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历史 1.4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课时达标训练 岳麓版必修1.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150293 上传时间:2019-12-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1.4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课时达标训练 岳麓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1.4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课时达标训练 岳麓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1.4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课时达标训练 岳麓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1.4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课时达标训练 岳麓版必修1【基础达标】1.(xx嘉兴高一检测)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权力是中国古代政治发展趋势之一。汉代中央对地方加强管理突出表现在()A.实行郡国并行制度B.全国分十三州部,每州设刺史一人C.地方分设路、府、州、县D.命令地方大员密折奏事【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识记能力。汉代中央对地方加强管理的重要举措是设刺史。2.(xx山东学业水平测试)“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留下上述祖训的皇帝是()A.唐太宗B.宋太祖C.明太祖D.清世宗【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史实的能力。明太祖时废除丞相,并不许子孙再立丞相。3.(xx广州高一检测)某学者描述中国历史上的一种制度是“虽无相名,实有相职,既有相职,却无相权,既无相权,却有相实。”这种制度是指()A.汉代内外朝制度B.唐代三省制度C.元代行省制度D.明代的内阁制度【解析】选D。明代朱元璋为了加强皇权,废除丞相,把权力独揽于自己手中,但诸多事务,仅凭皇帝一人是忙不过来的,所以逐步形成了内阁制度。内阁中权力最大者是内阁首辅,相当于过去的丞相,即虽无相名,实有相职。4.(xx嘉兴高一检测)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加强的表现之一是内阁的设立,内阁制度是由下列哪个皇帝创立的()A.汉武帝B.唐太宗C.明成祖D.雍正帝【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明成祖时期设内阁,大学士开始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5.(xx浙江学业水平测试)史学家赵翼在记述专制时代晚期某中央机构的设立时说:“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两路,以内阁在太和门外,儤直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这一机构后称()A.兵部B.枢密院C.内阁D.军机处【解析】选D。抓住本题关键词:雍正、军需房。雍正年间,为处理西北紧急军务,设立军机处。6.(xx唐山高一检测)下列中国古代皇权消长图中,比较符合历史实情的是()【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解答本题要从古代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分析,中国古代虽然有皇权与相权的斗争现象,但总体上皇权是呈不断加强的趋势的,故选B。【加固训练】1.(xx德州高一检测)学者黄仁宇认为:“新朝代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有些地区秦朝所设郡县原封不动地任其存在,其他地区则派遣新任命的王侯,世守为业。”“斑马式”的省级组织是指()A.中央集权制B.郡国并行制C.郡县制D.分封制【解析】选B。由材料中“秦朝所设郡县原封不动”和“派遣新任命的王侯”说明郡县制与分封制并存,故该制度是郡国并行制。2.“收乡长、镇将之权悉归于县,收县之权悉归于州,收州之权悉归于监司,收监司之权悉归于朝廷。”下列有关宋代上述做法的表述,错误的是()A.目的是提高地方政府办事效率B.有利于消除地方权重的弊端C.造成地方政府权力过小D.导致地方政府官吏人浮于事【解析】选A。北宋把地方权力收归中央或削弱地方权力,其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并不是提高地方政府的办事效率。因此A不正确。这些措施的实施导致地方政府权力过小以及地方官吏人浮于事。【能力提升】30分钟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1.(xx广州高一检测)封泥又叫“泥封”,它不是印章,而是古代用印的遗迹。封泥中隐含着诸多历史信息。下图是西汉时期的封泥,从中可以看出西汉地方制度所具有的特点是()A.实行郡国并行制B.广泛推行封国制C.实行郡县两级制D.中央和地方封国矛盾激化【解析】选A。注意解读材料中的图文信息“郡项县”“河间王玺”,判断西汉推行郡县制的同时,分封同姓诸侯王驻守各地,故选A。B、C只体现其中的一个特点,未能说明共性特点。D在材料中未体现。2.(xx黑龙江高一检测)宋朝“收乡长、镇将之权悉归于县,收县之权悉归于州,收州之权悉归于监司,收监司之权悉归于朝廷”。说明宋朝()A.实现了统兵权与调兵权的分离B.消除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C.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D.削弱了地方自主处置事务的能力【解析】选D。分析题干可知,这是一种收地方之权到中央的做法,A与题干无关;题干也没有特别提到物质基础等问题,排除B;这种做法起到了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而与C所述没有直接关系,排除C;收地方之权到中央,削弱了地方自主权。故选D。3.明朝自宣德以来,中央机构互相倾轧。英宗登基后,太皇太后委政内阁,令大学士杨士奇等对题奏本章拟出处理意见,交皇帝裁定,明朝票拟走向制度化。这主要反映了()A.内阁地位逐渐提高B.明英宗时期初设内阁C.废丞相后政治腐败D.内阁成为法定的中央机构【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历史现象的能力。材料主要表明了明朝的政局由互相倾轧到内阁大学士拟出处理意见,表明了内阁的政治地位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B、D表述错误,C在材料中没有反映。【知识拓展】内阁制的形成、实质(1)形成明太祖废除了宰相制,使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以内阁作为皇帝处理朝政的助理机构。仁宗以后,内阁权位逐渐升高,入阁者多为尚书、侍郎,实际掌握了宰相权力。内阁权力的确定,宣告皇权已经兼并了相权。(2)实质:内阁是皇帝为加强专制而建立的政治机构,然而职权范围始终不明朗,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皇帝虽然离不开内阁,但是仍然担心内阁地位的上升可能威胁皇权,于是以司礼监的太监予以牵制。【加固训练】纵观明代,经常发生皇帝不理政务,甚至多年不上朝的事情。但国家机器也能依靠一班大臣和一整套政务流程维持正常运转。这是因为()A.宦官专权B.内阁的作用C.六部掌握实权D.军机处的设置【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明朝实行内阁制,阁臣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首辅有“票拟”之权,协助皇帝处理一些政务,因此可以维持国家机器的运转。4.(xx广州高一检测)清代一位军机大臣用一首诗来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该诗直接说明了()A.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处理军国大事B.军机大臣在皇帝心目中没有任何地位C.军机大臣接替丞相职权,替皇帝处理政事D.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解析】选A。结合军机处的职能考虑并注意题目的限制条件是“直接说明”。军机处虽然“承旨、出政皆在于此”,但它并没有议政王大臣会议那样的决定权。军国大事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对皇帝的决定,军机大臣只能唯命是从,“跪奏笔录”,然后负责往下传达。5.(xx淮安高一检测)“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无论宦寺(宦官)不得参,即承旨诸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该机构设置表明()A.君主专制制度确立B.中央集权加强C.中央机构的完善D.君主专制制度强化【解析】选D。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的加强。引文描述了军机大臣的工作职能和工作流程,由此分析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按照皇帝旨意办事,因此体现了皇帝集权,君主专制空前强化。6.(xx菏泽高一检测)下图涉及的两个机构的共同特点是()由皇帝近臣取代重臣最初是临时机构始终由高官任职都是君主专制的体现A.B.C.D.【解析】选C。明代的文渊阁是内阁所在,清军机房是军机处所在,根据所学史实,不符合“内阁最初由品秩较低的官员担任”的史实,排除含的选项。7.清代军机处能够迅速处理各地呈送的各种文书,简化了处理政务的手续,行事快捷。这意味着它()A.制约了皇权的高度集中B.提高了朝廷的行政效率C.压制了相权的恶性膨胀D.改变了政治制度的本质【解析】选B。从“迅速处理”“简化了”“行事快捷”等材料信息可知,军机处提高了清朝中央机构的办事效率。A、C、D表述错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8题10分,第9题12分,共22分)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刘邦接受了皇帝的称号,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卿地方行政系统仍是郡、县、乡、亭、里。郡有郡守、郡尉等,分掌政治、军事、监察之权。县分大小,万户以上设县令,万户以下设县长。樊树志国史概要材料二“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这些受封的诸侯王和列侯都是“有土之爵”,在其封地上享有两大特权:一是“自置吏”;二是“得赋敛”。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材料三汉武帝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为列侯,而由皇帝制定这些侯国的名号,分别隶属于汉郡。淮南王刘安谋反,“国除为九江郡”;衡山王刘赐谋反,“国除为郡”。又颁布律令,规定王国官员地位低于一般官员,限制人们与诸侯王交游。从此,王国与汉郡无异。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主编新编中国通史(1)材料一反映了汉初哪些政治制度?指出其渊源。(3分)(2)依据材料二,说明汉初“矫秦县之失策”的措施及具体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措施导致的后果。(3分)(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并分析其意义。(4分)【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并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概括分析历史问题。第(1)题要根据材料概括汉朝中央与地方的政治制度,历史渊源要从汉承秦制的角度分析。第(2)题根据材料中的“封建王侯”概括措施,从“自置吏”“得赋敛”入手总结具体内容;结合“七国之乱”等史实概括其对中央集权制度的危害。第(3)题结合材料中的“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为列侯”“分别隶属于汉郡”“限制人们与诸侯王交游”及所学知识分析回答“措施”。“意义”从消除地方割据、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和巩固国家统一等角度分析。答案:(1)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承袭秦制。(2)分封诸侯王国;受封王侯在封地上可以自行任命官员、收取赋税。王侯权力过大,危害中央集权。(3)颁布“推恩令”分割王国封地;剥夺犯法诸侯王封地,改为郡县;颁布律令加强对诸侯王的防范。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中央集权得到加强,巩固了国家统一。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皇明祖训材料三军机房外景(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内容。指出这一制度的突出特征。(6分)(2)材料二解决的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哪一矛盾?运用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这一机构的影响。(6分)【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和特征。第(1)题,依据图片信息分析,图片显示了皇帝制度、中央官制和地方制度。其特征依据图中示意图分析。第(2)题,依据军机处的职能分析。答案:(1)主要内容: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主要特征:权力高度集中(地方权力集中在中央,中央权力集中在皇帝手中等,其他意思相近也可得分)。(2)矛盾:皇权和相权的矛盾。(帝相矛盾或君相矛盾等也可得分)影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中央集权制度强化等,其他意思相近也可得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