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历史上学期10月阶段性考试试题(含解析)人民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887384 上传时间:2019-12-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历史上学期10月阶段性考试试题(含解析)人民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三历史上学期10月阶段性考试试题(含解析)人民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三历史上学期10月阶段性考试试题(含解析)人民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历史上学期10月阶段性考试试题(含解析)人民版【试卷综析】本试卷是高三历史试卷,历史部分的考查以主干知识为载体。试题重点考查:宗法制、监察制度、鸦片战争、辛亥革命、英国的光荣革命、国民大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美关系、改革开放、王安石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国古代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清末新政、巴黎和会、建国初期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等主干知识;注意考查学生阅读分析材料,调动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是份注重考查基础的好试卷。一、选择题(12道题,每小题4分,共48分)【题文】1.“单就宗教而言,周人还有一点与殷人大不同的地方,那就是从西周开始,祖先的世界与神的世界逐渐分开,成为两个范畴的问题。”这集中体现了西周实行的 A.世袭制B.分封制C.宗法制D.井田制【知识点】A1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及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宗法制【答案解析】C解析:殷人指商朝人,商朝以神权巩固王权,特别重视“神的世界”,周人实行宗法制,强调尊宗敬祖,特别重视“祖先的世界”。故选:C【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题文】2.中国古代设置了御史台、都察院等监察机构,监察体制建立,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止官员贪污腐败。但是,古代监察体制的实际效能是有限的,其根本原因是 A.监察官员不能代表社会履行职责 B.监察机构贪桩枉法的情形司空见惯 C.专制制度的本质决定的 D.监察官员是帝王的耳目和工具【知识点】A2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从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监察制度的作用【答案解析】C 解析:A项是监察体制的职能,不是原因,排除A项。B项是监察的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封建社会的监察机构主要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是为了君主专制服务的。D项是古代监察体制目的,A、B、D三项内容实际效能是C项的具体表现,都是由专制制度本质决定的。故选:C【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监察制度的本质准确理解。【题文】3.蒋廷黻在半新不旧是不中用的一文中指出:“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理由是我们的落伍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不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即这段话反映了作者 A.寻求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理由 B.讨论探索近代中国挽救民族危机的正确途径 C.论证民族国家应从战争中学会战争 D.强调鸦片战争在中国近代历史中的地位【知识点】C1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及八国联军侵华鸦片战争的影响【答案解析】B解析:从题干中“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可分析出作者强调了失败后的改革和探索。故选:B【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理解。【题文】4. 1912年2月12日,清帝颁布逊位诏书,宜布退位,有人因此认为辛亥革命是中国版的“光荣革命。这一观点认为中英两国的“光荣革命” A.都减少了社会动荡,避免了更大的流血牺牲 B.都以温和的方式改变了两国的社会性质 C.都保留了君主制,没有完成民主革命任务 D.都以非暴力方式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知识点】B1 C2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及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英国的“光荣革命”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评价【答案解析】A解析:材料中的“光荣革命”指没有发生流血的革命。B项符合英国革命的说法,不符合中国辛亥革命的说法,排除B项。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并没有保留君主制,排除C项。D项既不符合辛亥革命也不符合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中国的资产阶级通过多次的革命斗争才取得了一定的革命成果。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建立的是君主立宪制政体,并不是共和政体。故选:A【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正确理解“光荣革命”的含义。【题文】5.有学者在叙述某段历史时说:“国共两党,一个关注上层,一个关注下层;一个重视军事,一个重视民众;一个重视枪杆;一个重视笔杆;一个擅长武斗,一个擅长文斗。”由此推断 A.这一现象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 B.这一现象促进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C.该现象表明国共两党处于对峙状态 D.该现象促进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知识点】C3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与国共的十年对峙国民革命【答案解析】B解析:国民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实行党内合作。中国共产党重视组织群众运动,忽视革命领导权和建立武装,造成了大革命的失败。故选B故选:B【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题文】6.苏联领导人斯大林说:“只有当日本任略者的手脚被捆住的时候,我们才能在德国侵略者一旦进攻我国的时候避免两面作战。”这表明 A.苏联的强大制约了日本对外扩张的进程 B.中国军事援助保证了苏联卫国战争胜利 C.中国抗战阻止了日本侵略者南下的步伐 D.中国的抗战支援了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知识点】C4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抗日战争【答案解析】D解析:从材料中的“捆住日本手脚”可分析出是中国人民的艰苦抗战。故选:D【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有效信息的准确解读,以及对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所起到的作用准确理解。【题文】7.海基会与海协会会谈达成“九二共识”之后,海协会会长汪道涵立即宴请海基会会长辜振甫并亲自设计了菜场名:情同手足、龙族一脉、琵琶琴瑟、喜庆团圆、万寿无疆、三元及第、燕语华堂、兄弟之谊、前程似锦等。以上这些不能反映的是 A.两岸“三通”实现B.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两岸同胞血脉相连D.两岸求同存异,争取互利双赢【知识点】E2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祖国统一大业台湾问题【答案解析】A解析:“九二共识”表明,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双方求同存异,争取互利双赢;两岸同胞血脉相连。故选:A【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九二共识”的正确理解。【题文】8. 1978年5月2日到6月6日,在国务院副总理谷牧的带领下,一个由包括6个部级干部在内的20名成员组成的考察团出访了瑞士、联邦德国、丹麦和比利时等欧洲国家,这是新中国成立后首次向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派出国家级政府经济代表团。下列各项对这次出访理解正确的是 A.中国外交开始打破意识形态的限制 B.出访有利于突破传统思想的束缚 C.出访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 D.中国同欧盟国家建立了良好关系【知识点】K2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改革开放【答案解析】B解析:结合时间背景,文革结束后的中国正处于十字路口的徘徊阶段,中国要改革要开放就必须打破传统思想的束缚,进行思想的大解放。1978年5月的出行,利于中国人了解西方的经济文化,从而突破传统观念。故选:B【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信息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 【题文】9. 1969年,毛泽东给当时的四大元帅(陈毅、聂荣臻、徐向前、叶剑英)布置了一个“家庭作业”分析当前的国际局势和中国的战略选择。四大元帅引用三国演义的典故,建议 A.坚持“一边倒”的方针 B.以联合国为中心开展外交 C.缓和与美国的关系 D.中日邦交正常化【知识点】F2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开创外交新局面中美关系【答案解析】C解析:从时间1969可以排除A、B两项,分析当时国际环境四大元帅引用三国应指中、美、苏三国,与日本没有直接联系,排除D项。故选:C【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理解,并对中美关系的相关知识准确把握。【题文】10.春秋战国时期改革运动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B.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出现 C.百家争鸣的出现D.新兴地主阶级的强烈要求【知识点】T1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春秋改革【答案解析】A解析:春秋战国时期改革运动出现这主要反映了生产关系的变化,这是由生产力决定的。选项中只有A项符合题意。故选:A【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春秋战国时期的改革的理解。【题文】11.王安石变法中,既有利于稳定物价和商品交流,又使国家收入增加的措施是 A.青苗法B.农田水利法C.募役法D.市易法【知识点】T1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王安石变法【答案解析】D解析: A、B、C三项主要是关于农业的措施,D项是维护市场的措施。故选:D【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结合材料,对王安石变法的内容的分析。【题文】12.北魏孝文帝之所以把都城迁往洛阳,从主观动机上不包括 A.便于接受汉族先进文化B.为保证改革的顺利开展C.加强对黄河流域地区的统治D.洛阳是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之一【知识点】T1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北魏孝文帝改革【答案解析】D解析: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主观动机”思考分析,A、B、C三项符合题意,D项为客观因素。故选:D【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有效信息的准确解读。二、材料题(共52分)【题文】A1 A2 C2 T1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9分)材料一 周朝后期,中国政治混乱。正是这一时期的政治混乱才迫使那些思想者不断反思社会的本质以及人们在社会所应该承担的角色,一些人试图找到能够恢复政治和社会秩序的法则。 美知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材料二 政治、经济、文化等所有方面唐和宋之间起了变化,这就是中古和近世的差别首先,从政治上讲,是贵族政治的衰落,君主独裁政治的兴起。与此同时选用官吏的方法,由从贵族阶级中推举变为通过考试录用了。 摘编自李庆关于内藤湖南的“唐宋变革论”等材料三 国初定制,设议政王大臣数员,皆以满臣充之。凡军国重务不由内阁票发者,皆交议政大臣会议。雍正中设立军机处,议政之权遂微。乾隆壬子(1792年),纯皇帝(乾隆帝)特旨裁之。 昭裢啸亭杂录卷4议政大臣材料四 1909年8月23日清廷颁布了资政院章程。资政院“以取决公论,预立上下议院基础为宗旨”。议员分钦定和互选两类,资政院的职权有:一、国家时政的收支预算;二、财政收支决算;三、税法及公债;四、新定法典及以后修订;五、其余奉特旨交议的事件。 闾小波中国近代政治发展史宣统三年四月十日(1911年5月8日),颁布新订内阁官制,裁撤军机处,设立责任内阁,任命奕助为总理大臣。阁员13人中,满族占9人,其中皇族又占7人,汉人占4人,责任内阁只对君主负责,内阁总理及各大部大臣由君主任命,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政治混乱”的表现,(3分)并简述商鞅有关“恢复政治和社会铁序”的主张。(6分)(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宋变革,在政治方面的表现。(6分)(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何说设置军机处是君主专制的加强?(4分)(4)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清政府改革官制。(10分)【知识点】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及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分封制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从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商鞅变法【答案解析】答案:(1)表现:周天子权威逐渐削弱;诸侯割据,战争频繁;分封制逐步解体。(4分)主张:加强君主集权,推行严刑峻法(什伍连坐制度),奖励耕织,推广县制。(6分,任答三点,每点2分)(2)反映:贵族政治衰落,君主独裁政治兴起;创设三省六部制以及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等职务,不断分割相权;重视科举制;(6分)(3)设置军机处前,部分军国重务由议征王大臣会议讨论商定;军机处设置后,军国大事由军机处按皇帝旨意办理,议政王大臣会议权力衰落,皇权得以加强。(4分)(4)产生背景:清政府面临严重统治危机;西方现代民主思想与制度传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所发展,民族资产阶级要求政府顺应潮流推行变法。(任答两点,4分)改革内容:仿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设立资政院、内阁等部门(2分)评价:推动中国政治体制与政府机构的近代化;但仍以维护满洲贵族专制统治为目的,未改变君主专制;客观上加速了革命高湖的到来(革命的爆发)。(任答两点,4分)解析:(1)材料中“政治混乱”的表现,关键抓住所处的历史阶段,根据时代时代特征即可解答。材料中提到周朝后期,即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政治上表现为周王室衰微,诸侯割据,战争频繁,强国兼并弱国,分封制逐步解体;商鞅有关“恢复政治和社会秩序”的主张,把握商鞅是法家,结合商鞅变法所学知识,即可作答。(2)根据材料“首先,从政治上讲,是贵族政治的衰落,君主独裁政治的兴起。与此同时选用官吏的方法,由从贵族阶级中推举一变为通过考试录用了。”可分析出“唐宋变革”在政治方面的反映:贵族政治衰落,君主独裁政治兴起;从察举制到科举制。(3)主要结合军机处设置的前后背景进行分析即可。(4)结合清末新政的背景、内容、影响进行评价。【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从材料中提炼出有效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分析、归纳。【题文】T3 E1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3分)材料一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临近结束的1945年4月25日,联合国家国际组织会议在美国旧金山市开幕,来自50个国家的代表出席了会议。举行公开会议时,由美、苏、英、中四大国首席代表轮流担任主席,以示大国的团结。安理会被授予了“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之主要责任”,“应断定任何和平之威胁、和平之破坏或侵略行为之是否存在”,并推荐调停这些争端的方法。安全理事会由11个理事国组成,其中包括美、苏、英、中、法5个常任理事国。安班会关于一切事项的决议,应以非常任理事国的多数票和全体常任理事国的同意票通过之。摘编自袁明主编国际关系史材料二 1944年9月15日,中国共产党代表林伯渠在国民参政会第三届三次大会上提出:“希望国民党立即结束一党统治的局面,由国民政府召集各党、各派、各抗日部队、各地方政府、各人民团体的代表,开国是会议,组织各抗日党派联合政府。”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公开地提出建立联合政府的主张。建立联合政府就是要结束国民党的一党专制,实行民主基础上的多党制。 谢春涛主编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材料三 1919年,美国传教士司徒雷登创办燕京大学。他认为大学的核心就是思想自由、学术自由。他对有名望、有真才实学者,登门拜访,高薪聘用,如陈寅恪、谢冰心、钱玄同等。1949年8月,作为美国驻华大使的司徒雷登被迫回到美国。1955年他写下遗嘱,希望死后将他的骨灰送回中国。1960年,别了,司徒雷登被选入毛泽东选集,注释中说他“积极支持国民党反动政府进行反人民的内战”。 据秦海一个完整的司徒雷登整理(1)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巴黎和会相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中国的国际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原因何在?(6分)(2)材料二表明中国共产党希望建立什么样的国家?(2分)新民主主义革命结束后建立起来的新中国是什么性质的?(2分)建国初期中共在建设民主制度方面有哪些主要举措施?(3分)(3)据材料三概括司徒雷登创办的燕京大学有何特色?(4分)1949年司徒雷登被迫离开中国的原因是什么? (2分)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1962年司徒雷登逝世后遗愿无法实现的原因。(4分)【知识点】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一战和二战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和祖国统一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 【答案解析】答案:(1)变化:巴黎和会上,中国的合理要求被大会拒绝,中国成了被宰割对象。二战后,中国作为五大国之一具有安理会的否决权,国际地位提高。(4分)原因: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巨大牺牲与贡献。(2分)(2)民主联合政府:(2分)人民民主专政(新民主主义国家);(2分)建立全民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分)(3)特色:思想和学术氛围自由;师资力量雄厚。(4分) 原因:解放战争中共取得了胜利,国民党政权被推翻。(2分) 原因:美国因冷战对中国实行敌对政策,双方处于对立状态;中国政府对司徒雷登持负面评价,认为是反动人物。(4分)解析:(1)“变化”,结合所学巴黎和会的知识,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成为被割据的对象;从材料一中的“由美、苏、英、中四大国首席代表轮流担任主席”“ 美、苏、英、中、法5个常任理事国”说明二战后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国之一,国际地位提高。“原因”则结合中国的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的贡献进行分析即可。(2)从材料二中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公开地提出建立联合政府的主张。建立联合政府就是要结束国民党的一党专制,实行民主基础上的多党制”可分析出中国共产党要建立国家的类型;新中国的国家性质根据所学的知识即可作答;“主要措施”结合建国初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三大政治制度的史实作答即可;(3)“特色”从材料三中的“他认为大学的核心就是思想自由、学术自由”“他对有名望、有真才实学者,登门拜访,高薪聘用”可以分析出;“原因”结合1949年中国社会现状,司徒雷登的离去,是因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国民党反动政权被推翻。“原因”从材料三中“积极支持国民党反动政府进行反人民的内战”和1969年中美关系的特点可分析出。【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提炼,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分析归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