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901070 上传时间:2019-12-0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一、单项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关于中国封建专制的基本特征,史学家白钢认为:政治上的表现,一是有权就有一切,二是家长制,三是官僚政治;经济上的表现,一是以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其经济基础,二是以自然经济为基本面貌的封建生产方式,文化上推行蒙昧主义,一是天命观。其中“有权就有一切”、“家长制”、“官僚政治”、“蒙昧主义”历史根源分别是()A三公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道家思想B皇权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道家思想C三公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儒家思想D皇权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儒家思想2、据左传记载:“春秋时期晋平公之母为杞国女子,晋国(周成王弟弟叔虞的封国)因此帮助杞国(夏禹后代东楼公的封国)修筑城墙。郑国批评说:晋国不恤周宗之阙,而夏肄是屏,其弃诸姬,亦可知也已。诸姬是弃,其谁归之?是谓离德。”对以上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A周王室对各诸侯国不分亲疏 B宗法制度影响西周封国间的关系C当时强调同宗族的国家相互帮助 D周王和诸侯是宗法制的核心所在3、历史研究不仅需要发掘史料,而且需要通过史料发挥想象,作出合理推断。据表1推测最为合理的是() 表1 宋代皇帝御赐神道碑额数量分布北宋南宋皇帝碑额数(人)皇帝碑额数(人)宋仁宗24宋度宗5宋英宗2宋孝宗4宋神宗6宋宁宗3宋哲宗14宋理宗2宋徽宗7合计53合计14(注:御赐神道碑额是宋代皇帝对大臣的一种特殊褒奖方式。)A北宋君臣关系可能较南宋和缓 B北宋冗官现象可能较南宋更严重C南宋皇帝可能较北宋积极有为 D南宋的奖励可能较北宋更重物质4、旧唐书载,(杨绾)上疏条奏贡举之弊曰:“今之取人,令投牒自陈,非经国之体也。望请依古制,县令察举孝廉,审知其乡间有孝友信义廉耻之行,加以经业,才堪策试者,以孝廉为名,荐之于州。自县至省,不得令举人辄自陈牒。”材料反映杨绾()A主张恢复察举的古制 B反对科举取士的制度C要求完善科举的流程 D注重科举的品德考察5、有学者认为:“东德解体的主要根源在于当其面临1970年代世界经济的结构性危机(石油危机、高失业率与通货膨胀、以美元为基准货币的固定汇率制度的失调等)时,试图通过国有化与中央集权等传统方式来化解危机,最终却因此而失败造成的。在他看来,东德解体的根本原因在于国际条件,国内条件不过是一个影响外部环境的次级因素。”该论点的合理性体现在()A强调外部环境对发展模式的决定作用 B从经济层面分析政治体制的缺陷C从全球化的角度分析东德体制的失败 D否定国有化和中央集权体制6、17世纪40年代,伴随着明王朝的灭亡,清王朝建立起在全中国的统治。而同一时期的英国,也经历了一场不同含义的“革命”,这一“革命”最终结束了旧王朝的统治,建立了一个新的“王朝”。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东方的没落和西方的崛起都明显加快。从历史发展的趋势看,东西方“天平”失衡主要是指()A东西方文明的衰亡和兴起B东西方经济实力的对比和变化C东西方社会发展方向的变化D东西方军事力量对比的变化7、学者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以保守的对策来对付进取的政策,这种中西之间的态势就是鸦片战争后一系列变化的基础和原因。中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所处的被动局面,不是开始于鸦片战争,而是从郑和航海(14051433 年)以来已见端倪了。”对该观点认识正确的是()A郑和航海时期的中国已经落后于西方 B西方进取从根本上加速了明清社会的转型C鸦片战争之前的中国对外交流完全停滞 D政策差异导致了中西历史发展方向的迥异8、亚里士多德记述:“用人民当权的陪审法庭来处理任何(司法)事情,甚至议事会所审判的案件也落到人民手里了”在议事会内部,“议事会主席团中每天由抽签选出一名总主席,负责保管国家金库、档案和庙宇的锁钥和国玺,但总主席任职只一日夜,不得延长,也不得再度任此职。”据此判断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是()A法律至上B轮番而治C权力分散 D集体管理9、十二铜表法第八表中有如下规定:“九、在夜间窃取耕地的庄稼或放牧的,如为适婚人,则处死以祭谷神;如为未适婚人,则由长官酌情鞭打,并处以赔偿双倍于损害的罚金。”“十四、现行窃盗被捕,处笞刑后交被窃者处理;如为奴隶,处笞刑后投干塔尔佩欧岩下摔死。如为未适婚人,由长官酌处笞刑,并责令赔偿损失。”该材料()A体现了罗马法重罪轻罚的特点 B说明了罗马法严肃残酷的本质C显示了对私有财产的高度关注 D表现了对未成年人的适当保护10、亚当斯密曾说:“当一个人的全部心思都用在一只扣针的十七分之一或一只扣钮的十八分之一的时候,见识必然更有限。值得注意的是,在一切商业国,下层阶级人民都非常愚笨。”材料在一定程度上()A反映了工业革命制约民主思想发展 B揭示了工人运动兴起的原因C说明了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失灵 D彰显了工厂制的优越性11、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工人的大规模集结,还不是他们自己联合的结果,而是资产阶级联合的结果,当时资产阶级为了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必须而且暂还能够把整个无产阶级发动起来。因此,在这个阶段上,无产者不是同自己的敌人作斗争,而是同自己的敌人的敌人作斗争”。这里“敌人的敌人”主要是指()A封建主义的残余B腐朽的资本主义制度 C罗马天主教会 D工业资产阶级12、马克思在评价某事件时说:“这次革命不是一次反对哪一种国家政权形式的革命。它是人民为着自己的利益重新掌握自己的社会生活。它不是为了把国家政权从统治阶级这一集团转给另一集团而进行的革命,它是为了粉碎这个阶级统治的凶恶机器而进行的革命。”由材料可知,“这次革命”()A开创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 B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初次尝试C是马克思直接领导斗争的结果 D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13、托克维尔认为:路易十六统治时期(1774年即位)是旧君主制(经济)最繁荣的时期,何以繁荣反而加速了大革命的到来?而对于一个坏政府来说,最危险的时刻通常就是它开始改革的时刻。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也曾发生过类似情况,其中最符合材料中托克维尔观点的是()A太平天国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14、1930年6月11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通过了由李立三起草的目前政治任务的决议(即新的革命高潮与一省或几省首先胜利),决定发动武汉、南京、上海等地暴动,提出“会师武汉”、“饮马长江”,并认为中国革命一爆发就会“掀起全世界的大革命”。这表明()A当时还没有找到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B共产党内的右倾错误依然存在C共产党内部在革命道路的选择上存在分歧D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指导出现了重大失误15、戴季陶先生在民国十七年所著的日本论中写到:“中国这个题目上,日本人也不晓得放到解剖台上解剖了几千百次,装在试管里化验了几千百次。我们中国人却只是一味地排斥反对,再不肯做研究功夫,几乎连日本字都不愿意看,日本话都不愿意听,日本人都不愿意见,这真叫做思想上闭关自守智识上的义和团了。”这段话表明作者()A希望中国人应抛弃成见,搞好和日本的关系B主张中国对日本应加强研究,防患于未然C认识到日本人对中国人做了非常深刻的研究D认为当时中国依然奉行闭关自守的政策16、1940年5月17日,美国箴言报以中国人仍然坚守重庆堡垒为题进行新闻报道,同时配用了两幅插图:第一幅图片中,残垣瓦砾占据了画面的一半,四散的人们在废墟中寻觅和行走;第二幅图片中,则是修葺一新的街道,两旁店铺林立,行人来往如织,店铺悬挂的林林总总的招牌和广告。这一报道()A美化了日本侵略者的滔天罪行B反映了国际舆论对中国抗战的同情支持C标志着中美两国结成反日同盟D体现了美国媒体对中日战争的矛盾心态17、傅吾康曾说:“抗日战争开始时,一种抵抗敌人到底的民族感和决心的浪潮弥漫了全中国。统一战线的口号首先克服了一切中国国内的纠纷。抗日战争被认为是1927年中断的革命战争的复活。中国人对进犯的敌人所作的抵抗超出了日本人最初的一切预料。”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抗日战争与国民大革命有着相同的目标B中国军民团结抗战贯穿了抗战的全过程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解决了国内的党派矛盾D抗战初期的坚决抵抗粉碎了日本速战速决的企图18、世界银行发展委员会xx年4月25日通过了世行新一阶段投票权改革方案,发达国家共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了313个百分点的投票权,使发展中国家整体投票权从4406%提高到4719%。德国的投票权从原来的435%减少到400%,法国从417%减少到375%,英国则从417%减少到375%。美国维持158%的投票权,处于第一位置。日本从762%减少到684%,位列第二。中国从277%提高到442%,升至第三。这说明()A发展中国家取得了世界银行的控制权 B发达国家失去了在世界银行中的主导地位C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已经形成 D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19、一次大会上,主持人突然说:“下面请认为社会主义好的同志坐到会场的左边,认为资本主义好的同志坐到会场右边。”大部分人坐到了左边,少数人坐到右边,只有一个人还坐在中间不动。主持人:“那位同志,你到底认为社会主义好还是资本主义好?”回答:“我认为社会主义好,但是我的生活像是资本主义。”主持人慌忙说:那请您赶快坐到主席台上来。这则苏联笑话折射出的社会现象是()A苏共高级领导层腐化严重,背离群众,失去民心B人们对苏共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能力失去信心C戈尔巴乔夫奉行的“新思维”资本主义化了苏共D斯大林在指导“一五”计划执行中犯下了严重错误20、下表所列材料与结论之间存在较为合理的逻辑关系的是() 材料结论A1947年,中国共产党制定颁布的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彻底废除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B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指出:“遵照平等、互利、互相尊重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及不干涉双方内政的原则,发展和巩固中苏两国之间的经济与文化关系” “一边倒”政策冲击了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C1953年12月,我国57亿人参加了基层选举,共选出基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5669144人 我国基层民主和自治得到加强和扩大 Dxx年6月下旬,国台办主任张志军赴台访问,这是1949年以来大陆对台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首度踏上宝岛的土地 拓展交流渠道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 21、据统计,在马歇尔计划实行的初期,欧洲国家将援助大多用于进口急需的生活必需品。截至1951年中期,在提供的共130亿美元援助资金中,有34亿美元用于输入原料和半制成品,32亿美元用于购买粮食、饲料以及肥料等,19亿美元用于进口机器、车辆和重型设备等重工业品,还有16亿美元用于输入燃料。统计数据反映出“马歇尔计划”的目的是()A变西欧为其商品市场 B改善民生稳定社会秩序C恢复西欧社会经济 D控制欧洲对抗苏联22、xx年贵州省锦屏县平秋镇圭叶村惊现“史上最牛公章”,刻有“平秋镇圭叶村民主理财小组审核”字样的公章分为五瓣,分别由四名村民代表和一名党支部委员保管,村里的开销须经他们中至少三人同意后,才可将其合并起来盖章,盖了章的发票才可入账报销。这一举措有利于() A农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B村民自治制度的不断完善C改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3、1950年1月6日,北京市军管会颁发布告,宣布:“(1)某些外国,过去利用不平等条约中所谓驻兵权,在北京市内占据地面,建筑兵营。现在此项地产权,因不平等条约之取消,白应收回。(2)此项地产上所建之兵营及其他建筑,因地产权收回所发生之房产问题,我政府另定办法解决之。”这表明当时的中国政府执行的外交方针是()A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B另起炉灶 C一边倒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4、建国初,周恩来在参与某次国际活动时说:“如今我们登上国际舞台了,因此要唱文戏,文戏中有武戏,但总归是一个正规戏、舞台戏。有几个兄弟国家参加,要配合,要有板有眼,都要合拍。又是第一次唱,所以还要本着学习的精神。”材料中的“正规戏、舞台戏”反映了新中国哪一外交成就()A访问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合作同盟条约B接见印度代表团,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参加日内瓦会议,就印度支那和平行动提出合理化建议D参加亚非会议,宣传和扩大“求同存异”外交策略25、2011年3月17日,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李保东在安理会通过有关利比亚局势第1973号决议后的解释性发言中说:“我们支持安理会采取适当和必要的行动,尽快稳定利比亚局势,制止针对平民的暴力行径。在安理会决议磋商过程中,中方和其他一些安理会成员提出了一些具体问题。但遗憾的是,不少问题没有得到澄清和回答。因此,中国对该决议投了弃权票。”这表明中国在新时期() 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活动 积极维护地区稳定和世界和平反对同世界大国建立“伙伴关系” 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A B C D二、非选择题(共3题,第26题12分,第27题22分,第28题16分。)26、(12分)陈旭麓先生指出:“爱国主义永远是种打动人心的力量。但从爱国主义出发走向近代化和从爱国主义出发回到中世纪,确乎并不同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爱国主义应该是一个历史的概念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域,爱国主义的外延和内涵都不相同。历史上的爱国主义与近代的爱国主义有很大的区别。历史发展到近代,爱国主义的外延和内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义和团时期的广大民众在帝国主义的侵略、欺侮面前表现了英勇无畏的民族精神,表现出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无比痛恨,不能说不是一种爱国主义。但是,义和团民众的泣血行动最终没有达到爱国的目的,反而导致中国近代历史上更大的灾难,在这个意义上他们的爱国初衷却转化成误国结果。 刘宗绪主编历史新知识创新能力培养 请以近代中国人民的爱国斗争史实为主,论证说明中国近代爱国主义的内涵。(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楚。) 27、(2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一统”理念影响下的中国对外关系,一切政治关,系皆为内政,没有“国家间”外交,没有与中国平行的、多元的国家观念,“四海之内莫不为郡县,四夷八蛮威来贡职”。只有君临天下的一元等级世界秩序:中国居天地之中心,以控周边的万邦属国。华夷之辨理论指导下的中国对外关系,确立了华夏民族在文化上的自信心和优越感,进而形成了对外关系格局里中国居高临下、傲视万国的情势。怀柔远人指导下的对外关系,是一种对外国单方面施恩、关怀的体现。 文:朝贡、贸易、通过使节团传播先进文化、教授接纳留学人员;武:军事打击;实质是以文化感召为导向的军事基础型外交活动。体制:天下体系君臣关系,强时为君,弱时为臣。中国处于儒家文化共同体的核心位置,既保有道德和法律上的至尊,又能以军力保护诸国,同时在外敌入侵时由邻国充当挡箭牌,为中国争取缓冲时间,实际上也是一种精密的国际安全体系。 择编自何新华古代中国的世界观与清政府的三项外交原则等 材料二 19世纪初,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相继东来,清朝原有的由礼部和理藩院处,理对外事务的机制,根本无法满足西方国家想要与中国进行经济、政治、外交等多方面关系的强烈要求,传统的只有理藩而无外交的体制被打破。1861年,总理衙门正式成立。总理衙门的管辖范围,不但包括办理对外交涉、通商等事,凡与洋务有关者,比如修建铁路,开矿办厂,购买机器、船炮、枪械,兴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管理关税等,皆归其管理。总理衙门的设立,标志着清王朝的对外态度发生了重大变化;其次,总理衙门的设立,改变了中国过去只有理藩而无外交的局面,使中国有可能步入国际外交轨道;再次,总理衙门的设立,结束了中国几千年来没有专门外交机构的政治体制格局;最后,总理衙门还结合当时世界各国的通例和自己的国情,确定了中国的国旗、国歌,使中国不再以王朝而是以国家的面目出现在国际舞台。 摘编自马彦丽从晚清外交机构的演变看中国外交近代化(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古代外交的特点。(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近代中国外交的主要变化(6分)并做简要评价。(6分)28、(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封建社会的每一个王朝都比较重视对各级官吏的管理和监督,这一点在唐律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唐律首次将非法占有财物的行为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对各种贪赃受贿犯罪行为的概念、具体内容、定罪和量刑都作了详细规定。在多数情况下,官员与一般百姓犯同样的罪,对官员的处罚要比百姓重,主管官员与一般官员犯同样的罪,对前者的处罚要重于后者。同时,唐代统治者在伦理道德上强调贯磐儒家纲常礼教原则,作为官吏为百从政的标准;在政治上限制官吏滥用特权;在经济上给予一定的俸禄,严格禁止贪污受贿等职务犯罪;在法律上将惩罚、监察、考核等内容结合在一起,进行综合预防。 摘编自张晋藩中国法制通史隋唐卷 材料二 从l8世纪20年代后期到1883年,美国出现了一个公共官员最严重的腐败时期。大量联邦、州和地方政府的官员都想得到用权力来交换填满钱袋的机会,强大的私人利益集团能够轻而易举地收买公共官员。这些大公司的老板不惜重金贿赂官员、收买政客,将政府玩弄于股掌之间。更为不利的是,公众对这些腐败现象并不特别地反感。历史学家莫里森说:“对于许多人来说,正派似乎离开了公共生活。” 1883年国会通过彭德尔顿法,使美国在历史上第一次确立了以“能力与功绩”作为录用与衡量官员标准的法律依据。l913年宪法第l7条修正案规定了在全国范围内,国会参议员由各州人民直接选举产生,改变了过去国会参议员由各州的州议员选举产生的旧制。1890年国会又通过了谢尔曼反托拉斯法,联邦政府正式承担起管制托拉斯的责任。而对美国社会弊端的批判,新闻媒体发挥了重要的监督作用,正如霍夫斯塔特等人所言,“美国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不能逃过黑幕揭发者那善于观察的眼睛”。 周琪美国的政治腐败和反腐败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惩治官吏腐败的主要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20年代后期到1883年美国政治腐败的原因,并归纳其解决措施。(10分)参考答案及解析1【答案】D 【解析】“有权就有一切”秦建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主宰国家意志,体现的是皇权制;“家长制”作为家庭的长者掌握大权,在家庭中,居支配地位,其他成员都要服从,体现的是宗法制;“官僚政治”取代先秦的贵族政治,体现的是秦代开创的中央集权体制;“蒙昧主义”,天命观是一种道德教化方式,让百姓重视礼仪,明知孝悌,体现的是儒家思想,选择D项符合题意。2【答案】C 【解析】题干中并没有提到周王室,故A项错误;题干中的历史事件并没有体现出宗法制度,故B项错误;根据题干中“郑国批评晋国帮助不是同宗族的杞国”的信息,体现出了当时诸侯国强调同宗族国家间互相帮助,故C项正确;题干中的没有提到周王和诸侯与宗法制之间的关系,故D项错误。3【答案】A 【解析】从图表可以看出北宋御赐神道碑额远远多于南宋,御赐神道碑额体现了皇帝对大臣的一种特殊褒奖,说明北宋大臣受皇帝褒奖的远多于南宋,即北宋君臣关系可能较南宋和缓,故A项正确;仅仅从大臣的褒奖不能看出冗官的多少,故B项错误;皇帝褒奖大臣也不能体现皇帝的作为大小,故C项错误;御赐神道碑额与物质奖励无关,故D项错误。4【答案】D 【解析】从“(杨绾)上疏条奏贡举之弊”可知,杨绾指出了科举制的弊端,因而材料是对弊端提出的解决措施,而不是要恢复察举制,故A项错误;材料只是针对弊端提出解决措施,而不是反对科举制,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科举制流程变化的内容,故C项错误;从“今之取人,令投牒自陈,非经国之体也”和“望请依古制,县令察举孝廉,以孝廉为名,荐之于州”,可知为改革科举制的弊端,要增加对孝、廉品德方面的考察,故D项正确。5【答案】C 【解析】该观点认为国际条件对东德解体有重要影响,并非强调外部环境对发展模式的决定作用,故A项错误;该论点认为东德失败于用传统方式解决经济危机,并未从经济层面分析政治体制的缺陷,故B项错误;从题干“东德解体的主要根源在于当其面临1970年代世界经济的结构性危机”,可以看出其试图从从全球化的角度分析东德体制的失败,故C项正确;该观点只是认为东德利用传统的方式解决经济危机失败,并未否定国有化和中央集权体制的作用,故D项错误。6【答案】C 【解析】东方文明未能及时跟上历史发展的趋势进行转型,但不是“衰亡”,故A项错误;不仅是“经济实力”,以偏概全,故B项错误;从历史发展的趋势看,西方资本主义兴起,而东方封建专制加强,故C项正确;不仅是“军事力量”,以偏概全,故D项错误。7【答案】D 【解析】郑和航海的15世纪前期,西方受教会长期统治影响,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处于落后状态,资本主义萌芽在当时处于初始状态,还没有发展起来,中国就综合国力来说是强于西方的,故A项错误;明朝时中国社会没有实现转型,而且材料重点不是论述西方对中国的影响,故B项错误;材料中说到“被动”,并没有表达完全停滞的意思,这种说法过于绝对,故C项错误;材料指出自郑和航海之后中国日益保守,而同时代的西方日益进取,这种保守和进取的差别体现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对外交往等各个方面,其最终带来的是中国与西方后续发展方向的大相径庭,故D项正确。8【答案】C 【解析】材料没有出现其他权力与法律一较长短的信息,无法看出法律至上,故A项错误;议事会主席“轮番而治”,本身也包含通过实行分权以防止专制的意思,故B项错误;法庭与议事会分别掌握司法与行政权,体现了分散权力,再考虑前述解释,故C项正确;材料中“一名总主席,负责”与集体管理意思不符,故D项错误。9【答案】D 【解析】从“在夜间窃取耕地的庄稼或放牧的,如为适婚人,则处死以祭谷神”可知体现不出重罪轻罚,故A项错误;从对未适婚人包括奴隶,都减轻惩罚,可知体现不出罗马法严肃残酷的本质,故B项错误;C项不是题意主旨,故C项错误;题干对未成年人的处罚相对减轻,体现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故D项正确。10【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见识必然更有限”“在一切商业国,下层阶级人民都非常愚笨”说明作者认为细密分工的现代经济体系会对工人造成负面影响,工厂制度也在压榨工人,这必然导致阶级矛盾的尖锐和工人运动兴起,故B项正确、D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民主思想,故A项错误;亚当斯密本身就是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倡导者,而且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失灵的有力证明是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故C项错误。11【答案】A 【解析】“资产阶级为了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必须而且暂还能够把整个无产阶级发动起来无产者不是同自己的敌人作斗争,而是同自己的敌人的敌人作斗争”反映了资产阶级为了推翻封建势力,建立资产阶级政权,要利用工人阶级力量,故A项正确;资产阶级本身就是要建立资本主义制度,因此不会是资产阶级的敌人,故B项错误;罗马天主教会是封建势力的一部分,不能代表整个封建势力,故C项错误;工业资产阶级本身就是资产阶级的组成部分,不会是资产阶级的敌人,故D项错误。12【答案】B 【解析】从材料“人民为着自己的利益重新掌握自己的社会生活”“ 为了粉碎这个阶级统治的凶恶机器而进行的革命”,可以看出该次革命是指巴黎公社。开启西方民主政治是古希腊,故A项错误;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初次尝试,故B项正确;马克思并未直接领导巴黎公社运动,故C项错误;十月革命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与巴黎公社无关,故D项错误。13【答案】C 【解析】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于1851年,当时的清政府没有进行改革,与“而对于一个坏政府来说,最危险的时刻通常就是它开始改革的时刻”不符,故A项错误;维新变法运动兴起于19世纪90年代,当时清政府的洋务运动已经失败,与题意不符,故B项错误;辛亥革命爆发时,清政府进行了“新政”和“预备立宪”,处于改革时期,与题意相符,故C项正确;新文化运动是思想解放运动,只是促进思想解放,没有对当时的政府构成政治性威胁,故与“而对于一个坏政府来说,最危险的时刻通常就是它开始改革的时刻”不符,故D项错误。14【答案】C 【解析】1928年,毛泽东在井冈山建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探索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故A项错误;“右倾错误”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材料中“发动武汉、南京、上海等地暴动”说明李立三等仍然坚持“城市中心论”,显然在革命道路选择上存在着分歧,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及共产国际的指导信息,故D项错误。15【答案】B 【解析】材料大意是日本人对中国研究非常透彻,而中国人却对日本不肯下工夫进行了解,根据“民国十七年”可知日本论写于1928年,距离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时间很短,故B项正确;A项内容与作者意思不符,故A项错误;C项和D项认识肤浅,无法体现文中含义,故C.D项错误。16【答案】B 【解析】材料反映出日本侵略者的破坏和抗战大后方中国军民的不屈精神。材料谴责了日本侵略者的罪行,故A项错误;这篇新闻报道向世界介绍了中国的抗战,表达了国际舆论的同情支持,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中美两国同盟关系的建立,故C项错误;美国媒体对中国抗战持同情支持态度,没有体现矛盾心态,故D项错误。17【答案】D 【解析】抗日战争的目标打败日本侵略者,与国民大革命目标不同,故A项错误;抗战期间,国民党也破坏过抗战的团结局面,故B项错误;国共两党阶级立场不同,党派矛盾不可能解决,故C项错误;“中国人对进犯的敌人所作的抵抗超出了日本人最初的一切预料”,反映出抗战初期国共两党团结抗战,坚决抵抗粉碎了日本速战速决的企图,故D项正确。18【答案】D 【解析】发展中国家整体投票权只有4719%,未超过一半,未获得控制权,故A项错误;发达国家所占的投票权比例是1-4719%=52.81%,超过了一半多数,依然占主导地位,故B项错误;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至今尚未形成,故C项错误;材料数据表明,世界经济格局中,中国崛起,德法英日相对衰落,美国依然遥遥领先,故D项正确。19【答案】A 【解析】“我认为社会主义好,但是我的生活像是资本主义。”体现了苏共高级领导层腐化严重,背离群众,失去民心,故A项正确;题中未提到“人民建设社会主义能力”,故B项错误;戈尔巴乔夫奉行的“新思维”在题中未体现,故C项错误;斯大林在指导“一五”计划在题中未有体现,故D项错误。20【答案】D 【解析】1947年的中国土地法大纲中国土地法大纲仅在解放区实行,范围有限,故A项错误;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是我国根据当时的国际环境和自身国情而做出的决策,一边倒向苏联,并不意味着我们放弃了独立自主的方针,故B项错误;题干仅是对我国基层选举情况的描述,无法体现加强和扩大,故C项错误;国台办主任赴台反映了祖国统一的必然趋势,拓宽了两岸的交流渠道,是两岸人民共同的选择,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故D项正确。21【答案】B 【解析】据材料“在马歇尔计划实行的初期,欧洲国家将援助大多用于进口急需的生活必需品”可知材料是站在欧洲立场而非美国立场,故A项错误;据材料“在马歇尔计划实行的初期,欧洲国家将援助大多用于进口急需的生活必需品”以及“1951年中期的例子“可知马歇尔计划的目的是改善民生稳定社会秩序,故B项正确;据材料“在马歇尔计划实行的初期,欧洲国家将援助大多用于进口急需的生活必需品”可知材料主要涉及马歇尔计划对改善民生的作用,并不能说明恢复西欧社会经济,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不能说明马歇尔计划实施的目的是控制欧洲对抗苏联,故D项错误。22【答案】B 【解析】从题干所提供的材料可以得出,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完善,而该村公章由若干人保管,使村民真正行使当家做主的民主权利。23【答案】A 【解析】B项解决的是怎样建立自己的外交关系。A项解决的是如何与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C项解决的是如何与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D项是为了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在1953年12月提出的。材料涉及到清除资本主义国家在华特权的问题,故答案为A项。24【答案】C 【解析】访问苏联,是新中国“一边倒”外交政策的表现,体现不出材料中“舞台的作用”,故A项错误;接见印度代表团,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体现不出“几个兄弟配合”的观点,故B项错误;日内瓦会议是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和身份参加讨论重大国际问题的会议,通过会这样一个“舞台”使中国外交走向了世界,故C项正确;亚非会议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大国参加的国际会议,与题干中“第一次,正规戏、舞台戏”不符合,故D项错误。25【答案】C 【解析】反对同世界大国建立“伙伴关系”与史实不符。排除含有的选项。26【答案】评分标准:一等(1210分) 紧扣对象,观点明确;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 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95分) 能够结合对象,观点较明确;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 三等(40分)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未引用史实;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示例:首先爱国主义是和中华民族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当中华民族遇到亡国灭种的危机时,能够挺身而出,坚决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是一种爱国行为。关天培、邓世昌及抗战时期抵御外侮,为国捐躯的将士,就是爱国英雄。 其次,鸦片战争后,中国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只有实现现代化,才能从根本上维护民族利益和国家主权。而义和团运动却盲目排外,仇视西方近代工业文明,守护已经陈腐的旧观念、旧制度,其“爱国初衷却转化成误国结果”。所以,近代爱国主义还要与社会进步联系在一起。 综上,只有将反抗侵略,维护中华民族的利益与学习西方工业文明,推动中国社会的近代化紧密联系在一起(或反抗西方侵略和学习西方先进事物的统一),才是中国近代爱国主义的内涵。任意割裂两者,都不是完整意义上的爱国主义。【解析】首先要明确中国近代爱国主义的内涵是维护民族独立和实现近代化。再根据内涵,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27【答案】(1)特点:以儒家思想为外交的基本原则(没有正式的外交观念);文武并用,以和平友好交往为主;注重文化感召;形成朝贡体制,确立君臣关系;缺乏正式的外交机构;建立以中国为中心的国际秩序。(10分) (2)变化:逐步接受了西方的外交观念,改变了外交态度;建立起正式的外交机构,形成近代外交体制;扩大了对外交往的范围。(6分)评价:打破了“华夷观念”,开始接受西方思想观念,增进了对世界的认识和了解;外交近代化是中国走向近代化的表现之一,是中国的进步;中国逐渐融入世界。(6分)【解析】(1)外交原则上,“中国处于儒家文化共同体的核心位置”;外交方式上,文武并用,“实质是以文化感召为导向的军事基础型外交活动”,以和平友好交往为主,没有正式的外交机构;外交体系上,“中国居天地之中心,以控周边的万邦属国”,“四海之内莫不为郡县,四夷八蛮威来贡职”,以中国为国际秩序的中心,形成朝贡体制,确立君臣关系。 (2)第一小问材料二关键信息:“总理衙门的设立,改变了中国过去只有理藩而无外交的局面”, “总理衙门还结合当时世界各国的通例和自己的国情,确定了中国的国旗、国歌,使中国不再以王朝而是以国家的面目出现在国际舞台”,逐步接受了西方的外交观念;“总理衙门的设立,结束了中国几千年来没有专门外交机构的政治体制格局”,建立起正式的外交机构,形成近代外交体制;从总理衙门的管辖范围看,扩大了对外交往的范围。第二小问从打破传统观念,增进对世界的了解,以及学习西方,推动中国的近代化等方面分析。28【答案】(1)特点:制定相关法律作为惩治职务犯罪的主要依据;(2分)对违法官吏实行严厉惩治;(2分)运用综合手段进行预防(2分,若答出具体的内容,如从官吏从政标准、经济上给予俸禄、法律上惩罚、监察、考核相结合等,也可给分) (2)原因:工业革命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某些官员和富商之间的勾结;道德标准的败坏。(4分)措施:改革文官制度、选举制度;经济上限制垄断行为;完善法律制度;加强对权力的监督。(6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解析】(1)根据材料信息“唐律首次将非法占有财物的行为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对官员的处罚要比百姓重,主管官员与一般官员犯同样的罪,对前者的处罚要重于后者”“唐代统治者在伦理道德上进行综合预防” 概括唐朝惩治官吏腐败的主要特点。 (2)第一小问根据时间信息“l8世纪20年代后期到1883年”可推断原因与工业革命有关,再结合材料信息“这些大公司的老板不惜重金贿赂官员、收买政客,将政府玩弄于股掌之间”“公众对这些腐败现象并不特别地反感”进行概括。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信息“1883年国会通过彭德尔顿法”“改变了过去国会参议员由各州的州议员选举产生的旧制”“又通过了谢尔曼反托拉斯法,联邦政府正式承担起管制托拉斯的责任”“新闻媒体发挥了重要的监督作用”进行概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