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醉翁亭记》教学设计鲁教版.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3099237 上传时间:2019-12-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醉翁亭记》教学设计鲁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醉翁亭记》教学设计鲁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醉翁亭记》教学设计鲁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6课醉翁亭记教学设计 鲁教版撰写人:_时 间:_一、说教材 醉翁亭记是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醉翁亭记是欧阳修被贬滁州时的作品。作者因参与政治改革而被贬,但表现出了乐观旷达的情怀。他寄情山水,与民同乐又自得其乐,以自己的行动实践着儒家仁爱的社会理想,把对山水对民众的爱倾注到这篇酒后的记游文字中,如诗如画。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积累文言词汇,背诵全文。2、技能目标: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作用。3、情感目标:通过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志趣追求。教学重点:(1) 积累文言词汇,背诵全文。(2) 通过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志趣追求。教学难点: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作用。教课类型:讲读课教学时间: 二课时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第一课时教学程序(本课时重点突破了教学目标一:积累文言词汇,背诵全文。)(一)导入新课1、复习滁洲西涧导入,媒体展示醉翁亭自然风景画面(详见课件)2、引出作者(详见课件)。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江西永丰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四岁丧父,家境贫寒,母以荻杆画地教读。24岁考取进士,先后在地方和朝廷任职,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副宰相)。早年支持范仲淹,要求在政治上有所改革。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所作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3、解题(详见课件)欧阳修被贬为滁州太守后,心情郁闷,他经常去滁州西南的琅耶山饮酒抒怀,并与山寺内的住持智仙和尚结为莫逆之交。智仙为方便好友游访,便在半山腰修建了一座亭子,供欧阳修休息、饮酒。欧阳修用自己的别号“醉翁”为这座亭子命名。后来,便写了醉翁亭记。(二)、读准下列字音(详见课件) (三)整体感知,学生听朗读。 设计意图: 朗读是文言文教学中的重要手段,应反复进行,引导学生采用轮读、个读、听读、小组读等多形式朗读,以读带动对课文的理解,使学生感到以读为乐,做到五分钟内至少读三次。(四)小组合作,疏通文意 ((详见课件)1合作学习。二人合作,参考注解,疏通全文大意。没有注解的语句,凭借学过的文言常识解决或查阅工具书解决;解决不了的,画下来,待全班集体讨论解决。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利用书上注解和工具书独立学习,这也是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设立二人小组来讨论全文大意,是为了互相启发,并利于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集体解难。 各小组提出在疏通文意中遇到的问题,集体讨论,教师适时点拨或给予解答。旨在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3词语小结:“而”和“也”的用法(详见课件)。(用多媒体课件归纳总结,并要求学生落实记在课本上,听写结合,加深学生印象,避免了课上热热闹闹,课下迷迷糊糊的情况。)(五)再读课文 、学生背诵课文 学生在经过反复的听读与朗读之后已基本能做到粗知课文大意,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即时背诵,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引导以短文的内容。此环节可保持学生高涨的热情,便于短时记忆的发生与巩固。(六)布置作业:1、背诵课文2、将文中“若夫日出而林霏开而乐亦无穷也”一段所写的“朝暮”、“四时”的景物特点用现代汉语加以具体描写,写成300字左右的短文。第二课时1、技能目标: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作用。2、情感目标:通过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引导学生正确确立自己的志趣追求。教学流程: 一、背诵课文,检测重点词词义。(设计意图:巩固旧知,既检测了学生词语的掌握情况又完成了“伴你学”上的练习)二、合作探究、研讨课文 课文分析(详见课件)三、把握主旨、小结全文1、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文章如何表现主旨的?(详见课件)主线是“乐”字。“醉”与“乐”是统一的,“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写“醉”正是为了写“乐”。 但这种“乐”趣,是人人都能体会到的,还不算奇。待到“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时,“乐”的内涵就加深了。因为享受“山水之乐”的不仅有太守及其宾客,还有滁州的百姓,表现了“与民同乐”的境界。文中用“太守醉”结束这一欢乐场面,也是有深意的,说明“醉翁之意”何止“在乎山水之间”,同时也在于一州之人。到全文结尾处,更用“醉能同其乐”一句将“醉”和“乐”统一起来,画龙点睛般的勾出全文的主旨。2、本文写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详见课件)写亭的环境:从远到近 写山间之朝暮:从早到晚写山间之四时:从春到冬 写宴饮场面:从外到内3、本文写景上有什么特色?(详见课件)写景与抒情相结合的写法。写亭的环境:用“林壑尤美”“蔚然而深秀”表现亭赏心悦目的外景;又用水声潺潺”“峰回路转”表现亭幽清的环境;接着写亭的近景,用乌翼作比,有凌空欲飞之意。然后借解释亭名直抒胸臆,道出名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奠定全文写景抒情的基调。写亭四周的朝暮、四时之景,以“乐亦无穷”表现作者纵情山水之意。写滁州官民同乐的图景,极力写出滁州人民在和平生活中怡然自乐和众宾尽欢的情态,并特意塑造了太守醉酒的形象,用这幅生动的风俗人情画从侧面显示出政治清明的景象,也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由此可见,本文在由景生情,情景交融手法的运用上是相当出色的。4、分析鉴赏“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这句话该怎样理解:(详见课件)滁州风景如画,四时之景无不可爱,作者心旷神怡,留连忘返。滁州人安居乐业,丰衣足食,农闲时可以到名胜处尽情游乐,滁人快乐,太守也感快乐。被贬到滁州后,治滁见成效,政治理想在小范围内实现,对此作者是陶醉的。作为一个出色的文学家,醉能同滁人、众宾共享游山之乐,而醒了又能用文字把这种快乐表述出来,供人欣赏,欧阳修是引以自豪的。5、归纳本文的成语:(详见课件)醉翁之意不在酒、峰回路转、水落石出、觥筹交错、前呼后应6、课堂小结:(详见课件)本文以“乐”为主线,用“醉”与“乐”的统一,写出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文章写景抒情自然结合,由景生情,情景交融。文章在语言上也很有特色,用了21个“也”逐层描绘出新的艺术境界。四、拓展延伸、体验反思封建社会,很多文人骚客面对自己的生活和遭遇,面对社会现实,或愤世嫉俗,退隐江湖,超然世外;或“在其位,谋其政;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或进退皆忧,以天下为己任。比如欧阳修,因支持范仲淹革新政治,屡遭嫉恨,被贬滁州,却能够寄情山水,与民同乐;范仲淹,忧时伤世,倡导“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对以上几种人生态度你有何评价?你更欣赏哪种人生态度?欧阳修、范仲淹的生活态度对你有什么启发?(设计意图:新课标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并且强调联系生活,有自己的情感体验。故设置这一环节,使学生通过对问题的讨论,甚至是辩论,进一步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初步确立正确的价值观。)五、布置作业1伴你学的“阅读探究”。2比较醉翁亭记岳阳楼记两篇古文在思想内容上的异同(学有余力的同学完成)5 /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