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48课《莫泊桑小说两篇》教案沪教版.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3092824 上传时间:2019-12-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48课《莫泊桑小说两篇》教案沪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48课《莫泊桑小说两篇》教案沪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48课《莫泊桑小说两篇》教案沪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48课莫泊桑小说两篇教案沪教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学习段的质疑方法,理解小说选材精当、情节曲折的特色。体会用神情、动作、语言、心理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特点。了解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认识“金钱至上”的丑恶。【课文提示】莫泊桑,法国著名作家,批判现实主义杰出代表,世界短篇小说巨匠。他擅长从平凡琐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断,以小见大的概括出生活的本质。他的短篇小说侧重描写人情世态,构思布局巧妙,故事情节曲折起伏,善于用精练笔墨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本文选自短篇小说集羊脂球。【正音正字】拮据ji j栈zhn蛎l蚝ho撬qio楣mi褛l【积累词语】令人惊叹风靡全球耳濡目染大师辈出声誉鹊起惊心动魄拍案叫绝惊天动地难以置信以小见大言简意赅相得益彰妙合天成写景状物绘声绘色一言不发无可奈何不可开交正颜厉色不苟言笑细枝末节一清二楚大逆不道一干二净显而易见化为乌有毫无用处一文不值音信杳然念念不忘忧心忡忡丧魂失魄兴高采烈满腹委屈郑重其事彬彬有礼含糊不清惊慌不安困惑不解怒火冲天疲惫不堪坐立不安【朗读课文】【理解内容】1全家人对于勒有什么评价?于勒处境不同,全家人对于勒便有不同的评价。于勒贫:坏蛋、流氓、无赖、分文不值于勒富:正直、有良心、好心、有办法的人、救星于勒贫:小子、家伙、老流氓、贼、讨饭的。2全家人对于勒的态度和心情有什么变化?当于勒花钱时,家人的态度撵当于勒有钱时,家人的心情盼当于勒无钱时,家人的态度避。3找出“盼”、“避”的主要细节。如“永不变更的话”、“挥手帕”、“拟计划”;“赶到美洲”、“暴怒”、“躲避”等。4. 为什么他们热切的盼望于勒归来?因为家庭十分拮据,而于勒在美洲发了财,盼望他早日归来,让大家过上幸福生活。【课文分析】(重点是人物形象的分析。分析后作如下的归纳)小说通过菲利普夫妇对亲弟于勒的态度变化,深刻揭露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无情鞭挞小市民势利、冷酷、自私的丑恶灵魂。菲利普夫妇:虚荣、自私、庸俗、贪婪、冷酷。但是,二者的性格有不同之处:女的远比男的精明、泼辣、有心计。菲利普多年盼望于勒回家,可是仅有一句话;而他妻子对于勒的赞美却甜得发腻。当知道于勒是个穷光蛋的时候,菲利普内心恐惧,神态失常,语无伦次,只会向老婆讨主意;而他的妻子一面骂于勒,一面带领全家撤退。“我”若瑟夫:是个入世未深、天真单纯、有同情心的小男孩。他真诚地盼望叔叔回来;对他面对沦落的穷叔叔时,他竟然不受父母的影响,默认自己的“亲叔叔”,并且自作主张给叔叔小费。这与菲利普夫妇的冷酷、自私、势利性格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个尚未受到腐蚀的形象,表示了作者的希望和理想。【课外作业】完成“学习建议”。通过图书馆、因特网,搜集莫泊桑的材料,了解他的作品。第二课时【朗读课文】【思维训练】(根据自己情况,至少选做六题)1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前后有什么不同? 早年于勒糟蹋家财,菲利普夫妇视于勒为“恐怖”,“分文不值”。得知于勒暴发,菲利普夫妇赞美他“正直”、“有良心”,把他当作“希望”。发现于勒沦落,菲利普夫妇“惊恐”“暴怒”,骂他是“讨饭的”,“不会有出息”,并且极力躲避。2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为什么会发生根本变化?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由恐怖到希望、由盼望到躲避的态度变化,根本原因是一个“钱”字。资本主义社会金钱造成极大罪恶灵魂被腐蚀、手足遭离弃。3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变化?作者通过前后的强烈反差,说明菲利普夫妇的势利、冷酷、自私性格,深刻地表现了小说的主题思想。,“我”是个什么形象?作者为什么塑造这个形象? “我”若瑟夫是个涉世不深、天真单纯的小男孩。他真诚地盼望叔叔回来;叔叔沦落后,他仍然富有同情之心。若瑟夫的心理描写,体现了孩童的纯真、善良,与父母的冷酷、自私、势利、刻薄形成鲜明对比,表明作者的良好愿望希望“人间多一点亲情、多一点爱,少一点金钱下的冷酷”这也正是他以“我的叔叔于勒”为标题的原因。5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于勒这样的人? 于勒当初是个“行为不正,糟蹋钱”的浪荡子,应该批判;后来他贫困潦倒,成为流浪汉,值得同情。这一切都是资本主义制度造成的。6小说中哪个人物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为什么?7菲利普夫妇为什么要躲开日夜盼望的于勒?直接原因是:于勒又沦落为穷人。根本原因是:在那个金钱至上的社会,菲利普夫妇只认钱,有钱就是亲人,没钱就是“坏蛋、流氓、无赖、分文不值”,就是“老流氓、贼、讨饭的”。8小说中的一家人关系是怎样的?这一家人有亲密的血缘关系,是处于同一种亲情下的一家子。他们顺理成章的盼望弟弟的资助。因为有了于勒的钱财,女婿会紧紧依附,这个家就和睦、温馨和稳固。于勒是全家的希望,是全家的支柱。然而,事实上菲利普夫妇的行为告诉我们:金钱高于亲情。所谓的“亲情”只能置于金钱之下。没有钱,就会没有女婿。这个故事,形象表明社会中金钱关系的主题这一家人之间的关系,完全是赤裸裸的金钱关系。9读了这个“嫌贫爱富”的故事以后,你有什么感受或启发呢?不要把实现理想寄托在别人身上,应该自己奋斗,自己争取。不要做金钱的奴隶,不要重金钱轻亲情,要珍惜亲情,淡泊名利。对弱者应多付出爱心,同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10. 按“于勒当上了船长”,改写结尾。(300字左右)【课外作业】骑马【自学指导】1学习篇的质疑方法,理解小说构思巧妙的特色。2体会用各种描写塑造形象的特点。3了解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克服虚荣心。【正音正字】秽hu肘zhu睐li拙zhu黠xi【积累词语】卑贱低微自惭形秽捉襟见肘赤手空拳一无所长格格不入显赫一时游手好闲高谈阔论飞身一跃四平八稳异口同声手忙脚乱置之不理仰面朝天指手画脚神魂颠倒如释重负心满意足突如其来神魂不安心安理得提心吊胆灰心丧气节衣缩食小心翼翼逆来顺受听天由命【朗读课文】【课文简析】小说描写埃克托尔获得一笔额外收入,为全家组织一次郊游。故事写出渴望出风头和尴尬的收场。为了炫耀,举家出游时,他骑上了马,由于骑术不娴熟,他撞倒了一位老妇人。老妇人声称从此丧失了劳动能力,他无可奈何地承担了赡养老妇人终身的责任。这对于本来就不宽裕的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本文刻画了因满足一时的虚荣而付出沉重代价的社会现象。虚荣者的所谓“体面”,无非是讲排场,讲风光,追求自我的良好感觉。这种故事和相关的人物形象,在莫泊桑的作品中还有不少,如项链等。【思维训练】1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写出故事的内容。埃克托尔获得了一笔额外收入,他组织全家进行一次郊游。他为了炫耀,出游时,骑上了马。由于骑术不娴熟,他撞倒了一位老妇人。老妇人声称从此丧失了劳动能力,他无可奈何地承担赡养老妇人终身的责任。2小说开头交代埃克托尔一家生活窘迫的目的是什么?正是因为生活贫困,他意外获得一笔收入后才渴望表现一下,最终导致撞人的悲剧。3埃克托尔希望找一匹“不驯服的马”。小说中哪些语句描写了这是一匹“不驯服的马”?“马在这一重压下跳了起来,差点把骑他的人摔下来。”“马被叫嚷声惊得害怕,终于狂奔起来。”“骑马的人虽然想尽办法让它安静下来,它却置之不理。”,“这条宽阔的林阴大道上车辆拥挤。路两旁散步的人是这么多,简直如同两根长长的黑色缎带,从凯旋门一直沿到协和广场。”这段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写出大道的拥挤,为下文撞倒老太太伏笔。5老太太是否真的受到重伤?何以见得?没有。由此可见:“她正心满意足地喝着肉汤。”“老妇人的面色鲜亮,眼光有神,只是一看见他就呻吟起来”。“老婆子一动不动地听着,眼睛里露出狡黠的目光。”“他从早吃到晚,养得又肥又胖”。“每次都发现她过得平静自在”。6小说中的主人公是谁?这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小说中的主人公是埃克托尔。这是一个爱慕虚荣、追求排场而付出沉重代价的形象。7这篇小说有什么现实意义?一个人不能爱慕虚荣、讲究面子。这对于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有现实意义。8把这篇小说缩写为600字左右。【课外作业】1完成“学习建议”。2预习贤人的礼物。6 /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