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12月月考语文理试题含答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900071 上传时间:2019-12-0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12月月考语文理试题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9-2020年高三12月月考语文理试题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9-2020年高三12月月考语文理试题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12月月考语文理试题含答案 本试卷分第卷和第卷两部分,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题卷规定的位置上。2.第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第卷 (选择题 共48分)一、(27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罪愆阡陌交通 琢磨穿凿附会 胼手胝足大腹便便B贿赂一丘之貉 苗圃惊魂甫定 三聚氰胺倾尽全力C殉难徇私舞弊 缘故如椽之笔 缠绵悱恻妄自菲薄D嗔怪瞋目而视 巷道万人空巷 哄堂大笑一哄而散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坍塌 瞋视 绊脚石 乐不可知B国粹 阑珊 结骨眼 轻歌曼舞C祓除 纨绔 乐陶陶 振聋发聩D博奕 矛戟 大杂烩 悬梁刺股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1)叶老同尊重许多老者一样尊重我,凡是他认为可取的地方都一一采纳,并且露出 的神情。(2)老王师傅争分夺秒,经常利用工作 学习文化知识。(3)台湾当局分裂祖国的 行径,必将受到历史的惩罚。(4)这项技术的开发和利用, 了我市综合治理方面的一项空白。A.赞许 间隙 卑劣 填补 B.称赞 间隙 卑鄙 弥补C.赞许 间歇 卑劣 弥补 D.称赞 间歇 卑鄙 填补4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楚学家张正明先生主编的绘图楚史雷电火焰凤凰,看后使人感到通体舒服,它不但脉络清晰,而且从典章制度到语言习俗都持之有故,一丝不苟。B那时,宿舍里只剩我一人,我刚刚七手八脚地整理好床铺,学校的检查组就推门进来了。C今年二月,政府终于开始启动污水处理工程,治理污染的河道,这可是众望所归的大事。D“欲写龙湫难下笔,不来雁荡是虚生”,当游览到雁荡山大龙湫瀑布时,人们真有乐此不彼、不愿离去的感觉。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福建土楼具有防匪防盗、防震防潮、冬暖夏凉、生活方便,虽经百年风雨或战争硝烟,至今仍巍然屹立,享有“东方古城堡”之美誉。B目前地理信息交换的技术问题已经基本成熟,一旦地理信息为广大公众所认可,那么地理信息产业将迅速崛起。C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经济动荡,进一步拉大了世界贫富的距离,导致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严重衰退,贫困人口数量不断攀升。D要尽快培养出适应新世纪的人才,关键问题是先进的教育理念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引导学校教育不断向前发展。6下列句中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A原子弹、氢弹的爆炸、人造卫星的发射和回收,标志着我国科技的发展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B推开窗户一看,呀,流云散了,树叶上的残滴,映着月儿,好似莹光千点,闪闪烁烁地动着。C这次捐款,据不完全统计:高三年级捐了862元,高二年级捐了754元,而高一年级则多达1584元,同学们十分踊跃。D电视以自己强大的冲击力,推出了众多的引人注目的明星歌星、舞星、体坛健将、商界名人等。7阅读下面语段,在横线上填入前后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 ( ) 历史是前人创造的,但评说历史是后人的权利和义务。时光不可逆转,历史的原貌难以完全恢复。 也希望藉此对今天的世界产生积极的意义。以妇孺皆知的隋唐演义戏说历史,那是以讹传讹的流俗,会使国人陷入对“贞观之治”更大的历史误区中。 故只能剪裁其重要事件、突出其重大理念 以聚焦历史的重点,来表达对历史的理解和评说 特别是陈述一个历史时期以及政治生活 枝节蔓延、尤为复杂,良莠陈杂、不可胜举 A. B. C. D. 8下面是某校高三(14)班为借用学校多功能厅而向教务处递交的申请书,请选出语言表述全都简明、得体的一组( ) 申请书尊敬的教务处老师:我班拟于本周六下午举行元旦联欢会。因本班教室条件有限,经班委会磋商决定,特申请借用贵校的多功能厅。联欢会从14:30开始,大约持续三个小时左右。我们保证遵守多功能厅的使用条例,故务必批准我的申请。 敬礼高三(14)班班长 刘小芳2012年12月28日 A B C D9对下面宋诗分析不确切的一项是( ) 书李世南所画秋景 苏轼 野水参差落涨痕,疏林欹倒出霜根。 扁舟一棹归何处?家在江南黄叶村。 A 诗人首先从哪里发现秋的痕迹?从岸边露出的水渍的印痕,春去秋来,水落石出,印痕明显。参差,印痕高低不一。B 岸边疏林,枝干斜倚,叶少枝动,而水落后,虬根更显盘曲,一个霜字,既表示老树久经风霜,又点明季节正有霜露。欹,倾斜貌。C 第三句是写扁舟似乎在缓缓驶向前方,使全诗静中生动,清新幽远,给人以丰富想象的余地。棹,桨一类的东西。D 末句是舟子的回答,坐实了小船归去的目的地是叫黄叶村的地方。村叫黄叶,而黄叶又是秋景特色,进一步点明画的主题。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7年前(xx年)印度尼西亚发生里氏8.5级的大地震,不仅给当地而且给邻国造成重大人员和财产损失。幸运的是,这次震中并不在人口稠密地区,否则人员伤亡将难以估量。这也正是地震学家们最担心的事情,300年前美洲西海岸发生过一次里氏9级的超级地震,将来这样的地震也肯定会发生,问题是,下一次超级地震何时发生? 大地一连震动了好几天,当地的村庄被海啸吞没,海水退去,人们在森林里竟然发现了一条搁浅的鲸鱼!这样的故事曾经被当作是土著人的神话传说,但现在地震学家们表示,这其实是土著人对发生在1700年1月26日美洲西海岸的那次里氏为9级的大地震的准确描述。 就在那次地震发生10个小时后,大洋底部产生的海啸袭击了日本,当时的记录竟然如此完整,几年前科学家们根据这些资料找到了那次大地震发生的准确时间和震中!它就在范库弗岛附近。地震发生后,一切归于平静,接着,一代又一代土著人开始流传起当时的情景。克拉拉姆部落成员乌尔梅尔在1925年告诉一名人类学家:“河水变咸了,山谷也涌进了海水,天气奇冷,孩子们一个接一个地冻死。”科学家们现在知道了,那次灾难发生在大约300年前,是发生在北美洲的第二大地震。正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人们想知道:下一次“大地震”何时发生? 一代又一代的地质科学家都想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虽然直到现在也没有人取得成功,但科学家们并没有退缩,许多国家也加大了对地震预测研究的投入。加拿大地质勘测调查机构的地震学家加里?罗杰斯表示,未来地球上的某个地区肯定会发生级别相当于1700年的那次超级地震,如果研究人员能够准确预测地震的话,就可以拯救成千上万人的生命。 在加拿大土著人的传说中,她让自己的两个孙子跑到山顶上,以免被海啸吞没。可是,对地震学家来说,这样的预感只会出现在他们的梦里。在现实生活中,他们要想找到预测地震的办法,就必须脚踏实地、一代接一代地进行研究。 在中国,研究人员一直希望通过动物或昆虫在地震发生前的异常行为来预测地震;在美国,研究人员希望通过岩石受压变形后的形状来预测地震;日本科学家则在利用电脑技术分析地震的活动性。可是,直到现在,他们也没有找到一种可以预测地震的好方法。1993年,美国地质勘测机构的科学家认为,他们逮到了一条“大鱼”,于是警告帕克菲尔德地区的居民,几天之内当地发生地震的可能性高达37%。可是,最后的结果是虚惊一场。俄罗斯科学家弗拉迪米尔?波罗克似乎在预测地震上取得了突破,因为他成功地预测了1995年1月日本神户发生的大地震,他还成功预测了xx年12月发生在美国加州的地震。可是,接下来他预测加州南部将发生地震却没有发生。于是,人们对他提出的“小地震是大地震预兆”的理论提出质疑。 地震是全人类的灾难,大地震自不待言,即使是小规模的地震,如果发生在都市区也是非常危险的。人们知道地震肯定会发生,却又不知道它何时何地发生,这是最令地震学家们头痛的事。好在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各国对地震预测研究的重视,地震学家距离揭开地震之谜也许不远了。(有删改) 10对地震学家们“最担心的事情”所包括的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将来不知什么地方会发生像印度尼西亚一样的大地震。 B将来印度洋沿岸各国还会发生里氏8.5级的大地震。 C将来发生的大地震的震中可能会在某一人口稠密地区。 D将来不知什么时候会发生像美洲西海岸一样的大地震。 11下列对各国预测地震的研究成果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科学家们根据加拿大土著人的描述资料,预测到美洲西海岸大地震发生的准确时间 和震中。 B加拿大地震学家加里?罗杰斯成功预测了未来地球上肯定会发生超级地震,在地震预测上取得了突破。 C中、美、日在地震预测上力图有所突破,但都还没有找到一种可以准确预测地震的好 方法。 D. 俄罗斯科学家弗拉迪米尔?波罗克成功预测了日本神户发生的大地震,在地震预测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12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通过动物或昆虫在地震发生前的异常行为有可能找到预测地震的方法。 B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利用电脑技术可以找到预测地震的最好方法。 C大地震肯定还会发生,就现在的技术而言,成功预测的可能性为零。 D地震是全人类的灾难,只要各国重视地震预测研究,就会很快揭开地震之谜。 三、(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李珏,字待价,幼孤,事母以孝闻。甫冠,举明经。李绛为华州刺史,见之,曰:“日角珠廷,非庸人相。明经碌碌,非子所宜。”乃更举进士高第。以拔萃补渭南尉,擢右拾遗。穆宗即位,荒酒色,景陵始复土,即召李光颜于邠宁,李愬于徐州,期九月九日大宴群臣。珏与宇文鼎同进曰:“光颜、愬忠劳之臣,方盛秋屯边,如令访谋猷,付疆事,召之可也,岂以酒食之欢为厚邪?”帝虽置其言,然厚加劳遣。盐铁使王播增茶税十之五以佐用度。珏上疏谓:“榷率本济军兴,而税茶自贞元以来有之。方天下无事,忽厚敛以伤国体,一不可。茗为人饮,与盐粟同资,若重税之,售必高,其敝先及贫下,二不可。山泽之产无定数,程斤论税,以售多为利,若价腾踊,则市者稀,其税几何?三不可。陛下初即位,诏惩聚敛,今反增茶赋,必失人心。”帝不纳。方是时,禁中造百尺楼,土木费巨万,故播亟敛,阴中帝欲。珏以数谏不得留,出为下邽令。帝尝自谓:“临天下十四年,虽未至治,然视今日承平亦希矣!”珏曰:“为国者如治身,及身康宁,调适以自助,如恃安而忽,则疾生。天下当无事,思所阙,祸乱可至哉?”始,庄恪太子薨,帝意属陈王。既而帝崩,中人引宰相议所当立,珏曰:“帝既命陈王矣!”已而武宗即位,人皆为危之。珏曰:“臣下知奉所言,安与禁中事?”时潞州刘从谏献大马,沧州刘约献白鹰,珏请却之以示四方。迁门下侍郎,为文宗山陵使。终以议所立,贬江西观察使,再贬昭州刺史。宣宗立,迁河阳节度使,罢横赋宿逋百余万。以吏部尚书召,珏去镇,而府库十倍于初。卒,年六十九,谥曰贞穆。(选自新唐书,有删节。)注:榷,榷场,指中国辽、宋、西夏、金政权各在接界地点设置的互市市场。1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帝虽置其言置:放弃。B.程斤论税 程:衡量。C.临天下十四年 临:面对。D.思所阙阙:欠缺。1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乃更举进士高第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B.山泽之产无定数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C.珏以数谏不得留 斧斤以时入山林 D.如恃安而忽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15.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其中全都表明李珏敢于直言进谏的一组是明经碌碌,非子所宜茗为人饮,与盐粟同资,若重税之,售必高,其敝先及贫下陛下初即位,诏惩聚敛,今反增茶赋,必失人心为国者如治身,及身康宁,调适以自助,如恃安而忽,则疾生臣下知奉所言,安与禁中事宣宗立,迁河阳节度使,罢横赋宿逋百余万A. B. C. D.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珏幼年丧父,以孝顺母亲闻名,成年后得人指点,考中进士,入朝为官;穆宗即位后,沉湎于酒色,李珏和宇文鼎因皇帝要大宴群臣而一同进谏。B.盐铁使王播增收茶税,李珏上疏劝阻,认为增加茶税会失去人心,但没有被采纳;后来因为多次进谏阻止在禁中造百尺楼而被贬出京城。C.李珏关心国家的长治久安,当皇帝为天下太平而流露出满足的情绪时,进言劝说皇帝要居安思危,以避免祸乱的发生。D.在河阳节度使任上,李珏废除征收额外的和拖欠的赋税一百多万,当他被召回朝廷任吏部尚书离开时,府库中的积蓄比当初增加了十倍。第卷 (非选择题 共102分)四、翻译填空题(20分)1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方盛秋屯边,如令访谋猷,付疆事,召之可也,岂以酒食之欢为厚邪?(分)方是时,禁中造百尺楼,土木费巨万,故播亟敛,阴中帝欲。(分)18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和文学常识的空缺部分。(10分) (1)携来百侣曾游。 。(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2)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苏轼赤壁赋)(3) ,善假于物也。(劝学)(4)扪参历井仰胁息, 。(李白蜀道难)(5)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 。(王羲之兰亭集序)(6)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李密陈情表)(7)水何澹澹, 。(曹操观沧海) (8) ,桃李罗堂前。(陶渊明归园田居)(9) ,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10) ,得天人之旧馆。(王勃滕王阁序)五、诗歌鉴赏(4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题目。青门引张 先乍暖还轻冷,风雨晓来方定。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楼头画角风吹醒,入夜重门静。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19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六、阅读下面的小说,回答后面的问题。迷 路 刘国芳 我小时候迷过一次路。 那天我一个人在外面玩。我走了很远,来到了一条河堤上。但再远,我也认识回家的路,因为这地方我来过,大人带我来过几次,我知道回家的路:沿堤往回走,过一座桥后往左拐,就能走到我住的新大街。 这样熟的地方我当然不担心迷路。 在河堤上我没再走,就在河堤上玩。差不多是夏天了,美丽的蝴蝶从很远的地方飞来又飞往很美的地方,也有的蝴蝶不再飞往远处了,停下来。蝴蝶停下来的地方更美那是美丽的花丛。与蝴蝶一起飞来的还有蜻蜓,它们飞在很高的天空,把天空装点得多彩多姿。这是一个很美的夏天,花红草绿,蝴蝶起舞,蜻蜓翩跹。 一个老人,在我玩着时走了来。近了,老人说:“你知道新大街怎么走吗?” 我看着老人,点点头,说:“知道,往这边走,过了一座桥后往” 我应该告诉老人往左拐,但话要说出口时,我忽然想骗骗老人我小时候是个很调皮的孩子,往人水缸里撒过尿,塞过人家的烟囱这次,我骗起老人来,说:“过了一座桥后往右拐。”老人丝毫没有怀疑,老人谢过我,蹒跚着走去。我在老人走远后笑起来,老人按我指点的方向走,一定会迷路我在堤上玩了一阵,也要回家了。回家的路我认得:沿堤往回走,过一座桥后往左拐,就能回到家里。 我按上面的想法往回走。 很快我走到桥边了,又很快,我过了桥。桥那边两条路,往左拐就是回家的路,很快,我走上了这条路。但在这条路上走了一阵,我居然看见了老人,她慢慢吞吞地走在我的前面。见到老人,我立刻明白我走错了,我告诉过老人让她过了桥往右拐,这是骗她的,现在,我看见了老人,说明我跟老人走在同一个方向。我不能跟着老人走。我转身往回走,走回到桥边时,我拐进了另一条路。但在这条路上走了很久很久,我也没走到我住的新大街,而且越走越陌生,我不知道我走到哪里了,也不知道新大街在哪里。 我迷路了。 我后来嘤嘤地哭起来,我要回家,但不知道家在哪里。一个大人,过来问我哭什么?我告诉大人,说我迷路了。大人让我别哭,然后慢慢诱导我,问我住在哪里。我还记得我住在新大街,我告诉了大人。大人听了,笑起来,大人说你走反了方向。说着大人牵着我,带我回家。 我回到家后又看见那个老人了,妈妈说那是我外婆。外婆也认出了我,她说你指给我的路是错的,你不认识路,你怎么能不迷路呢?我说外婆你怎么知道我指错了路。外婆说我过了桥又问了别人,人家告诉我往左边走。 我明白我为什么会迷路了。19小说的标题“迷路”有什么含义?请结合全文分析。(4分)20“我明白我为什么会迷路了”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它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21作者在文中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联系全文举例(不少于两个例子)分析。(4分)22顽皮的“我”因幼稚懵懂而“迷路”,这能引发你关于社会、人类或生命的怎样的联想?获得怎样的启示?(6分)七、作文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老鹰是寿命最长的鸟类,它最长可以活到70岁。然而,有一部分鹰却在40岁的时候就会死亡。因为当40岁时,它的喙会变得弯曲、脆弱,爪子会变钝;羽毛也会粗大沉重,不再能够自由飞翔。这个时候,鹰有两个抉择:一是等死,一是用150天在岩石上日复一日的敲打它的喙,直到脱落;用新喙将磨钝的爪子一个个拔出,直到长出新的、锋利的爪子,还要把已经钙化的羽毛一根根拔掉,好让新的羽毛长出来。用如此的漫长煎熬,获得重生。读了这段文字,你也许有所感想或思考。请你写一篇文章。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标题自拟,不少于800字。高三阶段性检测答案语 文 B卷 理科用1B2C( A知-支;B.结-节;D.奕-弈。)3A(赞许:可指神情。 称赞:用语言表达对人或事的优点的喜爱,可作动词、形容词。 间隙:空隙。 间歇:动作变化等间隔一定时间停止一会。 卑劣:卑鄙恶劣。 卑鄙:(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 填补:常与缺陷损失弱点搭配。 弥补:常与亏空空白缺额搭配。)4A (B中“七手八脚”不合语境,与前文“我一人”相矛盾。C中“众望所归”指人,对象错误。D中“乐此不疲”指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不觉疲倦。用“流连忘返”较妥。)5C(A成分残缺,缺少了与“具有”搭配的宾语中心词。B搭配不当,应删去“问题”,或把“成熟”换为“解决”。D句式杂糅,“关键问题”和“起着决定性作用”两种句式混合在一起)6D(A、“爆炸”后用“,” B“呀”后用“!”或“了”后用叹号 C “:”改用“,”)7C(语段的中心话题是“应如何评说历史”,基本观点是要借评说历史“产生积极的意义”,就应“聚焦历史的重点”。解题的关键在于联系中心和上下文,扣住“特别是”“故只能”这样表强调和因果关联的词语,从语流和语意的衔接上辨析思考)8B9 D 末句是舟子的回答不对10、B(将来肯定还会发生大地震,地震学家们最担心的是发生的时间和具体地点,而不是会不会发生大地震) 11、C(A错在“预测到”,“实然判断”变“未然判断”;B错在“成功预测”和“突破”,程度夸大; D错在“重大突破”, 程度夸大。)12、A(B“最好”没有根据,无中生有;C“可能性为零”太绝对了,曾比较准确地预报过大地震;D错在“只要就”,将必要条件说成充分条件)13.C(临:统治。)14.A(于是、就。B项前者是助词,的;后者是代词,这。C项前者是介词,因;后者是介词,按照。D项前者是连词,表修饰;后者是连词,表递进关系,译为“并且”或“而且”。)15.B16.B(李珏被贬出京城是因为反对增加茶税。)第卷 ( 共102分)四、翻译填空(20分)17.正值深秋戍守边疆,如果向他们询问计谋,托付边疆大事,召他们回朝是可以的,么能把吃喝的欢乐看作重要事情呢?(每句1分 分)正在这时,宫中营建百尺高楼,土木费用成千上万,所以王播赶快增征茶税,暗中合乎了皇帝的愿望。(每句1分 分)18、(1)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2)羽化而登仙 (3)君子生非异也 (4)以手抚膺坐长叹(5)亦足以畅叙幽情 (6)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7)山岛耸峙 (8)榆柳荫后檐(9)映阶碧草自春色 (10)临帝字之长洲五、诗歌鉴赏(4分)19示例一:寓情于景,借景抒情。(2分)全词通过风雨、庭轩、残花、秋千影等清冷意象,寄寓了词人的孤独寂寞和忧苦心境。(2分)(意思对即可)示例二:烘托。(2分)词中描绘了气候的忽冷忽暖,风雨时至,侧面烘托了词人的心绪不安;通过描写隔墙的秋千之影,来烘托入夜后月明人静的凄清,进而烘托了词人的孤独寂寞和抑郁的心情。(2分)(意思对即可)(若答“拟人”等其它答案,分析合理,也可酌情给分)六、小说20题目“迷路”有双重意义。一是“我”想让别人迷路,(1分)结果是“我”迷失了回家的路;(1分)二是“我”迷失了善良本性之路。(2分)21(1)言简意赅,蕴含着一个普通而又深刻的道理:迷失良知,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早晚会遭到报应,也告诉我们不要伤害别人,应该保持一颗善良的心。(2) 这句话既照应了开头,使首尾呼应,结构完整,又能唤起读者对小说主题的理性思考,增强小说的感染力。22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作者多处运用对比的写法,如开头写“我”坚信自己,认识回家的路,与后来“我”却迷了路形成对比;“我”骗了问路的老人后得意洋洋地“笑起来”与后来“我”迷了路“嘤嘤地哭”形成了对比;老人向“我”问路,“我”骗了老人与“我”迷了路,大人带我回家形成了对比。这些对比鲜明,使原本简单的故事情节显得颇有起伏跌宕。(如果从其他手法角度去分析,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23提示:只要是与出于自私、玩弄等不够阳光、健康的欲念,而以害人始以害己终相符的各种现象均可,如美国四处欺压人而陷入恐怖活动的泥潭、人类为满足贪欲肆意掠取资源而陷入环境气候危机等等。作文有人认为,世界上最痛苦的人有两种:一种是走在最前面的人,一种是走在最后面的人。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根据你对这段文字的感悟,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思路点拨 立意的角度可以有多种: 角度一:正面立意,同意材料中的观点,走在最前与最后是痛苦的。因为走在最前的人要面临各种从未见过的艰难险阻,他们在身体上和心理上承受着压力,他们是痛苦的。走在最后面的人则要面对别人鄙弃的眼光,而对强者欺凌的危险,他们也是痛苦的。要举事例,分析要言之有理。角度二:从反面立意,即不赞成材料中的观点。走在最前面的人和最后的人从某种意义上说应该是幸福的。他们是精神上的富有者,他们是伟大的人。可赞颂他们的开创精神。他们发现了真理,创造了历史,改变了世界。可赞其在后方为前面的人做好后盾,同样可贵。角度三:辩证立意。可辩证分析,多赞颂他们是物质上的最后者,却是精神上的最前者。他们有痛苦的一面,但最主要的是享受快乐。角度四:走在最前面和走在最后面的人,都是痛苦的,只有走在中间的人最幸福,因为他们不用承受那些痛苦。前面的人开拓道路,后面的人为其断后,中间的人简单而幸福。角度五:心态决定一切,走在最前面和走在最后面的人觉得痛苦,主要是由心态决定的。只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乐观的精神,无论走在最前还是走在最后,我们都会感觉到幸福。当然,说到底,高考作文是一种验证,验证学生对社会人生认识的层次和水准,验证学生面对考题的机智与沉稳。态度决定高度,思想决定出路。同样,创新决定分数。高考作文的本质是炫示和吸引,高考作文的重心是制造亮点,高考作文的基础是模仿和借鉴,高考作文的关键是考场表现。在特定条件下,在有限时间内,考生如何审题,如何选材,如何构思,如何撰写,如何调动已有的生活积累,如何借鉴读过的文章,如何大题化小,如何勾连与论说,如何控制字数,如何安排段落,如何尽力炫示,含英咀华,高屋建瓴,只有在满分作文中梳理获得满分的规律,才能破解它们获取成功的密码。明辨之,慎思之,笔端定会洋溢一片芬芳。放好心的位置痛苦与幸福是对立的,但他们的差别就在于你是否能放好自己的心的位置。 有人认为世界上最痛苦的人有两种:一种是走在最前面的人,一种是走在最后面的人。其实这种观点是片面的。他们不懂得如何放好自己心的位置,以致于产生这种片面见解。放好心的位置,你会发现最前与最后都是很美的,很幸福的。 爱迪生一个伟大的发明家。他一生发明上千种东西,他可谓是在这些领域走在最前的人。但是他却不感到痛苦,在他千百次失败后,他依然面带笑容地去全身心地研究。当他看到世界上第一盏电灯亮起来的时候,他忘记了自己的失败的痛苦,脸上洋溢的是成功后幸福的微笑。这就是走在最前面的人。他们不以自己走在最前面而痛苦,相反他们感到的却是欣慰幸福的微笑。他们能为人类作出贡献,他们以自己是最勇敢的先锋而感到骄傲而体会到幸福。他们放对了自己的心的位置。 在中国古代作战中时常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在他们撤退时有一部分人在后面阻挡敌人,让大部队撤退。这一部分军人便是走在最后面的人。然而,他们不为他们是最后的队伍而感到痛苦。他们认为将军让他们在后面阻挡是对他们的一种信任。曾经有人说过,世界上最幸福的事莫过于别人对自己的信任。的确他们感到很幸福,他们宁愿牺牲自己也要完成任务保护大部队安全撤离。他们以自己胜利完成任务而感到幸福。因为他们也学会了如何放置自己的心,如何让心放在正确的位置上。 做任何事情都会有人走在最前面,也必然会有人走在最后面。我们不应该因为位置的好坏而去衡量自己的利害得失。我们应该为我们能够处在这两个特殊的位置而感到欣慰,而不是所谓的痛苦。我们不能纯粹地用眼去衡量这个世界,而应该学会用心去衡量它。 领头雁为自己是队伍的领军者而幸福;雄鹰为自己是垫后者而欣慰。我们人类同样要学会去正确看待它。我们要放好自己心的位置,洗去那痛苦的愁容,焕发出幸福的微笑。郭敬明:少点敬畏之心xx年,咬文嚼字杂志发动广大读者“围观名家博客”,专家和网友“咬”上了80后著名作家郭敬明。从他的博客中随机选取了10万字,发现了好几百个错别字。有一些错误竟让人难以置信。如,把“令你们自豪”误写成“另你们自豪”,把“自我了结”误写成“自我了解”,把“顶着大雨”误写成“定着大雨”,把“挥了几下”误写成“辉了几下”,把“虚伪”误写成“虚位”,把“下班”误写成“下半”,等等。此外,他的两小时后的生日一文中的“蜉蝣撼树”也被挑出。唐代韩愈调张籍中有诗句说:“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后世用“蚍蜉撼树”,嘲笑力量很小而想动摇强大的东西,讽其自不量力。蜉蝣与蚍蜉都是虫子,但与“撼树”搭在一起,只能用“蚍蜉”而非“蜉蝣”。郭敬明是杂志最小说最漫画的主编,著有爱与痛的边缘幻城等作品,谁能料到,这样一位深受青少年喜爱的作家,竟然是“错别字大王”。咬文嚼字主编郝铭鉴在微博中谈及这一现象时,引用了当年语文老师批改他作文时的一句批语:“遍地荆棘。”【素材解读】1.不够严谨。作为知名的青年作家,郭敬明不会糟糕到不会使用汉字的程度。只是他太随意,太不严肃了,竟将一些没有仔细校对的东西搬到了博客上。没有严谨的作风,如何成大器?2.敬畏文字。错别字,看起来似乎是小事,但反映出的却是一种态度。尤其是对公众人物和作家而言,折射出的是底蕴与修养的缺失。【适用方向】1.传统文化;2.过去与将来;3.习惯;4.小事;5.风格;6.敬畏汉字;7.珍惜。素材二甘相伟:站着上北大甘相伟的站着上北大一书出版了!很多人看到书名都很奇怪,何为站着上北大呢?原来,甘相伟本是北京大学的一名保安,“站着”只是他的一种工作状态。凭着自身的努力,他最终成了北大学子。甘相伟来自大别山区的偏远山村,由于幼年丧父,家境贫寒,他不得不放弃到县里高中读书的机会。xx年初,心中的读书梦再次燃起,他来到北京,和众多学子一起走进了梦寐以求的燕园。不同的是,甘相伟成为了北大西门的一名保安。生活在燕园,行走在未名湖畔,甘相伟贪婪地享受着北大的人文氛围。工作之余,他溜进课堂蹭课、听名师讲座、泡图书馆xx年,他参加了成人高考,并以高出录取分数线60分的成绩成为北大成教院中文系的本科生。从此,甘相伟开始半工半读。站在岗亭里,他是北大保安;走进课堂,他是北大学生。在北大期间,甘相伟总是随身带着纸笔,有了灵感就记录下来,然后整理成文。几年里,他先后写了几百篇文章。xx年6月,他的第一本书站着上北大正式出版,北大校长周其凤为该书作序,并称赞说,这种努力进取的精神,令人钦佩。甘相伟的经历感动了无数人,他也被誉为“中国保安出书第一人”。【素材解读】1.坚守梦想。起点低并不代表终点低。对梦想的坚守和不懈的努力,决定了一个人的成就。一名保安,能够成为北大学子,成为作家,都是梦想的力量。2.相信自己。作为保安,甘相伟从未向现实屈服,反而找到了前行的方向,看到了人生的希望,并因此取得了令人惊叹的成功。他的经历告诉我们:相信自己,我们一样美丽。【适用方向】1.追梦;2.信念;3.成长;4.一样的美丽;5.偶像;6.我能;7.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