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考前热身 文综历史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905928 上传时间:2019-12-0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考前热身 文综历史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2020年高三考前热身 文综历史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2020年高三考前热身 文综历史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考前热身 文综历史 Word版含答案12.吕思勉先生把古代中国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三个先后相继的时代。这样划分依据的角度是 A社会经济形态 B地方行政组织 C专制集权的程度 D生产力的发展阶段【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常识的运用能力,郡县和部落均属于地方行政管理组织,材料中的“封建时代”是指中国古代分封制时期,由此可以看出材料中划分中国社会形态的发展依据是地方行政管理组织的演变,所以答案选B,A C D三项与上述史实特征不符。13.下面是儒家思想在古代发展情况示意图。下列对a、b、c、d四处出现起伏的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a处处于低潮是受秦朝“焚书坑儒”的影响Bb处处于高潮是受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的推动Cc处处于低潮是受魏晋南北朝时期佛、道的冲击Dd处处于高潮是受明清批判思想的推动【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从图片信息中不难发现d处儒家思想发展在宋明时期再次处于顶峰时期,其原因是受宋明理学的推动,所以D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A B C三项表述正确符合史实但与题意要求不符,故答案选D。14.明朝曾有官员指出:“寇与商同是人,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始之禁禁商,后之禁禁寇,禁之愈严而寇愈盛”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寇与商都是日本人 B海禁的积极作用明显C海禁加剧了寇患 D应当加强海禁政策【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寇与商同是人,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说明明代东南沿海商人和海盗身份具有不确定性,商人遭遇海禁无法从业时便会沦为海盗,这能反映出明代实行海禁政策存在很大的弊端, “禁之愈严而寇愈盛”即海禁加剧了寇患,所以答案选C,A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 B D两项正好与题意相反。15.下表为华资企业增长表(据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编制)。华资企业增长对当时中国社会产生的最大影响是时 间厂数(家)创业资本数(元)工人人数(人)1913年698330,824,000270,7171920年1759500,620,000557,622A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B近代企业在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C民族资产阶级从此登上了政治舞台D为近代民主主义革命转入新的发展阶段奠定了基础【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表格数据中能得出华资企业增长带来了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这为中国革命有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创造了阶级基础,所以答案选D,A项是洋务运动的积极影响, B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中国近代小农经济依然占据主导地位,C项出现在维新变法时期。16.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的择偶观经历了5次重要变化,符合20世纪50年代择偶条件的是A首选工人老大哥 B家庭人口要单一C经济条件必须好 D孝敬老人排第一【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完成三大改造后全力以赴的开展大规模工业化建社,重工业发展成为经济建设的中心,这也直接凸显了工人的重要性进而影响到人们的婚姻观念,即择偶人首先工人,所以答案选A,B C D三项与上述史实特征不符。17.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认为:“小农的经济行为,绝非西方社会一般人心目中那样懒惰、愚昧,或没有理性。事实上,他是一个在传统农业的范畴内,有进取精神并对资源能作最适度运用的人”。按照其观点,可能对下列哪一历史事件评价相对较高A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 B中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苏联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他是一个在传统农业的范畴内,有进取精神并对资源能作最适度运用的人”说明西奥多舒尔茨对中国小农经济持赞成和肯定的态度。由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土地经营模式与小农经济大体相同,所以改革开放后中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适应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因此作者应该对此作高度评价,故答案选C,A B D三项均是对小农经济的生产模式的否定,不会得到作者的积极评价。18.学者杨奎松曾说:“历史研究有点像刑警破案,通过种种蛛丝马迹,深入发掘拓展,找到更多的线索,运用逻辑分析和推理,把所有能够掌握到的历史碎片串连拼合起来,最后组成一张相对完整的历史过程图,弄清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发生了什么、发生的经过情形以及原因何在等等,从而揭示一个过去不为人所知,或者被人误读的历史秘密。”这是说A历史研究是察觉未知的秘密 B历史研究是获得历史真相C历史研究是拼接历史与现实 D历史研究是追索历史原因【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文字描述了历史研究的目的就像警察破案一样是为了探寻事实的真相,在研究中必须根据细微的线索对历史场景进行合理科学的拼接,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所以答案选B,A D两项是获取真相的必要前提,C项表述不够准确,历史研究拼接的是历史场景而非连接历史与现实,只有弄清楚历史真相才能更好地服务现实。19.“这一法律适用的对象是罗马人与外国人及外国人相互之间的讼争案件,它所调解的社会关系不再是一个共同血缘团体内部的关系,而是不同民族的人之间的关系。”材料中的法律主要是指A、十二铜表 B、公民法C、万民法 D、民法大全【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材料中“这一法律适用的对象是罗马人与外国人及外国人相互之间的讼争案件,它所调解的社会关系不再是一个共同血缘团体内部的关系,而是不同民族的人之间的关系。”说明了罗马法适用的对象是罗马帝国境内的所有自由民,即罗马法调整的帝国境内的不同民族的人之间的关系,所以此时的法律应该是万民法,故答案选C,A B两项适用于罗马共和国公民,D项是罗马法成熟的标志,此时罗马帝国已经衰落。20.杰里本特里在新全球史说道:“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人类有文字记载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流感发生了,已经夺去了xx多万人的生命。第一次世界大战并不是导致19181919年流感的直接原因,但是战时陆路和海上贸易可能导致了这场传染病的蔓延。从北极的小村庄、印度和美国拥挤的城市到欧洲的战场。”这表明A.工业革命对社会生活产生负面影响B.一战是导致疾病传染的主要原因C.高效率的交通运输使得人口流动频繁D.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加速疾病传播【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第一次世界大战并不是导致19181919年流感的直接原因,但是战时陆路和海上贸易可能导致了这场传染病的蔓延。”说明一战不是导致战后瘟疫快速传播的主要原因,但一战加速了瘟疫的传播,因为战争中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和高效率的交通运输使得人口流动频繁,这对瘟疫的快速传播起到了直接推动作用,所以B项说法错误,答案选C,A项材料无法直接体现,D项出现在19世纪中期。21.以下海报是荷兰政府于1949年刊印的,由此可知,荷兰政府意在A揭露美国利用经济手段控制荷兰的阴谋B宣传马歇尔计划对荷兰经济的重要性C成为美国的盟友,共同遏制苏联D希望民众与政府齐心协力克服经济困难【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图片中文字“没有马歇尔计划你便没有面包可吃,而你的孩子也会挨饿”说明马歇尔计划对于荷兰提供了巨大经济帮助,即有助于战后荷兰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所以答案选B,尽管马歇尔计划对欧洲发展而言具有双重性但图片显然强调的是其积极影响,A C D三项与图片宣传主旨不相符合。22.右图是1948年、1962年美国与西欧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黄金所占份额的柱状图,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A经济危机导致美国经济实力下降 B“一超多强”局面的形成C一体化进程推动了欧洲经济发展 D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表信息的能力,从图中柱形图的高低变化中不难发现美国与欧洲国家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黄金所占份额的差距缩小,甚至到20世纪60年代欧洲在黄金持有量方面已经超越了美国,这说明战后欧洲经济得以快速恢复和发展,结合史实可知这是由于受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动,所以答案选C,A B D三项说法错误与史实不符,二战后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进入黄金发展时期,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苏联解体后“一超多强”局面开始形成。23.“XX Style”“hold住”“神马都是浮云”等网络热词作为一种醒目的文化存在,普遍流行于虚拟世界和现实生活中,真实地折射出大众的社会心理,同时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表达方式。这表明A人们面临着文化消费的多重选择 B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C大众传媒的商业性影响越来越大 D大众文化对社会发展的消极影响【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材料文字内容说明网络文化对当今社会生活已经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而这种文化的出现得益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兴起和广泛应用以及民众的积极文化创造精神,所以网络文化的出现能折射出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所以答案选B,A C D三项材料文字并无直接体现。38(28分)权威一词源于拉丁文auetorits,含有权力、力量和尊严的意思。权威的主体既可以是某一个人或某一个社会集团,也可以是某一种思想理论体系。古今中外都不乏对传统思想理论权威的挑战者。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虽孔夫子亦庸众人类也。” “耕稼陶渔之人即无不可取,则千圣万贤之善,独不可取乎?又何必专门学孔子而后为正脉也。”李 贽(15271602)材料二 “教皇和红衣主教是无可救药的恶棍,上帝和人类的敌人,基督教世界的毁坏者;魔鬼的藏身之处”“教皇是借着捆绑、践踏、撒谎、杀戮和亵渎等手段才确立了无限权力的。”“教皇,我活着是你的灾难,我的死期也是你的死期。”马丁路德(14831546)材料三 从前戊戌政变后,反动政治与尊孔运动一时并起;袁世凯要做皇帝,同时尊孔祀天也闹的很起劲;现在南京的军民两长又接到曹锟通电募捐修理孔庙,拟各损五千元。每逢中国政治反动一次,孔圣人便走运一次,可见反动势力和孔圣人本是一家眷属。陈独秀(18791942)材料四 1977年4月,“两个凡是”的方针提出不久,邓小平(1904-1997)还没有恢复工作,即致信党中央,批评“两个凡是”的错误,提出我们要世世代代用完整的准确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我们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1)李贽挑战孔子权威的时代背景是什么?他的思想是如何体现 “具有鲜明的叛逆色彩”的?(10分)(2)马丁路德为什么会对罗马天主教皇发起猛烈的挑战?西方人文主义传统在其宗教改革思想中是如何体现的?(10分)(3)陈独秀与邓小平对正统思想权威的认识有何不同?请评论陈独秀的观点。(8分)【答案】(1)背景:经济上,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政治上,君主专制强化,吏治腐败,阶级矛盾尖锐。思想上,程朱理学桎梏人们的思想(或理学教条化,扼杀人性)。阶级关系上,新兴市民工业者成为社会上不可忽视的力量 ,他们注重个体的发展和自由。(答中三点,给6分;其他言之成理的,酌情给分)表现:挑战孔子及儒学的正统地位,否定孔子的绝对权威;批判道学家的“存天理,灭人欲”的虚伪说教,强调人的正常私欲(或认为人不能脱离物质生活空谈仁义道德); 批判男尊女卑等传统观念,强调个性发展,主张男女平等。(答中两点,给4分;其他言之成理的,酌情给分)(2)背景:政治上,罗马天主教实行独裁统治,阻碍社会发展,天主教会的神学解释不能满足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和要求。经济上,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思想上,天主才会主张“因行称义”,而文艺复兴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天主教会的权威日益被质疑 。直接原因:罗马教廷向德意志兜售“赎罪券”,骗人的谎言激起了人们的极大反感。(答中三点,给6分;其他言之成理的,酌情给分)体现:主张“因信称义”,只要虔诚信仰即可得救,赋予了信徒精神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每个基督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主张简化宗教仪式,僧侣可以还俗等,促进了宗教的世俗化。(答中两点,给4分;其他言之成理的,酌情给分)(3)陈独秀:主张彻底地打倒正统权威。邓小平:认为要完整、准确地去理解正统权威思想毛泽东思想。(2分)评论:以孔子思想为主体的儒家思想是维护封建专制的工具,陈独秀不满于袁世凯尊孔复古,复辟帝制,有进步意义。要让民主共和能在中国真正实现,需要革除旧的封建思想权威的影响。认为“每逢中国政治反动一次,孔圣人便走运一次”,这太绝对化。一概否认孔子或儒家思想,也使有益的传统文化受到打击。(共6分;言之成理,酌情给分;请阅卷老师把握尺度)【解析】(1)结合李贽身处的时代背景可直接回答李贽反对孔子的时代背景,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社会新变化等方面进行归纳;李贽的反传统思想主要表现在:挑战孔子及儒学的正统地位,否定孔子的绝对权威;批判道学家的“存天理,灭人欲”的虚伪说教,强调人的正常私欲(或认为人不能脱离物质生活空谈仁义道德); 批判男尊女卑等传统观念,强调个性发展,主张男女平等。(2)结合所学内容可直接回答马丁路德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原因;结合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内容可以找出体现人文主义思想的具体主张,即主张“因信称义”,只要虔诚信仰即可得救,赋予了信徒精神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每个基督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主张简化宗教仪式,僧侣可以还俗等,促进了宗教的世俗化。(3)对比材料三和材料四文字内容可以直接概括出陈独秀和邓小平二人分别对待传统文化和毛泽东思想的态度,即陈独秀:主张彻底地打倒正统权威。邓小平:认为要完整、准确地去理解正统权威思想毛泽东思想;结合材料内容和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可以直接评价陈独秀对传统文化的观点。39(24分)妥协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被解释为:用让步的方法避免冲突或争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唯一摆脱困境(人们彼此妨害)的方式则是互相妥协。通过契约的方式建立国家,制定法律,调整人们之间的利益。一一古希腊思想家伊壁鸠鲁整个现代民主政治都是妥协的产物。因此也可以说,一个民族不善于妥协,就不可能走向真正的民主。马克垚世界文明史“妥协是政治的灵魂,如果不是其全部的话”-近代英国政治思想家阿克顿材料二 近代史上法德两国成为一对宿敌。然而,1958年,德国总理阿登纳却前往法国总统戴高乐的家中进行了一次私人会谈。会谈中,戴高乐向阿登纳说:德国是法国在欧洲唯一的伙伴。材料三 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政治斗争中强势的一方从来不懂得妥协退让,即便是对内部的改良力量也压制打压,直到那些疥癣之疾发展成为心腹之患,逼得在朝与在野的双方兵戎相见。以至于有人说我们的历史上只有成功的改朝换代,却鲜有成功的改良鼎新,国人可以向暴力屈服,却拙于制度创新。一一卢伟懂得妥协很重要(1)近代欧美国家政治生活中继承妥协传统,请以英、法、美近代代议制确立为史实,各举一例加以说明。(6分)。(2)材料二描述的是什么历史现象(2分) 这个现象对以后的欧洲和世界格局带来了什么影响?(4分)(3)概括材料三的观点(4分)。你是否赞同他的观点,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史实说明(4分)。(4)根据上述材料,你能得出哪些启示?(4分)【答案】(1)英国:光荣革命、权利法案是贵族与资产阶级妥协的结果。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了中央和地方,大州和小州,南方和北方的妥协。法国1875年宪法的通过,是君主派和共和派妥协的结果。(2)法德和解。影响:促进了欧洲走上联合发展,推动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也冲击两极格局,推动世界多极化。(3)观点:中国缺乏妥协传统;政治斗争中强势的一方打击改革力量,导致矛盾激化;中国不善于制度创新。赞同:国民大革命采用暴力革命形式;国共十年对峙;抗日战争中虽然国共合作,但也充满斗争;抗日战争后,国共内战爆发。不赞同:国共两党进行了两次合作;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进行了重庆谈判;召开了政协会议。(答出2点即得4分;只有观点没有原因不给分)(4)妥协是政治斗争常用的手段;妥协是走向民主政治的重要途径;在国际事务中妥协也是实现利益的重要手段;要善于进行制度创新。(答出2点即得4分)【解析】(1)结合所学内容可以直接回答欧美政治势力相互妥协推动本国政治民主化进程的具体事例,即英国:光荣革命、权利法案是贵族与资产阶级妥协的结果。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了中央和地方,大州和小州,南方和北方的妥协。法国1875年宪法的通过,是君主派和共和派妥协的结果。(2)材料二内容说明二战后法德两国实现了和解;结合所学可知法德和解产生了经济影响,即促进了欧洲走上联合发展,推动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也冲击两极格局,推动世界多极化。(3)从材料三文字中可以归纳出其核心观点是:中国缺乏妥协传统;政治斗争中强势的一方打击改革力量,导致矛盾激化;中国不善于制度创新;该问题属于开放性试题,首先要表明学生自己的观点,关键是准确利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革命的史实论证自己的观点,即找准确找出相关事例。(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对政治妥协的理解即可得出相关启示:妥协是政治斗争常用的手段;妥协是走向民主政治的重要途径;在国际事务中妥协也是实现利益的重要手段;要善于进行制度创新。历史参考答案1215 BDCD 1619 ACBC 2023 CBCB38(28分)(1)背景:经济上,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政治上,君主专制强化,吏治腐败,阶级矛盾尖锐。思想上,程朱理学桎梏人们的思想(或理学教条化,扼杀人性)。阶级关系上,新兴市民工业者成为社会上不可忽视的力量 ,他们注重个体的发展和自由。(答中三点,给6分;其他言之成理的,酌情给分)表现:挑战孔子及儒学的正统地位,否定孔子的绝对权威;批判道学家的“存天理,灭人欲”的虚伪说教,强调人的正常私欲(或认为人不能脱离物质生活空谈仁义道德); 批判男尊女卑等传统观念,强调个性发展,主张男女平等。(答中两点,给4分;其他言之成理的,酌情给分)(2)背景:政治上,罗马天主教实行独裁统治,阻碍社会发展,天主教会的神学解释不能满足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和要求。经济上,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思想上,天主才会主张“因行称义”,而文艺复兴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天主教会的权威日益被质疑 。直接原因:罗马教廷向德意志兜售“赎罪券”,骗人的谎言激起了人们的极大反感。(答中三点,给6分;其他言之成理的,酌情给分)体现:主张“因信称义”,只要虔诚信仰即可得救,赋予了信徒精神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每个基督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主张简化宗教仪式,僧侣可以还俗等,促进了宗教的世俗化。(答中两点,给4分;其他言之成理的,酌情给分)(3)陈独秀:主张彻底地打倒正统权威。邓小平:认为要完整、准确地去理解正统权威思想毛泽东思想。(2分)评论:以孔子思想为主体的儒家思想是维护封建专制的工具,陈独秀不满于袁世凯尊孔复古,复辟帝制,有进步意义。要让民主共和能在中国真正实现,需要革除旧的封建思想权威的影响。认为“每逢中国政治反动一次,孔圣人便走运一次”,这太绝对化。一概否认孔子或儒家思想,也使有益的传统文化受到打击。(共6分;言之成理,酌情给分;请阅卷老师把握尺度)39(24分)(1)英国:光荣革命、权利法案是贵族与资产阶级妥协的结果。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了中央和地方,大州和小州,南方和北方的妥协。法国1875年宪法的通过,是君主派和共和派妥协的结果。(2)法德和解。影响:促进了欧洲走上联合发展,推动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也冲击两极格局,推动世界多极化。(3)观点:中国缺乏妥协传统;政治斗争中强势的一方打击改革力量,导致矛盾激化;中国不善于制度创新。赞同:国民大革命采用暴力革命形式;国共十年对峙;抗日战争中虽然国共合作,但也充满斗争;抗日战争后,国共内战爆发。不赞同:国共两党进行了两次合作;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进行了重庆谈判;召开了政协会议。(答出2点即得4分;只有观点没有原因不给分)(4)妥协是政治斗争常用的手段;妥协是走向民主政治的重要途径;在国际事务中妥协也是实现利益的重要手段;要善于进行制度创新。(答出2点即得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