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语文上学期起点考试试卷(含解析).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909962 上传时间:2019-12-04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语文上学期起点考试试卷(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9-2020年高三语文上学期起点考试试卷(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9-2020年高三语文上学期起点考试试卷(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语文上学期起点考试试卷(含解析)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题型注释)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拘泥(n) 滂(png)沱 气氛(fn) 咬文嚼(ju)字B肄(s)业 蜷(qun)缩 瞭(lio)望 博闻强(qing)记C毗(b)邻 炽(ch)烈 藩(pn)属 戛(ji)然而止D付梓(z) 蕴藉(ji) 拮据(j) 日薄(b)西山【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拘泥(n),咬文嚼(jio)字;B肄(y)业,瞭(lio)望;C毗(p)邻,藩(fn)属。依照词义巧记多音字:“泥”, 涂抹:墙。固执,死板:拘。古。读“n”。土和水合成的东西:巴。垢。读“n”。藉,践踏,凌辱。狼。读“j”。垫在下面的东西。衬垫:枕。读“ji”。“强”,硬要,迫使,尽力:使。迫。读“qing”。固执,强硬不屈:嘴。倔。读“jing”。健壮,有力,与“弱”相对:壮。读“qing”。“薄”,厚度小的:片。饼。;冷淡,不热情:待。;味道淡:酒。读“bo”。薄荷,多年生草本植物。茎和叶有清凉香味,可入药。读“b”。用于合成词或成语,如“厚薄”,“浅薄”,“尖嘴薄舌”。读“b”。强化记忆常考的字音:咬文嚼(jio)字,细嚼(jio)慢咽,咀嚼(ju),倒嚼(jio)。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赋予 贤惠 百叶窗 唉声叹气 疾风知劲草B凑合 流连 万户候 吻颈之交 可望不可即C犄角 棉密 缔造者 事过境迁 一言以敝之D气慨 通宵 水龙头 寥若辰星 防患于未然【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B万户侯,刎颈之交;C绵密,一言以蔽之;D气概,寥若晨星。依照词义巧记字形:刎颈之交:刎:割。可望不可即:即:接近。一言以蔽之:蔽:概括。寥若晨星:晨:早晨。比较记忆法:哀叹/唉声叹气 留恋/流连/榴莲 万户侯/候车室 掎角之势/犄角 缔造者/啼哭 时过境迁/事过境迁 气概/愤慨 通宵/云霄 水龙头/笼络 寥若晨星/良辰美景。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学者认为,清明节成型于大唐盛世,是清明节、寒食节、上巳节三者 而成的节日。查阅典籍可以发现,唐代的正史、野史、诗歌文论中 清明的记载比比皆是,向我们展示了时人过清明的真实图景。唐诗和宋诗孰优孰劣,在后代引起了 的争论。对唐宋诗的评价,往往因个人爱好的不同而 ,其实两个朝代的诗歌各有千秋,不应该用一种固化的标准评价不同风格的诗歌。A融合 关于 旷日持久 大相径庭B融合 对于 经年累月 南辕北辙C融汇 对于 旷日持久 南辕北辙D融汇 关于 经年累月 大相径庭【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融合:若干种事物互相渗透,合为一体。融汇:融合汇集。蓬勃向上:繁荣旺盛;朝气蓬勃:多形容人。关于:突出相关性;对于:强调针对性。旷日持久:指耗费时日,拖延得太久。经年累月:指经历很长的时间。大相径庭:指事物区别明显,意见、看法截然不同。南辕北辙:指行动与目的相反。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国首座自主建造、设计、开发的第六代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在我国南海海域正式开钻,标志着我国海洋石油工业深水战略迈出了实质性步伐。B食醋富有氨基酸、钙、磷、铁和维生素B等成分,因此具有美容功效,皮肤吸收之后,可改善营养缺乏,促进皮肤美白细腻。C长江中的江豚被誉为“水中大熊猫”,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也是华盛顿公约确定的全球濒危物种之一,再不加以保护,15年后将会灭绝。D凡事若不问青红皂白,把自己心中的愤怒发泄到臆想对象身上,很可能造成对毫不知情的或有恩于己的善良的人遭到伤害。【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语序不当。从逻辑上看,应该是先“开发、设计”,然后才谈得上“建造”,因此“建造、设计、开发”应调整为“开发、设计、建造”。B成分残缺。“改善”缺少宾语的中心语“的状况”。D句式杂糅。“造成对的伤害”和“使遭到伤害”两种句式任选一种。辨析病句可找标志,寻规律。有些病句具有特殊的标志,掌握了这些标志就能帮助我们“一望即知”、快速辨析句子出了什么毛病。(1)“望”并列(一般用“和”“以及”“及”“与”等连接)。(2)“望”介词以介词开头的句子,要检查句子是否缺主语。“与”、“和”、“对”、“对于”时,要考虑主客位置是否倒置。句子有“关于”、“对于”、“对”,考虑是否混淆了三个词的用法。(3)“望”否定:正反连用的词:句子中有“是否”、“能否”、“优劣”、 “好坏”、“成败”等肯定与否定、正面与反面相叠的词时,要检查人一面或两面的搭配问题。“否定”词:要考虑是否误用多重否定。(4)“望”关联词:要检查关联词与主语的位置是否颠倒或关联词是否配套使用或分句间语意自然形成的关系,是否与关联词所表达的关系相符。(5)“望”谓语:“是”“成为”时,要考虑主语和宾语意义上是否一致。规律:谓语是“是”等词时,主语和宾语应该都表示同一事物或同类事物,或都表示行为活动。句子谓语是“避免”“预防”、“防止”、“忌”、“仿造”等词时,可考虑句子是否把意思说反了。(6)“望”代词(可考虑代词是否指代不明)。(7)“望”谦敬辞(要考虑是否用错对象)。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第II卷(非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评卷人得分二、现代文阅读(题型注释)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知其白而守其黑:国画之美生根于中国文化范曾天籁、神韵、简朴是中国文化的源头,国画产生于中国文化之中。中国文化很注重天人合一,这种特质造就了中国文化的开放性、包容性和启智性。对中国绘画而言,中国文化的启智性是非常重要的。中国绘画不需要像西方文化那样严格的逻辑分析,而需要的是感悟力。一方面,要遵循自然之道,体会天地大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都有其自身之美、有它运行的目的,中国绘画就是要你去体会这种美、这种内在目的性,然后将其运用到笔墨中,表现出来,而不需要你问“这树长在这儿对不对”、“这老鼠怎么比南瓜还大啊”另一方面,天地大美只有通过感悟才能转化为人类的美感。明代“心学”流派的重要代表人物王阳明在传习录中写道:一朵花在深山开放,你不知道它存在,可是当你看到这朵花的时候,这朵花的颜色、形态就渐渐显现出来,它果然是个美艳的存在。中国文人讲“气韵生动”,其中的“韵”并不是单纯的作诗时押韵的“韵”,意义更为丰富饱满,注重的是创作主体(无论是艺术家还是诗人)对于宇宙惯有的一个诗性的判断。天地大美自然而生,可是也需要画家对其有诗性的判断、有所感悟才会于人有意义。所以,当中国人的智慧和感悟在哲学上的体现用到绘画上来的时候,绘画就受益无穷了。老子哲学里有“知其白,守其黑”,说的是深知本性洁白,却守持混沌昏黑的态势,这就是中国人的思维,也正是国画美之所在。笔墨加上宣纸就是黑和白,只有维持黑白间比例的平衡和谐才能守住国画的这种美。中国禅宗讲,“妙悟者不在多言”。王维在山水诀中将此视为对山水画的要求,其实,这是对整个中国绘画的要求以少许胜多许,以最简练的语言表现最丰富的内容。中国绘画就是“有无相生”之道的形象体现,笔墨的“有”和画面空白的“无”相互辉映才造就了国画之美。元代山水画家倪瓒的画就非常注重黑白间的比例,比如他的容膝斋图,几棵小树,一个茅亭,朦胧的远山,没有人物,没有动态。然而,你一看就能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哀愁,一种天荒地老式的沉默和寂寞。八大山人画的鸟,蜷曲着身子,寥寥几笔,把鸟的全部内在生命表达得淋漓尽致。他的画已经撇除了一切的繁文缛节、一切的矫揉造作和一切的事功媚俗,剩下的只有“士气”的符号,简捷清纯、精微广大、高明中庸。中国画的这种简洁丰润源远流长,早在远古时期陶瓷上的绘画就有体现。猪纹陶钵属于河姆渡文化时期,但刻画在陶罐上的猪极富神韵。大量的留白、相当简单的细条,却将猪那种神情、动态刻画得栩栩如生,能引发你无尽的联想。人面彩陶瓶属于五千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这个作品反映的是远古先民的一种思考状态,你可以看出他在思考,你看他的眼睛里若有疑惑,可是这个疑惑又混混沌沌,让人感到没有答案而有所茫然。这个茫然体现出一个童稚的天真。还有,嘴边那个酒窝在那儿,像一个很憨厚的人,混沌、茫然、天真、憨厚、简朴。从这个简单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了天籁、神韵、简朴。这就是我们文化的源头,这种对于艺术的感悟、对于“微言大义”的追求流传了几千年,深深地扎根于中国的国画之中。5下列关于“知其白而守其黑”的解说,有错误的一项是( )A“知其白而守其黑”作为中国绘画的一个重要美学原则,是老子哲学思想在中国绘画中的一种很好体现。B“知其白而守其黑”是中国人思维的一种表现,也影响着画家的国画创作,使国画呈现出不同于西方绘画的美。C“知其白而守其黑”与中国禅宗所说的“妙悟者不在多言”的道理相似,强调以最简练的笔墨或语言表现最丰富的内容。D在中国绘画中,“黑”和“白”分别对应笔墨内容和画面的空白,画的美就是靠浓墨重彩与留白的反差表现出来的。6关于“中国绘画”的特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画家通过感悟天地大美,对其作出诗性判断,创作出的作品才有可能具备“气韵生动”的特点。 B中国绘画是“有无相生”之道的形象体现,注重以少许胜多许,用笔简洁却使画面丰润而富有神韵。C中国绘画遵循自然之道,通过笔墨来真实再现天地山川、草木虫鱼自身的美及其运行的目的。 D中国绘画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天籁、神韵、简朴是中国文化的源头,当然也是中国绘画的源头。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八大山人寥寥几笔便将鸟的内在生命表达得淋漓尽致,他的创作就是国画中表现出符号化趋势的代表。 B国画家将自己的感悟融入绘画中,启发读者去感受、体会美,无须刻意追求美的自然真实性。 C仰韶文化时期人面彩陶瓶上的先民神情若有疑惑和茫然,形象地将五千年前远古时期先民的无知与天真展现出来。 D王维在山水诀中把禅宗的“妙悟者不在多言”视为对出水画的要求,首倡了中国画“以少许胜多许”的绘画准则。【答案】5D6C7B【解析】5试题分析:D“画的美就是靠浓墨重彩与留白的反差”错。原文为“笔墨的“有”和画面空白的“无”相互辉映才造就了国画之美”。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6试题分析:C“真实再现”有误。依据原文第一段内容。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7试题分析:A项“士气的符号”与“符号化趋势”不是同一概念。C项“远古时期先民的无知与天真”错误。D项“首倡了中国画以少许胜多许的绘画准则”无依据。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有泪水的牲口耿翔(1)我离开马坊好多年了。我熟悉的那些人,尽管有一大群已经回到土里去了,但在土上继续活着劳动的人,还是大多数。而我熟悉的那些牲口,连影子都找不到了,全部消失在村子的记忆里。如果硬要追问,有些细心的人,会指着他们家的一盘并绳,说这是那些牲口的皮做的。 (2)这就是一头牲口的命运。 (3)它们挺着那么巨大的骨架,在大地上驾车运送过多少东西,拉犁耕种过多少土地,这是谁也说不出来的。等它们被繁重的活路磨到老死后,它们包裹过太多力气的皮,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继续显示着牲口一身的柔性和韧性。 (4)在马坊人的记忆里,都有一根鞭子的阴影。那是用死后的牲口的皮拧成的,是用来抽打活着的牲口的。有一种高角鞭子,是赶大车、碾场的人用的。一根细软的竹子,系一根细软的皮绳,稍子是马的鬃毛。这种鞭子,摔在空中是一串炸响,落在地上起一阵土雾。它在挥鞭人手中爆发出的力量,常常使牲口细软的皮毛上,隆起一道血痕。一村人中,有几个鞭法很好,我们也就常常围上去,听他们讲述在赶车的路上,或在碾麦的场里,一鞭子挥下去,牲口的耳朵是怎样被撕裂的。那些撕心裂肺的痛,由不会说语的牲口,用自己的皮肉承受着。 (5)我在那时就有一种感觉:农业绝对不是一首田园牧歌。(6)我们从大地上要获得一把粮食,就要付出皮肉之苦。(7)这样的苦,既出在人的身上,也出在牲口的身上。 (8)还有一种牛皮鞭子,很短的,从手里摔出去,也就几尺远,刚好能打着犁地的牛的头。我是用这样的鞭子,打过村上的几头牛的。那是在犁地的时候,由于我喊出的吆喝,不通牛的习惯,牛总是踏不到畔子上,犁出的地歪歪扭扭,被背着手走过来的队长彦英骂了几句。我心里很窝火,就用手里的牛皮鞭子,狠劲地抽打着那头黄牛。 (9)牛不会出声骂我,牛转过头来看我。我突然发现,牛的眼窝里是噙满泪水的。在这以前,我只知道人的眼窝里,常常会流出泪水,压根就没想过,这些从心底里涌出的东西,牛也像人一样拥有着。 (10)我那时忍受着许多委屈。想到这些,我一摸自己睁着的眼,里面全是泪水。我想那头牛的泪水,就是我的泪水,我不敢在白天的劳动中流,只能在一个人的夜晚里,这样悄悄地流。 (11)我由自身知道,有泪水的牲口,是有悲伤的牲口。 (12)我从此在劳动的前后或间隙,都要在牲口的眼睛上摸一摸,让它的长流不止的泪水,能浸润一下我的手心。因为在夜晚,我知道白己无处抓摸的手心里,还有我白天摸到的,牲口的泪水。(13)我也想这些有泪水的牲口,哪来那么大的力气? (14)我清楚地记得,村里那高大的脬子牛如何把深陷泥地的装满一车玉米的大车吃力挪动的。在它的嘴唇前,有一个金黄色的玉米棒子在晃动。挤在激动的人群中,盯着这头有泪的牲口的眼睛,我想为了生存,一头牛和一个人是一样的,生命中的高贵和屈辱,是同时存在着的。 (15)这头牛后来是怎么死的?死时一村人怎么用土埋葬它的?我不得而知。我只知道,它面对金黄色的玉米棒子,眼里也是有泪水的。现在,我最想知道的,就是这些有泪水的牲口,身上怎么有那么大的力量? (16)我想到了它们的胃。 (17)这是属于田园的胃。这是属于农业的胃。这是属于乡村的胃。 (18)这样的胃,在一头牲口的身体里,为了聚集劳动所需要的力量,日夜不停地蠕动着。这样的胃里,装着一座山的颜色,装着一座山的力量。而你真正看清它,就是一把青草。这样的胃是疼痛的,因为我看过,村上人从一头牛的胃里,用吸铁石吸出了那么多的铁丝和铁钉。那时,我觉得自己的胃也很痛,我知道有泪水的牲口,也是为自己的胃,而无言地流着泪的。 (19)我也在诗里写到:“而活在一地的青草里我在马坊的原野上看见的牲口,没一匹不拉着木犁或楼耙深入土地的心脏,把一身骨架山一样耸立起来。不要说青草在野也不要说青草贫贱,在牲口毛色发亮的身上,我看见乡村正一寸一寸地生长。”事实上,我们和一头牲口,和一株庄稼,和一棵草木一样,都在乡村里生长。 (20)只是要记住,我们更和有泪水的牲口一样,也是在自己的眼里,噙满了泪水,在乡村里生长的。 (节选自第五届老舍散文奖获奖作品,有删改) 8下列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准确的两项是( )(4分,两项都对得4分,答对一项得2分,有错项得0分) A文章第3段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从田园到乡村,层层深入地揭示了牲口在乡村中的重要作用,表达了对牲口的赞美之情。 B文中描写了听鞭法好的人讲述鞭打牲口的情形,在撕心裂肺的疼痛中表达了作者对挥鞭人鞭打牲口这一行为的强烈谴责。 C本文视角独特,以“流泪的牲口”来观照人在乡村中“成长的艰难”,在字里行间中饱含着真切的生命体悟和沉痛的乡土情怀。 D文中多次写到牲口的流泪,让我们不仅感受到一个牲口的痛苦生长,而且更感受到在乡村中成长的人也一样充满艰辛与悲苦。 E文章主要运用了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多种表达方式,回忆了马坊中的那些牲口以及与这些牲口有关的经历和故事。 9“牲口”为什么流泪?联系全文,分条概括。(4分) 10文中第19段引用诗句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11作者为什么说“农业绝对不是一首田园牧歌”?联系文章内容,结合现实生活或阅读体验,谈谈你的理解。(8分)【答案】8A B9因无端遭受责打,“委屈”地流泪。为了生存,“屈辱”地流泪。为了积聚劳动力量,忍受粗劣的食物,“无言”地流泪。(答对一点2分,答对两点即可得满分,意思相近即可)10借诗句形象凝练地表现牲口在生活中的艰辛,抒发了对牲口顽强生长的赞美。使文章内容深进一层,表明生命虽充满苦难,但也要顽强地生长。(答对一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11答案示例:作者认为,农业并非田园诗中所描绘的那样,充满着宁静与平和,而是充满艰难与苦痛。(2分)正如文中的那些“牲口”一样,它们为了生存,忍受屈辱,眼里总是“噙满泪水”,它们为了生存,忍受疼痛,胃里总会存留“铁丝和铁钉”。牲口如此,人更是如此,因为我们从大地上要获得一把粮食,就要付出皮肉之苦。(2分)联系现实生活或阅读体验并分析略。(4分)(准确理解句子含义,2分;结合文章内容合理阐述,2分;能举出自己的个人经历或者阅读体验,2分;结合现实生活或阅读体验分析,回扣主旨,2分。)【解析】8试题分析:A项“排比”修辞不妥,“层层深入地揭示了重要作用”错;B项“表达了作者对挥鞭人鞭打牲口这一行力的强烈谴责”错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9试题分析:这道题的信息区域在818自然段,8、9、10自然段写“牲口委屈的流泪”;14自然段写“牲口为了生存屈辱的流泪”;15、16、17、18自然段写“牲口忍受粗劣的食物,”无言的流泪。回答此类题的前提是对文章内容有准确的理解,尤其要注意两点:一是尽可能用原文的词语作归纳;二是防止要点遗漏,答案不完整。防止方法:一是对相关文字作层次分析;二是注意按分值踩点得分,4分题一般不能少于两个。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10试题分析:解答这类题的步骤一般如下:第一,粗读全文,看这篇文章主要谈什么问题,或者说了件什么事。第二,以段(句)为单位仔细审读,然后用一句简明的话把段意标示出来。第三,分析段落(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划分文章层次。具体做法可找段落中的明显信息,如开头总起句、中心句、结尾总结句、承上启下过渡句等,它们往往就是段意的提示。另外,还有段落的抒情句或议论句等。第四,无明显的信息的段落,应该通读全文(段),找出概括性的语句关键词语,分析合成段意。回答本问题,先通读全文,先理解19段引用诗句的含义,结合内容,分析其作用;再从结构上分析结尾句(引用诗句)的作用。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11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较为规范的探究题,它所提出的问题一定与考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历同步。解答此题,既要联系文章内容,又要适当地进行拓展,联系自己对人生的认识进行阐述。因此,在答题时只要考生深入思考,联系生活,联系学习就一定能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回答此类题目时,力求调动生活的积累,敢于大胆发表观点。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要注意观察生活,养成思考的习惯,并能将自己的思想准确地表达出来。写日记就是一种很好的训练方法,就是魏书生老师所说的“坚持道德长跑”。这类题的答题步骤是:先答出观点,再结合文段内容进行分析,然后谈及自己对现行教育制度的观察、理解、认识即可。学生对这一问题的看法不要求统一,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但应符合文段所写的内容。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评卷人得分三、文言文阅读(题型注释)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邹孟轲之母也。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也,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乃去舍市傍。其嬉戏为贾人炫卖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复徙舍学宫之傍。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孟母曰:“真可以居吾子矣。”遂居之。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诗云:“彼姝者子,何以予之?”此之谓也。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绩,问曰:“学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刀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孟母曰:“子之废学,若吾断斯织也。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今而废之,是不免于厮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何以异于织绩而食,中道废而不为,宁能衣其夫子,而长不乏粮食哉!女则废其所食,男则堕于修德,不为窃盗,则为虏役矣。”孟子惧,旦夕勤学不息,师事子思,遂成天下之名儒。君子谓孟母知为人母之道矣。诗云:“彼姝者子,何以告之?”此之谓也。孟子既娶,将入私室,其妇袒而在内,孟子不悦,遂去不入。妇辞孟母而求去,曰:“妾闻夫妇之道,私室不与焉。今者妾窃堕在室,而夫子见妾,勃然不悦,是客妾也。妇人之义,盖不客宿。请归父母。于是孟母召孟子而谓之曰:“夫礼,将入门,问孰存,所以致敬也;将上堂,声必扬,所以戒人也;将入户,视必下,恐见人过也。今子不察于礼,而责礼于人,不亦远乎!”孟子谢,遂留其妇。君子谓孟母知礼,而明于姑母之道。1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既学而归,孟母方绩 绩:纺织B宁能衣其夫子 衣:使穿衣C而夫子见妾,勃然不悦,是客妾也 客:把当作客人D孟子谢,遂留其妇 谢:感谢13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孟母“善教”的一组是( )(3分)其嬉戏为贾人炫卖之事 徙舍学宫之傍 孟母以刀断其织 孟子惧,旦夕勤学不息 妇辞孟母而求去 孟子谢,遂留其妇A B C D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孟母两次迁徙自己的住处,主要是为了给儿子寻找一个理想的成长环境。B儿子学习回来,孟母用断织打比方来劝告孟子学不可废,否则后患无穷。C孟母认为男子如失去赖以生存的技艺,那他不是去偷就是被俘虏被奴役。D孟母对孟子讲明道理,使孟子醒悟过来,于是他留住了自请离去的妻子。15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今而废之,是不免于厮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夫礼,将入门,问孰存,所以致敬也。【答案】12D13B14C15等孟子长大成人,学习六艺,最终成就了儒家大师的英名。(“及”、“卒”,大意各1分)现在如果荒废了学业,就不免于做下贱的劳役,而且难于避免祸患。(第一个“而”、“是”、大意各1分)“礼”上说过,将要进入大门,要问一下谁在里边,这是表示尊敬(“孰”、“所以”、大意各1分)【解析】12试题分析:D谢:道歉。依照语境理解实词:“谢家来贵门”中“谢”的意思是“辞别”。“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中“谢”的意思是“告诉”。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13试题分析:是孟母迁居到市场附近后,孩子游戏的内容,也不能体现孟母善教。孟子妻子因孟子不高兴而请求离去,不能体现孟母善教。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14试题分析:C孟母认为“男子若对修养德行懈怠,那么不是去偷就是被俘虏被奴役”。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15试题分析:翻译句子以直译为主,语句要通顺,关键词语翻译要准确,特殊句式要体现出来。注意下列词语的翻译:“及”、“卒”、“而”、“是”、“孰”、“所以”。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参考译文】(鲁国)邹邑人孟轲的母亲,人称孟母。(当初)她的家靠近(一片)墓地。(因此)孟子小时候,游戏玩耍的都是下葬哭丧类的事,特爱(学)造墓埋坟。孟母(见了)说到:“这里不该是我带着孩子住的地方啊!”于是(带着孟子)离开了这里,迁住在了(一个)集市的旁边,孟子(又)学玩起了奸猾商人夸口买卖那一类的事。孟母又说:“这里(也)不是我应该带着孩子住的地方啊!”(于是)再次把家迁到了一个公学学校的旁边。(这时)小孟子所学玩的,才是祭祀礼仪、作揖逊让、进退法度(等仪礼方面的学问)了。孟母说:“(这里才)真正是可以让我(带着)儿子居住的地方啊!”于是,把家安在了这里。等孟子长大成人,(便很顺利地)学(精)了易、书、诗、(礼、乐、春秋等六艺,最终成就了儒家大师的大名。(后来的)君子贤人都说孟母善于利用(环境)渐染教化(孩子)。诗经上说“那美丽的女子啊,我拿什么来赠送给你呢!”说的就是这件事。孟子小的时候,有一次放学回家,他的母亲正在织布,(见他回来,)便问道:“学习怎么样了?”孟子回答说:“跟过去一样。”孟母(见他无所谓的样子,十分恼火,)就用剪刀把织好的布剪断。孟子见状害怕极了,就问他母亲:“为什么要发这样大的火?”孟母说:“你荒废学业,如同我剪断这布一样。有德行的入学习是为了树立名声,求问才能增长知识,因此,平时能平安无事,做起事来就可以避开祸害。如果现在荒废了学业,就不免于做下贱的劳役,而且难于避免祸患。这和依靠织布而生存有什么不一样的呢?假如中途废弃而不做,哪能使她的丈夫和儿子有衣服穿并且长期不缺乏粮食呢?女子若失去她赖以生存的的技艺,男子若对修养德行懈怠,那么不是去做小偷,就是被俘虏被奴役。”孟子听后吓了一跳,自此,从早到晚勤学不止,把子思当做老师,终于成为天下有名的大儒。有德行的人认为孟母懂得做母亲的法则。诗经上说“那美丽的女子啊,我拿什么来向你禀告呢!”说的就是这件事。孟子娶妻以后,有一次刚进入内室,他的妻子裸着身体在屋里。孟子不高兴,于是离开不再进去。他的妻子向孟母告别要求离去,说:“我听说夫妇之间的规矩,在洞房里可以不遵守。现在我在卧室偷懒,而丈夫见到我勃然大怒,这是把我当成客人了。做女人的规矩,不能住在别人家里,请让我回到父母家中。”孟母于是叫来孟子对他说:“礼上说过,将要进入大门,要问一下谁在里边,这是表示尊敬;将要进入厅堂,声音一定要响亮,这是表示通知了人家;将要进入屋子,眼睛一定要向下看,表示担心撞上人有尴尬的时候。如今你不遵守礼节却责怪别人没有礼节,不是(和圣人)差得太远了吗!”孟子道歉,于是挽留了他的妻子。君子说孟母懂得礼节而且清楚如何处理婆媳之间的关系。16请用斜线(/)给下面文段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限断6处)(3分)孟子曰:“为政不难不得罪于巨室巨室之所慕一国慕之一国之所慕天下慕之故沛然德教溢乎四海。”(选自孟子离娄上)【答案】为政不难/不得罪于巨室/巨室之所慕/一国慕之/一国之所慕/天下慕之/故沛然德教溢乎四海【解析】试题分析:原文为:孟子曰:“为政不难,不得罪于巨室。巨室之所慕,一国慕之;一国之所慕,天下慕之。故沛然德教溢乎四海。”文言断句的基本要求,即应该做到点断后的字句都能讲得通,如果有的句子讲不通,那就可能有断句错误的地方;做到点断后的每一句话的内容都符合情理、符合逻辑。断句的前提:多读文段,增强语感。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参考译文】孟子说:“搞政治不难,只要不得罪那些贤明的卿大夫们。因为他们所思慕的,一国人都会思慕;一国的人所思慕的,天下的人都会思慕。所以道德教化就浩浩荡荡地溢满四海了。”评卷人得分四、默写(题型注释)1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5个小题,如超过5个,按所答的前5个小题计分)(5分) ,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庄子逍遥游) ,集芙蓉以为裳。(屈原离骚)水何澹澹, 。(曹操观沧海) ,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山寺钟鸣昼已昏,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位卑则足羞, 。(韩愈师说) ,弃脂水也。(杜牧阿房宫赋)四十三年,望中犹记, 。(辛弃疾永遇乐)【答案】朝菌不知晦朔;制芰荷以为衣兮;山岛竦峙;长风破浪会有时;渔梁渡头争渡喧;官盛则近谀;渭流涨腻;烽火扬州路。【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名句默写,在背诵过程中要注意形近字、同音字、通假字。每空一分,该句有误不得分。注意下列字形:晦朔、芰荷、竦峙、渔梁、喧、谀、腻、烽、州。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评卷人得分五、诗歌鉴赏(题型注释)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自湘东驿遵陆至芦溪(清)査慎行黄花古渡接芦溪,行过萍乡路渐低。 吠犬鸣鸡村远近,乳鹅新鸭岸东西。丝缫细雨沾衣润,刀剪良苗出水齐。犹与湖南风土近,春深无处不耕犁。【注释】“湘东驿”,即是湖南东部的黄花渡。“芦溪”,清朝时的一个镇子,位于江西萍乡东部。缫,煮茧抽丝。丝缫,即蚕丝。18本诗颔联的写景主要采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19全诗写出了芦溪什么样的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答案】18白描(2分):错落有致的村子里,传来鸡鸣狗叫的声音;绿草绒绒的河岸上,出生不久的小鹅和小鸭在两岸悠闲觅食。(1分)颔联用白描的手法描绘了一幅水乡田园风景画,让人感受到一派祥和、宁静、新鲜的生活气息。(1分)或:视听结合(多种感官结合)(2分):沿途所闻是鸡鸣狗叫的声音,沿途所见是出生不久的小鹅和小鸭在两岸悠闲觅食的身影。(1分)颔联用视听结合的手法描绘了一幅水乡田园风景画,让人感受到一派祥和、宁静、新鲜的生活气息。(1分)(手法2分,具体说明1分,手法的作用1分。如果答“列锦”也算对。有其他手法,言之成理,酌情给分;但答“对偶”不得分。)19祥和(和谐)、宁静(安宁)、新鲜(清新)【颔联】;舒适(清凉)、充满生机(或:生机勃勃)【颈联】;农耕(春耕、耕作)繁忙(忙碌)【尾联】。(2分,答对三处中的一处得1分,答对两处得2分。对颔联、颈联的概括有一个准确的词语即可。)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田园(或:农家、农村)生活(1分)的热爱(喜爱、向往)(1分),对百姓勤劳(1分)的赞美(1分)。(2分,答对前两个要点或后两个要点即可得2分。)【解析】18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白描手法,即用最朴素最简练的笔墨,不事雕饰,不加烘托,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如实地勾勒出人物、事物与景物的情态面貌。“吠犬鸣鸡村远近,乳鹅新鸭岸东西”,这是诗人所见到的最富有生机的景状之一。他边走边听边看:“村子错落有致,时不时听到有鸡鸣狗叫声传入耳中,是那么的熟悉;河岸上绿草绒绒,看到的是出生不久的小鹅和小鸭在河两岸悠闲觅食,又是如此的恬静。”这两句反映的是康熙年间人民历经战乱后生活逐步稳定、社会经济日渐繁荣的实情。更是一幅典型的江南水乡田园风景画。“吠犬鸣鸡”侧耳听,“乳鹅新鸭”细一看,通过不同的感官,感受到一派祥和平静、新鲜的生活气息。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19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意象及作者情感。“吠犬鸣鸡村远近,乳鹅新鸭岸东西”,“吠犬鸣鸡”侧耳听,“乳鹅新鸭”细一看,通过不同的感官,感受到一派祥和平静、新鲜的生活气息。“丝缫细雨沾衣润,刀剪良苗出水齐”,“春雨密密细细而下,宛如缕缕银丝在你眼前飘动,给人以清凉和舒适的感受。一场春雨过后,水田里的水也蓄满了,禾苗长势喜人,禾苗的高度几乎与水面平齐,青绿的秧齐整整地就好象是谁用剪刀修剪过一样,清亮悦目。”“犹与湖南风土似,春深无处不耕犁”,这两句写出了诗人所感:谷雨过后,处处桃红柳绿,犁铧翻土的农耕景象。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评卷人得分六、语言表达(题型注释)20“汉字新解”,是指利用汉字独特的结构、内涵,抒写现实人生的新思索新理念。请参照示例,在“敏”“耻”“愧”中任选一个,写一段个性化的新解读(个性化的解读必须原创,形式可以与示例不一样)。(4分)示例:“说”字:有“言”必“兑”。人能说话是常事,说的话能兑现方才有价值。大话说得天花坠,后果很不妙,而信口雌黄胡乱说,结局更危险。“敏”字: 。“耻”字: 。“愧”字: 。【答案】“敏”字:每天看文。一个人对事物、对环境的敏感度如何,取决于他的文化积淀,而文化积淀的重要来源之一就是多学习,“每”天看“文”章。“耻”字:到“耳”即“止”。许多事,能听不能做,听听不犯法,做则另当别论。高标准呢,应是“非礼勿视,非礼勿闻,非礼勿听,非礼勿动”。“愧”字:心中有“鬼”。愧字普通,含意珍贵,可谓道德的良知防线。常问“愧”,才能无鬼;常感“愧”,才能无愧,对人生、对社会问心无愧。(结构新说,1分;内涵解读,2分;语言表述,1分)【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做好本题需要注意:仿写,不是僵化的模仿,除了“形似”之外,更要注意内在的一致性,这是做好仿写题的关键。在解答时要注意结构新说、内涵解读、语言表述三个方面。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21下面的四则材料体现出同为儒家圣人的孔子与孟子在处世态度上的细微区别。你更推崇谁的处世态度?写一段话阐明自己的理由。要求:必须原创;60字左右。(4分)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论语公冶长)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论语述而)孟子曰:“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孟子滕文公下)孟子曰“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孟子公孙丑下)【答案】示例:我更推崇孔子的处世态度。孔子希望在自己得到重用时施行主张,而在自己得不到到重用时,就选择韬光养晦、安贫乐道甚至归隐,更能体现出文人的尊严与操守。示例:我更推崇孟子的处世态度。孟子有平治天下的雄心壮志,希望自己得到重用,把主张推广到天下。他更有舍我其谁的自信与担当,即使不得志也能坚守主张,独自践行。【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主要侧重于鲜明、准确、得体,要求深入理解四句话处世态度的内容,给出自己的个人观点及理由。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附【参考译文】孔子说:“如果我的主张行不通,我就乘上木筏子到海外去。”孔子对颜渊说:“任用我,我就推行自己的主张;不任用我,我就退隐,只有我和你能够做到这样吧!”孟子说:“得志的时候,与老百姓一起分享,为百姓服务、做事,不得志的时候独善其身,遵循自己做人的原则。”孟子说:“上天还不想让天下太平罢了,如果想让天下太平,在当今这个时代,除了我还有谁(能担当这个重任)呢?”22春节、端午节是“中华七大传统节日形象标志创作大赛”获奖作品。这两幅作品,你喜欢哪一幅?请从构图和寓意角度说明喜欢的理由。要求:语言准确、鲜明,不超过60字。 我更喜欢 标志作品。理由是 【答案】示例:春节。(理由是)画面由灯笼和书法“春”字等中国元素巧妙构成,象征来年吉祥喜庆、生活红红火火,具有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意味。示例:端午节。(理由是)画面由粽子形山、龙舟、图章和书法(端午)等中国元素巧妙构成,象征着驱利避邪、一帆风顺,具有浓郁的民俗文化韵味。(4分,构图2分,寓意2分)【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徽标类图文转换能力。解答本题时要清晰完整地说明图画内容,同时指出图画的象征寓意。解答“徽标类图文转换”题的做法:1宏观把握徽标(行业性图标)的外形特点,注意中英文大小写和变体,以及 涉及的时间、地点等。2说明(介绍)画面要分清说明顺序,一般包括时间顺序、逻辑顺序、空间顺序。3注意由表及里分析其内涵和寓意,对徽标的创意(含义)要联系具体对象作出 合理解释。忌随意猜想,要扣住图中的信息点来联想。4一般采用规范的说明语言,做到准确、简明、平实、清晰,也有些题目要求运 用生动的语言作答,总之要根据要求回答。5要认真观察图画组成部分,避免遗漏说明内容。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评卷人得分七、名著导读(题型注释)2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孟子十分重视道德修养的自觉性,他提出人应该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当遇到严峻的考验,应该“舍生而取义”,宁可牺牲生命也不可放弃道德原则。B红楼梦中除塑造了“金陵十二钗”等众多贵族女性形象外,还塑造了病死的晴雯、 投井的金钏、上吊的鸳鸯、撞墙的司棋等“四烈婢”形象。C辛亥革命时期,辫子的剪与留成了革命与守旧的风向标,鲁迅小说风波头发的故事阿Q正传中都有相关的情节描写。D加西亚马尔克斯是哥伦比亚著名作家,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198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其短篇小说礼拜二午睡时刻充分体现了魔幻现实主义的特色。【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D小说礼拜二午睡时刻是传统小说的写法,完全没有体现魔幻现实主义的特色。考点:识记中外重要作家及其代表作。能力层级为识记A评卷人得分八、作文(题型注释)2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儿子请乡下来的父亲陪自己一起宴请一个生意场上的朋友。席间一对生意伙伴相谈甚欢。回家后父亲告诉儿子:“你的这个朋友,不可深交。生活困窘的人吃相不雅可理解,可他不困窘,却总用筷子把菜翻来翻去专挑喜欢吃的。”儿子不以为然:“人的习惯不同,不可苛求,吃相不雅,未必就不可深交。”父亲说:“用筷子的小细节可见人品。有大的利益诱惑,他会怎样?”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和感悟,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自定,标题自拟。要求:立意明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答案】小细节 真人品日本学者有岛武郎说过,释迦、基督和苏格拉底这三位圣人,生前都没有著书立说,他们留给后世的所谓说教,似乎不过对自己邻近所发生的事件呀,或者与人的质问等,说些随时随地的意见罢了。日常茶饭和谈话,即是他们给后人留下的大说教。这个现象十分使人反省。孔子好像也大体如此。这些圣人留下来的传世经典,都是其弟子们记录整理他们的语录。人类的伟大精神,中外的哲学精髓,似乎并不单是那些一大厚本、一大厚本的理论,更深刻的哲学思维大多蕴涵在日常生活的细节中。材料中父亲给儿子说的那句话:“用筷子的小细节可见人品。”不正是体现了从小细节中见真人品吗?并非远古如此,近代也有类似的伟人。本杰明富兰林克,是美国人骄傲不已的名字,他不仅是著名的政治领袖、外交家、科学家、发明家、企业家、记者、作家还是美利坚合众国的缔造者之一,美国独立运动的先驱、独立宣言的起草人。他给自己制定了十三条戒律严格的“道德格言”,竟然没有任何豪言壮语,几乎都是吃喝穿戴、待人接物等“生活琐事”。如“节制。食不过饱,饮不贪杯。”如“缄默。说话必须对人对己有益,避免无谓的闲聊。”如“秩序。什么东西放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应当做什么事情。”如“俭朴。花钱必须于人于己有益;切忌浪费。”如“清洁。身体、衣服和住所力求干净。”一共十三条,是他自定的戒律,也是他的美德修养。读了富兰林克的十三条终生戒律,我真正感觉到这位伟人“伟大得平凡”,平凡得也与众不同,平凡到每个生活细节之中,每个细节又凸显出他的认真态度。富兰林克的戒律告诉我们一个真理:伟大,一点也不可逃避平凡生活的约束。伟大是从爱人、爱己、爱生活开始的,单纯的豪言壮语代替不了日常的平凡生活。这一点,富兰林克与爱因斯坦是一致的。爱氏说:“雄心壮志和单纯的责任感不会产生任何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一个人的伟大不仅仅表现在他的特殊行动上,尤其表现在他的日常行为中。凡出类拔萃人物大体如此。富兰林克那些“节制”、“缄默”、“秩序”、“俭朴”、“健康”等等戒律。并非无足轻重的小事,只有坚守这些普通道德的人,才可能根植扎实的品行,用点点滴滴的行为构筑做人的基础;日积月累,升华成一种境界;以小见大,折射出一个人的本性和本质,表现出积极的人生态度,从而造就时代伟人。一个人的德性往往不彰显在大事业大成功中,它喜欢隐藏在生活的细节里;它也往往不一定让人们经受极大的痛苦才能获得,它与你内心的良知同在。法国启蒙思想家、教育学家、文学家卢梭说:“德性啊!你是纯朴的灵魂的崇高科学,难道非要那么多的痛苦与工夫才能认识你吗?你的原则不是铭刻在每个人的心里吗?为了认识你的法则,只要返求自我,并且在感情宁静的时候谛听自己良知的声音不就够了吗?这就是真正的哲学,让我们学会安心于此吧!”做人切不可忽略细节,如果说一个人的大事业大成功是他的框架和骨骼的话,那么若干“细节”就是他的血肉,是来自生活母体的活性细胞。一个人往往因为好多优秀的“细节”,终于筑就了良好的人品与德性。谁如果能从富兰林克遵循十三条戒律的细节与过程中,用心思考,静静地品评,即使表面看来多是平凡无奇的举止,也会从中得到深刻的修养。许多人的德性败坏是从不拘小节开始的。德性就像一架时钟的发条,为了一个辉煌的目标,一分一秒不能松劲,不放弃使命,不放弃责任,不放弃尊严这些原则都不在豪言壮语之中,而是在生命和生活的细节中体现。古人说:“勿以善小而不为。”人品与德性的大厦不可能“拔地而起”,只能在一个个的生活“细节”中长高。【解析】试题分析:材料的核心事件是一次宴请中,父亲认定儿子的朋友是一个极为自利的人,并告诫儿子不能与之深交。其推理的逻辑是:小细节见其自利本性,其在大的利益诱惑中,必然私利至上。而儿子有自己的看法。审题立意(1)核心事件揭示的是“识人”之智,并揭示了如何“识人”之法。立论:要有识人之智;从小细节中见真人品。(2)“朋友”品性之劣,从小细节中显露无遗,遇到大利,更会不堪。立论:小处修身,以成大德;治病救人,应防微杜渐;祛除大病,也要从小处入手。(3)从儿子的角度,小细节(生活习惯)未必就能决定一个人的品质优劣。立论: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看人从大处,用人用专长。不因细节而否定全人。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