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11月期中联考历史.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922559 上传时间:2019-12-0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11月期中联考历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9-2020年高三11月期中联考历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9-2020年高三11月期中联考历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11月期中联考历史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第卷和第卷两部分。第卷为选择题,共50分;第卷为非选择题,共50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2第卷共4页,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选出的答案标号(A、B、C、D)涂在答题卡上。 第卷(选择题 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编写的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剧中有这样的台词:“他们都宣布我的思想死了。”“不断宣布一种思想死了,不正可以证明这种宣布的虚妄吗?”材料中的思想对无产阶级的斗争产生的深远的影响是 A.肯定了阶级斗争的重要作用 B.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 C.使工人运动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 D.指导了巴黎公社革命【答案】C考察近代世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马克思诞生后成为国际无产阶级运动的思想武器,在它的指导下,工人运动兴起,对人类社会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2.历史学家陈旭麓指出:“新民主主义思想和理论以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目标接续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未竞的事业,又以无产阶级的领导取代资产阶级的领导,表现了新旧革命的嬗变,同时,它赋予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以社会主义的未来前途。”这表明新民主主义革命 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 任务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相一致 未来前途足社会主义 性质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A. B. C. D.【答案】A考察近代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区别是领导阶级不同,革命任务都是反封建、反侵略,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范畴。3.历史学家费正清在观察中国中说:“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阶级的社会差别。”中国近代最接近这两个梦想实现是在 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答案】D考察近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分析材料中国接近两梦想,即基本完成反侵略、反封建的任务,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各阶段特点可知,此时期为解放战争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4.“这个宪法以1949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基础,又是共同纲领的发展。”这部宪法的发展主要体现在 A.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B.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C.以工农联盟为基础 D.明确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答案】D考察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据题干可知该宪法为1954年宪法,该宪法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和人民民主原则,明确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5.下表是历届人大任期时间及召开会议的次数。以下各项是关于此表的分析,符合史实的是一届人大19541958年二届人大19591963年三届人大19641975年四届人大19751977年五届人大19781982年54115A.一届人大取代了政治协商会议的全部职能B.二届人大决定实施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C.三、四届人大受到“左”倾错误的干扰 D.五届人大将“依法治国”方针写入宪法【答案】C考察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三、四届人大受到“左”倾错误的干扰,具体为出现了文化大革命。届人大取代了政治协商会议的部分职能,1953年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xx年将依法治国写入宪法。6.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将归绥 (归顺、平定之意)改为呼和浩特 (意为青色的城)、将迪化 (开导、教化之意)改为乌鲁木齐 (意为优美牧场),这说明新中国 A.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B.贯彻各民族平等的原则 C.注重行政区划管理 D.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答案】B考察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把过去过去富有政治色彩或蔑视的称呼去掉,说明新中国贯彻各民族平等的原则。7.台湾歌手王少峰在其创作的歌曲海峡两岸中写道:“相逢太美分离太痛,海峡两岸情意浓。”如果依次审视1949年以后的两岸关系,下列解读错误的是 A“分离”的直接原因是国共两党的内战 B.“相逢”最早应该在20世纪80年代 C“太痛”说明两岸人民渴望统一 D.“太美”表明两岸当局都接受“一国两制”【答案】D考察现代中国的政治“一国两制”。“一国两制”是大陆处理港澳台地区的政策,但不能表明台湾当局也接受该政策。8.1947年6月,美国政府官员提出:“美国应尽最大努力帮助恢复世界正常的经济繁荣,如果不这样做,就不会有政治上的稳定和有保证的和平这是符合逻辑的。”为此,美国 A.重建资本主义金融体系 B.援助西欧实现经济复苏 C.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推动欧洲走向经济联合【答案】B考察二战后国际格局的演变。注意题干中的时间1947年,“帮助恢复世界正常的经济繁荣”,可知该项经济措施为实施马歇尔计划。9.中国有句俗话:“远亲不如近邻”。联系新时期中国的外交活动,能够体现上述思想的外交事件是 A.参加日内瓦会议 B.加入不结盟运动组织 C.发起上海合作组织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答案】C考察现代中国外交。材料反映中国加入的这一组织的成员国都应为中国的邻国,只有上海合作组织符合。10.“历史发展的逻辑可能是极具讽刺意味的:一方面,美国无法放弃借助苏联解体的历史契机图谋世界霸权的野心;另一方面,美国越是想称霸,越是无法实现称霸的梦想,美国称霸的结果只会加速与其它世界强国实现世界权力均衡的进程。”该材料表明 A.美国与世界各强国之间势均力敌 B.美国放弃霸权政策奉行单边主义 C.两极格局结束单极世界形成 D.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答案】D考察二战后国际格局的演变当今世界格局。题干一是苏联解体后,一是美国称霸“只会加速与其它世界强国实现世界权力均衡”,反映了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11.汉书上记载西汉时农民每年亩产约一石半,而昌言上说东汉时的农田平均亩产约为“亩收三斛”,亩产量有了较大的增长,造成当时粮产量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铁犁牛耕技术的改进和推广 B.租佃关系的出现 C.合理地利用了土地资源 D.农作物品种的改良【答案】A考察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粮食产量增加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提高,具体表现为铁犁牛耕技术的改进和推广。12.韩非子载:“鲁人善织屦(麻等织成的单底鞋);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 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 ”从中我们可以获得的信息有 战国时期已经有了私人手工业 当时手工业者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 手工业者受到歧视 当时手工业者可以自由流动 A. B. C. D.【答案】B考察古代中国的经济和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韩非子为战国时期著作,“手工业者受到歧视”在材料中无体现,所以排除,选B。13.东汉学者班固在西都赋中描绘长安“街衢洞达,闾阎且千。九市开场,货别隧分”。这里的“九市”是指 A.政府管理的正规市场 B.多个繁华的商业市镇 C.定时一聚的庙会夜市 D.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答案】A考察古代中国商业与城市的发展。题干时间是东汉时期,而商业市镇、夜市及民间集市的出现是在宋朝及以后。宋之前,政府对城市商业活动进行严格管理与控制。14.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列史实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 B.“佃农所获,朝登垄亩,夕贸市廛”C.“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 D.“借问屋中人,尽去做商贾”【答案】C考察古代中国的经济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特征是“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日受值”的雇佣劳动关系的出现,所以选C。15.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用文明史观来分析新航路开辟这一历史事件,形成的结论不正确的是A.西欧终于走出中世纪的黑暗 B.开辟人类文明联结的新航线C.为商业阶级开辟新的贸易场所 D.树立起西欧工业文明的形象【答案】D考察史观问题和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结合史实,新航路开辟时,西欧处于工场手工业时期,所以不能“树立起西欧工业文明的形象”。16.下面是关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过程的图示,按照世界市场形成发展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 B. C D. 【答案】B考察近代世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对外殖民扩张掠夺金银、劳动力到输出商品、掠夺原料再到资本输出、瓜分世界三个阶段。17.下列图表内容与人类工业化进程有关,左侧是史实陈述,右侧是对陈述的推论。其中这些推论正确的有史 实推 论1、英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18世纪的70%下降到1841年的20%。工业革命加速了英国城市化进程。2、德国的现代化伴随着国家的统一进程。国家统一为其提供了统一的市场和强有力的政治保障。3、工业时代初期,许多工厂成为残酷剥削工人的“血汗工厂”。现代工厂制度是工业革命的负面产物。4、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出现了大企业和垄断资本。资本主义工业化进程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社会化程度提高。Al个 B.2个 C.3个 D.4个【答案】C考察近代世界的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工厂取代手工工场,总体看工厂制度的建立是机器化生产的需要,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18.一位清朝官员用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西方先进技术”)粘在墙上(见右图)。下列表述内容与该图的讽喻意义一致的是A.“遗其体而求其用”B.“然欲自强 必先理财” C.“以忠信为甲胄,以礼义为橹”D.“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以制器为先”【答案】A考察近代中国的洋务运动。图片的意思是用西方的先进技术,修补落后的封建制度,即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的体现,分析选项A与题干意思相一致。19.有人为简化教材内容,利用公式表示概念间的基本关系,下列表述基本正确的是 小农经济=个体农业+家庭手工业 资本主义=商品经济+雇佣关系发昌机器厂=地主阶级+近代企业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干预+垄断资本主义A. B. C. D.【答案】A考察近代中国的经济。中国近代第一家资本主义工业企业,至80年代已成为上海民族机器工业企业中规模最大的一家,是在自然经济解体、外资企业和洋务工业刺激历史条件下产物,标志中国民族工业起步,所以发昌机器厂=资产阶级+近代企业。20.19世纪末,上海“凡物之贵重者时皆谓之洋。高楼曰洋楼,彩轿曰洋轿,挂灯曰洋灯,火锅曰洋锅。大江南北,莫不以洋为尚”。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近代生活习俗受西方影响较大 近代上海社会出现崇洋风尚 民族工业产品已丧失国内市场 民众生活方式发生根本转变 A. B. C. D.【答案】B考察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和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材料体现洋货充斥中国市场,但不能说明民族工业产品已丧失国内市场,民众的生活方式转变主要出现在通商口岸等沿海地区,广大内地变化不大,只是说明近代生活习俗受西方影响较大、近代上海社会出现崇洋风尚。21.为保证全国工业复兴法的实施,罗斯福政府以印第安人崇拜的神鸟蓝鹰为标记,发动了“人尽其职”的“蓝鹰运动”,凡遵守该法的企业悬挂蓝鹰标志。下列有关“蓝鹰运动”表述准确的是 A.构成了全国工业复兴法的核心 B.有利于企业的规范经营 C.用国有化的形式调整资本主义企业 D.强化了社会保障有利于民生【答案】B考察现代世界经济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时期,为了推行公平竞争法规,政府给接受法规的企业颁发“蓝鹰”标志,所以“蓝鹰运动”有利于企业的规范经营。22.下面是美国人加里曼访问苏联时与当时的苏联重要领导人柯西金(1904年1980年)的一段对话: “加里曼:在地方上我同企业领导和官方代表谈话时,我注意到,他们对不久前工业领导安排上进行的变动都感到满意。 柯西金:是的,我们大家都对这次改革结果感到满意。 加里曼:您是指最近进行的工业权力下放吗? 柯西金:我们将加强发展国民经济委员会体系,这个体系使工业管理权力下放同国民经济中央计划相协调。” 这段对话针对的是 A.新经济政策 B.斯大林模式 C.赫鲁晓夫改革 D.戈尔巴乔夫改革【答案】C考察现代世界经济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成就与挫折。材料设计工业权力的部分下放,结合所学可知为赫鲁晓夫改革内容。23.上世纪20年代初,列宁在苏维埃俄国提出新经济政策,毛泽东开创“工农武装割据”道路;30年代罗斯福在美国推行“新政”;90年代邓小平在中国倡导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有这些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要相互学习借鉴 B.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没有优劣之分 C.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作用 D.“实事求是”这一人类智慧的意义是世界性的【答案】D考察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和唯物史观。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罗斯福的新政以及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都适应了各国的国情,取得了成效,体现了实事求是的原则。24.建国后一首提倡“深耕密植”的民谣唱到:“红色大军千千万,深翻土地突击战,冲天干劲如猛虎,铁锨飞舞似闪电。寒风凛冽汗满面,手中血泡磨成串,保证质量深二尺,超过定额驾火箭。”其创作的背景是 A.土地改革运动的完成 B.农业合作化进入高潮 C.“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答案】C考察现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保证质量深二尺,超过定额驾火箭”体现了1958年大跃进运动的开展。25.漫画多以含蓄、隐晦的方式评说世事,右图是xx年出现的新闻漫画最后的贵族(上面的文字是“真以为我不怕你哪!”中间文字为“某垄断企业”)该漫画反映了 A.加入WTO后中国企业将面临激烈竞争与挑战 B.中国申请加入WTO旨在打破某些企业的垄断 C.加入WTO后中国一些企业有望增强垄断地位 D.中国加入WTO与国内企业的长远利益相违背【答案】A考察现代中国的经济建设。中国加入WTO符合中国企业的长远利益,更好地融入世界经济的发展,中国入世后,有利于打破某些企业的垄断,使一些企业面临竞争与挑战。高三历史题号卷卷总分26272829得分第卷 (非选择题 共50分)注意事项: 1.第卷共4页,用蓝黑色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2.答卷前先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密封线内不准答题。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26题14分,27题12分,28题10分,29题14分,共50分。得分评卷人 26.二战后,国际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普利策新闻奖,是美国一种多项的新闻、文化奖金,被视为美国新闻界最高奖项。1948年,美国漫画家鲁布哥德堡的时事漫画“今天的和平”(见右图)获得普利策奖。(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漫画“今天的和平”为什么在当年能获得普利策新闻奖?(2分)材料二 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一个需要谈判的时代,而不是对抗的时代,我们一直在进行谈判。我们在谈判中取得了一些进展,重要的事情上,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正在对抗,在这些地区,对抗可能导致爆炸性的局面现在,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发现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支配的地位了。 一一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1971年7月6日) (2)依据材料二,概括尼克松时代美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特征。(1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该特征的原因。(2分) 材料三 1993年年末,美国总统比尔克林顿曾脱口而出地说:“啊,我想念冷战。”确实,二战后长达半个世纪的冷战除了给一些国家提供发展机遇外,还给了美国国力发展以多方面的刺激。有一个美国人就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对于美国这样具有多样性的国家,只有外部的各种挑战可以使它团结起来”。“苏联曾经是有用的敌人。美国相信,不仅要和苏联的军事力量竞赛,还要和苏联的成就竞赛。没有苏联的空间计划,美国人就不可能登上月球受到苏联挑战的艾森豪威尔、肯尼迪和约翰逊政府找到了帮助那些受压制者的国家安全的理由。” 一一齐世荣15世纪以来世界九强兴衰史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以“冷战的后果”为主题进行论证。(9分)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150字以内) 【答案】(1)原因:二战后,美苏“冷战”对抗严重危害了世界和平。作者以漫画形式,并以“今天的和平”为题,批评了美苏军事竞争和核威胁给世界和平带来的严重危害。(2分)(2)特征:以谈判为主要方式(处于守势)(1分)。原因:美国实力相对下降;美苏对抗 (或军备竞赛)的拖累;欧共体、日本的崛起;不结盟运动兴起。(任答两点即得2分)(3)参考答案: 一方面,冷战给世界和平与发展带来危害: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德国分裂;古巴导弹危机;核军备竞赛;世界处在核战争的阴影之下。(4分) 另一方面,冷战客观上有积极的作用;促进了世界科技的发展;促进了国家的凝聚力;美苏势均力敌,避免了大规模战争的爆发。 冷战为一些国家的发展提供机遇,日本、西欧得到英国的扶持和发展机遇;中国得到了 苏联的支持,巩固了政权。 冷战对美国有积极作用:促进美国内部的团结;促成了美国人登上月球;促进了美国经济制度的改革。(4分) 总之,冷战既给世界造成危害,又有一定的客观积极作用。(答到此点可以加1分,但总分不得超过9分) 其它观点言之有理,证之有据,可酌情得分。考察二战后国际格局的演变。第(1)问二战后逐渐形成了以美苏为首的两极对峙格局,在美苏两极对峙格局严重威胁了世界和平,美苏军事竞争和核威胁给世界和平带来的严重危害。材料正是对这一局面的批评。第(2)问从材料“我提到一个需要谈判的时代,而不是对抗的时代”,体现尼克松对外政策特点,概括即可,原因需结合尼克松时期国际和美国的国内背景,国际上世界开始出现多极化趋势,国内美国势力相对衰落等;第(3)问回答时注意观点全面,既要看到消极影响,又要看到客观积极性,要明确观点,并分别用两个以上史实来说明, 表述时)逻辑严密,表述清楚。得分评卷人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宋代福建“民安土乐业,无凶年之忧”。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纺织、陶瓷、制茶、造船、冶炼、造纸、印刷等业都有长足的进步。宋朝廷大力鼓励商人出海经商,招引外商来华入贡、贸易。嘉祐年间(1056-1063年),棉建对外贸易大增,“舶商岁再至,一舶连二十艘,异货禁物如山”。宋初虽严禁与高丽(今朝鲜半岛南部)、侯国(今日本)通商,但泉州一些海商仍以瓷器、丝织品等暗地私贩高丽。南宋时期,与福建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已达50多个。(1) 据材料一,概括宋代福建地区对外贸易的特点。(4分) 材料二 中国古代的城市与商业一贯发达,但中国的商业与城市一向都是在体制内发展的,受社会主流体制的节制与约束。商人与社会上其他成员同流,并不具备超主流体制的特殊身份。而且,历朝历代都有非常强大的官办商业,这几乎成为中国社会的一大传统。中国的城市主要不是起商业功能,而是起政治功能,是中央政府统治全国的政治中心。 一一钱乘旦前资本主义世界发展:东方普遍性与西方特殊性(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阻碍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体制内”的因素有哪些?(4分) 材料三 中国社科院的学者孟彦弘认为:从人类社会发展来看,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过渡是必然的。但对具体的民族或地区而言,它们又不是都自发地进入工业文明。(3) 结合近代中国的相关史实,谈谈你对材料三观点的理解。(4分)【答案】(1)特点:有官营 (朝贡)贸易、民间(私贩)贸易等形式;贸易规模大、范围广;贸易活动频繁;外贸商品种类多尤以瓷和丝为主。(4分,任答2点即可) (2)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束缚;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商人政治社会地位不高;市场开放程度的限制;政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和税收政策的限制。(4分,任答2点即可) (3)工业文明取代农业文明是历史的进步。(2分)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的主权遭到破坏,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使中国被动接受工业文明,开始了近代化历程。(2分)第(1)问考察学生分析材料,总结概括能力。对外贸易特点,结合材料从贸易形式、贸易范围、频率以及贸易种类等回答;第(2)问结合材料可以看出重农抑商政策、政府的严格控制管理不利于古代商业发展,此外与自然经济的束缚等因素相关;第(3)问分析材料可看出材料认为工业文明取代农业文明是历史的进步,注意结合中国近代实施谈理解,中国的近代化历程是在外力推动下逐步进行的,具有被动性。得分评卷人28自新航路开辟以来,世界经济逐渐走向全球化。阅读下列相关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处于欧洲上升时期的人们,对黄金的渴望近乎到了癫狂。仅1545-1560年间,西班牙每年从新大陆就运回黄金5500公斤,白银246000公斤,由此引发了一场“价格革命”,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封建制度的衰落,在这次世界范围内的财富大迁移过程中,西班牙和葡萄牙成为了无可争辩的运输队,而荷兰和英国则成为这次财富大迁移的最终受益者。 一一方舟从海洋开始人生的冒险家们(1)根据材料一,说明大量贵重金属的涌入对欧洲社会的发展变化产生的影响。(2分)怎样理解“西班牙和葡萄牙成为了无可争辩的运输队,荷兰和英国则成为这次财富大迁移的最终受益者”?(2分) 材料二 伏尔泰说:“人们询问,所有正从秘鲁和墨西哥不断流入西班牙的黄金和白银的结果如何?它们落入法国人、英国人和荷兰人的口袋;他们在加的斯(引者注;西班牙南部海港)经商,并把自己的工业产品送到美洲。” 一一摘自英A赖克温中国和欧洲:18世纪的文化、艺术交往 材料三 1913年的西欧对外投资形势图 (2)材料二和材料三中西欧经济扩张的方式分别是什么? (2分)材料三反映了西欧当时经济扩张呈现出哪些特点?(4分)【答案】(1)影响:引发了“价格革命”,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封建制度的衰落。(2分) 含义:西、葡掠夺的贵重金属运到欧洲,但未在本国转化为资本,却为英、衔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大量资本原始积累。(2分) (2)方式: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2分)特点:以资本输出为主;英、法和德是主要资本输出国;资本流向整个世界,主要流向欧美国家;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4分,只要答出符合题意、言之有理的2点即可)考察近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第(1)问注意材料“由此引发了一场“价格革命”,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封建制度的衰落”得出影响,葡萄牙、西班牙最早走上殖民掠夺道路,但西、葡掠夺的贵重金属运到欧洲,但未在本国转化为资本,却流向为英、荷,为其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大量资本原始积累;第(2)问结合材料材料二主要讲了商品输出,材料三主要是资本输出,该时期特点从经济扩张形式、主要国家、流向等方面总结。得分评卷人2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苏联史研究专家闻一在他的著作凯歌悲壮里,把苏俄(联)的历史分为五个时期:凯歌年代、退却年代、剥夺年代、战争年代和战后年代。他认为19211927年是苏俄(联)历史上的退却年代,20世纪30年代是苏联历史上的剥夺年代。 1934年,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到苏联访问之后写下了莫斯科日记,书中写道: 目前这些政策包含着某种消极的东西,这是不可避免的。我丝毫不怀疑,世界更美好的未来是与苏联的胜利连在一起的。 一一大国掘起解说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退却年代”的苏俄 (联)在工农业领域是如何“退却”的?(4分)罗曼罗兰所说苏联30年代“这些政策包含着某种消极的东西”的含义是什么?(2分) 材料二 下面是某中学生设计的历史活动剧一段穿越时空隧道的对话: 马克思:小罗,最近很忙吧。天国也有点乱啊。 罗斯福:奥,为啥? 马克思:因为你啊。列宁跑来说,社会主义大有希望啊。亚当斯密最近都不来串门了。 罗斯福:哈哈。 马克思:看了你的新政,起先我倒真的心动过,后来开始心忧了,甚至还有点心灰起来。 罗斯福:哦?呵呵。虽然有些工人领袖认为看到了美国从“USA”变为“USSA”的希望,虽然有的人叫嚷着要实行法西斯,虽然最高法院的确宣布很多新政法令违宪,但是,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2)材料二中马克思说“心动”的真实含义是什么?(2分)马克思说“心灰”的真实含义又是什么?(2分) 材料三 邓小平模式是如何从历史上演变过来的?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那就是“路径障碍,试错反弹”,更具体地说,极“左”思潮体现的路径,使中国在“文化大革命”中陷入到了绝境,形成“路径障碍“,而摆脱这一困境的办法,并不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执政精英预先根据某一种现成的蓝图施工,而是在实践与试错中,不断针对面临的具体矛盾、困难与问题进行政策调整 (3)为摆脱“路径障碍”,在实践中,邓小平在经济体制上怎样进行政策调整的? (4分)【答案】(1)“退却”:农业方面废除余粮收集制实行固定粮食税;工业方面改变国家高度集中管理,实行国家资本主义。(4分) 含义:指苏联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片面发展重工业,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牺牲农民的利益太多。(2分,任答两点即可) (2)“心动”:新政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新政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工人的政治经济权利。(2分) “心灰”:新政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危机;开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新模式;挽救了资本主义制度。(2分,任答2点即可) (3)调整:农村首先进行政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4分)第(1)问考察苏俄新经济政策在农业和工业领域的措施,结合所学可知为“农业方面废除余粮收集制实行固定粮食税;工业方面改变国家高度集中管理,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这些政策包含着某种消极的东西”实质考察斯大林经济体制的弊端,结合所学回答即可;第(2)问考察罗斯福新政和社会主义的相同点,在经济上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政治上新政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工人的政治经济权利;马克思心灰是因为资本主义在罗斯福新政后获得新发展,没有被社会主义取代,即:新政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危机;开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新模式;挽救了资本主义制度;第(3)问邓小平经济体制的调整主要体现在在农村和城市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xx学年第一学段普通高中模块监测 高三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l.C 2.A 3.D 4.D 5.C 6.B 7.D 8.B 9.C l0.D ll.A12.B 13.A 14.C l5.D 16.B 17.C 18.A l9.A 20.B 2l.B 22.C23.D 24.C 25.A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 (14分)答案要点: (1)原因:二战后,美苏“冷战”对抗严重危害了世界和平。作者以漫画形式,并以“今天的和平”为题,批评了美苏军事竞争和核威胁给世界和平带来的严重危害。(2分) (2)特征:以谈判为主要方式(处于守势)(1分)。原因:美国实力相对下降;美苏对抗 (或军备竞赛)的拖累;欧共体、日本的崛起;不结盟运动兴起。(任答两点即得2分) (3)评分标准: 第一档:(69分)有两个方面的明确观点,(4分)并分别用两个以上史实来说明, (4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1分) 第二档:(35分)有一个方面的明确观点,(2分)并有两个以上的史实说明。(2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1分) 备注:以上两档史实和观点无逻辑关系的,扣除该史实的分数。 第三档:(02分)无明确的观点,罗列一个史实给1分,最多2分。 参考答案: 一方面,冷战给世界和平与发展带来危害: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德国分裂;古巴导弹危机;核军备竞赛;世界处在核战争的阴影之下。(4分) 另一方面,冷战客观上有积极的作用;促进了世界科技的发展;促进了国家的凝聚力;美苏势均力敌,避免了大规模战争的爆发。 冷战为一些国家的发展提供机遇,日本、西欧得到英国的扶持和发展机遇;中国得到了 苏联的支持,巩固了政权。 冷战对美国有积极作用:促进美国内部的团结;促成了美国人登上月球;促进了美国经济制度的改革。(4分) 总之,冷战既给世界造成危害,又有一定的客观积极作用。(答到此点可以加1分,但总分不得超过9分) 其它观点言之有理,证之有据,可酌情得分。 27. (12分)答案要点: (1)特点:有官营 (朝贡)贸易、民间(私贩)贸易等形式;贸易规模大、范围广;贸易活动频繁;外贸商品种类多尤以瓷和丝为主。(4分,任答2点即可) (2)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束缚;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商人政治社会地位不高;市场开放程度的限制;政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和税收政策的限制。(4分,任答2点即可) (3)工业文明取代农业文明是历史的进步。(2分)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的主权遭到破坏,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使中国被动接受工业文明,开始了近代化历程。(2分) 28.(10分)答案要点, (1)影响:引发了“价格革命”,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封建制度的衰落。(2分) 含义:西、葡掠夺的贵重金属运到欧洲,但未在本国转化为资本,却为英、衔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大量资本原始积累。(2分) (2)方式: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2分)特点:以资本输出为主;英、法和德是主要资本输出国;资本流向整个世界,主要流向欧美国家;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4分,只要答出符合题意、言之有理的2点即可) 29.(14分)答案要点: (1)“退却”:农业方面废除余粮收集制实行固定粮食税;工业方面改变国家高度集中管理,实行国家资本主义。(4分) 含义:指苏联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片面发展重工业,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牺牲农民的利益太多。(2分,任答两点即可) (2)“心动”:新政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新政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工人的政治经济权利。(2分) “心灰”:新政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危机;开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新模式;挽救了资本主义制度。(2分,任答2点即可) (3)调整:农村首先进行政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