等论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整理(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儒、墨两家为“取合诸侯”而提出的核心主张是什么?指出儒、墨两家治国思想的主要区别。(4分)(2)1718世纪的法国是启蒙运动的中心,列举当时三位法国启蒙思想家并概括他们关于“自由”的主张。(6分)(3)阅读材料三,关于对辛亥革命以前孙中山的民族主义纲领的评价,您侧重于哪一种观点?试结合史实扼要论述。(6分。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金丽衢十二校xx学年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参考答案15:CCAAB 610:DDCAB 1115:DDCBD 1620:DCAAB 2125:ABACB26(1)理解:19世纪末甲午战争清政府战败,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民族危机空前深重。(2分)变化:清政府掀起洋务运动;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维新思想的传播,维新派掀起维新变法;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工业初步发展。(政治、经济、思想各1分,共3分)但是依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1分)(2)政治形势:1937年卢沟桥事变,日本全面侵华;中共挺进敌后,开辟敌后战场;国民政府发布自卫抗战声明书(3分)抗战理念: 国民党: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中共: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全面抗战路线(2分)(3)1972年(1分)背景: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推动;日本朝野各界人士要求;日本稳定及远东和平的需要。(3分)影响:结束了两国长期敌对的历史,打开了两国睦邻友好的新篇章,有利于亚洲和世界的和平。(2分)27(1)特征:宋代城市商品经济发达。(1分)说明:突破了时空限制;商业活动不受官吏直接监督;城郊和乡村出现了市;商业繁盛,夜市三更、五更晓市;定时一聚的庙会集市;出现最早纸币交子。(写出3点给3分)(2)原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推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快速完成从战时经济向和平经济的转变,美国经济进入“黄金时代”。(3分)影响:1798年,惠特尼制造滑膛枪,推动美国机床工业的诞生和工业生产的标准化,使机械化生产迅速普及,推动了世界工业化的进程;1870年起,爱迪生的发明,使电作为高效率的新能源逐步应用于工业等领域,促进了生产过程的机械化、自动化,大大提高了生产力。(4分,其他言之有理也可给分)(3)原因:第一阶段城市化进程加快是由于一五计划集中发展重工业的需要,广大农村和各行各业大力支援工业建设;第二阶段畸形的城市化是由于左倾错误的发展,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破坏,第三阶段城市化出现理性和高潮期是由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推行改革开放。(6分)28(1)儒家:仁、礼墨家:“兼相爱、交相利”主要区别:儒家强调“德治”,墨家讲求实际功利。(4分)(2)伏尔泰:自然赋予人类以思想自由、出版自由、信仰自由以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自然权利。孟德斯鸠:政治民主及人民自由的的保证是权力分立。卢梭:自由、平等是人的天性,是自然赋予每个人的权利。(6分)(3)侧重:民族主义的提出,把反对清王朝统治与建立资产阶级统一国家结合起来,反映了人民的意愿和时代的要求。侧重:由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民族主义没有同明确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反封建主义的要求结合起来,最终导致辛亥革命的失败。(6分,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