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考(全国新课标)生活与哲学答题切入点.ppt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2925652 上传时间:2019-12-04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314.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高考(全国新课标)生活与哲学答题切入点.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12年高考(全国新课标)生活与哲学答题切入点.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12年高考(全国新课标)生活与哲学答题切入点.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哲学总论 1、哲学的内涵 (1)何谓哲学? 从本义看:哲学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从与世界观的关系看: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从与方法论的关系看: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从与具体科学知识的关系看: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2)哲学与世界观,(3)世界观与方法论 世界观与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4)哲学与具体科学,2、哲学的基本问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思维能不能正确反映存在,存在决定思维,思维决定存在,承认能正确反映存在,否认正确反映存在,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可知论,不可知论,(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和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 ,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3、哲学与时代精神 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因为它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地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务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万物皆备于我 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 心者,天地万物之主也 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 我思故我在,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理在事先,理生万物,理主动静 未有此气,已有此理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黑格尔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独立存在的“绝对精神”,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绝对精神”外化,二者在根本观点上是一致的。都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4、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根本观点上是正确的,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这就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它们在根本观点上是一致的,都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是本原,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正确提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与基本特征 (1)产生 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自然科学基础: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 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2)基本特征 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第一次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有机统一。,二、辩证唯物论 1、物质与意识 (1)物质决定意识 方法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正确地意识对事物的发展有促进作用,错误地意识对事物的发展有阻碍作用。 方法论:重视意识的作用,自觉树立正确的意识 注意:“信心比金钱和货币更重要” 意识对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2、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辩证统一 (1)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遵循规律,按规律办事 (2)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方法论: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 总体要求: 规律是客观的,但在客观规律面前人类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改造世界,做到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统一。,三、认识论 1、实践与认识 (1)实践决定认识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2)认识反作用于实践 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错误的认识则会阻碍实践的发展。,2、真理 (1)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 (2)基本属性:客观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3)具体性、条件性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 (4)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总体要求: 由于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所以人们对真理的认识不是一蹴而就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认识运动是一种波浪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我们要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四、唯物辩证法 1、联系的观点 (1)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 方法论: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整体与部分 原 理: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 部分功能的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功能的变化甚至对整体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树立全局观念,统筹全局,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还要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联系的观点 1、联系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具有客观性,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3、联系具有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4、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 二者相互依赖。整体由部分构成,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 二者相互影响。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 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2、发展的观点 (1)发展的实质: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发展的普遍性 方法论: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3)发展的趋势: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要充满信心。 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接受挫折与考验。 (4)发展的状态:事物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原理: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方法论: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质变创造条件; 还要果断抓住机遇,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发展的观点 1、发展具有普遍性,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这要求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事物发展的趋势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这要求我们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鼓励、支持和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困难,接受挫折与考验。 3、事物发展的状态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1)事物的发展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2)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3)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这要求我们要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在量变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只有改变事物原有的性质才能向前发展时,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还要坚持适度原则。,3、矛盾的观点 (1)矛盾分析法 矛盾具有客观性、普遍性,要求我们坚持以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矛盾有主次矛盾之分,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这要求我们要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统筹兼顾,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矛盾有主次方面之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这要求我们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分清主流与支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2)矛盾的特殊性 方法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区别:共性与个性 联系:相互联结、相互转化,4、辩证否定观与创新 原理: (1)含义: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2)特征: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联系的环节。 (3)实质:扬弃 方法论: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五、历史唯物主义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2)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落后的社会意识阻碍社会的发展,先进的社会意识促进社会的发展。 (3)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2、社会的基本矛盾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2)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规律 (3)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自我发展,其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3、人民群众的主体性 原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方法论: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4、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原理: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反作用,对人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导向作用。 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导向作用。 方法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5、我们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立场上,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6、人的价值 (1)内涵: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2)评价:评价一个人的价值,主要看他的贡献 (3)创造、实现价值的途径和方式 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