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一生物下学期第一次段考试卷(含解析).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886745 上传时间:2019-12-03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2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一生物下学期第一次段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2019-2020年高一生物下学期第一次段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2019-2020年高一生物下学期第一次段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一生物下学期第一次段考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合计60分)1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没有细胞分化就不可能形成各种组织、器官 B 细胞分裂都会出现纺锤体和遗传物质的复制 C 细胞在癌变的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 D 细胞凋亡有利于个体生长发育,其过程受基因控制2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细胞生长,细胞体积增大,物质交换效率增强 B 细胞分化,核内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 C 细胞癌变,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形态结构发生变化 D 细胞坏死,细胞正常的代谢活动受损或中断3关于多细胞生物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以及细胞核的体积都限制了细胞长大 B 多细胞生物体的器官大小主要取决于细胞数量的多少 C 受精卵由于没有发生细胞分化,所以不具备全能性 D 细胞分化使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4下列有关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大肠杆菌的染色体可在光学显微镜下直接观察到 B 病毒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是自身的核糖体,需寄主细胞提供氨基酸 C 蓝藻和绿藻都能利用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都是自养型生物 D 细菌细胞体积小,有利于新陈代谢的快速进行5如图表示细胞周期,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按箭头所示方向由aa或由bb表示一个细胞周期 B 染色体的平均分配发生于ab段 C 细胞中DNA含量的加倍是在ba段 D 将癌细胞的细胞周期阻断在ba段可以治疗癌症6由细胞形态判断,下列细胞中最可能连续分裂的是() A B C D 7在一个细胞周期中,最可能发生在同一时期的是() A 着丝点的分裂和细胞质的分裂 B 染色体复制和DNA加倍 C 细胞板的出现和纺锤体的出现 D 染色体数目加倍和染色单体形成8如图是某细胞进行增殖时可观察到的几个时期,用LP表示下面叙述正确的是() A L期有8条染色体 B P期紧接在L期之后 C P期与M期细胞内核DNA数相等 D P期有8条染色单体9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不同之处是() A 纺锤体的形成和细胞质分开 B 染色体的复制和分配 C 染色体的螺旋和复制 D 染色体的解螺旋和染色体的分开10下列有关细胞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无丝分裂过程核膜不消失 B 无丝分裂是原核生物进行细胞分裂的方式 C 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形成细胞板把细胞分隔成两个 D 无丝分裂是真核生物进行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11用高倍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观察处于分裂中期的细胞,可清晰的看到赤道板和染色体 B 视野中不同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可能不相等 C 处于分裂间期和中期的细胞数目大致相等 D 可选某个细胞持续观察它的整个分裂过程12下列有关细胞分化、衰老及凋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细胞分化能使细胞中细胞器的种类和数量发生改变 B 衰老细胞会出现线粒体减少,酶活性降低及细胞核变大等现象 C 细胞分化发生在胚胎期,细胞衰老与凋亡发生在老年期 D 人体胚胎发育过程中需调整神经细胞的数量,这种调整通过细胞凋亡实现13下列能为“细胞具有全能性”观点提供直接证据的是() A 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形成各种血细胞 B 胡萝卜韧皮部细胞形成幼苗 C 用体外培养的皮肤治疗烧伤病人 D 壁虎断尾后重新长出尾部14下列关于癌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癌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 B 细胞癌变可以由病毒感染引发 C 原癌基因只存在于癌细胞中 D 癌细胞的转移与细胞间黏着性下降有关15孟德尔运用“假说演绎”法研究豌豆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发现了分离定律,下列那一项属于其研究过程中的“演绎”() A 测交预期结果:高茎,矮茎接近于1:1 B 亲本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开 C 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D 测交结果:30株高茎,34株矮茎16遗传学的奠基人孟德尔之所以在研究遗传规律时获得了巨大成功,关键在于他在实验的过程中选择了正确的方法下面各项中,除哪一项外均是他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A 先只针对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进行研究,然后再研究多对性状的遗传规律 B 选择了严格自花受粉的豌豆作为实验材料 C 选择了多种植物作为实验材料,做了大量的实验 D 应用了统计学的方法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1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一对相对性状的是() A 绵羊的毛色有白色与黑色 B 豌豆的花色有白色和红色 C 家鸡的长腿与毛腿 D 小麦的抗锈病与易染锈病18下列对于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不正确的说法是() A 选作杂交实验的两个亲本一定要是纯种 B 选的一对相对性状一定要有明显的差异 C 一定要以显性亲本作母本,隐性亲本作父本 D 一定要对母本去雄,授以父本花19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 具有不同性状的两亲本杂交,子代有两种性状表现出现,则可以判断性状的显隐性及两亲本各自的遗传因子组成 B 具有相同性状的两亲本杂交,子代只出现与亲本相同的性状,则亲本及子代个体均为纯合子 C 具有不同性状的两亲本杂交,子代只出现了一种性状表现,则亲代均为杂合子 D 某亲本自交,子代出现了两种性状表现,且性状分离比为3:1,则占的子代个体表现为显性性状20玉米是雌雄同株植物,顶端开雄花,叶腋开雌花,既能同株传粉,又能异株传粉,是遗传学理想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将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种玉米个体间行种植(不考虑变异),有关F1性状表述合理的是() A 显性植株所产生的都是显性个体 B 隐性植株所产生的都是隐性个体 C 显性植株所产生的既有显性个体又有隐性个体,比例1:1 D 隐性植株所产生的既有显性个体又有隐性个体,比例3:121如图为一家族的遗传谱系,已知该病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若7和10婚配,生下了一个正常女孩,他们再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是() A B C D 22一对杂合黑豚鼠产仔4只,4只鼠仔的表现型可能是() A 三黑一白 B 全部黑色 C 二黑二白 D 以上三种都有可能23通过测交实验,不能推测被测个体的() A 产生配子的种类 B 各种配子的比例 C 基因型 D 产生配子的数量24盂德尔总结出了分离规律以下说法中属于性状分离现象的是() A 纯合高茎和矮茎杂交所得F1代全都表现为高茎 B F1产生的配子有两种,且比例为l:1 C F1自交所得后代中高茎与矮茎例接近3:1 D Fl测交所得后代中高茎与矮茎比例接近l:l25家兔的黑毛和褐毛是一对相对性状下列4种杂交实验中,能判断性状显隐性关系的是() A 黑黑黑 B 黑黑黑+褐 C 黑褐黑 D 褐褐褐2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哪一项() A 纯合子自交后代都是纯合子 B 纯合子测交后代都是纯合子 C 杂合子自交后代都是杂合子 D 杂合子测交后代都是纯合子27家兔的黑色对褐色显性,短毛对长毛显性,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现有多对纯合的黑色短毛兔与褐色长毛兔杂交得到F1,F1雌雄个体自由交配,F2中纯合黑色短毛兔所占的比例是() A B C D 28孟德尔用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豌豆作亲本杂交获得F1,F1自交得F2,F2中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的比例为9:3:3:1,与F2出现这种比例无直接关系的是() A 亲本必须是纯种的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 B F1产生的雌、雄配子各有4种,比例为1:1:1:1 C F1自交时,4种类型的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D F1的雌、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都能发育成新个体29豌豆花的颜色受两对等位基因A、a与B、b控制,只有当A、B同时存在时才开紫花,否则开白花一亲本紫花植株与另一亲本白花植株杂交,产生的子代中紫花植株占,白花植株占,则两亲本的基因型组合为() A AaBbAabb AABbaabb B AaBbaaBb AaBBAabb C AaBbaabb AaBBAabb D AaBbAabb AaBbaaBb30一种观赏植物,纯合的兰色品种与纯合的鲜红色品种杂交,F1为兰色若让F1兰色与纯合鲜红品种杂交,产生的子代中的表现型及比例为兰色:鲜红色=3:1若将F1兰色植株自花授粉,则F2表现型及其比例最可能是() A 兰:鲜红=1:1 B 兰:鲜红=3:1 C 兰:鲜红=9:1 D 兰:鲜红=15:1二解答题(共4小题,合计60分)31(13分)(xx秋雨城区校级期末)读图回答(1)图示作为一个细胞周期还缺少处于期的细胞简图(2)图示的细胞分裂结束后,子细胞内含条染色体(3)染色体数目加倍发生在期图中,其原因是(4)图B表示细胞分裂期,最明显的变化是(5)在图(一)和图(二)处分别绘出该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分子数和染色体数的变化曲线(一个细胞周期)32(10分)(xx春沈阳校级月考)如图为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过程图解,请仔细阅读图后回答下列问题:(1)孟德尔选用豌豆为实验材料,是因为豌豆植株间具有易于区分的,而且是和植物,可以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2)该实验的亲本中,母本的表现型是(3)操作叫去雄,操作叫;为了确保杂交实验成功,的操作过程中应注意,时间上要在母本花粉成熟进行,操作过程中要干净、全部、彻底,操作后要(4)红花(A)对白花(a)为显性,若P为红花和白花纯合体,让F1代进行自交,F2代的性状中,红花与白花之比为,F2代的基因型是,且比值为33人的耳朵有的有耳垂,有的无耳垂某医学小组调查了人群中有耳垂性状和无耳垂性状的遗传情况,统计情况如下表:( 控制耳垂的基因用 A、a 表示 )亲代表型/子代表型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双亲全为有耳垂 双亲中只有一方有耳垂 双亲全为无耳垂有耳垂 120 120 无无耳垂 74 98 子代均为无耳垂请分析回答:(1)根据上表中第组的调查结果可以判断出该性状的显隐性,显性性状是(2)第二组家庭中父亲如果有耳垂,其基因型是(3)在第一组的抽样家庭中,双亲的基因型组合方式可能是34(10分)(xx安庆二模)燕麦颖片颜色的遗传受不同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其中基因B控制黑色素的形成,基因Y控制黄色素的形成,但黑色会掩盖黄色基因b、y均不产生色素,而表现为白颖(1)基因型为BbYy的个体的表现型为,该个体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2)表现型为黑颖和黄颖的两个亲本杂交,子代表现为2黑颖:1黄颖:1白颖,则两亲本的基因型为(3)为鉴定一黑颖植株的基因型,将该植株与白颖植株杂交得F1,F1自交得F2,请回答下列问题:表现为黑颖的植株的基因型共有种根据F1的表现型及其比例,可确定的亲本基因型有三种根据F1的表现型及其比例,尚不能确定的亲本基因型中,若F2中黑颖:黄颖:白颖比例为;,则亲本植株的基因型为BByyxx学年辽宁省沈阳市沈北区东北育才中学高一(下)第一次段考生物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合计60分)1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没有细胞分化就不可能形成各种组织、器官 B 细胞分裂都会出现纺锤体和遗传物质的复制 C 细胞在癌变的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 D 细胞凋亡有利于个体生长发育,其过程受基因控制考点: 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细胞的分化;细胞凋亡的含义;细胞癌变的原因分析: 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的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结果形成各种组织、器官2、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1)原癌基因是细胞内与细胞增殖相关的基因,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须的,在进化上高等保守当原癌基因的结构或调控区发生变异,基因产物增多或活性增强时,使细胞过度增殖,从而形成肿瘤2)抑癌基因也称为抗癌基因正常细胞中存在基因,在被激活情况下它们具有抑制细胞增殖作用,但在一定情况下被抑制或丢失后可减弱甚至消除抑癌作用的基因正常情况下它们对细胞的发育、生长和分化的调节起重要作用3)两者之间的关系:原癌基因就是癌基因还没突变的时候,而抑癌基因是抑制原癌基因变成癌基因两者有一个共同点:任何一个发生突变,都有可能发生说癌变解答: 解:A、细胞分化的结果形成各种组织、器官,A正确;B、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包括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而无丝分裂过程中不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的变化,B错误;C、细胞在癌变的过程中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发生了基因突变,C正确;D、细胞凋亡有利于个体生长发育,其过程受基因控制,D正确故选:B点评: 本题考查了细胞分化、细胞分裂、细胞凋亡和细胞癌变的相关内容,对相关内容的掌握是解题的关键2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细胞生长,细胞体积增大,物质交换效率增强 B 细胞分化,核内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 C 细胞癌变,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形态结构发生变化 D 细胞坏死,细胞正常的代谢活动受损或中断考点: 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细胞的分化;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的区别;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分析: 细胞生长,细胞体积增大,表面积与体积比下降,物质交换速率降低;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所以核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不同的细胞mRNA不同;细胞癌变是原癌基因发生突变而导致的,其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容易转移;细胞凋亡是细胞程序性死亡,对个体的生长发育有利解答: 解:A、细胞生长过程中核糖体的数量增加,相对表面积减少,物质交换效率减弱,A错误;B、细胞分化仅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核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B正确;C、由于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使得细胞癌变,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形态结构发生变化,C正确;D、细胞坏死,细胞正常的代谢活动受损或中断,D正确故选:A点评: 本题考查细胞的生长、分化、癌变和凋亡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3关于多细胞生物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以及细胞核的体积都限制了细胞长大 B 多细胞生物体的器官大小主要取决于细胞数量的多少 C 受精卵由于没有发生细胞分化,所以不具备全能性 D 细胞分化使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考点: 动物细胞核具有全能性的原因及其应用;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细胞的分化分析: 细胞体积不能无限大的原因:一是相对表面积减少物质交换速率降低,二是细胞核所能控制的范围是有限的单细胞生物体大小主要取决于细胞的体积,多细胞生物体的器官大小主要取决于细胞数量的多少,多细胞生物体的体积的增大靠:细胞的分裂与细胞的生长细胞体积越小,相对表面积越大,物质运输的效率越高解答: 解:A、细胞长大的限制因素: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以及细胞核的体积,A正确;B、单细胞生物体大小主要取决于细胞的体积,多细胞生物体的器官大小主要取决于细胞数量的多少,B正确;C、受精卵没有发生细胞分化,在自然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能形成完整个体,因此全能性最高,C错误;D、细胞分化使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D正确故选:C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细胞的全能性、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细胞分化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4下列有关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大肠杆菌的染色体可在光学显微镜下直接观察到 B 病毒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是自身的核糖体,需寄主细胞提供氨基酸 C 蓝藻和绿藻都能利用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都是自养型生物 D 细菌细胞体积小,有利于新陈代谢的快速进行考点: 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内容和发展;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分析: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没有染色体,但含有拟核,其中是环状的DNA分子原核生物没有复杂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存,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繁殖后代解答: 解:A、大肠杆菌是原核细胞,没有染色体,A错误;B、病毒是非细胞生物,没有核糖体等细胞结构,病毒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是寄主细胞的核糖体,B错误;C、蓝藻是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能进行光合作用,但没有叶绿体,C错误;D、细菌细胞体积小,有利于新陈代谢的快速进行,D正确故选:D点评: 本题考查原核生物的细胞结构及病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5如图表示细胞周期,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按箭头所示方向由aa或由bb表示一个细胞周期 B 染色体的平均分配发生于ab段 C 细胞中DNA含量的加倍是在ba段 D 将癌细胞的细胞周期阻断在ba段可以治疗癌症考点: 细胞周期的概念分析: 细胞周期是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为止,称为一个细胞周期,分为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间期在前,分裂期在后分裂间期主要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分裂主要完成染色体的均分,一个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持续的时间长分析题图可知,由bb表示一个细胞周期,由ba表示分裂间期,由ab表示分裂期解答: 解:A、按箭头所示方向由bb表示一个细胞周期,A错误;B、由ab表示分裂期,其中后期染色体平均分配,B正确;C、由ba表示分裂间期,完成DNA分子复制,DNA含量加倍,C正确;D、由ba表示分裂间期,将癌细胞的细胞周期阻断在分裂间期可以治疗癌症,D正确故选:A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细胞的增殖包括物质准备和细胞分裂两个过程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的一项重要生命活动,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DNA分子数目的加倍在间期,数目的恢复在末期;染色体数目的加倍在后期,数目的恢复在末期;染色单体的产生在间期,出现在前期,消失在后期6由细胞形态判断,下列细胞中最可能连续分裂的是() A B C D 考点: 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细胞的分化分析: 1细胞的形态和大小各不相同,同一个生物体的相同组织中,细胞的大小也不一样,同一个细胞,处在不同的发育阶段,其大小也会发生改变细胞的形态具有多样性2细胞分化程度越高,细胞分裂能力越低解答: 解:A、是精子,已经高度分化,不能分裂,故A错误;B、是正常体细胞,未分化,具有分裂能力,故B正确;C、是已经高度分化的肌细胞,故C错误;D、是神经细胞,是不可再生细胞,已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具备分裂能力,故D错误;故选:B点评: 本题考查对不同细胞形态特征的识别与分化程度的判断,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相对简单7在一个细胞周期中,最可能发生在同一时期的是() A 着丝点的分裂和细胞质的分裂 B 染色体复制和DNA加倍 C 细胞板的出现和纺锤体的出现 D 染色体数目加倍和染色单体形成考点: 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分析: 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解答: 解:A、着丝点的分裂发生在后期,细胞质的分裂发生在末期,A错误;B、染色体复制和DNA加倍都发生在间期,B正确;C、细胞板的出现发生在末期,纺锤体的出现发生在前期,C错误;D、染色体数加倍发生在后期,染色单体形成在间期,D错误故选:B点评: 本题考查了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明确细胞分裂各个时期的特点8如图是某细胞进行增殖时可观察到的几个时期,用LP表示下面叙述正确的是() A L期有8条染色体 B P期紧接在L期之后 C P期与M期细胞内核DNA数相等 D P期有8条染色单体考点: 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分析: 分析题图:L时期,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分裂中期;M细胞中出现染色体,且染色体散乱分布,处于分裂前期;N细胞中不含染色单体,处于分裂末期;P细胞中着丝点分裂,处于分裂后期解答: 解:A、L期有4条染色体,A错误;B、L为中期,P为后期,因此P期紧接在L期之后,B正确;C、P期与M期细胞内核DNA数相等,都是8个,C正确;D、P期细胞中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因此此时不含染色单体,D错误故选:BC点评: 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细胞所处的时期,同时能正确辨别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含量9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不同之处是() A 纺锤体的形成和细胞质分开 B 染色体的复制和分配 C 染色体的螺旋和复制 D 染色体的解螺旋和染色体的分开考点: 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异同点分析: 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异同: 植物细胞 动物细胞间期 相同点 染色体复制(蛋白质合成和DNA的复制)前期 相同点 核仁、核膜消失,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 不同点 由细胞两极发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已复制的两中心体分别移向两极,周围发出星射,形成纺锤体中期 相同点 染色体的着丝点,连在两极的纺锤丝上,位于细胞中央,形成赤道板后期 相同点 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变为染色体,染色单体为0,染色体加倍末期 不同点 赤道板出现细胞板,扩展形成新细胞壁,并把细胞分为两个 细胞中部出现细胞内陷,把细胞质隘裂为二,形成两个子细胞 相同点 纺锤体、染色体消失,核仁、核膜重新出现解答: 解:A、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不同主要发生在前期和末期:(1)前期纺锤体的形成不同:动物细胞中纺锤体是由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的,而植物细胞中纺锤体是由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的;(2)末期细胞质的分开方式不同:动物细胞中部出现细胞内陷,把细胞质隘裂为二,形成两个子细胞,而植物赤道板出现细胞板,扩展形成新细胞壁,并把细胞分为两个,A正确;B、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都有染色体的复制和分配,B错误;C、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都有染色体的螺旋和复制,C错误;D、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都有染色体的解螺旋和染色体的分开,D错误故选:A点评: 本题考查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异同点,要求考生识记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异同点,明确两者的区别在于前期和末期,再选出正确的答案,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10下列有关细胞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无丝分裂过程核膜不消失 B 无丝分裂是原核生物进行细胞分裂的方式 C 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形成细胞板把细胞分隔成两个 D 无丝分裂是真核生物进行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考点: 细胞的无丝分裂;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分析: 1、真核细胞的细胞分裂方式包括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其中有丝分裂是主要的分裂方式;原核细胞只能进行二分裂增殖2、对于“无丝分裂”,可从以下几方面掌握:(1)无丝分裂是真核细胞进行细胞分裂的方式之一;(2)无丝分裂的特点是分裂过程中没有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但有DNA的复制和平均分配;(3)实例:蛙的红细胞解答: 解:A、无丝分裂过程核膜不消失,A正确;B、无丝分裂时真核生物进行细胞分裂的方式之一,B错误;C、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形成细胞板把细胞分隔成两个,C错误;D、无丝分裂时真核生物进行细胞分裂的方式之一,但不是主要方式,主要方式是有丝分裂,D错误故选:A点评: 本题考查细胞的无丝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细胞增殖方式,明确无丝分裂是真核细胞进行细胞分裂的方式之一;识记细胞无丝分裂的特点和实例,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11用高倍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观察处于分裂中期的细胞,可清晰的看到赤道板和染色体 B 视野中不同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可能不相等 C 处于分裂间期和中期的细胞数目大致相等 D 可选某个细胞持续观察它的整个分裂过程考点: 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分析: 1、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步骤:解离(使细胞分散开来)漂洗染色(碱性染料,如龙胆紫)制片观察经过解离步骤后细胞已经死亡,因此不能观察到细胞持续分裂的过程2、一个细胞周期=分裂间期(在前,时间长大约占90%95%,细胞数目多)+分裂期(在后,时间短占5%10%,细胞数目少)3、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平时不变,后期加倍解答: 解:A、赤道板不是真实存在的结构,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到,A错误;B、视野中不同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可能不相等,如后期的染色体数目是其他时期的两倍,B正确;C、分裂间期占细胞周期的时间长,所以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数目多于处于中期的细胞数目,C错误;D、经过解离步骤后细胞已经死亡,因此不能观察到细胞持续分裂的过程,D错误故选:B点评: 本题考查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则、实验步骤、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现象及结论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12下列有关细胞分化、衰老及凋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细胞分化能使细胞中细胞器的种类和数量发生改变 B 衰老细胞会出现线粒体减少,酶活性降低及细胞核变大等现象 C 细胞分化发生在胚胎期,细胞衰老与凋亡发生在老年期 D 人体胚胎发育过程中需调整神经细胞的数量,这种调整通过细胞凋亡实现考点: 细胞的分化;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细胞凋亡的含义分析: 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2、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3、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解答: 解:A、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这能使细胞中细胞器的种类和数量发生改变,A正确;B、衰老细胞会出现线粒体减少,酶活性降低及细胞核变大等现象,B正确;C、细胞分化、细胞衰老与凋亡都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C错误;D、人体胚胎发育过程中需调整神经细胞的数量,这种调整通过细胞凋亡实现,D正确故选:C点评: 本题考查细胞分化、细胞衰老和细胞凋亡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分化的概念,掌握细胞分化的实质;识记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识记细胞凋亡的概念及意义,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13下列能为“细胞具有全能性”观点提供直接证据的是() A 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形成各种血细胞 B 胡萝卜韧皮部细胞形成幼苗 C 用体外培养的皮肤治疗烧伤病人 D 壁虎断尾后重新长出尾部考点: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及应用;动物细胞核具有全能性的原因及其应用分析: 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是细胞含有该生物全部的遗传物质细胞全能性大小不同,一般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大于动物细胞,所以植物细胞比动物细胞更容易发育成完整个体,但动物细胞也能发育成完整个体,如蜜蜂的未受精卵细胞发育成雄蜂解答: A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形成各种血细胞,是细胞的分裂和分化能力,并没有体现细胞的全能性,A错误;B胡萝卜韧皮部细胞形成幼苗属于自我组织培养,体现植物细胞的全能性,B正确;C、用体外培养的皮肤治疗烧伤病人属于自体移植,也没有形成新个体,不能体现动物细胞的全能性,C错误;D、壁虎断尾后重新长出尾部,没有形成新个体,不能体现动物细胞的全能性,D错误 故选:B点评: 本题考查细胞全能性的概念及实例,要求考生识记全能性的概念,掌握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对具体实例进行判断细胞的全能性以产生个体为标志,若无个体产生,不能体现全能性14下列关于癌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癌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 B 细胞癌变可以由病毒感染引发 C 原癌基因只存在于癌细胞中 D 癌细胞的转移与细胞间黏着性下降有关考点: 细胞癌变的原因;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癌细胞的主要特征,癌细胞的主要特征是无限增殖,形态改变和容易转移细胞癌变的机理则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为癌基因导致的解答: 解:A、癌细胞的主要特征是细胞分裂次数不受限制,能无限增殖,A正确;B、导致细胞癌变的致癌因子有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B正确;C、所有细胞中均有原癌基因,癌细胞中原癌基因突变为癌基因,C错误;D、癌细胞容易转移是因细胞表面糖蛋白减少,细胞间黏着性下降,D正确故选:C点评: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癌细胞的主要特征15孟德尔运用“假说演绎”法研究豌豆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发现了分离定律,下列那一项属于其研究过程中的“演绎”() A 测交预期结果:高茎,矮茎接近于1:1 B 亲本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开 C 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D 测交结果:30株高茎,34株矮茎考点: 孟德尔遗传实验分析: 假说演绎法的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孟德尔的假说内容“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遗传因子成单个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解答: 解:A、演绎推理内容是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比例接近1:1,再设计了测交实验对分离定律进行验证,A正确;B、亲本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开属于假说内容,B错误;C、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属于假说内容,C错误;D、测交结果为:30株高茎,34株矮茎,属于实验结果,不是演绎过程,D错误故选:A点评: 本题考查孟德尔遗传实验的方法,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识记假说演绎法的组成及判定是解决该题的关键16遗传学的奠基人孟德尔之所以在研究遗传规律时获得了巨大成功,关键在于他在实验的过程中选择了正确的方法下面各项中,除哪一项外均是他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A 先只针对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进行研究,然后再研究多对性状的遗传规律 B 选择了严格自花受粉的豌豆作为实验材料 C 选择了多种植物作为实验材料,做了大量的实验 D 应用了统计学的方法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考点: 孟德尔遗传实验分析: 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1)选材:豌豆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且闭花受粉的植物,自然状态下为纯种;品系丰富,具多个可区分的性状,且杂交后代可育,易追踪后代的分离情况,总结遗传规律(2)由单因子到多因子的科学思路(即先研究1对相对性状,再研究多对相对性状)(3)利用统计学方法(4)科学的实验程序和方法解答: 解:A、先只针对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进行研究,然后再研究多对性状的遗传规律,这是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A正确;B、选择豌豆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是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B正确;C、选择了多种植物作为实验材料,做了大量的实验,但只有豌豆的实验最为成功,这不是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C错误;D、利用统计学方法是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D正确故选:C点评: 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孟德尔遗传实验的过程、解释、方法,能总结孟德尔遗传实验能获得成功的原因,再准确判断各选项选出正确的答案1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一对相对性状的是() A 绵羊的毛色有白色与黑色 B 豌豆的花色有白色和红色 C 家鸡的长腿与毛腿 D 小麦的抗锈病与易染锈病考点: 生物的性状与相对性状分析: 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相同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判断生物的性状是否属于相对性状需要扣住概念中的关键词“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来答题解答: 解:A、绵羊毛色的白色与黑色是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属于相对性状,A错误;B、豌豆花色的白色和红色是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属于相对性状,B错误;C、家鸡的长腿与毛腿不符合“同一性状”一词,不属于相对性状,C正确;D、小麦的抗锈病与易染锈病是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属于相对性状,D错误故选:C点评: 本题考查生物的性状与相对性状,重点考查相对性状,要求考生识记相对性状的概念,能扣住概念中的关键词“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对各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从而选出正确的答案18下列对于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不正确的说法是() A 选作杂交实验的两个亲本一定要是纯种 B 选的一对相对性状一定要有明显的差异 C 一定要以显性亲本作母本,隐性亲本作父本 D 一定要对母本去雄,授以父本花考点: 单因子和双因子杂交实验分析: 孟德尔所做的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的研究实验中豌豆必须具有一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同时亲本必须是纯种,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纯合亲本必须进行有性杂交,该过程中正反交实验都要做,才能使实验更具有说服力解答: 解:A、在该实验中,选作杂交实验的两个亲本一定要是纯种,A正确;B、为了便于观察,选定的一对相对性状要有明显差异,B正确;C、该实验中进行了正交和反交实验,因此不一定要让显性亲本作父本,隐性亲本作母本,C错误; D、孟德尔遗传实验过程为先杂交后自交,杂交过程中要对母本去雄,并授以父本的花,D正确故选:C点评: 本题考查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要求考生识记孟德尔一对杂交实验的过程及该实验对所选亲本的要求,明确孟德尔在该实验中进行了正交和反交实验,因此不一地再让显性亲本作父本,隐性亲本作母本,再结合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的选项19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 具有不同性状的两亲本杂交,子代有两种性状表现出现,则可以判断性状的显隐性及两亲本各自的遗传因子组成 B 具有相同性状的两亲本杂交,子代只出现与亲本相同的性状,则亲本及子代个体均为纯合子 C 具有不同性状的两亲本杂交,子代只出现了一种性状表现,则亲代均为杂合子 D 某亲本自交,子代出现了两种性状表现,且性状分离比为3:1,则占的子代个体表现为显性性状考点: 单因子和双因子杂交实验分析: 阅读题干可知,该题的知识点是判断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方法,纯合子和杂合子的概念,性状分离的概念,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和应用,先梳理相关知识点,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解答: 解:A、具有具有不同性状的两亲本杂交,子代有两种性状表现出现,不能判断性状的显隐性及两亲本各自的遗传因子组成,A错误;B、具有有相同性状的两亲本杂交,子代只出现与亲本相同的性状,亲本及子代个体不一定是纯合子,如AAAaAA、Aa,B错误;C、具有不同性状的两亲本杂交,子代只出现了一种性状表现,则亲代均为纯合子,C错误;D、某亲本自交,子代出现了两种性状表现,且性状分离比为3:1,说明亲本是杂合子自交,其中占的子代个体表现为显性性状,另一种性状是隐性性状,D正确故选:D点评: 本题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20玉米是雌雄同株植物,顶端开雄花,叶腋开雌花,既能同株传粉,又能异株传粉,是遗传学理想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将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种玉米个体间行种植(不考虑变异),有关F1性状表述合理的是() A 显性植株所产生的都是显性个体 B 隐性植株所产生的都是隐性个体 C 显性植株所产生的既有显性个体又有隐性个体,比例1:1 D 隐性植株所产生的既有显性个体又有隐性个体,比例3:1考点: 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分析: 玉米自然条件下既可进行同株的异花传粉,又可进行异株间的异花传粉在自然状态下,将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种玉米个体间行种植,如果同株传粉,则显性植株所产生的F1都是显性个体,隐性植株所产生的F1都是隐性个体;如果异株传粉,则显性植株和隐性植株所产生的F1都是显性个体解答: 解:由题意可知,由于将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种玉米个体间行种植,所以玉米既可自交,又可杂交显性植株所产生的都是显性个体,隐性植株所产生的既有显性个体,也有隐性个体,隐性植株自交后代全部是隐性个体,隐性植株杂交后代全部是显性个体故选:A点评: 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21如图为一家族的遗传谱系,已知该病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若7和10婚配,生下了一个正常女孩,他们再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是() A B C D 考点: 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常见的人类遗传病分析: 分析系谱图:3和4均患病,但他们有一个正常的儿子,即“有中生无为显性”,说明该病为显性遗传病;又4男患者的母亲正常,即“显性看男病,男病女正非伴性”,说明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相应的基因用A、a表示)据此答题解答: 解:由以上分析可知,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则7的基因型为AA或Aa,10的基因型为Aa,但他们婚配后生下了一个正常女孩(aa),说明7的基因型为Aa,则他们再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为故选:D点评: 本题结合系谱图,考查人类遗传病,要求考生识记几种常见人类遗传病的特点,能根据系谱图,熟练运用口诀判断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及相应个体的基因型,再结合题干中信息“生下了一个正常女孩”作出准确的判断22一对杂合黑豚鼠产仔4只,4只鼠仔的表现型可能是() A 三黑一白 B 全部黑色 C 二黑二白 D 以上三种都有可能考点: 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分析: 分离定律的内容是在杂合体进行自交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着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彼此分开,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一对杂合的黑豚鼠交配,按照孟德尔的分离定律,从理论上讲,子代分离比为3:1,但孟德尔分离定律的前提是子代的数量很多,并且交配后的受精卵都能发育成新个体解答: 解:一对杂合黑豚鼠,其基因型都为Aa,后代基因型为AA:Aa:aa=1:2:1,表现型为黑色:白色=3:1但由于这种比例的前提是子代的数量很多,并且交配后的受精卵都能发育成新个体而本题的子代只有4只,不是大量统计的结果,所以子代的分离比不一定符合分离定律的分离比,所以在实际的交配后代中各种情况都有可能发生故选D点评: 本题考查基因分离规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3通过测交实验,不能推测被测个体的() A 产生配子的种类 B 各种配子的比例 C 基因型 D 产生配子的数量考点: 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分析: 测交是测定杂合个体的基因型而进行的未知基因型杂合个体与有关隐性纯合个体之间的交配方式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是通过测交实验,若测交实验出现 1:1,则证明符合分离定律;如出现 1:1:1:1 则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解答: 解:由于测交后代表现型的种类及其比例能真实反映F1产生配子的种类及其比例,所以通过测交实验,能推测出F1的基因型、产生配子的种类以及各种配子的比例,但无法推测出F1产生配子的数量故选D点评: 本题考查测交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4盂德尔总结出了分离规律以下说法中属于性状分离现象的是() A 纯合高茎和矮茎杂交所得F1代全都表现为高茎 B F1产生的配子有两种,且比例为l:1 C F1自交所得后代中高茎与矮茎例接近3:1 D Fl测交所得后代中高茎与矮茎比例接近l:l考点: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和验证分析: 性状分离是指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全部个体都表现显性性状,F1自交,F2个体大部分表现显性性状,小部分表现隐性性状的现象,即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解答: 解:A、高茎(AA)矮茎(aa)高茎(Aa),不符合性状分离的概念,A错误;B、F1产生的配子有两种,且比例为l:1,这说明了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但属于性状分离,B错误;C、F1自交所得后代中高茎与矮茎例接近3:1,符合性状分离的概念,C正确;D、F1测交所得后代中高茎与矮茎比例接近l:l,这验证了基因的分离定律,但不属于性状分离,D错误故选:C点评: 本题知识点单一,考查性状分离的概念,要求考生识记性状分离的概念,能根据概念判断各选项是否属于性状分离现象,进而选出正确的答案,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25家兔的黑毛和褐毛是一对相对性状下列4种杂交实验中,能判断性状显隐性关系的是() A 黑黑黑 B 黑黑黑+褐 C 黑褐黑 D 褐褐褐考点: 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基因型、表现型分析: 显性性状是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子一代表现出的性状,子一代为表现出的性状是隐性性状解答: 解:A、黑色黑色黑色,黑色既可以是显性性状,也可能是隐性性状,A错误;B、黑黑黑+褐,可以判断黑色对褐色是显性性状,B正确;C、黑色褐色黑色,可以判断黑色对褐色是显性性状,C正确;D、褐色褐色褐色,黑色既可以是显性性状,也可能是隐性性状,D错误故选:BC点评: 对于显性性状、隐性性状的概念和判断方法的掌握是本题考查的重点2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哪一项() A 纯合子自交后代都是纯合子 B 纯合子测交后代都是纯合子 C 杂合子自交后代都是杂合子 D 杂合子测交后代都是纯合子考点: 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基因型、表现型分析: 纯合子是在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如AA(aa),杂合子是在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遗传因子组成不相同的个体,如Aa;纯合子自交后代仍然是纯合子,杂合子自交后代具有纯合子和杂合子解答: 解:A、纯合子自交后代都是纯合子,A正确;B、纯合子测交后代既有纯合子,也有杂合子,B错误;C、杂合子自交后代既有纯合子,也有杂合子,C错误;D、杂合子测交都带一般都是杂合子,也可能有纯合子,D错误故选:A点评: 本题的知识点是纯合子与杂合子,基因的分离定律,对于相关知识的综合理解应用,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27家兔的黑色对褐色显性,短毛对长毛显性,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现有多对纯合的黑色短毛兔与褐色长毛兔杂交得到F1,F1雌雄个体自由交配,F2中纯合黑色短毛兔所占的比例是() A B C D 考点: 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分析: 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说明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假设控制黑色的基因用A表示,控制短毛的基因用B表示,亲本的杂交组合即为AABBaabb,F1的基因型为AaBb解答: 解:AaBb的个体杂交,后代出现9种基因型和4种表现型,纯合短毛兔的基因型为AABB,故纯合黑色短毛兔所占的比例故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