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135651 上传时间:2019-12-06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8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9-2020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9-2020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综评】本次高三语文试题总分为150分,其中写作60分,阅读部分现代文,古代诗歌及文言文部分,和高考卷相同。写作总分和高考分值相同。从试题难度梯度上看,试题的梯度呈现由浅入深的排列,作文只限定学生写供材料作文。本次试卷只考查了高中课内背诵部分。侧重于学生古代汉语的理解、分析、综合运用,如解释文言实词和虚词,将文言文译成现代汉语,分析,理解文章标题,关键句含义,扩展语段,这些试题的设置强化了学生的基本技能的训练。【题文】第卷(选择题共36分)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一、(18分,每小题3分)【题文】A0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肖像xio 洗漱sh 打擂台li 危如累卵li B晕厥hn 消弭m 鸢尾花yun 蟾宫折桂zhC笑靥y 裙裾j 奔小康bn 卷帙浩繁zhD翘楚qio 间或jin 刨花板po 溘然长逝k【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能力层次为A(识记)。【答案和解析】答案:C 解析A 危如累卵(li);B 晕厥(yn);D 刨花板(bo)【思路点拨】只有加强记忆,经常做正音练习,就能记住这些多音字的正确读音。常言道,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们要做学习上的有心人,平时注意积累语音方面的知识,坚持多读、多问、多查、多练,并通过持之以恒的实践,力求在实际运用中理解和掌握多音字。【题文】B0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涣散 端倪 摄像机 斑驳陆离B涉密 肄业 白内瘴 得鱼忘筌C陨命 僭越 绊脚石 振聋发聩D遴选 纽扣 金刚钻 纠纠武夫【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能力层次为A(识记)。【答案和解析】答案:A 解析:B白内瘴-白内障;C陨命-殒命;D 纠纠武夫-赳赳武夫【思路点拨】正确书写汉字的方法:读准字音。有些字是由于读错了字音而将其写成了错别字。分析字形。对形似的字可通过区分形旁识记。弄清词语的含义。即通过对词语意思的分析,进而判断该词语中是否有错别字。【题文】E03、下列各句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云南普洱地震发生后,国家主席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有关部门要全力以赴抢救受伤群众,要求驻地解放军和武警部队等有关方面妥善做好群众避险和安置。B近30年,验证突破性科学由于所需时间越越长,科学家往往要在提出理论数十年后才获诺贝尔奖认可,部分人甚至“等不及”,在获奖前就去世了。C临近岁末,各种商品的打折促销也渐渐“白热化”了。行走在商场,减价的标牌随处可见,三折、四折甚至五折,非常诱人。D不少电影剧本停留在生活表面,对题材发掘不够深,这是中国电影在国际影坛上不能走得更远、不能获得更多国际大奖的最大障碍。【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能力层次为E级(表达应用)。【答案和解析】答案:D 解析:A“做好群众避险和安置”缺少宾语,应在“安置”后加上“工作”;B偷换主语,应将“由于”放至“验证突破性科学”前面;C“三折、四折甚至五折”不合逻辑,应改为“五折、四折甚至三折”。【思路点拨】辨析病句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题。还有一个简捷的方法便是借助标志法,比如,如果句中出现关联词,可从关联词的搭配、语序、逻辑等三个方面考虑;如果出现介词,可从主语残缺、中途易辙、主客颠倒等角度考虑。需要掌握的应试技巧有:语感审读法、筋脉梳理法、造句类比法、逻辑分析法和规律标志法等。【题文】D0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在反腐败斗争上,有“零容忍”的态度,才会有“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力度,才可能期望风清气正、海晏河清的局面出现。B高尚的道德能够产生强大的感召力,领导干部作为人民的公仆,应当也必须是道德的楷模,这样才能上行下效,促进社会和谐发展。C这是一位已故著名作家的作品,由于各种原因一直没有发表,这次出版对编辑说也有点敝帚自珍的意味。D钱塘江大潮号称“天下第一潮”,在钱塘江边,滔天巨浪,迎面扑,瓦釜雷鸣般的巨响,让岸边观潮的游客惊骇不已。【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能力层次为E级(表达应用)。【答案和解析】答案:A 解析:B上行下效:上面或上辈的人怎样做,下面或下辈的人就怎样做,多指不好的事。这里褒贬误用。C敝帚自珍:珍,贵重,爱惜。比喻东西虽然不好,自己却非常珍惜。而C项语境意是写“一位已故著名作家的作品.”是别人的东西,因此适用对象不当。D瓦釜雷鸣:比喻无德无才的人占据高位,威风一时。这里是望文生义。【思路点拨】成语辨析题的解题技巧搞清成语含义,切莫“望文生义”。有的成语仅从字面上看与整个句子意思相一致,但仔细一分析却与全句意思风马牛不相及。看感情色彩是否恰当,有些成语具有较强的感情色彩,或褒或贬,界限分明。若辨别不清,很容易用错。看词义轻重是否得当。看成语是否“语多用”。有些成语意思较多,如只知其一,不知其余,就会在使用中出错。看成语的形容对象是否正确合理。某些成语只适用于描述特定的人或事如果不了解其特定的适用对象,就会出现错误。看语体色彩是否合乎语境。看成语与其它成分搭配是否恰当。成语在语言运用之中,相当于一个词,因而就有一个和其他词浯的搭配问题,不能互相矛盾,也不能重复。看成语是否符合使用习惯。有的成语在实际运用当中,有其使用习惯,比如常用于否定句或疑问句中。【题文】I0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社会的发展总是深刻地影响着文学的走向。上世纪90年代以, , 。 , 。 , 。从整体上看,这一时期的乡村文学在现实农村变革面前,是被动的、软弱的。它把握不住农村的深层脉动和走向,看不清中国农村的未生路和光明。城市的膨胀式扩张与乡村的急剧衰落个以城市为核心的现代工业科技文明强势崛起远流长的乡村文明正在解体直接导致了城市文学的兴盛和乡村文学的式微面对这样一场现实变革乡村文学既努力跟踪和反映,又深感迷茫和乏力A B C D【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能力层次为E级(表达应用)。【答案和解析】答案:D 解析:这段文字说的是社会发展与文学走向的关系。社会的发展指的是城市兴起,乡村衰落,对应的文学走向则是城市文学兴盛,乡村文学式微。紧承。说“面对这样一场现实变革”,这个“现实变革”指的是乡村文明解体,工业文明崛起,紧承。在这场变革面前,乡村文学是怎么做的?紧承。紧承。直接回答社会发展与文学走向的问题,应排在最前。【思路点拨】考生在解答此类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话题要统一:首尾谈的是同一话题,中间也不应有所偏离,没有岔开或暗换话题之处。注意照应、过渡:首尾要照应,过渡应有过渡性语句作为桥梁。顺序要合理:句间的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或逻辑顺序,在安排上是合理的。逻辑顺序还体现在关联词语的合理使用上。衔接要自然:没有脱节,即没有缺少的词语(含关联词、介词等)和句子;没有冗赘,即没有多余的语句。文气要贯通:即语言的特点(或特色)要一致,如严肃、诙谐、朴实、藻饰、直白、含蓄【题文】L06、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国演义中关羽大意失荆州后,从樊城撤兵西还,驻扎在麦城。吕蒙采取分化瓦解的策略,使关羽的将士无心恋战。关羽被围麦城,孤立无援,拒绝了诸葛瑾的劝降,率关平等二百余骑突围,被俘而死。(三国演义)B卡西莫多记起只有克洛德才有通到钟塔楼梯的钥匙。他想起了副主教对那姑娘的黑夜偷袭。第一次给他帮过忙,第二次自己阻止过他。他想起成千的细节详情,觉得抢走埃及姑娘的一定是副主教无疑了。(巴黎圣母院)C邢夫人的陪房王善保家的说了晴雯的坏话,王夫人唤晴雯盘问,见晴雯生得娇俏可人,生怕带坏宝玉,斥责晴雯,晴雯被骂哭了。抄检大观园时,晴雯的箱子被掀了个底朝天。发现私弊之物后,晴雯被赶出了大观园。(红楼梦)D大卫科波菲尔中阿格妮丝既有外在的美貌,又有内心的美德,她是律师维克菲的女儿,她最后与大卫结合,这种完美的婚姻使小说的结尾洋溢一派幸福的气氛。(大卫科波菲尔)【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掌握文学常识的能力,能力层次为A级(识记)。【答案和解析】答案:C 解析:晴雯自己愤怒地倒出了所有东西,并无私弊之物,当时也没有被赶出。【思路点拨】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回想小说的主要情节,然后在整体理解文意的前提下分析每一项。平时一定要熟读名著,对于大纲要求的篇目,有时间时就要反复读,只有熟到一定的程度,类似题目才能应对自如。【题文】二、(9分,每小题3分)【题文】M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批评对作品的意义不言而喻。好的批评如同灯光,指引着作品从暗处走向前台。近些年的诗歌批评中,不乏这样的经典或中肯之作。但与此同时,诗歌批评庸俗化的趋势越越明显,不少诗歌批评为了应酬需要,违心而作,学术含量可疑,甚至堕落为诗人小圈子里击鼓传花的游戏道具。这类批评对诗歌创作说类同饮鸩止渴,还不如索性没有的好。批评庸俗化表现为诠释过度,脱离作品文本进行没有限度的“再创造”。一些平庸之作明明直白无味或佶屈聱牙,批评文章却写得天花乱坠,一再上演“皇帝的新衣”闹剧。这些批评牵强附会、肆意升华,外延无限扩张,乃至另起炉灶,使批评成为原创式的畅想,早已失去了与原作品的联系。批评庸俗化表现为一哄而上的羊群效应。有人提到“疼痛”,一时间无痛不成诗,非痛不好诗,翻开诗歌评论集,简直“痛不欲生”;有人说到“底层写作”,于是流水线、小餐馆、地下室和打工妹顿时成为新宠。不论创作还是批评,长期以已习惯跟风、复制和起哄。对生活我们缺的不是图解,而是用心的关注。诗歌应该是自然与人文背景下的“顺产儿”,诗歌批评同样如此。海洋、浪花、岛屿,应该把这些真实的生活还给诗歌,也还给批评。批评庸俗化表现为概念代替文本,行为代替写作。较之个体性的埋头创作,不少诗人似乎更喜欢混个脸熟,在这样的背景和语境下,诗歌批评基本沦为诗人间的交际和应酬。哪怕是纷纷攘攘的流派或主义之争,也往往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名目噱头不少,却未见得与文学和读者有何关系。批评庸俗化表现为以偏概全、近亲结缘。某些诗人同时兼有批评家身份,习惯以自己的喜好为唯一或主要标准。比如现实主义视浪漫为虚空,浪漫主义视写实为流水账,废话诗人眼里唯美即为幼稚,至于下半部诗人则一篙子打翻一船人除我之外都是“伪娘”。这种“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门派偏见之争,批评效果不难预期。一切表现形式都应该是创造的成果。今天的浪漫或许是明天的现实,当下的现实也可能是昨天的浪漫。重要的是我们的作品是否揭示生命本质,精神是否向真向善向上,以及手上的“主义”是否与我们的诉求达成一致。而批评要做的,就是把真正的创造性成果点亮,让不同形式、不同风格、不同创造性诉求的佳作,在反复的研读与辨析中沉淀价值。诗歌批评庸俗化趋势亟须扭转。文学批评的职业公信力需要树立,批评家需要贡献学术良知。果真如此,对诗歌和读者,都将是福音。7、下列关于“诗歌批评”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诗歌批评是对作品的诠释,也是对作品文本的一种再创造,但须坚持适度的原则。B诗歌批评对于作品而言意义巨大,犹如灯光一样指引着作品由暗处走向前台。C诗歌批评需要批评者有学术良知,用心关注、反映生活,而不是对生活进行图解。D诗歌批评需要批评者保持清醒,与文学和读者紧密联系,而非人云亦云一哄而上。【知识点】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理解)。【答案和解析】答案:B 解析:偷换概念,好的文学批评才如灯光,才能起到那个作用。【思路点拨】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一般的答题模式为:第一步:找出考查的概念所在的具体语段及语句;第二步:运用层次分析的方法,找准概念所涉及内容的位置和范围;第三步:根据语境,理解概念的含义,并整合相关信息作答。8、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不少诗歌批评存在用概念代替文本,用行为代替写作的现象,这在于批评者心气浮躁,不能潜心、埋头创作。B有些诗歌批评脱离现实,牵强附会,肆意升华,甚至割裂与原作品的联系另起炉灶,凭空畅想。C无痛不成诗,流水线、小餐馆、地下室和打工妹顿时成为诗歌的新宠,这些陋习导致了诗歌批评的庸俗化。D现在的诗歌批评庸俗化的趋势越越明显,不少诗歌批评学术含量低,甚至沦为学术游戏的道具,妨碍了诗歌创作的进步。【知识点】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分析综合)。【答案和解析】答案:C 解析:因果倒置,将诗歌批评庸俗化的表现当成原因。【思路点拨】考生在解答此类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话题要统一:首尾谈的是同一话题,中间也不应有所偏离,没有岔开或暗换话题之处。注意照应、过渡:首尾要照应,过渡应有过渡性语句作为桥梁。顺序要合理:句间的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或逻辑顺序,在安排上是合理的。逻辑顺序还体现在关联词语的合理使用上。衔接要自然:没有脱节,即没有缺少的词语(含关联词、介词等)和句子;没有冗赘,即没有多余的语句。文气要贯通:即语言的特点(或特色)要一致,如严肃、诙谐、朴实、藻饰、直白、含蓄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批评庸俗化,会丧失文学批评的职业公信力,如果文艺批评家再不反省,对诗歌和读者说,都是灾难。B诗歌批评与诗歌一样,都应该是自然与人文背景下的顺产儿,反映真实是它们的共同要求,而不可为制造噱头而作。C文艺作品需要揭示生命本质,表现真善美;文意批评则要把文艺作品中真正的创造性成果点亮,将价值沉淀。D现在的诗歌批评家都习惯以偏概全,搞门派之争,以自己的喜好为唯一或主要标准,给诗歌创作造成恶劣影响。【知识点】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分析综合)。【答案和解析】答案:D 解析:以偏概全,只是某些诗歌批评家犯了“以偏概全,搞门派之争,以自己的喜好为唯一或主要标准”的错误。【思路点拨】这类题的解题基本思路根据题目的要求把握筛选的标准;按照筛选标准,确认信息材料的检索区间;把主要信息进行整合,有的信息可直接组合,有的信息除了文中的信息外,必要时要加上自己理解的语句进行串连形成一个完整的意思。根据题型选择方法,如果是专题式,一般的步骤是:摘取要点,理出顺序,恰当表达。如果是开放式,要根据试题转换信息的方式,透过迷惑项,采取“排除法”,抓正确项。选择题中,常见的迷惑项采用的转换方式有:意项增加或减少;表述对象变化;角度转换;语境转换;正面和反面转换;限定、修饰语变化等。【题文】三、(9分,每小题3分)【题文】J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唐恪,字钦叟,杭州钱塘人。以荫登第,调郴尉。县民有被害而尸不获,吏执其邻人,抑使自诬,令以为信。恪争之,令曰:“否将为君累。”恪曰:“吾为尉而盗不能捕,更俾亡辜死乎?”躬出访求,夕,若有告者,旦而得尸,遂获盗。知榆次,县豪子雄于乡,不输公赋,前后莫敢诘。恪以理善晓之,悟而自悔,折节为长者。大观中,召为屯田员外郎,持节招纳夷人。夷始恫疑,衷甲以逆,恪尽去兵卫从数十卒,单行。夷望见欢呼,投兵听命。徙沧州。河决,水犯城下,恪乘城救理。都水孟昌龄移檄索船与兵,恪报水势方恶,船当以备缓急,沧为极边,兵非有旨不敢遣。昌龄怒,劾之,恪不为动,益治水。水去,城得全,诏书嘉奖。乃上疏请暂免诸县租,等第振贷,以宽被水之民,民大悦。靖康初,金兵入汴,李邦彦荐之,拜同知枢密院事,至则为中书侍郎。八月,进拜少宰兼中书侍郎,帝注礼之甚渥。然恪为相,无济时大略。金骑再,邀割三镇,恪集廷臣议,以为当与者十九,恪从之。使者既行,于是诸道勤王兵大集,辄谕止令勿前,皆反旆而去。洎金兵薄城下,始悔之,密言于帝曰:“唐自天宝而后屡失而复兴者,以天子在外可以号召四方也。今宜举景德故事,留太子居守而西幸洛,连据秦、雍,领天下亲征,以图兴复。”帝将从其议,而开封尹何栗入见,谓周之失计,未有如东迁之甚者。帝幡然而改,以足顿地曰:“今当以死守社稷。”擢栗门下侍郎,恪计不用。从帝巡城,为都人遮击,策马得脱,遂卧家求去。御史胡舜陟继劾其罪,谓:“恪之智虑不能经画边事,但长于交结内侍,今国势日蹙,诚不可以备位。”乃以栗代为相。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一十一)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持节招纳夷人 持节:坚守气节。B水犯城下,恪乘城救理 乘:登上C洎金兵薄城下,始悔之 洎:等到D今宜举景德故事 故事:旧事,旧例【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次为B级(理解)。【答案和解析】答案:A 解析:持节:拿着符节。【思路点拨】近几年文言文考查都坚持“课外材料考课内”这一原则,即考查的语段和内容是学生陌生的,但知识点却是课内的,可从学过的文言篇目或熟知的成语典故中找到相关依据。因此考生拿到考题时要运用联想,联想已学过的课文、现代汉语双音节词和成语,注意古代汉语中通假字、偏义复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四种情况。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A否将为君累 衷甲以逆若属皆且为所虏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DC帝注礼之甚渥 唐自天宝而后屡失而复兴者 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知识点】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理解)。【答案和解析】答案:B 解析:两个“以”均表修饰。A前一“为”作动词,成为;后一“为”作介词,表被动。C前一“之”为第三人称代词,他;后一“之”为第一人称代词,我。D前一“者”表判断;后一“者”是定语后置的标志。【思路点拨】因为高考虚词的考查多采用课内外相结合的方式,课内的例句多是一些较典型的用法,应是考生熟知的,所以我们只要知道课内例句中虚词的用法,将它代入另一句中去检验,就可以推断用法是否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唐恪为官公正,执政有方。为官期间,不怕受牵连,为人辩护;豪绅子弟因其言省悟自悔,夷人亦因其行扔下兵器服从命令。 B唐恪忠于职守,敢于抗上。在沧州做官时,遇黄河决堤,拒绝了都水孟昌龄索要船只与士兵的要求,一心治理水患,保全了沧州城,受到皇上嘉奖。 C唐恪缺少远见,主张和议。因为主张投降金兵,令勤王大军后退,所以跟从皇帝巡城时,被都城人拦住击打,骑马快跑才得脱身。D唐恪智谋不足,能力有限。曾建议皇帝放弃汴梁迁都洛阳,后遭到了开封尹何栗的反对,计谋不被采用,后被免去相位。【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对原文内容进行分析和概括的能力,能力层次为C级(分析综合)。【答案和解析】答案:C 解析:只是主张割城,并无投降金兵之心。【思路点拨】这类题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选项按原文顺序,依次对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其中一个错误项的错误设置有隐蔽性和迷惑性,它往往在大体正确的前提下设置一些与原文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不符的内容、词语。做题时要仔细推敲,认真比对。此类题目选择肢中设错类型可分为信息错位、错解词语、强加因果(或因果倒置)、无中生有、颠倒是非将文中未然的信息说成必然等。解题时考生应审准题干,依文索义,正确分析。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1)知榆次,县豪子雄于乡,不输公赋,前后莫敢诘。(4分) (2)乃上疏请暂免诸县租,等第振贷,以宽被水之民,民大悦。(4分) (3)恪之智虑不能经画边事,但长于交结内侍,今国势日蹙,诚不可以备位。(4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层次为B级(理解)。【答案和解析】答案:(1)任榆次知县时,县里有一个豪绅的儿子称霸于乡里,不交纳赋税,前后的知县都没有敢问的。(2)于是上奏请求暂时免除各县的赋税,分等级赈济,宽解遭到水灾的百姓。百姓非常高兴。(3)唐恪的智谋不足以谋划边关的战事,只长于交结宦官,现在国家形势日益紧急,确实不可以在这个官位上任职。解析:(1)关键字,知,之嫌;雄,称霸;输,缴纳,翻译准确,大意通顺。(2)关键字,乃,于是;等第,分等;被,遭到;翻译准确,大意通顺。(3)关键字,经画,谋划边关;蹙,紧急;诚,确实;翻译准确,大意通顺。【思路点拨】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参考译文】唐恪,字钦叟,是杭州钱塘人。凭皇帝的恩赏登第,调任郴县县尉。县里有个百姓被害但尸体找不到,官吏抓了他的邻居,强迫他自己承认是凶手,县令认为是真实的。唐恪为那人争辩,县令说:“如果辩护错了就会牵累你。”恪说:“我做县尉而不能捕到凶手,还要使无辜的人去死吗?”亲自外出访问寻找,晚上就有人告发,天明就找到尸体,于是抓获了凶手。任榆次知县时,县里有一个豪绅的儿子称霸于乡里,不交纳赋税,前后的知县都没有敢问的。唐恪用道理好言开导他,他省悟自悔(或“觉悟过悔恨自己”),改变当初行径(或“强自克制,改变初衷”)而成为一个性情谨厚的人。大观年间,唐恪被任命为屯田员外郎,拿着符节招纳夷人。夷人开始害怕怀疑,在衣服里面穿着铠甲迎接他,唐恪让几十名卫兵都撤离,一人独往。夷人望见后欢快高呼,扔下兵器服从命令。调任沧州。黄河决堤,大水冲到城下,唐恪登城抢修。都水孟昌龄发去公文索要船只和士兵,唐恪报告说水势正猛烈,船应当用防备紧急情况;沧州是最远的边境,军队没有皇帝的旨意不敢调遣。孟昌龄大怒,弹劾他,唐恪不为之所动,更加尽心治理水患。大水退去,沧州城得以保全,皇帝下诏嘉奖。于是上奏请求暂时免除各县的赋税,分等级赈济,宽解遭到水灾的百姓,百姓非常高兴。靖康初年,金兵攻入汴梁,李邦彦推荐唐恪,授予同知枢密院事,到了后又任命为中书侍郎。这年八月,又任命为少宰兼中书侍郎,皇帝对他礼遇有加。然而唐恪做相,无拯救时世的大谋略。金兵第二次侵时,要求割让三镇,唐恪召集朝廷大臣商议,认为应当割给金兵三镇的人占十分之九,唐恪听从他们的意见。使者已经出发,这时各路勤王的部队才聚集京城周围,唐恪就命令他们停止前进,都回师而去。等到金兵逼迫城下,唐恪才开始后悔,就秘密地对皇帝说:“唐朝从天宝年后屡次失去京城又复兴的原因,是天子在外可以号召四方。现在应该效法景德旧事,留太子居守京城,而皇上您西迁洛阳,占据秦州和雍州,亲自率领天下的人征讨,从而争取复兴国家。”皇上将要听从他的建议,而开封尹何栗入见,说周王朝之失算,没有比东迁更严重的了。帝幡然省悟,改变主意,以脚跺地说:“现在应当以死守社稷”。提拔何栗为门下侍郎,唐恪的计策不被采用。唐恪跟从皇帝巡城,被都城的人拦住击打,唐恪策马快跑才得经脱身,于是就呆在家里请求辞去官职。继而御史胡舜陟弹劾他的罪行,说:“唐恪的智谋不足以经营筹划边关的战事,只长于交结宦官,现在国家形势日益紧急,确实不可以在这个官位上任职。”皇上就让何栗代替他做宰相。【题文】K014、阅读下面一首散曲,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越调 小桃红杨果采莲人和采莲歌,柳外兰舟过。不管鸳鸯梦惊破,夜如何?有人独上江楼卧。伤心莫唱,南朝旧曲,司马泪痕多。注杨果,金正大元年进士,金亡五年后,才入元官,至参知政事。(1)“司马泪痕”一典出自何处?作者借它表达了什么情思?(4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用典的能力, 能力层次为D(鉴赏评价)。【答案和解析】答案:琵琶行。(2分)抒发了作者深沉的亡国之痛。(2分)解析:结合琵琶行的写作背景及诗歌注解,分析典故作用。【思路点拨】运用典故,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其主要特点是借助一些历史人物、神话传说、寓言故事等表达自己的某种愿望或情感。典故用得适当,可以收到很好的修辞效果。(2)这首散曲的前五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4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 能力层次为D(鉴赏评价)。【答案和解析】答案:反衬或以乐景衬哀情。(1分)用轻松愉悦的“采莲图”反衬作者独卧江楼冷清悲苦;(1分)以梦中鸳鸯双宿双飞反衬作者独卧江楼的冷清孤寂。(1分)这样以热闹反衬冷清,以欢笑反衬孤独,冷热相间,悲喜交错,使悲者愈见其悲,孤独者愈见其孤独。(1分)解析:结合注释感受诗歌主要内容及感情基调,找出意象,分析诗句。【思路点拨】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有下面几项逐项落实。掌握常用的表现手法,分析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应从以下四方面考虑:表达方式叙事,议论,描写(细节、动静、虚实、正侧、白描、场景),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 ;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和反问等;写作手法渲染、烘托、对比、衬托、象征、联想、想象、比兴、化用典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以及情景关系(触景生情、以情驭景、情景交融);结构技巧抑扬、卒章显志。理解各类手法的特点。【题文】L015、古诗文填空。(8分)(1) ,百年多病独登台。 ,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2)元嘉草草, ,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3)长桥卧波, ?复道行空, ?(杜牧阿房宫赋)(4) ,抱布贸丝。匪贸丝, 。(诗经氓)【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默写名家名篇的能力,能力层次为A级(识记)。【答案和解析】答案(1)万里悲秋常作客 艰难苦恨繁霜鬓 (2)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3)未云何龙 不霁何虹 (4)氓之蚩蚩 即我谋。解析:注意“作客”“繁霜鬓”“居胥”“赢”“不霁”“蚩蚩”“即”等易错字的书写,丢字、错字均不得分。【思路点拨】四句话都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平时要重视提高人文素养。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题文】P2 16、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3分)红楼梦判词:“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判词所指是谁?“优伶”和“公子”指小说中的哪两个人物?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掌握名篇名著的能力,能力层次为A级(识记)。【答案和解析】答案:袭人(花袭人);蒋玉菡,宝玉(贾宝玉)。解析:根据作品中人物的性格推断。【思路点拨】解答此类题时,回想小说的主要情节和主要人物,然后在整体理解文意的前提下分析人物性格。平时一定要熟读名著,对于大纲要求的篇目,有时间时就要反复读,只有熟到一定的程度,类似题目才能应对自如。【题文】五、(18分)【题文】N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藏在草间乡村是藏在草间里的。是啊,没有草的乡村是什么乡村?不管我从外回,是在什么时候,也不管时令节气,一踏到木镇的泥土,鼻翼里呼吸的味道就是草的味。那种清芬令鼻翼发痒,你喷嚏的滑稽就是草香逗你的结果。黄昏牛羊回圈,你看到他们的毛发上或皱褶里,不是草籽,就是苍耳子的那种带刺的颗粒。草是不用播种的,有时席地坐在满是草的田埂上,随手抓一根草,用它剔牙,或者就拿在手里,用眼睛瞄,看汁液一点点渗出。那是草提炼的雨水的留存,还是他们自己的血液和灵魂?人的心血潮对草不是好事,他们受到伤害,但农人和他们的关系一直复杂。草们要做牛羊的饲料,草们要做房屋的顶盖。但他们与农人亲昵,父亲长说:老百姓和草一个姓,叫草民吧。如果说草的生长使乡村有了些诗意,那也是乡村自己不了解的。因为自己了解自己是困难的,草是修饰乡村和庄稼的,也许庄稼太实用,人们对庄稼多的是感恩,是庄稼养活了一个又一个生命。草也养活了一个又一个生命。比如牛,比如羊,这又是低一个档次的,因这,草在乡村也是低眉顺眼,不声不张。即使春天,那些草尖从土里探出脑壳,也是怯怯的,你凑近了,草尖就接近于乌有,草色只可遥看,距离产生美感。但是一场雨后,你到了地里,不知你有没有这样的经验。草是那样的热烈,满地的青,是不是草尖和草籽都张开了小嘴,那些封闭了一冬的小生灵们,仿佛与节气与雨水有过契约击过掌,他们在雨水的搀扶下,都站立了。我曾思索过父亲对草的情感,也许深层就是对土地和庄稼的情感,父亲苍老如残照,脸与手粗糟的像龟裂的枣树的干,黑糊、扭曲,骨节粗大如枣树的树瘤。他的肩上四季有一个杞柳编的粪箕子,那里总有一些草或者干柴,喂养生灵或烧火。当他中风后恢复得不是十分理想,他开始下地干活,我们那里叫薅草,他的步履蹒跚,手指不能灵活转动。他最后还是没有把自己的一亩地交出去,他说,这地就是一个根,空闲的时候到地里走一走,听听庄稼的拔节,即使不干活,蹲在地头弯腰拽几把草,也比坐在床上好。我知道这一亩地对父亲说,七分种草三分种庄稼,那是给自己、给鸟儿给牛羊留的口粮,父亲算得很清晰,一年到头,该给自己多少庄稼,剩余的也不能亏待。秋季我回木镇的时候,发现父亲背着一粪箕子草,手里拄着木棍,后面是母亲给父亲拿着衣服,一对老夫妇走在远处开始升起的炊烟里,秋深了,父亲的头发也被节气赶白了,腰也被节气赶弯了,牙齿也被节气赶掉了,像霜降到,草们一下就咽气了,这由不得你自己,该走的就要走,没有商量,也没有挪移。但我知道父亲对草的感情,这使我想起一桩往事,那是在饥饿的生产队时代,我随着父亲在离河坡不远的地方看生产队刚刨出的地瓜,我把羊放在河坡。远处是割掉头的谷子地,秸杆如哨兵呆立,还有一个用草扎的草人,头戴一顶破草帽,木棍的手里捏着一块红布,色褪得发白,那是吓唬鸟雀的,如今历史使命完成,就孤零零地呆在田野,没有了躁动,也没有了喧闹,等霜降把他的头染白,然后等明年重值班。父亲卷了纸烟,用牙龈处的残留的饭渣粘好卷烟的开口,闭着眼,划了火柴,猛地吸了一口,好象疲倦的土地一样,开始享受收成后的安逸。蓦地,父亲拍拍我的肩,把卷烟放在我手里,悄悄地说:吸一口。我诧异地望着父亲,父亲诡秘地笑笑,指指草人。我也笑起,把卷烟拿起,跑到谷子地,把卷烟放在草人的口里。在我的印象里,春天的草抓在手里有点绒毛的感觉;到了秋天的老草,抓在手里,就感到扎手,草像长了骨头。我看见,在菜园,春风吹绿了父亲用树枝缠绕的那些篱笆,草开始踮脚遥望秋天的岁月;而秋天后,那些草开始在风中,东倒西斜,再也挺不直。那草都斜向有许多坟茔的木镇的坟地。木镇有许多家族的坟茔,在阳间,大家聚族而居,死后也叔叔大爷爷爷奶奶的辈分不乱。但草是一视同仁,该绿的时候绿,该黄的时候黄,每年的清明,后人把草芽拔去,七月十五把开始结籽的老草拔去。如过衰草覆盖了整个坟茔,那就是这家的人最后没有抗拒过草,不能在土地上繁衍了。人生一世,草木一秋,谁比谁久远?只有土地知道。人走了,有时在地上堆一抔土,草也许笑话呢,那土最终被草统属,我听到了草在草间的咯咯坏笑,毕竟笑在最后的是它们啊。 (选自散文,有删改)17、作者说,农人与草的关系一直很复杂,请结合文本概括草与农人的关系。(6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和整合文章信息,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能力层次为C(综合分析)。【答案和解析】答案:(1)草与农人关系和谐:农人用草喂养牛羊,修缮房屋;“民”与“草”一样平凡、卑微;草使农人的村庄有了诗意(或草修饰农人的村庄和庄稼);草是农人的兄弟,都自泥土,归于泥土。(4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2)草与农人有时较劲:农人有时使草受伤害(农人用镰刀、铲子批评草的霸道);草有时对农人也不以为然(草有时也笑话农人)。(2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解析:熟读课文,本文可分为两个层次,即草与农人关系和谐,草与农人有时较劲;然后在具体分析,进行归纳。【思路点拨】解答此类题整体感知。明确文章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是评价的基础。文章的主旨是指文章的主要意义或目的,整体把握中要抓住文章的主旨,这是评价的根本。要认真阅读和深入分析文章,理清内部的相互关系,取得对作品的全面认识和深刻理解,才能真正避免在评价中出现以偏概全、主观片面等问题。筛选文中的关键信息。无论写人记事还是发表看法,关键性的语言最能显示文章的思想内涵或作者的观点,可以帮助我们对文章的内容进行评价。18、文章写草,作者为什么要用较多笔墨写父亲?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知识点】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F(分析归纳)。【答案和解析】答案:表现出父亲对草(土地、庄稼)的依恋之情;因为父亲像草一样,具有草的品性,父亲与草互为映衬,相互凸显;文章旨在赞美平凡朴素的草和具有草一样美好品性的父亲和农人,凸显文章主旨。(6分,每个要点2分,意思对即可)解析:熟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思路点拨】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分析文章中议论抒情的语句。一般地说,记叙文中插入议论抒情是为了更鲜明地表现中心思想,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因此。抓住文中画龙点睛的议论抒情句,可以很顺利地找到全文的中心。如果我们找出文中的议论抒情句,作者的创作意图也就明白地显示出了。19、“藏在草间”作为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对作品进行个性化解读的能力,能力层级为F(探究)。【答案和解析】答案:乡村是藏在草里的,草给生命以恩赐;父亲和乡人像草一样平凡、朴素,藏在乡村里,藏在土地上;美好的品德和生命的真谛蕴藏在普通、平凡、自然中。(6分,每个要点2分,意思对即可)解析:在理解标题的含义的前提下,熟读课文,深入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思路点拨】回答此类题的前提是对文章内容有准确的理解,尤其要注意两点:是尽可能用原文的词语作归纳。是防止要点遗漏,要点遗漏,答案不完整。防止方法:是对相关文字作层次分析;是注意按分值踩点得分,如分值为8分的题要点一般不能少于四个,4分题一般不能少于两个。【题文】六、(15分)【题文】F120、语言综合运用。(15分)请根据对辛弃疾的词句“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的理解,展开合理想象,写一段不少于200字的文字。(15分)要求:侧重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使用第一人称;运用排比、反问的修辞手法;结构相对完整,语言简明、连贯、得体。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扩展语句的能力,能力层次为E级(表达应用)。【答案和解析】答案:我抽出腰间的宝刀,无可奈何地看了一遍又一遍。刀啊!你寒光烁烁,锋利无比!可也是英雄无用武之地啊!你的主人怀着满腔热血,却不能抗击敌人,收复失地,徒然老矣。怨我生不逢时,伯乐难寻。所致君王只谋私利而不问社稷。在落日余晖中,把栏杆拍遍,也发泄不了我满腹怨气,哪里有人能领会我登楼的心意啊!唉,知音难觅。解析:理解作者的经历,写作时需要侧重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使用第一人称;运用排比、反问的修辞法,更好体现人物心理。【思路点拨】解答这类题运用枝加叶法:就是在只有句子主干的情况下,添加附加成份(定语、状语和补语)。句子的主干只是单纯的陈述和支配关系,而句子的附加成份能起到修饰、限制和补充的作用,要使句子扩展开,变得生动具体,就要发挥附加成份的作用。【题文】七、(50分)【题文】Q32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曾祖父是名好木匠,他有一句口头禅是:“注意了,留一条缝隙。”木工讲究疏密有致,粘合贴切,该疏则疏,不然易散落。时下,许多人家装修房子,常常出现木地板开裂,或挤压拱起的现象,这就是太“丰满”的缘故。高明的装修师傅则懂得恰到好处地留一条缝隙,给组合材料留足吻合的空间,便可避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对于以上内容,你有何感悟和体验?请据此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要求:写记叙文或议论文;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得抄袭,不得套作。【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写作材料作文的能力,能力层次为E级(表达应用)。【材料分析】这是一篇材料作文。写作时,此题可实写,也可虚写,因为“缝隙”不单可以实指裂开或自然露出的狭长的空处,还可比喻一种可供回旋、可供调节的“余地”或“空间”。“留一道缝隙”,关键在于一个“留”字。应该在哪些方面“留下一道缝隙”?(现象)现实生活中,做人处事以及其他许多方面都应“留一道缝隙”。为什么要“留一道缝隙”?(意义)以此可以留足空间,避免出现问题。如何才能“留下一道缝隙”?(方法)如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包容。“留下一道缝隙”应该注意什么?(告诫)该疏则疏,恰到好处。如此一问,思路定然豁然开朗。材料中要求“丰满”,装修反而会失败;留一道缝隙,竟然成就完美,由此可以联想到:做人和处事,如果时时处处追求“丰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会紧张,就会裂变。同样,一个人把所有行为都目的化,就会把自己的理想挤压得变形。留一道缝隙,给自己,给他人,可给社会留一个可供吻合的人际空间。【立意提示】1、艺术创作上追求含蓄,留给别人想象的空间,反而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欧亨利式的结尾”“冰山原则”“留白”等;2、处理生活中的摩擦时,给别人留下缝隙。对别人宽容也是对自己宽容,为自己留后路;3、朋友、夫妇之间留缝隙,是尊重和爱的表现;4、给持不同见解者留缝隙,可形成思想的兼容;5、保护环境:有限度地开发自然资,给后代留下发展的缝隙(空间);6、国与国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文化的互相尊重和融合;7、凡事要留回旋的余地。【例文】给孩子留条“缝隙”在周围,时常能耳闻目睹现在的独生子女大多在家中是“小皇帝”“小公主”,过着饭张口、衣伸手的生活。他们得到长辈的溺爱后,带许多负面影响,并且出现了很多违背大人意愿的行为,使做家长的满腹苦楚。就这个问题,笔者看到“青年博览”里有一篇文章,现摘录以下:曾祖父是一名好木匠。晚年的他很少手把手地教徒弟做工,他有一句口头禅是:“注意:留一条缝隙。”木工活讲究疏密有致,粘合贴切,该密则密,不然易散落。时下,有许多人家装修房子,常常出现木地板开裂,或挤压拱起的现象,这就是太“美满”的缘故。高明的装修师傅则懂得恰到好处地留足吻合的空间,便可避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看到上面的这段文字。我联想到我们家长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不是木匠的原理可以借鉴吗?教育孩子,也是需要:“注意:留一条缝隙。”如果你家长的“叨唠”太完美了,对孩子这也放心不下,那也放心不下,吃喝等日常生活照料得无微不至,就会出现孩子的种种不可理喻的怪现象。比如,有的家长为孩子的粗心毛病大伤脑筋,早晨,总要提醒他们书本带了?钥匙放入口袋中了等等。然后,家长抱怨,孩子这样大了为何改不了这个毛病?在我看,孩子的丢三拉四习性,根在你家长,因为孩子想到我妈妈或爸爸总是会提醒我、会给我安排妥当,他就会在心里产生对待这件事习以为常,自己不在乎了。这就叫做条件反射,大家说对吗?再说说我儿子小时候的一事。他上学骑自行车,以前都是我为他轮胎打气,因为看他人小力气小。过几天就会操心把他的自行车检查一番,看看是否轮胎有气,车子有什么不适等。一次,我出差了半月,就没有人在乎他的车子了,想到妈妈从不会顾问他的车子,想着只有依靠自己了。他就自己学会了为他的“交通工具”作简单的维护,比如打气等。有一年的冬季,一个下雨的早晨,他骑车经过车人往的小桥,突然迎面了个三轮车夫,在避让途中,他一不小心摔了一跤。放学回家他对妈妈说:“妈妈:今天我骑车摔跤了,还好没有伤着身子。可是不幸的是,正巧碰到一个水坑,里面的毛线裤、棉毛裤、连短裤也湿了。当时,快要早自习,我只有咬咬牙骑到学校,然后穿了一天的湿裤子。”从那天起,他学会了坚强,还懂得了骑车要小心。后上学路上从没有发生过摔跤等事件。这就是叫吃一堑、长一智的道理吧。孩子在人生的道路上,应当放手让他们摔一跤,这也是成长途中身体里必需灌输的“营养品”。有一种“爱”其实是害。为了孩子能健康成长,在将独自步入人生的考场时,能轻而易举地面对征途中永远无法料及的莫测风云。朋友:请注意,不要走入“爱”的误区,现在就该放手“留一条缝隙”给孩子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