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二5月月考(第六次)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112487 上传时间:2019-12-0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二5月月考(第六次)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高二5月月考(第六次)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高二5月月考(第六次)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二5月月考(第六次)历史试题 含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清圣祖在他的“圣谕十六条”里特别强调社会关系的等级秩序,以及仁慈、服从、俭约、辛勤工作的美德。康熙又挑选一群满汉大学士,与之精研四书五经。皇帝研读儒家经典、勤练书法的消息被“走漏”给群臣知悉后,群臣盛赞他是“圣君”。该现象背后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清圣祖对儒家思想的尊崇B传统儒家文化强大的同化功能C清朝缓和民族矛盾,扩大统治基础的需要D实行文化专制以加强君主权力2不同国家、民族在不同时期都会有自己的“梦”;不同时代的中国人也有着不同的“中国梦”。请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判断下列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 )A天朝惊梦-专制梦醒-自强梦碎-建国梦成-富强梦启航B天朝惊梦-自强梦碎-专制梦醒-建国梦成-富强梦启航C天朝惊梦-富强梦启航-专制梦醒自强梦碎-建国梦成D天朝惊梦-专制梦醒-自强梦碎-富强梦启航建国梦成3“自唐后,中国分裂时间越来越短,国家再也没有像在汉朝崩溃以后那样,经历长达数世纪的混乱局面。其原因是,自唐朝起,中国文明规模巨大,根深蒂固,不可能形成长期分裂的状态。中国人自己认为分裂和随之而来的混乱是反常的,不幸的。有句古话说道:犹如一个天空不能有两个太阳,中国不能有两个国家或两个皇帝。”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大一统”民族心理及对稳定的孜孜追求使分裂局面不能长久B隋唐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政治基础C君权神授和专制主义的极端加强对维护国家统一作用巨大D经济的发展和各地经济联系的加强消除了割据的经济基础4“天使和魔鬼”是民族主义扮演的两个角色。在下列事件中,民族主义起促进历史进步作用的是( )20世纪30年代德国的“民族社会主义” 1897年德意志帝国首相提出的“我们不想让任何人站在阴影里,但我们也渴望阳光下的地盘” 一战后威尔逊“十四点原则”中的民族自决 1905年同盟会倡导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A B C D5合理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保障。以下对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论述,正确的是( )A郡县制是贵族政治取代官僚政治的标志,推动了中央集权制的形成B分封制既稳定了当时的政治秩序,也蕴含着以后分裂割据的因素C三省六部制明确了宰相之间的分工,大大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D行省制是满洲族的重要政治创新,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618世纪70年代和19世纪70年代产生了两部共和宪法,由于国情不同,在具体制度上也有所差异。两者的差异主要在于( )A是否采用权力制衡体制 B国家元首是否拥有实权 C参众两院是否选举产生 D是否实行责任内阁制 7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一方面表现为有一定独立性的外朝中枢机构权力被削夺殆尽,另一方面又表现为一部分内廷臣属或机构因得皇帝信任而不断培养发展势力,成为实际上的权力中枢”。能支持上述观点的朝代是( )A西周 B清代 C秦朝 D元朝 8永乐九年(1411)公布关于杂剧的禁令:“凡乐人搬作杂剧戏文,不许妆扮历代王、后妃、忠臣、节烈、先圣、先贤、神象,违者杖一百,官民之家扮者同罪。其神仙及义夫、节妇、孝子、贤孙、劝人为善者不在禁限。”这一禁令说明( )A文化专制开始影响市民生活 B明清时代君主专制走向反动 C统治者重视世俗文化的的教化作用 D市民文化危及封建统治基础9史书记载了埃菲比亚军训制度,参加军训的雅典青年,政治、经济和法律权利受到一定限制。他们的誓词中有:“我将永远服从那些合理地进行统治的官员,服从现行法律和将在未来被制定出来的合理法规。”这一制度的存在说明古代雅典( )A对公民义务的强制性有违当时的民主原则 B民主政治的范围狭窄 C对外扩张战争频繁D国家利益高于个人自由10考古学家发现地中海一古代政权的法律规定:“父亲的罪名或所受的惩罚不能玷污儿子的名声,因为每一方的命运均取决于自己的行为,而任何一方都不得被指定为另一方所犯罪行的继承人。”材料最能体现的原则是( )A古罗马法中的注重证据原则 B古罗马法中侵权行为的归责原则 C古希腊民主中的权利平等原则 D中国儒家思想中的保护弱者原则11希腊民主政治与罗马法律制度,集中代表了古代西方政治文明的杰出成就。你认为下列关于古希腊、古罗马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雅典民主制的建立是奴隶与奴隶主反复斗争的结果B亚里士多德反对主张贤良政治与民主政治相结合C古代罗马法的核心是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D善于诉讼和严格诉讼是罗马法中契约精神的具体体现12杰斐逊曾说:“自由政府是建立在猜疑之上,而不是建立在信任之上的。制宪者们精明地设置障碍,使权力不能集中在任何一个人或一个部门之手,以避免胡作非为或盲动。控制的办法主要是使每个部门都在别的部门中发挥一定作用,有能力延缓甚至阻止其它部门的行动”对该材料的错误解读是( )A猜疑的实质是权力的相互制衡 B政府分权和制衡有利于防止独裁C总统与国会分权制衡可减少盲目行动 D联邦制使中央和地方相互制衡13世界很多地区都有对联、谚语等特色文化,有不少是以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等为背景,反映了当时历史风貌,为研究历史提供了非常珍贵有价值的资料。下表中对联谚语的内容与反映的史实对应不正确的是( )谚语或对联反映的相关史实A、西方谚语:“宁要三个魔鬼打架 不要一个天使掌权”孟德斯鸠分权制衡思想B、罗马谚语:“举证之所在,胜败之所在。”十二铜表法灵活实用,重视调解民事纠纷C、“灌输益部成尧甸;疏凿岷源绍禹功”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D、“借新账还旧账账账不清;吃一斤买一斤斤斤不剩。”横批:“已经过去。”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14古代斯巴达的监察官代表平民阶层,政治地位与国王、元老院平等,其职权以监察和司法权为主,与以军事、宗教权力为主的国王和以立法为主的元老院有很大的区别。这反映出监察官的设置( )A保证各阶级参与国家政治 B确保了斯巴达司法的公正C激化了平民与贵族的矛盾 D有利于斯巴达的民主政治发展 15罗马帝国的皇帝卡拉卡拉于212年宣布帝国所有的自由民都享有罗马公民权;而居住在雅典的移民有可能拥有某种特权,但是要想拥有公民权通常很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古代罗马比古代雅典更民主B罗马帝国公民享有更多的政治权力 C其规定都是为了维护统治集团的利益D雅典公民的政治素质会更高16 “帝国的世界法清除了形式主义的罗马市民法的规范,吸收了同罗马人发生联系的其他各民族的规范、地中海商业习惯与法规,主要涉及所有权和债务等方面的内容的调整。”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世界法”忽略了财产所有权的规定B“世界法”继承了公民法的具体内容 C“世界法”是万民法的组成部分D“世界法”是公民法的适时革新 17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临时大总统孙中山电告各省都督:“中华民国,改用阳历,以黄帝纪元四千六百九年十一月十三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中国纪年的变革( )A是帝王纪年发展的必然产物 B说明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C是当时政治体制演进的结果 D表明民族主义的目标得以实现18政权初建,宪章草创之时,大都充满了斗争与妥协。请判断材料说的是哪部法律文件: “经过了四年多的斗争和妥协中, 到处充满了妥协的痕迹,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均得到了某种照顾。也许,这才使这部结构上残缺不全、内容上反民主的宪法得以长命的原因之一。” ( )A美国1787年宪法 B法国1875年宪法C德意志帝国宪法 D英国权利法案19史学界有一种观点认为:“同为农民运动,太平天国运动却比义和团运动更好地推进中国的现代化”。其依据主要是( )A动摇了清朝统治的政治基础 B建立了自己的农民政权C实施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D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学20杰斐逊在论述弗吉尼亚州议会权力时说:“这些权力由多数人行使而不是由一个人行使,也不会减轻(暴政的程度)。一百七十三个暴君(弗吉尼亚下院有一百七十三个议员)和一个暴君一样,都会压迫人。他们即使是由我们自己选出的,也不会有什么好处。一个选出来的暴政并不是我们争取的政府”。在此,他主张( )A议会至上 B权力分立 C主权在民 D强权政治 21五四运动前后,在一篇文章中有这样一段: “请你们多多研究这个问题如何解决,那个问题如何解决,不要高谈这种主义那种主义。”“从人力车夫的生计问题到大总统的权限问题;从女子解放问题到男子解放问题哪一个不是火烧眉毛紧急问题?”“主义的大危险,就是能使人心满意足,自以为寻着包医百病的根本解决,从此用不着费心力去研究这个那个具体问题的解决法子了。”材料( )A说明了反封建战线的分裂B批评了三民主义的不足 C指明了中国社会的方向 D反映了作者阶级属性的变化22百度词条对“近代化”解释:近代化就是指资本主义化。它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商品化,思想上的理性化、科学化。下列观点与近代化理念一致的有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男练义和团,女练红灯照。砍倒电线杆,扒了火车道;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立宪政体,取决公论;上下议院,实为行政之本在现今之中国,民智未开,故共和难行,唯有效仿英吉利之宪政,才是中国之出路!A B C D23电视剧井冈山中,毛泽东有这样一句台词:“山沟沟里的共和国很快就要成为马背上的共和国。”“马背上的共和国”出现的原因是( )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红军进行战略转移的长征C中共中央犯了严重的左倾错误D解放战争时期中央机关转战陕北24近代一首竹枝词这样描述老北京的正阳门:“都城一洗帝王尊,出入居然任脚跟。为问大家前二载,几人走过正阳门。”促成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八国联军占据北京 D清末新政 25下表中四川数据明显变化主要原因是( )省别五大(1935年)六大(1945年)江苏4.7%0.9%湖北5.8%5.6%湖南6.6%8.2%四川6.1%12.3%河北3.9%0.8%A抗战形势的发展 B国民党的性质发生改变 C中国经济重心的变化 D国民党的统治范围扩大二、材料题26(17分)材料一 这时许多人尤其是英美两国都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实在是一个错误,根本没有带来任何好处;他们被战时的宣传欺骗了;战争是真正由武器制造商发动起来的;德国并不是引起1914年战争的真正原因;凡尔赛条约对于德国是过于苛刻了;精力充沛的德国人与意大利人需要发展的空间;民主制度毕竟不是适用于一切国家的;一个巴掌拍不响,如果有一方坚决不让对方给惹恼,那就一定不会打起来;一整套和平的与容忍的思想,这当中大概包含着既有真理又有误解的那种通常的混合物。美帕尔默科尔顿近现代世界史材料二 维护世界和平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强烈要求。1949年和1952年召开了两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1952年召开了世界人民和平大会,大会通过致五大国政府书,邀请中、苏、美、英、法五大国政府就缔结和平公约举行谈判。1955年举行了世界和平大会,发表了世界和平大会宣言。19551959年召开了五届禁止原子弹、氢弹世界大会,呼吁为禁止原子弹、氢弹而奋斗。80年代在北美、西欧、大洋洲以及世界各地掀起一个新的反对战争、要求禁止和销毁核武器的群众和平运动。段炳麟世界当代史材料三 怀着痛失胞兄的心境,使我设身处地地想到你失去丈夫的心境,想到中日人民竟如此凄惨地牺牲于日本军阀的错误政策下怀民哥和高桥君同归于尽,并不是发泄对高桥君的私仇,他们并没有私人的仇恨,他们只是代表着两种不同的力量粉碎了他们自己。由于我强烈的哀伤,我就常常思念到你,想到你生活中的两个孩子和你此后残缺、凄凉的生涯。我恨不能立刻见到你,与你共度友爱的生活,我决不会仇恨你,我深深了解你们被疯狂军阀压迫的痛苦我还得告诉你,我是厌恶战争的,但我们中国为了抵抗侵略而战,这种战争是维护正义和人道的战争我盼望有一天让我们的手互相友爱地握着,心和心相连,沉浸在新鲜的年轻人的热情里。1938年5月陈怀民烈士的妹妹陈难写给日本美惠子女士(其丈夫战死于武汉空战)的信(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两次世界大战后和平思想的不同之处。(8分)(2)结合史实分析这两种思想对国际(战争)形势的影响。(4分)(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陈难给美惠子写信的目的以及反映了哪些抗战史实。(5分)27(18分)甲午之役,民族之殇。对此,史学家陈旭麓说:“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击。”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旅顺陷后,海军提督丁汝昌褫职,仍统海军驻威海,兵舰既弱,坐守而已。日舰集大连湾,将袭威海,先攻登州,陷荣城。日舰二十五艘环威海口外。海军方新败,并匿不出。汝昌恐北炮台不能守,命卸巨炮机件以归,免资敌,戴宗骞持不可。无何北台陷,宗骞奔刘公岛。日军踞炮台,以台之巨炮俯击澳内兵舰海军水手并登岸,噪出,鸣枪过市,声言向提督乞生路,刘公岛中大扰。诸洋员请姑许乞降,以安众心,汝昌不可。军士露刃挟汝昌,汝昌仰药死。诸将推洋员托汝昌之名,作降书。日军受降。材料二当中国盛时,日本不敢与抗。咸丰庚申中英之战,败衅,英、法、俄、美并为有约之国,日本不得与是役(甲午战争)后,日人资中国赔款以兴百政,培力既厚。俄、法、德以仗义归辽,责报殊奢,而中国复乖于应付,于是俄据旅顺、大连湾,英据威海卫,德据胶州,法据广州湾,以互为钤制。中国乃不国矣。以上材料摘编自杨松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 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威海之战战场态势的特点,归纳北洋舰队失败的主观原因。(8分)(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所造成的危害。(6分)(3)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相关史实,对“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击”这一论断加以说明。(4分)28(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绅士是大一统的专制皇权确立之后,中国传统社会中所特具的一种人物。(这种人物)已经被排斥于握有政治权力的圈子,但是在社会上却还保持着他们传统的威望。(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制度下绅权和皇权是共存的,经过长期的军阀混战,五代乱离,幸存的士族失去了庄园,流徙各地宋太祖太宗只好扩大进士科名额,官爵恩泽,出于皇帝,士大夫不能不为皇帝所用,共存谈不上,共治也将就一下了。元明清三代连共治也说不上,绅权成为皇权的奴役了。摘编自费孝通、吴晗等著皇权与绅权士绅、宗族所支配下的乡村社会由于远离政治中心和军事中心的城市,疏离、独立于国家权力,乡村社会一般不会随着国家的瓦解而瓦解,反而会担负起文化储存器的功能,保护了一批社会精英,使社会政治秩序得以重建,中华文明得以积累传承。摘自张星久对传统社会宗族、乡绅历史地位的再认识材料二 从12世纪末到15世纪,是英国贵族“白日中天”的兴盛时代。他们在与王权的政治和军事对抗中,实力与王权渐趋接近。于是,明确规定贵族与君主封建关系的大宪章被认真制定并被屡次颁布,独具英伦特色的议会两院产生了他们从此成为英国世俗贵族和议会上院的主体力量。不列颠的贵族群体在产业革命的浪潮中推波助澜,在政治改革运动中把握并遏制着社会进步的脉搏,在经济领域扬眉吐气,在军事、外交等领域高视阔步。19世纪后期以来,英国世袭贵族终于到了穷途末路。摘编自阎照祥英国贵族史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至19世纪中期中国士绅和英国贵族的发展特点?(8分)(2)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中国士绅和英国贵族对本国历史产生的影响?(7分)xx届高二年级第六次月考历史试题答题卡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题123456789101112131415答题16171819202122232425答二、材料题(共50分,26题17分,27题18分,28题15分)26、(17分)(1)(8分)(2)(4分)(3)(5分)27、(18分)(1)(8分)(2)(6分)(3)(4分)28、(15分)(1)(8分)(2)(7分)xx届高二年级第六次月考历史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题123456789101112131415答CBACBDBCDBDDBDC题16171819202122232425答DCBABAACBA二、 材料题26题(17分)(1)一战后:强调容忍,不顾后果;不区分战争的性质和根源,认为通过谈判和妥协就能制止战争。(4分)二战后:强调大国在维护和平中的主导作用;以反核为核心;以维护人类的发展为宗旨。(4分)(2)一战后的和平主义思想无法制止战争,英法等大国对法西斯的绥靖妥协加速了二战的爆发。(2分)二战后的和平思想推动和平主义运动在全球的进行,成为制约战争的重要因素。(2分)(3)目的:希望中日两国人民能够共同谴责战争,进而制止战争,争取和平。(2分)史实:防御阶段中国正面战场的英勇抗战;中日两国人民深受法西斯战争之害;中国人民的博大胸怀。(3分)27题(18分)(1)特点:敌攻我守(被动挨打);海陆交织。(4分)原因:北洋舰队避战不出;将士贪生怕死;洋员鼓动投降;主帅指挥不力。(4分)(2)危害:引发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民族危机的加深);刺激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扩张野心。(6分)(3)说明:甲午战争客观上唤醒了国人的民族意识;推动了救亡图存运动;激发了政治变革思潮;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现代化)进程。(4分)28(15分)(1)特点:中国士绅:没有政治权力,但享有政治威望;与皇权的关系,由共存走向共治,最终沦为皇权的奴役;主要在地方、文化传承等方面自发地发挥作用。(4分,任意两点即可)英国贵族:掌握了一定政治权力;成为限制王权的重要力量;在中央和地方,在政治和经济、外交等领域发挥主导作用。(4分,任意两点即可)(2)中国: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限制皇权、防止暴政的作用;后来,成为维护君主专制的工具;(3分)英国:在历史上,曾经促进了英国政治民主化;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的进程;后来,束缚了英国现代化,最终走向穷途末路。(4分,任意两点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