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零、培、实验、补习班) 含答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877401 上传时间:2019-12-0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零、培、实验、补习班) 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零、培、实验、补习班) 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零、培、实验、补习班) 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零、培、实验、补习班) 含答案上饶中学xx年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零班、培优、实验、补习班) 考试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 燕 艳 第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戴上一顶非常精密的“仪器帽”,就能在电脑显示屏上清楚地“读”出你在想什么这种科幻片中常常出现的情景,在华东师范大学脑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所上演,不过,戴“帽子”的是灰色小老鼠。小鼠头上戴了一个特殊的“帽子”,这是研究小组研制出的世界上最轻巧的精细微电极推进器,96 根比头发丝细得多的微电极就插入小鼠大脑的海马区域,这里是形成长久记忆的关键区域。这些微电极能够记录到小鼠260个脑神经元的活动情况,并将其显示在电脑屏幕上。然后,科学家设置了三个恐怖情节。一是“月黑风高夜”,就是在特定环境中给小鼠背部突然吹一股冷风,让它毛骨悚然;二是“电梯失控下坠”,就是把小鼠放在特制的小电梯中,做自由落体下降,猛然着地;三是“地震刺激”,小鼠被放在特制的小电梯中,然后电梯突然猛烈左右摇晃。由于这些经历能够产生令人难忘的记忆,研究者猜想大脑中会有许多神经参与这些记忆的编码,因此他们希望通过巧妙的实验设计与新记录技术的结合,来探索和破译大脑编码的奥秘。科学家们发现,小鼠每次经历“险境”时,在海马区域的许多神经元对这种惊吓刺激果然有着各式各样的放电反应。而且,研究人员发现,一小撮神经元能够组成记忆编码的神经网络单元,对于相同的刺激,这一小撮神经元的反应基本相同;而对于另一些刺激,这一小撮神经元可能毫无反应。科学家们通过这些编码单元的激活与否,把每一种惊吓经历转化成一串二进制数字,这种数字化的编码互动使科学家们能够对不同的个体乃至不同种群动物的大脑编码活动进行直接的比较和分析。在分析了大量的神经元的活动情况之后,他们现在已经可以根据小鼠神经元情况,反推出当时小鼠是受到了哪种惊吓刺激,正确率100%。虽然目前该研究的实验对象只是小鼠,但是,这为人类最终破解大脑的记忆密码提供了一把钥匙。因为人脑和鼠脑乃至世界上大多数哺乳动物大脑的“海马”所用的编码方式都是一样的,因此,人的大脑很可能利用同样的原理来完成记忆之外的其他高级认知功能。首先,人类大脑有140亿个神经元,目前最先进的仪器也只能读到小鼠的260个神经元,所以要研发一种能够监控140亿个神经元的“帽子”难度非常大。其次,这个“帽子”要戴到脑子里面去,给人的大脑插上电极还有伦理和实际操作方面的困难。实验现场,能听到的小鼠的思考“咔嗒、咔嗒”这不是小闹钟的秒针走过的声音,而是一只灰色的小老鼠“思考”的声音。这只小鼠正在自己的“窝”里玩玩具几个木制的汽车、娃娃。从显示器上看,它的大脑神经元活动很平静,“咔嗒、咔嗒”的神经元活动声也很均匀。科学家们坦言,目前,他们也没有完全读懂小鼠的心思,只有几种特定的惊吓情况能够读懂,而一些平和的情绪还有待研究。 (选自科学大观园,有改动)1、下列关于文中加点字“这些编码单元”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人类大脑中会有许多神经参与这些记忆的编码。B小鼠的一小撮神经元组成记忆编码的神经网络单元。C小鼠在海马区域的许多神经元对其受到惊吓刺激而产生各种放电反应。D小鼠对于外界刺激在其一小撮神经元中所表现出来的相同或不同的反应。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科学家在小鼠头上戴的一顶精密的“仪器帽”,实际上就是测定小鼠脑神经元活动情况的精细微电极推进器。B研究发现,形成小鼠长久记忆的关键区域,应该是在它们大脑的海马区域,这个区域里有260个脑神经元。C小鼠神经元对于外界相同的刺激的反应是基本相同的,而对于外界的另一些刺激,则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反应。D数字化的编码就是一串二进制数字编码,通过这种编码的互动,有助于科学家们对不同个体乃至不同种群动物的大脑编码活动进行直接的比较和分析。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仪器也只能读到小鼠的260个神经元,所以要研发二种能够监控人类大脑140亿个神经元的“帽子”是绝对不可能的。B目前大脑思维的推断和记忆密码的破译研究的实验对象主要是小鼠,但已经迈入了人类大脑记忆密码的最终破解的关键研究阶段。C科学家设置了三个恐怖情节,目的是通过测试小鼠脑神经元的活动情况,进而探索和破译小鼠大脑记忆编码的奥秘。D如果人类研制出具有人类思维方式的机器人,那么这些机器人就不仅能够独立思考,懂得联想、想象,甚至有情有义,学会与人合作。二、古代诗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 王规字威明,琅邪临沂人。规八岁,以丁所生母忧,居丧有至性。太尉徐孝嗣每见必为之流涕,称曰孝童。叔父暕亦深器重之,常曰:“此儿吾家千里驹也。” 年十二,五经大义,并略能通。既长,好学有口辩。州举秀才,郡迎主簿。起家秘书郎,累迁太子舍人、安右南康王主簿,太子洗马。天监十二年,改构太极殿,功毕,规献新殿赋,其辞甚工。拜秘书丞。历太子中舍人,司徒左西属,从事中郎。晋安王纲出为南徐州,高选僚属,引为云麾谘议参军。久之,出为新安太守,父忧去职。服阕,袭封南昌县侯,除中书黄门侍郎。敕与陈郡殷钧、琅邪王锡、范阳张缅同侍东宫,俱为昭明太子所礼。湘东王时为京尹与朝士宴集属规为酒令规从容对曰自江左以来未有兹举。特进萧琛、金紫傅昭在坐,并谓为知言。普通初,陈庆之北伐,克复洛阳,百僚称贺,规退曰:“非为功难,成功难也。羯寇游魂,为日已久,桓温得而复失,宋武竟无成功。我孤军无援,深入寇境,威势不接,馈运难继,将是役也,为祸阶矣。”俄而王师覆没,其识达事机多如此类。六年,高祖于文德殿饯广州刺史元景隆,诏群臣赋诗,同用五十韵,规援笔立奏,其文又美。高祖嘉焉,即日诏为侍中。中大通二年,出为贞威将军骠骑晋安王长史。其年,王立为皇太子,仍为吴郡太守。主书芮珍宗家在吴,前守宰皆倾意附之。是时珍宗假还,规遇之甚薄,珍宗还都,密奏规云“不理郡事”。俄征为左民尚书,郡吏民千余人诣阙请留,表三奏,上不许。寻以本官领右军将军,未拜,复为散骑常侍、太子中庶子,领步兵校尉。规辞疾不拜,于钟山宗熙寺筑室居焉。大同二年,卒,时年四十五。规集后汉众家异同,注续汉书二百卷,文集二十卷。(节选自梁书王规传) 4、对文中画线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湘东王时为京尹/与朝士宴集/属规为酒令/规从容对/曰自江左以来/未有兹举。B.湘东王时为京尹/与朝士宴/集属规为酒令规/从容对/曰自江左以来/未有兹举。C.湘东王时为京尹/与朝士宴集属/规为酒令规/从容对曰/自江左以来/未有兹举。D.湘东王时为京尹/与朝士宴集/属规为酒令/规从容对曰/自江左以来/未有兹举。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东宫”既指太子所居之宫,亦指太子,文中指太子,古代设三少、三公等侍奉太子。B.“丁忧”即遭逢父母丧事,“丁”是“遭逢”的意思,“忧”是“居丧”的意思,多指居父母丧。C. “江左”是一个地理名词,一般指江东,即长江下游江南地区。古人习惯以东为左,以西为右。D.“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中庸春秋,其实本来有六经,还有一本乐经,亡于秦末战火。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王规有预见性。陈庆之北伐时收复了洛阳,朝中官员都在祝贺,他却认为这场战役会成为祸端,后来果然应验。B.王规好学才高。他十二岁时便大致通晓五经的大义,长大后郡里举荐他为秀才;天监十二年,他向朝廷呈献新殿赋,文辞十分精巧。C.王规备受器重。他在担任新安太守时,同陈郡的殷钧、琅邪的王锡、范阳的张缅都受到昭明太子礼遇。D.王规不留恋官场。当朝廷任命他为散骑常待、太子中庶子、步兵校尉时,他称病不任职,在钟山宋熙寺筑室居住。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 规退曰:非为功难,成功难也。译文: (2)是时珍宗假还,规遇之甚薄,珍宗还都,密奏规云“不理郡事”。译文: (二)古代诗歌鉴赏(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浣溪沙张 先 楼倚春江百尺高,烟中还未见归桡,几时期信似江潮?花片片飞风弄蝶,柳阴阴下水平桥,日长才过又今宵。注:“桡ro”,划船的桨,这里代指船。8、这首词的上片塑造的女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内容分析。(5分)9、这首词的下片以抒情为主,试简要分析其抒情手法。(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李煜虞美人是一曲生命的哀歌,作者通过对自然永恒与人生无常的尖锐矛盾的对比,抒发了词人的亡国之痛。其中传达出作者对国土更姓、山河变色的感慨及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惘的词句是“ , ”。(2)杜甫登高中“ , ”两句从空间、时间两方面着笔,抒发自己久客悲秋,多病而独自登台的感情。(3)苏轼赤壁赋中有这样一句:“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说是的赤壁之战中曹操被周瑜打败的事。苏轼写于同时期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对此事是这样描绘的:“ ,谈笑间, 。”乙 选考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竹心陈敏大学毕业那年,我心血来潮,就和竹心一起报名参加了赴西北贫困山区支教的志愿团。就在我们即将赴任的前一天晚上,竹心却接到了母亲病重的长途电话。我是第一次知道竹心的寡母多年来一直患有半身不遂,常年靠竹心的舅父照顾日常生活。其实平日在校园里我们时常擦肩而过,彼此打招呼的次数却很少。这次只是因为共同的热情我们才要走到一起,所以便开始留意起了竹心。我发现竹心是一个不拘言笑的人,她说话的声音很轻,白皙而冷静的面庞架着一副眼镜,镜片后面的眼睛有股深邃的光芒透出。竹心支援山区教育事业的序幕还没有拉开就要划上一个休止符,我不禁替她惋惜起来。我背起行囊独自踏上了征程。长途汽车在宽阔的马路上呼啸了几个小时以后便开始在崎岖的山路上艰难地盘旋起来,它颠簸着,摇晃着,喘着粗气,像一个患哮喘病的老人。一路上完全看不见我想象中的山水田园和参天大树;甚至看不到野草野花和牛羊的影迹。我只看见光秃秃的、馒头一样的黄土包一个挨着一个,身后卷起大团大团的黄色尘雾。天是黄的,地是黄的,甚至每个人的脸也变成了土黄色。我感觉要晕车了,并很快昏天黑地地发作起来。接近黄昏时,颠簸的车辆终于停了下来。我将要发光发热的地方东卧牛乡到了。我下车和前来迎接我的乡长同志握手寒暄。乡长扛着我的行李带我走了很长一段路,还向我介绍了学校里的一些情况。他说:学校三个年级总共有九十来个学生,可教师只有三个,且都是当地人,水平不怎么高,凑合着能把学生管住就行。乡长还说教育组下达所开设的科目都开不了,还说像我这么高水平的人应该尽量多代几门课。乡长指着前面说:“看,那就是学校。”学校不大,也很旧,倒是被打扫过了。夜幕降临了,学生都打出了自制的红灯笼来欢迎我,灯笼在黄土包上忽明忽暗,像空旷的天空上寂寞的星星。一个上了年纪的男人把我领进一间很小的土屋说:“这是你住的地方,我去了好几家才搜集到了一点白面,给你蒸了这篮子馒头,够你吃一个星期了。”他又指着蹲在墙角的一口大瓮说:“我还让娃娃们给你攒了些水,这里吃水不方便,要走好几里地才有水井呢,你就省着点用。你早点歇,明天还要上课呢。”说完后两个人都走了。我回过头来,看了看“床”:两只摇晃的凳子上架着四块歪歪斜斜的木板,一坐上去就发出刺耳的嘎吱声,仿佛要拒我于千里之外。一颗滚烫的心顿时掉进了一盆冰凉的水中,两滴眼泪禁不住地滑到腮边。我正琢磨着怎么来铺这个床时,门外响起了敲门声。“老师,是我。”我开了门,一个小女孩走了进来,手里提着一个小木盆。她说:“我叫刘妞妞,王主任让我给你送个木盆,让您晚上起夜时用。”我问王主任是谁,刘妞妞说就是刚才给您送馒头的那个人,他是乡教育组的领导。刘妞妞还说:“王主任说前几个从省城来的大学生老师都是被饿跑的,他怕您也被饿跑了,所以就找来白面给您蒸了馒头。”刘妞妞看着我问:“老师,有了这篮馒头您不会被饿跑吧?”刘妞妞临走时再三叮咛我:“老师,黑来起夜千万不能出门,外面害怕怕。”我的眼泪又一次掉了下来。我翻看那篮子白馒头,这是怎样的一篮馒头啊,又黄又硬,和这里的黄土包不差两样。如豆的灯光下我做出了果断的决定:赶快离开,这里简直不是人呆的地方。第二天,天刚麻麻亮,我就收拾回城,我用学生为我准备的混黄的瓮水洗了把脸,就匆匆地出发了。我赶到车站,发现乡长和那个王主任早已来到车站了。乡长看了我一眼,干巴巴地说:“我知道你会走的。”我似乎是拿鼻子笑了一下后,就头也没回地登上了开往省城的长途客车。我又回到了校园。通过半年的努力,考取了我一直崇拜的尤教授的研究生。三年后又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留校任教。在匆匆流逝的时光中,我忙于学习,忙于工作,忙于职称,忙于爱情,忙于房子,忙于孩子。像一条穿梭于城市海洋中的鱼。又一个新学期开始了。我接了一个新生班级的课。这天,我郑重地走上讲台。我兴致勃勃地做了自我介绍,然后再让学生做,我要熟悉这些来自天南地北的学生。轮到最后一排的最后一位女学生了。她笑吟吟地站起来说:“白老师,事实上我们在六年前就已相识了。您还给我当过一夜老师呢!我叫刘妞妞,来自甘肃阴山县的东卧牛乡。我们家乡的变化可大了。现在已经通了电,接了自来水,还办了一个希望中学我的脑子有些混乱,脱口问了句:“你的老师是谁?”“竹心,她说她认识您;她现在是我们那个中学的校长。”“竹心!”我无意识地重复了一句。我觉得有一团火开始从我的耳根燃烧,一直燃烧到面部,又燃烧到了每一根发梢上。(有删改)(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我”和竹心虽是大学同学却不是很熟,直到她和“我”一起报名参加去西北贫困山区支教的志愿团,我们才成为朋友。B本文讲述了一个关于理想和坚持的故事,在“我”不知道的情况下竹心去到了东卧牛乡,并做了很多努力,坚守了自己的理想。C“我”到了东卧牛乡的学校后发现,虽然这里条件艰苦,但学生们还自制红灯笼迎接“我”,不禁受到了感动。D.刘妞妞也是本文的一个重要人物,她见证了“我”在西北贫困山区的短暂经历,也见证了竹心的支教经历。E“我”离开支教地后,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研究生并最终成为一名大学教师,这说明“我”的选择是正确的。(2)这篇小说第三段中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6分)(3)文中画线的语句表现了“我”怎样的心理?(6分)(4)这篇小说的题目是“竹心”,但作者对竹心却着墨很少,而用了绝大部分的篇幅来写“我”的经历,请探究作者这样写的原因。(8分)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八十年家国情王幅明 赵浩生,1920年生于河南息县。1948年,他以驻外记者的身份去日本,之后一直辗转国外,并于1962年加入了美国国籍,现任耶鲁大学东亚语言文学系教授。虽已去国30多年,但他的家国之情丝毫没有淡薄,随着年龄的增长越发变得浓烈。我们与赵浩生聊起1973年他第一次回国的情景。游子归来,受到祖国及家乡亲人们的热烈欢迎。他亲身感受到血浓于水的亲情和新中国的巨大变化。记者的使命感再一次被唤醒。观光之外,他有意识通过新华社及外交途径对大陆各界人士作采访。返美后,他写文章、发表演说,向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倾述回国观感。这些系列文章在美国和香港等地发表后,引起了出乎意料的强烈反响,他也成为美籍华人中系列报道新中国生活的第一人。从那以后,他几乎每年都要回国,有的年份利用假期之便达到二至三次。他说:“我希望每年都能回来,讲一讲,对祖国的四个现代化作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任何方面,凡是我能作的事情我都会去作。”赵浩生还把他的两本科学探险小说鹦鹉螺号的故事和格林征空记远涉重洋寄回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出版。6月在京召开的青少年科普作品赠书仪式上,赵浩生将这两本书郑重送给北京的青少年朋友。赵浩生9岁离开故乡到省会开封求学。初中毕业后考入开封两河中学,但高中只上一年,开封沦陷后被迫辍学回到老家息县,担任抗敌训练班教师,宣传抗日救国。他曾向往去参加抗战和到革命圣地延安,因为家庭阻挠未能实现。父亲决定让他经武汉前往四川继续上学。在武汉遭遇日机轰炸时,他写出新闻处女作是种子,不是死尸并顺利发表,为他日后的记者生涯埋下了伏笔。那时,国民党的机关报中央日报招聘记者,他被幸运选中。勤奋加上天赋,使他很快在新闻界崭露头角,成为广受读者关注的知名记者。如何以独特视角选择和报道新闻,取决于记者的眼力和文字功底。赵浩生是一个出色的自学成才者。他从本报社和其它媒体的记者身上汲取智慧,化为己有。他先后成功采访和报道了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些重大事件,如:国共两党的重庆谈判、抗战胜利后的“旧政协”会议,等等。特殊的机遇使他有幸见识了周恩来、叶剑英等共产党人的风采。这些刻骨难忘的记忆促使他晚年写出周总理没有死、叶帅与雪莱等至文。1948年初夏,他作为报社驻日特派记者去了东京。后又成为香港星岛日报驻东京特派员。令他想不到的是,此行成为他人生之路的重大转折。他成了有家难回的人。新中国成立令他欢欣鼓舞,他给时任国家新闻总署署长胡乔木写信,说明回国愿望,但迟迟没有结果。1952年,他远渡重洋,到美国中部的伊利诺大学选修美国外交史,获博士学位。除了教学,他没有忘记联合国注册记者的身份,不时为世界各地的华文报刊写稿。他采访过客居美国的各界著名华人贝聿铭、林语堂、董浩云等人,成为受到广大旅美华人尊敬的新闻记者。但是,幸福的家庭,加上荣誉和待遇,都无法掩盖他心中挥之不去的乡愁。1973年,当他第一次拿到回国签证时,不禁热泪盈眶。这一天等的太久了,整整25年。多年后,赵浩生才知道,他归国梦的实现,是周总理亲自作出的指示,并由新华社发出邀请。他,以一个记者的身份回国访问。晚年,赵浩生辞去教职,任米勒公司董事长特别顾问等职,推动中美各项交流合作,为中国走向世界牵线搭桥,倾尽全力。80岁开始写回忆录八十年来家国,xx年11月,该书首发式在北京举行。这是赵浩生最后一次回国。他不顾自己已经81岁高龄,兴致勃勃地签名售书达两个小时之久,直到工作人员一再提醒,才抱歉离开。这是他送给祖国母亲的归根之礼,字里行间充盈着远方游子赤诚的家国情怀。(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 赵浩生参加抗战和到革命圣地延安,后父亲决定让他经武汉前往四川继续求学。在武汉遭遇日机轰炸时,他写出新闻处女作是种子,不是死尸并顺利发表。B. 1973年赵浩生第一次回国,他的归来,受到祖国和家乡亲人们的热烈欢迎。他深切感受到血浓于水的亲情和祖国的巨大变化。C. 赵浩生自小就具有爱国精神。他九岁离开故乡到开封求学,后考入两河中学,开封沦陷,被迫辍学,担任抗敌训练班教师,宣传抗日救国。D. 赵浩生八十岁的时候,为了表达远方游子赤诚的爱国情怀,开始创作八十年来家国。E. 1948年初夏,因为赵浩生作为报社驻日特派记者去了东京。后又成为香港星岛日报驻东京特派员。所以他成了有家难回的人。(2)本传记开头第一段的作用有哪些?试作具体分析。(6分)(3)赵浩生家国情怀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试作简要分析。(6分)(4)文章说:“如何以独特视角选择和报道新闻,取决于记者的眼力和文字功底”,是的,赵浩生就是一位既有独特的眼力又有文字功底的记者,请你就“独特”、“眼力”、“文字功底”三个方面,任选两个方面,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第卷 表达题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开着喜庆的婚车, 地去迎新,但没想到为了赶时间,半路却与小车相撞,酿出一场小车祸。在南湖西荷花池,记者看到有两位老人在冰面上 地做着冬季运动,其中一位老人在抽冰猴,一位老人在滑冰打冰球。王某 地去新房拿钥匙,却不料看到了一片废墟,惊出一身冷汗。几经打听方才得知,原来自己购买的是违章建筑。A欢天喜地 兴致勃勃 兴高采烈B欢天喜地 兴高采烈 兴致勃勃C兴致勃勃 兴高采烈 欢天喜地D兴高采烈 兴致勃勃 欢天喜地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A河北师范大学信息技术学院为解决“课堂低头族”现象,防止学生上课总玩总机,影响听课效果,实行“手机收纳、人机分离”。B在xx年,“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属于标准的“收视黑马”,在播出期间,竟然有4.3亿不重复的观众收看。事实证明,今天的观众还是非常渴望有内涵的文化的节目。C中华传统文化十大精深、源远流长,是我们这个民族生生不息之魂。弘扬和继承传统文化,既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之源,也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应有之义。D生态文明建设,是要构建一个“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人居环境。生态建设的好不好,事关全民的福祉,也关系国家的长治久安。 15、依次填入下面的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讲述一个故事,需要沉着的耐力和敏锐的判断, , 。 , , 。 ,又过于寡淡,不容易抓住人民心。过于丰沛的情感 一味地顺其自然 既需要冷静客观容易渲染过度 又要以自己特有的叙述方式呈现出有生命的人物形象轻重取舍都需要仔细寻味A. B. C. D.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5分)不是所有学者都有自己的治学路数。 ,宋人说“少陵诗法如孙吴,李白诗法如李广” 。 ;孙吴著有兵书让人有法可依。 。那些功力深湛又兼具才情的学者,往往能取得过人的成就,又善于总结行之有效的治学方法,或者能归纳出一套可供操作的学术范式,这一类学者特别值得我们研究。17、观察下面这幅漫画,按要求完成题目。(6分)说明:狮子身上写着“污染企业”四个大字(1)给漫画拟一个不超过6个字的合适标题。(2分)(2)请简要介绍漫画的内容,并概括漫画的寓意。要求:语言准确、简明、连贯。(4分)六、写作(60分)18、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老教授给学生做了个测试。老教授问:“你去山上砍树,面前有两棵树,一棵粗,一棵细,你砍哪一棵?”大家都说:“当然砍粗的了!”老教授一笑:“那棵粗的是普通的杨树,而那棵细的却是红松,你会砍哪一棵?”同学们一想,红松比较珍贵,就说:“砍红松!”老教授又问:“如果杨树是笔直的,红松却七歪八扭,你砍哪一棵?”同学们有些疑惑,就说:“这样的话,还是砍杨树!”老教授说:“杨树虽然笔直,可中间大多空了,你会砍哪一棵?” 终于,有人问:“教授,您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呢?”老教授收起笑容,说:“你们怎么就没人问问自己,到底为什么砍树?虽然条件不断变化,可是最终结果取决于你们最初的动机。如果想要取柴,你就砍杨树,想做工艺品,就砍红松。”听了这番话,大家心中似都有所感悟。 读完这个故事,你有何感想?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参考答案(零班、培优、实验、补习班)1、B(此题所设题干与备选项之间的逻辑联系较为紧密。A从指代看,属偷换概念;从对象看,又是张冠李戴。C答非所问。D说的是小鼠神经元中的表现反应,与指代内容无关)2、C(针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这一考点,原文是“这一小撮神经元”)3、C(“未然当已然”“无中生有”“夸大其词”等所设错误项,均为高考题中常考的三种类型,故此题有模拟导练特色。A夸大其词。原文是说“难度非常大”,并非说“绝对不可能”。B“已经迈入了研究阶段”属把未然当已然。D属无中生有)4、D5、D “五经”不包括中庸。6、C 是担任中书黄门侍郎一职。7、(1)王规退朝后说:“着手办事并不难,但要成就功业却很难。(“为功”“成”“功”各1分,大意2分)(2)当时芮珍宗休假回家,王规对他很疏远,芮珍宗返回京都,秘密上秦说王规“不理郡中政事”。(“假”“薄”“密奏”各1分,大意2分)译文:王规字威明,琅邪临沂人。王规八岁时,遭逢生母丧事,居丧期间至诚至孝,太尉徐孝嗣每次见到他,都被他的孝心感动得流泪,称他为孝童。王暕的叔父王陈对他也十分器重,曾经说:“这孩子是我家的千里驹。”王规十二岁时,五经大义便都大致通晓。长大成人之后,更喜爱学习且有口才。王规被州里举为秀才,郡里选用他任主簿。王规被从家中征召出来任秘书郎,多次升迁任太子舍人,安右南康王主簿,太子洗马。天监十二年,朝廷改建太极殿,建成之后,王规呈献新殿赋,文辞精巧。他被任命为秘书丞。历任太子中舍人,司徒左西属,从事中郎。晋安王萧纲出京任南徐州刺史,他从严选用属宫,王规被选用为云麾谘议参军。过了很久,王规又出京任新安太守,因居父丧而离职。服丧期满之后,袭封南昌县侯,被任命为中书黄门侍郎。皇上命王规与陈郡殷钧、琅邪王锡、范阳张缅一同侍奉太子,昭明太子对他们都以礼相待。当时,湘东王任京尹,和朝士集会宴饮,席间,湘东王让王规行酒令。王规从容回答道:“自从晋迁至江左以来,没有过这种做法。”当时,特进萧琛、金紫傅昭在座,都认为逭话说得很有见识。普通初年,陈庆之北伐,收复洛阳,朝中百官齐声称贺,王规退朝后说:“着手办事并不难,但要成就功业却很难。羯寇似游魂出没不定,为时已久,桓温征讨,得而复失,宋武帝最终也未能成功,我们孤军深入敌境,没有后援,深入羯寇占领的地区,兵力无法相连,军粮难继,这一仗,将要招来祸患了。”不久朝廷军队果然全军覆没。他对事物的透彻了解多与此相似。六年,高祖在文德殿设宴为广州刺史元景隆饯行,下诏命大臣们赋诗,规定都用五十韵作诗,王规提起笔立即就写完呈奏,诗句文辞又很优美。高祖非常赞赏王规的才气,当天便下诏任命他为侍中。中大通二年,王规出京任贞威将军骠骑晋安王长史。当年,晋安王被立为皇太子,王规接着就任吴郡太守。主书芮珍宗的家在吴,以前的太守都一心巴结他。当时珍宗休假回家,王规待他很疏远,珍宗返回京都,秘报王据说他“不理郡中政事”。于是王规不久便改任左民尚书,吴郡的官吏百姓一千多京城请求让王规留任,先后三次上表请奏,皇上不答应。不久王规以左民尚书的名义兼任右军将军,没有授任,又被任命为散骑常侍、太子中庶子,兼任步兵校尉。王规称病推辞,不肯任职,在宋熙寺筑室居住。大同二年,王规去世,死时四十五岁。王规收集后汉书各家不同说法,注续汉书二百卷,还有文集二十卷。8.主人公是一位想念丈夫的思妇形象。(2分)她因思念外出的丈夫而登楼远眺;(1分)独倚高楼,遥望江面而不见期待中丈夫的“归桡”,禁不住埋怨丈夫没有如约归家;(1分)期待丈夫能如潮一样如期而来,她在思念和埋怨中仍对丈夫的归来充满期待。(1分)解析:一是总体把握词作内容,概括出女子思想情感特点,即“思想丈夫”;二是结合词句对其“思念”的心理进行具体的分析,理清其“相思埋怨期待”的心理过程。9.(1)借景抒情。“花片片”在风中飞舞,像蝴蝶相戏似的,“柳阴阴”柔丝拂水,雨后新波与桥面相平,用落花和柳丝暗示春的流逝。(3分)(2)直接抒情。漫长的白昼好不容易才挨过去,却又迎来了寂寞难耐的夜晚,足见女主人公的相思之深切。(3分)解析:审题注意题干关键词,这里是“抒情手法”,调动知识储备会联想到直接抒情、借景抒情、借细节描写抒情等手法;联系词句内容,确认本词采用了“借景抒情”“直接抒情”两种手法。分析借景抒情,要说出“借什么景”“抒什么情”两个方面。10.(1)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2)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3)羽扇纶巾 樯橹灰飞烟灭11.(1)答B给3分,答D给2分,答C给1分;答A、E不给分。解题思路:A项,“我们才成为朋友”错,“我”只是开始关注竹心。C项,“不禁受到了感动”不够准确,从文中看,“我”似乎更多地在关注当地生活的艰苦。E项,从全文来看,“我”应该是为自己的选择感 到了惭愧。 (2)突出了支教路途的艰难遥远、环境的贫瘠荒凉。 为后文“我”决意离去做铺垫。为塑造竹心这一形象提供背景。(每点2分)解题思路:首先考虑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位置,然后从景物描写在情节中的作用、在结构上的作用、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对表达作品主题的作用等方面考虑作答。(3)对竹心的做法的惊讶;对自己选择逃避的做法的羞愧;对竹心崇高人格和奉献精神的敬佩。(每点2分)解题思路:首先要注意对语境进行分析, 一定要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和赏析语句。画线语句在文章的结尾,是“我”在知道了竹心的故事后的心理反应,联系全文不难看出,“我”当时的心理感受应是惊讶、惭愧、敬佩。(4)作者用大量篇幅来写“我”,有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故事情节的需要。小说是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写的,从“我”的经历和感受的角度来写,增强了真实感。第二,表现手法的匠心。 作者写“我”的目的并非表现“我”,而是用“我”作为竹心的对照和反衬。第三,整体构思的独到。文章大量写“我”的经历,但开头结尾均写竹心,既制造了悬念,又突出了竹心的人物形象特征;同时,用竹心这一人物形象深刻地提示了文章主题 。解题思路:任何写作手法的安排都服从写作目的,因此,要回答此题,首先应把握小说的主题,在把握主题的基础上来探讨作者这样写作的意图。其次,要从表达效果的角度也就是从艺术表现的角度来对写作意图进行探究。12、(1)答B给3分,答D给2分,答C给1分;答A、E不给分。解析:首先将各选项所涉及的内容从原文中找出来进行分析、概括,然后将结论与选项进行比照,从而确定选项的正误。A项,混淆然已然的关系,原文说,“他曾向往去参加抗战和到革命圣地延安”,意思说,他并没有参加过抗战;C项,说法欠准确,“爱国精神”后面的求学经历并不能说明他是一个“自小就具有爱国精神”的人;E项,强加因果,驻东京特派员与有家难回二者不构成因果关系。(2)交代赵浩生的出生以及他的身份和对家国的感情。让读者从整体上了解了赵浩生。为下文赵浩生的出现做铺垫。(每点2分)解析:解答这类题目要关注传记文本的两个基本特点,一是文学性,二是真实性。这是解答这类考题的切入点,再者也要善于抓住作用类题的基本解题思路,即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如本题在内容方面,我们可以知道赵浩生的基本情况。在结构方面为后文赵浩生的出现做铺垫。(3)经常回国。赵浩生几乎每年都要回国,有时一年回国两三次。在外国宣传祖国。向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倾情讲述回国观感。赠书。他把自己的两本科学探险小说鹦鹉螺号的故事和格林征空记远涉重洋寄回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出版。6月在京召开的青少年科普作品赠书仪式上,赵浩生将这两本书郑重地赠送给北京的青少年朋友。解析:解答本题要严格根据命题要求进行筛选,题目要求从“家国情怀”角度筛选,这就告诉我们筛选信息的点要落在“家国”上,由“赵浩生几乎每年都回国”可以概括出其“经常回国”;从其在海外讲述回国观感可以概括出其“在国外宣传祖国”;从为国内青少年赠书,也可以看出其深厚的“爱国情怀”。(4)示例:独特是非凡智慧的表现。赵浩生作为一名记者,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他与其他记者不同,他是一位出色的自学成才者。赵浩生能智慧地从本报社和其他媒体的记者身上汲取智慧,化为己有。眼力是一个人能力的综合表现。眼界是眼力的表现之一,赵浩生采访视野非常广,他先后成功采访和报道了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些重大事件,如国共两党的重庆谈判、抗战胜利后的“旧政协”会议等;他采访过客居美国的各界著名华人如贝聿铭、林语堂、董浩云等,成为受到广大旅美华人尊敬的新闻记者。多重身份看出其眼力之不俗。他成为美籍华人中系列报道新中国生活的第一人。1948年初夏,他作为报社驻日特派记者去了东京。后又成为香港星岛日报驻东京特派员。文字功底是一个记者最重要的素质。赵浩生晚年写出周总理没有死叶帅和雪莱等至文。赵浩生写了两本科学探险小说鹦鹉螺号的故事和格林征空记。解析:回答本题必须结合原文,并且还要有自己的见解,同时注意要分点作答。根据“观点+材料”的思维模式,先结合原文来回答,再根据自己的理解充实答案。如从独特角度,我们先确定“独特是非凡智慧的表现”的观点,然后在原文中找信息来佐证,最后结合自己的理解加答全面即可。 13、A 解析:“欢天喜地”形容非常高兴。与句中喜庆的迎亲气氛和谐。“兴致勃勃”形容兴趣很浓,兴头很高。冬天在冰面上做冬季运动需要人的兴趣和兴致。符合句的语境要求。“兴高采烈”指兴致高,精神饱满,情绪热烈。符合句中拿新房钥匙的人的心情特点。 14、B 解析:A错误,成分残缺,“实行”后缺少宾语,应在“手机收纳、人机分离”后加“的方案”。C错误,语序不当,应该是“继承和弘扬”。D错误,两面对一面,把“生态建设的好不好”改为“把生态建设好”。 15、C 解析:做这类题,既要瞻前,又要顾后。画线处前面的句子讲的是讲述故事需要的条件,画线的前两句应承接前文“沉着的耐力和敏锐的判断”,应选择作为开头。是观点句,是条件,是结果。是后文的条件,应放在最后。 16、示例:不妨以李白与杜甫为例。李广用兵如神却不着痕迹。学者也是如此。解析:句之前说的是学者的治学,后边列举出李白和杜甫,处应是前后的过渡句。后的标点是分号,应该和后句相互照应,句式一致。内容上应照应前边的“李白诗法如李广”。结合李白诗歌的特点,能够推导出李广用兵的特点。处应是一个衔接后文的句子,由李白和杜甫过渡到学者。 17、(1)如此“管理”(2分)解析:这幅漫画在拟标题词时应该抓住“管理”,对于狮子用蝇拍显然是不能起到威慑作用的,而真正能威慑狮子的猎枪却被领导放在一边,这种管理其实就是在做表面文章。(2)内容:漫画中一头代表“污染企业”的狮子悠闲地趴在地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并且惬意地摇着尾巴。它在看着一个一手拿蝇拍一手拿猎枪的领导模样的人将蝇拍交给执法者,并煞有介事地说:“小王,看管它的权利就交给你了,你可要严格执法喔。”寓意:这幅漫画批评了一些环保部门对污染企业假治理真保护的现象,他们对污染企业的管理避重就轻,不愿落到实处。解析:漫画由狮子、领导、执法者三个构图要素组成,狮子象征着污染企业,领导和执法者两个人是在治理污染,从狮子的表情和领导的话语中可以得知所谓的治理不过是形式主义,并不会对污染状况有任何的改变。从中我们就能得出漫画的寓意在于批评某领导对污染企业假治理真保护的行为。18.【解析】材料的关键点在于“虽然条件不断变化,可是最终结果取决于你们最初的动机。”由此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确定立意:1.目的、目标和信念。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有自己的目的和目标,明确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做事不能盲目、随时变动,否则一事无成。2.人生的规划。没有规划的人生,是失败的人生。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关键在于规划。3.明确立场,坚持原则。站稳立场,明确自己的所需,不可随便改变自己的原则。4.诱惑。人生有许多诱惑,不能因诱惑而迷失自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