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内战烽火教案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3091939 上传时间:2019-12-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9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内战烽火教案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内战烽火教案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内战烽火教案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7课 内战烽火教案 新人教版撰写人:_时 间:_教学目标目标表述基础知识了解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内形势和内战初期战局的演变掌握美蒋勾结、重庆谈判、内战爆发、转战陕北、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能力训练过程方法识别插图处理信息从课文和插图中搜集有关资料,认识美蒋勾结的实质、中共的正确对策,理解中共为争取和平民主所做的努力(两手准备)情感态度价 值 观爱党情感中共中央为了争取国家的光明前途,灵活机动地应对和处理复杂局势,显示了作为中国革命事业领导核心的风采,她是值得信赖的制定依据教材分析本课主要围绕着重庆谈判、转战陕北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展开,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的意识。学情分析学生有什么学生对蒋介石和毛泽东有所了解学生缺什么学生没有正确认识到教学重难点重难点表述重庆谈判、挺进大别山 挺进大别山的正确性战局发生变化、由守转攻时机成熟助学预案1.指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查询相关资料、图片,并制作卡片。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识别地图,使学生能够把历史材料和地图联系起来进行想象,建立正确的历史时空观念。3.引导学生初步掌握新旧知识联系的学习方法,以及全面比较、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历史情境创意法、互动探究法、媒体展示法。教学阶段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回顾前课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1、中共七大的召开,在历史上起了什么作用?(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2、中共七大认为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面临着哪两种前途?(答:黑暗的前途老状态,光明的前途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国家)承上启下,教师讲授:蒋介石依靠美国的支持,想要维持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独裁统治。美国则希望通过支持蒋介石的统治来维护它在中国的利益。他们勾结起来,阴谋发动内战。中共中央面临着错综复杂的局面,为了争取光明前途进行了一系列斗争,在历史上留下了值得细细品味的片段。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重庆谈判1、学生观察88页插图美国军用飞机空运国民党军队到内战前线,思考回答:A、这幅图反映的历史事实是什么?(抗战胜利后,在蒋介石的要求下,美国帮助蒋介石运兵,准备进攻区。)B、美国的目的是什么?(把中国变成它的殖民地)2、但是,蒋介石一边运兵,一边又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这是为了什么?(进一步赢得内战的准备时间,也为了制造舆论来欺骗人民。)3、毛泽东去重庆谈判,能改变蒋介石发动内战的既定方针吗?(不能。因为蒋介石的既定方针是要维护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统治,中共的目的是要推翻这种反动统治。)4、“活动于探究”:既然阻止不了内战的爆发,作为中共中央领导核心的毛泽东该不该亲自到重庆去谈判?(让学生自由发表看法,只要能够自圆其说,不管说该或不该,都应给予鼓励。因为说不该的同学,至少还保持着对蒋介石的警惕,对毛泽东安全的顾虑。这种朴素的情感应该得到呵护。)5、事实是毛泽东冒险去了,结果怎样?(揭露了蒋介石假和谈的阴谋,同反动派在政治上进行了较量,最终达成了有利于人民的双十协定,使自己在政治上获得了极大的主动)教师小结、过渡:后来蒋介石很快就撕毁协定、发动进攻,但也很快地走向失败。转战陕北1、完成91页“练一练”:应选B(中原区)。2、西北人民解放军为什么能够粉碎敌人的进攻?(主动撤离保存实力;“蘑菇”战术拖垮敌人;引进“口袋”全歼敌军。)3、这个历史事实说明什么道理?(中共制定了正确的作战方针和方法,才能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粉碎敌人的进攻。党的正确领导是革命胜利的关键。)教师小结、过渡:当时蒋介石的主要兵力同时也在山东进行“重点进攻”,毛泽东说他这种兵力部署“好比两个拳头一张,胸膛就露出来了。”只要攻其薄弱,从中间突破,就可以直接威胁敌人的心脏地区。承担这项战略任务的是刘邓大军,他们进攻的方向是大别山。挺进大别山1、蒋介石何时发动内战?(1946年6月)2、头一年里,战况如何?(敌人对中原区、陕甘宁区、山东区等地发动进攻,战场主要在区内,战略上,敌人进攻,我方防守。但是我军在正确战略作战方针指导下,大量歼灭敌军,粉碎了敌军的进攻。战争形势的变化,使人民解放军具备了转向全国性战略反攻的条件。)3、“动脑筋”:为什么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的开始?(当时战局已经发生变化,敌军的进攻被粉碎,我军具备了反攻条件。刘邓大军这个军事行动采取的是进攻态势,把战场摆到国民党统治区去了,严重威胁着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并带动了其他各战场的解放军转入反攻。)反馈练习课课练课堂小结1重庆谈判时间,双方目的,结果2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经过,意义板书设计略课后作业巩固练习重庆谈判的目的是什么预习设计预习下一课反思重建 4 /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