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施工与监测.ppt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2888559 上传时间:2019-12-03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9.4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设计、施工与监测.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设计、施工与监测.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设计、施工与监测.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珠海丽景湾花园基坑支护设计、施工与监测,湖北地矿建设工程承包集团有限公司华南分公司,毛怡法 冯诚,2010.11,一、工程概况,珠海市丽景湾二期B区综合楼基坑支护工程位于珠海市 海燕路与凤凰路交汇处东北角,属市区繁华地段。其东侧 北段为78层住宅楼,基础型式为管桩和天然地基,东侧 南段为在建的高层建筑,东侧距离海边约100米;南侧为 海燕路;西侧为凤凰路,西南侧为9层明珠酒店,天然地基; 北侧6米处为已建的扬名广场。该项目占地面积10000m2, 建筑面积约100000m2,地下三层,地上13层,总高度近 80m,框架剪力墙结构,桩基础为预应力管桩。本工程基 坑开挖深度为17.219米,是目前珠海市最深基坑。,二、基坑支护设计概况,本基坑设计采用直立开挖,主体支护结构为桩锚 加支撑支护,即钻孔灌注桩加预应力锚索,基坑角部 采用钢筋砼支撑,其中钻孔桩桩径为1.2米,桩间距 为1.4米,预应力锚索分为两种,上部砂层采用自进 式预应力锚索,锚索长度一般为24m,每根锚(两 索)设计抗拔力280KN;下部粘性土层中采用成孔 预应力锚索,成孔直径为150mm,锚索长度为28 34米,设计抗拔力500600KN;,角部支撑系统采用钢筋砼梁加钢立柱支护,其 中钢筋砼围檩截面为1200mm*700mm,支撑梁 截面为800mm*700mm,立柱桩直径为0.8米。 止水采用桩间二重管高压旋喷桩,旋喷桩桩径不小 于600mm,桩端进入进入相对隔水层不小于1.5m, 并且进入基坑开挖底面以下不小于2米。详见基坑支 护设计平面图、基坑支护典型剖面图。,二、基坑支护设计概况,三、基坑支护工程施工,本工程钻孔桩施工除局部遇花岗岩孤石改为冲孔 桩施工工艺外,其余均为常规工艺施工。但钻孔桩 施工对于本工程来讲定位要求非常严格,要求尽量 做到零偏差,为后续止水工程施工创造有利条件。 因此在钻孔桩施工前,将所有桩位除预留埋设护筒 位置外的周边全部采用素砼硬化地面,以达到准确 定位效果。其钻孔桩定位图如下:,1、钻孔桩施工,2、旋喷桩施工,本工程采用二重管高压旋喷施工工艺,为确保基 坑止水效果,在高压旋喷施工中,一定要严格控制 两项重要施工指标,即注浆压力和提升速度。 在旋喷桩施工前,先进行施工参数对比试验,试验 采用了三组比较适当的施工参数进行试喷,待成桩 后开挖出桩体,测量桩体直径,检验情况如下表:,根据试验结果,决定采用第2序号参数作为施工控制 参数。,3、预应力锚索施工,本场地基坑深度内有较厚透水性良好的中粗砂层, 根据以往深基坑施工的经验,砂层锚索成孔难度大, 很容易出现塌孔,锚索难于安放,其次,成孔后地 下水从孔口涌出,携带泥砂使桩后土体形成空洞, 进而地面下沉下陷,对于此种情况,上部砂层中, 采用非成孔的自进式锚索取代成孔锚索;基坑下部 粘性土采用传统成孔预应力锚索。,3.1自进式预应力锚索施工,自进式预应力锚索,无需钻进成孔,无需使用循环 液。它利用钢管(483.0)端部制成锥形,沿钢 管四周间隔一定距离开设注浆孔(自由段部位不开孔), 钢绞线制作完成后将其固定于钢管端部,用振冲器将 钢管及钢绞线一起振入易坍塌地层中,钢管不再拔出, 清洗钢管内进入的泥砂后封堵钢管壁于防渗墙之间的 间隙,然后在钢管内压浆,压浆采用灌浆压力及压浆 量来控制,以保证锚索质量。其锚杆结构如下图:,该工艺存在如下优缺点:,1)虽材料成本中增加了钢管费用,但无需成孔,其机械和 人工成本大大降低,综合施工成本降幅大。 2)施工效率大大提高,同样的作业班组,施工速度是常规 工艺的2倍以上。 3)由于设备简单,可几十根锚索同时施工,大大缩短工期。 4)无需进行泥浆护壁,对周边环境影响小。 5)锚索与土体结合紧密,同样条件下锚索抗拔力相对较高。 6)由于挤土施工阻力,锚索长度受到限制,且目前同一根 锚索钢绞线未超过3束,因此锚索总抗拔力受到限制。,3.2普通预应力锚索施工,本工程成孔预应力锚索采用无锡产MDL-120D1型 履带钻机替代一般的地质钻机成孔施工,该钻机使用 全套管跟管钻进,清水循环,无需泥浆护壁,跟管至 预定深度后,即在管内进行锚索安放,然后进行管内 填充注浆,待管内浆体注满后,拔出套管,进行孔内 填充注浆,待孔口溢出较浓水泥浆时停止压浆,立即 严密封堵防渗墙之间的空隙,直至孔口无浆体溢出为 止。待孔内水泥浆完成初凝后(一般为4小时左右), 进行二次高压注浆,压力控制在23.0Mpa。,MDL-120D1型履带钻机,使用上述工艺成孔存在如下优缺点:,1)施工效率有很大的提高,同样的作业班组,施 工速度是常规工艺的2倍以上。 2)遇到复杂地质状况一般工艺难以解决时(如遇 较大孤石),使用该工艺能较快解决难题。 3)同条件下,施工的锚索抗拔力有大大提高。 4)其机械施工成本有相应提高。,4、角撑施工,角撑施工部分按照钢筋混凝土施工规范进行。,角撑,四、基坑监测,本工程施工采用信息法施工,在施工期间对基坑变 形做了全面的监测工作,详见基坑支护设计监测平面图。,其监测内容为以下几点。,a) 沉降及水平位移监测:主要是观测钻孔桩顶、支 撑、周边3H(H为基坑深度)范围内的地下管线及 建筑物的水平位移和沉降。 b)深层位移监测:监测基坑开挖过程中围护结构本 身及深层土体位移,埋设在基坑四周支护桩体及土 体内。,1)支护桩内力:选择有代表性的支护桩,在挡土 侧和开挖侧分别安装钢筋应力计,钢筋长度方向每 隔3m一个,用于监测基坑开挖期间支护桩的受力 情况; 2)锚索内力:对于预应力锚索,在锚头处安装测 力计,对锚索的受力情况进行监测; 3)角撑内力:在支撑内水平钢筋上安装钢筋应力计, 通过钢筋受力计算出支撑受力而进行监测。,c)内力测试:,d)地下水位观测:,在坑外布置地下水位观测井,监测地下水位随基坑 开挖的变动情况。如果地下水位下降引起地面和坑 外设施沉降超过限值,应及时回灌。,由于本基坑监测范围较大,统计数据较多且繁杂, 本文只对局部危险地段及监测出现异常部位进行数据 统计分析、并提出合理的处理意见。,分析结果如下:,1、6a剖面段桩顶位移及深层位移监测 6a剖面基坑边距离扬名广场主楼仅6米远,且该剖 面段存在一阳角。该段桩顶位移最大点为阳角处的 s18号点,对该点监测数据统计如下图。,从曲线图可以看出,总体上该点位移一直处于上升趋势,直 到11月份才接近平稳,但最大位移量即将达到报警值(桩顶位移 报警值为40mm)。短时间范围内位移量存在波动现象。,经分析认为,该处桩顶位移偏大,原因为旁扬 名广场摩擦基础桩对基坑边土体存在侧压力,而设 计时该压力未考虑。为确保基坑安全,建议在该剖 面段补充锚杆,抑制位移量继续增大。,2、明珠酒店竖沉降监测,距基坑4b剖面14米的明珠酒店大楼四周均布置 有竖向位移点,其中大楼南侧沉降量较小,北侧沉 降量较大,对北侧两角监测点c16、c17数据统计 如下图:,从曲线图可以看出,明珠酒店大楼北侧一直处 于不均匀沉降状态,东侧角比西侧角下沉量较大, 从下沉数据可算出大楼倾斜度达到1.7%0,且东侧 角下沉速率有增大趋势。,经分析认为,明珠酒店下沉,前期由于开挖基 坑,锚索施工造成水土流失以及基坑位移引起。现 沉降尚未稳定,可能由于建筑物本身排水系统管道 破裂,引起水流冲刷基础造成。现仍需加强监测, 若继续沉降,拟对房屋周边进行压浆并进行地下水 回灌。,3、4a剖面角撑梁内应力监测,根据设计监测方案,角撑梁上均布有内应力检测装备。 4a剖面N7号第一层角撑梁内应力监测点监测数据曾出现异 常现象,现对其数据统计如下图:,从曲线图可以看出:,此支撑梁内应力处于上下起伏状态,其最大值 达到26.8Mpa,可计算出该梁当时受力值为15000 KN。当支撑梁内应力达到最大值时,建设单位曾组 织专家对支撑梁进行安全性评价,评价结果认为: 根据当时基坑开挖情况,支撑梁受力远远大于基坑 侧土压力值,监测数据异常。可能造成的原因为该 监测设备灵敏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或在安装设备时设 备遭到破环,导致出现异常监测结果,该支撑梁处 于安全状态。,4、1剖面水位监测,基坑东侧北段为78层住宅楼,基础型式为管 桩和天然地基,地层中砂层较厚,地下水位下降时 易引起房屋沉降。该处布置有H1号水位监测孔,对 该处地下水位进行准确检测。现对该处水位下降数 据统计如下图:,从曲线图可以看出,该处水位前期处于下降趋势,后期趋于 稳定,最大水位下降值为5.81米,已接近设计允许值,(水位下 降设计允许值为6米),较短时间内水位有波动现象。,经分析认为:,该处水位下降的主要原因为基坑内锚索经张拉 锁定后锚头渗水,导致基坑外砂层中水体流入坑内。 应对基坑内渗水位置封堵,尽量避免坑外水体流失, 且对水位下降较大区域进行地下水回灌措施,把基 坑外水位控制在报警值之内,以免引起附近建筑物 大幅沉降。,五、几点体会,1、基坑支护设计应遵循安全、经济、方便施工 原则。 2、基坑开挖过程中应加强监测,及时整理分析 监测数据,适时调整设计及施工工艺参数,即信息 法设计及施工。 3、对于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要有充分的 应急处理措施。,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