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统考历史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922086 上传时间:2019-12-0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0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统考历史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统考历史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统考历史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综13读“中国古代皇权消长示意图”,对此图解读正确的是A皇权从秦到清一直强化 B隋唐三省六部制削弱了皇权C明朝废丞相,专制皇权发展到新高度D清朝设议政王大臣会议,专制皇权达到顶峰【答案】C【解析】考查古代的皇帝制度。从上图中可以看到魏晋南北朝和元朝两个时期的柱形要低于前后紧挨着的时代,故A错误;三省六部制是分散相权、加强皇权德的举措,故排除B;清朝军机处的设立,表明专制皇权达到了顶峰,故D错误;所以只有C符合题意,故应选C。14唐代长安城格局井然、尊卑地位呈现鲜明。宋代开封、临安却没有分隔整齐的坊、市,而是一种街市状态,官府、民户、商家相互混杂。这表明宋代A商业发展水平高于唐代 B小农经济遭遇冲击 C重农抑商观念不断强化 D市民生活丰富多彩【答案】A【解析】考查宋代商业的发展。“唐代长安城格局井然、尊卑地位呈现鲜明”说明这一时期实市坊制度。“宋代开封、临安却没有分隔整齐的坊、市,而是一种街市状态,官府、民户、商家相互混杂”说明宋代市的发展打破了空间的限制,体现了这一时期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分析选项,A符合题意,B与史实不符,CD材料没有体现。15朱熹看到山石中有贝壳,认为“此石即旧日之土,螺蚌即水中之物,下者却变而为高,柔者却变而为刚”。这体现了A宇宙即吾心 B格物致知 C发明本心 D人是万物的尺度【答案】B【解析】考查宋明理学。依据所学可知,朱熹是宋代著名的理学家,他看到山中的贝壳,就想到“此石即旧日之土,螺蚌即水中之物,下者却变而为高,柔者却变而为刚”,体现了对贝壳理的探究,故应选B。16中英天津条约规定英国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往来,但一直到60年代外国轮船才得以进入长江航线。外国轮船未能按时进入主要是由于A轮船招商局的创办 B太平天国战事的影响C地方官员的极力阻挠 D清政府固守闭关锁国政策【答案】B【解析】考查太平天国运动。分析选项,A与题意主旨不符;材料“中英天津条约规定英国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往来”说明已开埠通商,故CD应排除;由于这一时期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控制了这一地区的长江航运,故B符合题意。所以应选B。17“武汉作战应置主力于外围,首先要利用幕旱山脉和大别山脉的有利地形与敌作战,寻机予敌以沉重打击,当敌军接近武汉核心时,我长江南北的部队应适时自行撤退,凭借武汉周边的崇山峻岭之屏障,继续与敌人周旋。如此,武汉作战则可以持久。”上述材料描绘的战事可能指A太平天国之西征 B国民大革命之北伐 C抗日战争之武汉保卫战 D解放战争之挺进中原【答案】C【解析】考查武汉保卫战。依据所学,武汉卫戍司令部召开的作战会议上,第54军参谋长郭汝槐说:“武汉作战应置主力于外围,首先要利用幕旱山脉和大别山脉的有利地形与敌作战,寻机予敌以沉重打击,当敌军接近武汉核心时,我长江南北的部队应适时自行撤退,凭借武汉周边的崇山峻岭之屏障,继续与敌人周旋。如此,武汉作战则可以持久。”故应选C。18中国社科院马勇重新认识近代中国两大主题一文指出:“1895年之后短短几年时间,外国资本像钱塘大潮一样涌进中国,过去几十年中国人无法梦想的增长迅即实现,开平煤矿、汉冶萍公司等资源很快得到开发。”据此推断作者的观点是A西方侵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B甲午战争使中国遭受严重经济侵略C西方经济侵略阻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 D西方资本涌人促进了民族经济发展【答案】D【解析】考查近代民族企业的发展。材料“1895年之后短短几年时间,外国资本像钱塘大潮一样涌进中国”体现的是马关条约签订后,允许日本在中国投资设厂。西方帝国主义开始资本输入,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商品经济得到发展,促进了民族经济发展。“过去几十年中国人无法梦想的增长迅即实现,开平煤矿、汉冶萍公司等资源很快得到开发。”材料反应了西方资本涌人促进了民族经济发展。故D符合题意。AB材料没有体现,C不符合题意,所以应选D。19右图是从旧货市场收购的民间资料,为某橡胶厂党支部会议记录,其年份不清,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该记录可能写于A1950年 B1954年C1957年 D1966年【答案】B【解析】考查三大改造。19531956年新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渐确立了计划经济模式,因此会议记录涉及到“讨论当年国家计划的有关指标”,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和资本家进行改造,因此会议记录涉及“关于资本家排队分类问题”,故B项正确;1952年对资本家改造还未开始,1956年后资本家已经被改造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与题意不符合,故A、C、D项错误。所以应选B。20某学校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把1516世纪西欧社会发生的错练复杂的历史事件或现象加以归纳概括,他们的研究结论符合当时的特是A在动荡中进入中世纪 B在演变中走出中世纪C在革命中实现民主化 D在变革中实践工业化【答案】B【解析】考查近代西欧社会发展趋势。依据所学可知,15到16世纪的西欧处于封建社会的末期近代社会来临的时刻,突出表现在实现了人的发现和地理大发现。人的发现指的是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而地理大发现则是开辟了新航路。分析选项,B项符合题意。21“十二铜表法”颁布后,罗马共和国政府又制定了一系列新法律。公元前445年,坎努利斯法案废除了平民不得与贵族通婚的限制;公元前367年,李锡尼一塞克斯图法案授予平民与贵族分享公有土地的权利。据此推论合理的是A罗马法强调公民法律地位平等 B罗马法改变了贵族随意解释法律的特权C罗马法形成了完备的法律体系 D罗马法对近代西方立法产生了重大影响【答案】A【解析】考查罗马法律。分析选项,B题意没有体现;C与史实不符,查士丁尼法典标志形成完备的法律体系,故排除;D题意没有体现。所以应选A。22奥地利物理学家恩斯特马赫(1838-1916)指出:“绝对时间既无时间价值,也无科学价值,没有一个人能提出证据说他知道关于绝对时间的任何东西,绝对时间是一种无用的形而上学的概念。”这一观点A验证了伽利略有关运动的概念 B促成了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形成C推动了爱因斯坦对物理学的研究 D启发了普朗克量子说的提出【答案】C【解析】考查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依据所学可知,题干材料的观点符合题意爱因斯坦相对论的理论。故应选C。23基辛格在美国的全球战略一书中说:自1980年以来,(经济)危机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80年代在拉丁美洲,1994年在墨西哥,1997年在东南亚,xx年在俄罗斯,xx年在巴西。到目前为止,每次危机都在其高峰时,以不可思议的速度被迅速制服,虽然每一次都距离灾难的边缘又近了一点。这表明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A国际经济体系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B经济危机是可以避免和被遏制的C经济危机具有向外蔓延的危险性 D跨国公司是遏制危机的主要力量【答案】A【解析】考查世界经济的全球化。“(经济)危机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每次危机都在其高峰时,以不可思议的速度被迅速制服,虽然每一次都距离灾难的边缘又近了一点”说明国际经济体系具有自我调节能力。依据所学,经济危机是不可避免的,故排除B;C是经济危机的特征,故排除D。所以应选A。2019-2020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统考历史试题含解析38.(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662年英国议会通过济贫法修正案规定:凡擅自变更住所之人,都应被迁回其法定住所所在地的教区。1795年和1 846年的贫民迁移法实际上已经取消了对劳动力迁徒的限制。 丰华琴:英国工业化时期的济贫政策与人口迁移运动材料二 19世纪上半期,英国有一半以上的工业品要靠国外市场上销售,而国内消费的大部分原料又靠国外来供应,其中以棉纺织业为最。此期,英国的煤、铁、机器的输出不断增加。先后发生在美国和欧洲大陆各国的工业革命,都是在不同程度上靠从英国输入的技术装备进行的。 摘编自宋则行、樊亢世界经济史材料三 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做了如下表格,并根据所学知识得出了一些结论。结论1:美国经济出现了持续衰退的迹象 结论2:发展中国家的生产总值呈提升趋势结论3:1960年后的二十年间日本和中国经济增长显著(1)材料一中英国人口管理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为什么要取消对劳动力迁徙的限制。(6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英国对世界市场形成所起到的推动作用。(8分)(3)材料三的结论是否正确?请说明你的理由。(6分)【答案】(1)变化:从严禁流动到允许自由迁徙。(2分)原因:启蒙运动使自由、民主思想得到传播,自由主义盛行;民主政治不断完善,公民自由权利得到一定的保障;工业革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限制人口不利于经济发展。(答2点就可)(4分)(2)作用:通过工业革命的进行,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推行“炮舰政策”进行海外扩张;通过掠夺原料、倾销产品抢占市场;通过技术革命是欧美国家依赖英国的技术装备;运用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发展经济,维护自由贸易;交通条件的改变是世界联系更加便捷。(写出任意四点,得8分)(3)结论1不对:理由:在20世界60-70年代随着三次科技革命及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美国经济是迅速发展,70-80年代只是增长停滞而不是衰退。结论2正确:这20年间发展中国家反对美苏霸权,努力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逐渐崛起,故正确结论3不对:1960后包括文革,受计划经济以及左倾错误影响,中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中国经济增长较慢。(日本制定合乎国情的战略,重视教育贸易立国等经济快速增长。生可不答,)【解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1662年凡擅自变更住所之人,都应被迁回其法定住所所在地的教区。1795年和1 846年的贫民迁移法实际上已经取消了对劳动力迁徒的限制。”回答第一小问。联系所学回答第二小问。第(2)问,本题实际上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回答时注意结合材料及所学从殖民扩张、国际贸易、经济思想及交通的变化等方面归纳总结。第(3)问,主要考查学生分析表格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回答时关键是对表格数据的变化进行分析归纳,再联系所学的相关知识回答即可。39(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明朝后期开始,利玛窦、汤若望等欧洲传教士先后来华,与徐光启等合作开展翻译活动,把欧洲的天文、数学、地理等著作介绍到中国,同时把中国的大学、论语等典籍介绍到欧洲。欧洲学者称之为“一次相互的启蒙”材料二中国近代以后西学东渐历程 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钦差大臣)雇人翻译四洲志各国律令魏源编写海国图志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上海同文馆(均为清政府所办)李善兰翻译方圆阐幽、垛积比类徐寿翻译化学鉴原华蘅芳翻译地学浅识徐建寅翻译声学电学甲午战争后大同译书局(梁启超自办)、译书出版社(留日学生自办)严复翻译天演论(赫胥黎著)、原富(亚当斯密著)马君武翻译卢梭民约论(即社会契约论)杨廷栋翻译万法精理(孟德斯鸠著) 民国以后陈独秀翻译现代文明史(法国薛纽伯著)胡适翻译了长久以来一直作为”爱国主义”符号的最后一课(都德著)、弑父之仇(莫泊桑著)(1)依据材料一,你是如何理解“欧洲学者称之为一次相互的启蒙”这一结论的?并分析为什么“相互的启蒙”没能持续下去?(6分)(2)材料二中两次鸦片战争后的文化交流与材料一相比,在交流方式上有什么新变化?(4分)(3)根据材料二,概括我国翻译外国书籍的特点。(6分)(4)结合上述材料,选取一个时期,以“西学东渐”为主题写一篇历史小论文。(10分)(要求紧扣主题,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得当;史论结合,逻辑清楚;字数在120字左右。)【答案】(1)中国的儒家经典传到欧洲成为欧洲近代启蒙思想的一个重要思想渊源。西方的自然科学传播到中国使中国重新认识世界,对君权神授的思想起到冲击作用,并为以后的思想启蒙创造了条件。(4分)原因:一些西方传教士干涉中国内政;在自然经济的影响下,当时的中国封建统治者推行闭关锁国的政策。(2分)(2)变化:从伴随传教而传播文化到向西方学习探求救国之路;由双向交流平等互利到单向主动引入;由民间行为到政府参与。(4分,答出2点即可)(3)19世纪60年代前以科技书籍为主;(2分)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译书改以政治内容(社会科学)为主;(2分)民国初年,中国先进分子学习西方由制度转向思想文化。(2分)(4)本大题采用分项评分方法。评分观察的要素是:观点、史实、论述、组织。评分项一:观点:能对材料进行抽象提炼,观点准确深刻。(2分)评分项二:史实:能提取材料信息,厘清译书内容变化与近代中国社会演进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如:如明末以来的西学东渐是中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西方自然科学与人文学术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西学传播的主体、内容、途径、背景及历史影响也因时而变、因势而变。(6分)评分项三:题目、组织叙述成结构。(各1分)评分项四:有题目,无论述不给分,有观点而无史实者,只给1分。时期与史实不分的,逻辑思维混乱,不给分。【解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材料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结合近代西方的思想解放和近代西方科技对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的影响分析解答第一小问。联系所学回答第二小问,主要从经济形态、国家政策、思想意识等方面归纳总结。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材料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结合第一问和近代中国社会的变化从交流的方式、相互地位及主体等方面归纳总结第(3)问,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解答历史问题的能力。回答时注意近代中国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努力归纳其特点:19世纪60年代前以科技书籍为主;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译书改以政治内容(社会科学)为主;民国初年,中国先进分子学习西方由制度转向思想文化。第(4)问,主要考查学生依据所学历史知识分析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论文写作时注意要求紧扣主题,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得当;史论结合,逻辑清楚。【选做部分】45.(10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克里米亚战争后,俄国人意识到)当我们谈论反对拿破仑的光荣战役时,我们忘记了自那时以来,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一直停步不前。我们不是在走向胜利,而是在走向失败,我们唯一得到的一点安慰是,俄国将通过这一经历学到今后对它的发展有用的一课。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对材料中“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一直停步不前”你如何理解?(4分)(2)史学家称“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为大改革”,试说明理由。(6分)【答案】(1)欧洲主要国家已经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工业革命迅速发展;俄国政治上仍延续着沙皇专制制度;经济上存在农奴制度。(4分)(2)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是以农奴制改革为中心,涉及社会经济、行政、司法、文化教育和军事等方面的资产阶级的改革。俄国借此逐渐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这是俄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6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克里米亚战争后,俄国人意识到.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一直停步不前在走向失败”并结合教材关于农奴制改革的基础知识即可分析这一事件的背景。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分析认识1861年改革的能力。回答时主要结合1861年改革的内容及其对俄国历史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分析认识观点:“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为大改革”。46(10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材料 (民族主义是)“不使他族侵我之自由”、“其在于世界也,国之独立”、“人民当有无限之权,而政府不可不顺从民意,是即民族主义之原动力也”(1901),“今日当以集全国之锋刃向于恶政府”(1903)。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今者中国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1905),“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并不是把它分作两次去做。”(1906) 孙中山孙中山全集(1)根据材料,概括梁启超和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共同点。(4分)(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梁启超和孙中山提出上述思想的主要原因。(6分)【答案】(1)共同点:反对清朝统治;反对列强侵略;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相结合。(4分)(2)主要原因:民族危机日益加剧;国内民族矛盾日趋尖锐;民族工业初步发展;近代思想解放;(写出任意两点,得4分)梁、孙接受近代西方启蒙思想,顺应民主潮流。(2分)【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一中的认为“凡国而未经过民族主义之阶段者,不得谓之为国。”、“主张合满汉各民族为一大中华民族”、“大民族主义者何?合国内本部属部之诸族以对于国外诸族是也。”;材料二中的“提出了融合国内各族而成一中华民族的思想”、“汉族当牺牲其血统、历史与夫自尊自大之名称,而与满、蒙、回、藏之人民相见于诚,合为一炉而冶之,以成一中华民族之新主义”;“我们要挽救这种危亡,便要提倡民族主义,用民族精神来救国”;可以看出二者的共同点是:都主张以民族主义来组建国家;都反对“大汉族主义”观,主张民族平等,各民族统一为中华民族;都提倡以民族主义和民族精神抵制侵略,挽救国家。二者的不同点依据材料中的“以物竞天择之公理衡之,”、“统一国家内民族融合与相互认同又是其存在的前提,其思想基础就是一种新的中华民族的共和精神”可以看出梁启超以物竞天择的进化论观点解释民族主义;孙中山强调民族间的融合与认同,强调中华民族的共和精神。第(2)问,本问结合所学1919年的历史背景分析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变化的原因有:对外:巴黎和会外交的失败;对内:五四运动爆发;另依据材料中的“中国的人只有家族和宗族的团体,没有民族精神,”可以看出孙中山吸取了近代民族国家的思想。47(10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在1914年战争爆发约6周之时,俄国社会主义者波特采夫致信英国泰晤士报:俄国所有政党和所有民族的代表,现在都与政府同心协力,这场与德国和奥匈两者都在德国皇帝领导下的战争,对俄国来说业已变成一次民族之战。毫无疑义的是,胜利,战争中决定性的胜利(我个人预计这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到来),将属于协约国。德国的威胁长久以来悬在世界头上的诅咒将被打碎,被打碎的到它永远不再成为世界和平的威胁,世界各族人民渴望和平。 丹尼斯谢尔曼乔伊斯索尔兹伯里全球视野下的西方文明史(1)根据材料,指出波特采夫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态度并说明其理由。(4分) (2)根据材料,指出波特采夫预计的战争结果。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其预见是否正确。(6分) 【答案】(1)态度:支持政府参加一战。(2分)理由:战争能够维护民族利益;战争能维护世界和平,符合世界人民的利益。(2分)(2)结果:协约国打败同盟国集团,取得战争胜利;永久消灭德国对世界和平的威胁。(2分)不完全正确。协约国虽然打败了同盟国集团;但战后协约国对战败国的掠夺,激化了德国与协约国集团之间的矛盾,为新的战争的爆发埋下了历史根源。(4分)【解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分析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回答时注意对材料的归纳总结即可。第(2)问,关键在于能准确提取和理解材料的观点,包括协约国打败同盟国集团和永久消灭德国对世界和平的威胁两方面,然后分别加以理解和论证,答题时要辩证地看问题,做到条理清晰,合乎逻辑。 xx年3月文综题历史答案13-17 CABBC 18-23 DBBACA38.(1)变化:从严禁流动到允许自由迁徙。(2分)原因:启蒙运动使自由、民主思想得到传播,自由主义盛行;民主政治不断完善,公民自由权利得到一定的保障;工业革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限制人口不利于经济发展。(答2点就可)(4分)(2)作用:通过工业革命的进行,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推行“炮舰政策”进行海外扩张;通过掠夺原料、倾销产品抢占市场;通过技术革命是欧美国家依赖英国的技术装备;运用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发展经济,维护自由贸易;交通条件的改变是世界联系更加便捷。(写出任意四点,得8分)(3)结论1不对:理由:在20世界60-70年代随着三次科技革命及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美国经济是迅速发展,70-80年代只是增长停滞而不是衰退。结论2正确:这20年间发展中国家反对美苏霸权,努力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逐渐崛起,故正确结论3不对:1960后包括文革,受计划经济以及左倾错误影响,中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中国经济增长较慢。(日本制定合乎国情的战略,重视教育贸易立国等经济快速增长。生可不答,)39(1)中国的儒家经典传到欧洲成为欧洲近代启蒙思想的一个重要思想渊源。西方的自然科学传播到中国使中国重新认识世界,对君权神授的思想起到冲击作用,并为以后的思想启蒙创造了条件。(4分)原因:一些西方传教士干涉中国内政;在自然经济的影响下,当时的中国封建统治者推行闭关锁国的政策。(2分)(2)变化:从伴随传教而传播文化到向西方学习探求救国之路;由双向交流平等互利到单向主动引入;由民间行为到政府参与。(4分,答出2点即可)(3)19世纪60年代前以科技书籍为主;(2分)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译书改以政治内容(社会科学)为主;(2分)民国初年,中国先进分子学习西方由制度转向思想文化。(2分)(4)本大题采用分项评分方法。评分观察的要素是:观点、史实、论述、组织。评分项一:观点:能对材料进行抽象提炼,观点准确深刻。(2分)评分项二:史实:能提取材料信息,厘清译书内容变化与近代中国社会演进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如:如明末以来的西学东渐是中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西方自然科学与人文学术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西学传播的主体、内容、途径、背景及历史影响也因时而变、因势而变。(6分)评分项三:题目、组织叙述成结构。(各1分)评分项四:有题目,无论述不给分,有观点而无史实者,只给1分。时期与史实不分的,逻辑思维混乱,不给分。 46.(1)欧洲主要国家已经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工业革命迅速发展;俄国政治上仍延续着沙皇专制制度;经济上存在农奴制度。(4分)(2) 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是以农奴制改革为中心,涉及社会经济、行政、司法、文化教育和军事等方面的资产阶级的改革。俄国借此逐渐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这是俄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6分)(3) 47.(1)共同点:反对清朝统治;反对列强侵略;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相结合。(4分)(2) 主要原因:民族危机日益加剧;国内民族矛盾日趋尖锐;民族工业初步发展;近代思想解放;(写出任意两点,得4分)梁、孙接受近代西方启蒙思想,顺应民主潮流。(2分)48.答案(1)态度:支持政府参加一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