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文翻译--压力之源--泵和压缩机

上传人:外****家 文档编号:31184 上传时间:2017-03-0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文翻译--压力之源--泵和压缩机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外文翻译--压力之源--泵和压缩机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外文翻译--压力之源--泵和压缩机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压力之源 泵和压缩机 从原理上讲,泵送流体的大多数泵都可以泵送空气或气体,尽管大多数油泵几乎不作为空气压缩机来用,而某些压缩机未作调整则不可以输送非压缩性流体。 考虑原则。对一台可以传送足够大压力以供实际使用的液压泵能力的主要要求是: a 控制流体泄露的措施。要么用特殊密封要么紧缩加工间隙。 b 要真正均匀而非脉冲式输送。 c 在运行中不存在空穴现象,因为作为实际用途的流体都是非压缩性的。 d 机械平衡达到足够程度以使泵能竟可能快地旋转,目的是已定输出流量时减少泵的体积。 e 由于泵内有压力,要有充分的措施,以最大限度减小工作零件、泵壳等的变形的影响。 f 间隙量要小,以便在起动期间很快动作,对含气流体,泵可像压缩机那样,把空气通过输送管线排出,而不让它潴留在泵中。 g 配置适当的进油阀或配流装置,以使泵能产生良好真空吸油作用,或者另一种情况下即飞机上高空飞行操作的液压装置或较高粘度作为液压油时更应采取这些措施,应该注意的是入口阀或油门开启的时间,这几乎的和油口尺寸一样重要。 一台良好压缩机的主要要求是: a)与机械间隙想适应的尽可能小的间隙容积。 这是因为在间隙容积中 被压缩的任何气体都将再次膨胀而不是被排放掉。相反,不仅将影响泵的输出,而且影响可能产生的最高压力。 b)出低压泵外,要有两个或更多的压缩阶段。 使阶段间有尽可能多的中间冷却。由于气体是进行绝热压缩的而不是等温过程压缩的,因此,不仅,首先希望减少功和输出量的损失。其次,由于间隙容积的原因,要减少总体上的损失。 c)泵中空气预压缩压力升高到输送管线中压力。尽管标准往复泵因具有自动阀或受压弹簧能保证这点,但某些旋转式压缩机则必须专门配上气阀来配流,以便获得预压紧,而另一些则全然不可能做到。泵内无预压力,一旦输气阀 口打开,管线中气体膨胀而回到泵内,泵内全部流体不得不再次被压缩。具有预压缩装置的旋转压缩机不可能输送油流。 d)缸体气冷或水冷措施,使得压缩机中气体温度尽可能保持等温状态,而被输送的气体体积相应增加。这是液压泵在正常情况下不需要的特性。 e)在压缩期间,控制气体泄露的措施是靠压缩机往复运动活塞上的密封环或者依靠旋转式压缩机上的细微间隙。 f)配置足够的进气阀的面积以防止因进来的气体在节流过程中所产生的容积效率的损失。 各种主要类型的泵和压缩机都使用活塞、相啮合的齿轮或旋转叶轮,这些类型的泵和压缩机已经证明能 提供高压和良好性能。其他类型的泵,例如离心泵、涡轮压缩机,是不用于压力系统的,因为它们不能产生有用的足够高的压力。 变速液压装置 许多液压装置,如像机床上用的,其操作速度能随意变化,那显得特别重要。这种变速可以以下列方法,有时以一个以上的方法结合来实现。 a 用手动控制改变泵的输出; b 利用几台泵组合; c 靠自动节流调节输送泵的输出量,或靠泵的蓄能器装置,抑或借助入口节流调节; d 通过泵的旁路,经分流阀输出; e 操纵动力油缸改变流量。 1. 泵送量的变化。泵的输送量可以靠以下方法变化: a 其速度 改变 ; b 在可变冲程泵,改变其冲程; c 利用两台或更多的泵并联输出不同的输送量。 因此借助不同的组合来启、停这些泵,可以获得不同输出总量。 当泵是用电力驱动时,第一种装置是一种容易实现的装置。虽然为了实现标准要求,包括电机在内的系统是复杂的。机械变速齿轮箱已经成功地用于恒速的电力驱动。 如前所述,泵的几种机构借助于手动控制、通过减少工作冲程,很容易被采用来提供可变的输出。 第三种装置是够简单的了,但其是以确定步骤来改变输出的。并联设置的两台泵可提供相当于下列的三种范围的输出: A 泵; B 泵; A 泵加 B 泵。 并联设置的三台泵可提供相当于下列的七种范围的输出: A 泵; A 泵加 B 泵; B 泵; C 泵加 B 泵; A 泵加 C 泵; A 泵加 B 泵加 C 泵; C 泵。 因而,可变冲程泵是很容易见效的,像这样三个泵并联几乎肯定是和算的,尽管两泵装置对于像在压力机中的作用可能是很好,但三泵并联大部分工作冲程都是在低压运行,而且可以使用相对便宜的泵,且对于最后的工作冲程中,有利于高压小输送泵的切断(换)。任何标准式的自动切换将在低压系统中通过旁路进行操作控制的,而无须与其他泵相互干扰。 2. 泵输送量的调节。在输送量可变 的泵情况下,输送到系统去的油流可以通过节流测定,及泵自动调节本身输送量直到流量减少。自动流量控制阀即蝶阀比简单的节流阀好。这是一种极简单的系统,但是速度易改变,这速度据油的粘度、温度的作用等容易变化。测定节流量必定是可调整的,以便保持速度恒定。另一方面,可能要为流量变化而展开节流补偿。 在液压缸的两条管线中装设流量控制阀,每个阀仅仅可进行单向控制,但要注意:当回流到油箱中去的液压缸的液体量可能在两个方向上不同,速度控制程度也可能并不相似。 3. 利用流量分配阀。各种类型的利用流量分配阀都是通过泵的旁路装置,被用来控制系统的速度,即使耗费的动力稍稍贵一些。利用选择器将几个油口组合在一起那时可能的,通过几个不同的流量分配阀顺次控制流体的流量,为选择器的各个位置提供不同的流速。 4. 液压缸容积的变化。利用恒速输送泵来得到变速的另一种方法就是使用不同容量的液压缸(即不同的压力机),或者是并联或者是利用多容积结构。例如,如果机床滑板上装有两个控制液压缸,那么通过合的选择可以获得相当于下面的操作系统; a 使用液压缸 A; b 使用液压缸 B; c 液压缸 A 和一起使用。 如果 B=2A,那么获得的速级顺序为 1, 2, 3。两个液 压缸和液压泵的组合,很明显可以提供九种组合,但显然比起现有的变量泵来说更复杂的系统代价是昂贵的。 电液伺服系统 1 瓦小)以控制大功率的液压活塞的运动和额定功率 7 瓦的或更大的 液压马达运动。电器控制设备和液压动力设备之间的中介连接装置就是所谓的电液伺服阀。这些阀必须用在既快速又精确反应的系统上。飞机控制就是一个例子,而数控机床则是另一个例子。因对各种设备的性能要求日益严格故电液伺服阀正在被各领域推广使用。特别是曾使用过其他控制方法的许多机构,如果他们用上液压技术,就能 从装设的电液技术中得到益处。 为了确定对于具体用途的电液伺服阀的适应性,需要深入理解各种类型阀的某些特点,而这篇文章旨在通过阐述这些阀的操作模式和稳态性能以及包括关于他们的动态特性的资料来介绍这各种类型的液压阀。文章后还附有这类液压阀的电控电源的注释。 根据前面课程和电磁铁有关概论中所述的阀内液压元件动力学分析,在这里将这两种分析相结合就可模拟制造出一种完善的电液伺服阀。获取大多数阀的动力学特性,并作充分的计算、说明,那是非常必要的。因为他们的响应通常比他们用于控制系统中的响应快的多。本文的意图是有效地使用 这样的阀而提供更充分的基础资料并不着重在他们的设计方面。 电液流量控制阀具有动圈即移动铸铁装置,该装置设有 高精确度的主控阀芯。该动圈即移动铸铁元件被称作“衔铁”,而衔铁的小小的偏转会引起阀芯的位移,或者是直接由机械杠件引起位移,或者非直接地通过先导压力引起位移。主控阀芯可以是三道式或四道式的,而阀芯的最大位移一般是小于 2 毫米。阀芯肩部宽度和阀体槽长度特别匹配,间隙只有几个微米以内,而阀芯和阀孔之间的径向间隙约 5 微米那样大小。流体中,赃物微粒应比径向间隙小,例如 5微米比 寸小。由阀 芯运动引起的每个阀槽的开启,起着限定进出伺服缸流量大小的测留孔板的作用。 or of a of a to be of a. by of b. A c. of of is d. to a to to be as as to a e. of of to in f. so or as a to of t in g. or to to a or as in of to at It be of of or is as as of of a a. is in of of be b. on or of as as is to of to of to of to c. of in up to of an or of to be to it is at to be A be d. or of so of in be e. by on a or on f. to of of of or to of as or as do to be t is on as on to be to of at be in a. By b. By in c. By or of a or a or by d. By of a e. By of in be a. in b. of in a of c. or of in so by in is an is is of be to a by by of a is in in of , , . in , , , , , . . a as in is as a of is at a of be by a of in to 2. a of to be a of to An or is to be to a is an is to of to in of to be to to On it is to a By in in be as of to be in of be of to of a of if at of a of It is to a in of of of in of a is of at in or a is by of be a. of ; b. of ; c. of . =2A, in ,2,3. of at of to be a of W) of be at 460W or is . on of s of if of an a of to by At of of a an of be a of a it is to of is of to is to a or a a of or is of of by a or be of or of be as m. in be m by of as an t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设计 > 外文翻译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