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历史 1.2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课时达标训练 岳麓版必修1.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150292 上传时间:2019-12-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1.2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课时达标训练 岳麓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1.2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课时达标训练 岳麓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1.2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课时达标训练 岳麓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1.2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课时达标训练 岳麓版必修1【基础达标】1.(xx贵州学业水平测试)有这样一种说法,在中国古代“皇”即大之意,“帝”即主宰万物的最高天神。“皇帝”成为中国古代最高统治者的称谓始于()A.夏朝B.商朝C.周朝D.秦朝【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识记能力。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建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为彰显自己的独尊地位,他自称“皇帝”,集国家的行政、立法、司法和军事大权于一身。从此“皇帝”成为中国古代最高统治者的称谓。2.(xx衡水高一检测)在我国古代,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开始形成于()A.商朝B.周朝C.秦朝D.唐朝【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秦朝创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故选C。3.秦始皇在中央设太尉一职,但只是虚设其位,并未任命任何人担任,他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A.皇帝掌握全国政务,加强中央集权B.皇帝直接控制全国军队,使权力更加集中C.缺乏可以委此重任的优秀人才D.秦朝短命而亡,未及任命【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太尉掌握军事,但只是虚设其位,说明军权掌握在皇帝手中。4.(xx济宁高一检测)“陛下”本是对他人的尊称。“陛”是台阶,称人“陛下”表示谦卑,意思是我不敢直接靠近你,只能站在台阶下和你说话。但秦以后,“陛下”一词只能专称皇帝。这体现了皇帝制度的哪一特点()A.皇位世袭B.皇帝独尊C.君权神授D.家天下【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皇帝制度有三个主要特点:皇帝地位独尊、权力至高无上和皇位世袭。“陛下”一词只能专称皇帝,体现了皇帝制度中的皇帝独尊,并未涉及皇位世袭、君权神授、家天下等特点。5.(xx海淀高一检测)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的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A.统一度量衡B.开创皇帝制度C.在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度D.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秦朝虽然二世而亡,但它是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它形成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对此后两千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重要影响。6.(xx江西学业水平测试)汉书地理志言:“秦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据此,秦朝实行了()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世袭制【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秦朝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废除了周朝的分封制,采取郡县制来管理地方,加强了中央集权。7.(xx东营高一检测)秦朝郡县长官产生的方式是()A.世代相袭B.考试选拔C.地方推荐D.皇帝任命【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秦朝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命。故选D。8.(xx唐山高一检测)秦朝统一中国后便征用大量的劳动力建造了规模宏大的秦始皇陵以及阿房宫。秦朝能够完成这一工程是基于()A.农村经济的兴盛B.秦始皇的正确决策C.工匠水平的高超D.中央集权制的确立【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在中央集权制度下可以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大规模的工程建设。【能力提升】30分钟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1.“(楚庄王十六年)伐陈,杀夏征舒。已破陈,即县之。”“(韩桓惠王十年)我上党郡守以上党郡降赵。”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A.楚国和赵国分别分封了陈国和韩国B.楚庄王完成了全国的统一C.秦国在新征服的地方设立了郡县D.出现了分封制和郡县制并存的局面【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对春秋战国时期对于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理解,旨在考查学生分析史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春秋战国时期在仍然延续西周的分封制度的同时,又在诸侯国内部建立了对地方管理的郡县制。2.(xx河北学业水平测试)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中国历史的社会政治形态发展可分为封建、帝制与民治这三大阶段。从封建到帝制是第一次转型。下列表述符合其特征的是()A.由“公天下”到“家天下”B.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C.由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转变D.由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材料中的“封建”是指封邦建国,即分封制。“帝制”是指封建君主专制。“从封建到帝制”的转型是指从奴隶社会转向封建社会,从分封制转向郡县制,从贵族政治转向官僚政治。3.(xx广州高一检测)关于以下两幅图片所反映的官职的记载,从汉书百官公卿表上中能够看到的句子是()A.图一:御史大夫,秦官,银印青绶,掌武事。B.图一:丞相,秦官,金印紫绶,为百官之长。C.图二:太尉,秦官,金印紫绶,掌武事。D.图二:太尉,秦官,银印青绶,掌副丞相。【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图一上的字为“御史大夫”,不掌握“武事”,故A不正确;材料中没有反映丞相,排除B;图二上有“太尉”字样,太尉帮助皇帝管理军务,副丞相是御史大夫,故选C。4.(xx扬州高一检测)一月古时本来又叫“政月”,到了秦朝为了避皇帝嬴政的讳,就把“政月”改为“正月”,“正”字的读音也为“征”了。这说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是()A.中央集权B.神权与王权相结合C.独断性和随意性D.皇权至上,皇帝独尊【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从材料的信息秦朝为了避皇帝嬴政的讳,就把“政月”改为“正月”,“正”字的读音也为“征”了,可以看出皇权至上,皇帝独尊的史实。5.“秦代在历史上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周时已有的中国的力量,由它一个最有生气的成分聚合、集中起来,提高到权力的顶峰。”符合上述观点的是()A.中央集权制度形成B.实现了国家统一C.君主专制制度加强D.创立三公九卿制【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的理解能力。题干信息“周时已有”到秦朝时“集中起来,提高到权力的顶峰”应该理解为周朝的分封制就已经开始了集权的趋势,到秦朝发展为中央集权制度,故本题选A。【知识拓展】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的影响(1)从中央政府组织来看:历代皇帝不断通过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2)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来看:秦始皇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郡守、县令均由皇帝直接任命,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以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都在不断加强。(3)从官僚来源看:秦统一后,废除“世卿世禄”制,改为非世袭的由皇帝直接任命的官僚制。从汉朝以后,官吏的选拔又从由地方豪强、门阀士族控制的“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变成由皇帝直接掌握选拔权、做官不问门第高贵与否的科举制,再到明清时以培养皇帝忠顺奴才为目的的八股取士制度,不但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君主专制也不断加强了。(4)封建君主还通过“焚书坑儒”、文字狱等方式不断加强文化专制,强化其统治。【加固训练】秦朝“在政府组织上,嬴政大帝给中国历代王朝奠定了权威性的规范,使得以后几百个帝王只能在他所想到的圈子里作小小的修正,而无力作巨大改变”。材料中这一“规范”是指()A.分封制度B.世袭制度C.中央集权制度D.宗法制度【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奠定了权威性的规范”可知是秦朝开创的制度。四个选项中,只有C是秦朝开创的,成为后世历代封建君王效仿的依据。6.(xx菏泽高一检测)柳宗元在封建论一文中说:“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人怨于下而吏畏于上,天下相合,杀守劫令而并起。”他得出“有叛人而无叛吏”的认识,是由于()A.分封制的确立B.郡县制的确立C.宗法制的确立D.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史料的理解能力,属于中等题。郡县制的确立,郡守和县令均由皇帝任命,有效地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从而“有叛人而无叛吏”。7.(xx重庆学业水平测试)战国时期官僚制萌生,它的特点是国君可以随时任免官员;官员通常领取实物俸禄;国君定期对官员进行考核。该制度()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是分封制度的沿袭C.造成诸侯国政治混乱D.在秦统一后被废除【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从材料中的表述可知该制度是郡县制,郡县制的实行,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8题10分,第9题12分,共22分)8.(xx潍坊高一检测)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下的第一道重要诏令是“议帝号”。群臣商议后向秦王建议说:“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秦王不以为然,他提出:“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并说:“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他还采纳了群臣关于皇帝“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的建议。材料二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于上。材料三秦代以前,玺并非最高统治者所专有。春秋战国时,卿大夫及地方官吏的印章均可称玺。至秦代,则是“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据载,秦朝的传国玉玺其文为“受命于天,既寿永昌”。请回答:(1)从材料一、三的“皇帝”称号及“制”“诏”“朕”“玺”等规定中,你能得出什么认识?(3分)(2)上述材料所涵盖的历史信息说明了什么?(2分)(3)根据材料一,说明皇位是怎样继承的。(1分)(4)综合上述材料,扼要指出皇帝制度的基本特征及其本质。(4分)【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对皇帝制度的内容及其产生的影响的认识。第(1)题是关于皇帝制度的相关内容。第(2)(3)(4)题都是围绕皇权至上这一主题设问的。答案:(1)认识:“朕”说明了皇帝独尊的威势和地位;“制”“诏”说明了皇帝的话就是法令;“玺”是皇权集中的表现,并为皇权披上了“天命”的色彩。(2)皇权至上,皇帝独裁;大臣受皇命办事,没有决策权。(3)皇位世袭。(4)特征: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本质:君主专制,即皇帝是封建国家政权的主宰和权力中心。9.(xx扬州模拟)历史上围绕分封制与郡县制的优劣,看法不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别子(嫡长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者为小宗。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百世不迁者,别子之后也。宗其继别子之后者,百世不迁者也。礼记大传材料二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三天下之道使贤者居上,不肖者居下,而后可以理安。今夫封建者,继世而理;继世而理者,上果贤乎,下果不肖乎?圣贤生于其时,亦无以立于天下,封建者为之也。柳宗元封建论材料四秦人任智力以自雄,收万方以自私,敢于变百圣之大法,自速其年世,以遗生民气运世世无穷之大祸,祖龙(秦始皇)之罪上通于天矣!清颜元习斋四存编(1)据材料一,指出该制度对维护周天子权威有何积极作用。(3分)(2)据材料二、三,分别概括李斯和柳宗元的观点。(4分)(3)据材料四,分析清人颜元反对郡县制的理由。(2分)(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材料中对分封制与郡县制的看法产生较大差异的原因。(3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作用的理解能力。第(1)题根据材料一提供的信息可知反映的是宗法制,作用是政治隶属和血缘纽带相结合,加强君主权威,巩固统治。第(2)题材料二“相攻击如仇雠”和材料三“圣贤生于其时,亦无以立于天下,封建者为之也”反映的是李斯和柳宗元对于分封制注重血缘关系的否定,不利于选拔优秀人才为国家服务,不利于统治。第(3)题根据材料三“收万方以自私”归纳为郡县制是君主实现自私天下的手段。第(4)题可以从所处的时代背景、看问题的角度、个人的素养等方面加以分析。答案:(1)建立在血缘关系基础之上的政治联系具有向心力,有利于加强周天子的权威,有利于西周王朝的稳定。(2)李斯认为随着血缘关系的疏远,导致分封制无法有效运行;柳宗元认为在世袭分封制下统治者的素质得不到保障。(3)颜元认为郡县制是君主实现自私天下的手段。(4)时代背景、看问题角度、个人学识修养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