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向沙漠进军1第1课时教案鲁教版(1).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3078680 上传时间:2019-12-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向沙漠进军1第1课时教案鲁教版(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七年级语文向沙漠进军1第1课时教案鲁教版(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七年级语文向沙漠进军1第1课时教案鲁教版(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七年级语文向沙漠进军1第1课时教案 鲁教版撰写人:_时 间:_说明:本课教学按“大语文教育”思想设计,由“语文环境”、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三部分组成。教学目的:(1)学习说明事物的特征、说明的顺序和作诠释、举例子等说明方法;(2)学习确定中心句;(3)结合课文教学进行听说训练;(4)增强环境生态方面的危机感,培养环保意识。教学重点:课文阅读。教学难点:中心句的确定。教学时数:2课时。语文环境布置一、“语文黑板报”一期:1.被沙漠吞噬的古城楼兰,曾是我国一座著名的古城,许多古代诗文都提到过它,王昌龄还留下了“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名句。唐朝时,这里还是一个十分富饶的地方,它靠近罗布泊,周围水草丰茂,牛羊成群,又处在丝绸之路上,是东西方客商往来的必经之地。可是现在,楼兰却早已被沙漠吞噬。居民迁走了,牛羊不见了,罗布泊干涸了(50年代还有水),丝绸之路中断了,只有那断壁残垣还留在沙漠中,偶而有一支考察队来到这里,凭着废墟想像它昔日的风采。2.百泉之城已无泉我们河北邢台过去被称为“百泉之城”,因为它遍地是泉。最集中的是西南郊百泉村一带,泉眼密布,河道纵横,土地全部自流灌溉,盛产水稻、鱼虾和芦苇,宛如江南水乡。城北的达活泉公园,更是以其清冽的泉水和旖旎的风光吸引着游人。但是70年代以后,邢台的泉逐渐干涸,众多的河渠变成了干土沟,昔日的水稻田现在生长的是玉米、小麦,以泉水著称的达活泉公园也只能靠自来水维持它那浅浅的人工湖了。原因过量开采地下水。3.“说文解字”虐上面的“”是虎头,也是“虎”字的变形;下面的“”是一只反着的“”,即“爪”的变形,古文字写作“”、“”。“虐”字用“老虎反爪抓人”表示“残暴”之义。沛注意:右边不是“市”,同样的情况还有肺、芾;柿子的“柿”才以“市”作声旁。二、“阅读与欣赏”栏,张贴以下资料:(1)岂容绿洲变沙漠(光明日报1989年5月13日);(2)沙漠绿洲发出了呼救(中国环境报1991年3月16日);(3)黄土高原的黄土形成(语文报178期)。课 堂 教 学第一课时一、听读导引型参读文章绿洲变成了沙漠目的:通过听读练习培养兴趣,强化动机,导入新课。交代任务:在过去“听记”、“听述”的基础上“听析”听后回答:是什么文体?主题是什么?有哪几个段落层?还有几个问题,暂时“保密”,听后再提。绿洲变成了沙漠你知道吗,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大沙漠,竟是草原绿洲变成的!“撒哈拉”阿拉伯文的意思是“一无所有”。然而据考证,这里在很久以前并非一无所有,而是“所有很多”。考古学家在这片沙漠上发现一些大的河床,找到一些鱼的骨骼和生物的遗迹。它告诉我们,在远古时候,整个非洲北部是一片海洋。有的探险家预言,沙漠地下蕴藏着很多海洋生物的遗体,现在已经变成了石油。果然,1936年,撒哈拉北部发现了储量丰富的油田。这说明,如果这里一直是沙漠,是不会有储量丰富的石油的。撒哈拉东部有一个名叫“恩阿杰尔”的高原,在当地土语中,“恩阿杰尔”就是“河流很多的台地”。地质学家在那里发现的栎树和雪松的化石证明,大约6500年以前,这些树在这里生长过。然而最有说服力的,是在撒哈拉中部扎巴连山谷发现的壁画。壁画有5 000幅以上,有栩栩如生的长颈鹿,有急驰如飞的羚羊,有缓缓而行的黄牛,有大象和河马,有手持弓箭的猎人,有静坐沉思的少女,有戴面具的演员和奇特的神像,还有劳动和舞蹈的情景。壁画最小的有几厘米见方,最高的有一二十米,大部分用赭红色勾线,然后涂上各种颜色,虽然经历了长久的日晒风吹,却颜色不褪。这生动地反映了当时丰富多彩的生活和发达的文化艺术,而如果没有一定的经济水平,这一切都是不可想像的。它也说明,在6 000多年以前,撒哈拉决不是干旱的沙漠,而是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草木青青的沃土。那么,是什么原因使绿洲变成了沙漠呢?有人研究,是由于气候的变化,加上对森林、草原等生态环境的破坏,尤其是过度的放牧。答案:文体是说明文。主题:撒哈拉沙漠是绿洲变成的。分两段:1撒哈拉沙漠是绿洲变成的;2绿洲变成沙漠的原因。方才“保密”的问题:1“撒哈拉”在阿拉伯文中是什么意思?2文章用哪些证据证明撒哈拉沙漠是绿洲变成的?答案略。进一步思考:此文所说的土地沙漠化问题仅是个别现象吗?别的地方有无此类问题?学生自由发言,老师准备以下例子:1979年,人民日报曾发表文章风沙进逼北京城(板书),警告国人:如果不加治理的话,连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也会被沙漠埋葬!沙漠在向人类进攻了!我们目前的一个紧迫任务就是向沙漠进军!(板书课题)二、介绍作者提问:作者竺可桢是一个什么人?他研究什么学科?我们学过他写的什么文章?学过写他的什么文章?三、“抢读”课文,从整体上理解要求边读边画出生字词,读完后回答几个问题,其一是怎样向沙漠进军,其余也暂时“保密”。说明:“抢读”就是谁抢到谁读,一旦读错,由别人再抢。老师也抢,抢到后或自己读,或指定一个不抢的同学读。此法易于引起兴趣,便于纠正错误,还便于分组竞赛。回答问题:1.什么文体?答案:说明文。2.运用什么说明顺序?答案:逻辑顺序。3.哪几段写怎样向沙漠进军的问题?怎样向沙漠进军?答案:4.12自然段。进军方法有二:一是守植林,种草;二是攻水。5.除了怎样向沙漠进军之外,课文还写了什么内容?答案:为什么向沙漠进军,向沙漠进军的前景。小结:为什么怎样成绩和前景。这是文章的思路,严谨而有条理。(板书)四、阅读课文第一部分(13自然段)1.第一自然段的三句话是什么关系?答案:第一句是中心句,后两句解说第一句,后两句之间是转折关系。2.第一句中的“最”、“自然”、“之一”可否删去?答案:不可。删去“最”不足以说明沙漠危害之严重;删去“自然”,“敌人”的性质就模糊不清,易与社会的敌人混淆;删去“之一”在阐述事理上就显得有些绝对,因为自然界还有一些“敌人”是“最顽强”的。3.第二、三自然段与第一段是什么关系?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答案:举例解说第一段。它们之间是并列关系。4.“文明”在这里是什么意思?答案:文化。5.第二自然段最后一句的“侵占”能否换成“侵入”?答案:不能。因为不但侵入了,而且占领了。6.“雨量还充沛”的“还”表示什么?可否删去?答案:表示“勉强算得上”,不可删去。7.“由于长城外的风沙侵入,榆林城也受到袭击”的“侵入”可否换成“侵占”?答案:不可,因为榆林城并没有被风沙占领,只是受到袭击。8.“乾隆年间”距今多少年?请从字词典附录的“历代纪元表”查出,以增进能力。9.这两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答案: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10.发散性思维测验:地中海沿岸和榆林地区这两个例子有什么不同?请尽量多找出几条。答案:一个是外国,一个是中国;一个在沿海,一个在内地;一个是“两三千年来”漫长的历史时期,一个是乾隆以来的近现代;前者的沙漠化主要是自然原因,后者的沙漠化主要是人为原因教师评:沙漠化的例子很多,但作者选这两个,是考虑到以上种种代表性,极具匠心。由以上几题可看出,本文语言十分准确严密。五、阅读第四自然段1.这段与前后文是什么关系?答案:承上启下。2.哪一句是中心句?答案:第一句。3.“游击战”、“阵地战”是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答案:打比方。好处:一是形象、准确,二是与“进军”相呼应。4.分别画出诠释“游击战”和“阵地战”的句子。5.解释“肆虐”:任意干残暴的事。参见“语文环境”中的“说文解字”。6.“一次大风沙袭击,可以把幼苗全部打死,甚至连根拔起”和“沿长城一带风沙大的地区,农民常常要补种两三次才能有点收获”这两个例子都是说明“游击战”的危害,但它们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答案:前者侧重说明它破坏力强,后者侧重说明危害频繁。7.这一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答案:打比方、分类别、举例子、作诠释、列数字。8.求异思维训练:你认为课本对“丘墟”的注释准确吗?答案:不准确,应是“沙丘和废墟”城郭被风沙埋葬的地方成为沙丘,未埋葬的成为废墟。六、作业找出以下各段的中心句,没有中心句的概括它的大意。4 /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