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地理 内外力对地表形态影响课后练习二(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913520 上传时间:2019-12-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内外力对地表形态影响课后练习二(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内外力对地表形态影响课后练习二(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内外力对地表形态影响课后练习二(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内外力对地表形态影响课后练习二(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题1:山东某学生利用假日对该县城的河流上游进行水坝选址的考察。据此回答下列各题。(14分)(1)图中河流的流向为_。依据学生考察的行进路线,在途中哪一点能同时观察到明显的河流侵蚀作用和堆积作用形成的地貌_。A甲 B乙 C丙 D. 丁(2)经过实地考察,指出影响河流流速的因素有哪些。(10分)题2:下列四种地质现象中,属于内力作用的是( ) U型冰川谷 夏威夷群岛的形成 欧洲与美洲之间的距离不断增大,大西洋逐渐加宽 我国桂林山水的形成A. B. C. D. 题3:下列外力作用与地貌类型组合正确的是 ()A风化作用角峰 B侵蚀作用河口三角洲C搬运作用东非裂谷 D堆积作用洪积扇题4:下图表示的是四种地貌景观,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是 ( )A B C D题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河床物质颗粒划分标准。材料二下图为侵蚀、搬运、沉积和流速的关系图,横坐标表示物质颗粒的直径,纵坐标表示速度。材料三某河流三个河床沉积断面图。(1)对比材料一、二,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沉降速度与泥沙粒径成正比关系B泥沙粒径越小越容易被侵蚀C在一定粒径范围内,流速小于沉降速度便发生沉积D1厘米/秒的流速能搬运走1毫米粒径的泥沙(2)材料二显示:流水作用主要表现为_、_、_三种外力作用。对于粒径为0.0010.01毫米的河床物质,流水作用则主要表现为_、_两种外力作用,河流流速在100厘米/秒时对粒径大于10毫米的河床物质基本上没有_作用。(3)对比材料二、三,试判断A、B、C三个断面的流速大小为_。如果三个断面分别对应河流上、中、下游,则:A对应_河段,B对应_河段,C对应_河段。(4)综合上述分析可知:一般情况下,流水速度越大,流水的_、_作用越强,河流物质的粒径越大,_现象越明显。(5)下列现象不能用材料二图示原理解释的是()A上海港航道淤塞 B东非大裂谷两边形成悬崖峭壁C莱菌河上游的“V”形谷 D尼罗河河口三角洲题6:读下图,回答问题: (1)甲、乙均为河流堆积地貌,试比较两者的形态特征和分布规律。形态特征分布规律甲乙(2)分析制约图中河流流向的主要因素。(3)如果在该地区地下发现有丰富的油气资源,油井的合适位置是_ (A、B、C)处。(4)图示地区内外力作用发生的先后顺序是()A .断裂、褶皱、侵蚀、堆积 B .褶皱、断裂、堆积、侵蚀C .侵蚀、褶皱、堆积、断裂 D .褶皱、断裂、侵蚀、堆积题7:下图是五种外力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沙尘暴、泥石流属于哪种外力作用:( ) A. B. C. D.2除风化作用外,对地表地貌景观影响较大的外力作用是:( ) A. B. C. D.题8:读“某地地质构造图”,回答下列问题:(1)C处的岩石名称可能是_,请说明其岩石的形成原因。(2)如在A、B两处采煤,要注意的事故依次是_、_。(3)说明甲、乙两地的地貌类型、判读依据及其形成原因。题9:读右面地质构造图,岩层、按由老到新的次序是( )A. B. C. D.题10:下图为某地岩层(沉积岩)剖面图,读图回答1.关于、四地叙述正确的是 ()A.处为良好的储水构造 B.处构造是由于外力作用形成的C.处为良好的储油构造 D.如果要修建隧道处最为理想2. 下列描述该地形成的过程,最合理的是 ()A.沉积褶皱断裂抬升侵蚀下沉沉积B.沉积断裂褶皱抬升侵蚀下沉沉积C.褶皱断裂抬升沉积下沉侵蚀D.褶皱断裂侵蚀沉积题11:读“某地质剖面图”,完成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地层形成的顺序为 B先形成断层,后发生处的岩浆侵入活动 C图中褶皱和断层是同时形成的 D华北平原与M地形成原因相同题12:读下图,回答12题:1、图中岩层按由老到新的顺序可能的是( )A、 B、C、 D、2、图中发生的内力作用可能的是( ) A、固结成岩 B、岩浆活动 C、重熔再生 D、变质作用课后练习详解题1:答案:(1)自西南流向东北B(2) 河流的流量、河流的宽度、河床的落差与摩擦力、河流的含沙量、流域的地形、流域的植被覆盖率等。解析:第(1)题,根据水库和大坝的关系,可以判断出河流的流向;乙地区水流落差大,右岸侵蚀、左岸堆积作用明显,因此既能看到河流侵蚀作用造成的地貌,又能看到河流堆积作用造成的地貌;第(2)题,影响河流流速的因素包括河流的流量、含沙量、流域的地形、植被覆盖率、河流的宽度、河床的落差与摩擦力等。题2:答案:C解析:属于内力作用;U型冰川谷属于冰川侵蚀作用;桂林山水的形成属于外力作用。题3:答案:D解析:角峰是冰川的侵蚀作用;河口三角洲、洪积扇是流水沉积作用;东非裂谷属于内力作用。题4:答案:B解析:为褶皱,是内力作用形成的;为风蚀蘑菇,是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 为河口三角洲,是由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为断层,是内力作用形成的。题5:答案:(1)C (2)侵蚀搬运沉积搬运沉积搬运(3)BAC中游上游下游 (4)侵蚀搬运沉积(5)B解析:分析材料一、二可知,流水作用主要表现为侵蚀、搬运、沉积三种外力作用,由图中看,河床物质颗粒很小的胶泥类物质抗侵蚀能力比泥类物质强,而且粒径在0.001到0.01之间的物质,尽管流速很小时,也不发生沉积现象,而粒径较大的物质,一旦流速小于沉降速度,便由搬运现象转为沉积现象,由此可判断材料三中的三个断面中A为中游,B为上游,C为下游。题6:答案:(1) 形态特征分布规律甲扇形坡地河流流出山口处乙低缓平坦(平原河流中下游地区(2)地形(地势),断层。 (3)A (4)D解析:第(1)题,甲位于山前,是河流流出山口后冲积形成额扇状地貌:乙位于河流中下流地区,是河流冲积形成的低缓平原。第(2)题,断层地带易被侵蚀形成河谷,地势高低决定了河流的流向。第(3)题,油气资源往往储藏在背斜构造中。第(4)题,由断层切断褶皱构造,可推断出该地区先形成褶皱后形成断层;由褶皱顶部岩层缺失,且上面存在沉积岩(或沉积物),可判断该地区在褶皱和断层形成之后又遭受外力侵蚀,最后发生了堆积作用。题7:答案:1.B 2.B解析:第1题图中表示侵蚀作用表示搬运作用表示堆积作用表示固结成岩作用。沙尘暴、泥石流属于搬运作用。第2题除风化作用外对地表地貌景观影响较大的外力作用还有侵蚀作用与堆积作用。题8:答案:(1)大理岩 C位于石灰岩层,附近有岩浆侵入活动,石灰岩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变质成大理岩 (2)瓦斯爆炸 透水事故(3)甲地:山地;因为气温中间低,四周高;成因: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而形成。乙地:洼地(盆地);因为气温中间高,四周低;成因:背斜顶部受张力,容易被侵蚀而形成。解析:(1)C处最可能是变质岩,因为这里是石灰岩有岩浆侵入,在此影响下石灰岩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大理岩。(2)A处是背斜构造,有利于气体的储存,采煤时应预防瓦斯爆炸;B处为向斜储水构造,易发生透水事故。(3)根据等温线判断,甲地等温线值中间低四周高,是山地;乙地等温线值中间高四周低,是盆地(洼地)。与A、B处的地质构造形态对应分析可知,A处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被侵蚀成洼地,B处向斜槽部受挤压变得坚硬,不易被侵蚀而形成山地。题9:答案:B解析:一般是下层岩层老上层岩层新,故最老最新;岩浆岩是被侵入的岩层老于侵入的岩层,故比老。题10:答案:1. D 2. A解析:1. 处为背斜构造,可以修隧道。2.首先图示下层存在部分沉积岩层,曾发生沉积作用,岩层存在褶皱、断层,说明岩层受到挤压,褶皱、断层顶部受侵蚀,是抬升后外力作用的结果,上层又存在水平沉积岩,说明曾下沉,由沉积作用形成。故A正确。题11:答案:B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岩层由老到新,岩层发生了断裂下陷,然后岩层侵入,所以岩层的新老关系为。华北平原主要为冲积平原。题12:答案:1.BC 2.BD解析:1.从图中信息可以看到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沉积顺序,应该遵循老的在下、新的在上的一般规律。其次为岩浆活动并且穿破了岩层而没有穿破岩层,这表明有可能在之后发生,因为岩层比较完整,所以没有被穿破;也有可能在形成之后喷出地表,继而受外力的作用被风化、搬运凹陷后又在其上沉积、固结形成了新的岩层。2.为岩浆活动,并且在其高温作用下,周围已经形成的沉积岩有可能发生变质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