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历史10月阶段测试试卷.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923550 上传时间:2019-12-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历史10月阶段测试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三历史10月阶段测试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三历史10月阶段测试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历史10月阶段测试试卷本试卷分第卷(涂在答题卡上)和第卷(做在答题纸上)两部分。第卷(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1、王家范、谢天佑先生曾经精辟地指出:“小农经济一锄、一镰(或者再加上一犁,不是家家都有畜力,那就用人力拉犁)、一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对这段话最正确的理解是( )A小农经济具有稳定性 B小农经济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C小农经济非常脆弱 D小农经济只需要一些简单的劳动工具 2、古代南京云锦集历代织造工艺之大成,位列中国古代四大名锦之首,是专供宫廷御用或赏赐功臣之物。云锦配色多达十八种,大量使用金线,形成金碧辉煌的独特风格。其织造工艺高超,用“七个范子,八个障子”就能把杂乱无章的线理得井井有条,成语“七上八下”就出自云锦。南京云锦最有可能生产于( )A民营手工业 B官营手工业C工场手工业 D家庭手工业3、传统文化是现代流行文化的重要灵感泉。青花瓷这首歌在同学们中间广为传唱,“素坯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传神地表达了青花瓷的特点。下列关于青花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青花瓷的出现要早于青瓷、白瓷B青花瓷的烧制成功,使瓷器与书画的结合更为紧密C青花瓷是一种彩瓷,景德镇是其重要产地D元代以后,包括青花瓷在内的瓷器大量销往海外4、东汉学者班固在西都赋中描绘长安“街衢洞达,闾阎且千。九市开场,货别隧分”。这里的“九市”是指( )A政府严格管理的正规市场 B物流通畅的草市C多个繁华的商业市镇 D工官监管的夜市 5、汉书食货志记载:“贾人有市籍,及家属,皆无得名田,以便农。敢犯令,没人田货。”该禁令的主要目的是( )A限制商人经营范围 B增加赋税收入C加强商人户籍管理 D保护小农经济6、明清时期(鸦片战争之前),中国在农耕文明轨道上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并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济模式的变异,这些变异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其中“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主要是指( )A私营手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 B“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C江南出现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D白银逐步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7、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下列图片与这一论断无关的是( )8、清朝乾隆、嘉庆年间在广东顺德流行的一首竹枝词写到:“呼郎早趁大冈墟,妾理蚕缫已满车;记问洋船曾到几,近丝价竟何如?”这反映了( )A.男耕女织的自给自足的生活 B.清政府放弃了闭关锁国政策C.海外贸易刺激了国内丝织业生产 D.丝织业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9、19世纪上半期一位到过英国的法国人颇有感慨地说:“像英国这样的一个贵族国家却成功地为人民提供物品,而法国这样一个民主国家,却只会为贵族而生产”,此话含义是( )A. 肯定法国是民主国家 B. 批评英国是封建国家C. 肯定英国的工业革命D. 批判法国贵族的特权10、“从1500至l763年的近代初期,是前几个时代中的地区孤立与19世纪的欧洲统治世界之间的一个中间阶段。”在这一阶段( )A世界各地区的联系日趋加强 B代议制度普遍建立C马克思主义产生 D欧洲一体化进程启动11、史学家认为,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对欧洲大陆说是一个大动荡的时代,同时也是历史性变革的时代。导致这一历史性变革的主要原因是( )A.资本主义制度进一步确立 B.工业革命迅速扩展C.各国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 D.争夺世界霸权加剧12、从18世纪起,欧洲主要国家因为“纺织机器、采矿、炼铁设备及交通工具的改造或发明”,所以“19世纪的人口大量集中到城市,并且产生各种新问题。”这段论述,从“因为”到“所以”之间,至少要增加哪一段,才能使前后因果关系完整( )A.马克思阶级斗争理论的影响 B.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的兴起C.传统精密制造业吸引投资意愿 D.新型工厂制度的建立13、早在公元1000年左右,北欧诺曼人就曾远达冰岛、格陵兰和北美洲东岸。但是诺曼人的发现并没有引起全球地理大发现,这是因为( )A当时的欧洲商品经济不发达 B诺曼人到达的地方比较偏远 C诺曼人没有开辟通往中国与印度的新航线D诺曼人没有带回资产阶级所需要的黄金与原料14、阅读中国土特产品出口统计表,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下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时间茶叶生丝鸦片战争前5000(年平均值)5000(年平均值)1846年7010132201850年8919230401854年1412262896A中国的茶叶和生丝出口量持续增加B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逐渐取得优势C茶叶和生丝日益商品化 D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15、19121919年的八年里,中国新建的厂矿企业有600多家,新增资本大约13000 万元,超过过去半个世纪的成就,其内因主要是( )A海外华侨竞相投资办厂 B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C各种实业团体的广泛建立 D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16、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曾说:“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他们共同目标是( )A挽救中华民族危亡B实行君主立宪制度C推翻清政府的统治D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17、当今中国已成为“世界工厂”,但日常生活中,国民仍然把许多国产商品冠以“洋”字,如棉布称之“洋布”,雨伞叫做“洋伞”,铁钉直呼“洋钉”等等,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国人仰慕欧美的心理 B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落后C近代中西文化交融结果 D国人的认识有了根本性的飞跃18、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剪辫法令,民众纷纷剪去辫子。1917年,张勋扶持清帝复辟,京津地区民众纷纷抢购假辫子戴上。这些现象从根本上反映了( )A辛亥革命彻底失败了 B人们生活习俗的改变要有一个渐进过程C中国近代服饰的变化取决于政权的变更 D民主与专制的斗争艰难曲折19、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面临的困难是“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为改变这一状况,中国政府( )A推行了土地改革 B组织了人民公社C实施了“一五”计划 D发动了“大跃进”20、“奇唱歌怪唱歌,养个肥猪千斤还要多。脑壳谷箩大,宰了一个当三个。三尺锅子煮不下,六尺锅子煮半个。”这首歌谣体现哪个时期的特色( )A.大跃进时期 B.农业合作化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21、1920年冬,列宁发现“广大农民群众不是自觉地而是本能地在情绪上反对我们”。这意味着当时列宁认识到了( )A.农民群众思想认识的落后性 B.国内外局势的严重性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局限性 D.农业集体化的片面性22、下面是苏联(俄)农业发展统计表(部分),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1921年1923年1925年粮食作物耕种面积(万公顷)662078608730粮食作物产量(亿普特)22.1334.5544.24A. 农业集体化推动了苏联(俄)农业的发展 B. 苏联(俄)农业发展超过了工业C. 新经济政策促进了苏联(俄)农业发展 D.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适应了经济发展23、苏联史研究专家闻一把苏联历史分为五个时期:凯歌时代、退却时代、剥夺年代、战争年代、战后年代,其中“退却时代”是指( )A. 俄国十月革命时期 B.新经济政策时期C.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时期 D.卫国战争时期24、1930年6月美国国会通过了斯穆特霍利关税法,修订了1125种商品的进口税率,其中增加税率的商品有890种,有50种商品由过去的免税改为征税。在当时的形势下,美国的这种做法( )A有力地刺激了美国产品的出口贸易 B加剧了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C为摆脱经济危机提供了有效的模式 D加快了美国摆脱危机的进程25、1933年底,一位国会议员在纪念林肯诞辰的演说中说:“我已经看到一位独裁者正在成长,他已使希特勒、墨索里尼十分妒忌,私营企业的独立性已成往事,个人自由不过是记忆而已。”他是在( )A批判希特勒、墨索里尼的独裁统治 B肯定罗斯福新政挽救了美国经济C纪念林肯做出的伟大贡献 D批评罗斯福扩大了政府权力26、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评论:在30年代,他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联合起,共同影响经济,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发挥作用。这种经济模式的特点是( )A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 B国家计划与市场经济相结合C“宏观调控、微观自主” D国家干预与市场经济相结合27、“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邓小平这一论断的内涵是( )计划和市场都属于社会基本制度的范畴计划和市场都是资配置的方式计划和市场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是不能兼容的ABCD28、有学者在研究经济发展模式时发现:上个世纪20年代,苏俄国曾实行“新经济政策”中国曾开创“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30年代美国推行了罗斯福“新政”;90年代邓小平又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倡导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上反映出的共同问题是( )A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要相互学习借鉴 B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没有优劣之分C这些历史巨人善于化腐朽为神奇 D“实事求是”是世界性的人类智慧29、“战后的欧洲正需要这样的计划,并以此履行其维持和平的责任。这一点写在法国宪法的前言中:政府保证为人民提供适当的发展条件,并保证给予个人在健康、安全、休息、娱乐等方面加以保护。”为此( )A西欧普遍建立起社会福利制度 B西欧各国接受了马歇尔计划C法德两国倡导建立欧洲共同体 D各国间取消贸易壁垒,实行自由贸易30、有专家认为: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之所以发生在这个时候,“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靠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前者为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后者为全球化提供了体制上的保障。”此处所说的 “这个时候”应当是( ) A新航路开辟时期B19世纪末20世纪初C20世纪40、5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xxxx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模块检测历史试题第卷(非选择题共40分)二材料分析题:31、(20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史记商君列传“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明夷待访录财计三材料二郑观应主张“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商务者,国家之元气也”“初则学商战于外人,继则与外人商战。”张謇认为“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实业亦必有的,何在?在棉铁,而棉尤宜先。”“国人不知进出口货价相抵,较赔款甚,若不能设法,即不亡国,也要穷死。” 材料三航海乃是谋求本共和国福利与安全最重要的手段自公元1651年起及从此以后无论为英人或别国人的殖民地所生长、出产或制造的任何货物或商品,如非由属于本共和国人民所有的任何种类船舶载运,皆不得输入或带进英吉利共和国或殖民地或领土如违反本条例,其全部进口货物,应予没收,运载该项货物或商品入口的船舶亦应一并没收。 英国航海条例(1651年10月) 材料四1838年在曼彻斯特成立了“反谷物法同盟”,并吸引了不少工人群众参加其活动。1846年,国会在社会压力下终于废除谷物法, 18461849年英国取消了大约200种商品的进口税。这些政策大大帮助了英国工业品的出口并使原料和粮食进口增加,价格下降,促进了英国工业的更大发展。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请回答:(1)概括指出材料一两段引文所体现的不同经济思想,并分析其产生的社会根。(6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张謇和郑观应两人思想认识的异同点。(4分)(3)根据材料三、四概括英国的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8分)(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经济政策的制定应遵循怎样的原则?(2分)32、(20分)中国经济融入世界市场,由被动到主动,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15世纪早期这段畀乎寻常的历史中,正是制度结构上和向外推动力方面的根本差别,在世界历史的这一重要转折关头,使中国的力量转向内部,将全世界海洋留给了西方的冒险事业。材料二 继荷兰之后,英国通过推行自由贸易,建立起全球市场,并逐步确立起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当这种模式的弊端引发社会危机的时候,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又加入了政府干预的手段。从此,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交相作用,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的市场经济模式的认识。材料三 “(第一次工业革命)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资产阶级运用产业革命造就的廉价商品,利用先进的洋枪洋炮,叩开了闭关自守的古老国家的大门。(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输出使输入地区人民受到沉重剥削国际垄断同盟形成,它们在经济上分割世界对经济全球化进程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陈钦庄、计翔翔等世界文明史简编请回答(1)材料一中“中国的力量转向内部”“西方的冒险事业”各指什么?(2分)二者有何内在联系?(2分)(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英美两国创立的市场经济模式分别是什么?(2分)两国新的市场经济模式产生的共同历史原因是什么?(4分)(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两次工业革命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丁哪些有利条件?(6分)并分析其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对中国社会经济产生的积极影响。(4分)高三第一次模块检测历史参考答案 整理:李上星 xx年10月选择题15 BBAAD 610 BDCCA 1115 BDABD 1620 ABDCA 2125 CCBBD 2630 DBDAD31题(共20分)(1)经济思想:前者主张重农抑商,后者主张工商皆本(2分)。社会根:战国时期封建社会形成;明清之际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4分)(2)异:郑观应主张以商立国;张謇主张以工立国,重点发展棉、铁工业(2分)。同:都主张抵制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2分)(3)变化:由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发展为贸易自由主义政策。(2分) 原因:工业革命基本完成;工业资产阶级分享国家政权;工人群众的支持。(6分)(4)必须根据时代的发展和具体的国情制定本国的经济政策。(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