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4月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863888 上传时间:2019-12-0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4月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三4月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三4月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4月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考生注意:1.答案与作文全都写在答卷上,写在试卷上不给分。2.答题时注意试卷题号一一对应,不能错位。一、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16分)卖桔者言 张五常作为一个研究价格理论的人,我对实证工作好之成癖。要了解玉石市场的运作,我曾在广东道卖玉。在美国研究原油价格时,我曾到油田及炼油厂调查了好几个月。理论若经不起时政的考验,是很难站得住的。一个有实据在手的后起之秀,有时只要用三招两式,就可以把一个纯理论的高手杀得片甲不留。香港年宵市场,在年宵的那一晚,需求的变动是极快极大。变动的方向在大致上是大家都预先知道的。1000块钱一枝桃花可在几个钟头之间变得一文不值。但若不是买卖双方在期待上有了错误,上好的桃花那会有弃于街头的明显浪费?卖不出跟蚀大本卖出有甚么分别?同样一枝花,有人用200元买也有人用50元买,是否浪费?年宵货品的不断变动的价格是怎样决定的?买卖双方期待上的错误是怎样产生的?这些问题是既困难又重要。 要在这些问题上多一点了解,我就决定了在年宵的那一晚亲自卖桔。这算是我第二次的经验。第一次是一年前的年宵。那次连天大雨,年宵当晚更是倾盆而下。摆了数天的桔子十之八九都因雨水过多而掉了下来。我见“空多桔少”,知道大势已去,无心恋战,数十元一盆成本的四季桔,以元清盘了事。蚀了数千元。 今年卷土重来,也是意不在酒。入货200 多盆,每盆成本40 ,送了一小部分给亲友,余下大约二百盆就决定在年宵晚上时起,在借来的一个行人众多的空地盘出售。我和三个朋友一起出售的只是四季桔,邻近地盘少有卖桔的人,所以到凌晨三时半便将桔子全部卖出。全部卖出并不一定是有钱赚的;赚钱与否是要看每盆桔子平均售价的高低。在我们一定要全部卖出的局限下,入货的多少,价格转变的快慢,价格高低的分布,讨价还价的手法,都有很大的决定性。我们200 盆的平均售价大约是每盆55元(最高80元,最低20元),若盆数减半,盈利会较高。我们所赚得的就是那些送了给亲友的桔子。而我自己从卖桔所领悟到的经济含义,却是大有所值! 时左右,客似云来。年宵市场没有不二价这回事。无论开价多少,顾客大都讲价。整晚我们只有五六盆桔是照开价卖出的。因为一般顾客都知道年宵市场是要讨价还价的,所以实行不二价就很难成交。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开价是预备要减的。每个顾客的讯息资料不同,所以成交价格不一。卖桔的人所求的就是要以最高的平均价格,及时将全部货品出售。我们起初开价是每盆80元,最低以60元出售。11时开始下雨,开价立减;半小时后雨停了,开价立加。午夜后开价减至70元。这一小时内顾客最多,都是以为午夜后可买便宜货,所以讲价较烦。其后减价次数渐多,到后来每盆开价30元。 同样的货品,同样的成本,以不同价格出售,叫作价格分歧。这是经济学上的一个热门题目。要在同时同地用不同的价格将桔子出售,我们四个人就要独立作战,尽量将顾客分开。若要将桔子出售,就要使顾客相信自己所付的是“特价”。但若没有价格分歧,生意是很难不蚀本的。买卖双方因此都有不老实的行为。 价格分歧的现象众所周知,但在经济学上,年宵卖桔的经验却使我领悟到几个重要的含意。在所有经济学课本上的分析,实施价格分歧必须有两个条件。第一个条件就是要将市场分开或将顾客分开,而经济学者都一致认为在同时同地将顾客分开是不可能的。这个观点显然是错了。价格的讯息费用相当高,而这讯息卖者要比买者知得多。只要买者相信自己议订的价够便宜,他不会再费时去查询,也没有意图去公布自己的买价。 第二个价格分歧的主要条件,就是付不同价钱的顾客的需求弹性必定有所不同付较高价钱的弹性系数一定是较低。这个条件显然也是错了。讯息较少的人付价较高,而讯息的多少跟需求弹性的系数却没有一定的关系。在逻辑上,以需求弹性引证的价格分歧的分析,在基础上是有着很大的错误。这个错误是不容易在报章上向读者解释的。 有些经济学者认为在某些情况下,价格分歧是唯一可以赚钱的方法。那就是说,不二价是会蚀本的。诺贝尔奖获奖人史德拉教授不同意这个观点。但我卖桔的经验却认为这没有错。若机缘巧合,史德拉能在年宵期间访港,我会请他到街头一起卖桔的。 卖桔的经验也使我对讨价还价及不忠实的行为有较多的认识。要作经济研究,香港有如一个金矿。好而重要的论文题材是信手拈来,俯拾即是。 对第段画线句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表明年宵夜货品需求变化非常快,非常大B暗示年宵夜交易既蕴含商机又充满风险C用桃花贬值这一极端现象,引起读者注意D以桃花为例,引发对经济问题的深入思考2.第段的“意不在酒”在文中指 (2分)3联系上下文,填入第五段空格处恰当的一项是( )(3分)A因为 B.如果 C.但是 D.既然4.第段画线句中运用引号的作用是 (2分)5.简析第段划线句的用意 (3分) 6.从全文看,概述作者在街头卖桔领悟或验证的经济学道理。(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7-12题。 (20分)边地不寂寞 张 炜在四川与贵州、重庆交界处有一座古老的小镇,叫“二郎镇”。它处于三区交界的边缘,锁在重叠深山中。踏上这里的街巷,身处有些突兀的静谧,令人忍不住猜想:这里太远了,究竟有哪些多情的趣人到过这样的镇子?这里又为何热闹起来,涌动着不息的人流?古镇有许多时候隐在浓雾中。雾幔扯不掉,它就长时间挂在山的半腰。峰峦秀丽,一色灰白陡立的石壁,青翠的山顶。一道深水从山间流泻而过,那是声名远播的“赤水河”。镇子建在河边有限的平地和山阶上,随意自由。我们漫步其间,想象这座镇子生成的种种缘由。它首先是当地山民的祖居地,因为随便一方水土都会诱惑生民,成为他们休养生息的地场。最早那一条条蜿蜒小路是山水冲刷出来的,再由人和兽一天天拓宽。无数生命的痕迹就这样连接起山里山外,沟通了一个越来越大的世界。在外地人眼里这里偏僻而幽美,也许最适合做隐居之地。现代人的确陷入了新的窘迫,深刻感受着文明的挤压和追逐,说不定会逃到这样的深山僻地里躲藏起来。但是在遥远的农耕时代,是否也会有这样的隐士?他们又为何而来?为避祸,为求悟,为放浪,为修行?山川大地之上,人就像种子一样撒开,然后顽强地生长。人与山水相依持久,渐渐生出浓烈的情感,好比母子之情。在深壑高岭之间,一代代人开拓雕琢出一方方小小的田园,上面长出一层嫩嫩的葱绿。这种人与山的相守多么辛苦,多么寂寞,又多么超然安静。这里的劳作和收获,与大山之外当有许多不同。就为了品咂山中岁月,让其变得更有滋味,他们慢慢开始了酿造。这里的河水格外凛冽清新,粮秣最为单纯饱满,思悟愈加内向深沉。三者合一,日日演练,于是好酒出世。世人都知道赤水河两岸是美酒的滋生地。随便扳着手指数一下,就能吐出一串串名酒的名字。饮者说:在漫长而又短暂、悲伤却又欢娱的人生之路上,如果没有了美酒陪伴,那还了得。或许果真如此,于是就有了这样的酒香浓烈,代代不绝,赤水河一带已成为海内外神往之地。走在二郎镇的古街上,踏着百年前的石阶路,一层层往上蹬去。两旁是木墙青瓦,是来历深长的建筑。整个一条街巷渍痕斑斑,简直就是一首写在大山深处的七律,外地人在这里一边吃着山菜,一边饮酒思源。喝过酒再来赤水河边,端量着比它的名声小了许多倍的深色水流,自然要问来问去。当地人手指两岸裸出的河道、被流水切割出的道道深痕,言说往昔的争战和大水故事。这里是码头,那里是航路,首尾不断是盐船,欸乃声声帆影远。不远处的自贡为古老的盐都,赤水成为要途,所以才有深山里的繁华和忙碌。盐使山地有了重味,酒令劳民多了品咂。航道,战争,美酒,这三样事物加在一起,就不再是寂寞边地了。人类历史上还少有比这更富戏剧性、更多蕴含了诗意的天然组合。多少篙橹,多少弹痕,多少沉醉,多少爱与恨。时间就这样弹指而过,一闪就是百年,连那些活生生的英雄也变成了飘忽的神话。而今这河道上,只有坚硬的石头还在,上面刻满了细密紊乱的水痕,让后人阅读不尽。打开一瓶封存五十年的老酒,从中品尝千古赤水。一瓶酒即牵出千万条文化的长丝,好比做酱的人挑开了一坨酵豆,低头深嗅无法言说的民间气息。人偶有长饮和沉醉,以感受美好和虚幻,眼神明亮,心情舒畅,长于忘却短于记忆。人需要这清纯而浓烈的液体,这古怪又辛辣的芬芳。望遍赤水河畔,全是酒坊;探过无尽街巷,无非醺香。我们踩着湿漉漉的石板路,一直登上古镇最高处。引领者一路指点战争旧痕、盐船泊地、异人事迹。不远处是颜色深沉的芭蕉叶子,它们谦虚地垂着,和我们一起倾听。我们在二郎镇宿了两夜,然后离开。同行的人当中没有一个是酒徒。7.第段划线句中运用一连串问句的原因是 ( 2分)8.第段画线句作者为什么要加上“格外”、“最为”和“愈加”等词语?(3分) 9.联系前文,简析第段写“街巷”的作用 (3分) 10.第段划线句的含义是 (2分)11.对本文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6分)A第段中的“锁在重叠深山中”表现了二郎镇的封闭与落后。B第段“饮者”之言表明了美酒能让人们感受辛苦人生中的美好。C第段“欸乃声声帆影远”,有声有话,生动描绘了二郎镇的繁华。D第段整散结合,其中整句突显边地酒坊之多,酒香醺人的特点。E文末“没有一个是酒徒”流露出作者未能深入理解酒文化的遗憾F本文融记叙、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为一炉,行文自然流畅。12.分析本文的结构特点及这样安排的效果 (4分) (三)默写。 (6分) 【任选6空,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13.(1) ,收之桑榆。 (范晔后汉书)(2)是日也,天朗气清, (王羲之兰亭集序)(3)千岩万转路不定,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4) ,清辉玉臂寒。 (杜甫月夜)(5)求田问舍,怕应羞见,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6)多情自古伤离别, (柳永雨霖铃)(7)商旅不行, (范仲淹岳阳楼记)(8) ,临清流而赋诗。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4-16题。(9分)同崔邠登鹳雀楼 李益鹳雀楼西百尺樯,汀洲云树共茫茫。汉家萧鼓空流水,魏国山河半夕阳。事去千年犹恨速。愁来一日即为长。风烟并起思归望,远目非春亦自伤。注李益,唐代凉州人。凉州陷于吐蕃前,举家迁居洛阳。后辗转入渭北、朔方、幽州节度使等幕府从戎,此诗作于这一时期。14.对首联和颔联内容或手法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A现实 历史 B。景色 情感 C.空间 时间 D.比拟 联想15.颈联运用了对比手法,请加以赏析。(4分) 16.结合作者身世,评析其“自伤”情感(3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7-22题。(17分)刘虞字伯安。虞初举孝廉,稍迁幽州刺史,民夷感其德化,自鲜卑、乌桓、夫余、秽貊之辈,皆随时朝贡,无敢扰边者,百姓歌悦之。公事去官。中平初,黄巾作乱,攻破冀州诸郡,朝廷拜虞甘陵相绥抚荒余以蔬俭率下。 后车骑将军张温讨贼边章等,发幽州乌桓三千突骑,而牢禀逋悬,皆叛还本国。前中山相张纯私谓前太山太守张举曰:“今乌桓既畔,皆愿为乱,凉州贼起,朝廷不能禁。又洛阳人妻生子两头,此汉祚衰尽,天下有两主之征也。子若与吾共率乌桓之众以起兵,庶几可定大业。”举因然之。四年,纯等遂与乌桓大人共连盟,攻蓟下,燔烧城郭,虏略百姓,杀护乌桓校尉箕稠、右北平太守刘政、辽东太守阳终等,众至十余万,屯肥如。举称“天子”,纯称“弥天将军安定王”。移书州郡,云举当代汉,告天子避位,敕公卿奉迎。纯又使乌桓峭王等步骑五万,入青、冀二州,攻破清河、平原,杀害吏民。朝廷以虞威信素著。恩积北方,明年,复拜幽州牧。虞到蓟,罢省屯兵,务广恩信。遣使告峭王等以朝恩宽弘,开许善路。又设赏购举、纯。举、纯走出塞,余皆降散。纯为其门客王政所杀,送首诣虞。灵帝遣使者就拜太尉,封容丘侯。 及董卓秉政,遣使者授虞大司马,进封襄贲侯。旧幽部应接荒外,资费甚广,岁常割青、冀赋调二亿有余,以给足之。时处处断绝,委输不至,而虞务存宽政,劝督农植,开上谷胡市之利,通渔阳盐铁之饶,民悦年登。青、徐士庶避黄巾之难归虞者百余万口,皆收视温恤,为安立生业,流民皆忘其迁徙。虞虽为上公,天性节约,敝衣绳履,食无兼肉,远近豪俊夙僭奢者,莫不改操而归心焉。(注)牢禀逋悬:军粮拖欠。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1)虞初举孝廉 ( ) (2)公事去官( )(3)庶几可定大业( ) (4) 劝督农植( )18.下列各组中画线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A举因然之 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B自鲜卑、乌恒、夫余之辈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C而虞务存宽政 吾恂恂而起D民夷感其德化 其皆出于此乎19,翻译句子 ( 5分)朝廷以虞威信素著。翻译: 纯为其门客王政所杀,送首诣虞。翻译: 20.用“/”给第一段画线部分断句 (2分)朝 廷 拜 虞 甘 陵 相 绥 抚 荒 余 以 蔬 俭 率 下。21.刘虞战胜张纯、张举的直接措施是 2分22.联系全文,概括刘虞“德化”之政感召的对象 (2分) (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3-27题。(12分)甲陶潜、谢朓诗皆平淡有思致,非后来诗人怵心刿目雕琢者所为也。老杜云“陶、谢不枝语,风骚共推激。紫燕自超诣,翠驳谁翦剔”是也。大抵欲造平淡,当自组丽中来,落其华芬,然后可造平淡之境,如此则陶、谢不足进矣。今之人多作拙易语,而自以为平淡,识者未尝不绝倒也。梅圣俞和晏相诗云:“因今适性情,稍欲到平淡。苦词未圆熟,刺口剧凌芡。”言到平淡处甚难也。所以赠杜挺之诗有“作诗无古今,欲造平淡难”之句。李白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平淡而到天然处,则善矣。(宋-葛立方韵语阳秋)乙漫斋语录曰:“诗用意要精深,下语要平淡。”余爱其言,每作一诗,往往改至三五日,或过时而又改。何也?求其精深,是一半功夫;求其平淡,又是一半功夫。非精深不能超超独先,非平淡不能人人领解。朱子曰:“梅圣俞诗,不是平淡,乃是枯槁。”何也?欠精深故也。郭功甫曰:“黄山谷诗,费许多气力,为是甚底?”何也?欠平淡故也。有汪孝廉以诗投余。余不解其佳。汪曰:“某诗须传五百年后,方有人知。”余笑曰:“人人不解,五日难传;何由传到五百年耶?”(清-袁枚随园诗话)组丽:华丽23.文中“风骚”分别指诗经中的国风, 创作的离骚(1分)24.在甲乙文中 和 两词,容易被人误解为“平淡”(2分)25.与乙文划线句意思最接近的一项是( )(2分)A通俗精妙 B。平易深涩 C。言简意赅 D.深入浅出26.甲乙文对“平淡”的理解不一致,加以分析 (3分) 27.两文都写到了梅圣俞的诗,但论证方法不同,请指出并辨析其作用 (4分)甲文 。 乙文 。 二、写作:(70分)28.生活中处处有“未完成状态”:赛跑未到终点,大楼尚未竣工,学习没有结业,作品还没完成有人认为未完成状态使人疲惫、焦虑、难以忍受;有人认为未完成状态使人激昂、奋进、充满期待。请以“未完成状态”为话题 ,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1、不少于800字 2、不要写成诗歌 3、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