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20桃花源记教案长春版.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3103227 上传时间:2019-12-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20桃花源记教案长春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20桃花源记教案长春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20桃花源记教案长春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20桃花源记教案长春版撰写人:_时 间:_ 教材分析桃花源记是现行初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选有五篇文言文,本单元的教学目标,语文书上已明确指出:学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然后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们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桃花源记是陶渊明创作的一篇散文,陶渊明是我国东晋时期杰出的诗人,他的诗已成为我国古典文库中的宝贵遗产,其中最出色的桃花源记和桃花源诗(桃花源记乃桃花源诗的序文),已经成为我国人民雅俗共赏的精彩作品。桃花源记是一篇故事性很强的艺术作品,表达了陶渊明对理想社会的追求。陶渊明之所以能在文中写出这样一个美好社会,同他本人的经历也有密切关系。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掌握一词多义的词语、古今异义的词语;2、理解并学习本文以渔人行踪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以简练、质朴的语言进行记叙的写作特点。【过程与方法目标】诵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积累相关的文言实词何虚词,背诵课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了解作者笔下的理想社会,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作出客观的评价。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桃花源优美的环境,淳朴的人情,和平安定、丰衣足食的生活,民主平等、其乐融融的人际关系。【教学难点】理解陶渊明虚构这一扑朔迷离的桃源胜境的目的,正确评价课文所描绘的理想境界。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世外桃源”是同学们熟知的一个成语,它出自晋代著名诗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桃花源是怎样一个地方呢?为什么说它在“世外”呢?如果同学们想知道这一切,就让我们一起从桃花源记这篇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二、作者、作品及写作背景简介1、关于陶渊明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著名诗人、文学家,世号靖节先生,别号五柳先生。生于东晋末期,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官僚家庭。他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当时社会动乱不安,他有志不得伸,做过几任小官,由于不满官场丑恶,41岁时弃官回乡,归隐田园,留下了“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传世美谈。他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其诗自然质朴,意味隽永。代表作有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2、关于作品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是陶渊明所作的桃花源诗并记中的“记”。此文包括“记”和“诗”两个部分。“记”是“诗”的序言,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诗”是对所记的桃源世界的歌颂和赞美,并对桃花源社会作了一些补充。两者相互配合,共同构成了一个与现实世界相对立的为作者所向往的理想社会。3、关于写作背景本文写于公元421年,当时政治黑暗,军阀割据,战乱频繁,生灵涂炭。当时陶渊明已归隐多年,对于战乱造成的苦难,有着深切的感受,但他深知无法改变现状,也不愿干预这种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塑造一个与污浊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桃花源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三、对照课下注释,自译课文 略。四、学生翻译,教师更正 略。五、字词积累1、一义多词:悉如外人具答之咸来问讯皆叹惋缘溪行便扶向路便要还家延至其家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乃大惊遂与外人间隔2、古今异义词:鲜美古义:鲜艳美丽。今义:指食物味道好。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妻子古义:妻和子女。今义:专指男子的配偶。绝境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境地。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不足古义:不值得。今义:不充足,不满。如此古义:像这样。今义:这样。间隔古义:隔离。今义:距离。俨然古义:整齐的样子。今义:形容很像,如:这孩子俨然是个大人。3、四个“然”字词:豁然俨然怡然欣然4、七个成语:世外桃源落英缤纷鸡犬相闻怡然自乐黄发垂髫豁然开朗无人问津六、诵读课文1、聆听带背景音课文朗读。2、自己诵读,注意字音及停顿。七、练习设计1、选出下列“之”字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A、渔人甚异之B、有良田美地桑竹之属C、具答之D、闻之,欣然规往2、翻译下面文言句子。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此人一为具言所闻。不足为外人道也。第二课时一、学生朗读课文二、分步品味课文1、想象桃源之“美”。(1)指名朗读描写桃花源外部环境美和内部环境美的句子。(2)提问:桃花源风景真是美不胜收,你头脑中浮现了怎样的画面?请选一个景点,用“这里的_美,你看_”的句式给大家描绘一番。示例:这里的桃林美,你看,长达二三里,中间没有一棵别的树,一眼望去,就像是一片粉红色的彩霞。地上花草鲜艳美丽,在阳光下闪烁摇曳,像眼睛,像星星。树上花瓣纷纷落下,像是一只只飞舞的粉蝶这里的土地美,你看,平坦如砥,一望无垠,就像是一块偌大的毡子这里的屋舍美,你看,排列得整整齐齐,炊烟袅袅升起这里的田池美,你看,田地肥沃,庄稼茁壮生长;池水清澈,鱼儿悠然自乐这里的桑竹美,你看,青翠茂盛,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里的阡陌美,你看,它们交错相通,将田地划成整齐的方块,像一个巨大的棋盘听着大家的描绘,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桃源是美丽的,它美在环境幽雅,美在风景秀丽,美在资源丰富,美在静谧祥和。2、理解桃源之“乐”。桃花源是美丽的,也是充满欢乐的,文中哪些人能感受到桃花源的“乐”?男女、老幼、渔人。他们分别为什么而乐?请你以其中一类人的身份和口吻说说看。(1)男人虽种植劳累,但他们乐,乐在不必服兵役,免受战乱之苦,能安居乐业。(2)女人虽采桑养蚕,织布缝衣,忙得不亦乐乎,但她们乐,乐在没有压迫,没有剥削,过和平安定的生活。(3)老人(黄发)“怡然自乐”,乐在老有所养,丰衣足食。(4)小孩(垂髫)“怡然自乐”,乐在和平安乐,无忧无虑。(5)渔人乐,乐在受人热情相邀,盛情款待,乐在桃源中人民主平等,和谐亲密。总结:桃花源乐在民主平等,乐在和平安定,乐在丰衣足食,乐在民风淳朴。3、评读桃源之“奇”。桃花源的美丽欢乐令人神往,桃花源的离奇神秘更是引人入胜。那么,桃源“奇”在何处呢?请你以“_奇,那是因为_”的句式阐述一下自己的认识,要尽量用原文的句子回答。景奇、人奇、踪奇。(1)景奇。桃林奇,那是因为“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山洞奇,那是因为“仿佛若有光”,且形状奇特,“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2)人奇。人奇,那是因为“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见渔人,乃大惊”“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3)踪奇。踪奇,那是因为渔人“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太守竟然“寻向所志,不复得路”,名人探访,竟然“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4、全班齐读课文,神游这个美丽欢乐而又扑朔迷离的桃源胜境。三、深入研讨课文1、桃源胜境究竟在什么地方?是真有实景还是纯属虚构?本文纯属虚构。作者虚构这个故事是为了寄托其政治理想。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末期战乱纷呈的环境里,中年以后,他长期隐居在农村,对农村的现实有更深的了解,对人民的愿望有切身体会,于是构想出了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桃花源。在这个社会里,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乱纷扰,人人各得其所,生活得幸福安康。这是黑暗现实的鲜明对照,是作者不满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也是千百年来被压迫人民的理想境界。2、有人说桃花源记体现了作者消极避世的思想,有人说桃花源记体现了作者积极的理想追求,你怎么看这个问题?可让学生讨论,形式不拘一格,可集体讨论,也可分组讨论。这是一个开放性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评价,自圆其说即可。四、练习设计(一)个性练习设计课外阅读五柳先生传,请概述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二)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1、找出课文中描写桃林景象的句子,请用一段文字描绘出渔人所看到的那片桃林。200字左右。注意要写出环境静与动的结合,不同层次的景物的色彩。2、“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从村人“皆叹惋”的反应中,你能运用语言描写的方法描述一下渔人的谈话内容吗?请结合历史背景及文章的中心意思来写。3、学习本课虚景实写的写法,想象一个你喜欢的未来生活环境,写一篇文章,不少于500字。 教学反思略。7 /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