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高考模拟历史试题之四 含答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918148 上传时间:2019-12-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高考模拟历史试题之四 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三高考模拟历史试题之四 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三高考模拟历史试题之四 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高考模拟历史试题之四 含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12西周时期有“刑不上大夫”的原则,那么对大夫的行为具有约束作用的是A禅让制B礼乐制C九品中正制D察举制13朱熹曾说:“君主虽以制命为职,然必谋之大臣(宰相),参之给(给事中)舍(中书舍人),使之熟议,以求公议之所在此古今之常理,亦祖宗之家法也。”上述材料反映了朱熹主张A皇权为民,与民共享B君主权力至上,皇帝独尊C祖宗之法不可变D君主应与大臣共同决策14英国人赫德称:“中国有世界上最好的粮食米;最好的饮料茶;以及最好的衣着棉、丝、皮毛。既有这些大宗物产以及无数的土制副产品,所以他们不需要从别的地方购买一文钱的东西。”赫德意在说明中国的A男耕女织B生活富足C物产丰富D自给自足15“天下断无杀人放火之义民,国家岂有倚匪败盟之政体?大小臣工清夜自思,即无拳匪之变,我中国能自强耶?”这段罪己诏的发布者是A宋太祖B光绪帝C洪秀全D袁世凯16甲午战争后,维新人士认为“教育不当仅及于士,而当下达于民;不当仅立于国,而当遍及于乡,必使四万万之民皆出于学”。这反映了维新派的教育理念是A培养人才B开启民智C普及科学D废除八股17下边是某同学的历史笔记片段,该片段反映的历史时期是A土地革命时期B国民革命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18“如果说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从此登上政治大舞台,那么,30年后,标志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 “标志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的事件是A确立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B亚太经合组织首脑非正式会议在上海召开C中国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D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国之一19“公民大会最重要的程序是就某项议案展开辩论。雅典人认为,繁琐的辩论虽然延长了决策时间,却可避免鲁莽行事带来的灾难。”由此可见,雅典民主政治的优势是A利于避免决策失误B参与范围全面C决策内容领域广泛D决策对象是具体议案20世界文明史写道:“牛顿革命的影响远远超出了自然科学的范畴,事实上极大地改变了整个欧洲思想界的精神气候。”文中“整个欧洲思想界”主要指的是A文艺复兴的兴起B宗教改革的进行C启蒙运动的兴起D相对论的提出21“这一发现成为二十世纪物理学研究的基础,从那个时候起几乎完全决定了物理学的发展。要是没有这一发现,那就不可能建立起分子、原子以及支配它们变化的能量过程的有用理论。”“这一发现”是A揭示微观世界的基本规律B揭示时空本质属性C解释光电效应D预测未知行星方位22全球通史写道:“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这里所说的 “第二次革命”的直接目的是A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C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D巩固苏维埃政权23“我们不仅要使失业者的肉体免受饥寒,而且要维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力更生的意志,他们的勇气与决心”。为此,罗斯福A实施以工代赈B调整金融C调整农业生产D推进劳资谈判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满分160分。38(28分)城市的产生是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到了近现代,城市化已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大趋势。城市已不仅是一张线形图或平面图,而是一个系统的、动态的、立体的社会,是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载体和创造基地。给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有学者认为,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城市发展出现第一个高峰。简要说明这一时期城市发展的原因。(6分)(2)“城市发展和运行的动力在于近代工商业的成长。城市近代化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工业文明的注入。”结合史实分析近代中国城市发展的原因,指出城市发展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2分)(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加速,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简要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发展的原因。(6分)(4)请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谈谈你对当前我国加速城市化进程的认识。(4分)39(24分)每个时代的经济对当时消费文化观念的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同一时期的政治、文化和社会思想也对消费文化观念的演变和发展产生巨大影响。阅读下面的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西方消费文化观念的历史变迁年代历史时代消费实态和消费观念公元前9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古典时期消费实态:反对奢侈消费,提倡节制和等级消费,轻日常生活消费,重公共消费,轻物资消费,重精神性娱乐消费。消费观念:快乐幸福的理性节俭消费观为主流。5世纪至15世纪中世纪消费实态:轻世俗消费,追求来世。消费观念:非理性节俭为主流。16世纪至19世纪上半叶现代前期消费实态:肯定消费地位,注重生活质量,进行有节制的消费。消费观念:理性节俭为主流。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上半叶现代时期消费实态:大众消费主义兴起,追求物质享受,注重休闲娱乐,奢侈品进入普通家庭。消费观念:非理性奢侈为主流。20世纪下半叶后现代时期消费实态:符号消费时代来临,注重精神消费,追求个性,炫耀品味,信用消费、超前消费盛行。消费观念:非理性奢侈为主流。(符号消费:指消费者除消费产品本身外,还消费这些产品所象征和代表的意义、心情、美感、档次、情调和气氛,即对这些符号所代表的“意义”或“内涵”的消费)据高海霞西方消费文化观念变迁研究(1)指出“古典时期”西方消费观念的思想来源。(3分)(2)从“中世纪”到“现代前期”,西方消费观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简要分析变化的原因。(9分)(3)简要分析“现代时期”西方消费文化观念形成的原因。(6分)(4)谈谈你对“后现代时期”西方消费文化观念的认识。(6分)xx年广东省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模拟测试(四)文科综合试题参考答案历史12-23BDDBBCDACACA38(1)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商业得到发展,带动了城市发展;小农经济产生和发展,促进了城市发展;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城市发展;战争不断,促使统治者加强城市建设。(6分,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其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2)原因: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大量开放通商口岸,西方经济、文化进入,促进了我国近代城市的发展;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促进了我国近代城市的发展;小农经济的不断瓦解,大量劳动力进入城市,促进了我国近代城市的发展。(6分,每点2分,其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作用:在政治方面,城市中产生了中国近代的先进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为中国革命提供了领导力量。在经济方面,城市的发展,加速了小农经济瓦解,促进了中国经济的近代化。在思想方面,城市成为中国思想运动的前沿阵地,推动了近代思想解放运动。在社会生活方面,城市传播新的生活方式,带动了社会风俗的变化。(6分,每一方面2分,答出3个方面即可,其它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3)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促进了城市发展;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促进了城市发展;对外开放政策,促进了城市发展。(6分,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4)当前,我国加速城市化进程,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推动了中国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演进;当然,人类文明演进的过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由于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地区差异大,因此,在推进城市化进程的过程中要注意循序渐进,不能冒进。(4分,积极方面的认识2分,消极方面的认识2分,其它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39(1)早期人文主义思想(3分)(2)变化:由非理性节俭转变为理性节俭(3分)原因:经济上,资本主义处于上升时期,需要进行资本积累。思想上,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等在冲击禁欲主义的同时,宣传了理性主义思想。(6分,每点3分,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3)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消费品日益丰富;第二次工业革命提高了劳动效率,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大众传媒进一步发展,影响了人们的消费观念;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影响;资产阶级统治在世界的确立,资产阶级追求自由、享受的思想对世界的影响等。(6分,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4)评分说明:按以下三个层次给分,本问总分6分。第一层次:能认识到“后现代时期”西方消费文化观念的特点(2分)第二层次:能对这种消费文化观念产生的原因进行简单的分析(2分)第三层次:能对这种消费文化观念作出恰当的评价(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