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一分子和原子》学案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3079108 上传时间:2019-12-0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一分子和原子》学案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一分子和原子》学案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一分子和原子》学案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课题一 分子和原子学案 新人教版撰写人:_时 间:_课题一 分子和原子 序号:8学习目标:1、知识和技能:认识分子、原子的存在,了解其性质,理解其概念。2、过程和方法:学习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对实验所得信息进行加工,能运用课本理论来解释日常现象。3、情感、态度、价值观:逐步提高抽象思维的能力,渗透物质无限可分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及认识物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学习重点:分子和原子的概念联系及区别学习难点:形成正确的微观想像,即培养抽象思维能力和微观想象力。导学方法:学生预习,教师引导讲解课 时:2导学过程一、课前预习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哪些?构成水和氧气的最小微粒分别是什么?2、分子是保持物质( )性质的( )粒子 。3、原子是( )中的最小微粒。4、分子的性质 1)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 2)分子总是在不停地_,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 3)分子间有_,同一种物质的分子在固、液、气态时,分子间的间隔 ,温度升高,间隔 。二、课堂导学:1、情境导入:读古诗,品自然,通过趣味实验切入学习古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演示实验:氨水使“树”上沾有酚酞的棉花变红。2、出示目标:(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2)知道微粒的基本特征。(3)理解分子是保持化学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4)能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和实验现象。3、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根据课前预习以及课本内容,解决下列问题:1、分子的概念思考感悟:水蒸发与水通电分解有什么本质区别?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物质的变化: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 ,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 ,分子是保持物质 的最小粒子。?思考感悟:分子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吗?2分子的构成:如1个水分子由 构成。3定义 原子是 中的最小粒子。4分子与原子的关系(1)区别:化学变化时, 可分, 不可分。(2)联系: 是由 构成的。(3)相同点:质量、体积都 都在不停地 微粒间都有 同种微粒性质 ,不同种微粒性质 分子、原子都可以直接构成 。5化学变化的微观解释反应物的分子 分解 结合 聚集 生成物。但有的物质直接由 构成。以氧化汞受热分解为例:加热氧化汞时, 分解为 和 ,每2个 构成1个氧分子,许多 聚集成金属汞。精讲点拨1分子的存在:(1)品红在水中扩散实验:现象:_结论:_(2)用生产、生活实例来证明分子的客观存在?2分子的性质 (1)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 科学事实: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Kg, 一滴水(以20滴水为1 mL计)中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 (2 ) P50页活动与探究:实验1现象: 。实验2现象:烧杯A烧杯B现象解释分子总是在不停地运动着,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 (3)分子间有间隔,同一种物质的分子在固、液、气态时,分子间的间隔 ,温度升高,间隔 。(4)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 ,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 。三、展示反馈:四、学习小结:1、分析:物质的性质包括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一般指由大量分子集合体来体现或测量出来的性质,而单个分子是无法体现的。答案:这一说法不对。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2、分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具体到某一个反应时,原子也就是具体的了。在每一个化学反应中,构成发生化学变化的物质分子的原子就是该化学反应中的最小粒子。3、(1)分子是运动的,分子间有间隔。水受热时,分子吸收热量运动速度加快,分子间间隔增大,水由液态变成气态。(2)水在通电时,水分子分解为氢原子和氧原子,每两个氢原子结合成一个氢气分子,大量氢气分子构成氢气;每两个氧原子构成一个氧气分子,大理氧气分子构成氧气。(3)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并且分子之间有间隔。把蔗糖放入水中,蔗糖分子不断运动而分散到水分子之间,于是蔗糖就“不见了”。五、达标检测:1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的事实是( )A水结成冰B水分蒸发 C水被电解 D水汽化2小明做了一个梦,梦到自己能缩身,甚至能缩小到分子大小,他到水世界旅行一趟,并报告了见闻。他的报告不正确的是( )A水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水分子之间有间隔 C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 D电解水就是把水中的氢气和氧气分离开来3原子和分子的根本区别是( )A大小不同 B能否直接构成宏观物质 C能否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D在化学反应中能否再分4小李同学测得50毫升酒精和50毫升水混合在一起后的体积小于100毫升,这个事实说明( )A酒精分子和水分子之间都有空隙 B酒精分子和水分子质量很小 C酒精和水发生了分解反应 D酒精分子和水分子都变成了原子5右图是电解水时,水分子分解过程示意图关于该图理解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A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B 水分子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C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6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实质的是( )A分子运动速度加快 B分子间隔变小 C分子改变,变成了其他物质的分子 D一种分子运动到另一种物质的分子之间去8、P56第五题,P59第十三题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课题二 分子和原子1, 分子原子的真实存在2, 分子原子的特点3, 分子的定义4, 原子的定义5, 分子原子的区别与联系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学 校班 级授课教师授课时间备课教师备课时间20xx8课题二 原子的构成1 序号:9学习目标:1、知识和技能:知道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理解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学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2、过程和方法:逐步提高抽象思维的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学习重点: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学习难点: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的形成。导学方法:讲授法课 时:1导学过程一、课前预习:1、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是什么?2、原子是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不可分割的实心小球呢?如果不是,那你想象中的原子是什么样的呢?(个人思考,组内交流)通过预习完成下列空白或问题3、原子为什么不显电性?4、不同种类的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核外的电子数。5、原子核居于原子的,在原子中占的体积,电子绕着原子核。6、相对原子质量是如何规定的?二、课堂导学1、情境导入:在本单元我们将进一步探索物质构成的奥秘。本节课我们首先探索原子的构成。2、出示目标:1)原子是由哪两部分构成的?2)原子核和核外电子都带电,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3)原子核是由哪些粒子构成的?这些粒子有什么异同?4)不同类原子的内部构成有什么不同?3、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阅读“原子的构成”的内容,交流讨论以下问题:1、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从何而来?2、质子数与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有何关系?3、电子数与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有何关系?4、综合前三题,你的结论是:5、观察表几种原子的构成,你能获得那些信息二、相对原子质量、思考原子的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有何区别?、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表达式进行计算已知1个氢原子的质量为16710-27 kg,1个氧原子的质量为265710-26 kg,作为标准碳原子质量的112为16610-27 kg,分别计算氢原子和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结果保留正整数)三、展示反馈:四、学习小结:本节学习后你对原子的构成有了哪些新的认识五、达标检测:、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B、一切物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C、一切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D、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一定等于核外的电子数、(揭阳中考)由我国著名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主持测定了铟、铱、锑、铕等几中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其中他测定核电荷数为的铕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铕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B、铕元素原子的中子数为C、铕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D、铕元素原子的质量为、已知原子核内有个质子和个中子的碳原子质量为ag,若另一种原子的质量为bg,则另一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A. a/b B. b/a C. 12b/a D. 12a/b4、在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电子、原子核这些粒子中选择填空:(1)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2)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 ; (3)能直接构成物质的粒子是 ;(4)构成原子核的粒子是 ;(5)带正电的粒子是 ;(6)带负电的粒子是 ;(7)不带电的粒子是 ;(8)质量与氢原子质量近似相等的粒子是 ;(9)P62第十一题和十二题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课题2 原子的构成11, 原子的构成,2,相对原子质量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学 校班 级授课教师授课时间备课教师备课时间20xx8课题二 原子的构成2 序号:9学习目标:1、知识和技能:知道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2、过程和方法:观察l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归纳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3、情感、态度、价值观:探究分析氯化钠的形成过程,了解离子的形成,初步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学习重点:离子的形成过程,核外电子的排布学习难点:离子形成的过程。导学方法:讲授法 讨论法课 时:1导学过程一、课前导学1构成物质的粒子有 、 、 。2原子的结构是怎样的?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3.核外电子是如何排布的?4.离子是如何形成的?二、课堂导学1、情境导入:你能说出下列物质是由什么微粒构成的吗?铁、水、食盐。2、出示目标:1)知道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分层的简单规律。 2)了解离子的形成及离子的带电情况,初步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3、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自学课本78页图文,思考完成下列问题。1科学家是怎样定义电子层的?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意绘画并与同桌交流:(1)氢原子结构图 (2)氧原子结构图(含有8个电子的氧原子中,这8个电子究竟怎样绕核外高速运动呢?)2用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简明、方便地表示原子的结构。观察课本表4-4中一些原子结构示意图,你能说出其中每一部分代表的内容阅读课本78页最后一段内容思考交流(列表比较)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的性质元素种类最外层电子数得失电子趋势化学性质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离子的形成交流学习阅读课本79页图文,试着解释食盐的主要成分氯化钠是怎样形成的。(提供信息:钠和氯的原子结构示意图)通过观察原子结构示意图,讨论:要趋向稳定结构的钠原子和氯原子该如何变化来达到稳定呢?达成共识后由两名同学上台表演氯化钠的形成过程。)三、展示反馈:四、学习小结:本节学习后我们知道了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同学们下去以后要对比掌握五、达标检测:1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或在最外层得到电子后,不发生变化的是( )(1) 元素种类 (2)化学性质 (3)相对原子质量 (4)原子的电性 (5)原子核 (6)电子层数 (7)最外层电子数A.(1)(3)(5) B.(2)(4)(6)(8) C.(2)(5) D.(1)(5)2根据粒子结构示意图给出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表示的是三个原子 B表示的元素是非金属元素C表示的是阳离子 D表示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3. 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该粒子的质子数为_,该粒子表示的是_(填“原子”、“阳离子”或“阴离子”)。4、某粒子有两个电子层,最外层有8个电子,质子数为n个,则它所带的核电荷数有( )A10 B大于10 C小于10 D三种都有可能5、下列离子中,和氖原子具有相同电子层排布的是( )A S2 B Mg2+ C Cl D H+6、P65第十二、十三、十四题。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课题2 原子的构成21. 核外电子的排布2原子结构示意图3. 离子的形成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学 校班 级授课教师授课时间备课教师备课时间20xx8课题三 元素 序号:10学习目标:1、知识和技能: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并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2、过程和方法: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元素和该元素的其它信息。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运用对比的方法进行学习,学习运用寻找规律性和特殊性的方法处理信息学习重点: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学习难点:元素概念的形成。导学方法:讲授法 讨论法课 时:1导学过程一、课前预习:认真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1、什么叫元素?2、元素与原子有什么区别与联系3、元素分为哪三类?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哪四种?人体中元素含量前两位的是哪两种?4、如何书写元素符号?元素符号有哪几层含义?5、从元素周期表中你发现了那些规律?二、课堂导学1、情境导入:)、在原子中有如下等量关系: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那么可不可以说元素是具有相同核外电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呢?元素的种类有谁来决定?)、元素概念中的“同一类”三个字能否改为“同一种”?你对“同一类原子”是怎么理解的?2、出示目标:1)、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2)、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3)、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4)、学会运用对比的方法进行学习。3、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元素的概念:问题:1对原子来讲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三者的关系是否相等?2质子数+中子数的和等于什么?请你给元素下定义:定义: 如:质子数为1的一类原子,称为 。质子数为6的一类原子,称为 。延伸思考: (1)、判断是否为同种元素的根据是什么? (2)、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元 素原 子定 义区 分1、只讲 ,不讲 。没有数量多少的意义。2、组成物质1、既讲 ,又讲 。有数量多少的含义。2、构成分子,也可直接构成物质使用范围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描述物质的微观结构联 系元素的概念是建立在原子的基础上,即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为一种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即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有关物质的两种说法 用于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例:水是由 组成的,但不能说:“水是由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 成的”。用于描述物质的微观构成。例:一个水分子是由 成的。不能说:“一个水分子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所组成的”。2、元素的分类:元素分为 元素、 元素和 元素。3、地壳中各元素的含量:地壳中含量较多的元素: 、 、 、 二:元素符号:1写法2. 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表示 (种类,为宏观意义):表示 原子(微粒,为微观意义)思考:1、如何表示几个原子呢?如:两个氢原子: ;三个铁原子: 。结论:三、元素周期表: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周期表有上共有 个横行和 个纵行,每一横行称为一个 ,每一纵行称为 ,2、元素周期表表示的规律:三、展示反馈四、学习小结:本节学习后你对物质的组成与构成有理那些新的认知?五、达标检测:1.元素符号组合游戏:下列两组符号能组成几种元素的符号?:A B C M N :a u e l g2. 试找一找,下列哪些物质里含有相同的元素?氧气(O2)、水(H2O)、过氧化氢(H2O2)、二氧化硫(SO2)、氢气(H2)、硫粉(S)1 H氢1.0083.如图,你从中获得哪些信息? 4.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 )A、原子质量不同 B、中子数不同 C、质子数不同D、核外电子数不同5. 1985年科学家发现了C60分子,它由60个碳原子构成,形状像足球,又叫足球烯。下列有关C60的描述正确的是 ()A、它是一种复杂的混合物 B、它由60个碳单质构成C、它是一种单质 D、它是一种化合物6.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和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所形成的化合物是()A、CaO B、Al2O3 C、SiO2 D、Fe3O47. 蔗糖(C12H22O11)是生活中常见的食品之一,它由种元素组成。8. 研究表明,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可从海带中补碘。这里的“碘”是指( )A碘原子 B碘分子 C碘离子 D碘元素 9. P68第十五题、P71第十三题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课题3 元素1. 元素的定义2元素符号3.元素周期表4.元素与原子的关系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14 / 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