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课赵普学习导航苏教版(1).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3078374 上传时间:2019-12-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课赵普学习导航苏教版(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课赵普学习导航苏教版(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课赵普学习导航苏教版(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课 赵普学习导航 苏教版撰写人:_时 间:_高手支招1阅读导航读前要热身雪夜访普图赏析此图描写宋太祖赵匡胤雪夜访赵普的历史故事。据宋史赵普本传记载:“太祖数微行过功臣家,普每退朝,不敢便衣冠。 一日,大雪问夜,普意帝不出。久之,闻叩门声,普亟出,帝立风雪中,普惶惧迎拜,帝曰:已约晋王矣。已而太宗至,设重裀地坐堂中,炽炭烧肉,普妻行酒,帝以嫂呼之。因与普计下太原。”画面描绘的正是这一历史情景。在门庭宽敞、屋宇数重的枢密副史府内,前厅正中二人围炉而坐。上首坐的是宋太祖赵匡胤,他头扎巾帽,身穿盘领窄袖袍服,腰束锦带,身材魁伟,气度不凡,其庄严的表情,侧首聆听的姿态,恰当地表现了深夜访贤、商议国家大事的仪态和心境。身着便服的枢密副史赵普在下首侧坐,恭谦地侃侃而谈,细致地刻画出了他诚恳献策的谋臣风度。为突出赵匡胤的天子身份,在大门外象征性地画有四个侍卫,他们似乎守候已久。这些细微的描绘,深化了雪夜访贤的主题。淘宝路标掌握课文中关键的文言词义,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性格特点,感受人物形象的魅力,从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体会课文利用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个性的特点。知识应储备作家作品本文选自宋史赵普传。宋史撰修于元朝末年,全书有本纪47卷,志162卷,表32卷,列传255卷,共计496卷,约500万字,是二十五史中篇幅最庞大的一部官修史书。本书卷帙浩繁,成书仓促,北宋详,南宋略,理宗、度宗以来尤多缺漏。资料剪裁、史实考订,讹舛颇多。如纪志表传间相互矛盾,一人两传,有目无文等。但保存了不少今已散失的原始资料,为研究宋代历史的基本史料之一。字音识记1.字音寡学术(gu) 阖户(h) 启箧(qi)薨(hng)奏牍(d)掷地(zh)补缀(zhu)龌龊(w chu)忌(j)2.多音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碎裂:使动用法,译为“把撕碎”。如:碎裂奏牍掷地。古今异义学术(古义:知识学问。今义:有系统的较专门的学问)处决(古义:处理决断。今义:执行死刑)龌龊(古义:过分谨慎、拘泥小节。今义:不干净)颜色(古义:脸色。今义:由于光的原因而产生的视觉现象)文题解题赵普(922992),字则平,北宋政治家。后周时为赵匡胤的幕僚,任掌书记,策划陈桥兵变,帮助赵匡胤夺取政权。他少时为吏,读书不多,相传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赵普曾经对宋太宗(赵匡义)说过这么一段话:“臣平生所知,无不出此。昔以其(指论语)半辅太祖(赵匡胤)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后来赵普因为年老体衰病逝,家人打开他的书箧,果真只有一部论语。“半部论语”这则成语常常用来强调学习儒家经典的重要性。高手支招2感受鉴赏文本需精研赵普宋史第一段主要写赵普刻苦读书。在这一部分中,作者用了“晚年手不释卷”“阖户启箧”“读之竟日”,表现了他闭门谢客、潜心读书的情境。其中,“阖”“启”“取”“读”,上承“劝”,下启“处决如流”,连贯的动作描写,凸现出赵普为国而勤奋学习的精神。第二段,通过赵普“四奏荐人”的事迹,体现了赵普为国荐才的精神。先以“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总括赵普的性格特征,语言简洁明了,然后通过写其荐贤一事来具体体现。作者写太祖的“不用”“亦不用”和“卒”,总共才七个字,省去了若干对话。通篇没有说明赵普奏荐的是何人,为什么奏荐此人,而把笔墨落在一奏、再奏、三奏、四奏上,通过“复奏如初”,显示赵普的为人,反映他超人的毅力和坚定的意志。【知识链接】“半部论语治天下”一语出自宋史。那么这部论语的魅力究竟何在呢?赵普又为何能凭半部论语治天下呢?论语共分二十篇,却只有数千言。然而正是这数千言,囊括了孔子思想的精华,反映了孔子的天命观、道德观、政治观、教育观,处处体现了孔子通彻人生的大智慧,可谓是其言简而其意深远。论语中那些生动精辟的名言警句,如:温故知新,是可忍孰不可忍,三思而后行,任重道远,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不患贫而患不均,等等,长期以来已经成为成语,渗入我们的生活之中,广为人们所熟知,并对人们产生深远的影响。学后须品味主旨本文通过记叙赵普“好学”和“荐人”两件事,表现了赵普孜孜不倦的好学精神和不顾个人安危,为国家举荐人才的超人毅力和坚定的意志。文法刻画人物,善于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写赵普专心致志地读书,描写了“阖户启箧取书”的细节,一个“阖”字,表明闭门谢客,暂停一切社交活动,排除一切干扰,可见决心之大。写太祖之怒,描写了“碎裂奏牍掷地”的细节。“碎裂”已足以表明怒的程度了,再加上一个“掷”字,就不难想像太祖怒不可遏的样子了。写赵普沉着镇定,描写了“跪而拾之”的细节。一个“拾”字表明,赵普此举非常危险,很可能再次触犯龙威。然而,赵普岂止“拾之”而已,他居然在日后“补缀旧纸,复奏如初”。“补缀旧纸”这一细节生动感人,那被太祖撕碎的奏牍,要将它恢复原样,需要多么大的决心和耐心啊!结构探究后争鸣从课文中所写赵普的事迹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观点1:读书要刻苦;珍惜时间,刻苦攻读;读书要精;学以致用;要一心为公,不计个人得失;敢于坚持真理,等等。观点2:少时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说话办事要讲策略,等等。高手支招3多维阅读夜读岳飞李元洛窗外,江南的春雨潇潇。远处高楼上五彩霓虹灯明灭不定,近处有流行音乐在卡拉OK泛滥新潮。我独坐书房,像独守汪洋大海中的一座孤岛,挑灯夜读八百年前的岳飞。我读岳飞手书的诸葛亮前后出师表。丞相祠堂何处寻?多年前有缘去四川成都,刚刚从杜甫蜀相诗中走进去,便在武侯祠的回廊上被镇住了。回廊壁上嵌着两块硕大的青色石碑,镌刻的正是诸葛亮的前后出师表。我平日也读过不少碑帖,最令我五内如沸的莫过于这一方了。那遒劲奔放的行草,喷自一管八千里路云和月中的凌云健笔,涌自一位英雄待从头收拾旧山河的激烈壮怀。巴山楚水,万叠千重,我无法将那碑文搬回家去,只能将它藏在心中。数年之后,我专程拜谒谭嗣同的家乡浏阳,竟然在浏阳的书店买到新出版的岳飞书前后出师表。谭嗣同是封建末世的奇男子,岳飞是名标青史的伟丈夫,我的遇合冥冥之中有什么天意吗?我庆幸我的夙愿于斯时斯地如愿以偿。今夜,窗外是潇潇的江南春雨。我的耳边,敲响岳飞八百年前在南阳武侯祠听到的雨声,我的眼前,红起岳飞当年夜深不寐时点燃的烛光。岳飞他瞻仰武侯祠而泪下如雨而坐以待旦而挥涕走笔,这不是一种精神人格上深刻的领悟、沟通和激动吗?一位,少年时母亲就在他背上刺下了“精忠报国”的叮咛;一位,在危急存亡之秋向历史和苍生作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表白,虽然异代而不同时,这却是一个心忧天下的灵魂和另一个心忧天下的灵魂的隔代相呼,是一颗高贵的心和另一颗高贵的心的遥相感应。八百年后的今日春夜,我侧耳倾听的是江南夜雨,更是那英雄二重奏的铿然和鸣。今天夜半我挑灯仔细看的,是和我们仍然十分亲近的岳飞的事迹。有一回,岳飞和一群文人学士谈及纷乱的时局,有人提出“天下纷纷,不知几时才可太平”,岳飞有名的回答传于后世,直到今天仍然掷地作金石之声而振聋发聩:“只要文官不爱钱,武将不怕死,天下自然就会太平!”当今之世,钱潮动地,欲浪拍天,芸芸众生对财神的尊敬不是远远超过了对其他所有的神明?岳飞登坛拜将,身居高位,但自俸仍然甚俭,全家仍然是布衣粗食,他无论平时或战时也仍然和士卒同甘共苦,这样,岳飞的部队上下一心,真正是“战无不胜”,连强敌也无可奈何地惊呼“撼山易,撼岳家军难”!今天,人欲与物欲一起横流,穷乡僻壤仍然饥肠辘辘,酒楼宾馆有的人却挥公款如挥泥土。窗外,今夜已潇潇雨歇。在商品狂潮的惊涛拍岸声里,在现代的滚滚红尘之中,我再一次夜读八百年前的岳飞。我读人的傲然脊梁,读民族的浩然正气,读历史的巍然丰碑。核心提示这一篇文章,是作者“在商品狂潮的惊涛拍岸声里,在现代的滚滚红尘之中”,“夜读岳飞”后写的。作者把岳飞这个历史人物放在当今时代来考察,结论是:读岳飞,就是“读人的傲然脊梁,读民族的浩然正气,读历史的巍然丰碑”。我的感悟_高手支招4素材积累课内素材挖掘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简析:赵普以天下为己任,不怕困苦、发奋求学的精神,令人感动。素材拓展积累刻苦读书的成语凿壁偷光囊萤夜读焚膏继晷据鞍读书朝经暮史悬梁刺股韦编三绝手不释卷映雪读书刻苦读书的故事锥刺股战国苏秦,因求仕于秦,不遇而归,为骨肉所贱,乃将太公六韬阴符兵法之书,昼夜勤读。每值更深夜静,昏迷眼闭,乃引锥自刺其股,使醒又读。参考译文:战国时,有一个叫苏秦的人,因为在秦国求官不成,回家后被家人看不起,就将太公六韬阴符等兵法书籍,不分白天黑夜地勤奋苦读。每当到了夜深人静,头昏脑涨,眼睛发涩,总想睡觉的时候,就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使自己清醒后又读书。高手支招5习题探讨一解题思路: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写。参考答案:细节描写有“颜色不变,跪而拾之”“补缀旧纸”。这些细节描写反映了赵普不顾个人安危为国家推荐人才,表现了他超人的毅力和坚定的意志。二1.等到2.曾经任,做3.又,再4.才终于三解题思路:翻译文言语句,除了尽力逐字解释之外,还要注意增、删、转、调等。参考答案:1.宋太祖常拿读书这件事劝他。句子的特点是:“劝”后省略宾语“之”,介宾短语“以读书”后置。2.整天读书。句子的特点是:状语“竟日”后置作了补语。3.赵普第二天又上奏章举荐那个人。句子的特点是:“奏”后承上文省去“荐”。在现代汉语中不可省。4.把赵普呈上的奏章撕碎了扔在地上。句子的特点是:“碎裂”是使动用法,按现代汉语应当用“把字句”来翻译,译为“把撕碎”,而文言中没有“把字句”,“掷后省略了介词“于”。7 /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