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故乡》(第2课时)教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3086203 上传时间:2019-12-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7.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故乡》(第2课时)教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故乡》(第2课时)教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故乡》(第2课时)教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9课故乡(第2课时)教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撰写人:_时 间:_学习目标1.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对话描写、外貌描写的作用。 2.理解课文通过人物形象的对比来突出中心思想的方法。学习重点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对话描写、外貌描写的作用。 学习难点通过对这篇小说内容的把握,深刻理解在旧中国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不仅是我国农村经济凋敝、农民生活日益贫困的根源,而且也在思想灵魂上对农民造成了深深的毒害,激发起学生热爱新中国,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强烈愿望。课前小测听写重点生字词教学过程一、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提问:闰土是这篇小说的主要人物,作者运用对比手法,从不同角度写了他的变化。请细读课文摘录关键词语完成下边的表格对比内容少年闰土中年闰土外貌动作、语态对“我”的态度对生活的态度小结:小说成功地塑造了闰土这个典型农民形象。少年闰土: ;中年闰土: 。二、课堂研讨1提问:闰土为什么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 2提问:杨二嫂也是作者着力刻画的一个小市民的典型形象,作者也是通过对比,写出杨二嫂的变化。细读课文找出杨二嫂的肖像、语言、神态、动作的描写的关键词语,分析一下杨二嫂变成一个什么样的人。3提问:杨二嫂为什么也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三、总结小说塑造的闰土和杨二嫂这两个人物形象,通过对比手法的运用,表现他们在二十多年里发生的巨大变化,说明辛亥革俞前后农村生活的破产,农民和小市民生活的穷困,以及封建社会传统观念对他们的精神毒害。造成人们纯真的人性被扭曲。作者塑造这两个人物形象,真切地抒发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希望有新的生活的炽热感情。四、堂堂清1二十余年之后,闰土见到了童年的好朋友“我”时,应该是“欢喜”的,为什么又现出“凄凉”的神情?2闰土见到了“我”时为什么不叫“迅哥儿”,而称“我”为“老爷”?分析确切的一项是( )A因为他十分尊敬“我”B因为他非常害怕“我”C因为他很懂礼貌D因为他有封建等级观念3他“仿佛石像一般”表现了闰土( )A生性沉默寡言B苦难生活磨炼得人意志坚强C农村人见不惯生人D生活磨难使人变得麻木4文中闰土说话时有许多省略号,刻画出他说话吞吞吐吐,欲言又止的神态。这神态说明他哪方面的情况?分析确切的一项是( )A天生口吃,说不出话B处境悲哀,有口难言C心里害怕,不敢说话D生活平淡,无话可说5下面对“非常难。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一段文字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非常难”指的是孩子多,总是吃不够B“又不太平什么地方都要钱”表明战乱频繁,兵匪骚扰,给百姓带来了深重灾难C“挑去卖,总要捐几回钱”表明苛税繁多,百姓苦不堪言D“不去卖,又只能烂掉”表明生活困苦,又找不到别的出路6文中所指“可悲的厚障壁”是指 ,这是用的 _修辞。五、作业通过对比的手法了解人物形象课后反思: 5 /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