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3月试题(II).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899689 上传时间:2019-12-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3月试题(I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3月试题(I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3月试题(II).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3月试题(II)一、选择题(本题共25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白虎通义宗族中说:“礼曰:宗人将有事,族人皆侍。古者所以必有宗,何也?所以长和睦也。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通于有无。”这表明()A郡县制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长治久安B周王是天下唯一的大宗与政治上的最高领袖C宗法制的确立割断了“国”与“家”之间的联系D大宗与小宗既是家族等级关系又是政治隶属关系2“左图右史”是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对以下图文解读正确的是()刘安,汉高祖刘邦之孙,袭封淮南王。招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编写淮南子,又奉汉武帝之命作离骚传。他还将鸡蛋去汁,以燃烧取热气,使蛋壳浮升,成为世界上最早尝试热气球升空的实践者。后因谋反事发自杀。A加强中央集权是汉初发展趋势B淮南子开创了中国科技著作先河C楚辞成为汉代文学的最主要形式D刘安自杀彻底结束了郡国并行制3(清)赵翼说:“(唐)开元以来诸王皆居京师,而支庶得自奋于功名。如宗室为宰相者至有十余人,其出仕于外,如嗣虢王巨、嗣吴王祗,当国家寇乱时,俱能守郡掌兵,为国宣力。此法之最善者也。”由此可知当时()A相权不断削弱,皇权得以强化B利用宗法分封制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C科举考试成为宗室子弟控制政权的工具D严格防止宗室诸王发展成地方割据势力4元朝赵天麟说:“今立行省于外,维持错综,众建其官,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可谓于审力之形矣。”这表明元代设置行省是为了()A拓宽选官渠道,扩大统治区域B分割官员权力,牵制地方重臣C钳制边疆地区,提高行政效率D削弱地方割据,减少财政开支5以下对下图清朝诰示的解读,正确的是()A八股取士扼杀人才的有力证明B君主专制统治全面强化的表现C导致“学而优则仕”的社会风尚盛行D研究清朝科举制度的真实史料6中国古代实行君主集权于上、行政体制分权于下的权力制衡体制,它包含两种专制模式:一是实行集体宰相制度;二是在正式行政体制之外另设机构,以达到分权的目的。下列选项中包含这两种专制模式的是()A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宋朝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B汉武帝实行中外朝制度;清朝设立军机处C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明朝设置内阁制D明朝设置内阁制;清朝设立军机处71889年,粱启超对比古代中国与欧洲的国体,认为中国周代和古希腊的国体相同点最多。中国周代和古希腊政治上的相似之处应是( )A分封诸侯、城邦国家 B君主专制、中央集权C小国寡民、等级森严 D贵族政治、列国分立8古罗马著名法学家西塞罗说:“真正的法律,是广泛流传于所有人之中的,永恒不变的,与自然和谐一致的健全的理性。为了避免法令违背这个法则,宗教绝不能禁止或部分废止它,我们也无权通过元老院或人民使我们自己不受约束。”下列对材料中西塞罗观点的理解错误的是( )A.认为法律是理性的表现 B.以法律维护社会和谐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C.强调法律的广泛性和不可更改性 D.尊崇法律至上的原则9十二铜表法的颁布被视为是平民的胜利,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 )A它明确维护贵族的私有财产权 B它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滥用特权C它使平民获得平等的婚姻权利 D法律内容基本上都是习惯法的汇编10罗马帝国瓦解了,但罗马人却把他们的文明留给了欧洲人。这主要是指( )A给予自由民和奴隶以公民权利 B揭露和批判了私有制的罪恶C是近现代西方法律的先驱 D建立了相对民主的政治制度11据查士丁尼法典记载:如果一匹租来的马被人偷走,租马的人该负什么样的责任?答案是他必须赔偿这匹马的价钱给马的主人,因为他应该好好照顾这匹马。由此可见,查士丁尼法典( )A形成博大缜密的法律体系 B注重保护奴隶主的权益C留下了重证据的法治传统 D初步具有“契约”思想12学者米健认为,“由于私有制进一步发展,人的私有意识大大加强,商品货币经济的深度与广度都已今非昔比。其内容之丰富,形式之多样远非市民法(即公民法)所能逮及。由于社会的进步,市民法扩大为世界性的法律,已势在必行。”材料最能说明( )A.市民法不再保护罗马公民的利益 B.商品经济发展推动罗马法的完善C.罗马法以保护封建私有制为核心 D.平民的斗争是罗马法发展的动力13“真正的法律是与自然相一致的正确理性;它适用于所有人,并且是不变的和永恒的它是唯一而一同的法,永恒而不可改变,约束所有时代的所有民族。”此材料体现的是()A社会契约论B民权平等说C.理性主义D自然法精神14通典记载:西周时期,“凡盗贼军,乡邑及家人杀之无罪”;“凡杀其亲者,焚之;杀王之亲者,辜(磔)之”;“凡有爵者,与七十者,与未龀者,皆不为奴”。上述材料体现了我国古代刑法( )维护权贵利益 重视宗法伦理 注重公平正义 保护私有财产A B C D15历史发展既有传承又有创新。下表所列信息,按朝代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通政司、复社、都察院、风力水车政事堂、北门学士、内作使绫匠、高转筒车枢密院、土司、木活字、监察御史中书门下、三司使、武经总要、草市A. B. C. D. 16宋朝有一条规矩,“官员不入酒肆”,一旦发现官员在酒店吃喝,不管是公款还是私款,即刻遭到御史弹劾,重则罢官免职,轻则纪律处分。另一条规矩是:王公贵族“不得取食味于四方”,即不得向各地索要特产和美味佳肴。这些规矩产生的积极作用是( )A遏止了官吏横征暴敛 B形成严密的反腐机制C君主有效控制了臣属 D便于约束权力的滥用17司马光所著资治通鉴以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晋(三个异姓贵族取代姬姓晋国)作为春秋战国分期的标准,这反映出司马光认为 ( )A礼制的破坏是当时历史分期的重要标志 B三家分晋是历史的进步C三家分晋宣告分封制结束,封建制确立 D应该维护西周的分封制18假设你是中国秦朝的丞相,当你与同时期的罗马元老院成员相遇时,在治国原则上的最大分歧是( )A“秦法”与十二铜表法 B“郡县制”与“元首制”C“皇权至上”与“政事共商” D“三公九卿”与“公民大会”19唐朝进一步完善了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古人曾用“事无不总”来形容三省六部中的某一部门的职权,这个部门是 ()A门下省 B中书省 C尚书省 D礼部和工部20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论及唐代制度时说,在地方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的制度,在朝廷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的制度。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这两种制度”是指 ( ) A分封制和郡县制 B郡县制和三省六部制C科举制和郡县制 D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21梁启超曾把中国古代的某一机构比喻成“将留声机器所传之声,按字誊出的写字机器”。这一机构是( )A秦朝的太尉 B清朝的军机处C宋朝的通判 D唐朝的中书省22针对皇帝频频越过中书省直接向六部官员下达诏令的现象,有朝臣说:“事不出中书,是为乱政。”由此可知,该朝臣( )A主张加强相权 B主张建立内阁C反对中央集权 D反对三省六部制23明成祖时,“特简(选拔)解缙、胡广、杨荣直文渊阁,参预机务。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据此,对明代内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开辟了入仕做官的新途径 B自设立起即为法定决策机构C六部逐渐成为内阁下属机构 D地位虽有变化但职能基本未变24国语晋语九载:“刑侯与雍子争田,雍子纳其女与叔鱼以求直(按:使自己在争讼中获胜),及断狱日,叔鱼抑刑侯,刑侯杀叔鱼及雍子于朝。”材料表明了( )A贵族之间争田的现象逐渐多起来 B战国时期的政治日趋腐败C奴隶制土地国有制渐遭破坏 D统治阶级制定严酷的法律来保护其阶级利益25据文献通考记载:“(宋)太祖、太宗平一海内,惩累朝藩镇跋扈,尽收天下劲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内外相维,上下相制,等级相轧,是以天下晏然,逾百年而无犬吠之惊,此制兵得其道也。”下列与材料所反映的情况不符的是( )A.加强中央集权防止武将专权B.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经济的发展C.收回地方兵权达到“强干弱枝”D.提高军队战斗力、实现富国强兵二、主观题(本题共4道小题,第26题15分,第27题10分,第28题13分,第29题12分,共50分)2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商鞅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汉书食货志材料三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史记李斯列传请回答:(1)商鞅变法的理论基础是什么?据材料二说明,变法法令推行的原因是什么?(3分)(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材料二中的“务本”“王制遂灭”各指什么?(6分)(3)材料二、三的作者对商鞅变法各持什么态度?你如何评价材料二作者对商鞅变法的态度?(6分)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春秋之义,内诸夏而外夷狄。夫关中土沃物丰帝王之都每以为居,未闻戎狄宜在此土也。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戎狄志态,不与华同戎晋不杂。并得其所,上合往古既叙之义,下为盛世永久之规。纵有猾夏之心,风尘之警,则绝远中国,隔阂山河,虽为寇暴,所害不广。摘自西晋江统徙戎论材料二: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 摘自北魏杨衙之洛阳伽蓝记材料三:北朝的强盛来自体制的力量变替的“胡化”和“汉化” 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并构成了走出门阀士族政治、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摘自吴宗国主编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1)据材料一,指出作者关于民族问题的主张,概括其理由。(4分)(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孝文帝改革的进步作用。谈谈你对当代民族关系的认识。(6分)28.王安石变法在历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人们对此却评价不一。(13分)材料一 熙宁改制比前两次更为彻底,首先罢试诗赋,独留策论;熙宁科场改革的另一重大贡献在于王安石主持编纂、作为经义考试统一标准的三经新义,即周礼、诗、书三经义,成为科场和学官的法定教科书。 郑师渠、吴怀祺主编中国文化通史.两宋卷材料二至于介甫(注:王安石)以其书(周礼)理财者居半,爱之,如青苗之类,皆稽焉。所以自释其义者,以其所创新法,尽传著新义,务塞异者之口。 晁公武郡斋读书志.新经周礼义(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王安石变法的具体措施,并指出两则材料的侧重点有何不同。(8分)有关王安石变法的评价,目前史学界主要有两种意见:一是肯定说,认为王安石变法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一是否定说,认为王安石变法是一场脱离实际的变法运动。请选择其中一种意见,发表评述。(5分)2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臣闻今之宗室,古之侯王,其所好尚,皆百姓之观瞻,风俗之移易所系。乃今一、二宗藩,不思师法祖训,制节谨度,以承天休,而舍侯王之尊斯皆外求亲媚于主上,以张其势,而内实奸贪淫虐,陵轹有司,朘刻小民,以纵其欲。国家于人才,素未尝留意以蓄养之,而使之又不当其器,一言议及,辄见逐去,及至缺乏,又不得已,轮资逐格而叙进之,所进或颇不逮所去。守令者亲民之吏也,守今之贤否,监司廉之,监司之取舍,铨衡参之,国朝之制,不可谓不周悉矣。迩来考课不严,名实不核,守令之于监司,奔走承顺而已,贿多者阶崇,巧宦者秩进。夷狄之患,虽自古有之,然守备素具,外侮不能侵也。“虏”骄日久,还来尤甚,或当宣大,或入内地,小入则小利,大入则大利。边圉之臣皆务一切,幸而不为大害,则欣然而喜,无复有为万世之利,建难胜之策者。天地生财,自有定数,取之有制,用之有节,则裕;取之无制,用之不节,则乏。今国赋所出,仰给东南,然民力有限,应办无穷,而王朝之费,又数十倍于国初之时,大官之供,岁累巨万,中贵征索,溪壑难盈,司农屡屡告乏。张居正论时政疏材料二 在张居正看来,“治理之道莫急于安民生,安民之要,惟在于核吏治”,否则,吏风不正,一切政令都会流于形式。张居正任首辅后,取得了神宗生母李太后与司礼太临岳冯保的信任,成为他们在朝廷的代言人,而居正又利用自己作为帝师的特殊身份,向神宗灌输改革思想。张居正对于那些“以言乱政”者坚决予以清除,而对持不同政见者,则把他们安排到非要害部门,或令其退休。同时,他又注意录用人才,“无问是谁亲故乡党,无计从来所作眚过,但能办国家事、有礼于君者,即举而录之。” 张居正明知整顿吏治会招致既得利益者反对,但他毫无畏惧,表示自己“且受深恩,义当死报,虽怨诽有所弗恤也。”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张居正提出了当时朝廷存在哪些弊病。(6分)(2)根据材料二,分析张居正改革卓有成效的原因。(6分) xxxx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第一次大考历 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25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DADBD CDCBC DBDDB DACCD BADCD二、主观题(本题共4道小题,第26题15分,第27题10分,第28题13分,第29题12分,共50分)26. (1)法家思想。秦孝公的支持。(3分) (2)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战,重农抑商。“务本”指重视农业生产,“王制遂灭”指奴隶制度被废除。(6分) (3)材料二持否定态度,材料三持肯定态度。作者的观点是错误的,因为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是一种进步的社会运动。(6分)27.(1)主张:夷夏有别,少数民族应远离中原。 理由:儒家的传统观念;夷夏风俗习性不同;可以减轻对中原的危害。(4分) (2)作用:促进洛阳的繁盛;推动北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促进民族融合;奠定隋唐国家统一的基础。认识:少数民族及其文化给中原文明带来了鲜活的元素;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交融、互补,丰富了中华文明的内涵;避免民族对立,消除民族隔阂,是国家发展进步的重要保证。(6分)28.(1)措施:废除诗赋,改以策论取士;以三经新义为教学和考试的依据;青苗法。不同:一侧重于育人(取士)角度;二侧重于理财(富国)角度(8分) (2)持肯定意见:王安石变法增加了国家收入(1分),减轻了农民负担(1分),加强了军队战斗力(1分),一定程度上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状况。持否定意见:王安石变法既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1分),一定程度上也损害了农民的利益(1分),违背经济发展规律(1分),其变法的理念与措施脱离了当时实际。(本题言之有理即可,但只能选择一种意见;有评述、言之有理但没有写出赞同何种意见者扣1分,有写出赞同何种意见但没有评述者不得分)29.(1)宗室贪腐、骄横;人才任用不合理;官员贪污腐化;边防实际不足,北方少数民族南下劫掠;国家财政入不敷出(6分)(2)改革吏治;皇权支持;扫除障碍;善于用人;具有坚定信念(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